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文言文实虚词总结性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文言实词练习
㈠通假字:1、趣舍万殊();2、亦由今之视昔()㈡古今异义:①是日也(古义:;今义:)②茂林修竹(古义:;今义:)③所以游目骋怀(古义:;今义:)④信可乐也(古义:;今义:)⑤向之所欢(古义:;今义:)⑥列坐其次(古义:;今义:)⑦及其所之(古义:;今义:)⑧曾不知老之将至(古义:;今义:)㈢词类活用:⑴群贤毕至();⑵少长咸集();⑶无丝竹管弦之盛();⑷一觞一咏();⑸齐彭殇为妄作()。
㈣一词多义:1、极:①足以极.视听之娱();②屋极.有窗以达气《狱中杂记》();③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孟子·梁惠王下》();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⑤伏尸而哭,极.哀《荆轲刺秦王》();⑥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赤壁之战》()2、致: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甘薯疏序》();③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⑤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三国演义》();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⑦衡善机巧,犹致.思于文阴阳历算《张衡传》()3、修:①茂林修.竹();②修.守战之具《过秦论》();③掌修.国史();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韩非子·五蠹》()4、次:①列坐其次..();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③杜周外宽,内深次.骨,其治大放张汤《资治通鉴》();④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孙子兵法》();⑤贤能不待次.而举《荀子·王制》();⑥陈胜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5、引:①引.以为流觞曲水();②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塞下曲》();③将军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孟子·梁惠王》();⑤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太平御览》();⑥子游引.前言以距孔子《论衡·问孔》()6、一:①若合一契();②其致一也();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高中18个文言虚词课文例句整理及练习
18个虚词词义·课文例句整理及练习—1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劝学》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陈情表》)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阿房宫赋》)(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四)固定词语【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虎丘记》)【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师表》)【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五人墓碑记》)文言虚词练习(一)--而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图穷而匕见。
4、余闻而愈悲。
5、庄宗受而藏之。
6、温故而知新。
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必修二课后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语文版)
11《鸿门宴》重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辞(1)名词①诉讼的供词: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
《狱中杂记》——讼词中没有写明是预谋杀人或故意杀人的,经过秋审归入“矜疑”一类,就可以免去死罪。
②口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译文:想要强加给他罪名,哪用担心没有口实。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
(文辞,文学)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④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借口)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⑤命令: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之战》)——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⑥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
《谭嗣同》——并且带来他自己所撰写的书和诗文辞赋的稿件数册,一小箱家信托付给我(2)动词:①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②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③计较: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⑶复合词:①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译文:(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②辞谢:婉言道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谢,xiè:动词:①道歉,请罪: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怕他打碎宝玉,就婉言道歉。
高二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练习(包含答案)
《中国古代散文欣赏》文言文实词虚词练习《项羽之死》解释划线的词并翻译句子。
1.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拔起;盖:超过2.田父绐曰:欺骗3.今日固决死:固:本来;决:必定4.愿为诸君快战:痛快地5.汉军皆披靡:溃散6.辟易数里:畏惧退缩,退避7.亡其两骑耳:失去8.若非吾故人乎:你9.吾为若德:德:人情,恩惠。
10.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11.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12.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身:亲身;当:抵挡;破:打败;服:臣服13.项王军壁垓下:名词作动词,本指军垒,此处为设营驻守1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乃:就;复:又;引:率领,带领;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15.亦足王也:名词作动词,称王16.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西:名词作动词,西征17.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楚歌:名词作动词,唱起楚地的歌曲18.直夜溃围南出:名词作状语,向南19.期山东为三处:期:约定;山东:山的东面20.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21.吾知公长者:有德行的人22.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通“服”,心服《阿房宫赋》一、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2、明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3、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4、精英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
5、可怜古:可惜;今:怜悯,同情。
二、解释划线的词并翻译句子。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名词用作动词,出现龙)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名词用作动词,出现虹)3.朝歌夜弦(名词用作动词,唱歌,奏乐)4.鼎铛玉石(名词用作动词,当做铁锅;当做石头),金块珠砾(名词用作动词,当做土块;当做石子)名词用作状语,把鼎……、把玉……、把金……、把珠……5.辇来于秦(名词用作状语,乘坐辇车)6.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西)7.六王毕,四海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珠宝等物;聚敛的金玉珠宝等物)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六国论》一、解释划线的词并翻译句子。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一)——而、何、乎、乃、其、且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4.下列句中“其”字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对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代词,它的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其:代词,它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都是代词,它的D.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代词,它的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而:连词,表转折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副词,才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而:连词,表顺承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且:表转折连词,却7.下列句中的“而”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而歌A.又前而为歌B.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知明而行无过矣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焉】未知生,焉死?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D解析: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2.【而】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E、【表因果】“因而”“所以”F、【表目的】G、【通假字】通“尔”,译为“你”“你的”H、【通假字】通“如”,译为“如同”“好像”答案:A解析:(表并列)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3.【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F解析: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
4.【而已】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A、【表限止】相当于“罢了”B、“才”“方才”C、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D、“不久”“一会儿”答案:A解析:过了会儿摇头、跺脚的人,就有了数十个。
5.【而】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课文实词总结
文言文课文实词、句式归纳表(必修二)14、《阿房宫赋》一、重点词语(解释下列字词)(1)爱晋陶渊明独爱菊(动词,喜欢。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动词,吝惜。
)(2)使使负栋之柱(动词,让。
)使六国各爱其人(连词,假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动词,派遣。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名词,使者。
)(3)一六王毕,四海一(名词作动词,统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一把)黄鹤一去不复返(副词,一旦。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副词,全,都。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形容词,专一。
)(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动词,使……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名词,类。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名词,家族。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动词,聚集。
)(5)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动词,夺取,取得。
)留取丹心照汗青(助词,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动词,提取。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动词,拿。
)2.一词多义(1)一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形容词,全部,所有) (2)缦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3)尽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4)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5)爱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动词,喜爱) j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动词,爱护) ⑹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二、文言虚词 1.焉(1)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盘盘焉.,囷囷焉.(2) 句末语气词。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2.而(1) 连词,表承接。
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2) 连词,表转折。
新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含解析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一)【2014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雪屋记(明)杜琼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
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
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
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
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
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
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于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
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
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
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
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
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
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
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圣人为屋()居,冀免()二者()患而已矣A.而因之 B.则为所C.以乎之 D.且于所【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填写文言虚词,需要理解语句的意思。
这句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2018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司马光天下之不尚儒久矣。
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
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
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
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
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
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
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
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
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
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
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
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
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
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
太初为人,实宽良有治行..,非狂人也。
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
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
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
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年四十余。
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
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
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
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現其《望仙驿记》,守长不事厨传矣。
高中文言虚词系列练习及答案
高中文言虚词系列练习及答案文言虚词练习(一)“而”字 (2)文言虚词练习(二)“何”字 (4)文言虚词练习(三)“乎”字 (6)文言虚词练习(四)“乃”字 (8)文言虚词练习(五)“其”字 (10)文言虚词练习(六)“且”字 (13)文言虚词练习(七)“若”字 (15)文言虚词练习(八)“所”字 (17)文言虚词练习(九)“为”的 (19)文言虚词练习(十)“焉”字 (21)文言虚词练习(十一)“也”字 (23)文言虚词练习(十二)“以”字 (25)文言虚词练习(十三)“因”字 (27)文言虚词练习(十四)“于”字 (29)文言虚词练习(十五)“与”字 (31)文言虚词练习(十六)“则”字 (33)文言虚词练习(十七)“者”字 (35)文言虚词练习(十八)“之”字 (37)文言虚词练习(一)“而”字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图穷而匕见4、余闻而愈悲5、庄宗受而藏之6、温故而知新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18、徐而察之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24、既而儿醒,大啼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15 必修上下册课内文言虚词+固定句式助记)-高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新教材专用)
第三篇古代诗文阅读必修上、下册学考必考课内文言虚词及固定句式助记(所选例句均为必修上、下册教材课文)(一)而1.代词,译为“你(们)、你(们)的”。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2.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
译为“和、又”。
例: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鸿门宴》)(2)表示承接关系。
译为“就、然后”,或者不译。
例: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3)表示递进关系。
译为“并且”“而且”。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表示转折关系。
译为“然而、却”。
例: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5)表示假设关系。
译为“如果”。
例: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劝学》)(6)表示因果关系。
译为“因而、所以”。
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7)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动词。
例: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劝学》)(8)表示目的关系。
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3.复音虚词“而已”,译为“罢了”。
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二)何1.疑问代词(1)译为“什么”。
例: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赤壁赋》)(2)译为“为什么”。
例:夫子何哂由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译为“谁”“哪里”。
例:牛何之?(何,哪里。
全句译为:把牛牵到哪里去?)(《齐桓晋文之事》)2.副词(1)疑问副词,译为“怎么、哪里、为什么”,表示反问。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孔雀东南飞》)注意,作疑问代词的“何”用在疑问句中,需要作出回答;作副词的“何”用在反问句中,不必作出回答。
(2)副词,译为“多么”,表示感叹。
例: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蜀道难》)3.复音虚词(1)“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知识总结
《氓》——诗经1、通假字: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摆脱,脱身)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岸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
无,通勿,不要)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总角之宴(宴:古:团聚,欢乐今:宴会)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3、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4、特别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5、一词多义夙夙兴夜寐(早)夙夜忧叹(日)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采薇》——诗经1、通假字:岁亦莫止(莫通暮)彼路斯何(路通辂,大车)孔棘(棘通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通草字头尔,花盛开的样子)维常之华(华通花)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常通棠,棠棣)2、古今异义薇亦作止(止:古:句尾语气词今:停止)不遑启居(启:古:臂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今:启发。
)(居:古:臂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今:居住)岁亦阳止(阳:古:指农历十月今:阳光、太阳等)今我来思(思:古:语气词,无实意今:思索,想)3、词类活用岂不日戒(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天)雨雪霏霏(雨:名词作动词,降下)《离骚》——屈原1、通假字:偭规则而改错(错通措,施行)忳郁邑余侘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芳菲其能弥章(章通彰,明显)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遇)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袤而壮大)偭规则而改错(改错,古义变更措施,今义改正错误)吾独穷困乎此时也(穷困,古义境况窘况,今义经济困难)宁溘死以流亡兮(流亡,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
今义因灾难或政治缘由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长余佩之陆离(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调繁杂)固时俗之工巧兮(工巧:古:擅长投机取巧今:技艺奇妙)3、词类活用步余马于兰皋兮(步:使步行,动词使动用法,可译为“赶着走在”)高余冠之岌岌兮(高,使….加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长余佩之陆离兮(长,使…..加长,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余虽好修姱以几羁兮(几羁:名作动,约束)固前圣之所厚(厚,推重,形容词作动词)鸷鸟之不群兮(群:名作动,合群)屈心而抑志兮(屈、抑: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谣诼谓余以善淫(淫:动作名,淫荡的事)伏清白以死直兮(死:为动用法,为…而死)4、虚词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虽,唯)既替余以蕙纕兮(以,因为)驰椒丘且焉止息(焉,兼词,于彼,在那里)苟余情其信芳(苟,只要)5、句式(1)倒装句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不吾知:不知吾,宾语前置)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岌岌、陆离分别作定语,后置)(2)被动句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虽体解吾犹未变兮6、一词多义长长太息以掩涕兮(副词,许久)以为制芰荷以为衣兮(用….做)长余佩之陆离(使…加长)余独好修以为常(认为)虽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唯,只是)善亦余心之所善兮(以为是好的)虽九死其犹未悔(即使,纵然)谣诼谓余以善淫(擅长)修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美妙)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余独好修以为常(美,美妙)《孔雀东南飞》并序一、实词1、通假字终老不复取(“取”通“娶“)箱帘六七十(“帘”通“奁”,嫁妆)蒲苇纫如丝(”纫“通”韧“)摧藏马悲伤(“藏“通”脏“)合葬华山傍(”傍“通旁”)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吩咐“)虽与府吏要(要通邀)槌床便大怒(槌通捶)感吾区区怀(区区通拳拳)2、古今异义泣涕涟涟(古义:眼泪今义:鼻涕)可怜体无比(古义:可爱;今义:怜悯,怜悯)千万不复全(古义:无论如何;今义:一再嘱咐)叶叶相交通(古义:交织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感吾区区怀(古义:真挚的情义;今义:数量少,事物不重要)汝岂得自由(古义:自作主见;今义:不受拘束和限制)本自无教训(古义:教养;今义:从错误失败中取得学问)共事二三年(古义:一起过日子;今义:在一起工作)处分适兄意(古义:处理支配;今义: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重做出惩罚确定)便利此月内(古义:吉利;今义:便利)多谢后世人(古义:多多劝说;今义:多多感谢)便可白公姥(白:古:告知,今:常指一种颜色)槌床便大怒(床:古:坐具今:睡觉的地方)蹑履相逢迎(逢迎:古:迎接今:常指奉承、拍马)再拜还入户(再:古:两次今:下一次)自可断来信(来信:古:使者,指媒人今:书信)渠会永无缘(渠:古:他今:常指人工开凿的河道)3、词类活用①名词作状语孔雀东南飞(方位名词“东南”作“飞”的状语;朝东南)手巾掩口啼(名词“手巾”作“掩”的状语;用手巾)卿当日胜贵(名词“日”作“胜”的状语;一每天)晚成单罗衫(名词“晚”做“成”的状语;在晚上)昼夜勤作息(昼夜:在白天黑夜里,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仕宦于台阁(名词“仕”作动词;任官)头上玳瑁光(名词“光”作动词;发光)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马,车:名作动,骑马,乘车)事事四五通(事事:每试穿一件衣服,名词做动词)③动词作名词留待作遗施(动词“遗施”做名词;遗施之物,纪念品)④形容词作动词千万不复全(形容词“全”作动词;保全)兰芝惭阿母(惭,形容词做动词,惭愧地说)⑤使动、意动用法足以荣汝身(“荣”形容词使动;使—-荣耀)以此下心愿(“下”名词使动;使—-委屈)戒之慎勿忘(“戒”,动词意动用法,“以—为警戒”)逆以煎我怀(煎:使…煎熬,使动用法)4、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偏姥)昼夜勤作息(作息:偏作)5、一词多义①适:始适还家门:适,出嫁处分适兄意:适,适合,依照适得府吏书:适,刚才适彼乐土:适,往、到②为为诗云尔(做;动词)非为织作迟(是;动词)始尔未为久(算;动词)阿母为汝求(替;介词)时时为劝慰(作为;介词)自名为鸳鸯(叫做;动词)③谢谢家来贵人(辞别;动词)阿母谢媒人(辞谢;动词)多谢后事人(劝说;动词)④若今若谴此妇(假如;连词)腰若流纨素(像;动词)君既若见录(如此;代词)⑤故大人故嫌迟:故,照旧故作不良计:故,有意知是故人来:故,旧的君何以与项伯有故:故,旧交情、老交情⑥得幸复得此妇:得到汝岂得自由:能够⑦应汝可去应之:答应六合正相应:合适零泪应声落:随着以我应他人:应许⑧举举动自专由:动作莫令事不举:胜利举手长劳劳:举起举言谓新妇:开口,发言举身赴清池:跃身,纵身⑨区区何乃太区区:愚蠢感君区区怀:情意真挚(10)相誓不相隔卿(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的动作)叶叶相交通(副词,相互)儿已薄禄相(名词,命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动词,帮助)二、虚词1、相与时相谴归(代“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会不相从许(代“你”;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好自相扶将(代“她”;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登既相许和(代“它”;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动作)誓不相搁卿(代“你”,与“卿”复指;衬词,无意)儿已薄缘相(xiang\ 相貌,名词)相间常日稀(相互、彼此;副词)六合正相应(相互、彼此;副词)叶叶相交通(相互、彼此;副词)枝枝相覆盖(相互、彼此;副词)黄泉下相见(相互、彼此;副词)2、且吾今且报府(将要;副词)且暂还家去(暂且;副词)四体康且直(又;副词)3、自自可断来信(既;副词)本自无教训(是;副词)好自相扶将(亲自;副词)物物给自异(无意;助词)不图子自归(自己;介词)自君别我后(自从;介词)我自不驱卿(原来;副词)4、何何乃太区区(怎么;疑问代词)隐隐何甸颠(何等;副词)何意致不厚(哪里;疑问代词)言何复来还(什么;疑问代词)三、特别句式:(1)推断句1、汝是大家子(推断句)2、非为织作迟,君家难为妇(2)被动句今日被驱谴(被动句) [以“被”为标记]为仲卿母遣(被动句) [以“为----所”为标记](3)倒装句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仕宦于台阁(状语后置)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亦自缢于庭树(状语后置)(4)省略句省略主语十三能织素(省略主语吾)相见常见日稀(省略主语吾)便可白公姥(省略主语汝)结发同枕席(省略主语吾与汝)游戏莫相忘(省略主语汝辈)还部白府君(省略主语某人)勿复怨神鬼(省略主语汝)摧藏马悲伤(省略主语人)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省略主语吾愿母)愁思出门蹄(省略主语兰芝)转头向户里(省略主语府吏)省略介词出置(于)南窗下窈窕艳(于)城郭长叹(于)空房中严霜结(于)庭兰我命绝(于)今日徘徊(于)庭树下自挂(于)东南枝《短歌行》——曹操1、通假字契阔谈讌(讌通宴)2、词类活用、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向南方)3、特别句式何以解忧(宾语前置:“何以”为“以何”)《兰亭集序》——王羲之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3、一词多义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与其所之即倦(V.憧憬,追求)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一觞一咏(一边)若合一契(数词,一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其致一也(一样)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1.以(1) 介词,把。
【人教版】高中课本必修1-5文言文虚词逐条解释与实例汇总
【人教版】高中课本必修1-5文言文虚词逐条解释与实例汇总【人教版】高中课本必修1-5文言文虚词逐条解释与实例汇总目录○1劝学○2师说○3赤壁赋○4始得西山宴游记○5六国论○6阿房宫赋○7指南录后序○8五人墓碑记○9烛之武退秦师○10谏太宗十思疏○11廉颇蔺相如列传○12鸿门宴○13秋水○14季氏将伐颛臾○15寡人之于国也○16《黄花冈烈士事略》序○17滕王阁序○18秋声赋○19陈情表○20项脊轩志○21报任安书○22渔父○23逍遥游○24兰亭集序○1劝学1.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诃,表承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 介词,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 介词,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师说1.而(1) 连词,表并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 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3) 连词,表承接。
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 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5) 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2.之(1)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必修二课后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语文版)
11《鸿门宴》重要文言文实词和虚词辞(1)名词①诉讼的供词: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
《狱中杂记》——讼词中没有写明是预谋杀人或故意杀人的,经过秋审归入“矜疑”一类,就可以免去死罪。
②口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左传》译文:想要强加给他罪名,哪用担心没有口实。
③言辞,文辞。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信陵君窃符救赵》——可是侯生竟然没有一句话送我。
(文辞,文学)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都爱好文辞而以善于作赋被人称赞④托辞,借口: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君子厌恶那些不说自己想要得到却要为自己找借口的人。
(借口)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赤壁之战》——挟持着皇帝来征讨天下,动不动以朝廷(的名义)为借口⑤命令: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赤壁之战》)——近来奉了皇帝的命令讨伐有罪的人,军旗向南一指,刘琮就投降了。
⑥一种文体:《归去来兮辞》: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
《谭嗣同》——并且带来他自己所撰写的书和诗文辞赋的稿件数册,一小箱家信托付给我(2)动词:①告别,辞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怎么办呢?②推辞,不接受: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③计较: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行大礼的人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⑶复合词:①辞令:应酬的语言、文辞。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屈原列传》译文:(他)知识广博,记忆力很强,明了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屈原列传》译文:然而都效法屈原的委婉文辞,始终没有人敢于直谏。
②辞谢:婉言道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秦王怕他撞坏宝玉,就向他道歉谢,xiè:动词:①道歉,请罪: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恐怕他打碎宝玉,就婉言道歉。
必修二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知识点大全
必修二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知识点大全必修二语文文言实词虚词知识点《兰亭集序》——王羲之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2)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贤才)不知老之将至:(老:老年)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老者”)况修短随化(修、短: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大事)(3)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4)数词意动用法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3、一词多义修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之仰观宇宙之大(助词,的)不知老之将至(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及其所之即倦(V.向往,追求)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一一觞一咏(一边)若合一契(数词,一个)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成一样,视为同等) 其致一也(一样)夫夫人之相与(句首发语词)悲夫(语气助词)二、虚词1.以(1)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2)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2.于(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3)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4)介词,到。
终期于尽3.为(1)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2)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4.之(1)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之盛(2)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4)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5)代词,它。
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5.所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2.省略句(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3.倒装句(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四、重要词释义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悟言一室之内(悟言:晤言,)虽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终期于尽(期:至,及)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是日也(是:指代词“这”)茂林修竹(修:长)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信可乐也(信:指确定)向之所欢(向:指过去)列坐其次(次:指旁边)及其所之(及:指等到)《赤壁赋》——苏轼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2)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3)举酒属客\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人饮酒)(4)杯盘狼籍(籍:通藉,狼藉)2、古今异义词(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竞技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必修二文言虚词归纳
14
三、【其】
1、副词 (1)表揣测 可能 大概 或许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2)将 将要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其如土石何? (3)表舒缓语气 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连词 (1)放在句首表假设 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2)表选择 是……还是…… 其真无马耶,其不识马耶?
D(1)(4)/(2)(3)(5)精/选(完6整)pp(t课7件)(8)
23
五、【以】
1、作介词(1)按照 余船以次俱进。 (2)用 吾今以此书与汝别矣 (3)把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 (4)凭借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 (5)对于 庆丰曰:“越远,利以避难。” (6)因此 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 (7)从 第以今日事观之
(9)越远,利以避难 介词:用
(10)将以乙丑焚公宫 介词:在
精选完整ppt课件
27
六、【若】
1、连词 (1)表假设 如果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其同,则宜安抚
(2)表选择 或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侯 (3)表提起 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2、代词(1)你 你的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2)这样 如此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B 以啮人,无御之者
C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D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赵十余年
E 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
F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于作文以记之
2、以上句子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 ) D
()
注释:都表原因 因为
精选完整ppt课件
26
3、解释下面“以”字用法
(1)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Βιβλιοθήκη (2)以故其名之曰:“褒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人教版必修二文言文实虚词总结性练习(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Chuì)而出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 失其所与(yǔ)D.若不阙(jué) 秦,将焉取之? 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C.共(供给)其乏困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无事4.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相同的一组是:( )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5.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无礼于晋B.以其无礼于晋C.许之D.吾其还也吾祖死于是扶苏以数谏故高可二黍许吾视其辙乱6.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
鄙: ①越国以鄙远 ( ) 亡: ①郑既知亡矣 ( )②食肉者鄙 ( ) ②广故数言欲亡 ( )③蜀之鄙有二僧 ( ) ③亡羊补牢 ( )7.为下列每组句子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把答案的序号写在句中的括号里)。
(1)师:①古代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泛指军队。
②老师。
③效法,学习。
A.师( )必退B.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C.齐师( )伐我D.良师( )益友(2)辞:①言辞。
②告诉,致辞。
③推辞、推托。
④告别,离别。
A.辞( )曰:“臣之壮也……”B.旦辞( )爷娘去C.义正辞( )严D.义不容辞( )8.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若使(派)烛之武见秦君B.公从(听从,同意)之C.臣之壮也,犹(好像)不如人D.许(答应)之9.下列句子,“言”的意思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的“言”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察纳雅言C.广故数言欲亡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10.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 )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②公从之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⑤投诸渤海之尾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⑦水陆草木之花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①⑥⑧B.①③⑦C.④⑥⑧D.④⑤⑧(二)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荆轲(kē)拜谒(yè)督亢(háng)戮没(lù)谬误(miù)B. 偏袒(tǎn)扼腕(è)厄运(è)濡染(rú)怯懦(ruò)C. 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拊心(fǔ)D. 创伤(chuāng)创办(chuàng)瞋目(chēn)箕踞(jī)目眩(xuàn)2. 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人不敢与忤视()(2)而右手揕其胸()(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4)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5)使工以药淬之()3.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B.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C. 秦王还柱而走。
D. 卒起不意,尽夫其度。
4. 对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秦王还柱而走②图穷而匕首见③(秦王)乃以手共搏之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A.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③乃朝服,设九宾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A. ①②③B. ④⑤⑦C. ②③⑧D. ①⑥⑧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今行而无信信:相信。
B. 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
表示轻微的转折。
C. 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D. 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7. 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词。
(1)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2)诸郎中执兵(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4)愿大王少假借之(5)左右既前,斩荆轲(6)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7)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8. 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攀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今:(2)则秦未可亲也古:今:(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今:(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今:9. 从下列每组中分别找出两个词义相同的加点词。
(1)A. 进兵北略地 B. 略无慕艳意 C. 今操芟荑大难,略已平矣D. 攻城略地E.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答:()与()(2)A.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 莫我肯顾 C.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D. 顾计不知所出耳E.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答:()与()10. 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并指出其用法。
(1)秦武阳奉地图函,以次进(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3)因左手把秦王之袖(4)卒起不意,尽失其度(三)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美姬.(jī)鲰.生(zōu)以飨.士卒(xiǎng)按剑.而跽(jì)B.樊哙.(kuài)卮.酒(zhī)瞋.目视之(chēn)目眦.尽裂(cì)C.玉玦.(jué)参乘.(shèng)切而啖.之(dàn)不胜桮.杓(beī)D.刀俎.(zǔ) 彘.肩(zhì) 戮.力攻秦(lù) 从百余骑.(jì)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与之相通的字例: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桮”同“杯”)(1)距关,毋内诸侯() (2)张良出,要项伯()(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6)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3.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1)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2)沛公起如.厕(3)杀人如不能举.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5)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4.下列对活用情况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同上,像翅膀一样B.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沛公军霸上:军,同上驻扎C.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沛公欲王关中:王,同上D.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5.解释下列多义词。
⑴军①沛公军霸上()②为击破沛公军()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⑵相①未得与项羽相见()②使子婴为相()⑶为①为击破沛公军()②皆为龙虎()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⑷在①沛公兵十万,在霸上()②此其志不在小()⑸于①使人言于项王曰()②贪于财货()③长于臣()6.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鲰生说我曰()②沛公奉卮酒为寿()③要项伯()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张良是时从沛公()②亡去不义()③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④固不如也()⑤秦时与臣游()⑥旦日不可蚤自来谢项王()⑦不如因善遇之()⑧且为之奈何()8.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距关,毋内诸侯通②要项伯通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9.解释下列多义词。
(10分,每空0.5分)⑴善①素善留侯张良()②不如因善遇之()⑵故①君安与项伯有故()②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⑶之①珍宝尽有之()②为之奈何()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鲰生说我曰……故听之()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⑷以①具告以事()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所以遣将守关者()⑸幸①妇女无所幸()②故幸来告良()⑹王①沛公欲王关中()②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③具以沛公言报项王()④秦地可尽王也()⑺乃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良乃入,具告沛公()10.下列各句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是:()①距关,毋内诸侯。
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秋毫不敢有所近。
⑤张良出,要项伯。
⑥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⑦拔剑切而啖之。
⑧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A.①②⑤⑥B.②④⑥⑧C.①③⑤⑦D.①④⑤⑧11.划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12.下列句中划线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沛公军霸上。
②常以身翼蔽沛公。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籍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爽心悦目。
A.①②⑤/③④/⑥⑦B.①③④/②⑤/⑥⑦C.②⑥⑦/③④⑤/①D.③⑥/⑤⑦/①②④(四)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①謇朝谇而夕替(废弃、贬斥)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放荡)③延伫乎吾将反(久久) ④回朕车以复路兮(皇帝的谦称)⑤进不入以离尤兮(到朝廷参政) ⑥忍尤而攘诟(排斥)⑦宁溘死以流亡(突然、忽然) ⑧苟余情其信芳(苟且)A.①③④⑤⑦B.①③⑤⑦⑧C.②④⑥⑧D.①③④⑥⑦2.与“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穷”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闻穷巷多怪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D.复前行,欲穷其林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亻面规矩而改错②吾独穷困乎此时③何方圜之能周兮④忽反顾以游目兮⑤佩缤纷其繁饰兮⑥自前世而固然⑦宁溘死以流亡兮⑧伏清白以死直兮A.①②③⑤⑥B.②③④⑤⑥C.①④⑤⑧D.②③⑤⑧4.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鸷鸟之不群兮②伏清白以死直兮③屈心而抑志兮④亦余心之所善⑤固前圣之所厚⑥伏清白以死直兮⑦何方圜之能周兮⑧夫孰异道而相安⑨哀民生之多艰A.①/②⑤⑦/③/⑥/⑨/④⑧B.①/②④⑤⑧⑦⑩/③⑥C.①/②④⑤/⑦⑧⑨/③⑥D.①/②④⑤⑦/⑧⑨/③/⑥5.对下列句中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朕皇考曰伯庸考:古时对亡父的尊称B.唯捷径以窘步捷径:能快捷地达到目的的道路C.肇锡余以嘉名肇:始D.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扈:披纫:连缀,贯串6.划线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B.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C.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D.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7.对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③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④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A.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D.都不相同(五)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哽咽葳蕤遗施主薄B.伶聘公姥扶将窈窕C.思量誓违许和怅然D.婀娜掷躅嗟叹煎迫2.下列加黑的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A.昼夜勤作息嬉戏莫相忘B.共事二三年可怜体无比C.处分适兄意不久当还归D.叶叶相交通千万不复全3.下列加黑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及时相遣归B.会不相从许C.嬉戏莫相忘D.仰头相向鸣4.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谢”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和()A.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B.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C.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D.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5.辨析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今义:(1)可怜体无比(古:)(今:)(2)汝岂得自由(古:)(今:)(3)处兮适兄意(古:)(今:)(4)便利此月内(古:)(今:)(5)叶叶相交通(古:)(今:)(6)承籍有宦官(古:)(今:)6.选出下列诗句中全部含有偏义复词的一项:()①其日牛马嘶②贵贱情何薄③我有亲父兄④否泰如天地⑤昼夜勤作息⑥女行无偏斜⑦死生,昼夜事也⑧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⑨成败之机,在于今日⑩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A.①③⑤⑦⑧⑨ B.①③④⑤⑧⑨C.②④⑥⑦⑧⑩ D.②③④⑤⑦⑩7.下列语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勿复重纷纭(再)奉事循公姥(公公与婆婆)B.进止敢自专(岂敢)昼夜勤作息(深夜)C.伶俜萦苦辛(缠绕)谓言无罪过(总觉得,自认为)D.箱帘六七十(同“奁”)留待作遗施(留下)必修二文言文实虚词练习答案(一)1.A(缒:zhuì)2.D(厌:满足)3.B4.D5.B6. 鄙:①以……为边邑亡:①灭亡②庸俗浅陋②逃跑③边远的地方③丢失,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