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比松画派到新印象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奈(Edouard Manet)
• • • • • • • • • • • • • • 马奈Manet Edouard (1832-1883年)1832年1月23日马奈出生在巴黎一个富有的家庭。 1850年,马奈成为当时美术学院院士的学生,接受了较扎实的绘画基础训练。同时,他还潜心钻研 了前人和同时代画家的作品。求学期间,还去过各国的各大博物馆研究欧洲的艺术遗产,临摹大师 的作品。 1860年,马奈的《父母肖像》和《弹吉他的人》首次入选沙龙,开始在巴黎画坛崭露头角。 1863年,马奈在马尔丁艾咖啡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开始形成他具有个性的艺术风格。 同年,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真正使他名震巴黎,引起激烈的争论。 两年后的大幅作品《奥林匹亚》引起了更大的反响。马奈在绘画色彩技巧上的独具匠心,强烈吸引 了后来成为印象派的青年画家,因此他也就被看作是印象派的导师和先驱。 马奈尽管在艺术上是印象派的先驱,但却竭力避免参加印象派画展。 他是巴黎社交界的宠儿,受到沙龙的青睐,而不像莫奈等印象派画家遭到沙龙的拒绝。 马奈的作品,人总是他描绘的中心,他画过许多出色的肖像,《埃米尔· 左拉像》是其中最著名的一 幅。 马奈对印象派画家的创作一直十分关注,经常在一起讨论对艺术的见解。 1874年夏,他和莫奈经常去塞纳河畔画画。这一阶段的作品,十分明显地表现出印象派的艺术风格。 他广泛地运用光的分散和聚合作用,色彩明亮轻快,笔触流畅。 马奈晚年的创作,引起了更多的争议,不断地遭到保守者的抨击。但仍拥有不少拥护者,包括当时 的美术部长,使他在1882获得“荣誉团勋章”。 1883年初,一直受瘫痪症困扰的马奈终于卧床不起,4月,马奈在巴黎去世,被安葬在帕西墓 地。……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 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把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 风。
米 勒 《 拾 穗 者 》
米 勒 《 晚 钟 》
《 牧 羊 女 》
米 勒 《 把 尿 》
勃鲁格尔《农民的舞蹈》
柯罗
• 柯罗(1796~1875 • “面向自然,对景写生” • 追求真挚、纯洁的情趣 • 柯罗的风景画结构严谨,调子轻松,用色巧妙,光与空气 表达得充分。 • 他的艺术总是给人一种柔和、高雅的感觉。他能够忠实地 描绘大自然,同时又加入柔和的感情,产生出诗一样的韵 味。柯罗的风景画极少表现被强烈的光照射下的风景,而 大多表现傍晚、早晨、大自然物体带有温和情趣的风景。 看他的作品,树木好像在烟雾迷离之中,仿佛在半梦幻般 的世界里。画面上流露出一种诗意,使观赏者产生对田园 美景的爱。
库尔贝《画室》
库尔贝《采石工人》
写 实 学 院 派 作 品
写 实 学 院 派 作 品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
• 巴比松为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进口处, 风景优美。 • 卢梭、迪亚兹、特罗容、多比尼、雅克等, 其中卢 梭为其领袖。 • 柯罗与米勒
米勒
• 米勒(1814~1875)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巴比松画派的代表人物。米勒出生在一个 农民家庭,后定居在巴黎以南的巴比松村, 一生画了许多描写田园风景和农民生活的 作品,被誉为伟大的农民画家。
《 波 微 附 近 的柯 玛 丽罗 塞 尔 教 堂 》
印象派(Impressionism)
• 印象派(Impressionism)又称为“外光 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 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 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日出•印象》的油 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 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 名。 • 印象派代表画家:马奈、莫奈、雷诺阿、 德加、毕沙罗等。
雷诺阿 ( Pierre-Auguste Renoir)
• 雷诺阿 (皮耶尔· 奥古斯特· 雷诺阿 PierreAuguste Renoir, 1841-1919) • 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记录真实生活的印 象派作品,充满了夺目的光彩。 • 80年代中期,他从印象派运动中分裂出来, 转向在人像画及肖像画,特别是妇女肖像 画中去发挥自己更加严谨和正规的绘画技 法。
修拉(Georges-Pierre Seurat)
• 乔治· 修拉(Georges-Pierre Seurat, 1859—1891年) 生卒 于巴黎 • 他早先是进了巴黎的一所素描学校,然后又在巴黎高等美 术学校学习了两年,在勃莱斯特志愿服役了一年。随后, 他继续在卢浮宫研究古代希腊雕塑艺术和历代绘画大师的 成就,从委罗纳斯、安格尔到德拉克洛瓦。 • 还埋头攻读勃朗和谢弗勒尔的论述色彩的科学资料。 • 勃朗:“服从于一些肯定规律的色彩,是可以像音乐一样地 教授的”。令他信服。 • 谢弗勒尔:“当人们的眼睛同时看到带有不同颜色的物品时, 它们在物理构成上和色调的亮度上表现出来的变化现象都 统统包含在颜色的同时对比之中。”
2、空间与透视:西方人画的一直都是目之所及,为“眼中 之风景”。而中国画家在空间处理上采用“以大观小”、 “小中见大”的手法,为“心中之风景”。散点透视体现 了中国人豁达的自然观,焦点透视体现了西方严谨的科学 的自然观。
3、中国山水画注重景、情、意、志的联系。西方 风景重视光、色的变化与表现。比如莫奈《日出● 印象》
毕沙罗(Pissarro)
• 毕沙罗(Pissarro,1830-1903),法国印 象派大师。 • 1830年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 1903年卒于巴黎。 • 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惟一一个 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 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
德加(Edgar Degas)
要思考的问题
• 为什么在十九世纪会出现在题材上的转变? • 在绘画中,是描绘对象重要,还是画家的 感情重要?如果是你,将如何处理两者的 关系?
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
• 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 法国新 印象派(Neo-impressionism)点彩派(Pointillism)创 始人之一,他主要画风景,且经常使用点彩派技 法作画 。 • 1863年11月11日生于巴黎,1935年8月15日卒于 同地。早年学建筑,后转而学绘画。 • 1884年与G.修拉交往后,开始接受新印象主义理 论,并成为这一运动的骨干人物。作品富于激情, 善用红色作为基调,代表作《圣特罗佩港的出 航》、《马赛港的入口》等色彩鲜明和谐,使远 近产生秩序感。晚年思想进步,同情社会主义和 俄国十月革命。
从巴比松画派到新印象派
巴比松画派 印像派 新印象派
写实主义
• 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 • 以生活真实为创作依据的原则 • “我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 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 在艺术上他倡导反映现实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艺术。 代表作品:《打石工》《筛麦的农妇》 • 画风写实,造型明确,色彩沉着,用笔宽畅,不 拘细节,画面有庄重厚实感。 • 用调色刀
• 爱德加· 德加(Edgar Degas, 1834~1917年) • 以传统精确素描与印象派色彩风格绝妙结 合的画家 • 在色彩、人物动态和构图方面有很大成就
舞蹈教室
《 謝 幕 》
印பைடு நூலகம்派的色彩观念
1、以光谱色作画。 2、在画布上将补色并置,在观者的眼中自 动调色,增加画面的彩度和明度。 3、否定固有色,不用黑色和深咖啡色。 4、不用线条画轮廓,认为阴影是有颜色 的,只是彩度、明度较低。
《 草地上的午餐 》
《 罗梳 可 可妆 大的 师维 - 布纳 歇斯 》
克劳德•莫奈 (Claude Monet)
• 克劳德· 莫奈(Claude Monet, 1840-1926) • 1840年生于巴黎 • 描绘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稍纵即逝的瞬间印 象
1、表现内容:西方摹仿、再现或是复制自然而中国山水有 着博大的精神内涵。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 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 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
• 19世纪80年代中期 • 即用色点来作画,人们又称它为“点彩 派”。 • 他们主张按光谱色和科学原理在画面上排 列色点,不调混颜色,以保持色彩的鲜明 度,让人眼在视网膜上自己去混合色彩。 • 严格理智地去分析和安排色彩 • 显得呆板、冷漠。 • 新印象主义代表人物:修拉、西涅克
• 艺术家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纯粹的视觉感 受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 • 印象派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 • 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 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 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 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 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 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