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讲座.docx

合集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艺术修养已经成为美术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开始受到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核心素养的理念出发,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一、核心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是指一套基本能力和关键素质,它们是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核心素养包括了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沟通能力、人文精神等。

这些素养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的方式1.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程内容和活动,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观察和评价能力。

在学习名家绘画作品时,可以让学生观察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和表现手法,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讨论,培养他们的艺术感知和审美情感。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想象,提出新颖的观点和创意的能力。

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理想领域,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课堂创意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艺术作品创作。

在素描课上,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通过加工构思,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加工,设计出满足自己审美情感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 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指学生在团队合作和协作中所具备的品质和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完成一幅艺术作品的创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助、共同商讨、分工合作,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指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想法的能力,通过艺术作品展现自己的情感和情绪。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案例,以帮助教师们在美术课堂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素养。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美术学科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审美情趣、创造创新能力、观察与表达能力等。

通过合理设计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美术研究,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本案例的教学目标如下:-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和感受艺术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 发展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对视觉表现方式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教学内容与方法本案例将通过以下内容和方法来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内容1. 艺术品欣赏与分析:选择一幅经典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解读作品中的线条、色彩、构图等要素,并发表个人见解。

2. 创造性表达:利用不同的艺术媒材和工具,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幅以自然风景为主题的作品,并解释作品背后的意义和灵感来源。

3. 视觉表现技巧:引导学生研究不同的绘画技法,如素描、水彩、油画等,通过示范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视觉表现手法。

方法1. 教师讲解与示范: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艺术知识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美术表现方式。

2. 学生实践与创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作,提供充足的材料和资源,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发挥和创造。

3.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组织学生相互展示作品,并进行欣赏和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研究。

教学评估与反馈为了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与反馈:1. 学生作品展示: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品,让教师和同学们进行欣赏和评价。

2. 学生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针对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教师评价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升其美术技能和素养。

结论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摘要:小学时期,美术教育是拓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教育方式。

因此,小学美术教师需要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从而不断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以供参考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策略引言小学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课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小学美术核心素养概述(一)人文底蕴人文底蕴主要是指学生在运用人文领域知识过程中的基本能力以及自身的价值取向,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绪。

在美术学科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系统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通过体会艺术家在作品中的情感,帮助学生提升人文底蕴,在长期的美术教学过程当中,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提升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和创新能力。

(二)科学思维在美术学科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时,要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实践操作,在美术手工课堂上可以更多的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尝试运用生活中的基础材料进行二次创作。

(三)终身学习能力学会学习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方式选择,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美术的动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美术的价值,用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身的美术创作方式,让美术陪伴自己终生。

(四)健康生活意识健康生活主要是帮助学生在认识自我,规划人生方面获得更多的帮助。

在美术学习过程当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标识的认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更多的利用废弃材料进行二次创作,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养成绿色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讲座.docx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讲座.docx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特有的东西; 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是其他学科共有的,其他学科也会涉及的。 美术的立科之本是“视觉形象”。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五环”图示
核心素养和课程教学的关系: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 :它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 ◆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 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 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 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 “语言素养”。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 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首先要清楚作 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1949年以来美术课程发展的三个时期
整体来看,学校美术课程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课程学者崔永漷[huǒ](华东师范大学)提出:
◆ 第一个时期指2000年课程改革以前,被认为是“双基”时期,中国的课程非常关注“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是当时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各科老师都非常注重“双 基”的培养; ◆ 第二个时期,从2000年到2015年是被称为“三维”时期,“三维”具体指的是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三维目标”之中,“知识与技能”是一个“达成目标”, 即如果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合理,学生通过学习是完全可以达到的。“过程与方法” 作为目标其实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目标的制定不是为了掌握技法,而是为了让学习 者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学习的过程。我个人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 标称为“指向目标”,是带有方向性的目标,短时间内并不能完全达到,会有一个一步一步接 近的过程。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情感与价值观、创造力、观察力与表达力。

下面将分别探究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与价值观是美术教学中的基本目标。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让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各种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

在学习绘画时,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分析、品味,从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艺术家的表达意图。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中发现美、传递美,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对美的好奇心。

创造力是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奇,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发挥空间,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在绘画时,教师可以提供一段有趣的情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进行绘画,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创意性的绘画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观察力与表达力是美术课堂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素养之一。

观察力是提高学生绘画技能的基础,而表达力则是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的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观察训练和绘画练习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与表达力。

通过观察、模仿、绘制自然界中的景物和生活中的对象,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在绘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多样化表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通过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审美情感与价值观、创造力、观察力与表达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艺术素养的提高,也对他们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他们提供一个更为丰富、有趣的学习环境。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是指个体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本能力和个性特质,包括批判思维能力、创新
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信息素养、文化和人文素养等。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通
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课堂是学生发挥创造力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
定的艺术自由,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开
放性的任务,让学生在自由的创作环境中进行实践,通过尝试和实验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往往需要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通过合作和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提高。

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合作创作一幅作品,并且在合作过程
中进行交流和反思,提高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化、人文素养。

美术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还承载着
一定的文化和人文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家和艺术流派的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和人文意义。

还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让学生接触到
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和文化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文化、人文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教学实践研究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为了提升高中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必须优化教学思维,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作为美术课堂的引路人,要把学生放在首位,坚持启发性、创新性原则,以学生为本位,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要明确教学方向,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高中美术;核心素养;教学实践;学习思维当前,随着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美术教学活动成为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生本位的美术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优化教学思维,在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方法下坚持创造性、启发性的原则,将教材融会贯通,从学生实际出发展开教学设计,切实提高美术课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一、核心素养融入高中美术教学的必要性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学生摆脱了以往孤立的个体身份,转变为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学共同体。

在日常教学中,高中美术教学应从宏观入手,和主流文化同频共振,把最新的艺术作品引入课堂,把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介绍给学生。

例如,在“逃出大英博物馆”大火时,和学生一起分析、解释、评价片中文物,探讨文物的审美情趣和历史价值,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变革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深度挖掘教材内容并将其融会贯通,让学生听得懂,看得懂,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与此同时,将核心素养与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提升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思维,也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美术教育的辅助性作用不言而喻。

但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点突出课本内容,对于具体实践缺乏必要的分析与思考,教学工作存在很大的空白区[1]。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美术鉴赏第三单元17课《实验与多元——20世纪以来的西方美术》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受到个人经验与知识储备的差异,单纯依据书本讲解学生很难理解野兽派、立体派的真正内涵,对于《格尔尼卡》的认知也只单纯停留在表面,很难真正掌握到精髓。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思维和创作能力。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和表现力。

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表现”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介绍花朵的时候,让学生观察真实的花朵,并要求他们用画笔去表现出花朵的形状和颜色。

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观察能力,还能发展表现力和创造力。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批评和创新实践。

给学生展示一些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让他们进行评论和评价,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创作形式和媒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合作性的项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创作。

让学生组成小组,共同绘制一幅大型画作,每个学生负责其中的一部分。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合作精神,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适应变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美术课堂上,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项目,让学生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给学生一个主题,要求他们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适应能力。

我们还可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变化和需求。

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指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能力。

我们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给学生展示和解读优秀艺术作品,引导他们欣赏和理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在美术课堂上,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造,又要注重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理解。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美术课程作为孩子们学习艺术、培养创造力和审美观的重要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往往偏重于技法的传授,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关注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背景介绍这一部分将通过介绍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引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理念的必要性。

传统美术课堂过于注重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缺乏激发学生创造力和表达能力的机会。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缺乏自主性和探究性,往往只追求作品的完成度,而忽略了过程中的体验和反思。

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技术熟练的美术作品,更希望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和跨学科思维。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重新构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他们走向自主、探究、创新的美术学习之路。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通过核心素养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美术教学理念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探讨,旨在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为教师提供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

通过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教学进行探究,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1.3 研究意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审美情感和创造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传统的美术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亟需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通过对核心素养理念与美术教学相结合,提出优化教学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首先介绍了核心素养理论,然后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接着详细探讨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设计,并提供了案例分析和评价指标。

结论部分强调了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和审美修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评价指标、教学价值、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美术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与核心素养理论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画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分析核心素养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意义,通过案例分析和评价指标,探讨如何设计符合核心素养理论的小学美术课堂,进一步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从而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各方面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如重视技巧而忽视情感表达、缺乏启发式教学等,通过核心素养理论的引入,可以提供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研究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推动小学美术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2. 正文2.1 核心素养理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理论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认知素养,可以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审美情感;通过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审美眼界;通过培养学生的行为素养,可以帮助学生遵守美术创作规范和维护艺术作品的尊严。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在我们概述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核心素养在其中的作用。

接着,正文部分分别介绍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程设计、核心素养在创作活动中的体现、核心素养在美术鉴赏中的培养、核心素养在美术实践中的提升,以及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

在我们总结了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小学美术教学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能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思路和借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核心素养、课程设计、创作活动、美术鉴赏、美术实践、评价、启示、发展方向1. 引言1.1 概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创造力、提升审美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想象力。

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手工等形式去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体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不仅需要给予学生基础的技术指导和知识传授,还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兴趣。

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在美术学习中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通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为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的重要性核心素养在美术课堂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美术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并且促进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核心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理解和合作,从而培养出更加全面和优秀的人才。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教育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创新。

核心素养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结构。

赋予学生更广泛、更深刻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和美术的教学有很大的关联。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核心素养教育,应当注重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十分重要。

通过学习和实践,学生应当把握作品与文化、时代、风格以及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细节上深度挖掘、理解和诠释作品的意蕴、主体和文化内涵。

因此,在美术课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图片、书籍、视频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观察能力,提高判断力。

二、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在美术学习中,鼓励学生实践和创造也是必不可少的。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和制作艺术作品,表现个性和风格,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同时,要保持学生的灵活换位思考能力,在不断地实践中,不断地校正、完善自身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三、帮助学生建立文化素养
在美术课程中,促进学生的文化素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对不同文化的艺术风格、表现形式和内涵有所了解和体会,才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艺术的精髓。

因此,老师应该注重“文化对话”,让学生可以与过去和现在的艺术交流和对话,在深入、全面理解和掌握艺术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

总之,核心素养概念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美术教学中,它不仅仅是一种新的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实践。

通过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掌握全面的美育知识和搜索策略,形成个性的艺术气质,达到更高的美育水平。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美术课堂教学

-052-2019年第49期︵总第197期︶美育体育MEIYU TIYU引 言近几年,我国开始展开核心素养方面的研究。

核心素养是指学校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素养与能力,这些素养与能力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

每门学科都有其核心素养,美术核心素养主要包含五方面内容,具体有图像识别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创意实践能力、文化理解能力,这也是当前美术的教学目标。

一、美术教师应做好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的前提与准备,好的教学设计既可以让教师有章可循,也可以让教师对课程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开展有效教学。

美术教师应重视教学设计工作,有效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和学习进度制定教学目标,并围绕美术核心素养来制定教学方法。

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指定课程教学设计,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做好铺垫。

例如,在开展陶器教学时,教学目标设定为让学生通过了解与欣赏我国古代的陶器,掌握欣赏陶器艺术的正确方法,能比较客观地评价古代陶器的艺术价值与艺术成就,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图像识别能力、审美判断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从而将教学目标与美术核心素养培养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二、以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展开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学习的兴趣,这是顺利进行美术教学的重要保障,也为教师开展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提供适宜的环境。

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美术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学生的学情选择合适的方法,以使情境更真实、有效。

例如,在开展玉石方面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大多只知道玉作为首饰的形态,但平时接触不到珍贵的玉器,教师可以奥运会金镶玉奖牌为例,让学生讨论、设计。

师生互动的方式能让教学氛围更活跃积极,这时进一步开展鉴赏教学,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三、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与组成部分,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

【优质】美术核心素养演讲稿-范文word版 (14页)

【优质】美术核心素养演讲稿-范文word版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美术核心素养演讲稿篇一:演讲稿新的一年,新的起点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应该有航船的执着、运动员的顽强、探秘者的自信和耕耘者的勤奋。

正是这些优秀的品格犹如通行证一样,引导人们走向成功之路;又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引导人们从漫漫长夜走向光明的未来。

优秀品格于人生之重要不言而喻,所以有人说,品格决定命运。

品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不变的。

优秀的品格,可以培养,可以塑造,并且这种塑造大多不是在波澜壮阔的运动中,不是在惊天动地的事业里,也并非在崇高伟大的实践中,而是在平凡的生活里,寻常的交往中甚至是索然寡味的日子里。

从日常生活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习以为常的言行,都会成为培养人生命亮点的因子,决不可有半点马虎。

忽视了它,就是忽视了习惯,忽视了品格,忽视了生命,如果这样,不管你的理想是多么远大,志向是多么崇高,你都不会登上可饱览无限风光的顶峰。

新年开始,是树立目标的开始,是反思和审视自己的开始,是鼓足勇气、继续奋斗的开始,是重塑优秀品格的开始,既然一个美好的开始已经出现,大家就要抓住这个开始去奋斗。

最后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快乐,奋斗成功!三、国旗下演讲稿: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我今天国旗讲话的题目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人类社会的传统美德。

但是现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铺张浪费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就拿我们学校来说,白天光线充足,总有几间教室的灯还在那里亮着;;刚吃完饭,就会有很多同学在学校的商店排队买零食吃……这种种不正常的现象都让我们心惊和心痛。

我们大家共同行动起来,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1、牢固树立"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的思想,人人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设计 (2)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设计 (2)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设计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说关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我们倾向于采纳课程学者杨向东教授提出的的一个概念,即它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景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我们美术学科提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也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这五个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只针对美术专业人才而设定的,而是面向全体公民,尽管美术专业人士可能在五个核心素养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课程,绝不是画出一张画,做出一个泥塑、剪出一张剪纸,美术课程需要解决的是孩子们的独特的思维方法,这一思维方法要从人类历史上无数创造(造物及艺术作品)中,获取一种思维的趋异性、独特性、变通性、转化性、多元性等等。

当每个学生能够在美术课程里,将自己积淀的美术思维方法用于他的其他课程学习和日常生活处理问题的方法时,当他们能够基本做到艺术化生存的时候,其核心素养才是真正地达成了。

在这里,我以鲁教版五年级课本第十三课《元宵节里挂彩灯》为例阐述一下我对这个课题的理解。

首先,美术核心素养(能力)的形成需要通过课堂上情境的创设,令学生们能够在问题情境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美术思维、表达能力去解决某个问题。

针对本主题来说,欣赏彩灯作品的意义是什么?这些不同形态、功能、色彩的灯要对我们说些什么?难道说,这些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当中就是就是为了漂亮吗?由此分析,本主题学习教师仅仅带着带着学生欣赏图片对元宵文化一掠而过,中人针对元宵彩灯进行技法指导,用纸等材料进行制作其目标、学习意义均不妥当。

加上一些其它材料(替代品)在灯的外形上装饰完了有什么意义呢?元宵节漂亮彩灯,其文化意义很深厚,不是随便看看图片就可以理解的。

由图像识读、到学生们自身可以认可性的接受了这些图像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再到学生们自己开始有的审美判断,最终走向一种文化理解,美术课程所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也在不断的变化和更新。

在现代社会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已经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巧,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小学美术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观察力是美术创作的基础,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和感知来获得素材和创意。

在课堂中可以设置一些观察练习和实地参观,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

课堂中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用语言和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可以通过教授一些绘画技巧和构图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小学美术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是美术创作的重要素养,也是现代社会需要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绘画和手工制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自由创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学美术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种文化形式,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与艺术历史和文化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和时代的艺术作品。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辨析优秀的艺术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美术创作不仅是个人的艺术表达,也可以是团队的合作和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合作的项目,让学生能够互相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学习和创作,并能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创新思维和想象力、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和项目设计,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此之后,国内的美术课很长一段时间内 也被称为图画课”,而不是“美术课”。
▲福建马尾船政绘事院
◆ 1978年公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 《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正式将图画课的名称 改为美术课。 ◆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就越来越丰富了, 欣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建筑、书法篆刻,甚至媒体艺术 都出现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之中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可能还要丰 富,有很多老师甚至把装置艺术、行为艺术都引入了美术课。 ◆ 从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育由过去的“关注学科” 转变为“关注学科与关注人”并重,这是另一种转变。
1949年以来美术课程发展的三个时期
整体来看,学校美术课程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课程学者崔永漷[huǒ](华东师范大学)提出:
◆ 第一个时期指2000年课程改革以前,被认为是“双基”时期,中国的课程非常关注“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是当时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各科老师都非常注重“双 基”的培养; ◆ 第二个时期,从2000年到2015年是被称为“三维”时期,“三维”具体指的是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三维目标”之中,“知识与技能”是一个“达成目标”, 即如果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合理,学生通过学习是完全可以达到的。“过程与方法” 作为目标其实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目标的制定不是为了掌握技法,而是为了让学习 者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学习的过程。我个人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 标称为“指向目标”,是带有方向性的目标,短时间内并不能完全达到,会有一个一步一步接 近的过程。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丰富、体系明确,为一线美术教师的美术教学提 供了着力点。据此展开的教学体现了极强的学科特色,同时又真正培养了 学生的能力与品格。 简单来说,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去引导 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技能, 将知识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是一个基本的教学路径。 依据上面提到的杨向东对素养概念的解释,有这么几个关键要素需要 去注意:一是问题情境,二是知识与技能。其间,谈到知识与技能就涉及 选择的问题。学生怎样选择和获取知识与技能?怎样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 问题?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会涉及另外一些方面,即是解决问题的方 式、途径、方法、过程……学生反复这样做,有了量变积累,慢慢地就会 积淀成素养,知识与技能会在其中变成整体素养的一种“局部”,就不再 是“全部”了。
那么“核心素养”Biblioteka 底是什么?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 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 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 “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 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 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 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 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 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实际上,世界上大规模的普及的美术教育基本上是由实业和商业推动的, 而且,基本上从图画开始,美国如此,日本如此,中国也同样如此。 中国的学校美术教育起源于近代,左宗棠创办的马尾船政学堂可谓肇始。
马尾船政学堂为了培养专门的工程绘图人才专设了马尾绘事院,其主要招收
两类学生,一类学生专门画船图,就是画整个船的造型;一类学生画机械图, 就是船上的发动机等这一类机器。
我们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说法来形容就是“技进于道”——过去的“技”(即学科本体 的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每一门类美术内容都自成体系。但是其和外 围却是分裂的;现在的“道”是指将各种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用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洞察问题、解决问题。再延伸点来讲,我们通常讲“智慧”二字,其中人并不是有了知识 技能就有了智慧。所谓的真正的“智慧”更多是人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一种应对性策略。 在美术教学层面,我们过去习惯于围绕“技”的层面进行教学,而我个人认为,我们 今后的教学需要进入到“道”的层面,就是理解知识、运用智慧去综合性地发现一些问题 并通过艺术的手段去解决它们。 再来看“核心素养”。可以说“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了一个新的架构。现阶段我国教 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则是实现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与学科 具体教学实践过渡的中间层次。对此,教育部要求每个学科都要根据本学科独特的育人功 能提出各自的学科核心素养。
课程学者杨向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
即它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景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 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景、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经过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的深入讨论与探究,我们美术学科提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 也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五个学科核心 素养不是只针对美术专业人才而设定的,而是面向全体公民,尽管美术专业人士可能在五个核 心素养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提出这样的概念主要是从各自的主旨和大的方向进行区分的。 ◆“图像识读”是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美术表现”是运用一定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造图像。 ◆ “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鉴别、评价、判断与表达。 ◆ “创意实践”指在创新意识的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 ◆ “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和现象,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人类文化 的多样性。
现在的美术教学应该进入一个“新常态”。 所谓新常态就是有些方法我们过去也运用,但不经常,现在 则应该经常地、普遍地加以运用。我们未来的教学的“新常态” 可能体现为:以主题来统整的,形式可能是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就要求我们根据主题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指的 是包含问题的现实情境,问题是创设情境的核心。创设问题情境 的方式有“剥离”与“裹挟”两大类。问题和情境之间的关系可 以是这样——问题是“内核”,情境是“外表”,它们之间是互 为包容关系。可以从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犹如“剥香蕉”一样; 也可以给问题创设情境,犹如“包饺子”一样。通过情境认识问 题、定义问题,并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此类活 动循环运用,就会逐渐在学生身上积淀成素养。
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
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学业质量标准,还可能改变中小学评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 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 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当然,它不仅挑战我们现有的课程设计 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从概念到行动,从“知识至上”转向以核心 素养为导向,您准备好了吗?
“美术课”发展史:
上世纪以来至今,学校美术教育的面貌不断地发展变化,美术课程在观念上也有一些转变。 那么当今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源流在哪里?美术课程发展的推动力量是什么呢? 中国的美术教育其实和西方有一些类似的地方,主要是由“单一的美术内容”发展到今天 “以视觉文化为代表的、异常丰富的学科教学门类”。追本溯源来看,早期美术教育真正的推动 力并不是纯粹的审美,而是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实现慢慢转型的。可以说,西方的学校美术教 育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大规模开展起来的,工业革命之前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面向上层阶级,社会大 众却接触不到这样的美术教育。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水晶宫博览会”(即 “万国博览会”)著名艺术批评家拉斯金 JohnRuskin,1819—1900)为代表等一些艺术批评者主 张将美术教育改变为面向公众的、全民的美术教育,以 改变劳动者的趣味。随后,工艺家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24—1896)基于艺术实践的角度推动了“工 艺改良运动”——这些都对欧洲大规模地普及艺术教育 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影响了美国的学校美术教 育的开展。美国的美术教育严格来讲起源于波士顿地区。 ▲威廉· 莫里斯(William Morris)与瓦特· 史密斯(Walter Smith)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
教师进修学校中学研修中心
社会背景:
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 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多 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 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 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 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 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 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 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 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那么,核心素养 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它究竟会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
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特有的东西; 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是其他学科共有的,其他学科也会涉及的。 美术的立科之本是“视觉形象”。
▲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五环”图示
核心素养和课程教学的关系:
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 :它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 ◆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 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 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 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 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 “语言素养”。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 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首先要清楚作 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