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邵虹

内容分析: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

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算术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

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我们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

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它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以前“平均数”教学思路以建立“平均数=总数十总份数”这样的数学模型为教学主线,在解题过程中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实际上,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

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

指标。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平均数”虽然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

过“平均”的概念,掌握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的技能,具有了学习简单平均数计算的基础,在生活中遇到大量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以获

得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为主线,在经历统计活动过程中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设计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1•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2•渗透移多补少、估算、设置基准数等多样化算法的讨论,会利用图形直观估计平均

数,能选择灵活的方法解决平均数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在良好的氛围中激发主动参与的热情,培养数学兴趣,促进全程参与。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切实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统计表、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研究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1•平均数怎么求呢?

(课件演示:动态出现5堆立方体)

师:桌上放了5堆小立方体,每堆的个数不一样,如果要使每堆个数一样多,你有哪些办法?

(1)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2)大家交流。

师: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的结果:①移多补少

笑(8+ 4+ 5 + 6+ 2)十5= 5

③5+(3- 1 + 1 —3)十5= 5

④把所有长方体相加的和,再除以行数。

小结: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可以使这些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每份一样多。这个数就是这组数的平均数。(教师边小结,边演示方块图,再出示一条平均数的线)[设计意图:借助方块图,直观操作,建立“移多补少”的思想。让学生理解求几个数的平

均数,实质上是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移多补少”使这几个数大小相等,并发现求平均

数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2•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平均数”。

3•在统计图中学习平均数

师:现在我们把这些小立方体用图表示出来,请你继续观察。第一步:出示象形统计图(从下往上)

师:通过“移多补少”可以使这些数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每份一样多。

8

第三步:先出现竖轴和刻度,再对应的出现数据和圈,最后在平均数上用红点表示。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平均数是“ 5 ”。

出示:这个“ 5”就是“ 8,4,5,6, 2”这五个数的平均数。(板书)

生:平均数在这些数之间。

生:平均数一定大于 2,小于& 生:平均数在8和2之间。

第四步:出现结果。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动态演示,依次出示条形图、移多补少后的平均线、横轴与纵轴、 一组数

据以及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让学生经历了从方块图实物操作到条形统计图直观演

示、从观察一组实物到观察一组数据的逐步抽象过程。 经历在统计图中学习平均数,

知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

初步感

(1)7, 5, 9 ( 7是这组数的平均数)

(2)6, 8, 10, 12 ( 9是这组数的平均数)

(3)6, 2, 3, 2, 5, 6 ( 4是这组数的平均数)

三、初步感受平均数是一组数的集中趋势。

1.比较老师与学生的平均身高。

师:先估计老师比学生高多少,可以用手来夸一下。

生1:如果把老师高的一部分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移给同学,那么两人就一样高了。边演示,其他学生笑)

生2:还可以把老师和同学的身高相加,再除以2。

师:很好,这样的身高存在吗?

[设计意图:创设了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经验提出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策略,感知平均数的意义。通过此题,巧妙地渗透了“平均数”是一个“虚拟”数,是借助

平均分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特征。这样的环节设计,看得见,摸得着,既富有实际意义,又

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第一步:先出现没有数据的统计图。

师:根据条形统计图,你能估计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位置吗?

2.学生活动

(1)估计每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 )画一画平均数的位置。

3.学生作业反馈

第二步:出示标有数据的统计图。进行验证。(边说

( )是 6, 10, 2, 8, 4 这 数的平均数。

师:这些点分布在哪里?能用手势分别表示一下这些数与平

均数的位置吗?

(引导学生观察

平均数与这组数据的位置关系)

生:第一幅图象一座山,平均数在半山腰;第二幅图象一个盆地,平均数在中间……

师:这些点有可能全部都在平均数的上面吗?

有可能都在平均数的下面吗?

5•估计平均数的位置。

6 •小结

师:在估计平均数的位置时,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并板书:最大数〉平均数〉最小数

[设计意图:利用条形图、折线图估计一组数据平均数的位置,用手势来表示平均数与一组

数据的位置关系,直观理解平均数特点。 一组数中可能有一些数等于平均数, 可能没有一个 数等于平均数。但它始终处在这组数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这组数在它的上下波动。同时, 让学生利用平均数的意义估计一组数据的平均数的范围和平均值,

渗透了估算的思想,培养

了学生的数感,并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 ]

四、变式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1 •计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

(快速口算,巩固计算方法) (1) 5, 5, 4, 6

(2) 100, 101 , 104, 107 (设置基准数)

2 •列式计算。 动画演示:

在条形上出现点,并连接这些点,形成一幅折线统计图。

4•假如用小圆点来表示这些数据,并用线连接,你发现了什么?

12 ( )是8, 3, 1, 2, 6这组组数的平均数。 10

8

6

4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