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学前教育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6篇)第一篇: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改革一、通过美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视觉艺术通过眼睛的感受、依靠形象思维获得。
人类世界获取信息最多的眼睛,在光的作用下通过眼部的感官接受器记录下客观世界中不同物象、造型、色彩的视觉形象,在瞬间将复杂的物象进行组织加工,形成对美的感受,这是一个选择、分析、建构、再创造的审美过程。
因此,拥有一双可以通过艺术视觉组织图像表达的眼睛,对于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准确全面地实施美的教育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美在生活车尔尼雪夫斯曾说“: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为美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学生只有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与素材,才可以更好地去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
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尽量创造、利用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生活,用心来发现生活中的美。
通过观察联系生活实际中的各种审美对象,如自然风光、商业广告、服装设计等,把自己置身于整个社会大课堂之中,通过分析比较,拉近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获取丰富的审美经验和创作灵感,进一步强化正确的审美方式,从而建立起自身的审美体系。
之后,根据学生对实际生活的理解和期望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自由表现空间的同时,可以自由地进行美的自主表达。
他们可以将已学习的美术概念、原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按自己的主观感受来表达,产生出具有独特表现力和丰富想象力的美术作品。
(二)美在历史牛顿曾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科学的金字塔是这样一代一代建起来的,美是视觉的艺术,它也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
从中国传统绘画到西方现代绘画,浩如烟海的经典作品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风格表现形式。
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鉴赏中外经典美术作品,培养学生对造型和色彩的理解认识,增强审美鉴赏能力。
这个过程既是一种艺术熏陶,也是一种文化积淀。
学生通过学习美术史上经典的作品来摄取宝贵的艺术养料,真切感受和体验经典绘画作品中所传递出的语言信息,学习用各种方式来进行美的表达。
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培养方向和核心课程学前教育专业背景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涵盖幼儿教育、儿童心理学、教育教学论等领域的综合性学科。
此专业旨在培养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较高的教育教学技能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的人才。
培养方向1. 幼教教学方向该方向旨在培养具备幼儿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幼儿教育专业人才。
毕业生可以从事幼儿园、托儿所、早教机构等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
2. 幼儿园规划与管理方向该方向旨在培养具备幼儿园建设规划、管理规则、幼教资讯化等方面知识与操作能力,具有幼儿教育管理创新思想和行动力的人才。
毕业生可以在幼儿教育管理行业从事幼儿园、早教机构的建设与管理等相关工作。
3. 幼儿教育科研与学科发展方向该方向旨在培养具备幼儿教育学科发展趋势、幼儿园教育改革与创新、幼儿教育研究等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关注幼儿发展与成长科研视野的人才。
毕业生可以在各级政府、专业机构、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从事广泛的科研、教育改革与推广、媒体宣传与普及等方面工作。
核心课程1. 幼儿教育原理与方法学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幼儿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包括幼儿心理学、认知发展、教育教学原理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专业知识的基础理论。
2. 幼儿教育评价与监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幼儿园课程、评价等相关政策、法规和监测与评估方法,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监测与评估的基本内容,具有开展幼儿健康成长监测与评估的能力。
3. 幼儿园管理学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幼儿教育的管理方法和技能,包括幼儿园规划与建设、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幼儿家长的配合与参与等内容,旨在培养学生了解幼儿教育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4. 幼儿教育实习该课程主要是为了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体验幼儿教育中的实际工作环境,提升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
5. 幼儿园课程设计该课程主要介绍幼儿教育中的课程设计和实施方法,教学过程的制定和实施,涵盖各个层面,例如幼托班、普托班、大托班等,旨在提升学生的课程设计以及实践能力和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水平。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实践能力是学前教育教师所要具备的核心素质,积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理论课程占据专业能力的主要地位,因此在教學过程中,要注重于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幼儿园实际教育需求。
本文主要以“幼儿园游戏论”课题为例,旨在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标签: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幼儿园游戏论;实践引言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包括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游戏论等核心课程,这些课程都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的,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1]。
以幼儿园游戏论为例,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长久下来,学生的实际水平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学校要重新定位理论课程教学,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得以解决。
1.优化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指的是课程所能达到的效果,是整个课程编制的重要指导。
课程目标的优化应从认知、技能和情感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幼儿园游戏论为例,幼儿教师要能够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和发展,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组织和引导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开展。
因此,高校要将该门课程整体目标进行优化,在认知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游戏对于幼儿成长的独特价值,熟练掌握幼儿园常见游戏的相关特点及结构策略;在技能上通过实际训练,使学生能很好的运用玩具和相关游戏材料,依据幼儿发展水平组织策划一系列幼儿游戏活动;在情感上使学生认识到游戏在幼儿成长生活中的意义,从而树立学生保护儿童游戏权利的良好意识。
2.完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学科中特定的观点、事实、理论等以及他们的处理方式。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结合学前教育教师能力需求,以帮助学生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体系,提高专业能力为主[2]。
以幼儿园游戏论课程为例,其中包括的游戏概述、游戏环境规划、儿童游戏观察等,内容上更倾向于理论的教授,而与幼儿园的实践联系比较少,无法满足幼儿园对教师专业能力上的要求,因此,要重新整合课程内容,以幼儿园常见游戏类型为内容主线,对每个类型从意义、特点、结构、教师角色以及该游戏对各年龄段幼儿指导要点等方面进行教授,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突出以实践能力为取向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以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现状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案例分析
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
教师为中心:教 师主导课堂,学 生被动接受知识
缺乏互动:师生 之间、学生之间 的互动不足
教学环境的优化与配置
教室布局:合理规划教室空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教学设施: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系统、互动式白板等 教学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材、教具、教学软件等 教学氛围: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成功案例的介绍与总结
案例名称:“互动式教学法”
学习风格理论:强调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特 点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学习者的认知发展过程 和阶段
教育技术理论:强调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影响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背景 和影响
教育评价理论:强调教育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问题导向: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自主学习: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提高学习积极性 反馈与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创新点: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提高幼 儿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效果评估:幼儿学习效果显著提升,家 长满意度提高
推广价值:适用于其他幼儿园和学前教 育机构,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案例对其他专业的借鉴意义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教学、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案例分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了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效果,为其他专业提供借鉴。 借鉴意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对其他专业具有借鉴意义。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教学融合的行动研究——以衡水学院为例
收稿日期:2023-10-19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1GJJG539)、衡水学院教改课题(编号:jg2020019)、衡水学院校级课题(编号:2023SKY15)研究成果之一作者简介:丁艳云(1981-),女,河南辉县人,硕士,讲师,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以衡水学院为例丁艳云(衡水学院教育系,河北衡水053000)摘要: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是专业必修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幼儿教师职前培训的重要课程。
其实施过程因受课程之间内容重复、平行课程教学与幼儿园“重融合”师资的需要相矛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施效果有待提升。
为提升“五大领域”课程的实施效果,满足幼儿教师岗位需要的“重融合”教学能力,本研究基于OBE 教育理念,以培养幼儿园教师“重融合”的教学能力为产出导向,反向设计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教学,并进行“五大领域”教学融合的行动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五大领域”教学融合的行动研究切实有效;学生领域间的整合能力显著提升;参与该项目的学生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有所提升,尤其是活动设计能力提升明显。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教学融合;教育行动研究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2-0021-04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指的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等五门课程。
高校要基于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以培养幼儿园教师“重融合”的教学能力为产出导向,反向设计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教学,进行“五大领域”教学融合。
一、研究缘起1.文件的落实要求幼儿教师具有“重融合”的教学能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师要注重各领域之间、目标之间、内容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整合[1]。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策略1. 引言1.1 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前教师的重要专业之一。
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体系的基础,而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
学前教育是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对儿童的身心发育、认知能力、社会情感以及创造力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对儿童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和对每个儿童个体差异化的关怀和支持。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教师的教育情怀和教育责任感。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素养,学前教师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引导儿童全面、健康地成长。
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1.2 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情况。
目前,在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部分学校的课程设置比较陈旧,内容滞后,未能及时跟上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化和创新,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和成长。
教学资源不足,实践环节匮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存在着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师资队伍不够稳定和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发展,也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有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幼儿教育的需求。
2. 正文2.1 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一、课程设置单一。
目前学前教育课程的设置主要以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为主,缺乏对幼儿个体发展特点和需求的充分考虑。
课程设置单一导致了教学内容较为呆板,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浅析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浅析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儿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幼儿园教改背景出发,探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1.课程体系逐渐完善。
在幼儿园教改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逐渐形成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践与创新能力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2.课程内容丰富多样。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涵盖了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践教学得到重视。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环节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如教育实习、教育见习、教育调研等。
4.课程评价体系逐步建立。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二、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1.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程度的与幼儿园实际需求脱节现象,导致毕业生在就业时难以胜任工作。
2.课程内容重复交叉。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部分课程内容存在重复交叉现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虽然实践教学得到了重视,但实践教学环节仍然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
4.课程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幼儿园教改背景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对策1.调整课程体系,注重课程整合。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学科发展规律,注重课程整合,形成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2.更新课程内容,突出实践性。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突出实践性,以适应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求。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完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综合素质评价。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三课改革总结
《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三课改革总结一、引言《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和理解学前儿童行为的能力,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教育指导的能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这门课程进行了三课改革,以下是对改革过程的总结和反思。
二、改革目标与内容本次改革的目标是使《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与指导》课程更加贴合实际需求,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
具体改革内容包括:1. 课程内容更新:根据学前教育的新理念和实际需求,更新课程内容,强化对儿童行为观察和指导方法的学习。
2. 教学方法改进: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如模拟教学、实地考察等,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3. 评价体系改革: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重视过程评价,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三、实施过程与效果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 组织教师团队进行课程内容的研讨和修订,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2. 加强与幼儿园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地观察和实习的机会。
3. 开展课堂互动、小组讨论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改革取得了以下效果:1. 课程内容更加实用:课程内容更加贴近实际需求,有助于学生掌握实用的观察和指导技能。
2. 实践能力提升: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
3. 学习兴趣提高: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问题与反思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1. 实践教学资源有限:由于实践教学基地数量不足,部分学生无法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
2. 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对于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措施:1. 拓展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寻求与更多幼儿园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2. 加强学生参与度引导:通过课堂互动、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研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研分析,了解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在校学生、教师及毕业生;访谈对象包括教育专家、幼儿园园长等;文献分析则涉及国内外相关教育政策、课程标准等。
三、课程设置现状1. 课程结构: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的构成比例。
2. 课程内容:梳理了各课程模块的具体内容,包括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学方法等。
3. 教学资源:评估了教学资源的配备情况,如教材、实验室、实习基地等。
四、存在问题1. 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课程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教学相结合的内容。
2. 课程更新滞后:一些课程内容未能及时反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
3. 师资力量不足:部分院校的师资队伍缺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
4. 实践教学不足:实习机会有限,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经验。
五、改进建议1.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程设计应更注重案例分析和模拟教学。
2. 定期更新课程内容:根据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
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更多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4. 扩大实践教学机会:增加与幼儿园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希望相关教育机构能够采纳建议,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为培养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人才做出贡献。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一)基于工作岗位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目标数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不但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而且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精神和意志.同时,数学课也为学生的发展和今后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幼儿园教师,中职教育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这就要求我们的课程改革首先要满足学生就业的要求,这是数学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所以,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改革应强调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为本位,淡化数学学科体系.数学课程建设为教师达到教育教学目标提供基本方案和依据,因而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水平有着决定性意义.制约数学课程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特点及所经历的心理规律等,成为影响数学课程建设因素中的最根本因素.所以,数学课程建设,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数学学习;数学课程必须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心理规律,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人格得以完善,又能兼顾社会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是对各个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目标的规定,它体现着数学教育的目标.这些规定,必须考虑学生达到该学段时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数学认知发展水平、数学思维的发展水平与特点,以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上方面可达到的水平.从数学学习的角度看,数学课程的内容必须对绝大多数学生是难易适中,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与学生的可接受水平相适合.这些内容应该是以前数学学习的发展,是今后数学学习或就业的准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将来从事的是幼儿园教育工作,所以,数学课程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知数学的发展和全貌,增加广泛的背景知识,体现不同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这些内容是极有价值的,对学生今后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有极大的作用,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促动作用.(二)基于工作岗位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上学就是为做幼儿园教师而准备的,我校一直面向幼儿园办学,以就业为导向,致力于为幼儿园培养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依托国家大力发展幼儿教育政策,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给予高度重视,对于课程设置及教育教学改革增大研究、探讨力度,努力把学前教育专业打造成全区乃至全国品牌专业.首先,我们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要考虑幼儿园教师的水平需要,了解相关幼儿园数学教育内容,熟悉它们对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所以,要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增加与幼儿园数学教育相关的数学知识,删减一些不必要的内容,改革数学课程体系,形成合理的知识链,构建学前教育专业模块数学,使数学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现以学生为本,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其次,课程内容要与学情实际相结合,这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当前中职数学将课程内容结构划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我认为这种提法很切合实际,根据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对此,我针对三大模块就课程内容提出自己的改革设想.1.基础模块(1)夯实基础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知道,现在的中职学生有相当一部分都不是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尤其是数学基础知识相当欠缺,所以基础模块应该对学生所学专业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实行必要的补充复习,夯实学生数学基础,以便让学生能够顺利接受后续知识.内容上能够增加预备知识,做好与新知识的衔接,也能够对初中的知识实行分析、整合和筛选,把学生后续课程和专业需要的知识选择出来,有些知识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实行复习,有些知识能够单独成章集中实行复习和强化.(2)侧重应用数学教育主要使学生未来成为“社会人”,具有普通公民的文化素养.在编写基础模块时应该强调生活化,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必须纳入课程中来,如购买彩票已经进入大众生活,所以“概率”应该纳入课程中来,还有贷款时还款利息的计算等,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很多社会现象或问题都能够用数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用数学基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是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本素质.(3)重视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不但仅着眼具体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对幼儿思维发展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更为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但要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相关知识在全貌上理解和掌握,同时有必要懂得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因为针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的教学,比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难度要大,也不是很容易看到效果,很多教师对此不重视,所以造成学生数学学习缺乏可持续性.我认为,在基础模块增加相关内容,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及今后在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都有极大的作用.(4)通俗易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不需要很强的系统性,不用过多考虑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只强调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实际应用,以数学文化为背景,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在难度上做较高要求.所以要尽可能降低难度,甚至放弃一点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对某些学生难于接受的数学理论能够用生活中的例子以解释说明的方式表现给学生.当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每周仅两个课时,课时数较少,所以要根据社会需求和数学发展的趋向,删减和淘汰传统数学中单纯追求技巧、陈旧过时、理论繁琐、教学意义不大、无实用价值的内容,选择实际中最有用、最基础的并且能为学生所接受的内容作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适当引进与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发展有密切联系的近现代数学内容,适当介绍前沿性的数学学科知识.另外,适当加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职业模块职业模块应该针对学生将来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体现幼儿园教师数学教学水平的培养.职业模块应强调工作岗位应用,按照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的原则选择教材内容,不强求知识的完备性和系统性.让学生有目的地学好相关数学知识,并能解决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的问题,这是一个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3.拓展模块拓展模块应该为学生将来继续深造服务.拓展模块的数学内容应该强调系统化,可参照普通高中教材,并结合基础模块和职业模块特点选择教材内容.传统模式的数学课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实行课堂教学,造成数学被学生视为“枯燥”“繁琐”,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是以幼儿在操作或游戏活动中感知数学概念,懂得数学方法,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借鉴幼儿园教育活动方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模式,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由被动听课变为主动学习.采用下面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时,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可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感到学习数学很实用.在中职数学教学内容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教师可针对其特点赋予恰当的实际生活背景,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例如,“数列48,49,…,79及数列7,8,9,…,52各有多少项”这类问题,我们教学时,把它分别改编成“某考场的考号是048~079,问此考场有多少个考生”及“一条被损的卷尺,刻度还剩7m至52m段,用此卷尺每一次至多可量多少米距离”.这样,乏味的数学题变成了富有生活气息的实际应用问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得到了很好的训练.2.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对知识感悟会更深,也记得更牢.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学习概率时,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抛一枚硬币或色子,记录出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讨论出现正面的可能性有多大,进一步理解“出现正面”这个事件的发生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学习正、余弦定理时,能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通过测量计算不可逾越的两点(如一个建筑物两侧、水塘两端、小河两岸等)的距离;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时,能够通过操作理解定义、定理,理解空间的点、线、面、体,把枯燥的立体几何课程变为饶有兴趣的实验操作课程,把繁难的论证变为数学知觉与数学兴趣的培养.3.补充趣味题,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适当渗透或补充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或采用游戏教学以增加趣味性,使学生摆脱枯燥单调的数学学习,在情趣盎然之中领悟数学思想和方法,并受到相对应的数学基础训练.例如,在实行等比数列求和的教学中,引进故事“象棋盘上的麦粒数”能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对于数学作业的布置,也要改变传统方式,多布置开放式的调查题、实验题或网上查阅资料题等.(四)基于工作岗位的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评价中职数学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促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选拔数学精英.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数学教学评价应该重视过程性评价,对学生上课表现(学习态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完成作业、数学活动、平时考评等实行评价.能够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平时成绩的评定.把期末考查、考试成绩权重降低,只占学期总成绩的一半或三分之一.考核与评价要充分考虑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应结合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实行,通过评价促动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较大的进步.总来说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改革必须使数学教学与学生的水平培养及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使数学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进而唤醒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喜爱,逐步扭转难学、怕学、厌学的现状,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发挥数学课程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基于课程综合化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基于课程综合化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将课程综合化与实践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就基于课程综合化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展开探讨。
一、课程综合化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意义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
通过课程综合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通过将音乐、美术、故事讲解等学科进行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创造力。
2. 增强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实际应用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
通过课程综合化的教学改革,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基于课程综合化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措施1. 整合学科内容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往往将不同学科的内容独立教授,导致学生无法将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
我们可以通过整合学科的内容,设计跨学科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绘本制作的活动,学生需要结合语言、美术和故事讲解等学科知识,完成一个综合性的任务。
2. 引入实践环节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但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实践环节的设计。
我们可以引入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参与幼儿教学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可以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实习,让他们亲自进行教学实践,并及时反思和总结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3. 强化综合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需要学生具备综合能力,而传统的教学往往只注重某一方面的能力培养。
我们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和评价方式的改变,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改革(3篇)
第1篇摘要: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从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现状、改革措施以及改革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1. 国家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
这些政策为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保障。
2. 社会需求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然而,传统的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
3. 教育理念转变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旨在适应这一教育理念,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二、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目前,部分学前教育院校实践教学资源不足,如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等,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深入开展。
2. 实践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模仿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现有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教师评价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措施1.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学前教育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资源投入,完善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等设施,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1)采用项目化教学:将实践教学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成长。
(2)引入企业专家参与教学: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就业指导。
(3)开展实践教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 课程改革研究
2021年12期162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王梦轩(平顶山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摘要:我国自2017年开始推行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相关制度,属于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之后重要的举措,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解决目前教师教育方面问题的顶层设计手段、重要的战略部署。
在师范专业认证的背景下,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已经落后,不能确保课程教育的有效性,为和师范专业认证制度相互适应,下文分析其对学前教育课程教育所提出的新要求,探索相关课程改革的措施和途径,旨在为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课程教育质量提供依据。
关键词:师范专业认证背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应该编制较为完善的教育计划和方案内容,开发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取师范专业认证能力的课程,在完善课程体系与课程模式的支持下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为响应师范专业认证的号召做出努力。
一、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新要求在我国师范专业认证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证属于重要的部分,是确保学生毕业之后可以达到教育岗位要求的主要措施。
在认证的过程中主要是认证组织、专家学者等开展教育质量考察工作、评估工作、审定工作,按照有关教育法规制度与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等设定认证的依据,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认证等级对幼师资格证的获取产生直接影响,能够直接评定人才培养质量与教育效果。
我国在师范专业认证领域中,学前教育专业的认证主要就是一级、二级、三级认证形式,兼顾着监测方面、合格方面与评优方面的工作,当前在学前教育专业适合采用二级认证标准,在专业课程设计方面应按照二级认证标准完善课程结构与内容,保证课程的实施效果,深入性地改革完善课程模式。
课程改革期间也应该按照专业认证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等,明确未来课程设计和完善的思路,整合优秀的课程资源,在健全有关课程体系的同时推动教学改革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良好的课程环境中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道德素养,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有着健全的人格品质[1]。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融合的教学策略研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融合的教学策略研究摘要: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作为教学法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是保障学生适应岗位需求的关键课程。
将“五大领域课程”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定位、统筹安排。
,在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考核评价方面进行融合教学模式有益探索,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型、创新型和成手型人才培养质量规格。
关键词:学前教育;五大领域课程;融合一、问题提出依据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习的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重在培养能够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在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中,以“五大领域课程”为主要教育内容,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幼儿成长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如何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内容的渗透,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五大领域课程”的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关键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教学需要加强融合根据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的学期开设情况,大二下学期才可全部开设,完成学习。
故本次调查针对唐山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大三的学生,随机抽选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37份,问卷回收率97.85%。
分别以“你最喜欢的理论教学领域”“你最喜欢的实践教学领域”为题,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现有教学内容的学生喜爱程度展开调查。
由调查可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五大领域课程”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喜爱程度不一,都存在着不均衡的现状。
在理论课程教学的评价中,选择最喜爱学前儿童语言领域和学前儿童艺术领域的比例最高27.08%,选择最喜爱学前儿童社会领域的比例最低2.08%。
在实践课程教学的评价中,选择最喜爱学前儿童艺术领域的比例最高45.83%,选择最喜爱学前儿童语言领域的比例最低2.08%,其次是学前儿童社会领域6.25%。
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改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混合式教学模式所取代,这种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五大领域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探索,将成为未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就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
一、学前教育专业五大领域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五大领域课程是指幼儿园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幼儿发展与教育、幼儿园教育课程与教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教育心理学、幼儿园教育方法与教学。
这五大领域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核心课程,对于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结合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面对面授课和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
混合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的意义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教师是未来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需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教育技能,只有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幼儿园教育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只有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的幼儿园教师。
1. 幼儿发展与教育在幼儿发展与教育课程中,可以结合面对面讲授和在线教学资源,通过观察幼儿成长的视频、幼儿发展的案例分析和论文阅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教育方法。
在幼儿园教育课程与教学课程中,可以通过面对面讲授和实地观摩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亲身感受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深入了解幼儿园教学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探究——以学前教育学课程为例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探究①———以学前教育学课程为例宋彩波(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西安710062)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全国各大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课程思政理念,拉开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序幕,随后高职院校也陆续加入课程思政改革的队伍中来。
所谓课程思政,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贯穿教学和研究全过程,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高校设置的各学科、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从战略高度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以及全课程育人格局,使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始终贯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际上就是要以育人为根本目的,通过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育人目标,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但是,在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科学的理念尚未得到很好的落实,课程思政在实践层面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改革现状分析(一)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各自为政,效果有待检验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各门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率先开展了课程思政改革。
各个课程团队基于以往的人才培养方案,努力挖掘各自学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尝试在育才的同时做好育人工作。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各门课程学科体系和内容的差异,各门课程间缺乏有效沟通,存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尴尬局面。
课程思政建设未能从专业发展出发基于岗位能力和课程特性进行统筹规划,各专业课程各自为政,思政育人效果难以差强人意。
我校学前教育学课程思政建设仍处于教师个人探索阶段,学校层面尚未建立保障机制,相关考核评价激励措施尚未出台;课程思政还处于课题研究阶段,尚未深入课堂,其教学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检验。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学前儿童的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发展。
2. 学前教育学:研究学前教育的理论、根据国家标准制定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和技巧。
3. 学前教育法规和政策:研究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确保在实践中遵循相关的要求。
4. 儿童安全与健康:研究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安全问题,包括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安全教育、口腔保健等。
5. 幼儿园教育管理:研究幼儿园的管理体制、管理流程及教育质量评估,提高幼儿园教育的管理水平。
6. 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幼儿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从而设计出适合学前儿童的课程。
7. 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幼儿园教师的角色与职责、教育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信息技术应用等。
8. 幼儿园社会环境建设:研究幼儿园现代化、信息化、人性化发展的要求,包括学前教育的学前教育资源、家园合作等。
以上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需要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为成为优秀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做好铺垫。
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及课程改革策略研究--以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为例
Subject construction 学科建设169摘 要:“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针对高校学生进行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培养专业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需要针对学科建设以及课程进行改革,并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科建设及课程改革策略进行分析,以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以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学科建设;课程改革;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布鲁纳认为,学校课程总是反映了潜在的课程价值观。
在教育界,从教育学角度来解决学校的课程问题是核心,是关键。
只有在课程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时,其它问题才可以得到针对性地解决。
布鲁纳的教育观为新时期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
他将课程定位于整个教育的中心,并注重课程与社会发展相结合,这为新时期的学科建设以及课程改革提供了战略参考。
这也为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和调整及国考课程的增加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必修课程,其学科建设以及课程的开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对于其日后是否能够承担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任务以及强化幼儿园小朋友素质的提升,都有直接的意义。
针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科建设以及课程改革的依据、原则进行深入探究,提出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科建设及课程改革的策略,为充分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发挥学科的优势提供了参考。
在“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必须要明确和把握自身的属性,并以自身属性为逻辑起点,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地探索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学科发展模式。
一、师范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科建设具有师范性、应用性的属性(一)师范类高校的师范性师范性是师范类高校学科建设的核心属性。
SPOC支持下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113-2019年第17期(总第165期)摘 要:在SPOC 的支持背景下,文章作者提出将混合学习有效融入高职学前教育学习方式,完善SPOC 支持下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基本素质平台+专业能力平台+拓展能力平台”课程体系、“二阶六步”教学模式,打造“四层一体”专业教学团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SPOC;核心课程;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434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7-0113-02一、引言自国家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来,各高校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在信息化教学中,涌现出OCW(资源共享课)、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等各种教学模式。
具有很强的适用性的SPOC 因更加强调学生完整、深入的学习体验而逐渐脱颖而出,成为在线课程的适应性选择。
SPOC 重新定义了教师的作用,创新了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
针对不同学习层次的SPOC 教学模式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了教学手段,提升了学生课内和课外学习的参与度,培养了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能力,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实施更具科学性、系统性、选择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二、构建“基本素质平台+专业能力平台+拓展能力平台”课程体系对应学前教育岗位需求,设置“三学六法”为学前专业核心课程。
“三学”是指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六法”是指幼儿健康、语言、社会、科学、美术、音乐六大领域的教育与活动指导。
按照“贴近岗位要求,反映新知识、新观念和新教育方法”的原则,分“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四种课型,构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能力模块+拓展能力模块”三模块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贯穿于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多维探索SPOC 教学模式,构建“三室一体”教学布局探索构建“三室一体”(实训室、教室、研究室)教学布局,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多维理解并探索实施SPOC 教学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教学”理念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诉求,“互联网+”课堂模式也将成为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教师可以通过弹幕教学、翻转课堂以及共享资源包的构建,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使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堂教学更高效。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自“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以来,其内涵与外延很快成为社会热点。
[1]“互联网+教学”的概念也被提了出来,有专家将其定义为,在互联网搭建的环境中,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教师有目的地通过教授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指导学生学习,并借助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势促进学习者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2]“互联网+教学”理念已成为新时代教育的诉求,成为连接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
[3]有专家认为,以互联网进课堂、生活实践进课堂、创新教育进课堂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课堂模式,即将成为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新趋势。
[4]面对“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笔者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线教师,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为例,尝试将互联网技术、智能手机与教学结合起来,以符合“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学效率。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在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明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让学生初步掌握学前儿童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活动类型,并学会设计和组织实施相关的科学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属于教育活动指导类课程(俗称“教法课”),教师通常采用理论讲解和学生模拟试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但这种教学模式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互动不多,主动尝试模拟试教的学生较少。
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设计
(一)弹幕教学
随着弹幕的流行,一些高校教师开始在课堂上尝试弹幕教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弹幕教学是部分大学课堂推出的一种有趣的授课方式。
日本京都大学曾在神经学课程中采用过弹幕教学法:学生在教室中上课时,根据教师所讲的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提问或对课程内容进行一些讨论,这些提问和讨论都可以用手机连接到弹幕系统并发送弹幕,教师可以实时看到学生的弹幕,并根据问题的重要程度有选择地进行答疑解惑。
[5]笔者在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发现,国内早在2014年就开始将弹幕引入教育领域,教学的层次涉及高中、高职和本科,形式主要包括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两种。
[6]孟祥磊等以大学物理教学为例进行教学实验,把传统互动方式和弹幕互动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将弹幕引入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7]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处于课堂互动的主导地位,互动的形式多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为主,学生更多的是被动地思考和接受知识。
近年来,幼儿园师资缺乏,国家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并且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人数剧增,导致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班额大、学生多,这给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的课堂互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部分教师将课堂互动当成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听课“抬头率”的手段之一,使得课堂互动流于表面,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教师也无法准确把握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效率不高。
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为例,在教授理论部分时,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较差,“低头族”在课堂上普遍存在,多数学生不愿意主动参与互动,不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另外,课堂互动的形式多是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往往不愿意充分讨论,回答也难以深入,流于表面。
弹幕的使用可以改变课堂问答互动的低效状
况。
弹幕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课堂面对面教学时学生担心尴尬不愿意举手或者不愿意主动进行课堂互动的问题。
弹幕的使用除了能够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窘境,还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及时提问与回答,这样的学习方式受到大多数学生的欢迎。
[5]
(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使用要求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重难点和一部分新知识点进
行有机融合,在备课时搜集、剪辑一些相关的教学视频,并在课前发送给学生。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获取知识,然后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与教师、同学互动学习,进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5]翻转课堂教学法能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发现学科的价值,进而提升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而这些恰恰是职业院校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
[8]对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而言,传统的课堂教学多采用讲授法,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学生更多的是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理解,在课堂中进行实践的机会有限,学生分析应用的能力和创造力往往被忽略。
翻转课堂将课堂延伸开来,在翻转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让学生先了解、理解知识,把课堂教学时间运用在更高层次的学习上,如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安排一些实践互动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学生在课外自学过程中的遗留问题。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情况下,上课流程如下: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为学生掌握实践技能提供基础知识,学生课后完成实践练习,教师选取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试教。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很多个性化的问题无法解决。
翻转课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和讨论,教师作为引导者,为学生提供资料和适当帮助,这样可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在课堂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