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解读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
中国制造2025计划解析(深度版)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使中国的制造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背景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之一。
然而,中国的制造业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低端产品过剩、技术落后、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实现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
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通过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2. 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从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3. 绿色制造: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
倡导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环保理念,推进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4.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级人才。
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
5. 市场开放:积极参与全球贸易合作,推动制造业的国际化发展。
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促进外资投资和技术引进。
影响与挑战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实施将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然而,该计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结论中国制造2025计划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制造等举措,中国制造业有望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提升整体竞争力。
然而,实施该计划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战略计划,旨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和绿色发展。
该计划于2015年发布,涵盖了十大重点领域和九大任务。
以下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解析。
一、战略目标1. 提高制造业整体水平: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提高制造业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使中国成为制造强国。
2. 加强创新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
3. 实现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制造、循环经济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4.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
二、重点领域1.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研发和应用。
2. 高端装备制造:提高高铁、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
3. 生物医药与高性能医疗器械:加强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4. 新能源与节能汽车: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高节能和环保技术水平。
5. 电子信息:加强集成电路、高分辨显示器等电子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6. 数控机床与机器人:提高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的自主化和智能化水平。
7.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
8. 先进材料:推动先进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中国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地位。
9. 农业装备:加强农业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九大任务1.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2. 加强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3. 建设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4. 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链升级。
5.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科技人才队伍素质。
6. 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7.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环境和市场竞争力。
8. 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政策环境。
中国制造2025详细解读
《中国制造2025》正式印发全方位深度解析中国制造2025宏观来源:工信部时间:2015/5/20 责任编辑:Liujianyong一、中国制造2025,我国制造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主导力是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的物质保障,是衡H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历史证明,卑微如蟋蚁、坚强似大象每一次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强国的竞争格局,制造业的兴衰印证着世界强国的兴衰。
实践也证明,制造业是创新的主战场,是保持国家竞争实力和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
大力发展制造业,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白年强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必须坚持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和信心不动摇,通过制造业创新升级,铸就更加坚实的强国之基。
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世界制造强国,是我们吸取错失前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经验教训,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
当前,世界经济和产业格局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和大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复苏缓慢,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另一方面,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酝酿新突破,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的突破,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强化制造业创新,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谋求新一轮竞争的有利位置。
中国制造2025策略的解读与展望
中国制造2025策略的解读与展望一、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5月发布的一个国家工程,其目标是通过技术升级、创新发展等方式,使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这项策略将以集成电路、智能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产业为主导方向,以强化核心技术研究、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手段。
二、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和影响中国制造2025策略对于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它将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质量、高技术和高附加值领域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其次,它将加强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竞争优势;最后,它将促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改善中国制造业的环境和效率。
三、实施过程中的挑战和风险中国制造2025虽然有着广阔的前景和积极的意义,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技术和知识产权方面的问题将是制约制造业升级的主要因素之一,需要加快核心技术研究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其次,资金和人力资源短缺也将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加强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最后,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过程中也需要面临市场、政策等各种不确定因素带来的风险。
四、展望未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随着中国制造2025策略的实施和推进,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将更加广阔和可期。
具体而言,未来中国制造业将逐步在产业技术、生产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提升,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同时,中国制造业将通过高端制造和科技创新等方式逐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强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制造2025策略是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南和方向,将在不断应对新的挑战和风险的同时,推动中国制造业不断向高质量、创新发展的方向走向。
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
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我国为何在此时制定发布《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对制造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是什么?下面小编整理的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中国制造2025 瞄准十大重点领域(政策解读)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仍然较少,新一轮发展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为什么在此时出台《中国制造2025》?苗圩表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都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国外纷纷提出“再工业化”“工业4.0”等计划。
从我国情况来看,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到了从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的阶段。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要研究到底该以什么战略应对新一轮发展,如何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
这就是制订《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考虑。
”苗圩说。
要想找到由大变强的路径,得先摸清中国制造业的家底。
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关于优势,苗圩说:“我们有巨大的市场,且市场需求还在快速增长;我们有一大批充满着生机活力的企业;我们有发展制造业的长期方针和战略;我们还有一大批人才,特别是新时期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正源源不断地充实到制造业中来。
”苗圩表示,中国制造业也有短板,例如:缺少持之以恒地对创新的投入,以及创新引领发展的理念;产品质量还需要精益求精;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强;产业结构不够优化;企业很多,但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比较少;虽然有大量人才,但缺少跨国公司的领军人才等。
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个重点领域《中国制造2025》将从哪些方面促进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苗圩用“一二三四五五十”来总结《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
“一”是一个目标,即成为制造强国。
“二”是指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个目标。
“三”是通过“三步走”战略来实现目标,大体上每一步用10年左右的时间。
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期行动纲领。
它并不是一个一般性的行业发展规划,而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大趋势所制定的一个长期战略性规划,不仅要推动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稳定发展,还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同时,实现高端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主要源于三大背景。
一是环境与资源的制约加剧,劳动力与原材料等成本日益上涨,使得我国面临巨大的压力。
由于劳动力成本上涨以及制造业领域的技术进步,随着发达国家纷纷出台重振制造业的强力政策,部分制造业企业开始从我国迁出,也有部分跨国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将目光转向工资低廉的东南亚地区,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传统制造业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也饱受大众的质疑。
二是受德国“工业4.0”战略和美国“再工业化”战略的刺激,激发了我国从“工业大国”升级到“工业强国”的坚定决心。
三是受到现代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制造业科技创新的影响,我国也亟待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重点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出路也在制造业。
”因此,强化制造业应成为中国未来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重点。
中国制造业现状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需要强大、独立、自主的制造业。
但是,谈及国内制造业(如智能手机、集成电路、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状况,各产业普遍面临市场庞大、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利润少、人才缺乏等问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与制造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
最主要的问题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为低水平下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又表现为企业生产的高消耗、高成本;目前各类产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程度较低;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七:《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规划,目标是将“中国制造”打造成创新驱动、品质升级、绿色发展、面向全球的高端制造,以提升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在全球制造业分工格局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那么,《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本文将从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品质提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人才培养等方面详细解读。
一、技术创新目标1.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突破,实现自主创新。
2.强化标准与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中国制造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速技术转化和推广:积极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将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4.推进国际创新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创新合作,加速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二、产业结构升级目标1.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加速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组织结构。
2.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加强供应链管理和优化:完善供应链管理,提高供应链效率,优化供应链结构。
4.增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能力:加强产业链融合和协同创新,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三、品质提升目标1.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通过优化设计、制造和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2.促进品牌建设和营销:加强品牌建设和营销,提升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加强质量监测和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智能制造目标1.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制造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构建智能制造产业生态系统,促进产业上下游资源共享和合作创新。
中国制造2025名词解释(一)
中国制造2025名词解释(一)中国制造2025名词解释1. 中国制造2025•解释: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制定的一项发展战略,旨在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2. 制造业升级•解释:制造业升级是指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手段,提高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例子:中国制造业通过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实现制造业升级。
例如,机器人在汽车生产线上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3. 信息化•解释: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实现信息和数据的高效流动和共享,推动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例子:在中国制造2025中,信息化在制造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建立物联网系统,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互联互通,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4. 智能制造•解释:智能制造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新兴技术,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子:智能制造在中国制造2025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采用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生产,利用大数据分析来优化生产过程,提高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5. 产业协同发展•解释:产业协同发展是指不同产业之间在技术、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合作与协同,实现产业链的高效衔接和协同发展。
•例子:在中国制造2025中,鼓励不同产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
例如,汽车制造企业与电池制造企业合作生产电动车,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6. 绿色制造•解释:绿色制造是指在制造过程中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制造方式。
•例子:中国制造2025倡导绿色制造。
例如,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7. 服务型制造•解释:服务型制造是将服务作为制造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例子:在中国制造2025中,鼓励制造企业转型为服务型制造企业。
《中国制造2025》解读
中国现在处于第三梯队,目前这种 格局在短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
精品课件
工信部长苗圩说:
2020年和2025年制造业主要指标
类别
指标
2013年 2015年
2020年
2025年
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 创新能 业务收入比重(%)
力 规模以上制造业每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 发明专利数1(件)
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2
质量效 制造业增加值率提高 益 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速(%)
宽带普及率3(%)
到 2020 年 , 上 述 领 域 实 现自主研制及应用。
到2025年,自主知识产权高端 装备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核 心技术对外依存度明显下降, 基础配套能力显著增强,重要 领域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精品课件
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 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 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 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 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 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抢占竞争制高点。
50
52
58
27
33
-
-
-
-
-
-
62
65
精品课件
84.5
85.5
比2015年提高2个百分点 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
7.5左右(“十三五”期间 6.5左右(“十四五”期间年
年均增速)
均增速)
70 72 50 比2015年下降18% 比2015年下降22% 比2015年下降23% 73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制造2025”之后,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
推动“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背景和意义(弘利教育)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
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誉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等。
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产值占全世界的20%,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过210多种,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至30年。
技术差距主要在于技术指标水平低、数字化技术运用低、自动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较高技术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国内企业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还不足40%。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多数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解读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
解读中国制造2025 心得体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
为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国家提出制造业强国战略,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强国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制造重点突破领域之一,如何准确把握制造业强国战略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应对是摆在全行业最紧迫的任务。
机遇“中国制造2025”是制造业强国战略的具体行动纲领和指南,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汽车产业作为典型的制造业也被列入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包括传统内燃机汽车节能减排和新能汽车发展。
国家将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支持和鼓励汽车低碳化、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动力电池和驱动电机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
二是与汽车相关支持性产业也被列入重点突破领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
某一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不仅仅取决于产业本身,而且取决于相关产业的支撑。
我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也与我国的电子工业、机床工业和新材料工业创新能力不强有直接关系。
“中国制造2025”所提出的这类重点突破产业将为我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被确定为战略任务和重点,将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建设。
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基础(简称“四基”)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四基”要重点突破,解决制造业发展瓶颈。
四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完善将为汽车产业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
“中国制造2025”提出加快以创新中心为核心载体,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建立基础研究于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协同机制。
浅谈中国制造2025(5篇)
浅谈中国制造2025(5篇)第一篇:浅谈中国制造2025浅谈中国制造2025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所谓“中国制造2025”,指的是《中国制造业发展纲要(2015~2025)》,该《纲要》又被称为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
即我国制造强国建设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背景新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
这场变革是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同时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体现为四大转变、一条主线和八大对策。
(1)四大转变一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二是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
三是由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四是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2)一条主线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
(3)八项战略对策推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提升产品设计能力;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强化制造基础;提升产品质量;推行绿色制造;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和优势产业;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
对中国制造2025的看法如今,全球正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新阵地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双重挑战。
为了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中国制造2025》重大部署。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
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那么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是怎样的呢,以下是pincai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李克强: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走遍世界,甚至可以说是“无所不在”。
但我们从最初实行“三来一补”开始,大量代工生产的还是消费品。
很多人出国买东西,回来一看,“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但只要去厂房看看,商品的品牌、制造的装备,绝大多数都是国外的。
这是我们必经的一个历史阶段,是以开放推动发展的必由之路。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国际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应对这种全球性的经济下行压力,发展中国家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发达国家也在推进“再工业化”进程。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审时度势,积极从两方面进行全球布局:一方面,传统的“中国制造”、以代工生产的消费品仍在继续出口;另一方面,中国装备“走出去”异军突起,反过来带动了中国制造的全面升级。
我们提出“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是推进“中国制造”的不断升级。
要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努力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中国制造2025”的“要害”:“智能制造”一定要建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上李克强:“中国制造2025”的一个“要害”,就是“智能转型”。
工信部正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用信息化提升装备制造的水平。
这也与推进结构调整的两大“支点”相吻合。
第一个“支点”,就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今天看来,传统发展的动能有所减弱,传统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所以我们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际上这与中国“智”造紧密相连。
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精选5篇
中国制造2025全文解读精选5篇《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篇一很显然,《中国制造2025》的本质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建立在物联网和务(服务)联网基础上,叠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的突破而引发的新一轮变革。
而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亟待注入创新驱动活力,只有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质变,才能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重要支撑力量。
可以预见,《中国制造2025》必将会带动技术创新的浪潮,制造业将经过科技创新的雕琢焕发容颜。
那么,《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呢?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规划力争通过“三步走”来实现战略目标。
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规划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等九项任务,其中还将要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细化为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在内的十大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吕铁表示:“三步走战略是比较事实求是的,是立足于我国制造业实际的安排。
它不同于德国工业4.0计划只针对高新技术,而是将围绕整个制造业做大、做精、做强。
我国制造业中不同的行业差异很大,一些行业需要长期积累。
”吕铁认为:“规划将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而不是扩大制造业规模作为基本的政策指向。
这也体现了生产性投资驱动向创新性投资驱动的转变。
”不过,制造业发展依然面临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的障碍。
吕铁指出:“制造业的资金回报率才5%到6%,和金融、房地产行业相比制造业的平均利润率很低。
如果没有相应扶持措施,企业不可能长期从事制造业领域。
”基于此,吕铁之前曾撰文指出要让制造业的高生产率反映到资本的回报上,从根本上优化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坚定企业家投资实业的信心,解决制造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
中国制造2025全文及解读一、《中国制造2025》全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综合国力,支撑我世界大国地位。
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
必须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前瞻部署,力争通过三个十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形势和环境(一)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
各国都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三维(3D)打印、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新突破。
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变革;网络众包、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电子商务等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可穿戴智能产品、智能家电、智能汽车等智能终端产品不断拓展制造业新领域。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全球产业竞争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我国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巨大挑战。
中国制造2025的名词解释
中国制造2025的名词解释
中国制造2025(Made in China 2025)是中国政府于2015年发布的一项战略计划,旨在推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中国经济由“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乃至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该计划提出了九大重点领域: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航空航天及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铁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和医疗装备。
通过支持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标准与认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推动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措施,力求推动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转型。
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到2025年,使中国制造业整体水平进入全球前列,中国成为全球制造强国。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中国制造2025计划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人担心该计
划会导致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引起国际贸易摩擦,并被指责为一种经济国家主义。
因此,中国政府在推进该计划过程中也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力求达到合理平衡和国际合作。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
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中国制造2025全面解析(详尽版)引言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动计划,旨在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本文档将全面解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战略、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为深入了解这一战略提供详细参考。
一、目标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三个主要目标:1. 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重点领域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制造业质量效益大幅提升: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6以上,制造业利润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3. 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比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二、战略中国制造2025实施“三步走”战略:1. 第一步(2016-2020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2. 第二步(2021-202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质量效益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3. 第三步(2026-2035年):制造业创新能力世界领先,质量效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结构全面优化。
三、重点领域中国制造2025聚焦十大重点领域:1.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集成电路、智能硬件、5G等。
2.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
3. 航空航天和高端装备制造:航空器、卫星、高端装备等。
4. 新材料:先进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复合材料等。
5. 生物医药和医疗设备:生物技术、高性能医疗器械等。
6.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
7. 电力装备:高效节能变压器、智能电网设备等。
8. 农业机械装备:高效农业机械、智能农业设备等。
9. 环保和节能装备:大气治理设备、水处理设备等。
10. 新能源与节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
四、政策措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下政策措施:1. 创新驱动: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
心得体会:解读《中国制造2025》
解读《中国制造2025》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中国制造2025”之后,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
推动“中国制造2025”是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政府立足于国际产业变革大势,作出的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大战略部署。
其根本目标在于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通过10年的努力,使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为到2045年将中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制造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一、背景和意义(弘利教育)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也是一国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德国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依然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成为受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
德国提出的“工业4.0”被誉为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金融危机后,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并采取多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英国提出了“高价值制造业战略”,日本提出了“产业复兴计划”、法国提出了“新工业法国”等。
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
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
“大而不强”,一直是困扰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难题。
虽然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生产国,产值占全世界的20%,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超过210多种,但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电力、煤炭、建材等15个行业,技术水平普遍比国际落后5至10年,有的甚至落后20至30年。
技术差距主要在于技术指标水平低、数字化技术运用低、自动化水平低等方面,即使在具有较高技术的通讯、半导体、生物医药和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出口产品中,国内企业获得授权的专利数也还不足40%。
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偏低,出口效益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多数产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最新解读:“中国制造2025”
苗圩说 , 要把互联 网引导到工业企 业、 工业行业 中去。
§ 支撑 ・ 后续政 策有望陆续 出台八 , 、
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 , 推出中国制造重点领域升级 方向 出, 国家将设立4 O 0 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 财税 、
绿皮书目录指引, 动态调 整、 滚动推 进。 坚持市场 主导、 改革
随 着 制 造 技 术 的进 步 和 现 代 化 管 理 理 念 的 普及 , 制 造
工信部 部长苗 圩表 示。“ 互联 网+” 与工业相 结合 的工 业 互联 网是 顺应 新一轮 工业革命 和产业变革 的重点发展领 域, 也是政府工作报告 中提到的 “ 互联 网+” 最早实现的行业 之一。工业互联 网有非常大的发展潜 力, 在现实 中有很 多企 业 已开始应 用互联 网技术 来提 高企业 的整体竞争能力。 据估 算, 在未来2 O 年 中, 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至少可带来3 万亿美 元左右 的GDP 增 量。 苗圩还强调 ,“ 互联网+” 具有很大 的发 展 空间。目前 互联 网应用多半是在营 销环节和售后服务、 采 购环 节, 如B 2 C和B 2 B: 今后将在 制造环节 带来颠覆性 的创
根据2 0 1 4 年9 月发布的 《重大环保技术 装备与产品产业
化工程 实施 方案》 环保装备制造业年 均增 速将保持 在2 0 %以 上,  ̄ J 2 0 1 6 年实现环保装备工业生产总值7 0 0 0  ̄ Z , 元。 所以说 , 环保 装备制造业高增长大 门已然开启, 工程机械企 业走向绿 色环保实乃大势所趋。 2 0 1 5 年1 月, 首个促进 新业 态创 新发 展的国务院文件出 台, 国家已设 立4 0 0 亿元 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新兴 业态带来了技术创新、 产业融合、 产业链整合、 区域分工及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Ø 我国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增加值个位数增长将成为常态
2014 年全部工业增加值 227991 亿元 , 比上年增长 7.0% ,低于 2013 年 9.7%的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2015年一季度下滑明显,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6.4%。
我国工业大而不强、亟需转型升级的阶段性矛盾日渐为突出,依然存 在着发展方式粗放、结构不合理、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资源环境约束 强化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2020年目标:形成15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2025年目标:形成40家左右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基本思路
以云计算、互联网为基础,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构筑我国制 造业网络化的创新平台。 存量部分:
在机械、电子、冶金、化工、 建材、纺织、食品等产业集中度 不高且竞争相对充分的行业,遴 选和依托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转 制院所研发平台,构建共性技术 创新基地; 在航天装备、航空装备、石化 、轨道交通装备等产业集中度高 的行业,依托行业骨干企业技术 研发机构,建立共性技术创新基 地; 遴选设立在高校或科研院所的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 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开展关键 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发,为中 小企业提供技术成果辐射、转移 与扩散。
17
自主创新能力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
我国已成为全球机器人第一大市场,但工业机器人所需的减速器很 大部分向两家日本厂商购买,伺服电机基本被欧美和日本企业垄断 ,国产核心部件在稳定性、寿命、精度、噪音控制等方面仍存在巨 大差距,这些严重阻滞了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良性发展。
18
产品质量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 2014 年 世 界 品 牌 500 强 , 我国内地仅有 29 个品牌入
德国工业4.0愿景:要做什么?
即将:工业3.9 现在:工业3.8
本地控制
实时通讯 数字化“复制”产品 与生产工艺 制造执行系统 工业安全解决方案 实施与决策主要由 “人”来完成 动态网络规则框架
将来:工业4.0
本地控制动态网络 扩展的复杂通讯系统 涵盖整个生产工艺和生 产设备的数字化模型 通过动态网络实现过程 优化 根据临时要求,自行配 置安全解决方案 由“人”定义决策规则 和框架
20
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供给能力不足并存
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能力明显不足:高端设备多为进 口,高技术服务、原创新设计等中高端服务发展明显滞后。
21
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企业普遍欠缺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与人才储备,缺乏大型投资管 理和大型资本运作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我国已成为遭受贸易 救济调查最严重国家。 发达国家加快谋划全球贸易规则重构,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劳工 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高门槛,影响我国工业实施的“走出去”战略。
16
自主创新能力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
我国研发投入总体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仍显落后。2013年我国研发 投入强度首次突破2%,达到2.08%,而美国2011年就达到3.2%;国 际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一般为 2%-3%,而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 投入强度不足1%,广大中小微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就更为落后。
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 基本方针:创新驱动 质量为先 绿色发展 结构优化 人才为本 基本原则:市场/政府 当前/长远 整体/重点 自主/开放
2.2 总体概况:“一二三四五八九十”
“一”:一个目标,即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性 跨越。
“二”: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个目标。党的十八大提出用
1.2 从国内看,经济转型内在要求。
站在新起点, 制造业如何打造竞争新优势?
新常态下怎样肩负“中国梦”新的历史使命? “四化同步”创造巨大需求空间--谁来填补?
独特优势?改革释放制度红利支撑制造业由大到强
第一制造业大国
据世界银行数据库和联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的数据, 2011 年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 1.9 万亿美元(现价), 美国为1.88万亿美元(现价);我国22个工业产品大类 的7个大类产量位列世界第一,其中包括220种工业品产 量居世界第一。
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这也是
我们制造业所要占据的一个制高点。
“三”:实施“三步走”战略,10年为一个阶段,梯次推进
“四”:四项原则(市场/政府 当前/长远 整体/重点 自主/开放)
“五”:五大工程
“八”:八项战略支撑和保障措施 “九”:九大战略任务
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十”:十个重点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 农机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2.3 工信部重点工作:五大工程(四横一纵) ------重要抓手,国家示范引导。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能力接近极限。 自主创新能力弱,部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 产品质量不高,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和跨国企业。
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供给能力
不足并存。 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
15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要素供给能力接近极限
从资源能源看,人均淡水、耕地、森林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 平的28%、40%和25%,石油、铁矿石、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 可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7.7%、17%、17%。 从环境压力看,目前全国有70%左右的城市不能达到新的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17个省(区、市)的6亿左右人口受雾霾天气影响。 从要素成本看,2014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1年的顶点下降了 560万,劳动力供给呈缩减趋势,并直接导致用工成本上升。据波 士顿报告,中国制造业对美国的成本优势已经由 2004 年的14% 下 降到2014年的4%,表明在美国生产只比在中国生产贵4%。
-建设体系化的
增量部分:
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 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 药等前沿领域,遴选国家重点实 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 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等,组 建新型的国家级前沿技术研究中 心 新模式、新机制、市场化、产 业技术联盟方式,组建的制造业 创新中心,形成分布式、网络化 研究体系,填补长期以来我国关 键共性技术研究的缺位,从国家 层面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外部性 支撑。 提高以智能、协同、绿色、大 数据为特征的创新设计能力。创 新设计共性技术、复杂系统先进 设计方法、设计工具软件
目录 1 2 3 4
为什么打造中国制造2025
打造怎样的中国制造2025 怎样打造中国制造2025 近期开展的工作
1.1 从国际看,
顺应当前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
制造业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激烈 贸易保护主义强化 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酝酿新的重大变革
案例:主要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2010年,《制造业促进 美国 法案》;2011年,《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2012,《 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和《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 日本 2009年、2010年,《日本制造业竞争策略》和《日本制造业》 ;2013年,《创造新产业、新市场的倡议》。
德国 2013年,《德国“工业4.0”战略》。 英国 2011年,《英国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要策略和行动计划》。 法国 2013年,《新工业法国计划》(34个项目)。2015年,《新工 业法国》Ⅱ(9+1)。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 智能制造工程 工业强基工程
绿色制造工程
高端装备创新工程
五大工程
凝聚各方资源,做实九大任务
工程之一: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
解决抓手
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 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 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 重点开展行业和跨行业领域的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 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 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网络化。互联互通,解决信息不对称,产生出了真正的大数
据,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应用的范围无所不及。各资源有效 整合利用、共享。平台经济体、共享经济
智能化。产业链、端对端的技术集成,灵巧制造。
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大、主攻强
国情、发展阶段:2.0补课--3.0普及--4.0示范
20世纪初期, 福特汽车
22
目录 1 2 3 4
为什么打造中国制造2025
打造怎样的中国制造2025 怎样打造中国制造2025 近期开展的工作
2.1 指导思想和目标
主题: 主线: 着力点: 创新发展 两化融合 基础能力 集成水平
大型装备的集成 从研发设计到生产、 管理、销售、服务全 产业链的集成 产品与产品之间端到 端的集成
选,远低于美国、法国、
英国和日本。 我国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 占比不到 0.5% ,“标龄” 高出德、美、英、日等发 达国家1倍以上。
19
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供给能力不足并存
我国制造业中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 过大,钢铁、电解铝、平板玻璃、 水泥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矛盾十分 突出。 以钢铁行业为例, 2012-2014 年, 产 能 利 用 率 分 别 为 72% 、 74.9% 和 72.2% 。钢铁行业盈利水平持续下 降,目前大中型钢铁企业整体上徘 徊于盈亏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