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21-2022高一化学下学期四月调研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2022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2022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调研模拟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一定温度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 2SO3(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①n(SO2):n(O2):n(SO3) =2:1:2 ②S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变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SO3,同时生成2nmolO2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A.①④⑤B.①②④C.②③⑤D.①③⑤【答案】C【解析】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变。
①反应体系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仅仅是反应过程中的一种可能,因此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①错误;②SO2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正确;③对于反应前后体积变化的反应,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正确;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SO3,同时生成2nmolO2,不满足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④错误;⑤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物质的量变化,因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⑤正确;答案选C。
点睛: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两个核心的判断依据:①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②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
只要抓住这两个特征就可确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对于随反应的发生而发生变化的物理量如果不变了,即说明可逆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因此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的条件能否推出参与反应的任一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2.据报道,2012年俄罗斯科学家再次合成117号元素。
本次实验生成了6个新原子,其中5个,1个。
下列关于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元素X的两种不同核素B.电子数相差1C.中子数分别为176和177 D.它们互为同位素【答案】B【解析】分析:A.核素是指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B.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C.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D.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21-2022高一化学下学期四月调研试试题(奥赛班,含解析)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21-2022高一化学下学期四月调研试试题(奥赛班,含解析)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7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1分)1.用化学用语表示 NH 3+ HCl 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N B. HCl 的电子式:A. 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87C. NH3的结构式:D. Cl−的结构示意图:【答案】C【解析】【分析】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5;B、HCl中只含共价键;C、NH3中含个N-H键;D、Cl-最外层有8个电子。
N,选项A错误;【详解】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的质量数为15,可表示为157B、HCl中只含共价键,其电子式为,选项B错误;C、NH3中含个N-H键,NH3的结构式为:,选项C正确;D、Cl-最外层有8个电子,Cl−结构示意图为,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用语,侧重考查原子结构、离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和结构式,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如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区别、电子式与结构式的区别等。
2. 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的关系可能是:(1)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2)不同元素的原子,(3)两种不同的分子,(4)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5)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6)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7)两种不同的阳离子,(8)两种不同的阴离子,(9)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其中正确的是A. (1)(3)(4)(7)(8)B. (1)(2)(5)(7)(9)C. (1)(2)(5)(7)(9)D. (1)(2)(3)(4)(5)【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若为原子,因为质子数相同,则一定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②若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则为分子或原子;③若质子数与电子数不同,则都是阳离子或都是阴离子,所以(2)(5)(6) (9)是不可能存在的答案选A。
江苏省宿豫中学2021-2022高二化学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奥赛班,含解析).doc

江苏省宿豫中学2021-2022高二化学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奥赛班,含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栏目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研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化学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放热反应任何条件下一定能自发进行B. 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分子的活化能C. 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大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D【解析】【详解】A.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如铝热反应,故A错误;B.升高温度,可使更多分子转化为活化分子,不能说增加分子的活化能,故B错误;C.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D.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大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说明释放能量大于吸收能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将纯水加热后,水的电离程度增大,pH不变B. 反应2H2(g)+O2(g)=2H2O(l)在一定条件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ΔS<0C. 常温下,向CaCO3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所得新悬浊液中c(Ca2+)减小D. 常温下,将稀CH3COONa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减小、K w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A.纯水加热后水电离受到促进,电离程度增大,氢离子浓度变大,pH变小,故A错误;B.当△H-T△S<0时反应能够自发进行,反应2H2(g)+O2(g)=2H2O(l)的ΔS<0不利于反应自发进行,所以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自发进行是因为△H<0,故B错误;C.向CaCO3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得到的仍是碳酸钙的饱和溶液,温度不变,溶度积不变,饱和溶液中离子浓度不变,故C错误;D.醋酸钠溶液显碱性,稀释后碱性减弱,pH减小,温度不变K w不变,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实验班高二(下)调研化学试卷(4月份)

2019-2020学年宿迁市宿豫中学实验班高二(下)调研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0.0分)1.下列过程属于非自发过程的是()A. N2和O2混合B. H2和O2化合生成H2OC. 常温、常压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D. C+O2=CO22.研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化学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分子的活化能B. 放热反应任何条件下一定能自发进行C.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大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 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工业上现在大规模采用电解熔融NaCl或AlCl3制取Na或AlB. 若电工操作中将铝线与铜线直接相连,会导致铜线更快被氧化C. 某反应的平衡常数K300℃>K350℃,则该反应△H<0D. 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目的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H2的转化率4.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电解总反应:2Cu+H2O 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 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 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 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5.已知某温度下:N2(g)+3H2(g)⇌2NH3(g);△H=-92.4kJ•mol-1,恒温、恒容且容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A、B,A中通入1mol N2、3mol H2,B中通入0.5mol N2、1.5mol H2,反应一段时间后,A、B中均达到平衡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A中放热92.4 kJB. B中放热46.2 kJC. A中热量变化值大于B中的2倍D. A中热量变化值等于B中的2倍6.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H=-Q1 kJ/mol2H2S(g)+O2(g)=2S(s)+2H2O(l)△H=-Q2 kJ/mol2H2S(g)+O2(g)=2S(s)+2H2O(g)△H=-Q3 kJ/mol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 Q1>Q2>Q3B. Q1>Q3>Q2C. Q3>Q2>Q1D. Q2>Q1>Q37.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B. 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8.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B. 用加压有利于合成氨反应C. 冰镇的啤酒打开后泛起泡沫D. 对2HI⇌H2+I2(g)平衡体系增加压强使颜色变深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钢铁浸泡于食盐水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的正极反应为:2H2O+2e-=H2↑+2OH-B. 增大气体压强或使用催化剂能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加快反应速率C. 反应2CO(g)=2C(s)+O2(g)△S<0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自发进行D. 工业上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H<0采用高温是为了提高N2的平衡转化率10.X、Y、Z、M、N代表五种金属.有以下化学反应:①水溶液中:X+Y2+=X2++Y②Z+2H2O(冷)=Z(OH)2+H2↑③M、N为电极与N盐溶液组成原电池,发生的电极反应为:M-2e-=M2+④Y可以溶于稀H2SO4中,M不被稀H2SO4氧化.则这五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A. M<N<Y<X<ZB. Y<X<N<M<ZC. N<M<Y<X<Z D. X<Z<N<M<Y1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深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 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cC(g)+dD(g),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的转化率变小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 D的体积分数变大D. a>c+d13.如图装置中,有如下实验现象:开始时插在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的液面回升,略高于U型管中的液面.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A. 生铁片中所含的碳能增强铁的抗腐蚀性B. 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开始发生析氢腐蚀C. 导管内墨水液面回升时,正极反应式:O2+2H2O+4e-=4OH-D. 随着反应的进行,U型管中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14.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合的是()A. 图1表示相同温度下,向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中分别加水稀释时pH变化曲线,其中a表示氨水稀释时pH的变化曲线B. 图2表示已达平衡的某反应,在t0时改变某一条件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则改变的条件一定是加入催化剂C. 图3表示工业上用CO生产甲醇的反应CO(g)+2H2(g)⇌CH3OH(g),该反应的△H=-91 kJ•mol-1D. 图4表示10 mL 0.01 mol•L-1酸性KMnO4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随时间的变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15.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池反应为:Cd+2NiO(OH)+2H2O Cd(OH)2+2Ni(OH)2,下列有关镍镉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Cd(OH)2+2e-=Cd+2OH -C. 放电时电池内部OH-向正极移动D. 充电时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发生Ni(OH)2转化为NiO(OH)的反应16.相同温度、相同容积的四个密闭容器中进行同样的可逆反应:2X(g)+Y(g)⇌3W(g)+2Z(g)△H=-Q kJ/mol,起始时充入气体的物质的量及平衡时体系能量变化X Y W Z反应体系能量变化甲2mol1mol放出a kJ/mol乙1mol1mol放出b kJ/mol丙2mol2mol放出c kJ/mol丁3mol2mol吸收d kJ/mol的转化率为:甲<乙<丙B. c+d<QC. 平衡时,甲容器中的反应速率比丁容器中的慢D. 平衡时丙容器中Z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二、双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17.一定条件下,两体积均为1L的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H.容器中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如表所示,两容器中c(H2)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高一下学期四月调研试(奥赛班)化学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四月调研试(奥赛班)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用化学用语表示NH3+ HClNH4Cl中的相关微粒,其中正确的是()N B.HCl 的电子式:A.中子数为8的氮原子:87C.NH3的结构式:D.Cl−的结构示意图:2.两种微粒含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这两种微粒的关系可能是:(1)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2)不同元素的原子,(3)两种不同的分子,(4)一种原子和一种分子,(5)一种原子和一种离子,(6)一种分子和一种离子,(7)两种不同的阳离子,(8)两种不同的阴离子,(9)一种阴离子和一种阳离子,其中正确的是A.(1)(3)(4)(7)(8)B.(1)(2)(5)(7)(9)C.(1)(2)(5)(7)(9) D.(1)(2)(3)(4)(5)3.可逆反应3A(g)+ B(g)2C(g)+2D (g)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6mol/(L•s)B.v(B)=0.3mol/(L•s)C.v(C)=0.5mol/(L•s)D.v(D)=0.2mol/(L•s)4.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如图所示的是A.天然气燃烧B.铝粉与氧化铁粉末高温反应C.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D.碳与二氧化碳高温反应5.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是实现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措施。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属于可再生能源B .推广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C .如图是太阳能光伏电池原理图,图中A 极为正极D .光伏电池能量转化方式是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6.X 、Y 、Z 、W 为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其中X 、Z 同族,Y 、Z 同周期,W 与X 、Y 既不同族也不同周期;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层数的3倍;Y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6。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实验班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普通用卷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实验班高一(下)月考化学试卷(4月份)副标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26.0分)1.2010年1月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它外形类似海绵,比重极小,并具有磁性.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A. 同种物质B. 同类分子C. 同位素D. 同素异形体2.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新微粒O4,有关这种新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的结构与P4相同B. 它的摩尔质量为64C. 它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D. 它是由两个氧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新微粒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 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CO3⇌2Na++CO32-B.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C. Mg2+的结构示意图:D. H2O的电子式:4.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 乙醇和乙酸和CH3CH2CH2CH3C. 12C与14CD. 金刚石和石墨5.下列反应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A. 可燃物的燃烧过程B. 手机锂电池充电过程C. Mg+2HCl=MgCl2+H2↑D. H2SO4+2KOH=K2SO4+2H2O6.某电子层n,当它为最外电子层时,容纳的最多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它为次外电子层时,电子数比n+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A. K层B. L层C. M层D. N层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B. 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 价→+7价的变化C.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关D.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8.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 B、C、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 Na、Mg、A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 Be、Mg、Ca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D. Li、Be、B原子半径依次增大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氟元素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无正价B. 第ⅠA、ⅡA族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C. 非金属性:F>Cl>Br>I,则酸性HF>HCl>HBr>HID. 碱性:NaOH<Mg(OH)2<Al(OH)3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B. 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C. 离子化合物均能溶于水D. 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11.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A. NaCl、HCl、H2O、NaOHB. Cl2、Na2S、HCl、SO2C. HBr、CO2、H2O、CS2D. Na2O2、H2O2、H2O、O312.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镁反应,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CO2气体,这两个变化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作用分别是()A. 化学键,化学键B.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C. 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D.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13.下列化学式表示物质分子的是()A. Na2SO4B. SiO2C. H2SO4D. Al1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的熔点高于后者的是()A. 干冰与固态二硫化碳B. 晶体硅与金刚石C. NaCl晶体与KCl晶体D. 干冰与碘晶体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的减小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的增加B. 化学反应速率0.8mol/(L•s)是指1s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C.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大,反应现象就越明显D.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16.在一条件下,反应N2+3H22NH3在10L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少到8mol,则2min内N2的化学反应速率为()A. 1.2mol•L-1•min-1B. 1.0 mol•L-1•min-1C. 0.6 mol•L-1•min-1D. 0.4 mol•L-1•min-117.可逆反应:2NO 32NO+O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1)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2(2)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O2的同时,生成2nmolNO(3)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4)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A. (1)(4)B. (2)(3)C. (1)(3)(4)D. (1)(2)(3)(4)18.已知在1.01×105Pa、298K条件下,2molH2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H2O(g)=H2(g)+O2(g)△H=+242kJ•mol-1B. 2H2(g)+O2(g)=2H2O(l)△H=-484kJ•mol-1C. H2(g)+O2(g)=H2O(g)△H=+242 kJ•mol-1D. 2H2(g)+O2(g)=2H2O(g)△H=+484 kJ•mol-119.如图是Zn和Cu组成的原电池示意图,某小组做完该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卡片上描述合理的是()实验记录:①导线中电流方向:Zn→Cu②Cu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③锌片变薄实验结论:④Zn为正极,Cu为负极⑤正极反应式:Cu-2e-=Cu2+,发生氧化反应⑥H+向Cu极移动,SO42-向Zn极移动A. ②③⑥B. ④⑤⑥C. ③④⑤D. ①②③20.如图所示装置中,属于电解池的是()A. B.C. D.21.如图,电解用粗盐(含Mg2+、Ca2+、SO42-等杂质)配制的食盐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是电解池的正极B. a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 b电极上有黄绿色气体产生D. b电极附近有白色沉淀出现22.下列有机反应属于加成反应的是()A. CH3CH3+Cl2CH3CH2Cl+HClB. CH2=CH2+Br2→CH2BrCH2BrC. CH4+2O2CO2+2H2OD. +HNO3+H2O23.下列关于甲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B. 甲烷分子中的四个C-H键是完全等价的C. 甲烷分子是平面正方形结构D. 甲烷分子的结构式是24.能证明丙烯分子里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事实是()A. 丙烯分子里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B. 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相等C. 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 丙烯易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乙烯完全加成需消耗1 mol溴单质25.下列关于能源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贮氢材料在使用中,氢分子被吸收时,在合金表面解离变成氢原子,同时放出热量B. 使用化石燃料不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C. 对城市废弃物进行处理后焚烧,利用产生的热能供暖和发电D. 将氢气作为燃料使用的优点之一是成本低26.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将太阳能固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它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一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是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和选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D【详解】①氯化铵分解产生NH3和HCl,气体在试管口降温后又化合生成NH4Cl甚至会堵塞,试管发生危险,所以方案①错误;②浓氨水遇到氧化钙后,溶液中的水与CaO反应生成Ca(OH)2而消耗,反应同时放热使混合物温度升高,得到的Ca(OH)2可以降低NH3在水中的溶解度,这些都会促使氨水挥发生成氨气,因此方案②正确;③2NH4Cl+Ca(OH)2CaCl2+2NH3↑+2H2O,但是制备装置的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到试管中使试管炸裂,因此方案③错误;④浓氨水受热分解生成氨气,通过碱石灰吸收水蒸气后可以得到氨气,方案④正确。
综上所述,不能制取氨气的是①③,应当选D。
【点睛】与②相似,利用NaOH固体或碱石灰也可以制备NH3。
2.下列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择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序号被提纯的物质加入试剂分离方法A NaBr溶液(NaI)氯水、四氯化碳萃取、分液B NaHCO3溶液(Na2CO3)石灰水过滤A .AB .BC .CD .D【答案】D 【详解】A .NaBr 溶液(NaI)中加入氯水,不仅除掉了I -,也除掉了Br -,最后所得溶液为NaCl ,A 不正确;B .NaHCO 3溶液(Na 2CO 3)中加入石灰水,NaHCO 3、Na 2CO 3都转化为CaCO 3沉淀,最后得不到NaHCO 3溶液,B 不正确;C .SO 2(HCl)中加入饱和食盐水,HCl 溶解于溶液,SO 2也会有大量溶解,C 不正确;D .MgCl 2溶液(CaCl 2)中加入石灰水,虽然MgCl 2转化为Mg(OH)2沉淀,但加入盐酸后,又会生成MgCl 2,D 正确; 故选D 。
3.工业上获得下列物质不是以海水或海洋资源为主要原料的是( ) ①Fe ②Mg ③Na ④NaOH ⑤I 2 ⑥Cu ⑦Si A .①⑥⑦ B .①②⑦C .⑤⑥⑦D .①④⑥【答案】A 【详解】①Fe 是用CO 还原铁矿石制得;②Mg 是先从海水中分离出MgCl 2,然后熔融电解获得; ③Na 是先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然后熔融电解获得; ④NaOH 是电解饱和食盐水获得; ⑤I 2是从海藻类植物中提取的; ⑥Cu 是采用高温氧化铜矿石的方法获得; ⑦Si 是在高温条件下,用焦炭还原二氧化硅获得;综合以上分析,①⑥⑦不是以海水或海洋资源为主要原料获得,故选A 。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

江苏省宿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调研测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O—16 Cu—64 Ag—108第I卷选择题(共44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属于非自发过程的是A. N2和O2混合B. H2和O2化合生成H2OC. 常温、常压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D. C+O2=CO2【答案】C【解析】【详解】A.氮气和氧气混合时,ΔS>0,体系混乱度增加,属于自发过程,A选项正确;B.H2和O2化合生成H2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ΔH<0,属于自发过程,B选项正确;C.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常温常压下是非自发过程,C选项错误;D.碳和氧气反应是化合反应,放热,ΔH<0,属于自发过程,D选项正确;答案选C。
【点睛】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与熵变的综合判据。
2.研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有利于更好的利用化学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升高温度可以增加分子的活化能B. 放热反应任何条件下一定能自发进行C. 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大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的反应为放热反应D. 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反应为放热反应【答案】C【解析】【详解】A. 升高温度,增加活化分子的数目和百分数,但不能改变分子的活化能,A选项错误;B. 物质燃烧都是放热反应,但要达到物质着火点才可以燃烧,所以放热反应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的,B选项错误;C.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內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內能总和,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C选项正确;D. 根据能量守恒定理,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则反应吸热,D选项错误;答案选C。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工业上现在大规模采用电解熔融NaCl或AlCl3制取Na或AlB. 若电工操作中将铝线与铜线直接相连,会导致铜线更快被氧化C. 某反应的平衡常数K300℃>K350℃,则该反应△H<0D. 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目的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H2的转化率【答案】C【解析】【详解】A、工业上现在大规模采用电解熔融NaCl或Al2O3制取Na或Al,由于AlCl3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A错误;B、若电工操作中将铝线与铜线直接相连,构成原电池铝做负极,会导致铝线更快被氧化,故B错误;C、某反应的平衡常数K300℃>K350℃,说明反应放热,则该反应△H<0,故C正确;D、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目的是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2的转化率,故D错误;答案选C。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参考答案:C略2. 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A,发生可逆反应:2A(g) 2B(g)+C(g)。
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容器内A、B、C同时存在B.容器内A、B、C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2∶1C.单位时间消耗0.2molA同时生成0.1molCD.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参考答案:D略3.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A. 乙酸B. 碳酸钠C. 乙醇D. 乙烯参考答案:B4. 据新华社电2009年12月5日零时20分,一辆装载黑火药的江西籍大货车行驶至京珠高速湖北段时起火爆炸,造成现场4人死亡,高速路面严重损毁。
黑火药爆炸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NO3+3C+S===K2S+N2↑+3CO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每生成55 g K2S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 B.S和KNO3均为还原剂C.反应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 D.CO2为还原产物参考答案:C5. 下列灭火剂能用于扑灭金属钠着火的是()A.煤油 B.砂土 C.干粉(含NaHCO3)灭火剂 D.水参考答案:B略6. 具有一个羟基的有机物A与8g乙酸充分反应生成了10.2g酯,经分析还有2g乙酸剩余,下列有可能是A的为()A.C2H5OH B.C6H5-CH2-OH C.CH3CH(OH)CHO D.CH3CH(OH)CH3参考答案:D略7.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u2+、Cl-、Ba2+ 、Na+B、K+、CO32-、Na+、Cl-+C、K+ 、Ba2+ 、OH-、NO3-D、Mg2+、Na+、Cl-、SO42-参考答案:D略8. 根据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判断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正确的是N2(g) + H2(g) —— NH3(g) + 46.19 kJH2(g) + Cl2(g) —— HCl(g) + 92.3 kJI2(g) + H2(g) —— HI(g) -25.96 kJ (考察热化学方程式)A. HCl NH3HI B.HI HCl NH3 C. HCl NH3 D.NH3HI HCl参考答案:A略9.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强的是()A、氯气与H2S能发生置换反应B、HClO4酸性比H2SO4强C、盐酸是强酸,氢硫酸是弱酸D、受热时,氯化氢比硫化氢稳定参考答案:略10.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B.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铁粉:Ag++Fe=Fe2++AgC.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2H+=H2OD.碳酸镁与稀硫酸反应:MgCO3+2H+=Mg2++H2O+CO2↑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不符合客观事实,应是Fe+2H+=Fe2++H2↑,故错误;B、电荷不守恒,应是Fe+2Ag +=Fe2++2Ag,故错误;C、氧化铜是氧化物,不能拆写,应是CuO+2H+=Cu2++H2O,故错误;D、碳酸镁是微溶物,不能拆写,故正确。
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实验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实验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化学用语错误的是A.氯化氢分子的电子式: B.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苯的分子式:C6H6 D.原子核内有10个中子的氧原子:参考答案:A略2. 下列有关能量变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必伴随能量变化B.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C. 可燃物燃烧和酸碱中和反应都是典型的放热反应D. 燃煤发电不需经过其它能量转换过程,可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参考答案:D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故A正确;B、放热反应是指: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的总能量,在反应中会有一部分能量转变为热能的形式释放,反之,就是吸热反应,故B正确;C、可燃物燃烧和酸碱中和反应都是典型的放热反应,故C正确;D、燃煤发电需经过化学能转成热能,再转换成机械,再转成电能,不可直接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故选D。
3.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实验室用铁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2Fe + 6H+=2Fe3++ 3H2↑B.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 3H+C.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CaCO3+ 2H+=Ca2+ + CO2↑+ H2OD. 将铝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Al+ Hg2+=Al3+ + Hg参考答案:C【详解】A.实验室用Fe和稀硫酸制氢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故A错误;B.向沸水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且生成的氢氧化铁是胶体,不是沉淀,故B错误;C.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CaCO3+ 2H+=Ca2+ + CO2↑+ H2O,故C正确;D.将铝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Al+ 3Hg2+=2Al3+ + 3Hg,故D错误。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22-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四月调研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

C. 是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一个整体,C项错误;
D. 和 一样,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形态的单质,因此互为同素异形体,D项正确;
答案选D。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2CO3 2Na++CO32-
B.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C. Mg2+的结构示意图:
D. H2O的电子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钠为盐类,电离方程式为:Na2CO3=2Na++CO32-,故A错误;
B.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官能团不能省略,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B错误;
C.Mg2+中质子数为12,外层电子失去2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 ,故C错误;
B.氟元素无正价,B项错误;
C.一般情况下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则其理论上就能失去几个电子变为正几价,C项正确;
D.该说法仅对主族元素和稀有气体成立,对于过渡金属来讲不成立,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一般认为氧无正价,但是如果氧和氟反应,因氟的氧化性更强,氧也可以失电子变为+1价或+2价,这也就说明了氧化剂和还原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8.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
A. B、C、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
B. Na、Mg、A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C. Be、Mg、Ca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D. Li、Be、B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3、4、5,A项正确;
B.Na、Mg、A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为+1、+2、+3,B项正确;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

江苏省宿豫中学高一实验班分班考试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A B C DA.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C.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D.向一定量的氧化铁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持续高温2.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方法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aO CaCO3高温充分煅烧B KCl溶液CaCl2通入足量的CO2,过滤C CO2CO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D H2HCl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A.A B.B C.C D.D3.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的关系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C.MnO2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影响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A.A B.B C.C D.D4.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A.CuO(C):隔绝空气高温加热B.N a2SO4溶液(N a OH):加适量稀盐酸C.CO2(HCl):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CaCl2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B.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C.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6.取一定量的氧化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加入稀硫酸(含0.2molH2SO4),恰好完全反应成盐和水.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A.12.8 g B.6.4g C.3.2g D.1.6g7.如图所示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高于20℃以后,B的溶解度比C大B.10℃时,C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20℃时,A、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8.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B.向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有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D.浓盐酸敞口放置9.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B .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甲物质的溶解度C .2t ℃时,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t ℃,乙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 .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提纯甲10.将一个不与盐酸反应的小球放入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小球漂浮在液面上,将几枚洁净的小铁钉投入烧杯中,当不再有气泡逸出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小球的位置与开始时比较,将( )A .下沉一些B .不变C .上浮一些D .无法判断11.中和一定质量的稀硫酸,需用m 克氢氧化钠,若改用m 克氢氧化钾,反应后溶液的PH 应当是( )A .<7B .>7C .=7D .无法确定12.将a g 铁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到b g AgNO 3和Cu(NO 3)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中学2021-2022高一化学下学期四月调研试试题(实验班,含解析)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P-31 S-32 Cl-35.5 K-39 Ca-40一、单项选择1.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被称为第五形态的固体碳,这种新的碳结构称作纳米泡沫,它外形类似海绵,密度极小,并且有磁性。
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A. 同素异形体B. 同分异构体C. 同位素D. 同一物质【答案】A【解析】【详解】A.同素异形体即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很明显纳米泡沫碳与金刚石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因此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A项正确;B.同分异构体是有机化学中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物质,很明显不符合定义,B项错误;C.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很明显不符合定义,C项错误;D.纳米泡沫碳和金刚石是不同的物质,D项错误;答案选A。
2.最近发现一种新微粒O4,有关这种新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的结构与P4相同B. 它的摩尔质量为64C. 它是由两个氧分子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而成的新微粒D. 它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答案】D【解析】【详解】A.每个氧原子需要成2个键,而每个磷原子需要成3个键,因此二者的结构不可能相同,A项错误;B.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B项错误;O是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一个整体,C项错误;C.4D.4O 和2O 一样,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不同形态的单质,因此互为同素异形体,D 项正确; 答案选D 。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 碳酸钠的电离方程式:Na 2CO 32Na ++CO 32-B.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C. Mg 2+的结构示意图:D. H 2O 的电子式:【答案】D 【解析】【详解】A .碳酸钠为盐类,电离方程式为:Na 2CO 3=2Na ++CO 32-,故A 错误;B .乙烯中含有碳碳双键,官能团不能省略,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 2=CH 2,故B 错误;C .Mg 2+中质子数为12,外层电子失去2个电子,其结构示意图为:,故C 错误;D .H 2O 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D 正确;故答案为D 。
4.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 乙醇和乙酸 B. 和CH 3CH 2CH 2CH 3C. 12C 与14CD. 金刚石和石墨【答案】B 【解析】【详解】A .乙醇和乙酸所含官能团不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 不符合题意; B .和CH 3CH 2CH 2CH 3化学式相同,结构相似而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 符合题意;C .12C 与14C 所含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故C 不符合题意;D .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5.下列反应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A. 可燃物的燃烧过程 B. 手机锂电池充电过程 C. Mg +2HCl=MgCl 2+H 2↑ D. H 2SO 4+2KOH=K 2SO 4+2H 2O【答案】B 【解析】【详解】A .可燃物的燃烧过程属于放热反应,故A 不符合题意;B .手机锂电池充电过程中需要吸收能量进行电量储存,吸引吸收能量,故B 符合题意;C .Mg +2HCl=MgCl 2+H 2↑为金属单质与酸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C 不符合题意;D .H 2SO 4+2KOH=K 2SO 4+2H 2O 为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点睛】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可燃物的燃烧;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化合反应;④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⑤物质的缓慢氧化等;吸热反应:①大多数分解反应;②盐的水解;③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④碳和水蒸气、C 和CO 2的反应等。
6.在第n 电子层中,当它作为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n-1层相同,当它作为原子的次外层时,其电子数比n+1层最多能多10个,则此电子层是( ) A. K 层 B. M 层 C. L 层 D. N 层【答案】B 【解析】【详解】n 作为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所以n -1层应为8个电子,为L 层,则n 应为M 层;若n 为次外层,则n +1为最外层,则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为10+8=18,则进一步证明n 为M 层,答案选B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B. 从Li→F,Na→Cl,元素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C. 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关D. 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答案】C【解析】【详解】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正是因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的,二者为因果关系,A项错误;B.氟元素无正价,B项错误;C.一般情况下原子最外层有几个电子,则其理论上就能失去几个电子变为正几价,C项正确;D.该说法仅对主族元素和稀有气体成立,对于过渡金属来讲不成立,D项错误;答案选C。
【点睛】一般认为氧无正价,但是如果氧和氟反应,因氟的氧化性更强,氧也可以失电子变为+1价或+2价,这也就说明了氧化剂和还原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8.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 B、C、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 Na、Mg、A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 Be、Mg、Ca的电子层数依次增多D. Li、Be、B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答案】D【解析】【详解】A.B、C、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3、4、5,A项正确;B.Na、Mg、A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为+1、+2、+3,B项正确;C.Be、Mg、Ca的电子层数分别为2、3、4,C项正确;D.Li、Be、B属于第二周期的元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D项错误;答案选D。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氟元素为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氟无正价B. 第ⅠA、ⅡA族元素都具有较强的金属性C. 非金属性:F>Cl>Br>I,则酸性HF>HCl>HBr>HID. 碱性:NaOH<Mg(OH)2<Al(OH)3【答案】A【解析】【详解】A.氟元素是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没有其它物质能让氟失电子,故氟无正价,A项正确;B.第ⅠA族中的氢元素为非金属元素,不具有金属性,B项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只能说明其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不能说明酸性越强,C项错误;D.由于金属性:Na>Mg>Al,故碱性:NaOH>Mg(OH)2>Al(OH)3,D项错误;答案选A。
【点睛】C项是易错点,事实上因为HF的稳定性过强,在水中不易电离,因此HF是弱酸,而HI稳定性较差,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因此HI反而是强酸。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离子键B. 离子化合物不可能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C. 离子化合物均能溶于水D. 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答案】A【解析】【详解】A.只要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A项正确;B.离子化合物也可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如NH4Cl,B项错误;C.像BaSO4等离子化合物难溶于水,C项错误;D.金属单质在熔化状态下也能导电,D项错误;答案选A。
11.下列物质中只含有共价键的是()A. NaCl、HCl、H2O、NaOHB. Cl2、Na2S、HCl、SO2C. Na2O2、H2O2、H2O、O3D. HBr、CO2、H2O、CS2【答案】D【解析】【详解】A.NaCl中含有离子键,NaOH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A项错误;B.Na2S中含有离子键,B项错误;C.Na2O2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C项错误;D.该项中的所有物质均只含共价键,D项正确;答案选D。
12.CO2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与金属镁反应,干冰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CO2气体,这两个变化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作用力分别是()A. 化学键,化学键B. 分子间作用力,化学键C. 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D.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答案】C 【解析】【详解】2CO 与金属镁反应时,由于旧物质消耗,新物质生成,因此要断裂化学键;而干冰即固态的2CO ,变成气态的2CO 过程中,2CO 分子本身不会改变,只有分子间作用力被破坏,答案选C 。
13.下列化学式表示物质分子的是( ) A. Na 2SO 4 B. SiO 2 C. Al D. H 2SO 4【答案】D 【解析】【详解】A.硫酸钠是离子晶体,无分子一说,A 项错误;B.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是由硅原子和氧原子无限堆积形成的,无分子一说,B 项错误;C.铝是金属晶体,无分子一说,C 项错误;D.硫酸是由硫酸分子组成的,D 项正确; 答案选D 。
1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的熔点高于后者的是( ) A. 干冰与固态二硫化碳 B. 晶体硅与金刚石 C. NaCl 晶体与KCl 晶体 D. 干冰与碘晶体【答案】C 【解析】【详解】A.2CO 和2CS 均为分子晶体且结构相似,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分子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因此后者高于前者,A 项错误;B.二者是结构相似的原子晶体,结构相似的原子晶体,成键原子越小则熔沸点越高,因此后者高于前者,B 项错误;C.二者是结构相似的离子晶体,结构相似的离子晶体,成键原子越小则熔沸点越高,因此前者高于后者,C 项正确;D.二者结构不相似,无法比较,但是2CO 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碘则为固体,故后者的熔沸点高于前者,D 项错误; 答案选C 。
【点睛】实际上,原子晶体的熔沸点取决于其共价键的强弱,共价键越强则越不容易被拆开,而成键原子半径越小,成键数越多,共价键的强度就越强。
15.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的量的增加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mol·L -1·s -1是指1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1C. 对于任何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越快,反应现象就越明显D.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答案】D 【解析】【详解】A.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以某物质单位时间内的浓度变化量来表示,A 项错误; B.反应速率为0.8mol·L -1·s -1表示1s 内某物质的浓度平均变化了0.8mol·L -1,而不是1s 时的瞬时浓度,B 项错误;C.反应速率有时不一定能察觉,如酸碱中和反应瞬间即能完成,但几乎没有明显现象发生,C 项错误;D.化学反应速率正是用于衡量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D 项正确; 答案选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