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阅读问题及答案
《一面》-《一面》赏析
![《一面》-《一面》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525a2d5f0e7cd184253678.png)
《一面》|《一面》赏析一、单元及知识回顾:这周复习,上周我们学习了第几组课文这一组的主题是什么?(板书:鲁迅)那么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先生有了怎样的了解,用一句话来汇报,不许与别人重复。
(开火车来进行,不想说可以说“过”)二、揭示课文题目:师: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还有一句话可以做为鲁迅一生的写照,那就是:“俯首甘为儒子牛”。
师:鲁迅先生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做了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事情,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坚定的斗争精神和犀利的批判文笔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人,以至于有这样一个青年(板书:青年),因为鲁迅与他的一面之交而感念不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三、释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发现?1、(写事或通过事写人的文章)如果让你以《一面》为题写一件事,你将如何去写?如果塑造人物形象你会采取什么办法?2、这是阅读课文。
这样的课文应如何去学?(借助连接语,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读懂课文)四、回顾本单元的读写训练点:体会含意深刻的句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你已掌握了哪些体会含意深刻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抓重点词语;结合时代背景;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那么作者是怎样写这件事的?又是怎样塑造人物形象的?下面我们就运用以上的方法学习本课。
五、读衔接语,明确要求:读,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六、初读课文解决第一个问题:1、第一遍读文应该解决什么问题?(读正确,读流利)2、因为全文篇幅较长,所以老师直接检查读文。
大家一边听读音是否正确,一边思考第一个问题。
3、正音。
读准读读记记中的词语。
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4、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七、理清文章的思路:那么文章除了具体写我和鲁迅一面之交的经过,还写了什么?(影响)因此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板书:印象影响)八、再读课文,解决第二个问题: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并反复朗读,体会在作者眼里,鲁迅是个怎样的人?2、交流画出的句子。
第18课《一面》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第18课《一面》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0cf7b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f.png)
第18课《一面》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八、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一)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词语的含义。
颓唐:______________________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段文字对人物的描写,突出了外貌的两个特点:一是“__________”,用以表现人物__________的精神;二是“__________”,用以表现人物__________的精神。
4.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对“他”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鲁迅的读书法鲁迅先生酷爱读书,一生手不释卷,勤读不辍。
他还非常关心青年们的读书,常撰文把自己的读书方法介绍给青年们。
鲁迅的视野极其开阔,阅读的范围很广。
他主张“博识”,认为读书人应“放开肚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各类知识。
1934年,他写过一篇《随便翻翻》的短文,专门介绍了他称为消闲的读书“多翻法”。
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他认为:“多翻”可以开阔视野,启迪思路,增长知识,帮助人们全面认识纷繁复杂的世界。
在种类繁多的、观点不同的众多书籍中,不仅有毫无益处的,而且还有“毒品”或“麻醉品”。
究竟怎样才能鉴别书籍的真伪或优劣呢?鲁迅主张用“比较法”,因为“比较是医治受骗的方子”。
他强调要敢于接触不同的观点,甚至反面的书籍,看看自己不赞成或反对的人和事是怎样活动的,以加强认识,区别真伪。
他很欣赏古籍《稽康集》中附有别人的赠答和论难的编法。
他编《伪自由书》、《准风月谈》时,后面也附录了有关的别人的文章,以便于读者进行比较,帮助读者辨别真伪、是非、优劣。
现代文阅读教学训练《五猖会》
![现代文阅读教学训练《五猖会》](https://img.taocdn.com/s3/m/05e5916531126edb6e1a1041.png)
☆课堂探讨☆
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成功的塑 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从而深刻的表现了主题。
☆阅读训练
灵活运用哟
《一面》节选
①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
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
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我常存着这样的一个希望:这一次所见的赛会,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 结果总是一个“差不多”;也总是只留下一个纪念品,就是当神像还未抬过 之前,化一文钱买下的,用一点烂泥,一点颜色纸,一枝竹签和两三枝鸡毛 所做
☆课堂提高☆
找到窍门了吗?
的,吹起来会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
两三天。
现代文阅读教学
训练题目:(2014河北中考)五猖会
【本节要点】 1.分析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小说运用对比来刻画人物,展示主题的方法。
☆课堂探讨☆
探究一下
分析运用肖像、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考点链接
你知道吗?
1、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作用:交代了人物身份、 地位、处境、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 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 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3、动作(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什么心理,并反映了人物 的什么性格特征或什么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作用)
想,我为什么不生一场重病,使我的母亲也好到庙里去许下一个“扮犯人” 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现在终于没有和赛会发生关系过。
课文《一面》拓展阅读(阿累其人其事《铁流》《毁灭》鲁迅口袋里的一块钱)
![课文《一面》拓展阅读(阿累其人其事《铁流》《毁灭》鲁迅口袋里的一块钱)](https://img.taocdn.com/s3/m/2a97a5b1960590c69ec376c3.png)
课文《一面》拓展阅读(可下载打印)共3篇文章:1、阿累其人其事2、《铁流》与《毁灭》3、鲁迅口袋里的一块钱口述历史阿累其人其事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上,都选有阿累回忆鲁迅的文章《一面》,但书下没有关于作者的注释,一般人对他并不了解。
从《一面》中看,阿累只是一个地位低下而喜欢读书的汽车售票员。
实际上他的一生经历很不平凡。
阿累,原名朱宗仁,又名朱凡榕、朱石青、朱一苇、朱凡。
1909年1月7日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王集乡的一个书香门第。
祖父朱同寿,光绪丙子科举人,选授靖江县训导。
父亲朱际云,清廪贡生,对地方教育事业有很大建树。
阿累从县立小学毕业后,先后求学于金陵大学附属中学、上海立达学园、同文书院,1930年6月毕业于上海艺术大学。
1931年“九一八”后,参加反帝大同盟。
次年,参加“左翼剧联”。
8月,受中共派遣考进上海英商公共汽车公司当售票员。
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年秋天的一个中午,阿累在内山书店偶然遇见鲁迅先生,这“一面”成了他一生中永恒的瞬间。
这时他的名字是朱凡榕,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时,多朱一苇,有时用凡榕、阿累。
1933年,阿累因参加和领导卖票工人罢工而被捕,解往南京,判刑15年,与党失去联系。
1935年,由乡贤郑宾出面,请同乡、国民党要人顾祝同将阿累保释。
后来阿累赴马来西亚,在吉隆坡尊孔学校教书,又因参加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被驱逐出境。
1936年8月,在陶行知的帮助下,阿累回到上海,与张天翼、陈白尘、蒋牧良等从事左翼文艺活动,同欧阳山主编《小说家》,和艾思奇办《大家看》、《少年丛书》,为徐迈进选编国内外短篇小说20余册。
1936年10月,文坛巨匠鲁迅逝世,阿累与巴金、靳以、黄源、陈向尘、以群等组成治丧办事处,参加筹备葬仪。
他以“阿累”笔名,深情地写下纪念鲁迅的文章《一面》,又翻译了史沫特莱的《鲁迅是一把剑》。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阿累重新入党,由上海“文总”指派,潜入陈诚军队中。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38970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9.png)
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与鉴赏”领域的目标要求,说法错误的是()A. 学生能通过阅读和鉴赏,掌握中外优秀作品的基本内容、主题、艺术特色B. 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意义,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C. 学生能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中的人性、人情、人格D. 学生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方案答案:D解析: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学生在“阅读与鉴赏”领域应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但并不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阅读方案。
此题考查对课程标准的理解。
2、下列关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说法,正确的是()A.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阅读为辅B.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C.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写作能力D.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完全摒弃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答案:B解析: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选项A错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自主阅读;选项C错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侧重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非语感和写作能力;选项D错误,因为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
3、《红楼梦》中,被誉为“才情卓绝”的女子是谁?A. 林黛玉B. 薛宝钗C. 王熙凤D. 贾元春答案:A解析:林黛玉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才情的女子,她的诗才、机智和深情广受读者赞誉。
她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才华,在小说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4、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鲁迅的?A. 《呐喊》B. 《彷徨》C. 《朝花夕拾》D. 《家》答案:D解析:《家》是巴金的作品,而不是鲁迅的。
其他选项都是鲁迅的著名文学作品。
《呐喊》、《彷徨》是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
茅盾《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阅读训练及答案
![茅盾《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阅读训练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bda05b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d.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不能忘记的一面之识茅盾他们第一次感觉到有这么一位年轻人跟他们在一起,是在天方破晓、山坡的小松林里勉强能够辨清人们面目的时候。
朝霞掩蔽了周围的景物,人们只晓得自己是在一座小小的森林中,而这森林是在山的半腰。
昨夜他们仓皇奔上这小山,只知道是到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
现在,他们在晓风中打着寒噤,睁大了眼发愣,突然发觉在他们周围,远远近近,有比他们多一倍的武装人员,不用说,昨夜是在森严警戒中糊里糊涂地睡了一觉。
不安的心情正在滋长。
一位年轻人,肩头挂一枝长枪,胸前吊着一颗手榴弹,手提着一支左轮,走近他们来了。
他操着生硬的国语,告诉他们:已经派人下去察看情形了。
“敌人在什么地方?”他们之中的G君问。
年轻人好像不曾听懂这句话,但也许听懂了,他侧着头想了想,好像一个在异国的旅客临时翻检他的“普通会话手册”,要找一句他一时忘记了的“外国话”;终于他找到了,长睫毛一闪,忽然比较流利地答道:“等等就知道了。
”与其说是这句话的效力,倒不如说是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给人家一服定心剂。
然而人心总是无厌的,眼前既然有这么一位“语言相通”的人,怎么肯随便放过?问题便像榴霰弹似的纷纷掷到他头上。
年轻人不忙不慌地静听着,闪动着他的长睫毛。
末了,他这才回答,还是那一句:“等等就知道了。
”这一句话,现在可没有刚才那样的效力了。
因为提出的问题太多又太复杂,这一句回答不能概括。
人们内心的不安,又开始滋长。
幸而,这所谓“等等”,不久就告终。
敌人果然离这小小村落远些了,他们可以下山去,到屋里一歇了。
因为整夜不曾好生睡觉,他们首先被引进一间房去“休息”一会儿,这房本来也有人住,但此时却空着。
吃早饭的时候,招待他们的东道主告诉他们:今晚还得走夜路,白天可以畅快地睡个好觉。
他们再回那间房去,刚到门口,可就愣住了。
因为是从光线较强的地方来的,他们一时之间也看不清楚,但觉得房里闹哄哄挤满了人,嘈杂的说笑,他们全不懂。
然而随即也就悟到,这是这间房的老主人们回来了,是放哨或是“摸敌人”回来了。
阿累《一面》阅读练习及答案
![阿累《一面》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ba8cc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a4.png)
阿累《一面》阅读练习及答案1932年秋天,我在___当售票员。
有一天中午,我去接班时,天空正下着牛毛细雨,距离接班还有半个钟头。
我想到内山书店躲雨,顺便歇歇脚。
店里没有顾客,只有两个人在柜台后面谈笑。
我看到南首的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我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
突然,我看到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书脊上印着“___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
___老板走了过来,我问了书的价格,他回答是一块四。
我只剩下一块多钱,有些懊悔自己的冲动。
___老板说这本书很好,我犹豫不决,舍不得放下。
他看出了我的犹豫,便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语,原先和___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他问我要不要买这本书,我低声回答说是的。
他的目光使我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
二面___那个老人便是___。
他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曾经翻译了许多___的作品。
他告诉我,这本书是很好的,值得一读。
他还告诉我,他的一些翻译作品正在内山书店出售。
我很惊讶,没想到这位老人是这么有名的翻译家。
他看了一眼我手里的书,说这本书是他翻译的,还告诉我一些翻译的细节。
他的语气很平和,让我感到很舒服。
我问他能否签名,他点了点头,拿起笔,在书的扉页上写下了他的名字。
我很高兴,感到这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我和___聊了一会儿,他告诉我他曾经在日本留学,研究了很多东西。
他还告诉我他的家庭情况,说他的妻子和女儿都在日本。
他说他很想念他们,但是他不能回去,因为他要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他还说他在上海有很多朋友,他们都是为中国的文化事业而奋斗的人。
他希望我也能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我点了点头,表示我会尽力而为。
突然,___问我是否愿意帮他一个忙。
他说他需要一些钱,但是他的钱包被偷了,没有钱了。
他问我能否借他一些钱,他会在第二天还给我。
《一面》阅读问题及答案
![《一面》阅读问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47d70480eb6294dc886c29.png)
《一面》阅读问题及答案篇一:《难忘的一面》阅读《难忘的一面》阅读答案得知著名学者、剧作家吴祖光先生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沉重,看了凤凰卫视的专题片《永远的霞光》,更为吴先生的才华横溢、坦荡磊落与坎坷人生感叹不已。
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十年前,南方大山里出生、大山里长大的女儿,以“小才女”之称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其高三时完成的长篇小说《阳光雨季》在1993年3月进京考中央戏剧学院时送到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很快就决定出版。
9月开学后,出版社叫我女儿找人题个字,我们立即想到吴先生这位戏剧家。
从友人处得知了先生的电话,我打通了电话,对方是个约摸四五十岁的浑厚男中音“请问您是谁?”我以为接电话的是吴先生的友人或儿子,就说:“我是一个小作者的母亲,我女儿有本书要出版了,想请吴老师给题几个字,不知吴老师在不在?”“我就是吴祖光,欢迎你和女儿到我家来。
”听了这句话,我又是惊喜,又是感动:吴老师声如洪钟,哪像七旬老人啊,他德高望重竟如此平易近人,心中备觉温暖。
我和女儿当日下午3时许来到了东大桥吴先生的家,开门的是一位精神、温和、个子不高的老人,我问:“是吴祖光老师?”开门人笑答:“是我。
”而后吴老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夫人新凤霞女士。
新凤霞女士因为行动不便,吴祖光先生亲自为我们泡茶。
新凤霞见我女儿小巧伶俐,问道:“怎么不学表演呢?条件不错呀!”我说:“她从小就爱写东西,想当女作家。
”吴先生说:“不错,不错。
”又聊了一下我们的概况,和对文学及社会问题的一些看法。
我们与新凤霞老师聊天时,有一会儿吴祖光老师到另一间屋去了,过一会儿,吴老师进来就夸:“我刚才和中央戏剧学院的丁扬中教授(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通了个电话,他赞不绝口地夸你是个小才女!”说着,准备笔墨轻松流畅地写下了如下题词:“锦心秀口,妙手仙音,芝兰品性,冰雪聪明钟琨女士芳龄十七人称才女题此癸酉冬月祖光七十七岁了”然后,我们与两位老师合了影,吴老师还送了我们一本吴欢的书。
《一面》阅读问题及参考答案
![《一面》阅读问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4ce14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dd.png)
《一面》阅读问题及参考答案一面1、本文标题有何好处?【1、概括了文章内容:与先生的一面之交2、点明了写作重点:以一次会面展示先生人格的伟大3、揭示了文章主旨:一次会面赞扬先生对青年的关心,一次会面成了作者今后生活的力量源泉。
】2、为什么开头交代我的现状?【表明了先生的大众立场,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甚至贫困的文学青年,先生却给予了热忱的关心;同时也可以说明我追求进步,不惜以伙食费购买进步书籍阅读。
】3、非日本的什么东西指什么?表明作者什么用意?【1、指不像日本人那样的蛮横不讲理的语气语调,文中还指对待中国人的友善举止;2、表明了作者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恶和对同情中国人的日本人内山的肯定。
】4、门外,细雨烟似地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
作用如下:1、写出了当时环境的阴冷2、对比反衬下文,先生对我的关爱和内山对我的殷勤接待给我带来的温暖。
】5、赫然和得到了保证似地如何理解?【1、赫然是鲜明醒目的意思,表明作者一贯敬仰崇敬先生,所以见到先生作品时表现出了极为兴奋激动地情绪。
2、因为书籍是先生翻译的,先生是当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借别国的革命火种照亮了中国的前进道路,而阿累也追求进步,所以有这个感觉,说明了阿累对先生的高度信赖。
】6、文中哪个细节写出了内山对我的优待?写他的优待和写鲁迅对我的关心有什么作用?【一杯冒着热气的热茶;内山的优待确是对我这个中国人的.友善之举,与其他日本人、中国的西装同胞不一样;但是他又是一个生意人,难免带有推销书籍之意。
而先生对我的关心确是真诚实在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二者有一种比较关系。
】7、内山老板大概看出了什么苗头,请你推测他看出的情况?【这个青年喜爱进步书籍,但是囊中羞涩,买不起这些书籍。
周君,您过来一下,又是一个您的支持者,但是好像他钱不够啊】8、鲁迅先生外貌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特点?【瘦。
1、过度的革命工作毁坏了他的身体,也说明先生把全部精力献给了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献身精神2、先生的顽强坚强与侧面说明革命工作的艰辛3、表现作者对先生的关爱、尊敬、爱戴。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面》课堂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面》课堂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139f1c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5.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一面》课堂教学反思1. 引言在六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中,《一面》是其中一节重要的课文。
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意识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
本文将对这次《一面》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并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2. 教学内容分析《一面》是一篇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意象和文化内涵的课文。
通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春天的崇拜和赞美,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此外,课文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教学目标设定通过本次课堂教学,我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 了解《一面》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 学会运用文学语言描写春天的美好 -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环境保护的意识4. 教学过程与反思4.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我使用了一幅春天的图片和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兴趣。
然而,我没有提前对诗歌进行解读和讲解,导致有些学生对诗歌的意义产生了困惑。
下次教学时,我会先对诗歌进行解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4.2 阅读理解在阅读理解环节,我设计了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
大部分学生能够流利读课文,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回答较为简单和表面。
我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从课文中提取重要信息,进行深入思考和推理。
这样的话,学生在应对考试或其他阅读理解题目时,就能更灵活地应对。
4.3 语言表达在语言表达环节,我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然而,由于没有提前进行充分的词汇准备,有些学生表达时用词贫乏,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下次教学时,我会提前给学生准备一些与春天相关的词汇,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
4.4 总结整理在总结整理环节,我应该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然而,由于时间安排不当,总结环节显得仓促,效果不佳。
下次教学时,我会合理安排时间,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总结和巩固。
2024年北师大版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一面》教学设计
![2024年北师大版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一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3ccb7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8.png)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教学辅助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鲁迅先生的照片、作品封面、课文重点段落等。
2.研讨交流: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碰撞。
3.情境创设:模拟课文中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本。
八、教学时间
1.课文导入:10分钟
2.生字词学习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字词含义。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课文讲解
(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分析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2)学生分享自己从课文中感受到的鲁迅先生的品质。
4.课文赏析
(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课文,如修辞手法、语言风格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赏析心得。
十八、教学拓展
1.文化传承:结合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及鲁迅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2.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历史、社会学等学科结合起来,从多角度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观鲁迅博物馆或文学馆,实地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创作环境,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
2024年北师大版秋季六年级上册语文《一面》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一面》,并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过与陌生人‘一面之缘’的经历?这‘一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和感受呢?”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一面’的故事,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这‘一面’的。”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赏析心得。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赏析进行点评和总结。
5.课堂小结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典中点》第七、八单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典中点》第七、八单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815024b7360b4c2e3f64b5.png)
第七、八单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冬奥会会徽——冬梦会徽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展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
中间舞动的线条流畅且充满韵律,代表举办地起伏的山峦、赛场、冰雪滑道和飘舞的丝带。
冬残奥会会徽——飞跃会徽上半部分线条刚劲曲折,下半部分柔美圆润,寓意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运用中国书法的艺术形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元素巧妙结合。
“飞跃”结合了中国书法艺术与冬残奥会体育运动特征。
其设计展现了汉字“飞”的动感和力度。
“冬梦”“飞跃”的设计灵感都源于汉字。
材料二:多数汉字都具有音形义统一的特点。
比如,通过,鹿字的演变过程,我们知道“鹿”是一个象形字,形与义关系紧密。
“峭”是形声字,“山”提示字义,“肖”提示字音。
“峭”的意思是山又高又陡。
“挚”表示亲密、诚恳……你看,汉字都有意义吧,在生活中汉字起着传递情感的重要作用。
1.观察下面的会徽图案,将序号写在括号里。
“冬梦”是(),“飞跃”是()。
A. B.2.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编织工艺品。
春节将至,如果请你在这个中国结上绣一个汉字,送给亲朋好友,你会送给谁?会绣上什么字?相信你能结合阅读材料找到灵感。
我选择的是________字,我选择这个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下面是网络上关于“鲁迅博物馆”的介绍,请按要求作答。
1.下面哪个人去鲁迅博物馆的时间最不合适?()A.郑明7月11日(星期四)下午2点去。
B.晓东3月8日(星期五)上午10点去。
C.林菀5月5日(星期日)中午12点去。
D.佳韵4月14日(星期一)上午9点去。
2.上面四个人分别想了解鲁迅的生平、去鲁迅博物馆的路线、博物馆展品、周边住宿情况,请问他们分别点击目录中哪一部分最正确?()A.1、9、2、6B.3、7、2、6C.3、7、1、6 D.9、1、2、63.下面是鲁迅的作品的是()A.《少年闰土》B.《我的伯父鲁迅先生》C.《一面》D.《为人民服务》第七、八单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1.B A2.示例:朋友乐能给朋友祝福,让其高兴;能增加春节欢乐的气氛。
《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_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统编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_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统编版_2024-2025学年](https://img.taocdn.com/s3/m/2a91ac9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1.png)
《第二单元》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小题。
【原文】《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对小石潭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失意时的孤寂和哀愁。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下列对“心乐之”中“乐”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指心情愉悦B. 指喜欢C. 指高兴D. 指欢乐2.下列对下列词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突出了潭底的奇特。
B.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这句话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潭边景物的生机。
C.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这句话通过动态描写,表现了鱼儿在潭中的自在。
D.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这句话通过光与影的对比,突出了潭水的清澈。
3.下列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对小石潭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失意时的孤寂和哀愁。
B. 文章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C. 文章通过对小石潭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 文章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色,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4.下列关于文章结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先写小丘,再写小潭,层次分明。
B. 文章先描写潭中景物,再描写潭岸景色,结构合理。
C. 文章结尾点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一面》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
![《一面》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be9324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b5.png)
《一面》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阅读理解一、教学目标1.读懂短文,理解短文中的事物及其描述。
2.能够将短文中的情景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出来。
3.能够通过短文的描述,借鉴其他事物来进行创作。
二、教材分析《一面》是一篇非常简短的短文,内容让人类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
短文中描述了一个情景: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照耀在面前的东西成了一面镜子,呈现出许多美丽的色彩。
短文中的描写直观、简单,却又含蓄、深刻。
通过这种简短、简单而又含蓄的描述方式,引导读者在对极简主义风格的发掘中逐渐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短文阅读,情景描写。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短文,创造节日中新的景象。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短文的情景。
2.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创造节日中新的景象。
五、教学时长1.预备课:10分钟2.教学过程:40分钟3.总时长:50分钟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张照片,让学生想象现场的情景。
2.讲解环节:讲解短文中的意义和描写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短文。
3.分组讨论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话题,例如:如果你是太阳,你会照亮什么?如果你是那面镜子,你会呈现出什么颜色?学生可以通过讨论找到自己最合适的角色和表现方式。
4.展示环节: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创意,通过互相欣赏和评价,来促进学生对节日的创造性思维。
七、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能够了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阅读短文,能够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通过对话,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一面》这篇极简主义短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简约、深刻和含蓄的美学语言。
通过分组讨论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创作出属于自己的小节日。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很好地调动,思维得到了很好的拓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通过对这篇极简主义文学的深入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现简洁、深刻、含蓄、节约的美学语言,在生活中追求更加深邃、简洁而又充满美感的艺术表现方式。
阿累《一面》阅读练习及答案
![阿累《一面》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7c6267524de518974b7d2e.png)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16 题。
(提示:认真阅读注解,特别要注意其中的年代及与年代有关的历史背景。
)(15 分)一面阿累①1932 年秋天,我在上海英商汽车公司当卖票的。
一天中午,我去接班,天空正飞着牛毛细雨,离接班的时间还有半个钟头。
我心想:到内山书店去吧,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
店里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后面柜台旁边的两个人在谈笑。
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我站在书架前,开始翻书。
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②。
《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
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我先看后记,但是看完第一面就翻不开了:书没有切边。
一个矮小而结实的日本中年人——内山③老板走了过来。
“先生,这本书多少钱?”对于同情中国的内山老板,我总是带着几分敬意叫“先生”的。
他殷勤地点头,接过书翻了翻底页:“一块四。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摸摸里衫上的衣袋,袋里只剩一块多钱,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那几天的饭费。
我有些懊悔自己的莽撞了,红了脸说:“贵了。
”他没有注意到我的窘相,用粗短的手指捻着那张灰绿色厚布纹纸的封面:“哪里贵?你看这纸,,”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迹,相当厚的一大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怪舒服的感觉。
“你买一本吧,这书是很好的。
”我真踌躇起来了:饭是不能不吃的,然而书也太好了,买一本放在床头,交班回来,带着那种软绵绵的疲倦躺着看这么几十页,该多好!我摩挲着那本书,舍不得放下,不说买,也不说不买。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语,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一面》语段阅读及答案(2)
![《一面》语段阅读及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8b3b93f484254b35eefd345e.png)
《一面》语段阅读及答案(2)《一面》语段阅读及答案(2)文章来自:爱师网课文语段阅读题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甲: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穿一件牙黄的长衫,嘴里咬着一枝烟嘴,跟着那火光的一亮一亮,腾起一阵一阵烟雾。
乙: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丙:什么?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在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拿烟后头已经熏黑了。
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1.文中三次外貌描写都提到“瘦”,这样写的目的是()A.强调鲁迅先生有病,身体很不好。
B.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身体的担心C.衬托了鲁迅先生艰辛劳累的工作。
D.暗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命已经不多了。
2.从观察的角度比较分析,三次外貌描写有何不同?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3.这三段外貌描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甲、乙、丙三段文字,作者通过对鲁迅肖像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一位______的人。
参考答案:1.C2.甲:从远处粗线条地勾勒;乙:从近处细描;丙:面对面仔细地观察(或说特写)3.突出鲁迅的外貌的主要特征——瘦,表现了他把整个生命献给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意志。
4.为革命(为民族、为国家)忘我工作(忘我工作为国担忧)痛恨反动派,意志顽强。
课文语段阅读题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毁灭》?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
二、《一面》资料
![二、《一面》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4f8a37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75.png)
• 3、在这短短的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 怎样的关怀?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 4、“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受尽虐待 的情况下咬紧牙、昂起头呢?
1932年秋天的 一个中午
我 鲁迅 内山老板
鲁迅先生低价 卖我书
内山书店
接班还要等半 个钟头 天冷阴 雨 买书钱不够
我买到了书,从 一面中受到很大 鼓舞
• 全班交流: • “我”为什么能在历尽艰苦、
受尽虐待的情况下咬紧牙、昂 起头呢?
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
重点理解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一面”给了“我”极大鼓舞, 使“我”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 先生对我的关心、鼓励,鲁迅先生 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品质,这些都是 “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 不屈的力量源泉。
揣摩手法
• 1、题材典型,小中见大.用一面之缘来体 现鲁迅先生的伟大品格.
• 2、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三次外貌描写, 是由远及近,从粗到细,从略到详、从 整体到局部、逐步深入,采用了中景近 景、特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 人物形象、 性格特征一次比一次清晰、鲜明。
总结:
本文以小中见大的手 法叙写了“我”偶然 见鲁迅先生一面的往 事,赞颂了鲁迅先生 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 品质,表达了作者踏 着鲁迅足迹继续前进 的革命意志。
鲁迅先生也遭反动派通缉,但仍然坚 持斗争,不屈不挠,翻译和介绍了不少马 列主义文艺理论和外国作品。《毁灭》即 在那时自费付印。
讨论
• 在这一面中,鲁迅先生给予作者怎样 的关怀?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 提示:复述鲁迅先生廉价卖书一事,在文中画出 重点句子,反复读,用心体会。
• “我”羞涩地买书—鲁迅诚恳 地推荐别人的书—鲁迅廉价卖 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面》阅读问题及答案
《一面》阅读问题及答案
一面
1、本文标题有何好处?【1、概括了文章内容:与先生的一面之交
2、点明了写作重点:以一次会面展示先生人格的伟大
3、揭示了文章主旨:一次会面赞扬先生对青年的关心,一次会面成了作者今后生活的力量源泉。
】2、为什么开头交代我的现状?【表明了先生的大众立场,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甚至贫困的文学青年,先生却给予了热忱的关心;同时也可以说明我追求进步,不惜以伙食费购买进步书籍阅读。
】3、“非日本的什么东西”指什么?表明作者什么用意?【1、指不像日本人那样的蛮横不讲理的语气语调,文中还指对待中国人的友善举止;
2、表明了作者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憎恶和对同情中国人的日本人内山的肯定。
】4、“门外,细雨烟似地??”一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
作用如下:1、写出了当时环境的阴冷2、对比反衬下文,先生对我的关爱和内山对我的殷勤接待给我带来的温暖。
】5、“赫然”和“得到了保证似地”如何理解?【1、赫然是鲜明醒目的意思,表明作者一贯敬仰崇敬先生,所以见到先生作品时表现出了极为兴奋激动地情绪。
2、因为书籍是先生翻译的,先生是当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借别国的革命火种照亮了中国的前进道路,而阿累也追求进步,所以有这个感觉,说明了阿累对先生的高度信赖。
】
6、文中哪个细节写出了内山对我的“优待”?写他的优待和写鲁迅对我的关心有什么作用?【“一杯冒着热气的热茶……”;内山的优待确是对我这个中国人的友善之举,与其他日本人、中国的西装同胞不一样;但是他又是一个生意人,难免带有推销书籍之意。
而先生对我的关心确是真诚实在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二者有一种比较关系。
】
7、“内山老板大概看出了什么苗头”,请你推测他看出的情况?【这个青年喜爱进步书籍,但是囊中羞涩,买不起这些书籍。
“周君,您过来一下,又是一个您的支持者,但是好像他钱不够啊……”】
8、鲁迅先生外貌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如何理解这个特点?【瘦。
1、过度的革命工作毁坏了他的身体,也说明先生把全部精力献给了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献身精神2、先生的顽强坚强与侧面说明革命工作的艰辛3、表现作者对先生的关爱、尊敬、爱戴。
】
9、请比较分析文章中的三次对鲁迅外貌的描写。
【1、观察角度不
同: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有整体到局部2、描写重点是先生的瘦、精神好、头发直竖、胡须打眼3、作用是:①突出显示顽强的斗志,不屈的精神,刚正不阿;②爱憎分明,不与敌人妥协;③把全部精力献给了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和献身精神。
】
10、如何理解下面细节“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四周反动派的特务密布,怕对先生安全不利,表现对先生安危的关心】11、如何理解“他微笑”“默认的点了点头”。
【1、先生的慈爱、安详2、先生知道我是一个进步的文学青年,不介意向我透露自己的身份,体现了先生对我的高度信任、认可。
】12、请分析以下对先生的称呼:同志、朋友、父亲、师傅、战士。
【1、同志:志同道合,有共同的革命方向2、朋友:亲密无间“俯首甘为孺子牛”3、父亲:表示阿累对先生的崇敬、热爱4、师傅:循循善诱,先生热情指导文学青年,也表示阿累向先生仿效、学习5、战士:顽强战斗,不与敌人妥协,在战斗中呐喊前进,“横眉冷对千夫指”。
】
13、为什么本段不说我的战士,而说“我们的”战士?【1、先生热爱人民2、人民爱戴先生3、同时作者激励大家学习先生的精神。
】
14、如何理解“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赞扬先生一往无前,带头前进的坚定地人民立场。
】15、请简要概括先生的人物形象。
【1、关心爱护信任进步文学青年2、顽强的斗志和不屈的精神3、爱憎分明不与敌人妥协4、引导中国前进方向。
】16、“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和“现在更加疑惑了”,各自为什么疑惑?【1、我是一个平日里被人欺侮的普通人,一进门就受到了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他们交谈时我体会到了一些非日本的东西;先生的外形让我觉得眼熟2、得到了素未平生的先生这样诚恳的劝告,难免猜测他是谁?】17、“瘦的叫人担心”和“非常瘦”的表达区别是什么?【非常瘦只是写出了先生的瘦,而前者却夹杂着作者对先生发自内心的关心、体贴。
】
18、先生为什么说“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自谦;对同事曹先生的支持;对待读者的诚恳。
】
19、为什么先生带着奖励似地微笑?【因为我追求进步,是一个进步文学青年。
】20、“使我立刻感到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地”,如何理解“严肃”“慈爱”?【严肃是指那本书是革命书籍;慈爱是对进步青年
的关心、友善、爱护。
】
21、结尾几段文字有哪些主要意思?【1、先生的关心使我产生了应对今后苦难生活的巨大精神力量2、沿着先生未竟的事业不断前进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