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婚俗文化

合集下载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

布依族的婚俗礼仪布依族共有254.5万多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

95%以上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镇宁、关岭和紫云等自治县,毕节、遵义、黔东南3个地区(州)。

在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也有少量布依族居住,但都是历史上由贵州迁徙去的。

布依族的婚礼是怎么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布依族的婚俗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布依族的婚俗礼仪布依族居住的山区,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名胜古迹很多。

贵阳市南郊17公里的花溪,是贵州高原的一颗明珠。

那里环境清新,水质清甜,空气洁净,沿途山花烂漫,风景如画,是有名的旅游区。

布依族的湖潮寨坐落在花溪上游,旁边有一个金银潭,潭水深遂,清泉涌出一半浅绿,一半金黄,传说那是因为仙人的金钟坠入深潭.布依族的文化艺术绚丽多彩。

传统舞蹈有《铜鼓舞》、《织布舞》、《狮子舞》、《糖包舞》等。

传统乐器有唢呐、月琴、洞箫、木叶、笛子等。

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人喜爱的剧种。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

由农家自己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

近年来,专门生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立,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地。

布依族--历史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

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

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

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称为布依、布曼,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共同自称,统一用布依作为民族名称。

布依族地区多河谷和平坝,山清水秀,闻名世界、景色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就在布依族人聚居的地区。

在布依族地区出土的文物表明,布依族是一个古老的种植水稻的农业民族。

布依族人心灵手巧,他们制作的蜡染布历史悠久、图案美观,是享誉国内外的工艺品和收藏品。

布依族--礼仪布依族人好客、热情、大方、真诚,凡来到山寨的,亲朋故旧、素不相识的,一律会以酒相待。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

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和风俗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布依族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和风俗,这些传统文化是布依族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布依族的传统节日1、花山节花山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二月初八至十五日之间举行。

花山节是布依族人民向神灵祈求丰收和平安的重要节日。

在节日当天,布依族人民会在花山上祭祀神灵,同时还会举行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非常热闹。

2、龙船节龙船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五月初五至十五日之间举行。

龙船节是纪念古代抗击外敌的英雄伍子胥的节日,也是布依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的重要节日。

在节日当天,布依族人民会在河流或湖泊上划龙船,同时还会进行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

3、八月会八月会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

八月会是布依族人民庆祝丰收和祈求平安的重要节日,也是布依族人民传统的婚嫁日。

在节日当天,布依族人民会进行各种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活动,还会在晚上举行盛大的婚礼仪式。

二、布依族的传统风俗1、布依族的服饰布依族的传统服饰十分华丽,男女的服饰都有自己的特点。

男子一般穿着长袍和裤子,头戴斗笠或圆帽,腰间系着腰带;女子则穿着长衣和长裙,头戴花环或发饰,手戴银饰,脚穿布鞋或草鞋。

布依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繁复,体现了布依族人民的美感和审美情趣。

2、布依族的婚俗布依族的婚俗有着自己的特点。

一般来说,布依族的男女在婚前会进行长达一年的相互了解和交往,以确保彼此的感情。

在婚礼当天,新郎要先到新娘家中行礼,向新娘的父母表达敬意,并领取新娘。

之后,新郎和新娘要到祖先的祠堂中献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他们的婚姻幸福美满。

最后,新婚夫妇要在家中进行庆祝,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分享喜悦。

3、布依族的饮食布依族的饮食以米饭、玉米、薯类等为主,以糯米饭和酸菜为特色。

布依族人民喜欢吃辣,因此辣椒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布依族嫁女儿的规矩

布依族嫁女儿的规矩

布依族嫁女儿的规矩
布依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嫁女儿是他们的重要传统礼俗之一。

在布依族社区中,嫁女儿是家族荣誉和面子的象征,也是一个家庭财富的转移。

因此,嫁女儿的规矩非常严格,涉及到膳食、礼仪、嫁妆、婚姻、习俗等方面。

首先,布依族嫁女儿要遵循严格的膳食规定。

新娘在嫁娶前七天,必须忌食咸味、油腻、生冷、辛辣、饮酒等刺激性食物。

婚礼当天,需要按照传统习俗奉上丰盛的饭菜,例如猪肉、鸡肉、鱼肉等,以示新娘家族的富裕和待客之道。

其次,礼仪也是布依族嫁女儿的关键。

新娘必须穿戴布依族传统服饰,头戴鸟羽、珠串、银饰等装饰品,以显示她的身份和家族的尊贵。

在出嫁时,新娘要背着一个装满家里手工艺品、美食、文物等的大篮子,以示家庭的文化底蕴和财富。

此外,婚礼时的嫁妆也是布依族嫁女儿的重要表现。

新娘家必须准备一定数量的嫁妆,包括银饰、绸缎、手工艺品、粮食等。

嫁妆的价值通常要相当于新娘家族的家庭财产,以显示新娘的地位和新婚家庭的实力。

最后,婚后的习俗也是布依族嫁女儿的重要部分。

新娘要按照家族的传统习俗,尊重婆家的长辈,服从婆家的安排。

同时,新娘也需要与自己的家族保持联系,定期回家探望,以维系家族的亲情和传统。

总的来说,布依族嫁女儿的规矩是非常严格和重要的。

这些规矩不仅代表了布依族文化传统的延续,也是家族荣誉和面子的象征。


着现代化的发展,这些规矩或许会有所改变,但是布依族人民对于这些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依然非常重视。

布依族结婚风俗

布依族结婚风俗

布依族结婚风俗
博斯开鲁普蒂斯自治县的贝努班布依族结婚风俗让人们印象深刻,其中有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传统。

结婚前,双方家庭要进行结婚谈判。

家里的长者要由男方先去拜访女方家里,拜访完之后,男方家里的长辈要去女方家里拜访。

结婚当天,男方家里的客人要去女方家里用脱掉的衣服和旗子装饰女方家里,表示祝福。

接着,男方的家人要和女方的家人商议礼金的价格,一般由男方家里出资。

当礼金事宜解决之后,双方家人就会开始准备婚礼。

婚礼结束之后,男方的家人要带着新娘来到男方家里,然后两人在家里的神桌前完成挨家挨户的“报平安”和“把对方接回家”仪式,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当一切仪式完成之后,新人会在一起过完一个欢乐祥和的婚礼,家人们会给新人拜年,合家欢娱,分家礼物,追喜车,尊重父母。

布依族传统婚礼习俗之追打嫁女

布依族传统婚礼习俗之追打嫁女

追打嫁女布依族传统婚礼习俗
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婚嫁习俗也异彩纷呈,百年来,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民俗。

大到一场祭祀,小到一个动作,一个过场,都源于一个地方的乡俗传统,它像方言一般各有特色。

布依族也有着自己特别的婚俗习惯!
贵州省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布依族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很早以前,有个美丽的布依族姑娘名叫阿嫦,很多小伙子都来向她求婚。

有个英俊的布依族小伙子名叫卜韦,弹得一手好月琴,唱得一口好山歌。

有一天,卜韦来到阿嫦的窗下,弹着月琴唱起歌:
夜风轻轻把竹窗敲,
夜风轻轻把树影摇,
哥在树下等阿妹约,
情意绵绵把竹楼绕。

阿嫦听了,停下手中的纺车.走到窗前也唱起歌来:
新月弯弯像镰刀,
皎皎新月照树梢。

抹下竹楼会阿哥约
白云铺路搭鹊桥。

就这样阿嫦和卜韦定下了终身。

不料第二天,一队官兵拥着一乘花轿来到阿嫦家。

有位年轻的将军挑来金银,要买阿嫦为妻。

阿嫦的父亲见了这么多金银,答应了将军的要求。

阿妈很可怜女儿,偷偷派人给卜韦报信。

卜韦赶来接走阿嫦。

阿嫦的父亲知道了,急忙喊寨上的人去追,而寨上人追追打打,却将阿嫦和卜韦送走了。

这只是民间传说。

但在布依族民间确实存在着追打嫁女的习俗。

在扁担山布依族地区.举行婚礼前,男方家派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亲。

当新娘走出寨子时.寨上的人都呼喊着前来追打,佯装要抢回新娘,实际上只是一种仪式罢了。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民俗礼仪
布依族是中国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民俗礼仪深厚,颇具特色。

以下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按照列表划分详细阐述。

一、布依族的婚俗
1. 婚姻的选择
布依族的婚姻自由,存在包括自由恋爱、亲密性亲婚等多种方式。

2. 纳彩礼
布依族男方家庭需要向女方家庭支付纳彩礼,礼品包括猪肉、蜜糖、米酒等物品。

3. 结婚仪式
布依族的结婚仪式通常在早上举行,全村男女老少搬出门,到新人家中庆贺。

二、布依族的祭祀活动
1. 布依族祖祭
每年的农历二月或者三月,布依族会进行为祖先所举行的祭祀活动,
还会进行占卜仪式等。

2. 水神节
水神节是布依族传统的重要祭祀活动,多在每年的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三、布依族的葬礼习俗
1.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
布依族的出殡仪式表现了对死者的哀思和敬重,会有乐队前行,女性
会哭泣搭桥等。

2. 做坟堆
在布依族的葬礼上,家属和父老村民会共同建造坟堆,坟堆上会摆放牛、羊等动物的牙或者骨头。

四、布依族的节日习俗
1. 龙船节
龙船节是布依族的重要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五月或者六月进行,以
表达对水源的敬畏之情。

2. 芦笙节
芦笙节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多在每年的农历十月份举行,是为了感谢丰收和传承民族文化。

以上是关于布依族民俗礼仪的介绍,布依族人民始终保持着淳朴的民间传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布依族婚礼习俗:浪哨对歌和丢花包

布依族婚礼习俗:浪哨对歌和丢花包

布依族婚礼习俗:浪哨对歌和丢花包丢花包是布依族青年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青年男女交往的一种特殊的活动。

通过丢花包,他们可以各自选择自己满意的对象来浪哨(谈情说爱)。

在浪哨中如果双方情深意切,便可结成终身伴侣。

每年新春佳节,从正月初一到三十的一个月里,各寨的后生们都要走村串寨,寻找姑娘丢花包。

花包都是方形,大小不一,四只角上有四根小彩带。

花包上绣着各式各样的图案和花纹,中间有一根大飘带,供手拿着丢接使用。

花包内装的是谷种和棉花种,有时也用糠壳代替。

丢花包的规矩,一般都是丢着玩,属于试探阶段。

在试探中,如果男女双方相互看中了,两人越丢越热烈,感情越深厚。

这时要丢接准确,如果失手,对方就要唱歌来索取礼物。

但是不管是接或者送礼物,都感到是很大的快乐幸福。

因此有的小伙子姑娘故意将花包扔得高高的,让对方接不到,或者故意接不住,以便索取礼物或送礼物给对方。

如果双方都觉得情投意合,就离开大家,另寻地方去对歌谈心。

滇南的布依族青年交往一般采取“唱花歌”的形式,“唱花歌”白天在街头巷尾或山坡上进行,夜晚则在村中。

除此之外,还有固定的歌山。

歌山的场面十分壮观,青年们从四面八方涌来,各自物色对象,找第三者做通话人。

男的通话人只能是女的,女的通话人只能是男的。

等对方同意,就甩动毛巾来约定地点,以歌代话。

唱花歌必须遵循规矩,请人唱花歌,自己先要唱三首表敬意;在自己家里不能唱;父母亲戚在不能唱;在布依族聚居的贵州镇宁扁担山,青年喜爱在“浪哨”中寻觅伴侣。

“浪哨”一般安排在赶场的日子,这一天清晨,小伙子们就急忙上路到黄果树瀑布下的“浪哨”场地。

姑娘小伙子分为两边,当小伙子物色到中意的姑娘后,就求别的姑娘帮他试探。

如果姑娘说:“我们是亲戚。

”,就代表她不同意。

如果姑娘有意,就请人传话“可以唱支歌,地点由你选。

”。

通过对歌,两人进一步了解,增进感情。

在贵州紫云一带的布依族,有结婚仪式上“打接亲人”的习俗。

当男方请的接亲人进寨子时,女方寨子里的青年人,将事先准备好的粘枣子放在手中,向他们打去,其意思是:你们来接我们寨子中的姑娘,就要给你们添点麻烦。

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

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

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
布依族是中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婚姻观念。

布依族男人在婚姻中通常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家庭责任:布依族男人认为婚姻是一种家庭责任,他们注重对妻子和家庭的照顾和支持。

他们努力工作,以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和满足家人的需求。

2. 尊重传统价值观:布依族男人通常尊重传统的婚姻价值观,包括尊重父母和长辈的意愿、遵守婚姻的承诺和责任等。

他们认为婚姻应该是一种长久的伴侣关系,注重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3. 重视配偶的意见和需要:布依族男人在婚姻中尊重妻子的意见和需要。

他们倾听妻子的想法,尊重她的决策,并积极参与家庭事务。

4. 重视子女教育:布依族男人注重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他们努力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机会。

他们认为家庭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夫妻之间的关系,还与子女的教育有关。

总的来说,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以家庭责任、传统价值观、尊重和关爱为核心。

他们努力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并致力于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机会给予家人。

布依族婚俗

布依族婚俗

布依族婚俗————————————————————————————————作者:————————————————————————————————日期:浅谈布依族婚俗布依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

据史学家考证,它“是贵州的土著民族,秦汉以前称为‘越’,东汉六朝称‘僚’,唐、宋、元称‘番蛮’,明、清至解放前称‘仲家’”。

[1]我国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等地也有布依族居住。

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作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在婚俗文化方面独具特色。

“传统农民的个体家庭,存在于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网络中,亲属网络将个体家庭联系起来,使个人从属于共同体,而婚姻礼俗是形成和体现这种亲属关系的主要仪礼之一。

”[2]今年寒假,我搜集了有关资料,并在我的家乡长顺县多个村寨进行了实地调查。

现对布依族婚俗及这一习俗的现状进行一些粗浅的介绍。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从前,在布依族聚居地区,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就连外出打工回来的布依族青年也要与本族人通婚。

但在布依族与汉、苗族杂居地区也有与外族通婚的,只不过通常多见布依族小伙子娶外族姑娘,鲜有布依族姑娘嫁给外族男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布依族人的婚恋观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当他们接受先进文化和思想后,传统观念逐渐淡化,布依族与汉族、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较过去增多。

布依族婚俗很讲究,从恋爱到结婚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等环节。

他们恋爱方式独特,通常在赶场高潮过后,青年人留下来,身着艳装的姑娘和小伙各站一边,互相物色意中人。

多半是男方的姊妹去说媒,称为“银雀”。

如果小伙相中了某个姑娘,“银雀”就带着礼物“飞”到女方身旁,先对一首歌。

布依族婚嫁习俗

布依族婚嫁习俗

布依族婚嫁习俗布依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其特殊的结婚习俗也一直有所保留。

那么布依族结婚习俗有哪些呢?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布依族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布依族结婚习俗有哪些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

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男女青年婚前恋爱自由,各地未婚的男女青年都喜欢借助年庆节俗、赶集和集体聚会的时机,以三、五人到七、八人自由组合的方式,通过谈天说笑和唱歌对调,倾述或表达彼此的感情。

当一个男子看上某一个姑娘时,按照传统,必须找第三者作伴,有的则由自己的姐嫂出面介绍。

如女方有此意思,即可单独相约到幽静处进一步对唱山歌,表达情,直到双方互赠信物,就表明他俩已盟督终身了。

但在旧社会的封建制度下,许多对彼此相爱的情侣并非都能成配偶。

那时,婚姻的缔结,绝大多数是由父母包办或媒纳之言定亲的。

许多父母对儿女的亲事仅从财札多寡或门户相当出发,并常以"八字"是否相属或相克作为亲事的重要决择,往往因此造成许多不幸的悲剧。

订婚时,由男方父母托媒去女家,并送一定的酒、肉、耙耙一类的礼品。

如对方同意,第二次媒人则要将男女双方的"八字"互为"效验",只要"八字"相符,则可择定结婚日期。

这一带地区送彩礼的数额,特别讲究"六"宇或"双"数,据说是取"六"即禄的谐音,以表示婚后双双有禄必有福之意。

结婚时,新郎不迎亲,只请几个相好的男女青年代为相迎。

新娘一般都是撑伞步行至男家,个别也有骑马、坐花轿的。

结婚当天新婚夫妇不同房,次日即返娘家。

聚居区一带的布依族仍保有"不落夫家"或称为"坐家"的习俗。

有的要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长住夫家。

杂居区的布依族已大部分革除这一风俗。

布依族婚礼布依族的婚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

各族婚俗——布依族习俗与婚俗

各族婚俗——布依族习俗与婚俗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个较⼤的少数民族。

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治州及贵州、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

过去没有本民族⽂字,⼀直使⽤汉⽂,1956年中国政府为布依族创制了拉丁字母拼⾳⽂字。

布依族的⽂化艺术绚丽多彩。

传统舞蹈有《铜⿎舞》、织布舞》、狮⼦舞》、《糖包舞》等。

传统乐器有唢呐、⽉琴、洞箫、⽊叶、笛⼦等。

地戏、花灯剧是布依族⼈喜爱的剧种。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稻。

由农家⾃已纺织的布依⼟布久负盛名。

近年来,专门⽣产布依织锦、蜡染布和民族⼯艺服装的企业相继建⽴,产品远销东南亚、⽇本和欧美等地。

男⼦喜穿对襟短⾐、长裤、包头⼱,妇⼥穿右衽⼤襟⾐,着长裤或褶⼦裙,戴银质⼿镯、⽿环、项圈等⾸饰。

布依族喜欢依⼭傍⽔聚族⽽居,⼀般是⼗⼏户或⼏⼗户为⼀寨,也有上百户⾄⼏百户的。

住房有"⼲栏"式楼房、平房和⽯板房,特⾊的是⽯板房。

布依族豪爽好客,特点是在每年"⼆⽉三"(或三⽉⼗三)的枫叶节,很多布依族都⽤枫⾹叶等各种植物⾊素把糯⽶染成五颜六⾊,做花糯⽶饭招待客⼈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布依族很多未婚男⼥青年通过吹⽊叶、对歌订终⾝,然后男⽅便托媒⼈到⼥⽅家说亲。

⼀经定亲后,⼥⽅家要请亲朋好友吃定亲酒。

婚前两、三天要由男⽅家送半边猪⾁,⼀只公鸡和鸭,⼀壶⽔等给⼥⽅家,⼥⽅家也须杀猪办"嫁⼥酒"待接亲客⼈。

过去新娘在结婚后需在娘家住⼀、⼆年后才住夫家。

“浪哨”和甩“糠包”"浪哨"即谈情说爱的意思。

布依族青年男⼥谈情说爱的主要⽅式是唱歌,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进⽽选择⾃⼰情投意合的伴侣。

在布依族青年男⼥中,凡是不会唱浪哨歌的,就很难找到对象。

他们兴⾼采烈浪哨时唱的歌,有初识、试探、赞美、热恋、盟誓、相恋、送郎、苦情、逃婚等九种。

"浪哨"活动,⼀般是在过节赶集的⽇⼦⾥进⾏,平时是各⾃在家从事农活或其他事务。

古朴典雅的布依族婚俗文化(这些婚俗一定要注意)

古朴典雅的布依族婚俗文化(这些婚俗一定要注意)

古朴典雅的布依族婚俗文化(这些婚俗一定要注意)荔波是中国最大的布依族聚居地之一,布依族总人口12万,占全县17万人的70%,占全国布依族人口300万的4%全县17个乡镇有16个乡镇均有布依族居住。

要说马上过年了,很多的人就开始开头头疼了:压岁钱、红色炸弹那是少不了的,既然少不了,那我们就了解一下这布依族婚俗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吧。

布依族是一个含蓄而浪漫的民族,是奔流在春天山野的一泓溪水,是绽开在高原幽谷的一朵荷香。

绮丽的山川给了他们以激情,也给了他们柔婉与温馨。

他们的婚恋像他们的情歌一样充满情趣,精彩迷人。

跳花坡:每年的六月六,荔波的布依族都要举行跳花坡(又叫“六月桥”或“赶花坡”)。

这天小伙子们穿着对襟衫宽裤脚,春风满面来到花坡寻找心上人。

姑娘们也打扮得象花儿一样,希望在歌会上找到自己的所爱。

跳花坡多选在碧绿如茵的草坪上进行,少男少女们谈情对歌,在山坡上撒下爱情的种子。

节日结束后的第一天,荔波、独山一带的布依族还要举行一种叫“牵羊”的活动,意思是订婚约。

小伙子把姑娘带回家中,让姑娘看看自己的家境,以决定彼此的终身大事。

可是,害羞的布依姑娘怎会踏进男家的门槛?大多选择在远处的林木或花丛中偷偷看一眼,就带着幸福的微笑离开了。

布依婚礼:婚礼是布依族最为隆重的庆典仪式。

荔波布依族婚礼源远流长,形成了复杂而独特的仪式——舅舅(新娘的哥哥或弟弟)背着盖头帕的新娘出门前,新娘要背对堂屋反手扔一把筷子在地,寓意快快乐乐出嫁。

随后舅舅背着新娘,跃过摆在大门坎前的马鞍,寓意祝福新娘平安。

背到房檐下,新娘拿起预先放置在檐下的竹竿,往屋檐口戳三下,寓意对父母的依恋。

最后舅舅背着新娘,在伴娘的红纸伞下,踏着唢呐和长号的音乐,朝着新郎的村寨走去。

讨“八字”:荔波、独山一带接亲要讨“八字”,这天接亲的队伍在押礼先生的引领下,挑着红纸包扎的猪腿肉,几罐米酒、一只公鸡新衣新被和四个用红颜料写着“鱼水合欢”的大糯米粑,一路吹吹打打来到新娘家。

布依族的礼仪文化都有哪些

布依族的礼仪文化都有哪些

布依族的礼仪文化都有哪些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和云南省。

布依族的礼仪文化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文化遗产,是布依族人民传承了几千年的生活智慧和文化积淀。

以下将详细介绍布依族的礼仪文化。

布依族的婚礼文化是其重要的礼仪文化之一、在婚礼前,布依族人家要派人去提亲,男方要送一些贵重的礼物表示诚意,女方要用布依族传统的各种织物来覆盖婚车和婚床,以示接受男方的求亲。

在婚礼当天,男方要带上植物表示他们的决心和坚贞不渝。

在结婚仪式中,男方要扛着女方进入新房,然后女方要拔男方身上的云南细布,象征两人决心永不分离。

婚礼结束后,新婚夫妇要回到女方的家中,由女方的父亲亲自接受新娘,还要进行盖糕仪式。

布依族的生日文化也非常重要。

布依族人认为生日是一个人一年一度的庆典,因此对生日的庆祝非常重视。

在布依族的传统生日庆祝仪式中,家人和朋友会聚集在一起,共同祝贺寿星。

在庆祝过程中,人们会为寿星表演传统舞蹈,唱布依族歌曲,还有祝语、赞歌等等。

同时,还会准备丰盛的宴席,以示尊重和祝福。

除了婚礼和生日,布依族的葬礼文化也非常重要。

布依族人对死者的葬礼非常庄重,认为只有进行得很好的葬礼,才能使死者的灵魂安息。

在布依族的葬礼仪式中,家人和朋友会齐聚一堂,传承由古至今的葬礼仪式。

葬礼当天,亲朋好友会为逝者送行,并为逝者祈福。

随后,家人会养活一头牛,然后在一年后再把牛杀掉,以示对逝者的追念和纪念。

此外,布依族的节日文化也是他们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长花节”、“龙船节”、“慰僧会”等。

在节日期间,布依族人会进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比如在“长花节”上,人们会在田地里举行传统的唱歌、跳舞、击鼓等表演,以及品尝布依族传统的美食。

而在“龙船节”上,人们会举行龙船竞赛和龙舞表演,以此来祈求风调雨顺和丰收。

布依族的礼仪文化是其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代表了这个少数民族的智慧、情感和信仰。

通过研究和传承布依族的礼仪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这个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共融。

布依族的婚姻习惯

布依族的婚姻习惯

布依族的婚姻习惯布依族是祖国大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时代就在这里劳动生息。

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以后各代有“西南蛮”、“蕃”、“仲家蛮”、“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布依族与壮族有同源的关系,也可以说是同一个民族,都是古代百越的一支,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

只是壮族主要生活在广西,布依主要生活在贵州。

如今布依族人还保留着一些古代越人的风俗习惯,如居住干栏式房屋、敲击铜鼓等。

也有人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布依族有渊源关系。

有人还认为西汉时的“夜郎”国与今日布依族可能有渊源关系。

布依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布依族的婚姻习惯更是与众不同。

布依族婚姻为一夫一妻制,同宗同姓之间不通婚。

解放前,有钱人家有娶妾习俗。

婚姻缔结,先由男方请媒人向女家说亲,女家同意后,男家就请人带鸡、酒、糖等礼物去女家合生辰八字,叫“开口亲”或“定亲”。

定亲后,在结婚前向女方送聘礼金时,男家除送百元左右(须是双数)的彩礼外,还须带鞭炮一串,喜烛一对,酒两壶,糖若干封,猪大腿一只(约30斤左右),猪肉一方,鸡一对,由男家长辈四人或六人送去。

女方家请寨上亲友庆贺,席间酒碗常满,边喝边斟,但不可喝醉,称吃聘金酒,女家将嫁女的生辰八字写在红纸上,送给男家来客带去,以便男家择日迎娶。

客去时,席上一切暂不收拾,意为桌不收,酒不干,以示吉庆有余。

布依族婚姻过去多由父母包办,几岁、十几岁就结婚,订亲时有的才一、两岁,故结婚只是一个形式,新郎、新娘不同居。

男家决定婚期后,要请两个福寿双全的老妇人,带一只鸡,两斤酒,两斤糖去女家“送日子”,女家请族中老人吃酒商议,同意后女家准备糯米打粑粑。

赶制结婚衣裙。

接亲当天,男家请村中聪明能干的小伙子(称“报古”)和一位姑娘(称“雅古”)到女方家接亲。

浅谈布依族婚俗

浅谈布依族婚俗

浅谈布依族婚俗第一篇:浅谈布依族婚俗浅谈布依族婚俗布依族是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民族。

据史学家考证,它“是贵州的土著民族,秦汉以前称为‘越’,东汉六朝称‘僚’,唐、宋、元称‘番蛮’,明、清至解放前称‘仲家’”。

[1]我国布依族主要聚居于贵州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地区、遵义市、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等地也有布依族居住。

其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作为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在婚俗文化方面独具特色。

“传统农民的个体家庭,存在于以婚姻关系为基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亲属网络中,亲属网络将个体家庭联系起来,使个人从属于共同体,而婚姻礼俗是形成和体现这种亲属关系的主要仪礼之一。

”[2]今年寒假,我搜集了有关资料,并在我的家乡长顺县多个村寨进行了实地调查。

现对布依族婚俗及这一习俗的现状进行一些粗浅的介绍。

布依族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

同宗或同姓严禁通婚,也保有“姑舅表婚”和兄终弟及的转房制习俗。

从前,在布依族聚居地区,一般不与外族通婚,就连外出打工回来的布依族青年也要与本族人通婚。

但在布依族与汉、苗族杂居地区也有与外族通婚的,只不过通常多见布依族小伙子娶外族姑娘,鲜有布依族姑娘嫁给外族男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布依族人的婚恋观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当他们接受先进文化和思想后,传统观念逐渐淡化,布依族与汉族、其他民族通婚的现象较过去增多。

布依族婚俗很讲究,从恋爱到结婚一般要经过“择偶”、“订婚”、“要八字”、“结婚”等环节。

他们恋爱方式独特,通常在赶场高潮过后,青年人留下来,身着艳装的姑娘和小伙各站一边,互相物色意中人。

多半是男方的姊妹去说媒,称为“银雀”。

如果小伙相中了某个姑娘,“银雀”就带着礼物“飞”到女方身旁,先对一首歌。

姑娘不同意则回歌谢绝;如若称心则走出人群,与男子去附近山上对歌。

这一活动布依语称为“浪哨”。

“‘浪哨’翻译成汉语就是谈情说爱的意思,它是布依族青年男女交朋友、谈恋爱的一种特有的社交形式。

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

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

布依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布依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包括婚姻观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的布依族群体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因为文化在不同地理和社会环境中有所演变。

一般来说,布依族男人的婚姻观念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重视:布依族一般注重家庭观念,婚姻被看作是家庭和社会的一种重要纽带。

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个体之间的联姻,更是两个家庭的联姻。

2.亲密与尊重:布依族男人通常注重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尊重。

传统观念中,夫妻之间应该相互扶持,共同肩负起家庭的责任。

3.父权制:在一些传统的布依族社群中,存在一定的父权制度,即家庭中男性的地位相对较高。

然而,随着社会变迁和现代观念的渗透,一些家庭也开始更加注重男女平等。

4.婚礼仪式:布依族的婚礼通常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包括丰富的婚礼仪式和习俗。

婚礼不仅是两个人结合的仪式,也是家族团结的象征。

5.婚姻责任:布依族男人一般会对婚姻负有责任感,包括对家庭的经济责任和对妻子及子女的关爱。

需要强调的是,个体的婚姻观念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域、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等。

因此,在讨论特定族群的婚姻观念时,要考虑到多样性和复杂性。

布依族结婚风俗

布依族结婚风俗

布依族结婚风俗布依族的结婚风俗是中国婚俗文化中的珍贵一景,蕴含着布依族传统生活的记忆。

布依族结婚习俗,有其独特的规则和习惯,与其他民族有着很大的不同。

布依族的结婚流程通常由三个步骤组成:求婚、订婚和结婚。

求婚是由男方已进贤族的家庭派人给女方的家庭接话,表明男方的家庭有意结婚,接话人往返奔波不断,耗时至少一个月,在此期间,双方家庭要进行沟通,确定双方的婚礼日期、婚宴方案、新娘的聘礼等。

订婚的时候,男方要带上聘礼,去到女方家给女方父母献上,表示男方家庭的诚意,以彰显未来男方给女方和家庭的责任和承诺。

结婚后,新人要随礼物、传统祭祀、宴请及歌舞等典礼来表达由衷的热情和祝福,并且举行一场热闹非凡的宴会,新郎新娘表演“正面”仪式,宣布结婚的消息,接着就开始了婚礼的酒席,家家户户都参与其中热闹非凡,更有祝福新郎新娘永结同心,白头偕老的话语。

布依族的婚礼仪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些习俗和仪式在年代久远的今天也保留下来。

例如,在布依族的婚礼上,通常要有一个鼓手,他的职责是使婚礼更加热闹,在婚礼期间,他要不断弹奏鼓,让婚礼更加活跃,他也会用仪式的歌曲和舞蹈来表达对新郎新娘的祝福,以此来共庆新人的喜结良缘。

此外,还有一些聚会的仪式,新人要在聚会期间,向宾客敬酒,表达对客人的礼节,这是一种表达友谊的方式,也是布依族婚礼上离不开的组成部分。

布依族结婚风俗以民族特色为设计,让婚礼更加丰富多彩,营造出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氛围。

在布依族婚礼上,新郎新娘还会穿上传统的布依服装,现场被洋溢着热情和欢乐的气氛包围,新婚夫妇也会唱歌跳舞,以此表达他们的热情和喜悦。

婚礼在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两个家庭结合的一种新形式,也是一种社会仪式和一种宗教仪式。

布依族的结婚风俗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新婚夫妇也得到了家人朋友的祝福,而新婚夫妇也将守护这份真挚的爱情,维护家庭的和谐和稳定,以此为了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

布依族对婚俗的重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婚礼象征的美好和隆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南布依族婚俗文化
第一部分概述
宁南县位于凉山州东南部,北距西昌129公里,南临金沙江与云南省隔江相望。

全县面积1666.6平方公里,辖6个镇,19个乡级行政区,总人口18万余人,其中以汉族、彝族和布依族为主。

布依族主要聚集在宁南县新华乡中村村和西瑶乡拉洛村,布依族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

由农家自已纺织的布依土布久负盛名。

男子喜穿对襟短衣、长裤、包头巾,妇女穿右衽大襟衣,着长裤或褶子裙,戴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首饰。

布依族喜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一般是十几户或几十户为一寨,也有上百户至几百户的。

住房有"干栏"式楼房、平房和石板房,最具特色的是石板房。

在布依族的婚俗文化主要体现在接亲、发亲、拜堂、坐家等四个部分组成的。

“浪哨”即谈情说爱的意思。

布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式是唱歌,通过唱歌来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增进感情,进而选择自己情投意合的伴侣。

布依族婚俗中的订亲
布依族普遍实现一夫一妻制。

过去,青年男女之间交往比较自由,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外出劳动等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表达爱慕之情,如男方同意,就可以盟誓订下终身。

结婚的双方讲究门当户对,父母为女儿择偶时,尤
其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

还流行订“娃娃亲”(亦称“背带亲”)的习俗。

目前,宁南布依族的婚姻多为自由恋爱和媒人说合相结合。

青年男女相恋后,父母也同意,男子家要准备一坛酒及香、纸、糍粑(糍粑必须有12个,以10个送女方父母,2个送媒人)等礼物送到女方家。

女方家以之祭家神,并请来家族长者、亲友一同喝酒,商议亲事,俗称“吃罐酒”,宣告双方正式订婚。

姑娘的头发也要从中间分开编辫,表示已经许配人家。

布依族婚俗中的接亲
男方家准备五马三轿,猪肉(一方一肘),糯米粑6挑、米酒6担(表示六六大顺之意)。

大小开合12封,糖果、点心若干。

接亲队伍数十人,在唢呐声声、敲锣打鼓的一片欢声笑语中,在两个押礼先生的带领下,形成浩浩荡荡接亲队伍前往女方家接亲。

女方家数十名青年男女用竹杆将迎亲队伍拦于进女方家的路口,双方对歌、敬酒,男方家唱赢、抛拦路粑,女方家才撤杆放行。

到了女方家堂屋后,两个押礼先生将男方家所带接亲礼物(红糖、米酒、糯米粑、礼金等)点交给女方家。

此后,女方家亲友虽然同意收礼了,但仍迟迟不摆酒席招待接亲客人,必须要等到新娘方将要去送亲的能说会道的女青年代表们与新郎方来接亲的语言丰富的男代表们“讨价还价”谈妥,接受了男方给的“青年钱”后,才允许开始摆酒席招待接亲客人。

接亲的客人要在女方
家住一夜。

这一夜,女方家的女青年们吃过晚饭后,互相邀约来与接亲的男青年们对唱山歌,直到天亮要发亲前。

随后,男方也要选择日子,带上礼品(烟、酒、茶、肉等,酒一般女方家要看她家亲戚多少而订,肉一般是“七方八肘”意为保垒肉不得少于七斤,猪脚肉不少于八斤),到女方家“敬家神”,称为“喜口茶”。

以后,男方家要选择吉日到女方家去开取姑娘的生辰八字,并把它落到男方家的祖籍谱书中,以誓盟订终身,姑娘今后就是男方家的人了,只等另择良辰吉日,举行婚礼。

这称为“开庚”。

结婚年龄一般是18岁左右,人们认为男比女大1至2岁最好。

结婚的前一天,男方要请一个能说会唱的“押礼先生”(亦称“迎亲先生”),带上礼物(酒、肉和一对奶妈布,奶妈布一丈二一件)一道到女方家迎娶。

女家要用板凳或人将迎亲者拦在大门外,对歌、说“四言八句”、喝酒,“押礼先生”输了要罚酒一杯,赢了才放行,如此三关,才能进屋“敬家神”。

布依族婚俗中的发亲
新娘出嫁的前夜须哭嫁,有的姑娘在嫁离娘家前要以唱歌的形式哭三天,内容多为叙述父母生下她后如何艰难将其抚育成人,自己是怎样舍不得离开父母、兄弟、姊妹及其他亲人,并骂男方来接亲者(当然是假骂)。

如果不哭,会被人耻笑。

哭嫁时,平时与新娘要好的同村的姊妹会前来陪伴,第二天早晨,女方家准备几桌酒席,组织数十人送亲队伍准
备送亲。

时晨将要到时,押礼先生走到女方家堂屋,面向高堂,两手作揖并高声请:“堂前有请,请亲爹亲妈发亲!”。

发亲时,女方家先在堂屋将女方的年庚八字开给接亲的押礼先生,之后,女方家德高望重的长辈在堂屋前举行发亲仪式。

新娘在一女长老的牵引下,从母亲的房间出来到堂屋的香火面前拜礼,表示辞别祖人和父母的意思。

之后,在新娘哭嫁离开堂屋时,面朝大门,脚踩筛子,并手拿一把筷子,当跨出大门门坎的同时,将手中握着的一把筷子往后甩丢在堂屋里,并不得往后探望,此刻,新娘家亲哥哥或亲弟弟立刻迎上前来将新娘背到大门口上轿,接亲抬轿的人抬起新娘往男方家行进。

新娘到达夫家之后,亦须通过院子门、堂屋门、卧房门等三道大门。

新郎家的亲友会在每道门口设置障碍,每经过一道门口,新娘家亲人会被新郎家两个会唱歌的亲友拦住对歌。

如答唱不起,就拦住不让进屋。

到一定时候,另一处突然来人抹黑。

送亲者对歌使夫家满意后,才让其通过。

但新娘要先到邻居家暂时休息后,才被请进男方家堂屋拜堂。

开宴时,送亲者不与其他客人混坐,主人要以双份菜招待他们。

席间,送亲者与其他客人对歌联欢。

第二天一早,新娘子要出来辨认公婆及男方家的老辈和小辈,还要献上新娘最拿手的针线礼品(布鞋、围腰、腰带等)。

送亲者一般要住3天或6天才回家。

婚后3天、7天或一个月时,新娘回门,礼品中也必须有12个糍粑,分别献给双亲和媒人。

婚后3年内,出嫁的女儿都要回娘家拜年,12个糍粑亦为礼品中不可或缺之物。

布依族婚俗中的拜堂
将新娘接到男方家后,由男方一长辈在男方家堂屋举行拜堂仪式。

仪式为:由一男长老用扎成花的彩绸系在新郎手上,边系边祝福说:“一匹喜红长又长,外家买来挂新郎,左缠三转生贵子,右缠三转状元郎”。

之后,一拜天地(对着男方主人香火拜)、二拜高堂(对着男方父母拜)、夫妻对拜(新郎新娘对拜)、进入洞房(由伴娘牵引进入新房间,新郎不入)仪式。

之后,就在堂屋内外,摆起酒席宴待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

布依族婚俗中的坐家
按照风俗习惯,新娘要在娘家住3—5年。

在此期间,男方家或是农忙时节、或有什么大屋小事时,由新郎的母亲或妹妹接新娘来帮忙。

在男方家期间,新郎新娘同吃同住,每次农忙活路、大屋小事结束后,新娘就返回娘家。

就这样循环往复几年,一直到女方怀上小孩后,女方感到在娘家已不好意思,才正式到男方家“坐家”。

在此期间,男方、女方还可与其他(她)的姑娘、小伙们或山野里、或山脚下、或竹林中、或田坎边“自由自在”地“浪哨”(谈恋爱的意思)。

布依族长期具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父母悉心抚养、
教育子女,儿女尽心赡养、安葬老人。

并且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与汉、彝、傈僳等民族皆能和睦相处。

处理家中事务时,夫妻双方都有发言权,父母也比较尊重子女的意见。

这是和汉族封建制的家庭大不相同的。

长期以来,布依族流行的家庭结构是:婚后,儿女一般与父母分开居住。

兄弟分家之后,父母一般与小儿子同住,也有父母与其钟爱的儿子同住,以照料家务。

布依族待人热情、厚道,客人到家,常常奉上一小碗酒,或以葵花子等招待。

打糍粑是他们迎接客人的尊贵礼仪之一。

在宁南县新华乡中村村流行的民谣典型地反映了布依族热情待客的风俗,“兵该补喜吗党板,吭吭修修吗样元,梅又给麻吗待喜,指又好折待喜根……”
布依族婚俗是布依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布依族人们代代相传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充斥着人们对两位新人的祝福,希望在他们以后的日子里能够幸福安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