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第一章1.等电点: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值时,其分子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成为兼性离子,此时该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2.蛋白质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使蛋白质严格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引起蛋白质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功能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第二章1.核酸的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核酸分子中的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散分开,理化性质改变,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即称为核酸的变性。

第三章1.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2.酶原的激活:酶原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有活性的酶,此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

3.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的结构与底物的结构极其相似,可以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中心,从而抑制酶促反应速度,此种抑制作用称为竞争性抑制作用。

4.同工酶: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其分子组成、理化性质以及免疫学性质等均不相同的一组酶。

5.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因在酶分子表面的一定区域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此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第四章1.糖酵解: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2.乳酸循环:肝脏将乳酸异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再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乳酸,这种代谢循环途径称为乳酸循环。

3.三羧酸循环:由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反复脱氢、脱羧再生成草酰乙酸的循环反应过程称为三羧酸循环。

4.糖异生:由非糖化合物转变成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第五章1.呼吸链:由多种酶和辅酶组成的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在线粒体内膜上,构成一条递氢的连锁反应体系,此反应体系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相关,故称为呼吸链。

2.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氢经呼吸链传递交给氧生成水时所释放的能量使ADP磷酸化生物氧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3.P/O比值:P/O比值是指每消耗一克原子氧所需消耗的无机磷的克原子数。

4.底物水平磷酸化:高能化合物中的能量直接转移到ADP(或GDP)生成ATP(或GTP)的过程。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第一章1、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

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肽(peptide):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缩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3、肽键(peptide bond):是由一个氨基酸的 -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 -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

4、氨基酸的理化性质:氨基酸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含共轭双键的氨基酸具有紫外线吸收的性质。

5、蛋白质(protein):是由许多氨基酸(amino acids)通过肽键(peptide bond)相连形成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6、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解离性质;胶体的性质;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而引起变形;蛋白质的紫外线吸收的性质;蛋白质的呈色反应(茚三酮反应,双缩脲反应)7、肽单元: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α1,C、O、N、H、Cα2位于同一平面,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肽单元。

8、模体:是蛋白子分子中具有特定空间构象和特定功能的结构成分。

一个模体有其特征性的氨基酸序列,并发挥特殊的功能。

9、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常可折叠成多个结构较为紧密且稳定的区域,并各行其功能。

结构域是在三级结构层次上的独立功能区。

10、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从N-端至C-端所有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并且包括二硫键的位置。

1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1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是指整条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三级结构是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进一步卷曲或折叠的状态。

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之间的空间排布及亚基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

14、蛋白质变性:在一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蛋白质的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整理)1、增色效应:在DNA变性解链过程中,由于碱基之中的共轭双键被暴露出来,使DNA在260nm 处的吸光值增加,称为增色效应。

2、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称为核酶。

其在rRNA转录后加工过程中起自身剪接的作用,催化部位具有特殊的锤头结构。

3、底物水平磷酸化:底物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这种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4、Tm:DNA的变性从开始解链到完全解链,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内完成的,在这个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Tm)。

一种DNA的Tm值的大小与其所含的碱基中的G+C比例相关,G+C比例越高,Tm值越高。

5、Klenow片段:利用特异的蛋白酶将DNA聚合酶Ⅰ水解为大、小两个片段,其中C端的大片段具有DNA聚合酶活性和5ˊ→3ˊ核酸外切酶活性,称为Klenow片段。

它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酶。

6、顺式作用元件:指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A序列。

按功能特性分为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

7、框移突变:基因编码区域插入或缺失碱基,DNA分子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使转录翻译出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称为框移突变。

8、酶的比活力:即酶纯度的量度,指单位重量的蛋白质中所具有酶的活力单位数,一般用IU/mg蛋白质来表示。

一般而言,酶的比活力越高,酶纯度越高。

9、SD序列:原核生物mRNA上起始密码子上游,普遍存在AGGA序列,因其发现者是Shin- Dalgarno而称为SD序列。

此序列能与核糖体小亚基上的16S rRNA近3ˊ端的UCCU序列互补结合,与翻译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有关。

10、信号肽:即Signal Peptide,它是一段由3-60个氨基酸组成的短肽序列,常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跨膜转移(定位)的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有时不一定在N端),至少含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中部有一高度疏水区以通过细胞膜。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主要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合及其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又称生命的化学。

基因组:一个生物体的全部遗传信息,也就是DNA的总和。

基因组学: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糖:是一类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及其锁缩聚物或衍生物的统称。

同多糖:是由同一种单糖缩合而成的,包括淀粉、糖原、纤维素等直链淀粉:是由D—葡萄糖通过a—1,4—糖苷键相连而成的线性分子支链淀粉:是由D—葡萄糖通过a—1,4—糖苷键连接成短链,并通过a—1,6—糖苷键相连形成分支。

糖原:是葡萄糖在动物体内的储存形式,只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分别称为肝糖原和肌糖原。

与碘作用呈紫红色或红褐色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脂肪是甘油和3个脂肪酸生成的甘油酯。

类脂是结构或理化性质类似于脂肪的物质,包括磷脂、糖脂和类固醇等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是机体需要,但是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提供氨基酸的等电点:通过向溶液里加酸或加碱,使得氨基酸的羧基和氨基的电离倾向相等,即氨基酸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

两性电离:氨基酸含有呈酸式电离的羧基和呈碱性电离的氨基,因此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在一定PH溶液中都可电离成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的基团。

肽:多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分子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a—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缩合失去一分子水而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多肽链中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由肽键平面的相对旋转构成的局部空间构象。

三级结构:指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多肽链中相距较远的侧链通过相互作用进一步盘绕成特定的空间结构,其包括了主链和侧链所有原子的空间排布。

四级结构:多个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聚合在一起,形成特定空间构象的、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亚基:在四级结构中每一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镰刀状细胞贫血:β链的N端第六个氨基酸残基由亲水的谷氨酸变异成疏水的缬氨酸蛋白质的变形:天然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进而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蛋白质的复性:有些蛋白质在变形后,去除使其变形的因素,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来的空间构象,并恢复生物活性。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第一章核酸化学一、名词解释1、核苷:是由一个碱基和戊糖通过糖苷键连接的化合物。

2、核苷酸:是核苷与磷酸通过磷酸酯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

3、磷酸二酯键:是两个核苷酸分子核苷酸残基的两个羟基分别与同一磷酸基团形成的共价连接键。

4、核酸:由核苷酸或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

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物功能,主要储存遗传物质和传递遗传信息。

5、核酸的一级核苷酸结构:是指DNA分子中各种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排列顺序。

6、DNA二级结构:是指构成DNA的多聚脱氧核苷酸链之间通过链间氢键卷曲而成的构象。

7、碱基互补规律:在DNA分子结构中,由于碱基之间的氢键具有固定的数目和DNA两条链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使得碱基配对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就是A(腺嘌呤)一定与T (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反之亦然。

碱基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8、环化核苷酸:是指单核苷酸中的磷酸基分别与戊糖的3'-OH及5'-OH形成的酯键,这种磷酸内酯的结构成为环化核苷酸。

9、Tm值:是指DNA热变形时,增色效应达到50%是的温度。

10、增色效应:DNA从双螺旋的双链结构变为单链的无规则的卷曲状态时,在260nm处的紫外光吸收值增加。

11、减色效应:是变形的核酸复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光吸收值降低甚至恢复到未变形时的水平。

12、分子杂交:是使单链DNA或RNA分子与具有互补碱基的另一DNA或RNA 片断结合成双链的技术。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一、名词解释1、构象:是指具有相同结构式和相同构型的分子在空间里可能的多种形态。

2、构型: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的立体结构体中取代基团在空间的相同取向。

3、肽平面:是指多肽链或蛋白质分子中,组成肽键的C、O、N、H4个原子与两个相邻的α—碳原子共处一个平面。

4、α—螺旋:蛋白质中常见的一种二级结构,肽链主链绕假想的中心轴盘绕成螺旋状,一般都是右手螺旋结构,螺旋是靠链内氢键维持的。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P1也称生命的化学,是研究生物机(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化学组成和生命现象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碱基堆积力(碱基平面堆积力)P18是由芳香族碱基π电子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3、 DNA三级结构P20指DNA双螺旋进一步折叠卷曲而成的构象。

4、结构域P50对于较大的球状蛋白分子,它的一条长的多肽链在超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卷曲折叠,形成若干个空间上相对独立、且具有一定功能的近似球状的紧密实体,这种紧密球状结构被称为结构域。

5、核酸变性P30是指核酸在高温、酸、碱或一些变性剂(如尿素等)的作用下,其氢键被破坏,导致有规律的双螺旋结构变成单链的、无规律“线团”的过程。

6、分子杂交P31把不同来源的DNA链放在同一溶液中作变性处理,或把变性的DNA与RNA放在一起,只要它们之间的某些区域有碱基配对的可能,一旦进行退火处理,它们之间就可形成局部的DNA-DNA或DNA-RNA杂合体双链,这一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7、等电点P40在某一PH值的溶液中,若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氨基酸带有数量相等的正负两种电荷,即静电荷等于零,此时溶液的PH值就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8、超二级结构P49在蛋白质中,某些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常常相互靠近、彼此作用,在局部区域形成有规则的二级结构聚合体,充当更高层次结构的构件,该二级结构的聚合体就称为蛋白质的超二级结构。

9、变构效应(变构作用)P59是指寡聚蛋白质分子中,一个亚基由于与其他分子结合而发生构象变化,引起分子构象和功能的改变,并引起相邻亚基的分子构象和功能也发生改变。

10、全酶(结合酶)P70酶分子中除蛋白质部分外,还含有对热稳定的非蛋白质的有机小分子或金属离子,这类酶统称为结合酶或全酶.11、辅酶、辅基P71辅酶是指以非共价键与酶蛋白结合的小分子有机物质,通过透析或超滤等物理方法可以除去。

辅基是指以共价键与酶蛋白结合的小分子有机物质,不能通过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1.同功酶:是指有机体内能够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但其酶蛋白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却有所不同的一组酶。

2.翻译:是在以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体上,以mRNA为模板,根据每三个相邻核苷酸决定一种氨基酸的三联体密码规则,由tRNA运送氨基酸,合成出具有特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肽链的过程。

3.DNA变性:指DNA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4.半保留复制:双链DNA的复制方式,其中亲代链分离,每一子代DNA分子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5.β氧化: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是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在a-碳原子和β碳原子之间断裂,β碳原子氧化成羟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个的碳原子脂肪酸。

6.氧化磷酸化:电子沿呼吸链传递时,将释放出的自由能转移并使ADP磷酸化形成ATP,此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7.必需脂肪酸:为人体生长所必需的但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脂肪酸。

Eg亚油酸、亚麻酸、花p生四烯酸。

8.密码子:存在于信使RNA中的三个相邻的核苷酸顺序,是蛋白质合成中某一特定氨基酸的密码单位。

密码子确定哪一种氨基酸参入蛋白质多肽链的特定位置上,共有64个密码子,其中61个是氨基酸密码子,3个终止密码子。

9.蛋白质一级结构:指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以及二硫键的位置。

10.戊糖磷酸途径:磷酸戊糖途径指机体某些组织(如肝、脂肪组织等)以6-磷酸葡萄糖为起始物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形成6-磷酸葡萄糖酸进而代谢生成磷酸戊糖为中间代谢物的过程,又称为磷酸已糖旁路。

11.蛋白质二级结构:指在蛋白质分子中的局部区域内,多肽链沿一定方向盘绕和折叠的方式。

12.米氏常数:用Km值表示,是酶的一个重要参数。

Km值是酶反应速度(V)达到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M或mM)。

米氏常数是酶的特征常数,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不受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的影响。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酶的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2、蛋白质的三级结构:多肽链借助各种非共价键弯曲、折叠成具有特定走向的紧密球状结构。

3、别构效应:某种不直接涉及蛋白质活性的物质,结合于蛋白质活性部位以外的其他部位(别构部位),引起蛋白质分子的构象变化,而导致蛋白质活性的改变。

4、寡糖:由2~20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构成的糖类物质。

5、第二信使:细胞表面受体接受细胞外信号后转换而来的细胞内信号称为第二信使,而将细胞外信号称为第一信使。

6、分子杂交:用一个DNA单链或一个RNA单链与另一待测DNA单链形成双链,以测定某特异序列的存在。

7、蛋白质的可逆变性:用适当的方法消除变性因素,可使蛋白质恢复活性。

8、全酶:具有催化活性的酶,包括所有必需的亚基、辅基和其它辅助因子。

9、米氏常数Km:Km的数值等于酶促反应达到其最大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它的大小只与酶的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10、波尔效应:pH值或和CO2分压的变化对血红蛋白结合氧能力具有影响,血液pH值降低或CO2分压升高,使血红蛋白对O2的亲和力降低,在任意O2分压下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均降低,氧分数饱和曲线右移;反之亦然。

这种pH对Hb氧亲和力的影响称为波尔效应。

11、肽聚糖:N-乙酰葡萄糖胺(NAG)和N-乙酰胞壁酸(NAMA)交替连接的杂多糖与不同组成的肽交叉连接形成的大分子。

肽聚糖是许多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12、乳化作用: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13、酸败现象:食物和其他产品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或水解而产生的一种具有异臭的状态,酸败后的油脂密度减小,碘值降低,酸值增高。

14、碘值: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不饱和度越高,用以与之加成的卤素量也越多,通常以“碘值”表示。

在一定条件下,每100g脂肪所吸收碘的克数称为该脂肪的“碘值”。

15、自由基::凡是具有不成对电子的原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或游离基。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第一章蛋白质1.两性离子(dipolarion)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3.等电点(isoelectric point,pI)4.稀有氨基酸(rare amino acid)5.非蛋白质氨基酸(nonprotein amino acid) 6.构型(configuration)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otein primary structure)8.构象(conformation)9.蛋白质的二级结构(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10.结构域(domain)11.蛋白质的三级结构(protein tertiary structure)12.氢键(hydrogen bond)13.蛋白质的四级结构(protein quaternary structure)14.离子键(ionic bond)15.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16.疏水键(hydrophobic bond)17.范德华力( van der Waals force) 18.盐析(salting out)19.盐溶(salting in)20.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21.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22.蛋白质的沉淀作用(precipitation) 23.凝胶电泳(gel electrophoresis)24.层析(chromatography)第二章核酸1.单核苷酸(mononucleotide)2.磷酸二酯键(phosphodiester bonds)3.不对称比率(dissymmetry ratio)4.碱基互补规律(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5.反密码子(anticodon)6.顺反子(cistron)7.核酸的变性与复性(denaturation、renaturation)8.退火(annealing)9.增色效应(hyper chromic effect)10.减色效应(hypo chromic effect)11.噬菌体(phage)12.发夹结构(hairpin structure)13.DNA 的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 m)14.分子杂交(molecular hybridization)15.环化核苷酸(cyclic nucleotide)第三章酶与辅酶1.米氏常数(K m 值)2.底物专一性(substrate specificity)3.辅基(prosthetic group)4.单体酶(monomeric enzyme)5.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6.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7.激活剂(activator)8.抑制剂(inhibitor inhibiton)9.变构酶(allosteric enzyme)10.同工酶(isozyme)11.诱导酶(induced enzyme)12.酶原(zymogen)13.酶的比活力(enzymatic compare energy)14.活性中心(active center)第四章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1.生物氧化(biological oxidation)2.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3.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4.磷氧比P/O(P/O)5.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6.能荷(energy charg第五章糖代谢1.糖异生(glycogenolysis)2.Q 酶(Q-enzyme)3.乳酸循环(lactate cycle)4.发酵(fermentation)5.变构调节(allosteric regulation)6.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7.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8.肝糖原分解(glycogenolysis)9.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10.D-酶(D-enzyme)11.糖核苷酸(sugar-nucleotide)第六章脂类代谢1.必需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2.脂肪酸的α-氧化(α- oxidation)3.脂肪酸的β-氧化(β- oxidation)4.脂肪酸的ω-氧化(ω- oxidation)5.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6.柠檬酸穿梭(citriate shuttle)7.乙酰CoA 羧化酶系(acetyl-CoA carnoxylase)8.脂肪酸合成酶系统(fatty acid synthase system)第八章含氮化合物代谢1.蛋白酶(Proteinase)2.肽酶(Peptidase)3.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4.生物固氮(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5.硝酸还原作用(Nitrate reduction)6.氨的同化(Incorporation of ammonium ions into organic molecules)7.转氨作用(Transamination)8.尿素循环(Urea cycle)9.生糖氨基酸(Glucogenic amino acid)10.生酮氨基酸(Ketogenic amino acid)11.核酸酶(Nuclease)1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13.氨基蝶呤(Aminopterin)14.一碳单位(One carbon unit)第九章核酸的生物合成1.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2.不对称转录(asymmetric trancription)3.逆转录(reverse transcription)4.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5.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6.领头链(leading strand)7.随后链(lagging strand)8.有意义链(sense strand)9.光复活(photoreactivation)10.重组修复(recombination repair)11.内含子(intron)12.外显子(exon)13.基因载体(genonic vector)14.质粒(plasmid)第十一章代谢调节1.诱导酶(Inducible enzyme)2.标兵酶(Pacemaker enzyme)3.操纵子(Operon)4.衰减子(Attenuator)5.阻遏物(Repressor)6.辅阻遏物(Corepressor)7.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tabolic gene activator protein)8.腺苷酸环化酶(Adenylate cyclase)9.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10.级联系统(Cascade system)11.反馈抑制(Feedback inhibition)12.交叉调节(Cross regulation)13.前馈激活(Feedforward activation)14.钙调蛋白(Calmodulin)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密码子(codon)2.反义密码子(synonymous codon) 3.反密码子(anticodon)4.变偶假说(wobble hypothesis)5.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nt)6.氨基酸同功受体(isoacceptor)7.反义RNA(antisense RNA)8.信号肽(signal peptide)9.简并密码(degenerate code)10.核糖体(ribosome)11.多核糖体(poly some)12.氨酰基部位(aminoacyl site)13.肽酰基部位(peptidy site)14.肽基转移酶(peptidyl transferase) 15.氨酰- tRNA 合成酶(amino acy-tRNA synthetase)16.蛋白质折叠(protein folding)17.核蛋白体循环(polyribosome) 18.锌指(zine finger)19.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20.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21.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 factor) 22.螺旋-环-螺旋(helix-loop-helix)第一章蛋白质1.两性离子:指在同一氨基酸分子上含有等量的正负两种电荷,又称兼性离子或偶极离子。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1、内含子:真核生物的mRNA 前体中,除了贮存遗传序列外,还存在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2、外显子:真核生物的mRNA 前体中,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

3、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被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因此真核生物基因被称为断裂基因。

4、维生素(vitamin)是一类动物本身不能合成,但对动物生长和健康又是必需的有机物,所以必需从食物中获得。

许多辅酶都是由维生素衍生的5、氧化磷酸化:在底物脱氢被氧化时,电子或氢原子在呼吸链上的传递过程中伴随ADP 磷酸化生成ATP 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是生物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氧化分解合成ATP 的主要方式。

6、底物水平磷酸化:在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产生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由此高能键提供能量使ADP(或GDP)磷酸化生成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7、呼吸链:有机物在生物体内氧化过程中所脱下的氢原子,经过一系列有严格排列顺序的传递体组成的传递体系进行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样的电子或氢原子的传递体系称为呼吸链或电子传递链。

电子在逐步的传递过程中释放出能量被用于合成ATP,以作为生物体的能量来源。

8、DNA半保留复制:双链DNA 的复制方式,其中亲代链分离,每一子代DNA 分子由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组成。

9、DNA半不连续复制:在DNA复制过程中,以3’5’DNA链为模板能连续合成5’3’互补新链;而以5’3’DNA链为模板只能合成若干反向互补的5’3’冈崎片段,这些片段再连接成随从链,故命名半不连续复制。

10、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se): 通过切断DNA的一条或两条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然后重新缠绕和封口来改变DNA连环数的酶。

拓扑异构酶Ⅰ、通过切断DNA中的一条链减少负超螺旋,增加一个连环数。

某些拓扑异构酶Ⅱ也称为DNA促旋酶。

11、启动子(promoter)在DNA分子中,RNA聚合酶能够结合并导致转录起始的序列。

生化名词解释(内部资料)

生化名词解释(内部资料)

名词解释一、基因与基因组学1.基因(gene):是一段携带功能产物(多肽,蛋白质,tRNA和rRNA和某些小分子RNA)信息的DNA 片段,是控制某种性状的的遗传单位。

2.基因组(genome):是指一个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遗传物质。

泛指一个有生命体、病毒或细胞器的全部遗传物质;在真核生物,基因组是指一套染色体(单倍体)DNA。

3.C值(C value):基因组的大小通常以一个基因组中的DNA含量来表示。

4.C值佯谬(C value paradox):这种生物体的进化程度与基因组大小之间不完全成比例的现象称为C值佯谬。

5.N值佯谬(N value paradox): 基因组中基因数目与生物进化程度或复杂程度的不对称性6.蛋白质组:一个基因组、一种生物或一种细胞/组织所表达的全套蛋白质.蛋白质组学:就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份、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揭示蛋白质功能与细胞生命活动规律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7.基因家族(genefamily)概念:指核苷酸序列或编码产物的结构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一些基因。

8.基因组学(genomics):发展和应用基因作图、DNA测序、基因定位等新技术以及计算机程序,分析生命体(包括人类)全部基因组结构及功能。

9.断裂基因(split gene):基因多为不连续的,被插入序列(IS)所分隔,这种现象称为断裂基因。

断裂基因由内含子(intron)(非编码序列)和外显子(exon)(编码序列)交替组成。

10.基因超家族(gene superfamily):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功能不一定相似,且进化上的亲缘关系较远。

如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丝氨酸蛋白酶基因超家族等11.假基因(Ψ):在多基因家簇中,有的成员并不表达基因产物,称假基因。

12.家系分析法:通过分析统计家系中有关遗传性状的连锁情况和重组率而进行基因定位的方法。

名词解释(生化)

名词解释(生化)

蛋白质变性(denaturation):生物大分子的天然构象遭到破坏导致其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

蛋白质在受到光照,热,有机溶剂以及一些变性剂的作用时,次级键受到破坏,导致天然构象的破坏,使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丧失。

米氏常数(Michaelis constant):对于一个给定的反应,导致酶促反应的起始速度(υ0)达到最大反应速度(υmax)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活性受结合在活性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其它分子调节的酶。

同功酶(isoenzyme isozyme):催化同一化学反应而化学组成不同的一组酶。

它们彼此在氨基酸序列,底物的亲和性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DNA变性(DNAdenaturation):DNA双链解链,分离成两条单链的现象。

退火(annealing):既DNA由单链复性、变成双链结构的过程。

来源相同的DNA单链经退火后完全恢复双链结构的过程,同源DNA之间`DNA和RNA之间,退火后形成杂交分子。

基因(gene):也称为顺反子(cistron).泛指被转录的一个DNA片段。

在某些情况下,基因常用来指编码一个功能蛋白或DNA分子的DNA片段。

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Tm):双链DNA熔解彻底变成单链DNA的温度范围的中点温度。

增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当双螺旋DNA熔解(解链)时,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

减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随着核酸复性,紫外吸收降低的现象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一种在特殊核甘酸序列处水解双链DNA的内切酶。

Ⅰ型限制性内切酶既能催化宿主DNA的甲基化,又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而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只催化非甲基化的DNA的水解。

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re parhway):那称为磷酸已糖支路。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

生化名词解释大全1. DNA:脱氧核糖核酸,生物体的遗传物质,由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组成的双链螺旋结构。

2. RNA:核糖核酸,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可以分为信使RNA(mRNA)、核糖体RNA(rRNA)和转移RNA (tRNA)。

3. 蛋白质:多肽链或多种肽链编织而成,具有广泛的功能,如结构支持、酶催化和信号传递。

4. 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加速反应速率。

5. 细胞膜:包围和保护细胞的薄膜,由脂质双层和蛋白质构成。

6. 生物催化:生物体利用酶促进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

7. 代谢:生物体所进行的化学反应,包括合成物质和分解物质两个方面。

8. 基因:DNA上的功能区段,确定了特定蛋白质的合成。

9. 氨基酸:蛋白质的构成单位,共有20种不同的氨基酸。

10. 异源重组:将来自不同生物体的DNA片段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11. 基因工程:利用基因工具和技术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实现特定目标。

12. 克隆:复制生物个体或基因的过程。

13. 基因表达:基因的信息从DNA转录为mRNA,再由mRNA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

14. 遗传:生物体通过基因的传递将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15. 内质网:细胞内一种网状结构,参与蛋白质合成和修饰。

16. 线粒体:细胞内的双层膜结构,参与细胞呼吸和能量产生。

17. 基因突变:DNA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功能或表达出现不同。

18. 病原体: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或病毒。

19. 感染:病原体侵入和繁殖在宿主体内,导致宿主出现病症。

20. 免疫系统:人体防御病原体和异物入侵的生物系统。

21. 抗生素:一类能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的化学物质。

22. 肥料:提供植物所需养分的物质,促进植物生长。

23. 基因组:一个生物体的所有基因的集合。

24. 表型:生物体可观察到的形态特征,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25. DNA修复:维护DNA完整性的一系列修复机制。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56043(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名词解释1. Tm(解链温度):当核酸分子加热变性时,其在260nm处的紫外吸收会急剧增加,当紫外吸收达到最大变化的半数值时,此时对应的温度称为溶解温度,用Tm表示。

热变性的DNA解链到50%时的温度。

2. 增色效应:DNA变性时,其溶液A260增高的现象。

3. 退火: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后即可复性,这一过程称为~。

4. 核酸分子杂交:这种杂化双链可以在不同的DNA单链之间形成,也可以在不同的RNA单链形成,甚至还可以在DNA单链和RNA单链之间形成,这一现象叫做核酸分杂交。

5. DNA复性:当变性条件缓慢去除后,两条解链的互补链可以重新配对,恢复到原来的双螺旋结构。

这一现象称为DNA复性。

6. Chargaff规则:包括 [A] = [T],[G] = [C];不同生物种属的DNA的碱基组成不同;同一个体的不同器官或组织的DNA碱基组成相同。

7. DNA的变性: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8. 核酸酶: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

9. 糖酵解:在机体缺氧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glycol sis),亦称糖的无氧氧化10. 糖异生:是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11. 丙酮酸羧化支路:糖异生过程中为绕过糖酵解途径中丙酮酸激酶所催化的不可逆反应,丙酮酸需经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作用而生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

12. 乳酸循环(Cori循环):肌收缩(尤其是供氧不足时)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

肌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内异生为葡萄糖。

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可被肌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此循环称为~,也称Cori循环。

13. 糖原合成:指由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糖酵解:在机体缺氧的情况下,葡萄糖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2、底物水平磷酸化: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3、糖异生:由非糖物质(乳酸,甘油,生糖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4、必需脂肪酸:某些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机体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称为必需脂肪酸。

5、脂肪动员:储存在支付脂肪细胞中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供其他组织细胞氧化利用的过程6、酮体:脂肪酸在肝细胞中经有氧氧化分解而产生的中间产物,包括了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三者统称酮体7、生物氧化: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8、电子传递链:线粒体内膜中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具有电子传递功能的酶复合体,可通过连锁的氧化还原反应将代谢物脱下来的电子传递给氧生成水。

这一系列的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或者电子传递链。

9、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2H,经电子传递链氧化为水时释放的能量用于ADP的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10、必需氨基酸;体内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共给的氨基酸。

11、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氨基酸联合脱氨作用:有两种脱氨作用的联合作用,使氨基酸的a-氨基脱下产生游离氨的过程。

12、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以及CO2等简单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飘零核苷酸,称为从头合成途径13、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嘌呤或嘌呤核苷,经过简单的反应过程合成嘌呤核苷酸。

称为补救合成途径。

14、酶的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可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的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α螺旋:蛋白质分子中多个肽键平面通过氨基酸α碳原子的旋转,使多肽链的主骨架沿中心轴成稳定的α螺旋构象。

转氨酶:是催化氨基酸与酮酸之间氨基转移的一类酶。

基因表达调控:指位于基因组内的基因如何被表达成为有功能的蛋白质(或RNA),在什么组织中表达、什么时候表达、表达多少等等。

在内、外环境因子作用下,基因表达在多层次受多种因子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的异常是造成突变和疾患的重要原因。

核酸的变性:核酸在理、化因素作用下,双螺旋结构破坏称核酸变性。

底物水平磷酸化:含有高能键的物质,其高能键断裂后,释放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

酶的活性部位:酶分子中能同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空间部位,由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所组成。

限制性内切酶:生物体内能识别并切割特异的双链DNA序列的一种内切核酸酶。

它可以将外来的DNA切断的酶,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护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

联合脱氨作用:转氨基与谷氨酸氧化脱氨或是嘌呤核苷酸循环联合脱氨,以满足机体排泄含氮废物的需求。

蛋白质超二级结构:是指在多肽链内顺序上相互邻近的二级机构常常在空间折叠中靠近,彼此相互作用,形成规则的二级结构聚集体。

蛋白质的变性:在热、酸、碱、重金属盐、紫外线等作作用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凝结起来,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不能再使它们恢复成原来的蛋白质,蛋白质的这种变化叫做变性。

乳酸循环:在激烈运动时,糖酵解的速度超过通过呼吸链再形成NAD+的速度,这时肌肉中酵解形成的丙酮酸由乳酸脱氢酶转变为乳酸,使NAD+再生,使酵解过程继续进行,肌肉中的乳酸扩散到血液并随着血液进入肝脏细胞,在肝细胞内通过葡萄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又回到血液随血液供应肌肉和脑对葡萄糖的需要。

这个循环过程称为可立氏循环。

遗传密码:包含在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核苷酸序列中的遗传信息。

由3个连续的核苷酸组成的密码子所构成,编码20种氨基酸和多肽链起始及终止的一套64个三联体密码子。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1多羟基醛或酮及其缩聚物和衍生物的总称。

2构型: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相对分布或排列。

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3构象:当单键旋转时,取代基团可能形成不同的立体结构。

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4差向异构体:仅一个手性碳原子构型不同的非对映异构体5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必需由膳食提供的对人体功能必不可少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6自由基:分子/原子/基团中有未配对电子的一类物质。

7抗氧化剂:具有还原性、能抑制靶分子自动氧化的物质。

8等电点:当溶液为某一pH值时,AA主要以兼性离子的形式存在,分子中所含的正负电荷数目相等,净电荷为0。

这一pH值即为AA的等电点。

9均一蛋白质:对任一种给定的蛋白质,其所有分子在AA组成和顺序以及肽链的长度方面都应是相同的,即所谓均一的蛋白质。

10一级结构: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11二级结构:指肽链的主链在空间的排列,或规则的几何走向、旋转及折叠。

12超二级结构: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按照一定规律有规则组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在空间构象上可彼此区别的二级结构组合单位。

13结构域:存在于球状蛋白质分子中的两个或多个相对独立的、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三维实体。

14三级结构:已由二级结构元件构建成的总三维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中相距较远的肽段间的几何相互关系和侧链在三维空间中彼此间的相互关系。

15四级结构:指由多条各自具有一、二、三级结构的肽链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起来的结构形式。

15亚基:四级结构的蛋白质中每个球状蛋白质。

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肽链。

亚基有时也称单体。

15单体蛋白质:仅由一个亚基组成并因此无四级结构的蛋白质。

15原聚体、聚体:对称的寡聚蛋白质分子中的两个或多个不对称的相同结构。

16氨基酸残基:肽链中的氨基酸由于参加肽键的形成已经不是原来完整的分子,因此称为氨基酸残基。

16肽基、肽单位:肽链中的酰胺基(-CO-NH-)。

16:肽:氨基酸的线性聚合物,因此也常称肽链。

16:共价主链:由-N-Cα-C-序列重复排列而成的肽链骨干。

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

58.一碳单位:指具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59.从头合成:生物体内用简单的前体物质合成生物分子的途径
60.补救合成:将已分解的生物体的一部分物质加以利用,再次进行该物质的生物合成的一个途径
61.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一个新的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62.转录:遗传信息由DNA转换到RNA的过程
31.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合成:指葡萄糖合成糖原的过程.分解:肝糖原分解成为 葡萄糖,是一个非耗能过程.
32.三羧酸循环:是需氧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代谢途径,因为在这个循环中几个主要的中间代谢物是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
33.乳酸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酵解生成乳酸。肌肉内糖异生活性低,所以乳酸通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在肝脏内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循环(肌肉-肝脏-肌肉),此循环称为乳酸循环。
15.DNA的变性:DNA变性指理化因素下,DNA分子中氢键断裂,双螺旋结构松开,形成无规则的单键线状结构.
16.退火:变性DNA有适应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后的单链从新缔合成双螺旋结构。称为DNA的复性退火
17.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催化剂.
18.结合酶:由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成分组成,其中蛋白质部分称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称辅酶因子.
63.翻译:转录合成mRNA可以作为模版合成蛋白质.
64.逆转录:也称反转录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是RNA病毒的复制形式,需逆转录酶的催化种
65.半保留复制: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
66.前导链和后随链:
9.蛋白质的电泳:在同一PH环境下,由于各种蛋白质所带电荷的性质和数量不同分子量大小不一,因此它们在同一电场中移动速率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ymmetric transcription:1) Only one strand of a gene can serve as template, the other which is complimentary to the template strand can’t be transcripted.
2) Not all the template strands of genes are found in the same strand on DNA molecule.
PI: The pH at which an amino acid has no net charge in solution is termed its isoelectric point, pI.
Peptide bond :a covalent bone between the α-amino group of one amino acid and the α-carboxyl group of another which is formed by removal of water from the α-carboxyl group of one amino acid and the α- amino group of another amino acid.
A peptide is a compound consisting of amino acids joined together by peptide bonds (or amide linkage )
Motif :Among various proteins, some special arrangements of several secondary structure elements are found, which are termed structural motifs.
Domain:Some polypeptide chains with secondary structures can fold into multiple compact semi-independent regions being connected by a flexible segment of polypeptide chain. These compact globular units are called domains.
Active center (active site ) :The active site of an enzyme is the region of the enzyme that can binds the substrate, to form an enzyme-substrate complex, and transforms it into product.
双重效应:Temperature affects the rate of enzyme-catalyzed reactions in two ways.
1:A rise in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thermal energy of the substrate molecules (at less than 40 ℃).
2:At higher temperature( >50℃), enzymes are more easily denatured.
The optimum Temperature:The temperature of reaction at point which enzyme possesses maximal efficiency
Optimum pH:The pH at which an enzyme has maximal activity in solution. Transcription:the process which RNA polymerase catalyzes the yield of RNA with the one of double strands of DNA as template, NTPs as precursors, in the light of the rule of complementary base pairing
genetic code :The genetic code is the set of rules that specify how the nucleotide sequence of an mRNA is translated into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a polypeptide.
Codons :Each amino acid, Starting and ending genetic code in a protein is represented by three consecutive bases in mRNA, and these three-base combination, or triplets, are called codons.
Lipolysis: also named fat mobilization, is a process breaking down the fat (TAG) stored in adipose tissue and liberating the glycerol and FFAs from which into the blood circulation. Optimum pH:The pH at which an enzyme has maximal activity in solution.
Zymogen :Several enzymes are synthesized as larger inactive precursor forms called proenzymes or zymogens.
Isoenzymes:Multiple forms of an enzyme that can catalyze the same reaction but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their amino acid sequences, substrate affinity, Vm, and /or regulatory properties are called isoenzymes (or isozymes )
The Characters of enzyme catalysis
(1) High effectively catalytic rate
(2) Highly specificity
(3) Reaction enzyme-catalyzed can be regulated.
Regulation of Enzyme Activity:Allosteric Regulation ;Covalent Modification;
Protein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primary structure: The linear sequence of amino acids in a protein molecule.The main chemical bonds are peptide bonds
secondary structure:the regular folding of regions of the polypeptide chain.The main chemical bonds: hydrogen bonds
•α -helix
•β-pleated sheet
•β-turn
•random coil
tertiary structure:spatial relationship among all amino acids in a polypeptide; it is the complet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he polypeptid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s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salt bonds
multiple Van der Waals bonds ;hydrogen bonds
quaternary structure
Purification of Protein:Salt out ;Organic solvent precipitation ;
Adjusting pH to pI ;Changing the temperature of protein sol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