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课题:沃尔塔瓦河2.课时:13.所属单元: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音诗画4.课型:欣赏课5.教学方法:聆听欣赏、小组讨论、教师引导6.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二、课标要求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7—9年级的学生要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从而分析出不同段落的对比变化。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是继《缤纷舞曲》、《进行之歌》等单元之后所接触的一些全新的器乐体裁内容。

《沃尔塔瓦河》是本单元的一节欣赏课,它是捷克著名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代表作,其中蕴含着捷克民族深厚的音乐文化和爱国主义思想情感,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有广泛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上一单元《雪域天音》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中国民歌的演唱几乎到了疲倦的状态,所以本单元安排的第一节课就是欣赏课。

对于学生来说交响诗这种体裁是第一次接触,能否正确地了解它全靠教师的引导设计,《沃尔塔瓦河》这首作品的旋律优美,听后让人记忆深刻,相信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沃尔塔瓦河》全曲能够记住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及其表现要素,学习并掌握交响诗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分段聆听每一乐段,对比分析主奏乐器、音乐情绪、故事内容深入感受体验乐曲中所蕴含的艺术内容和音乐风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斯美塔那的生平,了解他为捷克民族解放运动做的贡献,感受斯美塔那的爱国情感。

六、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方法1.教学重点:分段欣赏交响诗,感受音乐情绪的变化。

2.教学难点:每段演奏乐器的听辨、音乐要素的变化导致情绪的变化。

3.突破方法:对比聆听,教师引导提示。

七、板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初步了解歌曲歌曲学习一、导入设计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欧洲的一个国家旅游,首先播放一段视屏,大家猜猜这是哪个国家?大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二、歌曲介绍(一)创作背景《沃尔塔瓦河》是一首根据斯美塔那的交响诗《我的祖国》第二乐章。

《音诗音画》教学设计

《音诗音画》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歌曲《美丽的村庄》是意大利的一首著名民歌。

《美丽的村庄》歌词以色彩明亮的大调旋律展示了一幅美丽、平和的家乡村庄的风景画卷,散发出亚宁半岛温暖阳光的气息。

将半岛美丽的景色展示在人们面前,它使人陶醉,令人忘怀。

歌曲为C大调2/4拍,中速稍快,歌曲旋律优美而流畅,钢琴伴奏模仿吉他的风格,再加上词曲间有机的结合,给人以美好的艺术享受。

教学目标:1.学会《美丽的村庄》并能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

2.通过聆听、模唱、演唱等活动,让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节奏、结构特点等,感受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情绪、节奏、结构特点教学难点:附点及弱起节奏的演唱把握教学过程:导入在同学们的心中一个美丽的村庄是什么样的?---小桥,溪水,绿树,鲜花遍地。

这里有一副学生的绘画作品,描绘的他心目中美丽的村庄,如果我请同学们用音乐来表现这个美丽的村庄,你们会选择什么样的音乐呢?---(提示:节奏—轻快的,旋律---紧凑的。

)如果让你们来演唱这样的歌曲,会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这样的音乐呢?(欢快、活泼、热情、有活力的。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意大利的民歌,看看那里的人们是怎么样来歌唱自己美丽的村庄的?(播放歌曲)二、歌曲教学1、播放歌曲,让学生熟悉旋律提问:(1)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拍子?(2)歌曲中描绘的村庄是怎么样的美丽?请找出关键词。

总结:诗一般的词句,画一般的意境。

2、二遍听赏提问:(1)这首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2)你认为歌曲的结构如何?各段表现了什么?(3)你觉得歌曲哪里比较难唱?3、听唱(1)老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声跟琴学唱歌曲曲谱同时划拍,(注意起音的击拍;弱起及附点)第一次唱唱名,第二次用“啦”过渡唱(2)提问:歌曲的旋律起伏大不大,歌曲中有哪个节奏比较突出,使歌曲的动感加强?(附点节奏,或重音,或长音等等)4、学唱在熟悉音乐曲调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学唱歌词,纠正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错误并要求继续学唱。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图画展览会》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图画展览会教材分析《图画展览会》原是一部钢琴组曲,是穆索尔斯基根据亡友哈特曼遗作展览会的观后感写成。

组曲由十首小曲组成,每一首小曲各以人物肖像、生活风俗、民间童话和叙事诗中的形象,被作曲家巧妙地用“漫步”主题,联系各分曲成为一个统一的艺术整体,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标题音乐画廊。

我们欣赏的是由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改编的管弦乐曲。

教学目标一、欣赏《国画展览会》,尝试从速度,力度节奏、音区(乐器(销绪、性格等多种音乐要素和心理特征上分析作品,并记住《漫步》、《基辅大门》等几段音乐主题,进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二、知道民族乐派与强力集团、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及创作背景;复习“音画”相关知识,并借助画面,感受作品中描绘的音乐形象与绘画艺术的关系,了解音画的创作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强力集团”和曲作家穆索尔斯基。

教师:从作家的笔下看19世纪的俄罗斯,是动荡、变革与征战的。

然而,随着俄罗斯音乐渐渐走近人们的视野,对民族的热爱之情深深地烙在了人们心中。

这股热情也带来了一个复兴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团体一“强力集团”,又称“五人集团”,一个由巴拉基列夫为代表组成的作曲家社团。

其宗旨是促进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从民歌、历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文学名著中吸取素材,并在音乐表现手法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们笔下的音符描绘出一幅幅俄罗斯民族的风情长卷,形成一股席卷世界乐坛的潮流。

而提起“强力集团”,就不能不提及穆索尔斯基。

因为他把俄罗斯的民间音乐元素运用到作品中,让俄罗斯风情在音乐中闪闪发亮。

很有趣的是,穆索尔斯基原是政府官员,从小曾受过严格的音乐训练,虽然其晚年凄凉,但在音乐上的才华却难以掩盖。

听过他作品的人都会觉得他就是一个天才的画家,信手拈来的乐思中,带着斑斓的画面。

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等。

二、音画之境(一)观赏画家哈特曼十幅图画教师:这十幅作品,是俄罗斯画家哈特曼的作品。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上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上册)

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一、教学内容:欣赏《图画展览会》二、教材分析本课时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本课意在通过《图画展览会》这首作品,让学生学习掌握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

三、学情分析本课针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经验,但对交响音画这一音乐体裁的学习,是他们继《缤纷舞曲》、《行进之歌》等单元之后所接触到的一些全新的器乐体裁内容。

四、教学目标(一)能够对交响音画这种音乐体裁感兴趣,乐于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二)聆听《图画展览会》,唱会“漫步”主题,知道漫步主题在乐曲中的作用。

感受体验《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的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三)学习并掌握有关交响音画的音乐知识,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及贡献。

五、教学重点1、感受体验《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的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2、学习并掌握有关交响音画的音乐知识。

六、教学难点体验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七、教学方法:体验探究、问题分析、实践法、讲授法、视唱法等。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九、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播放《图画展览会》课件第一页,即“图画展览会”。

师: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去参观一个“图画展览会”,这个图画展览会不同寻常它是一个特殊的“图画展览会”。

【设计意图】学习作品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产生疑惑,生成好奇心,激发学习、了解被本课学习内容的欲望。

(二)音乐欣赏1.观看视频了解乐曲创作背景,初次熟悉“漫步”音乐主题。

2.介绍乐曲主要标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和分析,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表现内容,激发学习欣赏的欲望。

导入漫步主题的学习。

3.介绍并演唱漫步主题,初步了解漫步主题的贯穿统一的作用。

4.欣赏《牛车》感受音乐表现的艺术形象,分析感受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初中音乐《音诗音画》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音诗音画》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结构形式?
3、总结:是一般的词句,画一般的意境。
活动二:新课—--学习歌曲,模打节奏、模唱旋律。
1、通过学唱歌曲,熟悉旋律,提问:你认为歌曲的结构如何?各段表现了什么?
2、你觉得歌曲哪个地方比较难唱?
教师引导学生们对音乐要素(速度、力度等)的变化进行分析,从而划分歌曲。为了更恰当的有感情的演唱。多次练习,达到最好效果。
专题二:(研究性学习)欣赏《在中亚细亚平原上》
分析音乐要素的变化,通过画面表现。(1课时)
专题三:自主欣赏《图画展览会》与《嘎达梅林》
分析音乐要素变化,通过对音乐画面想象表现。(1课时)
其中,专题二作为研究性学习
专题一
学唱歌曲:《美丽的村庄》,分析旋律、节奏、结构等特点。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音乐要素对于不同音乐体裁的重要意义,感受音乐世界带给我们的无穷宝藏;2、体验聆听“音诗音画”的神奇与魅力,彰显音乐世界的博大精深;3、“音美结合村庄》是用什么样的速度、力度和情绪演唱的?
2、歌曲共分几部分?如何划分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音乐要素对于不同音乐体裁的重要意义,感受音乐世界带给我们的无穷宝藏;2、体验聆
听“音诗音画”的神奇与魅力,彰显音乐世界的博大精深;3、“音美结合”,体现了我们集体智慧与结晶
对应课标
过程与方法:学科综合“音美结合”,让学生们有听觉视觉、抽象形象的双重音乐体验与享受。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让学生们对于音诗音画这种体裁有更深的了解,对音乐作品分析有更深的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音乐要素对于不同音乐体裁的重要意义,开阔视野,提高音乐修养。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欣赏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欣赏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欣赏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聆听和欣赏沃尔塔瓦河的旋律,了解其背景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欣赏沃尔塔瓦河的旋律,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欣赏并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音乐素材,包括音频、视频等。

2. 制作PPT课件,用于展示音乐背景和相关文化信息。

3. 安排合适的教室或音乐厅进行课堂教学。

4. 邀请有经验的音乐教师进行现场指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音乐欣赏常识:(1)介绍交响诗的概念;(2)出示图片《沃尔塔瓦河》,并简单介绍;(3)播放《沃尔塔瓦河》的片段,请学生感受。

2. 导入:这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风光的经典音乐,它就是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作品。

(二)新课教学1. 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1)斯美塔那的生平介绍;(2)作品《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民族音乐的瑰宝;(3)它以象征捷克民族精神的“伏尔塔瓦河”为主题,表现了从源头到入河口的整个流域的自然景色和丰富内容。

2. 播放全曲,教师范唱。

3. 欣赏第一部分:源头及蜿蜒的小溪,播放伏尔塔瓦河源头及小溪流水的视频片段。

提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让我们跟随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

提问:你能不能用语言描述你听到的音乐是怎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发言,发挥想象。

4. 欣赏第二部分:主题音乐的变奏及小瀑布。

提问: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情感体验?随着音乐的进行,请学生用身体语言表现音乐。

教师出示不同段落的音乐主题,请学生通过模唱、视唱等来熟悉主题旋律。

5. 欣赏第三部分:森林景色及乡村生活。

提问:在音乐中,你看到了怎样的森林景色?在音乐中你又体会到了怎样的乡村生活?6. 欣赏第四部分:河流的旅程及夕阳映河。

提问: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心里感觉怎么样?夕阳映照下的沃尔塔瓦河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听辨主旋律出现的方式,说说自己的感受。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欣赏沃尔塔瓦河》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欣赏沃尔塔瓦河》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欣赏沃尔塔瓦河》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学习主题为初中音乐课程中的《欣赏沃尔塔瓦河》,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的生平和音乐创作背景,重点欣赏《沃尔塔瓦河》这一经典音乐作品,并初步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斯美塔那的生平及音乐创作背景。

(2)能够准确识别《沃尔塔瓦河》的曲式结构和主要旋律。

(3)学会运用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节奏感、和声感、旋律感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听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协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其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2)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其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知识性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斯美塔那生平和《沃尔塔瓦河》曲式结构的了解程度。

2. 技能性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完成的音乐欣赏报告,评价学生运用音乐欣赏方法和技巧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和热爱程度以及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斯美塔那的生平和音乐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题。

2. 听赏《沃尔塔瓦河》:首先,让学生完整听赏《沃尔塔瓦河》全曲,感受其整体音乐风格和情感表达;其次,分段听赏,分析各段落的曲式结构和主要旋律;最后,再次完整听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沃尔塔瓦河》的理解和感受,以及运用音乐欣赏方法和技巧的体会。

4. 汇报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成果,其他组成员进行补充和评价。

5. 教师总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和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黄鹤的故事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黄鹤的故事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黄鹤的故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课题:《黄鹤的故事》2.课时:13.所属单元: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音诗音画》4.课型:欣赏课5.教学方法:感受、体验6.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二、课标要求1. 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音色、节奏、节拍、旋律、调式、和声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

2.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三、教材分析《黄鹤的故事》取材于我国一个正义战胜邪恶的民间故事,吸取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采用了大量富有中国元素的音乐语言,展示了中国交响诗的风采,因而为学生感受体验,认识了解中国交响诗作品提供了方便。

四、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沃尔塔瓦河》、《图画展览会》两首作品的学习对交响诗的体裁、音乐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地巩固这些知识与能力,也为今后学习欣赏交响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教学目标聆听《黄鹤的故事》,知道“老马”、“黄鹤”的音乐主题及竖琴、曲笛的音色,感受体验乐曲中所蕴含的音乐情绪及其音乐风格。

六、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1.教学重点:欣赏《黄鹤的故事》分析各个主题的演奏乐器以及情感表现。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要素来表现音乐情绪。

3.突破方法:反复聆听主题,教师用音画手法引导、启发。

七、板书设计黄鹤的故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导入复习交响诗浪漫时期产生的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结构较自由,强调诗意和哲理的表现。

形式不拘一格,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二、《黄鹤的故事》创作背景《黄鹤的故事》是施咏康1955年在上海音乐学院的毕业作品,1956年首演于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周。

1957年在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获奖,此后曾被一些世界著名交响乐团演奏。

三、故事介绍在风景优美的江南水乡,住着勤劳朴实的人们,艺人老马与他的黄鹤总是能带给大家欢乐,然而可恶的财主盯上了他们,故事就此开始了。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我的祖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我的祖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
4. 创新素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5. 合作素养: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特点分析
2. 学生对爱国歌曲的情感共鸣和表达
10. 音乐教学的方法:音乐教学是指通过讲解、分析、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七、板书设计
①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1. 歌曲《我的祖国》的背景和意义
2. 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特点
3. 爱国歌曲的基本概念
4. 音乐的表现手法
5. 音乐欣赏的方法
6. 音乐实践的方法
7. 小组合作的方法
1. 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分析报告,包括歌曲的背景、音乐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
2. 请学生选取一首其他爱国歌曲,对比分析其与《我的祖国》在音乐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异同。
3.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音乐欣赏方法,录制一段自己对《我的祖国》这首歌曲的欣赏和分析视频。
六、知识点梳理
1. 歌曲《我的祖国》的背景和意义:这首歌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创作的,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歌曲《我的祖国》的音乐特点:这首歌曲采用了抒情、优美的旋律,和声丰富,节奏明快,表达了欢快的气氛和激昂的情感。
3. 歌曲《我的祖国》的词曲作者: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乔羽和刘炽,他们是中国的著名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5.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音诗音画教学设计(精选5篇)

音诗音画教学设计(精选5篇)

音诗音画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音诗音画教学设计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一、教材分析:《音诗音画》是人音版的八年级上册的第4单元,这是第二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为:学唱《我的祖国》、欣赏《图画展览会》这两个作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来了解“音诗、音画”这一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我的祖国》,并从中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

聆听《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求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2、知识与能力:在学习过程当中,能在歌谱上标出适当的表情术语、呼吸记号及力度记号。

通过小组合作,在理解音乐意境的基础上,能创编哑剧,并自信的表演3、过程与方法:在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通过欣赏、创编、表演掌握“音诗音画”这一概念,并能了解穆索尔斯基这个音乐人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能用舒缓的呼吸、优美圆润的歌声,满怀深情的演唱歌曲。

并从中体会其中的爱国情感及文化内涵。

2、欣赏《图画展览会》,体验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中刻画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能够关注并力争做到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均衡。

2、学生创编、表演《图画展览会》——“两个犹太人——胖子和瘦子”哑剧。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吗?说说为什么?2、指名学生回答。

3、教师:你们的这种情感代表着所有热爱祖国的人们的感情,今天让我们去感受一下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吧!(揭示课题)(二)、学习歌曲1、聆听歌曲《我的祖国》感受作品,熟悉旋律。

2、请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

3、简单介绍作者斯美塔那(1824---1884)捷克作曲家。

斯美塔那是捷克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

4、再次聆听歌曲《我的祖国》,进一步感受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我的祖国》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我的祖国》教案-人音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第一课《我的祖国》教案-人音版教材分析:《我的祖国》选自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这首歌曲是根据捷克人民音乐家斯美塔那的交响诗第二乐章《沃尔塔瓦河》填词而成的。

歌曲精神饱满、富有张力,蕴含了作曲家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演唱歌曲《我的祖国》,感受蕴含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与目标:了解交响诗及作曲家斯美塔那的主要贡献,掌握6/8拍节拍特点。

过程与方法:能用优美的声音、满怀深情地演唱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第二乐段。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对歌曲的感知和模仿能力也有一定基础,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导入:PPT出示沃尔塔瓦河的美丽图片,同时背景音乐为《沃尔塔瓦河》。

提问:1、刚才所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是哪一条河流?(沃尔塔瓦河是捷克最大的河流,它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是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由重要的地位。

2、介绍作者斯美塔捷克作曲家、钢琴演奏者和指挥家。

捷克民族歌剧的开路先锋,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人。

1874年不幸耳聋,继续坚持创作,其中最著名的有由六部独立交响诗组成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和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

引出本堂课的歌曲《我的祖国》新课教授:1、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歌曲的速度?节拍?中速,6//8拍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二段)3、跟琴模唱《我的祖国》的第一段旋律,伸出手边演唱边划旋律线。

感受旋律线的起伏,就像一条弯曲的河流。

4、欣赏《我的祖国》并思考问题:(1)、歌曲的情绪?(2)、第二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将引入转调的概念。

5、模唱第二段旋律,处理最后的渐弱句。

6、完整演唱全曲旋律。

7、学唱歌词(1)演唱歌词。

在这一遍将处理学生不正确的地方。

并且处理学生的气息。

(2)分组演唱歌曲。

第一句一起唱,第一段第一遍歌词女生唱,第一段第二遍歌词男生唱,第二段歌词一起唱,通过这个环节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第二段的情绪和前面的对比。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欣赏 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欣赏 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

《欣赏沃尔塔瓦河》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沃尔塔瓦河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乐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准确演奏。

3. 了解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能够欣赏音乐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和演奏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2. 难点: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理解沃尔塔瓦河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音乐器械,包括钢琴、小提琴等。

2. 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乐曲的旋律、节奏和相关图片、视频等。

3. 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沃尔塔瓦河的历史背景。

4.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作者斯美塔那及作品背景2. 欣赏第一乐章,感受乐曲风格与主题(二)新授1. 节奏、旋律、调式等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2. 欣赏第二乐章,感受柔美旋律3. 欣赏第三、四乐章,感受欢快与抒情交织的氛围(三)互动教学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提问与解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室小结及课后作业1. 小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梳理知识框架。

2. 安置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再次欣赏全曲,写下自己的感受,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五)教学延伸1. 推荐相关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斯美塔那的作品,加深对捷克民族音乐的理解。

2. 课外活动:组织学生观看有关沃尔塔瓦河的自然风光纪录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沃尔塔瓦河的深入赏析,理解其作为捷克民族音乐的象征,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塞位。

2. 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培养对古典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3. 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沃尔塔瓦河的各个乐章,理解其音乐内涵和表现力。

2. 教学难点: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到捷克民族文化的奇特魅力,培养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音乐初二上人音版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

音乐初二上人音版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

音乐初二上人音版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第一课时:歌曲《美丽的村庄》教学目标:1、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2、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嘎达梅林》、《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3、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难点:附点及切分节奏,弱起小节,密集的节奏难点:把握歌曲的风格,有感情的演唱教学方法:视唱法、欣赏法、讨论法教具:录音机、磁带、钢琴教学过程:教材分析: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降E大调、2/4拍。

歌曲的第1-16小节由两个完全对应的乐句组成。

可以说,这16小节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乐段。

而此后的8小节(第17—24小节)实际上发挥着补充前面两个乐句的作用。

因此,这两部分内容依然可以看做是一个完整的段落。

即:第1—24小节为这首歌的第一乐段。

这个乐段由弱拍起始,节奏比较密集。

其中,附点及切分节奏使音乐的动力感得到加强。

歌曲的旋律起伏较大,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

歌曲的第二乐段开始部分的节奏疏密相间,其中的切分节奏刻意加长,而旋律线主要呈上扬的趋势,使人们的情绪激昂、振奋,感情更加激动,由衷地表达出人们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这就与前面的音乐情绪形成了对比。

其后半部分的音乐基本上是与第一乐段呼应着的,从而使歌曲在对比之后又求得统一。

新课教学:初听歌曲《美丽的村庄》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它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作曲家怎样来表达的?生讨论,师归纳。

【二】学唱乐曲:1、找出最难唱的乐句,跟着老师学唱旋律。

2、跟着钢琴轻声唱,注意附点、切分节奏3、分析歌曲: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黄鹤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黄鹤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音版八年级上册

《黄鹤的故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黄鹤故事的了解,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2. 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正确演唱。

3. 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正确演唱。

2.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感受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的音乐CD,包括《黄鹤的故事》的伴奏和原声版本。

2. 准备教学用的乐器(如钢琴、吉他等),以便为学生提供伴奏和示范。

3. 准备教学用的PPT,展示黄鹤的故事和音乐作品的背景信息。

4. 安排学生的学习环境,确保课堂氛围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 师生问好2. 介绍本节课所学乐曲的背景和特点(二)导入新课1. 播放《黄鹤的故事》的音乐,让学生听赏。

教师提问:听完乐曲后,你们对乐曲有哪些了解?还想了解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乐曲是根据一首叙事歌曲改编的,这首叙事歌曲是根据一个古老的传说改编的。

这个传说流传在湖北省长江流域的沔阳(现湖北省仙桃市)一带。

传说从前在长江边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叫李太白的人,一天,他酒后失足,跌入长江,为了救他,一只神奇美丽的仙鹤从天而降,把他驮到了江对岸。

后来他因此事成了神仙,常到月下吹箫作乐。

这段动人的传说就是这首乐曲的故事背景。

2. 引出新课题:《黄鹤的故事》学唱。

教师:你们想了解这首乐曲吗?下面我们一起学习这首乐曲。

(三)学唱歌曲1. 播放音乐,学生欣赏。

2. 教师分段示范演唱歌曲并作简短解释。

3. 学生独立演唱歌词。

4. 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试着分析歌曲的结构并说明理由。

教师提示相关的知识。

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歌曲结构分析:这首歌曲是带引子的单三部曲式结构,ABACA。

第一部分是引子,由笛子独奏引出歌声,它描绘了黄鹤楼美丽的夜景及动人的传说;第二部分是歌曲的第一段,它以叙述的方式讲述了黄鹤楼传说;第三部分是第二段,音乐情绪得到升华,通过自由的倒拍和移调反复出现来表达人们对传说中的那位神奇美丽的黄鹤的赞美之情;第四部分是尾声部分,通过上七下八小节同音重复来描绘黄鹤的鸣叫声。

最新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doc

最新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doc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一、教学目(一)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二)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嘎达梅林》、《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 (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三)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二、教材分(一)1880年,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国准备举办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

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专门为此而写的。

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传播。

1881年夏天,当鲍罗丁在魏玛同李斯特重逢时,由于李斯特特别喜欢这首乐曲,鲍罗丁便把它题献给了李斯特。

一段详细的文字说明,用以解释作品的内容: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

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卫护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

他们安然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

商队越走越远。

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

”画面。

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在高音区轻轻地、持续地奏出八度音的背景音乐,并在乐曲进行中反复地出现,从而使人联想到大草原空旷的景色。

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由单簧管奏出一段俄罗斯民歌风格的主题:拨弦模仿马蹄的脚步声:它徐缓如歌,富于表情:力度,仿佛商队渐渐走近。

经过多次反复后,形成宏大声势。

接着,乐曲再现草原的背景音响和马蹄声,东方音调的旋律也再次轻轻出现。

这两支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它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

初中音乐人音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沃尔塔瓦河》教案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学内容:欣赏交响诗《伏尔塔瓦河》教学目标: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听辨西洋乐器;启发、引导学生形象思维想象力;了解捷克和伏尔塔瓦河(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重点: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教学难点:听辨西洋乐器;引导学生形象思维的想象力教学过程:师生问好。

导入:同学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管是从哪个方面具有民族特点才能走向世界,那么音乐也是一样,我们同样可以用自己的民族音乐来塑成民族意识,来对我们的祖国进行赞美、歌颂!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哪一些歌颂祖国的乐曲吗?刚刚同学们都说了很多、接下来由我为大家带来小段《我爱你、中国》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刚刚也有同学提到《黄河大合唱》,这个伟大交响乐作品是由我国哪一位作曲家创编?这个作品表达中华民族人民不屈的精神,充分表现了民族的自信心;其本身的曲调,歌词写得非常中国化,一方面继承了民族的精华,同时也借鉴了西方艺术进行加工,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国家兴亡的民族呼声,不仅仅是时代的战歌,它还是代表音乐家对祖国的歌颂、强烈的爱国热情!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那在另一个国家——捷克共和国,捷克位于东欧内陆,捷克境内有一条河流——伏尔塔瓦河,被称为捷克的母亲河!它横穿捷克首都,是捷克最长的河流,由南北纵贯捷克国土,是捷克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是捷克民族繁荣昌盛的摇篮,在捷克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当然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自己的民族意识,也有自己的民族音乐!在欧洲19世纪中期,在浪漫派音乐之后,西欧、东欧、出现了振兴本土民族音乐的作曲家,其中斯美塔那、德沃夏克、雅那切克是捷克民族音乐的重要贡献者,其中斯美塔那被称为“捷克民族音乐之父”,他也是一位狂热的爱国者,他曾经一度被迫流亡国外,那时他再日记中写到:“我还能望见那可爱的群山吗?….其中他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作品就是著名的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里面包含6首较长的交响诗!这是一首充满魅力的抒情诗般的交响音乐,也是斯美塔那所作的最为被人们接受的作品。

初中音乐《音诗音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音诗音画》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对应课标
1、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与 交响音画(标题音乐)的一般特点。 2、能够根据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
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3、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 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4、聆听,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如节奏、旋律、音色、速 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 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 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 《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适用年级
八年级
音诗音画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 3 课时,每周 1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音诗音画》是义务教育音乐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设计为三课时,第一课时,歌曲《美丽的村 庄》,第二课时欣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图画展览会》,第三课 时欣赏《嘎达梅林》。要求学生能用活泼、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了解交响音诗、交响音画(标题音乐)的一般特点,背唱相关主题,感 受音乐的意境及各种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评价要点
评价环节: 1、聆听引子,学生辨别双簧管的音色时,教师及时 评价学生的耳朵真灵,有学生感受到蒙古人民安详、
宁静的生活氛围,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教师及时鼓 励,学生的语言真美。 2、聆听第二主题表现嘎达梅林号召起义的英雄气概 及人民愤怒的浪潮时,学生辨别小号的音色,并模 唱主题。此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评价,听觉敏锐,对 音乐的感受力强,模唱准确。 3、学生辨别单簧管的音色,表现起义队伍,起码背 枪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乐观的气息,学生讨论探究 如何表现此主题时,积极发表意见,小组合作有成 效。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参与热情及较强的感受力。 4、模唱、学唱《嘎达梅林》民歌主题,学生积极 参与。此环节教师要对学生歌曲旋律的模唱、表现、 理解进行评价。 5、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形式的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相 同吗?在表现作品时有何不同?教师的评价要及 时,并对学生的正确观点进行复述和表扬。 学习成果: 学生聆听欣赏《嘎达梅林》这首作品后:a、了解了 嘎达梅林的英雄故事。b、对音乐作品有了充分的了 解和感受。C、知道了节奏、旋律、音色、力度等音 乐要素在表现音乐情绪上的作用。d、了解了不同乐 器的表现力。

人音版八上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人音版八上音乐教案 第四单元 音诗音画

人音版八上音乐教案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人音版八上第四单元《音诗音画》教案
 【课堂教学内容】
 1学习意大利民歌《美丽的村庄》。

 2学习线谱D调调号和音阶各音位置识别。

 3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思想教育内容】
 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
 歌曲的学习。

能够根据它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

 【教学难点】
 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来学习歌曲和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T:Goodmorning/afternoon;boyandgirls.
 S:Goodmorning/afternoon;Misszou.
 二复习歌曲:
 全班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起唱《让世界充满爱》第二部分。

 三师:全世界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希望它充满美好。

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

提出:第四单元《音诗音画》
 今天,我们首先去一个“美丽的村庄”,为它的美丽齐声来歌唱。

提出课题:《美丽的村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一、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标题音乐感兴趣并愿意主动参与聆听,初步了解交响诗及交响音画的一般特点。

(二)聆听《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嘎达梅林》、《图画展览会》,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音乐要素 (如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知道俄国作曲家鲍罗丁、穆索尔斯基的主要贡献,并能背唱《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及《图画展览会》的漫步主题,为《图画展览会》的音乐作画。

(三)能够根据《美丽的村庄》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用欢快、活泼、热情、有弹性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用创造性的积极态度为歌曲伴奏。

二、教材分析(一)《在中亚细亚草原上》1880年,为了庆祝亚历山大二世登基25周年,俄国准备举办一项庆祝活动——展出一系列以俄罗斯历史为题材的活动画景,而用音乐来配合解释内容。

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专门为此而写的。

后来,这项活动没有办成,但鲍罗丁的这首美妙的乐曲却作为一首独立的作品逐渐获得广泛的传播。

1881年夏天,当鲍罗丁在魏玛同李斯特重逢时,由于李斯特特别喜欢这首乐曲,鲍罗丁便把它题献给了李斯特。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是一首“标题”作品。

作者曾在总谱上写着下面一段详细的文字说明,用以解释作品的内容:“在中亚细亚单调的砂质草原上,第一次传来了罕见的俄罗斯歌曲的曲调。

可以听到渐渐走近的马匹和骆驼的脚步声以及抑郁的东方歌调。

一支当地的商队在俄罗斯士兵卫护之下从广袤的沙漠中走过。

他们安然无虑地在俄罗斯军队的保护下完成漫长的旅程。

商队越走越远。

俄罗斯和东方的安详曲调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它的回声长时间萦回在草原上,最后才消失在远方。

”乐曲展示的就是这样一个广袤荒漠中的生活画面。

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在高音区轻轻地、持续地奏出八度音的背景音乐,并在乐曲进行中反复地出现,从而使人联想到大草原空旷的景色。

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由单簧管奏出一段俄罗斯民歌风格的主题:宽广悠扬的旋律,塑造了一种安详静谧的气氛。

随后由圆号移调重复,弦乐器用拨弦模仿马蹄的脚步声:接着,英国管吹奏出一段带有东方音调的旋律,这是骆驼商人的主题。

它徐缓如歌,富于表情:随后,在商队的马蹄声中,又响起了俄罗斯民歌风格的主题。

这一主题渐渐增强力度,仿佛商队渐渐走近。

经过多次反复后,形成宏大声势。

接着,乐曲再现草原的背景音响和马蹄声,东方音调的旋律也再次轻轻出现。

这两支旋律在不同声部中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它象征着俄罗斯与东方民族文化的友善融合。

然后,这友谊的乐声逐渐减弱,商队慢慢地走远,草原又是一片寂静……鲍罗丁(1833—1887) 俄国作曲家、化学家。

生于圣彼得堡。

从小勤奋好学,醉心于音乐与化学。

1856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医学院。

25岁获医学博士。

31岁任医学教授。

1872—1887年创办圣彼得堡女子医科大学。

他之所以能在化学、音乐两大领域中获得成功,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1862年结识了巴拉基列夫等人,并听从他们的劝告而从事音乐的创作,成为“强力集团”的成员也是重要原因。

鲍罗丁的作品数量不多,但在歌剧、交响乐和室内乐方面均留下了典范性的作品。

其代表作有歌剧《伊戈尔王子》,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交响乐《第二交响曲》(《勇士》),以及弦乐四重奏、室内乐、钢琴曲、歌曲等。

鲍罗丁的创作吸取了俄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素材;其作品具有雄浑的史诗性和深刻的抒情性,因而很好地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的豪勇性格和广阔胸襟。

(二)《嘎达梅林》辛沪光作于1956年。

这部交响诗取材于蒙古族英雄嘎达梅林领导的人民起义——向封建王爷和军阀作斗争的历史故事。

作品沿着嘎达梅林的故事情节这条线索逐渐展开。

民歌风格的主题展示了草原的辽阔优美和蒙古族人民的劳动生活。

嘎达梅林和蒙古族人民紧紧地团结在一起。

他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反抗达尔罕王出卖旗地,并勾结东北军阀强行开垦的行径。

交响诗的引子由双簧管奏出。

它展现了一派辽阔草原的壮美图景,也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生活是处在安详、宁静的氛围之中的:之后,突然听到王爷出卖土地的消息。

一段阴森暴戾的音乐出现,第一主题遭到破坏:接下去由小号奏出第二主题。

它表现了嘎达梅林号召人民起义的英雄气概以及人民群众像激怒的浪潮一般起来反抗:乐曲的中部表现了四处集结着的起义队伍,骑马背枪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

主题充满了乐观的气息(由单簧管奏出):最后,铜管乐器奏出悲壮而沉痛的音响,表现人民对英雄的哀悼。

中提琴在弦乐那颤抖、悲泣的音调伴奏下,奏出嘎达梅林的民歌主题:这个主题逐渐由哀悼变成颂歌,在强烈的号声中结束全曲。

辛沪光(1933—)女作曲家。

原籍江西万载。

1951年人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于江定仙、陈培勋等。

毕业后任内蒙古歌舞团专职作曲,后调内蒙古艺术学校任教。

1956年以创作交响诗《嘎达梅林》而成名。

主要作品还有管弦乐《草原组曲》,马头琴协奏曲《草原音诗》,弦乐四重奏《草原小牧民》、《剪羊毛》等。

由于长期在牧区生活,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蒙古族民间音乐,熟悉蒙古族的生活习俗和语言。

所以,其作品大多都富于内蒙古音乐的民族特色,具有草原的气息和牧民的性格。

(三)《图画展览会》《图画展览会》是1874年穆索尔斯基参观亡友俄罗斯画家和建筑家哈特曼的遗作展览后有感而写的。

哈特曼从国外深造回来后,致力于研究和创造一种能够把古老的农村建筑同现代的要求统一起来的新的俄罗斯建筑风格。

出于共同的斗争目标,哈特曼同穆索尔斯基、斯塔索夫关系十分亲密。

由于生活的窘迫和折磨,哈特曼在39岁时突然死去。

此后不久,在斯塔索夫的奔走和主持之下,在美术学院举行了哈特曼的速写、水彩画和舞台设计图等美术作品纪念展览。

穆索尔斯基参观哈特曼的纪念展览会后不久,又从展品中选出他最感亲切的肖像画、风俗画以及与民间创作密切相关的画面,写了一套钢琴曲,叫做《图画展览会》。

他在这部作品中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哀思和热情,写作时乐思和音调源源而来,几乎是一挥而就。

他的这套作品的钢琴写法文采斐然,表现了他的自成一家的特色。

在用音乐手法来描绘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景物方面,这部作品足以称为一个辉煌的范例。

它引起了很多行家的注意和研究。

其管弦乐改编曲至少有5种。

其中以法国作曲家拉威尔配器的一种最为出色和广为流传。

全曲共分十段。

它们分别是:《侏儒》、《古堡》、《杜衣勒里宫的花园》、《牛车》、《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两个犹太人》、《李莫日市场》、《墓穴》、《鸡脚上的小屋》、《基辅大门》。

每一段乐曲描绘一个特定的景物,而整个作品则用一个叫做“漫步”的主题贯串和统一起来。

这个主题是从哈特曼绘画中获得的灵感写出的。

它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好像是穆索尔斯基自己,可能还有斯塔索夫,以及哈特曼的朋友们,在展览会的观众面前走来走去。

这个主题在乐曲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成为整套乐曲的基础。

这个主题不论在音调、节奏、和弦连接以及整个表达方式上,都可以看出它同俄罗斯民间歌曲之间保持有直接的密切联系。

1.《牛车》两头驯顺的公牛拖着一辆装有大车轮的、在波兰农村常见的笨重而简陋的大货车蹒跚而过,这就是乐曲所要描绘的另一幅风俗性画面。

乐队中低声部的缓慢而沉重的和弦式进行,表现出这沉重的牛车在不胜负担似地艰难行进,而在这背景上由大号奏出的一支驾车人之歌,用悲戚的音调表达着农民对他们不自由的生活和没有欢乐的艰苦劳动的悲痛感受:这首乐曲的力度有着很大的变化。

乐曲从极弱的音响开始,好像这负重的牛车从远处慢慢走过来。

当音乐到达高潮时,又如牛车已经走到听者跟前似的。

这时候还可以听到小鼓模仿牛车的吱吱呷呷声。

后来,这驾车人之歌的余音又在带弱音器的法国号和低音单簧管上闪现,最后便在远处慢慢地消逝。

2.《两个犹太人》撒母耳·戈登堡和什缪耶尔都是哈特曼在1868年旅行时写生的模特儿。

这两个犹太人,一个富有、肥胖、自满而乐观;另一个贫穷、羸弱、消瘦、哀怨,几乎是哭丧的样子。

他们本来是哈特曼的两幅互不相干的肖像画中的人物,但在穆索尔斯基的这段乐曲中却聚在一起,相互交谈,相互对照。

这两个人物各有其鲜明的性格特点。

他们的心理刻画既深刻又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撒母耳·戈登堡妄自尊大,威风凛凛,又傲慢,又粗暴,穆索尔斯基用间歇的节奏、出人不意的重音、减缓的速度,结合着每一个旋律音的意味深长的加重来表现它,好像这个人打着各种手势,比手划脚地不知是在威吓,还是在劝说什么人似的。

这个主题由木管乐器组和弦乐器组的齐奏奏出:什缪耶尔的性格在很多方面同前者截然相反。

他机灵,神经质,在富人面前声音颤抖,曲意逢迎。

由加弱音器的小号来演奏。

这两个主题都有犹太歌曲的一些特点。

它们在各自的陈述之后便交织在一起。

其中,穷人的主题动机屡次被粗暴地打断,并被抛弃一旁,而富人的主题终于占据优势。

3.《基辅大门》哈特曼为基辅设计的一座雄伟的城门,具有古俄罗斯的建筑风格,并有很多民族色彩的装饰,城门同教堂毗连。

穆索尔斯基的这首乐曲很好地表达出画面的基本内容。

它包含三个互为对比的形象:第一个是一首庄严的颂歌,它像巨人一样宏伟和有气魄。

管乐器的合奏强调出它所特有的这一气质:第二个音乐形象虔诚而严肃,使人联想到教堂中的祈祷。

因为在图画中,除了城市外,还有一座教堂。

作曲家在这里用音乐来描绘教堂里传出的唱诗声和祈祷声,且在这里表示对亡友的哀思。

第三个音乐形象是节日的钟声,钟声中又出现了“漫步”主题。

鸣钟是古俄罗斯庆典仪式不可缺少的内容,乐曲中的钟声热烈辉煌,表现了古俄罗斯首都基辅的节日气氛。

最后,在尾声中,城门的主题越来越辉煌,呈现出全民欢腾的壮丽景象。

穆索尔斯基(1839—1881) 俄国作曲家。

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5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能当众演奏协奏曲,13岁进禁卫军士官学校。

毕业后,他在军队里当军官,并参加了“强力集团”的活动。

在1858年,终于决定献身于音乐事业而脱离军队。

他创作了许多不朽的名作: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霍万斯基乱党》、《索罗钦斯克集市》以及管弦乐《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等。

他创作的大量歌曲,内容广泛,刻画精致,如《跳蚤之歌》、《可爱的萨维什娜》、《叶辽木什卡的摇篮曲》等,都是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佳作。

他的创作具有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的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

在艺术风格上,有浓郁的俄罗斯民族特点和独特的个性。

在音乐语言和艺术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

他的后半生在贫困中度过,精神上受到官方和保守势力的打击,物质上没有生活保障,靠替人弹钢琴伴奏、教书和当公务员糊口。

1881年3月28日卒于圣彼得堡。

(四)《美丽的村庄》歌曲采用二部曲式结构而成。

降E 大调、2/4拍。

歌曲的第1-16小节由两个完全对应的乐句组成。

可以说,这16小节已经构成一个完整的乐段。

而此后的8小节(第17—24小节)实际上发挥着补充前面两个乐句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