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学生版
泰七中八年级下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最后一次讲演)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的】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学习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知识链接】1.创作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
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的即兴演说,但演讲的思路非常清晰。
这是演讲稿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演讲内容的思路混乱,是不能激励听众的。
这篇即兴演说先是痛斥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先生的罪恶行径,颂扬李公朴及昆明人民为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
然后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制造白色恐怖的虚弱本质,揭示人民必胜,真理永存,阐述中心论点。
最后号召人民起来奋斗,表达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整篇文章的结构完整,一气呵成,体现了演讲词的基本特点。
2.文体知识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有的放矢,考虑听众对象。
第二,观点集中、鲜明。
第三,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演讲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总束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最后一次讲演 》导学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第13课《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品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和修辞在演讲中的作用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重点难点)3、学习闻一多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知识拓展: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关于作者: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红烛》、《死水》等。
重点词义:卑劣[bēi liè]:指低下鄙俗;卑鄙恶劣。
卑鄙[bǐ]: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
毒dú手shǒu: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诬蔑[wūmiè]:捏造假象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tú]:血腥、野蛮地大批残杀。
捶击[chuí]:用力敲打。
毁灭[huǐ]:摧毁消灭。
蛮横[mán hèng]:粗暴而不讲理。
赋予[fù]: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光明正大:形容一个人做事诚恳,言行一致。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引起纠纷、事端,使别人不和。
走进新课:(一)读课文,整体感知1、概括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答:2、将整篇讲演分为几个部分,用一两句话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答:(二)体会作者演讲的情感,概括文章的主旨。
答:略。
作业布置:尝试写一篇600字的演讲稿。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并学习闻一多的崇高品质。
2、理解本文的思路和结构。
3、练习概括、提炼主题,揣摩语言。
【学习重难点】1、理解本文思路,结构特点。
2、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闻一多的精神品质。
【学习过程】一、课前热身(一)了解作者及文体特点、背景1、作者:李可染,中国现代画家。
他的山水画变革,使中国画得到了世界的重视。
其艺术成就被称为“李家山水”。
代表作品:《万山红遍》《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画论《谈山水画》。
2、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县人。
13、最后一次演讲课件“最后一次演讲”课件一、教学目标:1、体会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学者品格、崇高爱国情怀,感受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
2、学习本文融情于事、融景于情的写作方法。
3、领会本文语言富有强烈感情色彩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的思路和结构层次。
2、领会本文融情于事、融景于情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1、本文用典较多、言辞犀利,运用的都是新典故,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2、有些语句含义深刻,不易理解。
3、融情于事、融景于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一大特色,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把握,需要教师作具体指导。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1、朗读法;2、点拨引导法;3、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1、由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引入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暗杀。
)2、简介闻一多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教师正音正字后强调重点词语。
4、学生结合课后练习四,划分文章层次结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
全文可分为四部分:(1)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演讲)。
(2)分析问题(如何对待三中一大的召开)。
(3)解决问题(行动起来,制止内战)。
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一.案例主题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
在这节课堂设计上比较注重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课堂的节奏在逐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逐步用自己的感情读出文章的感染力,所以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同时,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朗读技巧表达心中的情感是这节课设计围绕的核心目标。
二.案例描述(一)倾听爱国心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篇文章,这位同学读书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闻一多先生在演讲内容有那几个方面?生:痛斥敌人卑劣无耻,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号召人们斗争。
(二)品思爱国情师:题目是最后一次演讲,作者是谁?闻一多,他在为谁做这一次演讲?我们找一位同学来读文章的第一段?生:读文章后,学生说这是闻一多为李公朴做的一次演讲。
师:大家对李公朴的事迹除了书本上的介绍外,还有其他的了解吗?学生看:课件补充资料李公朴是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学者、社会活动家。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呼吁抗战,是著名的抗日救国"七君子"之一。
1942年移居昆明,从事民主文化活动。
宣传抗日救国和民主进步思想。
"一二·一"运动中,站在爱国学生一边,多次撰文抨击国民党,痛悼烈士。
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先生与夫人张曼筠在回住所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师:一个一心一意为国家前途思考,全心全意为民族前途寻找方向的人,就这样被无情的杀害了。
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文章十分的流畅清楚,只是其中的感情我们应该从重读上再来更好的表达一下,应该重读那些句子和字词呢?老师来范读一次后大家来思考?生:最卑劣最无耻,中国人,这成什么话?原因是只有重读这几个句子和字词更能表达心中的愤怒。
师:好,同学们自己尝试重读这几个句子和字词,体会一下当时作者的心情。
然后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找学生读,然后引领学生齐读。
师:演讲是和观众面对面的,我们来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二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生:可能有反动派在现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最后一次讲演》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演讲词的基本特点及结构。
o学习并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爱国精神和斗争精神。
o体会文章中强烈爱憎情感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o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演讲技巧。
o小组合作,探讨演讲词的特点及表达方式。
o借助影视资料,还原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和正义的情感。
o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o领会闻一多先生的演讲技巧及语言表达特点。
o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包括针对性、鲜明性、通俗性和鼓动性。
•难点:o理解演讲词中情感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o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篇具有感染力的演讲词。
三、教学准备•教具准备:o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的视频资料。
o相关历史背景图片及文字资料。
o幻灯片演示文稿。
•预习任务:o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o查找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导入语:o播放《七子之歌》片段,引出闻一多先生的爱国情怀。
o提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吗?对,是闻一多先生。
他不仅是著名的诗人、学者,还是一位勇敢的民主战士。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著名演讲——《最后一次讲演》。
2.背景介绍:o简述闻一多先生的生平及时代背景。
o介绍李公朴先生及他被暗杀的事件。
o指出闻一多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演讲的历史背景。
二、检查预习(10分钟)1.字词注音:o展示加点字的注音,让学生上黑板完成。
o卑劣(bēiliè)、诬蔑(miè)、卑鄙(bǐ)、离间(jiàn)、蛮横(mánhèng)、赋予(yǔ)。
2.词语解释:o卑劣:卑鄙恶劣。
o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o挑拨离间: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三、整体感知(15分钟)1.朗读课文:o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演讲的激情和力量。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1)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明确互助成果。做好展示前的准备。
3.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优化展示形式,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内展示预演。(详见“展示提升”)
达成目标:对子及时纠错、修改,大组交流要快速并做好预展准备。
展示提升
12
分钟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2、赋予A. 天赋 B. 赋税 C. 赋勋 D. 禀赋 ( )
3、蛮横A. 强横 B. 横暴 C. 横渡 D. 横行 ( )
三、指出下面两句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1.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达成目标:准确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整体感知
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3.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三、深层探究
1本文语句简短,句式多样,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2请说说本文主旨。
我的随堂笔记
1、填空:
《最后一次讲演》作者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家。
感
悟
反
思
2
分
钟
点亮本节课的自评之星吧:
达标检测
6
分钟
一、用“V”标出下列画线字的正确读音。
1、卑劣A.lièB.lüè2、蔑视 A. miě B. mi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教研组定稿)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班级姓名学号等第【知识储备】1.作者简介: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xī)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代表作有《红烛》和》《死水》,作品都收在《闻一多全集》里。
2.写作背景:《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在1946年7月的李公朴追悼会上所做的讲演,在讲演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
它体现了闻一多的爱国决心和献身精神。
【课前预习】(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卑()劣() 污()蔑() 屠()杀恐()怖召()开离间() 卑鄙() 蛮()横() 赋()予() 捶()击(2)理解重点词语的词义。
晓得:知晓;了解。
卑劣:卑鄙恶劣。
无耻:不知耻辱;不要脸。
毒手:用以杀害人的不人道的、狠毒的方法、手段。
污蔑:捏造假象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血腥、野蛮地大批残杀;宰杀。
悲愤:悲痛愤怒。
捶击:用重物猛力敲打。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恐惧。
势力: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毁灭:彻底破坏,消灭。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蛮横:强横而不讲道理。
赋予:交给重任,使命等。
光明正大:原指明白不偏邪。
现多指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感知课文】1.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这篇演讲稿表现了闻一多先生对李公仆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国民党特务又是怎样的思想感情?【课堂探究】1.题为“最后一次讲演”有什么意义?2、开头一段,义愤填膺,慷慨激昂。
这种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3、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5、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6、演讲者谈及特务时直呼“你们”,面对听众时则用“我们”。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的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感受演讲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1、了解“最后一次讲演”内容,把握演讲者的观点。
2、注意演讲者的语气语调,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进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相信许多同学都听过这首感人泪下的《七子之歌》吧?知道它的作者吗?对,是闻一多。
这是著名爱国学者闻一多先生为我们当时受尽苦难的祖国所作的悲愤之声。
面对列强,他高声疾呼,只为唤醒国人。
而面对反动派,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用鲜血和生命继续谱写着自己的爱国战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共同学习他的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二、有关资料1、文体知识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2、作者介绍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代表作有《七子之歌》《红烛》《死水》等。
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世族的家庭。
5岁入私塾读书。
1910年到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级小学读书。
1912年冬,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在清华度过了近十年的求学生涯。
1922年7月,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学院美术系和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接受西洋美术教育。
八年级下语文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导学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所学(幻灯片出示)
二、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句式多样,长短句结合,语言口语化。
这篇讲演词运用了40多个感叹号,把讲演者的思想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展示给了听众,设问、反问、反复和排比等修辞的综合运用也是这篇讲演词的一大特点,使听众的思想与讲演者的思想感情始终处在激荡、交融,再激荡、再交融的过程中,从而不断地涌动和撞击,达到强烈的共鸣。
口语词汇大众化,句式简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的运用,心理描写细腻。
演讲者把不同的人物置于鲜明的明暗对比角度,故意拉大两者距离,并赋予不同的情感色彩,从而达到更佳的表达效果。
通过心理的剖析,往往可以知道某些行为举止的真实意图。
心理战术的抨击,往往也是最直接、最有杀伤力、最易致敌人于万劫不复的战术。
3.结构紧凑,富含激情。
该文的开头和结尾,尤其是结尾,使听众振聋发聩、热血沸腾、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超的讲演技巧。
三、课堂小结
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
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四、方法活用,片段作文
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通过演讲的方式将它表达出来,200字左右。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精品教案)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精品教案)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精品教案)一、研究目标1. 了解演讲的基本要素和技巧;2. 掌握演讲中的语言表达技巧;3. 提高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演讲能力。
二、研究内容本次教学将包括以下内容:1. 演讲的定义和重要性;2. 演讲的基本结构和要素;3. 演讲语言的选择和运用;4. 演讲技巧和技巧训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演讲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演讲要素和结构 (10分钟)介绍演讲的基本要素,包括主题选择、目的明确、逻辑结构等。
同时解释演讲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并给出相应的例子进行说明。
3. 演讲语言 (15分钟)讲解演讲语言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常用的演讲词汇和短语。
通过分组活动,要求学生练使用这些语言表达。
4. 演讲技巧 (20分钟)介绍几种常用的演讲技巧,如肢体语言、声音控制和眼神交流等。
进行一些简单的练,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
5. 演讲训练 (2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并进行训练。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展示他们学到的演讲技巧。
6. 总结和反思 (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总结。
提醒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练演讲,并鼓励他们保持良好的自信心。
四、作业要求请学生在课后准备一篇300字左右的演讲稿,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演讲。
要求演讲稿结构合理、语言表达流畅,并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技巧和要素。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演讲的基本要素和技巧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实践训练,他们能够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并运用这些技巧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今后的学习中,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这些技能,为将来的演讲和表达提供良好的基础。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最后一次讲演》同步学案导学案
《最后一次讲演》活动版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讲演词的特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闻一多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
【课前预习】1.查找资料,了解文体、作者及背景。
(1)文体——讲演词。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
第二,观点。
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第四,语言,感情深厚充沛。
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讲演主旨的阐述;结尾,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2)了解作者。
闻一多(1899-1946),原名,湖北浠水人。
现代、学者和坚强的战士。
1920年7月发表了第一首新诗《西岸》,从此跨入中国诗坛。
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出版。
这本诗集反映了诗人对伟大祖国真挚的爱和对黑暗现实极端的恨。
他把自己比喻为正在燃烧的红烛,宁愿牺牲自己,誓为他人造福。
1928年1月,诗集《》出版,这是他的代表作,面对苦难的祖国,严峻的现实,他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炽烈,而虚幻的唯美主义的成分减少了。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1946年7月17日毛泽东、朱德同志在唁电中称赞他:“为民主而奋斗,不屈不挠,可敬可佩。
”周恩来同志在悼词中写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
”(3)了解背景。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为篡夺革命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民主和平,反动独裁和内战,开展了蓬勃的爱国民主运动。
国民党当局为了镇压这一运动,制造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被特务暗杀。
特务们要暗杀的第二个对象就是闻一多,友人劝他躲一躲,但他毅然出席了15日举行的李公朴先生追悼大会。
他事先没准备发言,但面对会场上特务们的无理取闹和嚣张气焰,他忍无可忍,拍案而起,走上讲台,发表了这篇义正词严的讲演。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次讲演》教案教学要点:一、了解本文语言通俗平易而犀利,句子简短,多样而有力的口头语体特色。
二、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闻一多先生强烈的爱憎感情,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精神,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们上学期学的《谈骨气》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教学新课1、作者介绍: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出身于“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后研究文学,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出版诗集《红烛》《死水》1943年,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愤然而起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
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遇害。
2、预习检测排除字词障碍,朗读课文。
字:蔑miè劣liè捶chuí赋fù诬wū词: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纠纷,破坏团结。
赋予——给与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注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目标导学一:合作探究,分层理解内容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最后一次讲演》名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最后一次讲演》名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最后一次讲演》名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最后一次讲演》名师导学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本文将对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最后一次讲演》一文进行分析,并提供导学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
一、文章背景文中描述的是一位终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老师,即将离开教育岗位,发表最后一次讲演。
这是一场感人肺腑的演讲,回顾了这位老师的教育人生和成果,同时也批判了一些当前的教育问题。
二、文本结构本文主要由老师的讲演和学生的反应两部分构成。
在老师的讲演中,他讲述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对学生的爱与关怀;在学生的反应部分,他们纷纷对老师表达感谢和敬意,同时也对老师的表白和批判提出了一些疑问和探讨。
三、文章主题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爱、关怀和责任的事业,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用心去做,并深刻反思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四、核心句解析1. “在这些光辉的时刻中,’爱’是指引我前行的精神之光。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爱的重视和尊崇,并且认为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才能够在这个领域中取得成功。
2. “教育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职业,而是对未来的投资。
”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教育工作的责任感,认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为学生的未来付出更多的努力。
3. “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这句话批判了当前一些教育教育方式过于机械和注重成绩,而忽略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
4. “学校不仅应该培养有用之才,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灵。
”这句话呼吁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
五、导学案1. 读懂文章背景和主题:要求学生了解文中的老师是如何献身教育事业的,以及作者想要通过本文表达的教育观念和理念。
2. 分析文本结构:要求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组成部分,特别注意老师和学生的讲演和反应的表述和逻辑关系。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 (1)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交流、明确互助成果。做好展示前的准备。
3.预演: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优化展示形式,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内展示预演。(详见“展示提升”)
达成目标:对子及时纠错、修改,大组交流要快速并做好预展准备。
展示提升
12
分钟
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2、赋予A. 天赋 B. 赋税 C. 赋勋 D. 禀赋 ( )
3、蛮横A. 强横 B. 横暴 C. 横渡 D. 横行 ( )
三、指出下面两句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并简析其作用。
1.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 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达成目标:准确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学习过程
【教材研习·循序渐进·目标达成】
自主研习
12
分钟
要求:静安静、肃静、内心平静专专注、专心、心无旁骛
思思考、思索、拓宽思维主自觉、主动、克服依赖限时独立完成
一、初读课文。
1.标段序
2.圈点勾画生字词,借助课后注释和手中的工具书自主、互助扫清本文的文字障碍。
(学法指导:学会借助工具书,逐字落实,注意整理重点词含义。)
编制人陈艳飞审稿刘艺超日期0522编号年级八学科语文主抓领导:张宝新
教师寄语:【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课题
最后一次讲演
总课时
1
本节课时
1
课型
新授
模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领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
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最后一次讲演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本文的历史背景和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注意讲演时的语气语调,感受作者强烈的爱憎情感。
3.揣摩讲演词的语言特点,了解即兴讲演。
【学习重点】领会闻一多先生对敌人必然灭亡、人民必定胜利的论述。
【学习难点】口语的特点和人称的变换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知识链接】1.创作背景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会后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
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 2.文体知识这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情色彩鲜明的讲演词,属议论文体裁。
讲演词,也叫演讲词、演说词,是指在公众场合就某一问题或某一事件等公开发表自己见解的讲话文稿。
它在工作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也可以表达主张、见解等,具有鼓动性、针对性和启发性等特点。
一、基础检测 1. 这些词语,你会读吗?卑劣诬蔑屠杀锤击恐怖卑鄙无耻蛮横赋予召开挑拨离间 2. 解释词语诬蔑:卑劣:赋予:蛮横:卑鄙无耻:挑拨离间:二、合作探究1. 整篇讲演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2.分析第一段义愤填膺的情绪是如何传达出来的?3.第五段不同的称呼有什么表达效果?4.这篇讲演词的主题归纳答案参考:1.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__3段)高度赞扬李公朴和昆明人民的斗争精神,痛斥反动派。
第二部分(4__5段)剖析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__12段)号召人民坚持传统,勇敢斗争,表达自己献身的决心。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最后一次演讲》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备课日期:上课日期: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一、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二、领会本文表达鲜明观点的特色。
三、体味口语的特点和本文感情色彩强烈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资料链接: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湖北省浠水县人。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
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卑劣()诬蔑()蛮横()恐怖()屠杀()挑拨离间()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卑劣:赋予:蛮横:挑拨离间: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感情。
三、探究赏析(一)内容方面1. 闻一多先生从开始就义正辞严的痛斥国民党特务暗杀李公朴先生的罪恶行径,分别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揭露?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革命的末日来临的?3.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4. 概括这篇演讲词的主旨。
第二课时备课日期:上课日期:主备人:审核人:(二)语言方面5.这篇演讲语言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
哪些语句给你的感觉最深?请举出几例,运用以前学过的语言知识(如感叹句、反问句等),分析一下它们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示例:“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运用感叹句,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愤怒的控诉及无比的激愤。
6.本文的语言除了有句式化的特点外,还运用了大量的口语,比较下列几组句子,说说每组中前一个句子体现了怎样的口语表达效果。
(1)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2)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出来!(妄图用杀人来达到目的,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课最后一次演讲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读准、书写本课生字词2、能简单介绍闻一多、李公朴的事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演讲词的特点4、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够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主旨一、导入新课我们上学期读过一篇文章叫《谈骨气》,文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基础互查(一)、学习演讲词,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演讲词:(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闻一多,。
2.李公朴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李公朴,。
3.写作背景,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三)、检测词语,学生互查为主。
★1.注音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解释词语卑劣:诬蔑:蛮横:赋予:挑拨离间: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1.请快速阅读课文,并标上段落序号。
2.思考归纳: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3.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5)第三部分:(6--12)四、研读赏析1.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紧接着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作用是什么?(1)(2)(3)2.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3.文末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4.归纳本文的中心。
五、归纳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接触了演讲稿这种文学体裁及其特点,学会了无论是讲话还是写作都要根据特定场合和对象讲话,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布置作业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挑拨离间()卑劣()蛮横()赋予()诬蔑()2.请你说说关于爱国的诗词佳句,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修辞,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李公朴又是谁?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2. 请你说出本文的体裁。
3. 归纳文章主旨。
二、研读赏析(一).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爱憎情感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出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1.说说下列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a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b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a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b 特务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b妄图用杀人来达到目的,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二)、探究活动1、根据大家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本篇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明确:2、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提示: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语气语调等方面思考)★★★明确:四、拓展延伸:★★★有些同学总以为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请说一段劝告他的话。
五、布置作业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武力征服中国失败后,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的妄想,以“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为题,写一篇演讲稿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读准、书写本课生字词2、能简单介绍闻一多、李公朴的事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3、初步感知演讲词的特点4、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能够划分文章层次,归纳主旨一、导入新课我们上学期读过一篇文章叫《谈骨气》,文中作者的第三个例子就是闻一多面对敌人的手枪拍案而起,体现了中国人威武不能屈的骨气,闻一多拍案而起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言词是什么,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闻一多同志在生前的最后一次讲演。
二、基础互查(一)、学习演讲词,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演讲词:也叫演说词,它常在各种大型的群众集会或较为隆重的场合使用,而且讲话人所讲的都是些较为重大的问题或是讲话人就某个专门问题进行的论述。
讲演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讲演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
(二)、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1. 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湖北省浠水县人。
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
新月派代表诗人,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李公朴是什么人,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李公朴,江苏人。
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
“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
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
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3.写作背景,学生互相解说为主。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妄图使中国永远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
这种倒行逆施,自然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中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
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
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特务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及,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当李夫人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
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
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三)、检测词语,学生互查为主。
★1.注音卑劣()诬蔑()卑鄙()离间()蛮横()赋予()2.解释词语卑劣:诬蔑:蛮横:赋予:挑拨离间: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1.请快速阅读课文,并标上段落序号。
2.思考归纳:闻一多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辞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3.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四、研读赏析1.针对会场的特殊情况,演说一开始,闻一多先生就义正辞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紧接着从哪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卑劣无耻,作用是什么?(1)李先生只不过“说出和写出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就“竟遭此毒手”可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2)“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来暗杀”更见敌人的卑劣无耻。
(3)“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嫁祸于共产党以推其罪责,最是卑劣无耻。
★与反动派的卑劣无耻相对比的正是为了真理,为了和平而献身的李公朴先生以及昆明人民的光荣。
2.文章中的“他们”、“你们”都是指特务,闻一多先生为什么用了这两种指代?面对“大家”而怒斥敌人,所以用“他们”以指敌人;直接面对特务,怒斥特务,于是用“你们”以指“敌人”。
3.文末表达了闻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表达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的决心。
4.归纳本文的中心。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五、归纳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接触了演讲稿这种文学体裁及其特点,学会了无论是讲话还是写作都要根据特定场合和对象讲话,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六、布置作业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挑拨离间()卑劣()蛮横()赋予()诬蔑()2.请你说说关于爱国的诗词佳句,进一步感受闻一多的爱国精神。
第八课最后一次演讲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了解讲演词的语言特点,理解句式,修辞,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斗争和献身的崇高品格。
一、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闻一多先生是什么人?李公朴又是谁?为什么说是“最后一次讲演”?2. 请你说出本文的体裁。
3. 归纳文章主旨。
二、研读赏析(一).请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爱憎情感的句子,有感情的读出来并说出其特点及表达效果。
★★1.说说下列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a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b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第一句由两个感叹句组成,语气强硬,语调斩钉截铁,情绪激愤,面对敌人,形成强大的攻势。
a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b 特务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第一句用简明的语言向敌人发问,发人深思,接着宣判反动派必然灭亡的下场,通过反复,既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灭了敌人威风,又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嘲讽。
a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b妄图用杀人来达到目的,结果必定事与愿违。
第一句用“一个”和“千百万个”,“杀死”和“站起来”作对比,给了敌人有力的打击,表达了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号召人民前赴后继,斗争到底。
(二)、探究活动1、根据大家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本篇演讲稿的写作特点★★感情强烈,爱憎分明,富有战斗力和感染力。
2、这样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提示:从词语的感情色彩、句式特点、修辞、语气语调等方面思考)★★★(1) 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
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
第二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
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