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合集下载

新课标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策略

新课标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策略

新课标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的有效融合策略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而班级管理是建立良好课堂秩序和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

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管理有效融合,不仅可以改善学生学习环境,提升学生学习效果,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下是一些有效融合策略。

首先,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等方式来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友善的班级氛围。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并教授处理情感的技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班级生活。

其次,教师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到班级管理中。

例如,在班会或者是角色扮演活动中,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时间,让学生分析并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情绪管理、人际关系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开展一些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表达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三,教师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级管理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例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当的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合理分工,互相协作,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同时,在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和反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精神。

此外,教师还可以建立健康沟通渠道,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交流。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心理健康讲座和座谈会,邀请专业人士或心理健康专业教师来为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让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进行心理方面的咨询。

通过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学生可以获得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及时解决心理上的问题。

最后,教师还可以与家长开展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班级管理。

教师可以定期与家长进行面谈,并向家长介绍班级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情况。

新课标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路径

新课标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路径

新课标基础上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路径摘要:对于初中教学而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融合,就可以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课标背景下,应实施一种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本文以此为基础,将心理健康教育要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并分析其最终效果。

关键词:新课标;心理健康教育元素;初中道德与法治引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期间,整个教学活动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主要是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会涵盖着大量和学生密切相关的心理内容,这些涉及的心理内容对于促进学生成长具有重要作用[1]。

在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教师需要两者兼顾,找到契合点,促进两者的融合教育要素,最大限度发挥教育作用,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意义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德育、法律、国情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说,初中德育法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非常紧密,将两者融合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对健康人格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从学科融合和知识深度交叉角度来看,将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学生的法治素养。

二、心理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原则2.1科学性原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同等重要,与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密切相关,它们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一般情况下,道德与法治高的学生很少有心理问题,他们会更加注意道德与法治方面的问题,因此,教师要加强相关研究,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有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融合教育要素,抓好方法和模式的制定,在博大的情怀和高尚品质影响下促进学生心理发展,最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2针对性原则初中道德与法治与心理教育相结合,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教育。

由于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心理、观念、价值观、德育品质和法律素养等,因此,在教育中必须根据个体特点进行教育,以所获得的信息为基础,结合实际将两种教育融为一体,从而可以达到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目的,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培养积极的情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让学生成功、成长、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在实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总是在学生随文识字后,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并且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们太寂寞了,它们不愿意安静地呆在书本里,想和你们交个朋友,愿意吗?如果你们能准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就都成为你的朋友了。

你能够把你理解的新朋友介绍给你的同学,读一读,认一认。

然后,我请学生上台找字宝宝,并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认读。

此环节注重了在学生自我观察。

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上前台,体现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互动、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手段。

在沟通交往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功地实行了情感与思维的对话。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真朋友。

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昂起头来充满自信。

有句话说得好: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

在没有笑脸的老师面前,学生们的心灵会受到伤害。

课堂教学中免不了会有批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批评的方式和方法。

只要我们平等地、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能使我们的批评变得温和又有善意,犹如春风化甘雨,变得委婉而智慧;犹如青橄榄,苦过之后格外甜。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教师质疑的心理问题,即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持续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持续提升自身心理素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悦纳入每一位学生;以一颗善良的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以一颗赏识之心鼓励每一位孩子;以一个智慧的头脑来引领每位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而学校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场所,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那么,学校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
首先,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涵盖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应对方法等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学会有效地应对心理困扰。

其次,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健康专家来进行心理健康讲座。

专家们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并分享一些实用的心理健康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取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设置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来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

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在学生有心理困扰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困扰。

最后,学校还可以借助各种平台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学校网站、校园广播、社交媒体等。

通过这些平台,学校可以发布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健康活动等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取到相关的信息。

综上所述,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专家讲座、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各种平台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心理健康帮助,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结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结题报告前言笔者以教材为载体,通过探究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使教师自觉学习心理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从而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研究目标。

2017年3月该课题通过评审,被立项为县级课题。

自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研究目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刻苦钻研,大胆实践,努力探索学科教学资源与健康心理教育的的结合,经过课题组成员一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获得了一些启示,引发了一些思考,现报告如下:一、问题的提出2017年2月,尤溪县县委县政府为推进我县教育事业优质、快速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意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思想提出强化教学管理,开展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教育思路。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

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当前,在学校素质教育活动中,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亦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科学地研究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模式及实施策略,无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建设,还是实践指导都具有重大意义。

各学科教材中不仅具有丰富知识,还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学内容,因此,抓住了学科教学这个关键,适时施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就能抓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主要阵地。

为此,我们课题组经过认真调研,确定《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作为我们研究课题。

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一)研究目标通过在学科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自觉学习心理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从而在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变得至关重要,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有很多途径可以用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途径:
1. 学校教育:学校是人们学习第一手知识的地方,因此在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常见表现和解决方法。

2. 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在社区开展的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举办心理健康咨询等方式,向社区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3. 媒体宣传:媒体是对大众传播信息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向公众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4.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主题展览等活动,提高民众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认识。

以上途径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通过这些途径的使用,
我们可以更好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共识,尤其在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之后,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积极贯彻文件的精神,广泛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不少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活动课,设立了心理辅导或咨询室,举办了家长学校等,这些活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还需要重视学科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要深入理解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什么是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

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强化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结合教材进行记忆策略训练以提高学生记忆力等等。

也就是说,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的各种因素和手段来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心理品质和人格。

学科教学:包括教学设计(目标、内容、方法等的设计),课堂实施与管理,课堂心理环境,课堂教学评价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渗透:1.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

2.沁出。

3.比喻一种事物(多指抽象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事物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隐性教育教师形成自觉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无论教哪一科,让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学习”,而且获得“成长”。

(二)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1.学科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科教学是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径,由学科教学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所决定的。

新课改理念下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策略的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策略的研究

新课改理念下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策略的研究浙江省天台县教师进修学校 317200摘要:心理辅导包括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也属于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在辅导中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了出来,现阶段我国学生在心理疏导上存在较多的问题,包括内容不够合理科学、辅导形式有待完善以及辅导师资力量需要完善等,因此如何对此现状做出改善,促进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以农村高中生心理健康疏导问题为例,通过对现阶段疏导问题的分析针对性的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心理疏导;心理策略;政治思想素质一、心理健康疏导概述心理疏导属于心理学的概念,在狭义上对心理疏导做以下的概述:心理疏导建立在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基础上,由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借助成熟的治疗技术,来对自身的心理问题做出消除,以此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发展;广义上的心理疏导是基于思想政治领域下来做出界定的:心理疏导指的就是对观念和思想做出引导和疏导,不但要在心理意义上做出引导,同时还要在思想方式和社会关系上做出疏导,在广义下心理疏导指的就是思想工作人员借助解释、说明、同情以及支持等形式,通过对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形式的运用,来对对方的心理状态做出影响,以此对社会公众的认知和行为做出改变,实现对不良心理解除的目的。

简单来说,心理疏导就是基于对教育对象实际生活矛盾以及心理问题做出帮助基础上,借助系统全面的教育形式帮助受教育者对自身不良心理状态做出改善的形式。

心理疏导不但具有心理辅导教育内容,同时也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所以,心理疏导也属于是对原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拓展和创新。

二、农村高中生心理疏导发展现状(一)疏导的内容科学性有待增强心理疏导的内容一定要是建立在科学合理原则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会对高中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做出全面解惑,在赋予心理疏导工作专业性的基础上做出教育,但是通过对农村高中生心理辅导工作的调查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农村教育机构在对学生心理疏导上的内容还是以心理健康内容为基础框架,在教育中使用的测量工具都是上个世纪国外国家研制的量表,由于各国文化和国情的差异,借助这种国外的量表无法将我国农村高中生心理问题直观的体现出来,由此就会使得在心理疏导内容上出现价值失真的现象,由此在之后,如何针对此现状更好的制定出适合高中生身心发展的心理学技术和工具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9篇)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9篇)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9篇)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将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业务潜力不断提升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根本,加大教学研讨力度,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科研工作。

现依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重点,现就本学期我组的数学教研工作安排如下:二、教研目标:1、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

在全组发扬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构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3、在学习、实践、研讨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探索,总结新课程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本组教师的教科研潜力,组建一支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数学教师队伍。

4、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5、加强优质课评比,挖掘骨干教员。

三、教研措施(一)扎实有效落实课改精神,以课改为核心开展教研活动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

全体教师通过进一步解读新课标,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用心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

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用好新教材,通过反复探索、研究、反思、实践,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2、细化课改过程管理。

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加强教材研讨、群众备课的研讨,坚持推们听课制度,加强数学常规课的量化考核,收集、整理资料,并及时总结教改经验,确保课该工作落在实处。

(二)加强教学教研量化考核制度,以制度保证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1、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实行互动听课,要求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

广泛借鉴各种优秀教案,根据本校学生实际状况设计出优秀教案做好备课和研讨工作,各位教师要用心参与研讨,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个性化的修改,课后及时写好教学反思。

2、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

本学期继续将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

小学新课标心里健康教育教案7篇

小学新课标心里健康教育教案7篇

小学新课标心里健康教育教案7篇小学新课标心里健康教育教案篇1【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到男、女在不同发育阶段的智力差异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学一:学生以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谈谈在小学与初中阶段班级、年级及自己的成绩与分布情况(男生、女生)。

教学二:引导学生自己说说什么是智力,智力包括哪些方面。

总结:智力包括记忆、思维、感知、语言等诸多方面。

男、女两性的智力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女性的语言能力胜过男性,而男性在立意新奇,运用抽象名词上比较更胜一筹,女性偏向于形象思维,而男性偏向于逻辑思维。

教学三:先调查学生,让说产生男女两性智力差异的心理及生理原因:1、心理原因:女性的语言能力比男性发展得早,故使女性在学龄学期具有压倒男性的优势,因最早的学校学习集中在语言能力、符号识记方面,而这正是女性的优势所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学习的内容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转化,而这时的智力测验内容多集中于这一方面,而男性智力优势恰好反映在这一方面。

许多女孩在学习内容发生转变时,未能及时转变以前那种形象思维的方式,从而导致成绩不佳。

2、生理原因:男性染色体比X染色体要短,所携带的基因数也大大少于X 染色体,故患遗传病的男性绝对多于女性,使男性智力低下者大大超过了女性,男性的智力又使他们在后期的学校学习中盖过了女性。

教学四:讨论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原因:1、父母对男孩、女孩的不同期望。

2、社会对男女形成的一套刻板印象。

3、个人的意志努力。

教学五:讲故事(教师激励学生,个人努力的没有性别差异!)小学新课标心里健康教育教案篇2教学目的: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青春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其懂得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形成一定的身心自我调控能力,能适应身心的变化。

教学内容:1.通过讲解或阅读,使学生认识情绪的内涵与类型,了解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认识青春期情绪发展中的特殊现象。

2.通过自我情绪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掌握情绪健康标准,使其学会情绪自我调节的方法,培养积极情绪,改变消极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愈发重要。

本文探讨了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通过创设体验情境,建立起健康教育的基础;科学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受;并注重体验反馈,使教学内容更深入人心。

体验式教学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体验,对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随着社会发展,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包括学习压力、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等。

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因此,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强调实践体验的教学模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备受关注。

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身心理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体验式教学的研究和应用还相对薄弱。

一、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发显得重要。

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多元化的心理需求,因此,引入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必要性逐渐凸显。

体验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亲身参与、实地体验,学生更容易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体验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商。

在情感体验中,学生能够更好地认知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培养自情绪管理能力。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加强团队合作意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式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

通过参与实际活动,学生更容易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结合,促使学生思辨、探究、总结,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体验式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使其具备更好的心理应对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1年2 8 00 月2 日
《 新课程 》
初 中历 史教 学中如 何 渗 透心 理健 康教 育
⑩河南省渑池县二 中 上 官忠芬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新课题 ,是实 的作用。而在历史课堂教学 中进行心理健康 教 素材 , 让学生 品味感悟 , 达到榜样 激励 之 目的。 施素质教育 的有效措施 。在《 历史新课标》 情感 育 的渗透 , 对培养学生理解 、 记忆 、 分析 、 问题解 历史知识浩瀚无边 、 内容包罗万象 , 精心挖掘历 用丰 富的史实、 优秀的历史人物 滋润学 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中规定 :使学 生形成健全的 决等方面的能力 ,对学生 的身心健康成 长以及 史教材 , “
润物细无声 ” 之功效 。 挫折 、 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 为树立争取的世界 康教育更是转变教学观 、 学生观 的需要。 新课程 潜入夜 , 三、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渗透心理健康教 育
观、 人生观 的价值观打下 良好的基础 。可见 , 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观 ,要建立师生交往的互 ” 在
初 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 动 、 互惠的新型教学关 系; 初中历史教学中还要 的有效途径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这是中学历史教学 势下 中学历史学科教育的 目标之一。据 了解世 求进一步转变学生观 ,这些都离不开心理健康
培养学生健康 的心理 , 塑造健全 良 的 好 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 今后 的学 习、 生活 、 工作 、 终身 发展 都具有非常 生心 田,
加之中学生可塑性强 , 一定能达到“ 随风 态度 、 的意志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 坚强 增强承受 重要 的意义。 第三, 初中历史教学 中渗透心理健 人格 ,
阶段 ,这对于其 自身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 等 ,都是历史教师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的好 世纪的重任 ,不仅要参与未来知识 、智力 的较 量。 更要参与心理的较量。作为一名初 中历史 教师应 在教学工作 中通过 “ 物细无声 ” 润 的心 通过观察 , 生有 了写作的源泉 , 学 写作

浅谈如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如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如何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摘要】随着新课标教学的不断改革,通用技术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既可促进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的发展,也可让学生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心理。

通过对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希望能够推动通用技术教学的发展,同时也促使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通用技术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情绪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粤教改(2019)19号文精神,我们知道,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通用技术课程已经在我省的普通高中全面普及,且各地从2018或2019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组织考试试点,最迟从2020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正式实施通用技术学科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因此,通用技术是新课改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当引起重视。

本文以个人在通用技术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我国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强,在这大环境下,我们的日常通用技术教学中也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人格,引导学生用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

积极情绪的产生与人的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是人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而产生的心理上的愉悦之情。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心理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第一,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面对任何突发状况都要进行及时有效地调节,时刻向学生传递积极地情绪;第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师生交流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积极情绪,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对待学生,从而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小学生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小学生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小学生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如学习压力大、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自我认知不清等。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往往过于理论化,缺乏实际操作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因此,探讨一种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备受重视,这是一种强调学生学习主体性、满足学生学习特点与需求的教学方式,对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从“巧设教学情境”“精编教学活动”“把握分享环节”三个方面,探索体验式教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应用策略;在新课改持续深入推进的过程中,大家逐步提高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注度。

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小学课堂应按照新课改要求优化教学模式,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非常高的实用性要求,课堂需要大量的有效互动、讨论与探究去实现学生知识的拓展。

但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采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削弱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和互动性。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未真正领悟知识,心理体验训练也无法落实到位,更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体验式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在这些方面的不足。

一、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教育模式。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模式认为,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通过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心理健康意识,从而更好地维护和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自我调节等能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

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

课堂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作者:唐付国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4年第10期【摘要】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国家建设者,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充分利用课堂、实践及生活,对学生不失时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84-01面向全体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的国家建设者,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做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教学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关心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热情,更需要相应的能力。

学校的全体教师是否可以并有能力参与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充分利用每一堂课中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决定学校有效工作成败的关键。

每堂课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学科教学是教育最主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对学生来说,能活动的时间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的,而在学校的时间大部分又是在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度过的,每堂教学中所产生的一切都会引起他们的认知、情感、意志、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性格等心理品质积极或消极的变化,进而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因此,在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个必须重视而且值得研究的问题,但学科教学的目的不是系统地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而强调的是渗透。

学科教学的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有机地运用心理的原理、方法及心理辅导技术,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争取各种积极措施以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康的人格。

一、教学态度中的渗透教育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要素。

这三个要素互相制约又协调一致,共同形成对态度对象的评价。

新课标下小学心理健康渗透教育

新课标下小学心理健康渗透教育

新课标下小学心理健康渗透教育发布时间:2023-02-01T05:17:07.838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9月18期作者:国丽娜[导读] 心理素质是衡量一个人整体素养水平的关键因素。

所以,增加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尤为重要。

国丽娜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二小学摘要:心理素质是衡量一个人整体素养水平的关键因素。

所以,增加对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视尤为重要。

主要针对学校心理教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探索了全面进行学校心理教育的实施对策。

以便有效的将心理教学贯穿在学校德育之中,进一步提高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教学,推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心理健康;渗透式教育引言:就中国少年儿童的发展而言,中小学时期是最关键的心理教育时期。

而从严格意义讲,学生的心智能力和思想意识也是在这一时期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而目前,随着素质教育已经开始逐步形成为一个国家教育主流。

特别是在新课标改革中,政府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对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关注,并逐步把相应的心理教学科目纳入到学校核心课程之中。

同时还要聘用专门的心理老师,为学生开展心理指导。

因此,小学教师们必须满足新的教学改革需要,增加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关注范围,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对心理教育内涵的充分渗透,使学生可以在专职心理老师的指导下,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健康成长。

一、目前学校心理教育的问题状况纵观中国当前的学校教育大形势,大部分学校教育机构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方面关注度相对较少,因为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了基础学科教育中。

在心理教学的结业阶段,多数采用的是开卷考试,学员进行心理教学后并没有显著的身心改变,致使目前的学校心理培训没有实际作用。

(一)小学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高等教育变革下的新課标,对学校素质教育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要求在小学教育阶段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关注程度,不但要开展单独的心理教育课程教学,还必须在各个心理教育环节中都渗透到学校心理教育的有关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居高不下,究其原因,青少年心理异常、心理不健康是一个重要因素,据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会的抽样调查检测,发现一万名中小学生中,近32%的人心理表现异常;据有关报告称,我国当前青少年心理合格率仅为17%,大多数人心理不合格,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遇事急燥,容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胆小怕事,畏惧困难,耐挫折能力差;怯懦自卑,气量狭小,嫉妒猜疑,人际交往能力差;任性不合群,遇到特殊情况不知所措,甚至错上加错。

容易产生不良后果。

因此。

学校必须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品质教育,指导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人格。

特别是新的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但在目前我们的教育体系中,心理健康是一项“抽象肯定,具体忽略”的工作。

面对学生中存在的众多心理问题,笔者结合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此谈几点实施途径方面的浅陋之见。

一、提高认识,转变育人观念
对高考、中考唯分数定高低指挥下的学校学生来说,升学率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好遮百丑”,只要成绩好,其他方面都可以忽略。

教学中,教师忽略了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知识方面,不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和正确引导,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弃学、离家出走、焦虑、抑郁、自卑、恐惧、逆反心理以及耐挫能力差等心理或行为问题,甚至犯罪、自杀。

面对众多问题,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教师应该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学生心理,不断提高认识,以发展的眼光和全面的健康观来看待问题,从习惯的狭小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人的影响;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转换师生角色,建立以育人为本、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教育理念。

二、注重渗透,把握育人方法
新课标、新理念要求心理教育要运用心理学知识和原理,通过与学生谈话、讨论等形式,在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根源,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提高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所以,各科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应从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着手,采用心理状况定期检查、开设心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点、制定心理测查制度、有效进行自我调适等多种多样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密切关注学生在情绪、行为、生理等方面的变化,把知识传授与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首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

如:体育教师通过情景体验、身体练习和比赛竞争来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语文教师用教材内容引导、启发学生自信心等;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多种多样的健康教育方法。

从而达到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

其次,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心理教育。

如:读书、唱歌、写作、比赛等,让活动陶冶其心灵。

特别是心理上有问题的学生。

使其适应集体活动的氛围,有意识地把他们组织到集体的运转机制中,
放手让他们去说、去干、去实践,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鼓舞和教育,在集体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奉献爱心,加强心理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人为本、育人育心的指导思想。

人人都有被人理解、被人尊重和肯定的心理要求,如果无视学生的需求,否定个性差异,就会使学生失去独立品质。

失去学习兴趣,导致种种不健康心理的产生。

所以,教师应以仁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培养学生理解、尊重、宽容、自信、信任、不怕困难等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教育是情和爱的教育,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无私奉献的爱心。

对学生的爱心体现在善于观察学生内心,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对学生多进行情感交流,经常性地接近、亲近学生,可增进与学生的情感和友谊,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敢于吐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心理素质。

教师真诚地关心、爱护、鼓励学生,理解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以爱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动情,产生奋发上进的动力。

一句亲切叮咛胜过严厉的批评,一次真诚的交流胜过数次指责。

一个微笑,可以给学生勇气:一次赞许,可使学生终身受益。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把“爱心”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旋律,开展扎扎实实的育人育心活动。

这样,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始终是关键。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自身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然后从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出发,紧密结合教学,整台课堂教育中的各个要素,使教学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理智碰撞、人格感染的过程,最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