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动理学理论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课件ppt
合集下载
分子的扩散传递.ppt
z2 z1
dz
cDAB
yA2 dyA yA1 1 yA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3
2019/11/11
2.2.2 无化学反应的一维稳态分子扩散
n, A
cDAB z2 z1
ln 1 yA2 1 yA1
(2.2-23)
• 由于 yA1 1 yB1 ;yA2 1 yB2 ; yA1 yA2 yB2 yB1
2.2.1.传质微分方程
• 2.假定 c 和 DAB 为常数; RA 0 ,u 0则可简化成
cA
DAB
2cA x 2
; (2.2-17)
• 这即是斐克第二扩散定律的表达式。这方程是在 假设 的情况下导得的,所以,此式仅适用于固体
及静止液体中扩散。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x
• 3.规定了边界上介质和周围流体间的传质系数 kc 和主流体的浓度 , cA, 。
例如,已知 n,A kc cA,1 cA, ,式中 cA, 为主
流体浓度; cA,1 为贴壁处的流体浓度; kc 为传
质系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
2019/11/11
,代入式(2.2-23)得
ln yB2
n,A,z
cDAB z2 z1
yB1 yB2 yB1
yA1 yA2
cDAB 1 z2 z1 yB,m
yA1 yA2
(2.2-24)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4
2019/11/11
2.2.2 无化学反应的一维稳态分子扩散
高二物理用统计思想解释分子运动的宏观表现精选课件PPT
即时应用 (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2.关于气体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 增大 B.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 增大 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的压强一定 增大 D.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则气体的压强有可 能减小
解析:选D.气体的压强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气体 分子的平均动能,二是气体分子的密集程度,或者 说,一是温度,二是体积.密集程度或平均动能增 大,都只强调了问题的一方面,也就是说,平均动 能增大的同时,气体的体积可能也增大,使得分子 的密集程度减小,所以压强可能增大,也可能减 小.同理,当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时,分子的平均 动能可能减小,压强的变化不能确定.
2.麦克斯韦的方法在物理学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 义,它向人们指出,对于一个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 的系统,利用统计方法,一旦找出某个微观量的 _分__布__函__数__,便可求出这个微观量的_统__计__平__均__值___, 而这个统计平均值正好等于该系统的相应_宏__观__量. 这样,就把分子的微__观__运__动___跟物体的_宏__观__表__现__紧 密地联系起来了.因此,人们称颂麦克斯韦的统计 方法“标志着物理学新纪元的开始.”
(2)分布规律与温度的关系:当温度升高时,“中 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不变,气体分子的速 率增大,分布曲线的峰值向速率大的一方移 动.(如图1-4-1所示)
麦克斯韦速率分布规律 图1-4-1
即时应用 (即时突破,小试牛刀) 1.关于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所以气体很容易 被压缩 B.气体之所以能充满整个空间,是因为气体分子 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十分微弱,气体分子可 以在空间自由移动
分子动理学理论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课件ppt
③ 式中负号表示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即:热量总是由温度较高处流向温度较低处 ④ 系统达到稳态时有: JT
dQ 常量 dt dA
此时利用傅立叶定律计算传热十分方便。 系统未达到稳态时,应借助热传导方程解决问题 ⑷ 热传导的微观机理:
⑷ 热传导的微观机理:
热传导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强弱程度(即温度)不同所产生 的能量传递 气体:当存在温度梯度时,作杂乱无章运动的气体分子,在 空间交换分子对的同时交换了具有不同热运动平均能 量的分子,因而发生能量迁移 固体、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形式为振动。 温度高处分子热运动能量较大,因而振动的振幅大; 温度低处分子振动的振幅小。 热运动能量就是借助于相互联接的分子的频繁振动逐 层地传递开去的。 通常液体和固体的热传导系数较低 金属: 金属或熔化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气体, 因而金属的导热性能远比一般的固体、液体高
dM d 或: D A dt dz
气体常压下的扩散是由于粒子数密度空间不均匀造成 的宏观粒子迁移或质量迁移引起 说明:
⑴ 黏性与扩散均依靠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实现 ⑵ 液体、固体也有扩散现象,但由于微观结构不同使得其扩散 的机理也不同
§3.3 热传导现象的宏观规律 当系统与外界之间或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有 热量的传输 热传递有三种本质不同的基本方式:热传导、对流与辐射。 §3.3.1傅里叶定律 线性输运与非线性输运 一、 傅里叶定律 1. 热传导: 相邻的两部分物质之间,不是由于净的物质流动,而仅仅 是由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输称为热传导
且: t ,
三、气体扩散的微观机理: du 黏性: 黏性力 f A J pA dz
dP du dt J p A dz
气体常压下的黏性是由于流层间流速不同造成的定向 动量迁移引起 dn dN dn J D J A d t 扩散:扩散粒子数 dN D Adt N N dz d t A dz
扩散(课件)PPT幻灯片课件
q Q - T
At
x
J dG D(c)
Adt
x
热通量——是单位时间,单位面 积传递的热量。
扩散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横截面的粒
子数。用J表示,为矢量。
19
扩散具有方向性,且是各个方向的,故J 用矢量表示:
J iJ x jJ y kJ z D(i c j c k c )
有关,令c kP ,而且通常在金属膜两测
的气体压力容易测出。因此上述扩散过程 可方便地用通过金属膜的气体量F表示:
F
JxA
Dk(P2 l
P1) A
31
(二)不稳态扩散
非稳态扩散,求解菲克第二定律方程,可得c(x,t), 偏微分方程的解只能根据所讨论的初始条件和边 界条件而定,过程的条件不同,方程的解也不同。 一般情况下,D为常数时,解符合以下两种形式: (1)若扩散路程相对初始不均匀性的尺度来说 是短小的,则浓度分布作为路程和时间的函数, 可用误差函数很简单的表示出来。所谓短时解。 (2)扩散接近于完全均匀时,c(x,t)可用无穷三 角级数的第一项表示。所谓长时解。
即菲克第二定律。
26
菲克第一定律和菲克第二定律本质相同,均表明扩散的 结果是使不均匀达到均匀,非平衡逐渐达到平衡。
J D(c) x
C t
D
2C x 2
27
2.2.3 扩散方程的应用
对于扩散的实际问题,一般要求算出 穿过某一曲面(如平面、柱面、球面等)的 通量J,单位时间通过该面的物质量 dm/dt=AJ,以及浓度分布c(x,t),为此需要 分别求解菲克第一定律及菲克第二定律。
15
讨论:
根据迁移所需要的能量,在以上各种 扩散中: 1.易位扩散所需的活化能最大。
材料科学概论 1.6 扩散PPT课件
(2)Fick第二定律(Fick’s Second Law)
Fick第二定律解决溶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 况,即 dc/dt≠0。
两个相距dx垂直x轴的平面 组成的微体积,J1、J2为进入、 流出两平面间的扩散通量。 单位时间内物质流入体积元的速率应为: 在dx距离内,物质流动速 率的变化应为:
所以在平面2物质流出的速率应为:
x
式中:“-”号表示驱动力与化学位下降的 方向一致,也就是扩散总是向化学位减少的方向 进行的。
扩散的热力学因子 组元i的扩散系数可表示为
Di=KTBi(1+ lni/ lnCi)
其中,(1+ lni / lnCi) 称为热力学因子。 当(1+ lni / lnCi)<0时,Di<0,发生上坡扩散。
中的原子结合方式不同,这就导致了三种类型 固体中原子或分子扩散的方式不同。
扩散现象(Diffusion)
当外界提供能量时,固体金属中原子或分子偏离平衡
位置的周期性振动,作或长或短距离的跃迁的现象。
(原子或离子迁移的微观过程以及由此引起的宏观现象。)
(热激活的原子通过自身的热振动克服束缚而迁移它处的
图4.14 间隙机制 示意图
3. 空位机制 晶体中存在着空位。这些空位的存在使
原子迁移更容易,故大多数情况下,原子扩 散是借助空位机制,如图4.15,图4.16a以及 图4.17。
图4.15 空位机制 示意图
图4.16 (a)(b)
Diffusion by Vacancy Mechanism
Motion of atom
Motion of vacancy
Cu
Ni
图4.17 Diffusion by Vacancy Mechanism
第3章 扩散ppt课件
11
3.1.4 扩散方程的解及其应用
求解方法:
1.确定方程的初始条件;
2.确定方程的边界条件;
3.用中间变量代换,使偏微分方程变为
常微分方程;
4.得到方程的解。
整理版课件
12
例1:扩散方程在焊接中的应用
• 质量浓度为ρ1、ρ2的金属棒焊接在一起,且 ρ2 >ρ1,形成无限长扩散偶。
无限长扩散偶中的溶质原子分布
• 扩散激活能一般靠实验测量。首先将式(3-25) 两边取对数,有:
lnDlnD0
Q RT
整理版课件
31
• 由实验测定在不同温度下的扩散系数,并以1/T为
横轴,lnD为纵轴绘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Q/R
值,与纵轴的截距为lnD0值,从而用图解法可求 出扩散常数D0和扩散激活能Q。
2t
d d
D41Dtdd22
整理为
d2 2 d 0
d2
d
可解得
d d
A1exp(2)
再积分,通解为 A 10exp 2)(dA2 (3-9)
式中:A1和A2是积分常整理数版课。件
15
根据误差函数定义: er(f) 20exp2 ()d
可证明,erf(∞)=1,erf(-β)=-erf(β)。
0 ex 2 p )d (2 , 0 ex 2 p )d ( 2
• 以间隙固溶体为例,溶质原子的扩散一般是从一个间隙位
置跳到其近邻的另一个间隙位置。间隙原子从位置1跳到
位置2的能垒为ΔG=G2-G1,只有那些自由能超过G2的原子 才能发生跳跃。
整理版课件
23
面心立方结构的八面体间隙位置和(100)晶面上的原子排列
根据麦克斯韦-波尔兹曼(Maxwell-Boltzmann)统计分布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第七章-扩散.ppt
C(x, t) C 0erfc(
X 2 Dt
)
在实际应用中常将上式简化:
C(x, t)/C0 erfc(
1
X 2 Dt
)
C1( x , t ) X erfc [ ] Dt K Dt C0
Xt
1
2
就是说,当扩散物质的浓度一定时,扩散深度与扩散时 间的平方根成正比。 例题 1 :把硼添加到硅片中的方法是:在 1100 0 C 下当 B2O3 分压达到某一定值后,其在硅片表面的溶解度达到饱和状态, 相应浓度为 CS=3×1026 原子 / 厘米 3 。保持 B2O3 分压恒定,就 能保持CS恒定,则B2O3向硅一个方向扩散,从而把硼添加到 硅片中。若已知在11000C时硼的扩散系数D=4×10-17m2/s,扩 散时间是6min。求硼浓度随距离的变化曲线。
AJX AJX dX c ( A dX ) t c A(J X JX dX) ( A dX ) t
c JX dX JX dX t
JX c ( JX dX ) JX dX X t
JX c X t
将JX=﹣Ddc/dx代入, 得:
dc 0 dx
dc 0 dt
Fick第一定律的推导: 假设扩散物质 M 在Ⅰ区的浓度为 C1, 在Ⅱ区的浓度为C0,且C1>C0,则在浓度 梯度的推动下 M 沿 X 方向进行扩散。假 设在 dt 时间内,通过截面积为 ds 的薄 层的M物质的量为dG,则:
dc dG Ddsdt dx dG dc D dsdt dx
∵P2>P1(玻璃两侧的压力) ∴S2>S1 (气体在玻璃中的溶解量)
dc JX D dx
积分:
3.5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
律的基本公式——菲克定律。菲克定律认为在一维(如Z方向)扩 散粒子流密度(单位时间内在单位截面上的粒子数)与粒子数密 度梯度 dn
dz 成正比,即
dn JN D dz ( 3.21 )
2
D称为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单位为 m
s
1
。
负号表示粒子向粒子数密度减少的方向扩散。若在与扩散方向垂直 的流体截面上的JN处处相等,则在上式两边各乘以流体的截面积及
j mN NA N 3.04 109 kg / s
需要说明,在压强很低时的气体的扩散与常压下气体的扩散完
全不同,称为克努曾扩散或称为分子扩散。气体透过小孔的泻流就
属于分子扩散。 [例3.3.1] 两个容器的体积都为V,用长为L、截面积A很小(LA<<V)的水 平管将两个容器相联通,开始时左边容器中充有分压为P0的一氧化
将它们代入上式可得
两边积分,考虑到在t=0时,n1(0)=n0 ,故
2n1 (t ) n0 2 DAt ln n0 LV 1 2 DAt n1 (t ) n0 1 exp( ) 2 LV
由于一氧化碳分压
p1 n1kT, p0 n0 kT
§3.5 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
§3.5.1自扩散与互扩散 菲克定律 (一)扩散
Diffusion phenomena
当物质中粒子数密度不均匀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使粒子 从数密度高的地方迁移到数密度低的地方的现象。
实际的扩散过程都是较为复杂的,常和多种因素混杂在一
起。即使是一些我们见到的较简单的扩散例子,也是互扩 散.互扩散是发生在混合气体中,由于各成份的气体空间不均
从左侧迁移到右侧的放射性二氧化碳的分子数:
dz 成正比,即
dn JN D dz ( 3.21 )
2
D称为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单位为 m
s
1
。
负号表示粒子向粒子数密度减少的方向扩散。若在与扩散方向垂直 的流体截面上的JN处处相等,则在上式两边各乘以流体的截面积及
j mN NA N 3.04 109 kg / s
需要说明,在压强很低时的气体的扩散与常压下气体的扩散完
全不同,称为克努曾扩散或称为分子扩散。气体透过小孔的泻流就
属于分子扩散。 [例3.3.1] 两个容器的体积都为V,用长为L、截面积A很小(LA<<V)的水 平管将两个容器相联通,开始时左边容器中充有分压为P0的一氧化
将它们代入上式可得
两边积分,考虑到在t=0时,n1(0)=n0 ,故
2n1 (t ) n0 2 DAt ln n0 LV 1 2 DAt n1 (t ) n0 1 exp( ) 2 LV
由于一氧化碳分压
p1 n1kT, p0 n0 kT
§3.5 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
§3.5.1自扩散与互扩散 菲克定律 (一)扩散
Diffusion phenomena
当物质中粒子数密度不均匀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使粒子 从数密度高的地方迁移到数密度低的地方的现象。
实际的扩散过程都是较为复杂的,常和多种因素混杂在一
起。即使是一些我们见到的较简单的扩散例子,也是互扩 散.互扩散是发生在混合气体中,由于各成份的气体空间不均
从左侧迁移到右侧的放射性二氧化碳的分子数:
(2021)第十一章分子扩散完美版PPT
(11-10)
空穴理论
液体结构的最古老的理论乃是空穴理 论。这个理论假定整个液体内存在许多杂 乱分布的空穴和空位,这些空穴或空位为 原子或离子的扩散提供了扩散的途径。液 体内的扩散速率远高于恰处在熔点的固体 内的扩散速率。
威尔克方程(稀溶液) 1 DAB 7.41 08( BB M VB b0.)62T (1 11)1 MB—— μB——溶液的动力粘度,cp(厘泊) Vb——溶质的摩尔体积,示于表(11-4)中 ΦB——溶剂的缔合系数。
AB
(r)
4
AB
AB
r
12
AB
r
6
AB(r)--分子之间相互作的用势能 r--分子之间中心距离
AB, AB--勒奈特-琼斯势数参
0.0
0
1
MA MB
pA 2 B D
( 1- 13)
DAB——扩散系数,cm2/s; T——绝对温度,K; p——压力,atm;
第十一章分子扩散
一、简介:
• 分子传质包括分子扩散、热扩散、压力扩 散和强迫扩散
• 分子扩散现象最常见,其它型式扩散存在 的同时必发生分子扩散
• 分子扩散是在静止的系统中由于存在浓度 梯度而发生的质量传递现象
二、分子扩散分类:
CA=f (x,y,z,τ) • (1)一维、二维和三维分子扩散 ;
(2)稳态的分子扩散和非稳态的分子扩散; (3)无化学反应的分子扩散和有化学反应的 分子扩散; • 特殊的是:无化学反应一维稳态的分子扩散
• 势参数εAB和σAB可按下列两式根据相应的 纯物质的值计算:
A BA B A B A 2B
某些纯物质的ε和σ值可从表(11-3)中 查得。
ε和σ值也可以按下面的方法近似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互扩散: 发生在混合物质成分中,是由于物质各成分的空间分布不 均匀而造成的各组分分子从高密度区向低密度区迁移的现象 由于发生互扩散的各组分分子的大小、形状不同,因而他们 的扩散速率、能力也各不相同。 在扩散过程中,同类分子的相互碰撞不会改变这些分子原来 的输运规律,但当大分子与小分子相互碰撞时,小分子的运动方 向较容易发生偏转甚至被折回,从而影响到它的输运规律。 2. 自扩散 是使发生互扩散的两种粒子的差 自扩散是互扩散的一种特例。 异尽量变小,使它们相互扩散的速率趋于相等的扩散过程.
热传导过程存在热流 ,因而是非平衡态。 热传导过程存在能量迁移 ,因而是物质的输运现象。
2热流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垂直热流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热量。 dQ JT dt dA dQ 热流: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热量 Q dt dT 温度梯度大小: 方向: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 dz A z0 ⑵ 傅立叶定律: 设物体的温度沿z轴方向变化,在z=z0处垂直于z轴取一截面A。
§3.2 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
当物质中粒子数密度不均匀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使粒子从 数密度高的地方迁移到数密度低的地方,这种现象就是扩散。
eg: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扩散 抽去隔板经足够长时间后,两气体均匀分布于两 T O2 容器中,且: O2+CO2
P nkT ( P、T恒定) n(O CO ) nO nCO 2 2 2 2
1 2
器中一氧化碳的数密度
管道中CO净由左至右的数 密度梯度大小为: dn1 n1 n2 dz L
CO N2 LA V
PCO P0
PN 2 P P0
dn1 dL
A
L
V
N2
P
CO : n1
n2
dN1 n1 n2 D A 则左→右CO粒子的流动率: dt L
——菲克定律的第三种数学表达式 反映了单位时间扩散的总质量与密度梯度d/dz的关系 ⑹ 菲克定律也可以用于互扩散: 若dt 时间输运的扩散粒子1的质量为dM1,则:
dM 1 d1 D12 A dt dz
扩散粒子1的密度梯度
扩散粒子1在粒子2中的一维互扩散系数
(二) 扩散系数D
扩散系数的大小反映了扩散过程的快慢,即反映了粒子的扩散能力。
2. 非线性输运: 若非平衡态不满足“流”与“驱动力”间的线性关系,或一 种“驱动”形成了另一种类的“流”。就成为非线性输运。 §3.3.2 热欧姆定律 傅立叶定律: Q dQ J A dT A T dt dz 记为-△UT ; 热流记为 IT 若:温度差△T 称为温压差; 则一根长为L、截面积为A的均匀棒达到稳态传热时的 傅里叶定律为: UT UT UT IT A 热欧姆定律 1 L L RT A 1 其中: 热阻率 T 热阻
③ 式中负号表示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即:热量总是由温度较高处流向温度较低处 ④ 系统达到稳态时有: JT
dQ 常量 dt dA
此时利用傅立叶定律计算传热十分方便。 系统未达到稳态时,应借助热传导方程解决问题 ⑷ 热传导的微观机理:
⑷ 热传导的微观机理:
热传导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强弱程度(即温度)不同所产生 的能量传递 气体:当存在温度梯度时,作杂乱无章运动的气体分子,在 空间交换分子对的同时交换了具有不同热运动平均能 量的分子,因而发生能量迁移 固体、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形式为振动。 温度高处分子热运动能量较大,因而振动的振幅大; 温度低处分子振动的振幅小。 热运动能量就是借助于相互联接的分子的频繁振动逐 层地传递开去的。 通常液体和固体的热传导系数较低 金属: 金属或熔化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气体, 因而金属的导热性能远比一般的固体、液体高
即: 分子数密度梯度总是指向分子数密度 n 增加的方向。
2. 菲克定律:
设dA为与z轴垂直的小面元。 实验表明:
dA
z
dt 时间内通过dA面净的向z轴方向运动的分子数 dN 与 dn/dz 成正比,与dA、dt 也成正比。则有: dn d N D d Ad t dz
定义粒子流密度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粒子数,用JN表示,则:
dQ dT JT dt dA dz
dQ dT Q JT A A dt dz
z
傅立叶定律
dQ dT JT dt dA dz
dQ dT Q JT A A dt dz
⑶ 说明: ① 傅立叶定律是法国科学家傅立叶于1822年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② 比例系数 称为热导率,或导热系数。 单位:w/m· K 其数值由材料的性质决定
2. 自扩散 eg: ① 同位素间的互扩散 ② CO、N2 的互扩散 二、菲克定律: (一) 菲克定律: 1. 分子数密度梯度矢量: 则定义分子数密度梯度矢量:
设扩散粒子的数密度n只沿一维方向变化(如z方向),即:n=n(z)。
dn dz
大小:
dn 若: 0 , 分子数密度梯度与z同向 dz 方向: 沿z轴方向,且 dn 若: 0 , 分子数密度梯度与z反向 dz
流体截面积
, 且 JN 处处相等,则:
dN D
JN
扩散粒子的分子质量
dn dAdt dz
m dN dn m A A D A m JN dz dt A
dN dn D dt dA dz
dM d m dN d D A D A dt dz dt dz
解: [法1] 傅立叶定律
设筒长为L,则
L
r
b
r
轴线上的导线电阻为 Rtot RL
设半径为r的圆柱面上通过的总热流为 Q ,
dT 半径为r ~r+dr 的圆筒形薄层气体中的温度梯度为 ,则: dr dT JT dr
Rtot RL
dT JT dr
dM d 或: D A dt dz
气体常压下的扩散是由于粒子数密度空间不均匀造成 的宏观粒子迁移或质量迁移引起 说明:
⑴ 黏性与扩散均依靠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实现 ⑵ 液体、固体也有扩散现象,但由于微观结构不同使得其扩散 的机理也不同
§3.3 热传导现象的宏观规律 当系统与外界之间或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有 热量的传输 热传递有三种本质不同的基本方式:热传导、对流与辐射。 §3.3.1傅里叶定律 线性输运与非线性输运 一、 傅里叶定律 1. 热传导: 相邻的两部分物质之间,不是由于净的物质流动,而仅仅 是由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输称为热传导
L L RT T A A
热阻定律
说明: ⑴ 热欧姆定律、热阻定律适用于均匀物质的稳态传热。 非均匀物质的热阻、热流,应借助微分热欧姆定律解决。 ⑵ 可以证明,棒状或板状材料的稳态传热,其热阻满足类似 于电阻的串、并联公式 热阻串联 热阻并联
RT RT1 RT2 RT3
二、线性输运与非线性输运
1. 线性输运:
结果 驱动力
牛顿黏性定律: 动量流密度 J p
菲克定律:
du dz 流层间流速不同迁移了动量 dn 粒子流密度 J N D dz
粒子分布不均匀迁移了粒子或质量 dT JT 傅立叶定律: 热流密度 dz 物质温度不均衡迁移了能量 或:由于存在速度梯度、分子数密度梯度、温度梯度造成了 动量、质量、能量的输运传递,形成了动量流、粒子流、热流。 这些输运中的“流”与产生这些流动的“驱动力”是线性 关系,称线性输运
例4: 一半径为b的长圆柱形容器在它的轴线上有一根半径为 a、
单位长度电阻为R的圆柱形长导线。圆柱形筒维持在定温, 里面充有被测气体。当金属线内有一小电流 I 通过时,测出
容器壁与导线间的温度差为△T。假定此时已达到稳态传热,
因而任何一处的温度均与时间无关。 试问:待测气体的热导率是多少?
I
a
dr
d3 d1 d2 d 1 1 1 RT RT 1 RT 2 RT 3 ( ) 1 A 2 A 3 A A 1 2 3
Q IT
UT
RT
d(
T A
1
1
1
2
1
3
)
(T2 T1 ) A1 2 3 d (1 2 3 31 )
大多数气体: D ~ 104 ~ 105 m2/s 常温常压下 低黏度液体: D ~ 108 ~ 109 m2/s 固体: 注意: 对气体来说,当压强很低时的扩散与上述扩散不同。 属于克努曾扩散或称为分子扩散,eg:气体透过小孔的泻流就
属于分子扩散 .
D ~ 109 ~ 1015 m2/s
dN1 n1 n2 D A 则左→右CO粒子的流动率: dt L N1 V 又:n1 V A L dn1 n n CO N2 LA V D 1 2 A dt VL PCO P0 PN 2 P P0 n1 n2 n0 dn1 dL CO : n 1 n n n (n n ) 2n n
P
V
O2+CO2
扩散现象出现时存在宏观粒子流, 是非平衡现象,也是一种物质的输运现象 §3.2.1 菲克定律 自扩散与互扩散
V P T CO2
一、自扩散与互扩散 实际的扩散过程都是较为复杂的,常和其他输运过程伴随 着发生。
纯扩散过程必须是在密度均匀、压强均匀的条件下进行的。
纯扩散一般分为两种:自扩散和互扩散。
且: t ,
三、气体扩散的微观机理: du 黏性: 黏性力 f A J pA dz
dP du dt J p A dz
气体常压下的黏性是由于流层间流速不同造成的定向 动量迁移引起 dn dN dn J D J A d t 扩散:扩散粒子数 dN D Adt N N dz d t A dz
热传导过程存在热流 ,因而是非平衡态。 热传导过程存在能量迁移 ,因而是物质的输运现象。
2热流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垂直热流方向的单位面积的热量。 dQ JT dt dA dQ 热流: 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热量 Q dt dT 温度梯度大小: 方向:指向温度升高的方向。 dz A z0 ⑵ 傅立叶定律: 设物体的温度沿z轴方向变化,在z=z0处垂直于z轴取一截面A。
§3.2 扩散现象的宏观规律
当物质中粒子数密度不均匀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使粒子从 数密度高的地方迁移到数密度低的地方,这种现象就是扩散。
eg:不会发生化学反应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扩散 抽去隔板经足够长时间后,两气体均匀分布于两 T O2 容器中,且: O2+CO2
P nkT ( P、T恒定) n(O CO ) nO nCO 2 2 2 2
1 2
器中一氧化碳的数密度
管道中CO净由左至右的数 密度梯度大小为: dn1 n1 n2 dz L
CO N2 LA V
PCO P0
PN 2 P P0
dn1 dL
A
L
V
N2
P
CO : n1
n2
dN1 n1 n2 D A 则左→右CO粒子的流动率: dt L
——菲克定律的第三种数学表达式 反映了单位时间扩散的总质量与密度梯度d/dz的关系 ⑹ 菲克定律也可以用于互扩散: 若dt 时间输运的扩散粒子1的质量为dM1,则:
dM 1 d1 D12 A dt dz
扩散粒子1的密度梯度
扩散粒子1在粒子2中的一维互扩散系数
(二) 扩散系数D
扩散系数的大小反映了扩散过程的快慢,即反映了粒子的扩散能力。
2. 非线性输运: 若非平衡态不满足“流”与“驱动力”间的线性关系,或一 种“驱动”形成了另一种类的“流”。就成为非线性输运。 §3.3.2 热欧姆定律 傅立叶定律: Q dQ J A dT A T dt dz 记为-△UT ; 热流记为 IT 若:温度差△T 称为温压差; 则一根长为L、截面积为A的均匀棒达到稳态传热时的 傅里叶定律为: UT UT UT IT A 热欧姆定律 1 L L RT A 1 其中: 热阻率 T 热阻
③ 式中负号表示热流方向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 即:热量总是由温度较高处流向温度较低处 ④ 系统达到稳态时有: JT
dQ 常量 dt dA
此时利用傅立叶定律计算传热十分方便。 系统未达到稳态时,应借助热传导方程解决问题 ⑷ 热传导的微观机理:
⑷ 热传导的微观机理:
热传导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强弱程度(即温度)不同所产生 的能量传递 气体:当存在温度梯度时,作杂乱无章运动的气体分子,在 空间交换分子对的同时交换了具有不同热运动平均能 量的分子,因而发生能量迁移 固体、液体:分子的热运动形式为振动。 温度高处分子热运动能量较大,因而振动的振幅大; 温度低处分子振动的振幅小。 热运动能量就是借助于相互联接的分子的频繁振动逐 层地传递开去的。 通常液体和固体的热传导系数较低 金属: 金属或熔化金属中存在自由电子气体, 因而金属的导热性能远比一般的固体、液体高
即: 分子数密度梯度总是指向分子数密度 n 增加的方向。
2. 菲克定律:
设dA为与z轴垂直的小面元。 实验表明:
dA
z
dt 时间内通过dA面净的向z轴方向运动的分子数 dN 与 dn/dz 成正比,与dA、dt 也成正比。则有: dn d N D d Ad t dz
定义粒子流密度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粒子数,用JN表示,则:
dQ dT JT dt dA dz
dQ dT Q JT A A dt dz
z
傅立叶定律
dQ dT JT dt dA dz
dQ dT Q JT A A dt dz
⑶ 说明: ① 傅立叶定律是法国科学家傅立叶于1822年在实验基础上提出的 ② 比例系数 称为热导率,或导热系数。 单位:w/m· K 其数值由材料的性质决定
2. 自扩散 eg: ① 同位素间的互扩散 ② CO、N2 的互扩散 二、菲克定律: (一) 菲克定律: 1. 分子数密度梯度矢量: 则定义分子数密度梯度矢量:
设扩散粒子的数密度n只沿一维方向变化(如z方向),即:n=n(z)。
dn dz
大小:
dn 若: 0 , 分子数密度梯度与z同向 dz 方向: 沿z轴方向,且 dn 若: 0 , 分子数密度梯度与z反向 dz
流体截面积
, 且 JN 处处相等,则:
dN D
JN
扩散粒子的分子质量
dn dAdt dz
m dN dn m A A D A m JN dz dt A
dN dn D dt dA dz
dM d m dN d D A D A dt dz dt dz
解: [法1] 傅立叶定律
设筒长为L,则
L
r
b
r
轴线上的导线电阻为 Rtot RL
设半径为r的圆柱面上通过的总热流为 Q ,
dT 半径为r ~r+dr 的圆筒形薄层气体中的温度梯度为 ,则: dr dT JT dr
Rtot RL
dT JT dr
dM d 或: D A dt dz
气体常压下的扩散是由于粒子数密度空间不均匀造成 的宏观粒子迁移或质量迁移引起 说明:
⑴ 黏性与扩散均依靠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实现 ⑵ 液体、固体也有扩散现象,但由于微观结构不同使得其扩散 的机理也不同
§3.3 热传导现象的宏观规律 当系统与外界之间或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有 热量的传输 热传递有三种本质不同的基本方式:热传导、对流与辐射。 §3.3.1傅里叶定律 线性输运与非线性输运 一、 傅里叶定律 1. 热传导: 相邻的两部分物质之间,不是由于净的物质流动,而仅仅 是由温度差引起的能量传输称为热传导
L L RT T A A
热阻定律
说明: ⑴ 热欧姆定律、热阻定律适用于均匀物质的稳态传热。 非均匀物质的热阻、热流,应借助微分热欧姆定律解决。 ⑵ 可以证明,棒状或板状材料的稳态传热,其热阻满足类似 于电阻的串、并联公式 热阻串联 热阻并联
RT RT1 RT2 RT3
二、线性输运与非线性输运
1. 线性输运:
结果 驱动力
牛顿黏性定律: 动量流密度 J p
菲克定律:
du dz 流层间流速不同迁移了动量 dn 粒子流密度 J N D dz
粒子分布不均匀迁移了粒子或质量 dT JT 傅立叶定律: 热流密度 dz 物质温度不均衡迁移了能量 或:由于存在速度梯度、分子数密度梯度、温度梯度造成了 动量、质量、能量的输运传递,形成了动量流、粒子流、热流。 这些输运中的“流”与产生这些流动的“驱动力”是线性 关系,称线性输运
例4: 一半径为b的长圆柱形容器在它的轴线上有一根半径为 a、
单位长度电阻为R的圆柱形长导线。圆柱形筒维持在定温, 里面充有被测气体。当金属线内有一小电流 I 通过时,测出
容器壁与导线间的温度差为△T。假定此时已达到稳态传热,
因而任何一处的温度均与时间无关。 试问:待测气体的热导率是多少?
I
a
dr
d3 d1 d2 d 1 1 1 RT RT 1 RT 2 RT 3 ( ) 1 A 2 A 3 A A 1 2 3
Q IT
UT
RT
d(
T A
1
1
1
2
1
3
)
(T2 T1 ) A1 2 3 d (1 2 3 31 )
大多数气体: D ~ 104 ~ 105 m2/s 常温常压下 低黏度液体: D ~ 108 ~ 109 m2/s 固体: 注意: 对气体来说,当压强很低时的扩散与上述扩散不同。 属于克努曾扩散或称为分子扩散,eg:气体透过小孔的泻流就
属于分子扩散 .
D ~ 109 ~ 1015 m2/s
dN1 n1 n2 D A 则左→右CO粒子的流动率: dt L N1 V 又:n1 V A L dn1 n n CO N2 LA V D 1 2 A dt VL PCO P0 PN 2 P P0 n1 n2 n0 dn1 dL CO : n 1 n n n (n n ) 2n n
P
V
O2+CO2
扩散现象出现时存在宏观粒子流, 是非平衡现象,也是一种物质的输运现象 §3.2.1 菲克定律 自扩散与互扩散
V P T CO2
一、自扩散与互扩散 实际的扩散过程都是较为复杂的,常和其他输运过程伴随 着发生。
纯扩散过程必须是在密度均匀、压强均匀的条件下进行的。
纯扩散一般分为两种:自扩散和互扩散。
且: t ,
三、气体扩散的微观机理: du 黏性: 黏性力 f A J pA dz
dP du dt J p A dz
气体常压下的黏性是由于流层间流速不同造成的定向 动量迁移引起 dn dN dn J D J A d t 扩散:扩散粒子数 dN D Adt N N dz d t A 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