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

合集下载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老子提出的马太效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老子《道德经》苍天的常理是用富余的去补足缺失的,而人的常理却不是,是以不足的去满足富余的,谁能以富余去满足天下,就是得道的人。

马太福音中的寓言新约全书中马太福音第25章的寓言: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

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

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

就往外国去了。

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

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

但那领一千的,去掘开地,把主人的银子埋藏了。

过了许久,那些仆人的主人来了,和他们算账。

那领五千银子的,又带着那另外的五千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五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五千。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

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二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

主人说,好,你这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

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

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我就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

马太效应_名词解释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马太效应_名词解释_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马太效应名词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马太效应是指在资源分配、社会交往、教育机会等方面存在的一种不平等现象。

这个概念最早来自于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现象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领域被广泛研究,并得到了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探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马太效应的名词解释开始,介绍马太效应的定义、起源和背景,以及相关概念解释。

然后,在概述说明部分,我们将探讨马太效应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其原理和机制分析,并提供实例来阐述其对个人或群体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解释马太效应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博弈与资源分配不公平性导致马太效应存在,以及教育、经济、职业等因素对马太效应的影响。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马太效应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展望未来可能出现的演变趋势,并提出对抑制马太效应的策略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解释马太效应并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

通过深入研究和论述,我们将加深对马太效应的理解,并为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同时,我们希望引起足够重视,鼓励更多人投身于减少资源分配不平等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与共享发展的努力中。

2. 马太效应名词解释:2.1 马太效应定义:马太效应是社会科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个体或实体获得一定资源或优势后,更容易累积更多的资源,进而扩大差距的现象。

马太效应起源于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形象地描绘了这种累计性不平等现象。

2.2 起源和背景:马太效应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墨顿(Robert K. Merton)在1968年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

他通过研究科学家之间合作及其影响力分布发现,在知名度、声望、成就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家更容易获得额外的机会和资源支持,从而取得更大成功,进一步拉开与其他科学家之间的差距。

正确认识科学中的“马太效应”

正确认识科学中的“马太效应”

正确认识科学中的“马太效应”博文收藏10-04 2212正确认识科学中的“马太效应”老剪报妙文共赏5什么叫“马太效应”?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它?邓国天在《福建师大学报》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发表的《必须正确认识科学中的“马太效应”》,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马太效应”是一种客观规律,它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作用。

文章说,本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罗伯特.默顿研究了有声望、有地位的科学家对社会的各种影响,特别是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指出在科学界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声望的科学家因为某种杰出的贡献,已经获得了应有的荣誉,但社会还要给以加量;而对于未出名的科技人员,虽然已有一定份量的贡献,但无法得到应有的荣誉,甚至受到贬抑。

这种现象被概括为“马太效应”。

文章认为,“马太效应”的核心是荣誉背景的增强作用。

当一个科技工作出了有份量的贡献,成名并获得荣誉以后,会出现一种反馈,使这种荣誉继续强化。

而由于各种奖励和和带有荣誉性质的职务总是有一定的限额,已成名的科学家荣誉的增强便会排斥那些未成名的科技工获得应有的荣誉。

科学史的研究和最近的调查材料都说明,中青年科技工是科研的主力军。

一增强,一贬抑,必然使许多杰出的中青年科学家屈居科学荣誉的榜外。

文章指出,并不是所有给予知名科学家的荣誉都是“马太效应”,而只是其中那些不一致的、高手贡献的部分才是“马太效应”的结果。

在我国,目前一个显著地特点是“马太效应”与论资排辈交织在一起。

同时,它在学术交流和知识社会化过程中也起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文献激增,人们选择科学文献越来越感到困难的情况下,有声望的知名人物的著作、论文总是首先受到挑选。

在我国学术界,“马太效应”的这种作用,常常与人们的迷信权威和陈规陋俗交织在一起。

例如有些不出名的的著作或论文,虽然很有创见,但如果得不到有声望人物的推荐,或推荐人本身声望低,那就可能遭到冷遇,甚至发行都可能成了问题。

借助大人物的名声,既可以使研究成果声誉倍增,也会出现有声望科学家与未成名科技工在协作项目中荣誉分配的不一致。

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

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

对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的看法马太效应,指科学界名声累加的一种反馈现象,其名称来自于《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简而言之,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科学共同体是指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用通俗的话来讲即是“科学界”。

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

它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

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是指在科学奖励过程中经常存在的一种不公平分配现象,非常有名望的科学家更有可能被认定取得了特定的科学贡献,并且这种可能性会不断增加,而对于那些尚未成名的科学家,这种承认将会更加困难。

这种“涝的涝死,旱的旱死”的现象存在科学界中,带来的好处并不少,同时,他的消极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马太效应在科学共同体中的好处有以下几点:一、促进某一学术领域权威的形成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某学科领域形成了学术权威是这门学科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学术权威可带领和指导广大研究者不断向科学的深度与广度探索,在研究探索过程中,这种“权威”角色对科技进步和推动学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学术权威在其学术领域中,好比一座高峰,是每位成员所向往的,而马太效应则可以将该领域中的各种“砂石”汇聚于高峰之中,不断累积,学术高峰不断上升,促进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提高资源的利用度马太效应的存在,可以汇集学术领域里的大部分好资源,这部分资源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有点类似于“墨菲定律”,如果这少部分人是该学术领域的精英,那么这少部分的精英在这大部分的资源配置下,将可能更加利用好这些资源,取得更多的成果,惠及社会。

三、促进人才的集中和培养在人才辈出的单位,由于“马太效应”的作用,使得优秀的人才更加容易集中一起,更容易得到各种资源,形成难以抗衡的巨大优势,成为一流的学术机构。

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

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

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对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的看法马太效应,指科学界名声累加的一种反馈现象,其名称来自于《新约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简而言之,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科学共同体是指遵守同一科学规范的科学家所组成的群体,用通俗的话来讲即是“科学界”。

在同一科学规范的约束和自我认同下,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掌握大体相同的文献和接受大体相同的理论,有着共同的探索目标。

它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范畴之一。

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是指在科学奖励过程中经常存在的一种不公平分配现象,非常有名望的科学家更有可能被认定取得了特定的科学贡献,并且这种可能性会不断增加,而对于那些尚未成名的科学家,这种承认将会更加困难。

这种“涝的涝死,旱的旱死”的现象存在科学界中,带来的好处并不少,同时,他的消极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

马太效应在科学共同体中的好处有以下几点:一、促进某一学术领域权威的形成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某学科领域形成了学术权威是这门学科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学术权威可带领和指导广大研究者不断向科学的深度与广度探索,在研究探索过程中,这种“权威”角色对科技进步和推动学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学术权威在其学术领域中,好比一座高峰,是每位成员所向往的,而马太效应则可以将该领域中的各种“砂石”汇聚于高峰之中,不断累积,学术高峰不断上升,促进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二、提高资源的利用度马太效应的存在,可以汇集学术领域里的大部分好资源,这部分资源掌握在少部分人手里,有点类似于“墨菲定律”,如果这少部分人是该学术领域的精英,那么这少部分的精英在这大部分的资源配置下,将可能更加利用好这些资源,取得更多的成果,惠及社会。

三、促进人才的集中和培养在人才辈出的单位,由于“马太效应”的作用,使得优秀的人才更加容易集中一起,更容易得到各种资源,形成难以抗衡的巨大优势,成为一流的学术机构。

马太效应的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

马太效应的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

马太效应的正面效应及负面效应科学家作为群体一般的抽象存在形式,称为科学家集团或科学共同体。

科学社会学研究表明, 科学共同体具有一种特殊的分层结构, 这种结构是共同体成员由于社会承认的不同而形成的无形等级体系。

由于这种等级体系的存在, 加上共同体成员在科学成果上优势积累的不同, 从而出现了被默顿称为“马太效应”的一种现象。

科学共同体内部“马太效应”现象也就是科学上的积累效应, 这种现象的形成是科学共同体特定社会运行机制所必然引起的现象。

科学共同体内的“马太效应”与共同体内的分层结构一样同属于一种权威效应, 但它不同于由于权力的不同或财产的不同而形成的等级体系,科学上的这种权威结构的形成、权威的行使和对权威的信仰、服从等完全是建立在受动者自愿基础上的, 当某些科学家在科学成果的积累上达到某一优势而形成权威后,他就会受到人们的信赖、同行的崇拜。

他们的论著将会以很高的频率被引用, 并不断获得种种科学荣誉。

综上所述, 是科学研究系统的奖励结构这一科学共同体内的社会运行机制形成了“马太效应”。

正确分析“马太效应”对科技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有利于我们对这种现象加以引导和规范。

“马太效应”对科技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积极的作用:①“马太效应”现象自然产生和形成了某学科的学术权威。

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某学科领域形成了学术权威是这门学科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学术权威可带领和指导广大研究者不断向科学的深度与广度探索,在研究探索过程中,这种“权威”角色对科技进步和推动学科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②由于“马太效应”从客观上有利于学术权威的迅速形成, 而学术权威的产生又对他们所在的科学研究集体在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得以提高, 从而使该科研集体在社会系统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③学术权威在某一学科领域能促使正确的学术思想和观念得到承认和发展。

在科学工作中发扬科学民主和学术民主是科研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 但是学术问题在贯彻“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基础上要有一个集中的结论, 而这个结论往往需要学术权威以其威望和影响力及时作出, 这有利于科学理论和学术观点不断向纵深发展。

马太效应的研究

马太效应的研究

马太效应的研究马太效应是指在某个领域中,强者会越来越强,弱者则会越来越弱的现象。

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K·马顿在1968年提出,并以圣经中的马太福音而得名。

马太效应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教育、科学研究、经济等。

其中,教育领域是马太效应最为明显的一个领域。

在学校教育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会得到更多的奖励和机会,而成绩差的学生则会陷入困境。

这是因为成绩好的学生在学习上更容易取得成功,得到师生的认可和鼓励,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

而成绩差的学生则因为缺乏成功的经验和认可,往往会陷入自我怀疑和消极情绪中,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成绩。

马太效应在科学研究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在科学界,知名度较高的科学家往往更容易获得研究经费和资源,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进行创新性的研究。

而相对不知名的科学家则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困境,很难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研究成果。

这使得科学界的研究成果存在一定的偏见,导致一些重要的创新可能被忽视或延迟。

在经济领域,马太效应也是普遍存在的。

富人往往可以通过投资和财务管理获得更多的财富,而穷人则往往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这是因为富人可以利用自己的财富进行更多的投资和创业,从而赚取更多的收入。

而穷人则因为缺乏资本和机会,很难摆脱贫困的陷阱。

这导致了财富的不平等现象,进一步加剧了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的存在不仅对个体产生影响,也对整个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马太效应会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加剧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这可能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冲突,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马太效应,并采取措施来缓解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为了缓解马太效应,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教育是改变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应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接受公平的教育。

政府可以增加对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机会,以促进教育的公平性。

2. 鼓励创新和多样性。

在科学研究和经济领域,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创新和多样性。

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

科学共同体中“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一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1968 年,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R. K. Mer-ton) 在《Science》第 159 卷第 3810 期上发表了题为《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一文,指出了在科学的奖励过程中经常存在的一种不公正的分配现象: 非常有名望的科学家更有可能被认定取得了特定的科学贡献,并且这种可能性会不断增加,而对于那些尚未成名的科学家,这种承认就会受到抑制。

这就使得获得科学荣誉的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甚至被完全剥夺而成为在知识生产过程中默默无闻的“无产者”。

这就是默顿所说的科学共同体中的“马太效应(The Matthew Effect) ”,也被称之为“优势积累效应”。

“马太效应”这一概念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 25 章里的一段话: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而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事实上我们知道,“马太效应”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它不只存在于科学领域,也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其他各个领域之中。

对于科学领域的这一现象,除了默顿,还有其他许多学者也发现并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

例如,美国科学社会学家哈格斯特龙(W. O. Hagstrom) 在《科学共同体》一书中写道: “那些在过去做出过优秀成果的人好像在将来更容易因工作良好而得到报偿(即使别人已先于他而完成该项工作) ; 而那些不出名的,大约仍然不会出名。

”美国科学社会学家加斯顿(J. Gaston) 指出: “科学家在某一时间点做出某些成就,他用这种贡献而获得的承认将影响其第二时间点的产出量。

”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科尔兄弟(Jonathan Cole And Steven Cole) 在《科学界的分层结构》中指出,在科学共同体内部存在明显的不平等,威望、权力、资源、设备集中在很少数的“富有者”手中,穷者则愈穷。

美国社会学家朱克曼(H. Zuckerman) 在《科学界的精英---美国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一书中以大量的统计事实说明了这一点。

什么是马太效应有哪些影响

什么是马太效应有哪些影响

什么是马太效应有哪些影响马太效应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那么你对马太效应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马太效应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什么是马太效应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是十分重要的人类社会规律。

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曾提出类似的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马太效应的内涵指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上也经常借用这一名词。

马太效应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积极的方面来说,一个人只要努力,让自己变强,就会在变强的过程中受到鼓舞,从而越来越强。

从消极的方面来说,这社会上大多数人并不具有足以变强的毅力,马太效应就会成为逃避现实拒绝努力的借口。

态度积极主动执着那么你就获得了精神或物质的财富,获得财富后你的态度更加强化了你的积极主动,如此循环,你才能把马太效应的正效果发挥到极致。

马太效应的出处马太效应的名字就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马太效应文档 2

马太效应文档 2

科学界马太效应摘要: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将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优势积累效应称之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 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利弊交织的双重作用。

作者系统分析了马太效应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 从而为采取相应措施, 趋利避害, 促进科学技术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马太效应; 科学技术; 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为一种社会建制, 研究的群体性日益明显, 所需投入增加, 科研资源有限, 研究人员在研究能力上存在差异, 特别是由于科学技术共同体内分层结构的形成, 科学奖励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多种因素, 使得科学技术共同体中的多数人处于默默无闻或声望有限的境地, 仅有一少部分人能够抵达金字塔的顶层。

少数人居于顶端之后, 由于其已有的科学成就和声望, 使之易于占有更多的科研资源, 拥有更好的科研条件, 进一步获得更多的科研成果并被社会所承认, 得到更多的奖励; 与此相反, 大多数成员在资源占有以及获得成果与奖励等方面处于明显的劣势, 变得更加默默无闻。

1973年, 美国科学社会学奠基人罗伯特# 默顿在分析科学技术共同体中关于经费和科学荣誉分配时, 借喻于5圣经# 马太福音中的一段话:因为凡有的, 还要加给他, 叫他有余。

没有的, 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将科学技术共同体运行过程中这种富者愈富, 穷者愈穷的现象称之为马太效应。

一、马太效应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积极作用(一) 马太效应客观上有利于科学权威的迅速形成, 是科学技术共同体得以维系的重要保证具有兼备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深远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组织领导能力、能率领一个学科或多个学科的科学家联合作战的学术带头人是一个优秀的科研集体的必备条件, 如今许多科研领域实行的首席科学家制度和学科带头人制度的成功运行已说明了这一点。

我国著名科学家师昌绪不久前在谈到科研团队的工作时, 曾发出/ 有能力的学术带头人难寻0的感慨, 正所谓千军易得, 一将难寻。

马太效应的典型案例

马太效应的典型案例

马太效应的典型案例马太效应,又称“富者愈富,穷者愈穷”,是指一个人或事物因某种原因而获得了一点优势,然后借此优势获得更多的优势,而其他人或事物却因某种原因而处于劣势,结果导致优势者越来越优势,劣势者越来越劣势的现象。

这一效应在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几个马太效应的典型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首先,我们来看教育领域。

在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注和赞扬,他们也更容易获得各种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被忽视,缺乏了解和支持。

这种情况下,成绩优秀的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他们能够接触到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成绩,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很难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状况,导致了双方成绩的逐渐拉开差距。

其次,我们来看经济领域。

富人往往有更多的投资和理财机会,他们可以通过投资获得更多的财富,而贫穷的人则很难有机会进行投资,只能依靠辛勤劳动来维持生计。

这样一来,富人的财富会不断增加,而贫穷的人则很难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导致了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再者,我们来看社会资源分配领域。

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往往会出现“越有钱的越有钱花,越穷的越没钱花”的情况。

富人可以通过支付更多的费用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而贫穷的人则很难享受到同样的资源。

这样一来,富人能够获得更好的服务和资源,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贫穷的人则很难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综上所述,马太效应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明显的存在。

一旦某个人或事物获得了一点优势,往往会因此获得更多的优势,而其他人或事物则很难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状况。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这一现象,采取措施来减少不公平现象的发生,使社会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只有这样,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800字

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800字

马太效应是什么意思?篇一:马太效应为什么牛人越来越牛,平庸的人越平庸?如何跳出马太效应怪圈一个在麦肯锡工作几年后出来的朋友,特别慌,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没有一个单独领域的skill set.怎么样的人才会对自己有信心?而不会在自大和自卑、批判自己和矫枉过正中不断摇摆?找到一个anchor 很重要,这个anchor 其实就是被证明过的skill set. David Wong 在「Loser 需要知道的6个残酷事实」里就讲过,你在大街上被枪击,流着血呢,一个陌生人跑了过来。

他和你说他是一个好人,是一个诚实的人,一个孝顺的人,还从来不说脏话。

你就火了,这TMD和我有半毛钱关系,我现在要一个能给我止血的人!你这神经病给我滚!这就是成人世界的残酷事实,我们其实每天都处于这样的情景中。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扮演一个具体的社会角色,满足其他人的具体的需求。

否则你就会不受重视,你就会被抛弃。

斯坦福的Tina Seelig 教授说,我们要做T-shaped people,又要深,又要广。

那条竖线就是一个具体的skill set, 你就是要成为一个领域最棒的人,一个就够了。

横线为什么也重要呢?功夫在诗外嘛,那才决定你能走多远。

这就是anchor. 每天都睡得香。

为什么牛人越来越牛,平庸的人越平庸?如何跳出马太效应怪圈一个的成长,是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固有观念开始的。

这句话不是什么名人名言,只是我在20多年摸爬滚打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条朴素规律。

很多年前的小学课堂上,老师们诚诚恳恳地告诉我「失败是成功之母」,每本练习册的页脚也都印着这句话,写作业时我常常望着那几个字发呆,所以时至今日我仍能想起它们皱巴巴的样子。

初中的历史课本上,「人人平等」四个大字写的明明白白,作为世俗政治最根本的原则被广为传颂,我曾经对它深信不疑。

可是,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耳闻目睹的一切让我不断怀疑这两句话的正确性,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告诉我现实中不是这样的,但,世界如果不是这样的,那是怎样的呢?一个人要想抛弃一个观念,必须要以另一个观念取而代之。

科学活动中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什么?

科学活动中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什么?

科学活动中的马太效应告诉我们什么?一、科学中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是存在于主体与他者之间的一种心理现象,在个人发展、企业、国家的竞争乃至生物演化中都普遍存在。

科学中的马太效应是指科学中所存在的这样一种现象:“著名的科学家获得了与他们的科学贡献不相称的太多荣誉,而那些相对不知名的科学家总是获得与其贡献相比相对较少的荣誉。

”1这种现象恰好和《圣经·马太福音》中所说的“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而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相吻合,故而得名。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默顿用这几句话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此术语后常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二、理解马太效应与普遍主义规范相对应它也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1)科研成果的认定会受到之前出色的成果或者科学家名气的影响,这些使得科研成果更容易发表更容易被人们认可接受,“好的更好”形成一种优势积累;(2)有名望的科学家,在知名研究所工作过的研究者,名校毕业的学生等等,往往更容易受到关注和认可,准入资格认定中也会受到高学历、出色的科研经历、发表论文的质量等因素的影响2。

科学中“马太效应”的实质就是优势积累,在这种优势积累的过程中活动主体可能由于具有名气、高学历、出色的科研成果等优势因素,获得越来越高的荣誉和肯定、越来越好的机会和资源,从而作出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积累更多的优势因素,又开始新一轮的优势积累循环。

也就是,好的更好“马太效应”产生的关键是优势因素的影响,然而,优势因素的影响力只有在科学评价中才有可能实现,也可以说,科学中“马太效应”的实质——优势积累过程的实现离不开科学评价机制,因此,科学中“马太效应”的产生是与科学评价密切相关的。

三、马太效应的表现默顿的研究表明,马太效应适用于整个科学界,而且几乎在科学的所有侧面都有所表现,只不过在不同的侧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而已3。

马太效应定律

马太效应定律

马太效应定律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在1968年正式提出的。

“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这就是马太效应。

莫顿用这句哈概括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

在经济上,马太效应也反应了一种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三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

”于是国王奖励了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5座城邑。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巾里存着,我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那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并且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它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不管我们是否承认,马太效应都存在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

但也不必太悲观,它有坏的一面,自然也有好的一面,强者越强。

我们就要在生活中力争做到强者,更大地发挥马太效应的作用,成为更优秀的人。

比如说,我们坚持早睡早起,那么我们自然就会精力旺盛,不容易犯困。

那么自然就思维敏捷,头脑灵活,在工作和学习生活能够快速集中注意力,更快把事情办好,工作效率高。

工作和学习自然就会越来越好。

比如说,我们坚持阅读,那么就充实了我们的知识体系,拓宽更大的视野,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境界,丰富我们的人生。

同时也使你更自信,成功也会随之而来。

让自己变得更强,努力勤奋地变得更好,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受到正面反馈,人就会越来越自信,就会越来越优秀。

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的“马太效应”

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的“马太效应”

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中的“马太效应”[摘要]无所不在的“马态效应”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更多显现出其消极的一面。

文章从“马太效应”对领导决策的影响、对教师心态的影响、对科研管理者的影响、对外围环境的影响四个方面分析并阐述“马态效应”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克服“马太效应”消极影响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工作马太效应一、“马太效应”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其实质上就是优势积累效应。

该名称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寓言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

”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虽然起源于科学评价与奖励的一个比喻,但是却真实地概括了整个人类社会中的心理反应,以致产生行动的惯性趋势,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均可以找到注脚。

“马太效应”在科学领域中起着“双刃剑”的作用。

它一方面对有限的科研资源进行着优化配置,促使稀缺的资源能为优秀的科研人员所用,从而保证科研效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又使科研资源过多地集中在优势人员当中,使弱势人员赖以发展的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一方面,促使科学共同体内部分层分类加大加速,使权威的树立迅速有效,形成的显著错落分化格局催生着竞争的加剧,从而有力地促进科学活动的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优势人员在资源高度集聚后形成垄断,不珍惜不努力,甚至产生“学术霸权”行为,利用资源的掌控力和学术的影响力阻碍科学研究的全面兴起和科研新生代的快速成长。

二、“马太效应”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影响无所不在的“马太效应”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不知道“马太效应”,再刻苦也没有用

不知道“马太效应”,再刻苦也没有用

不知道“马太效应”,再刻苦也没有用马太效应的名字来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从前,一个国王要出门远行,临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

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一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

”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

第三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

”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这就是“马太效应”,反映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

-01-经济学中的马太效应一经济学界用它提醒决策者,要避免贫富差别过大。

此术语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增长个人和企业资源的需求原理,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幸福,因此它是影响企业发展和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

对企业经营发展而言,马太效应告诉我们: 要想在某一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

当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你也能更轻易地获得比弱小的同行更大的收益。

而若没有实力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要不停地寻找新的发展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好的回报。

-02-教育领域中的马太效应一在学校教育中,“马太效应”的作用是消极的。

例如: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学校领导称赞他,班主任更是经常表扬,回到家中也倍受宠爱,如此优越的成长环境,带给他的也不都是欢乐。

学生们给他的是这样的“优待”,风言风语声声:“老师就想着他一个,什么好处都是他的。

”“老师就夸他能力强,经常出风头,能力能不强吗?他有缺点,但老师还要护着他。

”“什么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和干部,都是他得的,老师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浅析高校奖励工作中“马太效应”的影响及规避方法.doc

浅析高校奖励工作中“马太效应”的影响及规避方法.doc

浅析高校奖励工作中“马太效应”的影响及规避方法-“摘要:“马太效应”在高校的奖励工作中广泛存在,对高校的育人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为规避奖励工作中“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高校应采取如下措施:对荣誉体系进行梳理,构建多样化的荣誉体系;资源的匹配应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应设置心里辅导员,并由其专门负责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高校奖励工作马太效应影响规避方法“马太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该名字来源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有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提出了这个术语,并将“马太效应”归纳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或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它将拥有更多机会并取得更大的成功或进步。

在高校的育人工作中同样也存在着“马太效应”,尤其在学生奖励工作方面,“马太效应”的表现尤为明显,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因而成为教育者不得不关注的一个现象。

一、高校奖励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笔者经调研发现,凡入学前就已在某一方面取得一定成绩或受到社会关注的学生,进入学校后,其成长发展更易获得教师的肯定与关注,也更易获取学校提供的各类资源,其在各种荣誉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形成了荣誉与资源在其身上累加的现象。

以某高校2007年的奖学金数据为例,从学校的整体情况看,当年获得两个或两个以上奖项的学生为376人,重复获奖的学生约占获奖学生总数的9.3%。

值得注意的是,该校对每名学生获得奖学金项目数有一定的限制,每名学生最多可获一项综合奖学金和一项单项奖学金或者两个不同类型的单项奖学金。

即便如此,仍然有超过9%的学生获得了多个奖项。

还有一些高校对每名学生最多获奖数没有限制,重复得奖的学生所占比例更高。

从班级层面看,高校一般按比例分配每个班的获奖名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名学生同时获得多个奖项,必然导致奖学金被极少数学生垄断,这将不利于调动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浅谈马太效应

浅谈马太效应

浅谈马太效应一、马太效应的含义“马太效应”是指科学奖励中的一种不平等现象,即有声望的科学家得到了与贡献不成比例的更大的荣誉和奖励(受惠者),而不出名的科学家则得到了与他们贡献相比也不相称的更少的荣誉和奖励(受害者)。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句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庄严词句在某种程度上形象的描述了科学工作报偿与奖励的不当分配模式。

“马太效应”是一种连锁反应,它不仅仅存在科学界,其他领域也同样是存在的,如政界、军界、文艺界、教育界、金融界、企业界等等,甚至可以说“马太效应”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而且都时时刻刻在发挥着作用。

因此,科学上还将“马太效应”归纳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二、马太效应的特点1.认同趋向性个人或机构的科学成就一旦得到科学共同体的高度认同,就会产生所谓的波敦克效应和光环效应,个人和机构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同。

他人在做相关科学工作时,也会首先将其著作或成果拿来参考,当然也易被引用,产生权威的偶像崇拜。

2.优势积累性优势积累作用,也有利于集中人才。

在人才辈出的单位,由于“马太效应”的作用,更容易集中优秀人才,更容易得到各种资源,形成难以抗衡的巨大优势,成为一流的学术机构。

3.棘轮效应:科学家在他们的科学生涯中,如果做出了成就,获得了声望和地位,就很难回到原来的水平与位置;出名的人永远是名人,地位不会逆转;这种效应会引导科学家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科学成就,来证明自己有更高的水平。

4.分配不公平性它所强调的优势积累,不仅仅是对知名科学家的更大的回报,还指对不知名的小人物的工作得不到应有报偿与荣誉。

“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怎样看待科研领域的马太效应

怎样看待科研领域的马太效应

马 太 效 应 来 源
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 事上有忠心,我把许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 人的快乐。 那领二千的也来说∶ 主阿, 人的快乐。”那领二千的也来说∶“主阿,你交给我二 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 主人说: 千银子,请看,我又赚了二千。”主人说:“好,你这 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 又良善又忠心的仆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把许 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多事派你管理。可以进来享受你主人的快乐。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主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 那领一千的,也来说: 主阿, 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人,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我就 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 害怕,去把你的一千银子埋藏在地里。请看,你的原银 在这里。 主人回答说: 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 在这里。”主人回答说:“你这又恶又懒的仆人,你既 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 知道我没有种的地方要收割,没有散的地方要聚敛。就 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 当把我的银子放给兑换银钱的人,到我来的时候,可以 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 连本带利收回。夺过他这一千来,给那有一万的。”
科学领域的马太效应
怎样扬长避短地利用“马太效应” 怎样扬长避短地利用“马太效应”
王选的选择
科学领域的马太效应
• 在电脑开发的领域内,最佳的创造年龄是20岁到 岁。 在电脑开发的领域内,最佳的创造年龄是 岁到 岁到40岁 王选的两次创造高峰——1964年从事软件研究和 年从事软件研究和1975年 王选的两次创造高峰 年从事软件研究和 年 研制激光照排项目,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 研制激光照排项目,也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无名小 一飞冲天,作出了超越“权威”的成就。 卒”一飞冲天,作出了超越“权威”的成就。 • 现在,王选也成了权威。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创造 现在,王选也成了权威。他清晰地意识到, 的高峰已过,一定要有自知之明。 的高峰已过,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他现在看的文献资料 不如年轻人多,第一线的实践更不如年轻人多。在计算 不如年轻人多,第一线的实践更不如年轻人多。 机这个新兴的学科领域, 机这个新兴的学科领域,不掌握或不熟悉重要的技术细 容易犯“瞎指挥”的错误。 节,容易犯“瞎指挥”的错误。 • 王选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后不久,却作出了一 王选在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后不久, 个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 个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辞去北大方正控股有限公司董 事局主席职务。 事局主席职务。

”马太效应”对科技奖励的影响

”马太效应”对科技奖励的影响
关键 词 : 太效 应 ; 技 奖励 ; 极 作 用 ; 马 科 积 消极 影 响 ; 策 对 中 图 分 类 号 : 3 G1 文献标识码 : A
“ 马太效应” 一语 源于《 旧约全 书》・ 马太福音 》 新 在《 第 2 章 中有这样一 段话 : 若谁 有 , 给他 , 5 “ 就 并不 断增 加 ; 而谁 没有 , 则连 已有的都要被 夺走 。它虽 然产 生于 现代 , ” 它所 表
广度探索 , 从而使该科研集 体在社会 系统 中能发挥更大的作
用。
创性 、 真理性和价值性 的承认 , 是对 科技人 员所作 贡献 的社
会承认 , 也是对科技人员 的科研 能力 的承认 。科技奖励对 于 发挥广大科技 人员的积极性 , 促进科研 资源 的优势积 累和科 技创新 等方面有着 举足 轻重的作 用 。在科技 奖励 中处处 充
用默顿的话来说科技奖励中的马太效应意味着对于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不断地越来越马太效应是科学社会学中的一个范畴也是一种损不足带头人的成长加快科技进步马太效应有利于科学权威的迅速形成使科学共同体高度分层马太效应带来的优势累积效应客观上有助于学科带头人的成长它的存在使得科学技术共同体内部的分层结构进一步加强处于金字塔顶层的少数学者逐渐成为本领域的学术权威在科研项目的申请科研成果的评价科研论文的发表的诸多方面锦上添花
使稀缺 的科研 资源得到 最为可靠的利用 , 使科技奖励发挥最
二 、 技 奖励 中“ 科 马太效 应” 的消极 影 响
科 技奖励作为调整科技人员行为的一种积极方 式 , 直接
收 稿 日期 :0 90 —0 2 0—72
作者简介 : 祁延慧( 9 9)女 , 1 6 一, 甘肃兰州人 , 助理研究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
马晓晓
17849941
摘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求科学界奖励的马太效应的根源和合理解释,及对照
其他领域马太效应,探索马太效应在科学奖励中体现出的规律,剖析在人类文明中马太效应的影响并对不同阶层社会生活做出合理预测。

关键词:马太效应,科学奖励,影响,预测
马太效应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无论是单一的将马太效应看作一种原理或者一种现象的结果,这些都是片面的且不准确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解释科学奖励的马太效应,揭示科学奖励中马太效应体现的基本原理与发展规律。

马太效应,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存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

先前已有很多学者关于马太效应的产生以及其影响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大致都集中在心理领域、社会领域,在根本原因探讨上不一而足。

从事物的根本寻起,发现其根本原因,为马太效应这一现象寻找出合理且令人信服的关键性证据显得尤为重要,但就目前而言,相关学者或从自身领域以其现有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最后未达成统一结果,这显然是不利的。

马太效应存在时间如此之长,竟难以寻到起点,或在人类文明产生之时马太效应便已经存在。

当讨论马太效应的产生不得不说起货币的历史,货币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枢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除人之外的其他动物相比,人可以拿着一张纸币或者利用无形的电子支付交换到想要的东西,这在其他动物之中使难以想象的,一只黑猩猩利用一张纸向另一只黑猩猩交换其手中的香蕉,这显然是很难完成的。

至于人,人们相信一张纸币的价值,并同意将手中的商品交换出去,获得的仅仅只是一张纸,如果人们不相信这张特殊的纸的效力,那么交易显然是不能够完成的,交易进程结束。

人作为一种奇特的动物,具有非凡的想象力,这些在其他动物身上是否体现尚不清楚。

作为人,想象力的具象化即这种广泛存在且难以追踪其历史的契约关系一直延续到了现代,人们相信可预见性的后果和契约的效力,使得意志存在显得合理,这种存在依托于权力的集中,这种领导力的强化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相对完善的国家政权。

在国家意志形成的进程中,对人肉体上的限制与精神上的束缚,将松散的个体社会化,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驱动国家机器快速运行,使生产力得到有效发展。

探讨相比较于其他大型猫科食肉动物的独居生活习性而截然相反的狮群的群居生活,南非萨比森保护区研究人员对南非狮群形成的原因进行了长达40年的调查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归纳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狮群的形成不是因为非洲斑鬣狗的威胁,也不是因为其猎物诸如角马、水牛、牛羚体型较大,单一捕猎效率低,原因是为了抵御外敌保卫领地,将临近水源的便利领地控制起来,防止其他狮子的领地入侵。

至于人类,或不能单一类比,生搬硬套将其他理论套用在人类社会上,人作为一种自主性远强于其他动物的一种特殊动物,发展至今,已经具备相当的自主性,会利用规律并作出相应调节。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相信,国家的形成是源于保卫领地,这一点在现代显得极为明显与敏感。

无论是涉及到前2017年下半年的印军非法入境还是南海争端抑或钓鱼岛争端,涉及到领
土问题争端对抗显得极为紧张和激烈。

领地作为一种十分重要且有限的资源,占有领地的一方能够获得生存繁衍所需的物质能量,能够获得生存空间即生产资料,而失败者一无所有,甚至生存繁衍也成为奢望。

在人类生存与繁衍进程中,当环境容纳量达到一定限度,该区域范围内生产的物资不足以满足更多人消耗时,若没有一定条件制约,人口增长是无限的,地球上可用资源与空间有限,斗争便产生了,斗争不仅仅存在于外部,内部之间同样激烈,进化存在于激烈的斗争,环境压力驱使着物种向更适合环境的方向发展,现在的我们证明了,我们的进化方向是正确的。

相比较于古猿与古代人类,有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容量在近几万年来增长了三分之一还要多,脑容量的增大意味着人类朝着更加聪明的方向发展,人类想象力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从古代部落图腾到如今社会形态,证明了该点。

对于外部,为了保证领地的争夺即生存繁衍的进行,部分更具领导力的个体利用更加具象化的想象力与紧密的契约关系促使松散的部落聚集起来,通过可预见性的肉体惩罚或奖赏和精神束缚不断壮大,取得优势,成为占优势群体,这样在激烈竞争中获胜,获得领地与资源,获得领地与资源的优势群体因为领地扩大,可以容纳更多人口,失败者失去领地,资源有限,最后容纳人口减少,最后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对于内部而言,统治阶级为了获取更多资源,需要保持统治阶级其阶层的数量,对于整个整体而言,统治阶级以其森严的等级制度,控制着生产关系,进而控制整体,维持着国家机器的运行。

这是一种有机的连续的互相关联的整体,在整个进程中,马太效应体现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资源极其有限,统治阶级占少数,通过生产关系实现资源的集中化,增强统治阶级力量,加强统治阶级控制力,进而调动各方,支持了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行,进而无论是国家战争或是疏通水利抑或是实行大型工程,这都是离不开资源集中化,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体现其强大控制力,这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这样。

以马克思主义解释马太效应,体现出了一定情形下的适用性。

马克思主义以其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包容性,涵盖各方面,马克思主义以其科学的特性,辩证唯物看待事物。

科学奖励中表现出的马太效应是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缩影,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事物的发展,但同时它又体现了其本身存在的矛盾。

在自然进程中,新陈代谢物种演替,事物内部有其特有的规律。

在事物发展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体现了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新事物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前进性,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的母腹,它对旧事物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优越性。

但是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的,强者与弱者的地位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换的,历朝历代的更替表明,存在的不一定合理,事物存在是有一定时空限制的,真理与谬误没有绝对的沟壑,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脱离了条件限制的真理也不再是真理。

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的产物,从它出生的一刻起就注定了要灭亡,在其萌芽发展阶段它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一些方面,随着它壮大开始出现一些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当它整体上不再使生产力获得较大提高时,就会逐渐衰亡,另一种新兴的事物就会替代它,这可能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它将会并且一直会发挥着其作用。

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的产生与发挥的影响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紧密联系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经济基础,
决定了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体现在具有意识形态的思想体系中,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辩证唯物的看待一种现象,不能黑白两分,事物存在着灰色地带。

辩证认识事物,看清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发现原因与结果,理解必然与偶然之间的联系,从形式和内容上预见性的看待现实与可能。

马太效应起源于久远的丛林法则,从地球生命诞生之初便存在着,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自然规律的具象体现,同时它也不仅仅体现在人类身上,这不是人类所特有的,不过它在人类文明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与显现,作为存在的一种方式,它曾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它也生产力发展中暴露出局限性。

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在一定历史阶段促进了信息交流、人才的集中培养,但是它也表现出了消极作用,例如它会使科学阶层严重分化、不公平现象加剧、更多人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一定程度内阻碍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个人作为研究中的可变变数,体现了一定的自主性,规律作为一种必然的可预见性结果,双方之间并不矛盾,存在着的必然与偶然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正如有人质疑马克思,既然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被取代,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呢。

科学奖励中的马太效应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对弱者不利,但是对于个人而言不能自暴自弃,社会发展具有必然性而个人发展却有极大的偶然性,把握其中的规律,奋发图强,弱者也可以变强者。

更深层次的,这种现象必将在一个个偶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下灭亡的。

而作为个体,在矛盾与斗争的驱动下,发挥主观能动,改变自身现状,个人现状的改变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或不明显,但这些存在了的与在一定时空下将要继续存在了的最终必将在一个个偶然中土崩瓦解。

1.曾品顾,试论“马太效应”产生的科学认识根源,1998年第一期,宜宾师专学报
2.王雪源,科学界马太效应的批判,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3.吴晓莉,王运红,马太效应对科学成果能见度的影响,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所
4.严丽,科技文献过程中的马太效应,J,情报杂志,2007(3)77-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