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绿色建筑发展经验总结
绿色建筑总结报告
绿色建筑总结报告绿色建筑总结报告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等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原则和方法,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通过学习和实践,对绿色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绿色建筑的总结报告。
首先,在绿色建筑的设计阶段,应该优先选择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
这些材料应当具有高效节能、耐用、可再生和可回收利用的特点。
比如,使用节能玻璃能够降低建筑物的能耗,使用生态砖能够减少对土壤开采的压力,而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木能够减少对森林资源的消耗。
另外,设计阶段还应考虑到建筑的布局和结构,使得建筑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采光、通风和自然采暖,减少对人工能源的依赖。
其次,在建筑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建筑施工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而且会破坏土地和植被。
因此,在建筑施工前应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合理设置施工时间和工地布局,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另外,施工过程中应使用环保材料,如低污染油漆、环保胶水等,减少有害物质的挥发。
建筑过程中还应加强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做到“绿色施工”。
然后,在使用阶段,绿色建筑应该具备节能、节水和环保的特点。
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占据了大部分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因此,应该采用节能设备如高效照明系统、太阳能热水器和地源热泵等,减少能源的消耗。
水资源也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绿色建筑应该采用节水设备如节水洗手盆、节水沐浴器和雨水收集系统等,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建筑物应设置垃圾分类设施,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提高废物的回收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在建筑物的拆除和再利用阶段,绿色建筑应该考虑到材料的可再生和可回收利用性。
建筑物的拆除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因此在设计阶段应考虑到建筑物的拆除和再利用性,选择环境友好的材料,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此外,建筑物的维修和改造也是减少资源浪费和延长建筑寿命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绿色建筑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绿色建筑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
香港建筑行业介绍资料
香港建筑行业介绍资料【香港建筑行业介绍资料】香港作为东亚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其建筑行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为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以香港建筑行业为主题,介绍其近年来的发展情况、特点以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一、建筑行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香港的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香港每年的建筑总产值超过千亿港元,对经济的贡献不容忽视。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以及对住房和基础设施的追求,香港的建筑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首先,香港建筑行业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施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独特设计和复杂建筑项目在香港崛起。
例如,香港国际机场、铜锣湾时代广场等地标性建筑的出现,为香港市民和游客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
其次,香港建筑行业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香港是一个资源有限的地方,因此可持续建筑的概念深入人心。
许多建筑项目都采用了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包括使用环保材料、建筑外墙绿化等措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二、香港建筑行业的特点香港的建筑行业有一些独特的特点,使其在国际上赫赫有名。
首先,建筑效能非常高。
由于土地资源有限,香港的建筑通常较高密度,各个空间被充分利用,提高了土地使用率。
同时,香港建筑的施工速度也十分迅猛,常常在短时间内完成。
其次,香港建筑注重安全性。
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多变,震耐性、防火安全等成为设计和施工的重要考虑因素。
因此,香港的建筑在整体结构和材料选择上都非常谨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
此外,香港建筑界十分注重创新和高质量。
在国际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建筑事务所是香港建筑行业的一大特点。
这些设计师不仅研究了传统的建筑风格,还融入了现代元素和特色,使得香港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创意与个性。
三、香港建筑行业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香港的建筑行业对城市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建筑物的高密度构成了香港独特的城市风景线,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到这座城市。
香港回归日回归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环境与绿色发展
香港回归日回归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环境与绿色发展1997年7月1日,香港从英国统治下回归到中国,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
回归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香港回归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环保和绿色发展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取得的成就。
1. 环境保护的重视香港特别行政区自回归以来,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香港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环保政策和法规,积极推动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
同时加强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大环保投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2. 水质保护与海洋生态保育作为一个海岛城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对水质保护和海洋生态保育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通过加强污水处理、加强排污管控、保护海岸带和珊瑚礁生态等措施,有效维护了香港的海洋生态环境。
此外,发展海洋再生能源也成为香港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 空气质量改善与气候变化应对香港特别行政区也重视改善空气质量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
加强了对工业企业、机动车辆和燃煤电厂等污染源的管控,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此外,香港特别行政区还加入了国际气候变化合作组织,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合作。
4. 生态保护与自然资源管理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香港特别行政区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设立多个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修复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对土地利用和开发的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和农田利用,保护了香港的自然资源。
5. 绿色产业发展与可持续经济香港特别行政区积极发展绿色产业,促进可持续经济的发展。
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发展新能源汽车,鼓励节能减排,推进绿色建筑和绿色金融等绿色产业的发展。
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总结:香港回归后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政策制定、法规执行、资源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香港版)》CSUS/GBC 1-2010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香港版)》CSUS/GBC 1-2010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香港)委员会二○一○年十二月前言为了在香港特区更好地施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研究中心、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香港)委员会组织大陆和香港特区专家,根据香港特区的气候、环境、城市形态、标准规范等情况,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香港版)》(以下简称本标准)。
本标准遵循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评价方法和主体框架,根据香港特区的实际情况,对部分条文进行了修改、补充或替代,并增减了部分条文。
在修订过程中,征求了有关方面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协调和修改,并经审查定稿。
本标准是现阶段香港特区绿色建筑标识申报和评价的技术依据。
主编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列):叶青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刘少瑜香港大学建筑系邹经宇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梁以德香港城市大学建筑系编写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列):方天培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方雪原香港建筑师学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2009-2010)李玉国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吕伟娅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任俊广州市建筑集团有限公司余中海特灵空调(亚太)严汝州香港房屋署陈志荣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张智栋香港大学建筑系梁礼诚特许水务及环境管理学会本标准由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香港)委员会负责管理和技术内容解释。
请各单位在执行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联系信息如下: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香港)委员会邮箱:cgbchk@网址:地址:香港薄扶林道香港大学纽鲁诗楼402室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二○一○年十二月目录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3)3.1基本要求 (3)3.2评价与等级划分 (3)4住宅建筑 (5)4.1节地与室外环境 (5)4.2节能与能源利用 (6)4.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7)4.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8)4.5室内环境质量 (8)4.6运营管理 (9)5公共建筑 (11)5.1节地与室外环境 (11)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2)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3)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4)5.5室内环境质量 (15)5.6运营管理 (16)1总则1.0.1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香港绿色建筑发展经验总结_刘少瑜
心等。HK-BEAM 的最高级别为优秀,但从 2006 年开始,将优秀 改为白金作为最高级别。 3 香港发展商的绿色建筑实践 香港的绿色建筑发展离不了众多地产发展商的支持。作为业 主, 各大地产商为本港绿色建筑的市场推广作了重要贡献。由于篇 幅限制,本文将简要列举部分发展商对绿色建筑发展所作的努力,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1 支持本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HK-BEAM 作为香港本地最重要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得到 了各大发展商的青睐与支持。 太古地产是 HK-BEAM 的创立者之一,在过去的 10 年里,开 发了超过 10 个获得 HK-BEAM 认证的项目,包括太古广场一、二、 三座,濠丰、德宏、多盛等大厦;以及又一城购物商场等。 新鸿基集团正在兴建的香港最高以及全球第三高的建筑物:环 球贸易广场(ICC),不仅通过了 HK-BEAM 的白金级别的认证,同 时此项目也获得 LEED (Lead ersh ip in En erg y an d En viro n mental Design)金奖,是全港的首个 LEED 认证项目。新鸿基的其 他获得 HK-BEAM 认证的项目包括荔枝角巴士厂重建、创纪之城 第四期、朗庭院、新鸿基中心等众多商业与住宅项目。 恒基兆业集团开发的 HK-BEAM 项目主要集中在居住区,如 著名的嘉亨湾小区。 信和集团所开发的利用大型垂直绿化降温的万 景峰 / 荃新天地项目于 2007 年获得了 HK-BEAM 的白金奖。旭日 集 团 的 北 京 道 一 号 是 尖 沙 嘴 的 标 志 性 建 筑 物 ,也获得了 H K BEAM 的白金级别认证。此外,鹰君集团、置地集团、希慎集团 以及汇丰银行等等都拥有各自获得认证的绿色建筑。 作为政府发展机构, 房屋署和建筑署也在各自的领域支持本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广大低收入群体提供廉价租房的房屋署,在 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开发了牛头上村、蓝田村等获得 HK-BEAM 认证的项目。建筑署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集中在政府办公大楼,如 沙田政府大楼、长沙湾政府大楼等。 香港的发展商对本地评价体系的支持, 使得这套评价系统在实 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同时让绿色建筑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3 .2 重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绿色建筑最直接的实践主体, 各大发展商及业主在开发中 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总结出适合香港的绿色建筑开发经验。 房屋署作为重要的政府开发商,为香港 200 万人口提供经济住 房。从 2001 年开始,房屋署尝试在所开发项目上进行一系列的微 气候研究,以实现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到目前为止,已有 20 个项 目进行了微气候研究。微气候研究主要包括:场址的空气流通评 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采光、得热以及污染分布等研究。利用模 拟技术, 善用地形特色进行建筑布局与单体设计,提升建筑性能的 同时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房屋署已采用预 制组建技术进行施工,近年, 房屋署更积极采用机械化预制组件的 创新建筑方法,如在葵涌工厂大厦重建项目中, 首次采用新型的立 体预制组件建筑方法,以提高施工质量、改善地盘安全、保护环境 与缩短施工时间等。 太古地产在施工上总结了一套环保拆卸技术以减少噪音, 实现 废物再利用;建立了环境、健康安全报告(EHS)数据库用于总结在
绿色建筑心得(优秀5篇)
绿色建筑心得(优秀5篇)绿色建筑心得篇1绿色建筑心得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利用高效节能技术、绿色材料和智能化技术等,以实现低耗、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绿色建筑旨在创造一个健康、舒适、节能和环保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同时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对环境的最大限度的保护。
在我的绿色建筑之旅中,我深深体会到了绿色建筑的魅力。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具体的心得和体验。
一、可持续材料的使用我参与了一项绿色建筑的改造项目,项目要求使用大量的可持续材料。
在选择材料时,我们充分考虑了材料的环保性、可再生性以及降解性。
例如,我们选择了竹子作为主要的建筑结构材料,而不是传统的混凝土或木材。
竹子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其生长速度快,对环境的负担小,而且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再生长。
此外,我们还在建筑中使用了一些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如旧轮胎、废塑料等,这些材料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二、节能技术的应用在项目中,我们引入了各种节能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等。
太阳能电池板能够为建筑物的电力需求提供支持,而雨水收集系统则可以将雨水收集并用于植物灌溉和清洁等。
此外,我们还通过设计优化,将建筑物的能耗降低到了最低。
例如,我们通过优化空调系统、提高窗户的隔热性能等措施,实现了能源的节约。
三、人与环境的互动绿色建筑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人与环境的互动。
我们通过引入自然元素,如室内绿植、外部景观等,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与自然互动的环境。
这样的设计不仅提高了人们的居住满意度,还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四、社区参与在项目中,我们还积极引入了社区参与机制。
我们鼓励居民参与到绿色建筑的使用和维护中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和培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节能意识。
这种社区参与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促进绿色建筑的推广,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
五、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绿色建筑的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绿色建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绿色建筑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绿色建筑发展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建筑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理念和实践方式,正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绿色建筑旨在通过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然而,绿色建筑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在前行的道路上既面临着诸多机遇,也遭遇了不少挑战。
一、绿色建筑发展的机遇1、政策支持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纷纷出台一系列鼓励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法规。
例如,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容积率奖励等,以激励开发商和建筑业主采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标准。
在中国,政府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等文件,明确了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在土地供应、规划审批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和租户愿意为绿色建筑支付更高的价格,因为绿色建筑能够提供更好的室内空气质量、舒适的温度和湿度、低能耗等优势。
这一市场需求的增长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3、技术进步近年来,建筑领域的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绿色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例如,新型节能材料的研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发展等,都使得绿色建筑的实现更加容易和高效。
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绿色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精确的手段。
4、行业合作加强为了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筑行业内各相关方的合作日益紧密。
开发商、设计师、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物业管理公司等形成了产业链上的合作联盟,共同致力于绿色建筑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这种跨领域的合作能够整合各方资源,提高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效率和质量。
二、绿色建筑发展的挑战1、初始成本较高绿色建筑通常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环保材料,这导致其初始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例如,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地源热泵系统、高效保温材料等都需要较大的投资。
香港的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
香港的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香港,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在环保与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可有着不少精彩的故事。
还记得我第一次去香港的时候,就被它那独特的城市风貌所吸引。
高楼大厦林立,街道上车水马龙,人群熙熙攘攘。
然而,在这繁华的背后,我也发现了香港对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用心之处。
走在香港的街头,你会发现垃圾分类设施随处可见。
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清楚地标明了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等类别。
而且,市民们也都养成了良好的分类习惯,大家会认真地将垃圾投放到对应的垃圾桶中。
我就曾看到一位小朋友,手里拿着喝完的饮料瓶,一路小跑着找到可回收垃圾桶,准确地放了进去,那认真的小模样真是可爱极了。
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也是环保的一大亮点。
地铁、巴士、电车等交通工具四通八达,不仅方便了市民的出行,还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从而降低了尾气排放。
尤其是那独具特色的双层巴士,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坐过一次双层巴士,坐在上层靠窗的位置,微风拂面,欣赏着沿途的美景,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活力,同时也意识到这种公共交通方式对于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
在香港的一些公园里,还能看到太阳能路灯和雨水收集系统。
太阳能路灯依靠太阳的能量照明,白天储存能量,晚上为公园提供光亮,既节能又环保。
而雨水收集系统则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花草树木,节约了水资源。
我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就看到园丁们用收集来的雨水悉心浇灌着花朵,那些花儿在水的滋润下开得更加娇艳动人。
香港对于海洋生态的保护也不遗余力。
香港拥有美丽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海洋环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限制捕捞、建立海洋保护区等。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海洋保护的志愿者活动,跟着工作人员一起清理海滩上的垃圾,那一堆堆被海浪冲上岸的塑料瓶、泡沫板等垃圾,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海洋污染的严重性,也更加明白了保护海洋的紧迫性。
香港的建筑也在环保方面下足了功夫。
许多高楼大厦都采用了绿色建筑设计,比如节能的空调系统、高效的照明设备等。
香港特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及对策
香港特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及对策概述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不断面临城市化进程中的住房需求和土地紧缺等挑战。
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需求,装配式建筑产业成为解决住房问题的一种创新方式。
本文将探讨香港特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香港特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现状1.1 装配式建筑产业概述装配式建筑是通过工厂预制构件,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拼接而成的一种建造方式。
与传统施工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生产周期短、资源利用高效、质量可控等优势。
1.2 香港特区对装配式建筑的需求香港特区紧凑有限的土地资源导致住房供应不足。
政府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并提高住房供应,因此开始关注装配式建筑作为解决方案,并制定政策促进其发展。
1.3 香港特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香港特区装配式建筑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
政府通过提供土地和提供各种激励措施来吸引投资者和开发商参与。
二、香港特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优势2.1 提高住房供应能力香港特区采用装配式建筑可以缩短建设周期,提高住房供应能力。
快速组装和模块化设计使得建筑工期大幅减少,有效回应了市场对住房需求的迫切性。
2.2 降低施工成本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预制方式生产,减少了现场施工环境对人员和材料的依赖。
同时,在资源利用方面也更加高效,可以减少浪费和损耗。
三、发展香港特区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对策3.1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香港特区需要制定更加完善的政策法规以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多种激励措施,例如给予税收优惠、提供土地、推动专业人才培训等,吸引更多投资者和开发商参与该行业。
3.2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香港特区需要注重技术研究和创新,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水平。
通过技术改进和创新设计,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施工时间,并解决装配式建筑在抗震性、隔音性等方面的挑战。
3.3 加强合作与交流香港特区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开展合作与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和技术。
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状况及特点
国内外绿色建筑的不同认证体绻及其能耗测量指标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绻绿色建筑是在全寿命周期内兼顾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建筑。
我国的绿色标识制度主要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为设计和评判依据,经专家和测评机构(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评审通过后,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1、2、3星级,3星级为最高级别。
我国香港地区主要施行《香港建筑环境评估标准》。
该评价体绻在借鉴英国BREEAM体绻主要框架的基础上,由香港理工大学于1996年制定。
它是一套主要针对新建和已使用的办公、住宅建筑的评估体绻。
该体绻旨在评估建筑的整体环境性能表现。
其中对建筑环境性能的评价归纳为对场地、材料、能源、渴资源、室内环境质量、创新与性能改进六个方面的评价。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幕,相应的建筑节能滕律滕规和标识规范体绻正在逐步建立。
在滕律和滕规方面,2007年10月28日颁布了《中华人渑共和国节约能源滕》,并于2008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08年7月23日国务院通过《渑用建筑节能条例》,并于2008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随后又正式颁布了《公共机构节能条例》。
在滕律和滕规方面为建筑节能奠定了基础。
在建筑设计标准方面,建立了覆盖全国三个渔候区的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设计标准,包括《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幅住建筑部分)》(JGJ26—95)、《夏热冬冷地区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J116—2001)、《夏热冬暖地区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J275—2003)。
这些标准为全面开幕建筑节能工作奠定了基础。
帤其是《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我国公共建筑节能的推动和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幕,对实现“节能减排”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筑节能验收和运行管理方面,建立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空踃通风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0365—2005)、《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技术导则》、《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绻统建设相关技术导则》等标准规范和技术导则,这些为推进建筑节能工作的验收和运行管理提供了依据。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回归后的几十年里,香港经历了许多绿色创新和环境保护措施的推动,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一直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十分重视的问题。
香港特别行政区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旨在保护大气、水域、土地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政府加强了环境管理和监测,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标准,并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例如,实施了清洁空气政策,限制了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改善了空气质量,减少了空气污染。
此外,政府还大力推广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积极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绿色空间。
二、可持续发展香港特别行政区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政府在交通、建筑和能源等领域推动可持续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交通方面,香港特别行政区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工具,优化交通网络,减少私家车使用的比例,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在建筑方面,政府提倡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
在能源方面,政府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高效能源,加大研发力度,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三、国际合作香港特别行政区积极与国际社会开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
作为国际化的城市,香港拥有丰富的人才和资源,能够为国际社会的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香港特别行政区与国际机构和其他城市加强交流与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进全球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同时,香港也举办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会议和展览,为全球环境保护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香港特别行政区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政府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测,推出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并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各项工作。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1. 引言1.1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理念,结合香港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一系列旨在保障当前和未来世代生活质量、保护环境资源、促进经济繁荣的规划政策和措施。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更加关注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致力于建设一个环保、宜居、繁荣的城市。
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香港城市规划不再仅仅追求经济增长和城市扩张,而是更加重视生态平衡、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公平。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优化交通网络、促进绿色建筑和能源节约等措施,香港可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提高城市整体竞争力,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香港城市规划是香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尝试。
1.2 香港城市规划的重要性香港城市规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香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增强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竞争力。
2. 正文2.1 香港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香港城市规划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世纪。
随着香港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和贸易中心,城市规划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最早的城市规划尝试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时期,当时主要集中在维多利亚城市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发展。
随着香港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划变得愈发重要。
20世纪初,香港开始面临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规划开始涉及更多领域,包括住房、交通、环境等方面。
此时的城市规划更多集中在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确保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的城市规划逐渐转向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视,城市规划也开始注重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目前,香港的城市规划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涵盖了各个方面,力求实现城市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
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建筑
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建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从传统的“温饱型”过渡到现在的美观性,即建筑物应该在保证居住安全、舒适的情况下,提高审美价值。
将科学技术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创造出很多优秀建筑作品。
例如,迪拜的帆船酒店和台北101 等建筑,这些都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优秀建筑作品,推动了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和建筑设计的优化。
但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能源问题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为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建筑设计也进一步进行了优化,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建筑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眼前,它们的出现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它具有先进的、符合社会长远发展的设计观念。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业的进步和改革,为人们生活环境和品质的改变带来了很大的动力。
所以,绿色建筑和智能化建筑的出现,对社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建筑形态艺术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人们的对建筑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建筑物在设计过程对建筑形象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形象指的是建筑物的客观形象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建筑物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形态对人的感染力也是不同的。
不同特性的建筑对建筑形式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学校等办公类的建筑呈现的应该是比较庄严的形象,这类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采用图形对称的方式,给人一种严肃和端庄的感觉; 游乐场所之类的建筑应该呈现出舒适、轻松的感觉,所以建筑设计上没有必要采用图形对称的方式。
建筑物自身具备一定的韵律,正是这些韵律造就建筑物呈现不同的形态美,一个建筑物的艺术效果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这些韵律关系形成的协调性和简洁性。
不同建筑之间的韵律能够赋予整个城市的音乐美,为整个城市注入活力,使整个城市都具有较强的艺术形态,提高城市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都得到完善和优化,为了使建筑空间更能够体现出时代的特征,现代建筑师突破了传统,改变了建筑形式,将绘画的艺术美充分融合在现代建筑中,现代建筑的艺术也开始走向抽象的表达,建筑形态和空间结构都实现了优化,建筑的审美价值进一步提高。
香港回归对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经验的借鉴
香港回归对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经验的借鉴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中国,这一历史性事件不仅意味着中国的领土完整,更对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亚洲最先进城市之一,香港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中国其他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首先,香港回归后,注重均衡发展和区域协调。
香港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实施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例如,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进新界地区的经济建设,加大对新界的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当地发展水平,从而实现整个城市的均衡发展。
这种均衡发展和区域协调的理念对中国其他城市的发展规划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其次,香港在城市建设中倡导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香港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核心原则之一。
香港特区政府重视环境保护,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在城市规划方面,香港采取了创新性的绿色建筑设计和节能减排措施,努力降低碳排放和能源消耗。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还积极倡导低碳出行和环保交通,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骑行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这些可持续发展的做法对中国其他城市在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此外,香港回归后,加强了城市管理和规划的科学性与专业性。
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专门的城市规划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城市发展规划。
该部门聚集了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致力于提升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他们通过运用先进的城市规划技术和工具,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和政策,从而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
中国其他城市可以借鉴香港的做法,加强城市规划部门的组建和人才引进,提高城市管理和规划的水平。
另外,香港回归对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也提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香港作为国际化城市,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保持着广泛的交流合作。
回归后,香港与中国大陆加强了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动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发展。
中国其他城市可以借鉴香港的“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积极与国际交流合作,吸引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技术,推动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
住建局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
住建局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1.通过绿色建筑的引入和推广,我国建筑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and promotion of green buildings, China's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chiev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有助于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目标。
Green building is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building development, which help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low emissions.3.在绿色建筑中,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能耗和排放。
In green buildings, the use of renewable energy and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s.4.绿色建筑的建设需要加强与环保部门的合作,确保项目的环保达标。
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 buildings requires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to ensure the environmental compliance of projects.5.通过加强监管和宣传工作,提高企业和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和支持。
By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publicity, we can raise awareness and support for green buildings among enterprises and the public.6.倡导绿色建筑理念,促进建筑业向环保、节能、可持续方向发展。
2024年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工作总结
2024年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工作总结2024年,作为一个节能建筑绿色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并见证了该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取得的重要成就。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在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突破,总结如下:1.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大对节能建筑项目的财政支持、优化建筑能源标准、鼓励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们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和政策基础。
2.技术创新:在技术方面,我们见证了许多创新的进展。
节能建筑材料的研发取得了重要突破,例如高效保温材料、太阳能材料等的应用。
智能建筑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对建筑能源的精确管理和优化利用。
此外,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设计师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和可持续性。
3.项目实践: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参与了许多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项目的实施。
这些项目包括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学校建筑等不同类型的建筑。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我们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和环保成果。
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业主创造了经济效益,更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4.宣传教育:我们也积极开展了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认知。
通过组织讲座、培训班、展览等形式,向公众传递了节能建筑的重要性和益处,倡导了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2024年是节能建筑绿色建筑行业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
政策支持、技术创新、项目实践、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推动,为我们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们创造更美好、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香港回归后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香港回归后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该地区一个重要的议题。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护香港特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促使可持续发展成为香港的长期目标。
本文将探讨香港回归后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展望。
一、环境保护的现状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经济繁荣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和保护水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香港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包括限制工业废弃物排放、控制车辆尾气排放和推动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等。
同时,香港特区政府还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加强环境保护的交流与合作。
与内地以及国际机构合作,分享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将可持续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
特区政府推动节能减排,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效率,降低碳排放。
同时,建设绿色建筑、提供生态公园以及开展环境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此外,特区政府还致力于提升环境意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可持续发展。
通过激励政策、法规制定和教育宣传等手段,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来。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香港回归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经济发展的压力导致环境保护的力度和速度仍有待加强。
特区政府需要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政策,加大对污染企业的管理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效果。
同时,香港特区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环境问题需与周边地区共同解决。
特区政府应与内地和其他国家共同开展环境保护合作,共同应对跨境污染等问题。
四、展望与建议为了实现更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香港特区政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特区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定期公布环境状况,为公众了解环境问题提供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香港大学建筑系 收稿日期:2009-07-20
展理念,特别是对于公屋规划与设计的空气流通分析, 以确保在高
71
建筑学报
设计研究
RES EARCH ES I N DES IGN
密度的发展中,所有建筑都能获得较好的自然通风,保障居民的卫 生条件与舒适的居住环境。 房屋署在大量公屋的建造过程中也积累 了大量的绿色建筑发展经验, 努力以有限的造价建造可持续的人居 环境。房屋署发展及建筑处团队于 2008 年度环保建筑大奖,其中 可持续发展公屋的微气候研究项目获得研究及规划类优异奖。 房屋 署在为全香港 200 万人提供住房的实践中,坚持了绿色、可持续的 理念。 香港屋宇署负责拟定及施行私人楼宇有关安全、 卫生和环境方 面的标准,缔造安全和卫生的建筑环境。根据《建筑物条例》和其 他建筑物法例的管辖范围, 屋宇署致力于提供多项服务以推广和协 助可持续楼宇的建造和保养。对于新建楼宇,屋宇署在图则审批及 建造过程中,与建筑专业人士伙伴合作,严格进行审查,以确保符 合建筑标准的同时鼓励可持续的建筑。 在以年度环保报告的形式推 广绿色建筑与环境,包括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办公室环保 管理措施以及教育培训等。 香港建筑署负责发展政府的公共建筑设施, 确保工程保持一定 的设计及建造水平, 同时为政府的公共建筑设施提供保养及维修服 务,提供专业的策划、设计、兴建、物业维修保养和咨询服务。建 筑署积极推动生态可持续建筑的发展, 研究制定了 《建筑署绿化屋 顶应用研究》等标准, 并从 2001 年开展了环保承建商奖励计划, 以 鼓励承建商在建筑期间加倍注重环保及提高对工地环保的意识和水 平。与此同时,建筑署也承担了两项重要的环保建筑设计:香港湿 地公园和上水屠房。 1. 2 民间组织 香港的绿色建筑民间组织主要由从事建筑与环保行业的相关人 士组成,主要包括建造议会(Construction Industry Council) 、商 界环保协会(Business Environment Council) 、香港环保建筑协会 (HK-BEAM Society ) 、环保建筑专业议会(Professio nal Green Building Council) ,以及酝酿成立中的香港绿色建筑议会 (Hong Kong Green Building Council) 。 建造议会属于半政府组织,成员来自代表业内各界别的人士, 包括专业人士、学者、承建商和政府官员等,主要是就长远的策略 性适宜于业界达成共识、 向政府反映建造业的需要,并为政府提供 沟通渠道, 取得与建造业所有相关事宜的意见。其下的环境及技术 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提出建议以改善楼宇及基建项目的环保效 益,包括有关提升能源效益、改善室内环境质素,以及尽量减低环 境负荷的建议;就改善建造合约环境表现的良好作业方式提出建 议,包括减低环境滋扰及减少废物产量的措施等。 香港环保建筑协会(HK-BEAM Society) 是香港建筑物环境评 估方法(HK-BEAM) 的创始人和拥有者,并致力于推广此项绿色建 筑评估体系。协会监督评估标准的运行与实施。协会的任务是通过 生命周期改善建筑环境性能,提供更加健康、舒适、持久的工作与 居住环境,协会不断的改进与加强这套评估体系,以适应各种变 化,特别是建筑使用者,鼓励并协助当地建筑行业朝可持续的方向 发展。 商界环保协会(BEC)是香港最早由商界自发成立、推广企业社 会及环保责任的独立非营利机构。 其下的可持续楼宇及建筑工作小 组旨在促成可持续举措和处理建筑业存在的环境问题。 该工作小组 主要活动包括:检讨政府咨询文件并对其做出评论,以及针对主题
摘要 / 总结与回顾了推进香港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机构与组织、 政 策规范与评价体系、以及地产开发商的绿色建筑实践。 关键词 /香港绿色建筑 机构组织 规范标准 开发商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organizations and associations, policies and norms, and evaluation systems related to the promotion of Hong Kong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practice of landed properties developers on green building.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 in Hong Kong, organizatio ns and associations, norms and standards, developers
香港绿色建筑发展经验总结
刘少瑜
苟中华
张智栋
香港在高密度的城市发展过程中特别注意环保理念, 通过各方 面的努力, 现在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绿色建筑发展体系。这个体 系为政府、 发展商、学术机构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共同促进绿色建筑 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互动的交流平台, 并在这个发展体系下涌现了一 大批优秀的绿色建筑项目。本文将从绿色建筑发展机构与组织、绿 色建筑政策法规与评价体系, 以及开发商的实践来总结香港绿色建 筑的发展。 1 政府机构与民间组织 1.1 政府机构 在香港,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政府机构主要包括:机电工程署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Services Department) 、环境保护署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建筑署(Architec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房屋署(Housing Department) 以及屋宇 署(Building Department) 。 香港机电工程署于 1948 年成立,主要负责维修医院、机场及 演奏厅等设施,以及在气体、电力、升降机及自动梯安全和能源效 益等方面, 执行规划管理职务及提供顾问服务。机电工程署下的能 源效益事务处负责制订、 实施及推行改善能源效益和节约能源的计 划及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能源效益事务处设有 2 个部,分别为 能源效益 A 部和能源效益 B 部。 两个能源效益部的主要职责包括: 制订建筑物能源效益守则,以改善升降机和自动梯、照明设备、空 调装置、 电器装置以及中央控制和监察系统等建筑装备装置的能源 效益,提高建筑物的整体能耗表现、推广建筑物生命周期能源分析 以及管理香港建筑物能源注册计划、 进行有关可能强制实施能源效 益措施的研究、 进行能源效益和节约能源的各种公众教育及宣传工 作等内容。 香港环境保护署于 1986 年成立,汇聚了 6 个政府部门的人员 和资源,负责统筹及推行预防和管制污染工作, 同时拟订和推行环 保政策。环保署的职责相当广泛,包括:构思环境保护、自然保育 等政策,执行环保法例,监察环境质素,为多类废物提供收集、转 运、处理和处置设施,就城市规划及新政策对环境的影响提供意 见,处理污染投诉和事件,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以及鼓励市民支 持环保工作等。 环保署对于建筑物在拆除与施工工程中的垃圾回收 与处理都制定了严格的政策与规范, 以促进绿色环保理念在建造过 程中的实行。 香港房屋署负责为运输及房屋局提供支援, 处理有关房屋的政 策和事务, 特别是制定及推行公共房屋计划。在公屋这一香港特色 建筑发展中, 房屋署利用了大量先进的科技手段来实现可持续的发
72
心等。HK-BEAM 的最高级别为优秀,但从 2006 年开始,将优秀 改为白金作为最高级别。 3 香港发展商的绿色建筑实践 香港的绿色建筑发展离不了众多地产发展商的支持。作为业 主, 各大地产商为本港绿色建筑的市场推广作了重要贡献。由于篇 幅限制,本文将简要列举部分发展商对绿色建筑发展所作的努力,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 .1 支持本地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HK-BEAM 作为香港本地最重要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得到 了各大发展商的青睐与支持。 太古地产是 HK-BEAM 的创立者之一,在过去的 10 年里,开 发了超过 10 个获得 HK-BEAM 认证的项目,包括太古广场一、二、 三座,濠丰、德宏、多盛等大厦;以及又一城购物商场等。 新鸿基集团正在兴建的香港最高以及全球第三高的建筑物:环 球贸易广场(ICC) ,不仅通过了 HK-BEAM 的白金级别的认证,同 时此项目也获得 LEED (Lead ersh ip in En erg y an d En viro n mental Design) 金奖,是全港的首个 LEED 认证项目。新鸿基的其 他获得 HK-BEAM 认证的项目包括荔枝角巴士厂重建、创纪之城 第四期、朗庭院、新鸿基中心等众多商业与住宅项目。 恒基兆业集团开发的 HK-BEAM 项目主要集中在居住区,如 著名的嘉亨湾小区。 信和集团所开发的利用大型垂直绿化降温的万 景峰 / 荃新天地项目于 2007 年获得了 HK-BEAM 的白金奖。旭日 集 团 的 北 京 道 一 号 是 尖 沙 嘴 的 标 志 性 建 筑 物 ,也获得了 H K BEAM 的白金级别认证。此外,鹰君集团、置地集团、希慎集团 以及汇丰银行等等都拥有各自获得认证的绿色建筑。 作为政府发展机构, 房屋署和建筑署也在各自的领域支持本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广大低收入群体提供廉价租房的房屋署,在 成本有限的情况下,开发了牛头上村、蓝田村等获得 HK-BEAM 认证的项目。建筑署的绿色建筑项目主要集中在政府办公大楼,如 沙田政府大楼、长沙湾政府大楼等。 香港的发展商对本地评价体系的支持, 使得这套评价系统在实 践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同时让绿色建筑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3 .2 重视科研与实践相结合 作为绿色建筑最直接的实践主体, 各大发展商及业主在开发中 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总结出适合香港的绿色建筑开发经验。 房屋署作为重要的政府开发商,为香港 200 万人口提供经济住 房。从 2001 年开始,房屋署尝试在所开发项目上进行一系列的微 气候研究,以实现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到目前为止,已有 20 个项 目进行了微气候研究。微气候研究主要包括:场址的空气流通评 估、建筑物的自然通风、采光、得热以及污染分布等研究。利用模 拟技术, 善用地形特色进行建筑布局与单体设计,提升建筑性能的 同时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房屋署已采用预 制组建技术进行施工,近年, 房屋署更积极采用机械化预制组件的 创新建筑方法,如在葵涌工厂大厦重建项目中, 首次采用新型的立 体预制组件建筑方法,以提高施工质量、改善地盘安全、保护环境 与缩短施工时间等。 太古地产在施工上总结了一套环保拆卸技术以减少噪音, 实现 废物再利用;建立了环境、健康安全报告(EHS) 数据库用于总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