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整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420a884a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1.png)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中国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带你领略这些文化的魅力。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思想。
其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儒家文化强调仁爱、孝道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道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和自然之道;佛教文化则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超脱尘世的境界。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仁、义、礼、智、信。
仁是对人的关怀和善良;义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礼是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遵守;智是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信是对诚实和守信的重视。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准则中。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传统文化以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而闻名于世。
其中,传统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水墨画和工笔画为代表,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传统音乐以古琴、二胡和京剧等为代表,在演奏和表演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传统舞蹈和戏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演艺术,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现代社会,中国人民通过各种方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如举办文化节、推广传统艺术、开设文化课程等。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也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例如,中国的春节和中秋节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节日,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和参与。
五、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对中国人民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例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对东亚地区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儒家文化成为东亚地区的主导文化。
此外,中国的传统医学、农业技术和文化艺术等也对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思想。
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原文阅读
![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原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d7189764284ac850ac0242a1.png)
庞朴《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原文阅读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的代价巨大的社会实验,中国人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
就是说,为了走向未来,需要的不是同过去的一切彻底绝裂,甚至将过去彻底砸烂;而应该妥善地利用过去,在过去这块既定的地基上构筑未来大厦。
如果眼高于顶,只愿在白纸上描绘未来,那么,所走向的绝不会是真正的未来,而只能是过去的某些最糟糕的角落。
这里所要讨论的“过去”,当然不是纯时间的范畴。
在社会、文化的意义上,过去主要指的是传统,即那个在已往的历史中形成的、铸造了过去、诞生了现在、孕育着未来的民族精神及其表现。
一个民族的传统无疑与其文化密不可分。
离开了文化,无从寻觅和捉摸什么传统;没有了传统,也不成其为民族的文化。
于是在许多著作中、文章中、报告中乃至政策性的文件中,常常看到“文化传统”、“传统文化”的字样。
惹人麻烦的是,这些概念,往往交叉使用,内容含糊;特别是当着那些著作等等向读者提出任务,要大家来批判、继承、发扬或弘扬传统的时候,更有无所适从、无可施技之感。
因为,至少从字面上看来,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如果进而追究内容,则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媲美。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全称大概是传统的文化(Traditionalculture),落脚在文化,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谓。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例如说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忠孝观念之类;也就是通常所谓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带有过去时代的烙印;传统文化创成于本民族祖先,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在传统文化身上表现得最为鲜明。
各传统文化在其各自发生的当时,本系应运而生的,因而在历史上都起过积极作用。
及至事过境迁,它们或者与时俱进,演化出新的内容与形式;或者抱残守阙,固化为明日的黄花和垢土。
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礼失而之野;也有的生不逢辰,昙花一现,未老而先夭。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c7c0d04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0.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传统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
在这个庞大的国度里,有着各种各样的民俗与习俗传统,它们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这些传统既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春节的传统习俗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在春节期间,人们有许多特殊的习俗。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贴春联和放鞭炮。
贴春联是一种用红纸写上吉祥话语,贴在门上的传统习俗。
它代表着对新年的祝福和希望。
放鞭炮则是为了驱除邪气,迎接新年的到来。
此外,春节期间还有舞龙舞狮、拜年、吃年夜饭等习俗,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庆祝新年的方式。
二、端午节的传统民俗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端午节期间,人们有许多特殊的习俗。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赛龙舟是一项古老的水上竞技活动,人们划着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速。
吃粽子则是为了纪念屈原,粽子是一种用糯米和其他食材包裹而成的传统食品。
此外,端午节期间还有系艾草、挂菖蒲、佩香囊等习俗,这些都是为了驱邪避疫,保佑平安健康。
三、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传统的农历八月十五日。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有许多特殊的习俗。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赏月和吃月饼。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在月圆之夜赏月,寄托着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
吃月饼则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食品,月饼的种类繁多,口味各异,代表着团圆和美好的寓意。
此外,中秋节期间还有猜灯谜、敬月、赏桂花等习俗,这些都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
四、清明节的传统民俗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纪念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有许多特殊的习俗。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扫墓和踏青。
扫墓是中国人民纪念祖先的重要方式,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整理墓碑、烧纸钱、献上鲜花等。
踏青则是人们在春天里外出郊游的传统活动,人们会选择一个美丽的地方,与家人或朋友一起欣赏春天的美景。
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点汇总
![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088fcf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c.png)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中国传统文化第一讲中国文化基础一、文化的涵义(一)文化的汉语词源:文对文”作解释较早的是《易经系辞下》中有这样一段话:物相杂,故曰文。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二)文化的汉语词源:化化者,人由生而死,由死而生(三)文化的拉丁文词源拉丁文中的cultra,英法语中的culture,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精神活动)的意义,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和纯自然状态。
(四)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1.广义文化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出自十五大报告)。
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关于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概括起来不外乎广义和狭义两种。
由此可见,广义的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文化体系的构成有三层说、四层说、五层说、六层说等等。
四层说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
2•狭义文化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最早的权威是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的特征(1)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3)文化具有时代性和超时代性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传统文化与民俗习俗
![传统文化与民俗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5d7577d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f.png)
传统文化与民俗习俗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而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独特精神和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中,传统文化与民俗习俗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的定义、民俗习俗的意义以及保护与传承的方式等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一话题。
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包括语言、宗教、哲学、艺术、文学、音乐、戏剧、建筑、服饰、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
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民族根源的追溯和自我认同的体现。
而民俗习俗则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人们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
民俗习俗包括节日庆典、婚丧嫁娶、饮食习惯、服饰风格、民间艺术等方面。
这些习俗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人们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的纽带。
通过参与和传承民俗习俗,人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传统文化与民俗习俗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首先,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习俗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其次,教育机构应当将传统文化和民俗习俗纳入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例如举办传统文化展览、民俗活动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然而,传统文化与民俗习俗的保护与传承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首先,现代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逐渐失去了市场和社会的认可。
许多传统技艺和手工艺品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其次,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和民俗习俗的兴趣不高,传承的动力不足。
这也需要我们思考如何通过创新和时代的融合来激发年轻人的兴趣和参与度。
为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与民俗习俗,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将其价值和意义传达给更多的人。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0d0376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6.png)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不同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两个看似相似但实质上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也面临着独特的挑战与发展。
然而,对于这两者的理解和区分却往往让人感到困惑。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的不同之处。
首先,传统文化是指代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历史演变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遗产、价值观念、生活习俗等,是一种历史传承的文化形态。
传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精髓,代代传承,被视为一个民族的独特标志。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等,这些文化传统代代相传,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而文化传统则更侧重于传承和继承,是指将一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理念或习俗传承给后代,以保持文化的延续性和传统性。
文化传统更注重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一种文化资源的持续利用。
例如,家族企业的文化传统是指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代代相传,确保企业文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文化更注重于历史和文化积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根基和灵魂;而文化传统更关注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种文化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更新。
传统文化是文化传统的基础,承载了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传统习俗,是文化传统的源头和灵感来源。
然而,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之间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与互动。
传统文化是文化传统的基础与灵魂,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发展。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体系,传承和发展着民族的文化遗产与文化精髓。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弘扬显得尤为重要。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压力。
如何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只有不断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传统文化的价值,才能实现文化传统的建设和文化的繁荣。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虽然有着共同点,但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
什么是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
![什么是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330343903d8ce2f006623f1.png)
什么是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什么是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国家一直在号召学习传统文化,可很多人不太清楚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特点,我国有哪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小编搜索整理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你认识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更好的学习传统经典文化。
什么是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
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
儒家以仁义教化为核心;道学以顺应自然为核心;佛学以慈悲、大爱、解脱为核心,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戏剧、节日等),是其具体表现形式。
弄清文化这个概念,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才能体味出古老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因为,中国文化悠久泱漭,特别是《易经》和《道德经》等各种典籍,体大思精,堪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在当代21世纪,甚至以后更长的人类历史时期,仍不失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尤其对调整人与自然、国与国、人与社会、人与自己的各种关系,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化是什么?文明又是什么?严格说文化与文明是不相等的。
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遗迹与记忆,劳动创造了文化,文明是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程度的总体评价。
从广义上讲,文化是一块沉淀了的历史化石;又有人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去理解,知识与文化是不相等的。
现实生活中,有知识没文化的例子很多的,而有文化没知识的也存在)。
对文化的定义共有一百多种,但归根结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也是一个民族的魂。
民族习俗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
![民族习俗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https://img.taocdn.com/s3/m/2655b852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34.png)
民族习俗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在世界各个角落,民族习俗传统文化是连接人们和他们祖先的桥梁。
这些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传承下来。
民族习俗传统文化在维护人们的自我认同感和文化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民族习俗传统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民族习俗传统文化的影响1. 个体身份认同感的塑造民族习俗传统文化与个体身份认同感紧密相连。
通过参与传统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个体能够深入体验自己所属的民族文化。
例如,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家人团聚、共同庆祝过年成为了每位中国人的共同记忆。
这样的活动使个体更加了解自己的文化背景,并加强对自己民族身份的认同感。
2. 社交交流的促进民族习俗传统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交流和互动的平台。
各种传统舞蹈、音乐、戏剧和仪式活动成为社交的重要方式。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人们能够结交朋友、拓展社交圈,并在共同的文化认同下建立联系。
这种社交交流有助于加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和谐。
3. 价值观和道德规范的传承民族习俗传统文化中蕴含着许多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如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关心他人等。
这些价值观和道德规范被传承下来,对个体行为和社会秩序起着指导作用。
例如,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尊重和服从长辈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观。
这种传统价值观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塑造了日本人的行为准则。
二、保护和传承民族习俗传统文化1. 教育和宣传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习俗传统文化,教育和宣传是关键手段。
学校教育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们了解和尊重自己的文化遗产。
同时,政府和媒体可以通过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关注度。
2. 文化节日和庆典的举办组织各类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音乐演出、舞蹈比赛和手工艺展览等,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并体验传统文化。
此外,举办特定的文化节日和庆典,如传统婚礼仪式、新年庆典等,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与习俗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与习俗](https://img.taocdn.com/s3/m/65f0eb44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d.png)
中国传统文化的民俗与习俗一、概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其中,民俗与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
本文将从婚嫁、祭祀、节庆等方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
二、婚嫁习俗1. 婚礼仪式中国的婚礼仪式通常包括拜堂、过大门、敬茶、交换婚戒等环节。
这些环节代表着家族的传承、祖先的祝福和夫妻间的承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婚姻被视为两个家族的联姻,因此,婚礼仪式也体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社会的稳定性。
2. 嫁妆与聘礼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嫁妆与聘礼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新娘的家人会准备一定数量的嫁妆,包括寿礼、锦囊、首饰等,这些礼品代表着祝福和财富。
聘礼则是新郎一家给予新娘家的礼物,表示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三、祭祀习俗1. 祭祀祖先中国人非常重视祖先,祭祀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活动。
祭祖有固定的时间,如农历清明节和中秋节等。
在祭祀过程中,人们会将食物、酒水等供奉在神龛或祖先牌位前,并烧香祷告,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2. 祭祀自然中国人对自然界也抱有敬畏之心,因此,祭祀自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重要习俗。
如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人们会在户外放飞孔明灯,表达对自然的尊重,祈求平安和福运。
四、节庆活动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之一。
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活动,如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此外,人们还会走亲访友、互赠红包等,表达对亲友间的关爱和祝福。
2.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也是保护民俗遗产的节日。
人们会划龙舟、吃粽子,以纪念屈原和预防疫病。
此外,还有粽叶装饰、赛龙舟等民间游戏和活动,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五、结语民俗与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和传统观念。
通过婚嫁习俗、祭祀习俗和节庆活动,人们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并将其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4a41e6b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3.png)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和延续。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价值愈发凸显,它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根基,更是我们心灵的寄托。
传统文化包括了民俗、风俗、传统技艺、传统节日等多个方面。
它们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比如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对家庭和团圆的向往,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而中国的传统技艺如中国画、书法、剪纸等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承了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美学追求。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它的延续性和包容性。
它不仅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参与,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才能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传统文化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
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它承载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在时代的洪流中生生不息,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让我们一起珍惜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魅力永远绽放。
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民族的魂灵。
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和建议
![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0a7a22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e.png)
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和建议
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保护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遗产的重要任务。
以下是几种方法和建议:
1. 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系统和媒体等渠道,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与教育。
可以开设相关课程,组织传统文化知识竞赛和展览等活动,增加公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2. 保护与修复: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通过修复古建筑、保护传统工艺技艺、整理文物档案等方式,不仅可以保护传统文化的实物遗产,还能传承相关的技艺和知识。
3. 传承与创新: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注重创新与发展。
可以通过创作新的艺术作品、设计新的传统文化产品、开发新的文化旅游项目等方式,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4.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
可以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参与国际文化艺术节、开展文化交流项目等,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互鉴与合作。
总之,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教育宣传、保护修复、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等多种途径,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传统文化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传统文化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1b16ae90b4c2e3f5627638b.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传统文化整理第二单元1.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机构,主要供同乡或同业的人聚会和住宿。
2.落第: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3.佃农:旧时农村中自己不占有土地,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4.吃大户:旧时遇着荒年,饥民聚集在一起到地主富豪家去吃饭或夺取粮食。
第三单元1.《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2.亭午:正午3.夜分:半夜。
4.曦月:日月。
曦,日光,文中指太阳5.古代常见的四种文体:记、表、书、志。
6.书:即信函,如手书、家书等。
古人的信函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形成别具特色的书牍文化传统7.五色: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
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8.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文中指人间。
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9.康乐:指南朝宋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承袭祖父谢玄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户:门11.中庭:院子里。
12.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13.四大名楼:四大名楼是一种泛称,特指山西永济鹳雀楼(因王之涣《登鹳雀楼》而闻名),江南三大名楼:湖北武汉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而闻名)、湖南岳阳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江西南昌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14.属国: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15.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传统文化整理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传统文化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002cfedd36a32d7275819a.png)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传统文化整理第一单元1.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沁园春·雪》中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2.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3.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4.成吉思汗:即元太祖铁木真。
5.雕:一种猛禽,飞得高而快,不易射中,古人常用“射雕”来表示善射。
6.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第二单元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2.《老子》:也称《道德经》,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
3.百丈禅师:即怀海禅师,唐代禅宗僧人,因为居住在百丈山(在今江西奉新),故称“百丈禅师”。
4.朱子:即朱熹,南宋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5.《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6.丈人:对老人的尊称。
7.曾文正:即曾国藩,晚清军政重臣,谥号文正。
8.贤达:有才德和声望的人。
9,麾下:指将旗之下。
麾,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
10.江米纸:用淀粉加工制成的像纸一样的薄膜,可以吃常用作糖果、糕点或药品等的内层包装。
11.窗棂:窗格子。
第三单元1.谪:贬官。
2.守:指做州郡的太守,文中袭用前代的称呼。
3.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贬谪、降职。
4.骚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作者为“骚人”。
泛指文人。
5.古仁人:古代品德高尚的人。
6.庙堂:指朝廷7.芳:花。
8. 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文中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弯腰曲背,文中指老人。
提携,牵扶。
文中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积淀与文化境界
![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积淀与文化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3832d63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c.png)
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积淀与文化境界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灵魂,是从历史中形成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诗词歌赋和中国绘画为代表,来源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积淀和文化境界对于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积淀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积淀源自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它是中华民族丰富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的积淀。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贯穿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它们一直潜藏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心中,并深深地影响和指导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而中华传统文化的诗词歌赋和中国绘画则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艺术形式,它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记录和表达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与历史。
例如,在儒家文化中强调“仁爱之心”,即“爱人之心,推己及人”,在道家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即“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在佛家文化中强调“般若空性”,即“一切皆空”,在诗词歌赋和中国绘画中强调“以文入画,以画入文”,即“以艺术的形式表现文化内涵”。
这些文化积淀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也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灵和人文精神的影响。
二、文化境界中华传统文化的文化境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品质和文化层次,它表现了对人类文化和人文精神的高度追求和崇尚。
中华传统文化有很高的文化境界,在艺术创作、人文思想和社会道德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和鲜明特色。
首先,在艺术创作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以中国绘画和诗词歌赋为代表,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艺术境界。
中国绘画强调“意境为先,技法为辅”,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诗词歌赋中的“意象与词语相融合”的创作方式,突破了语言和文学艺术形式的限制,表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在人文思想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为代表,表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度人文思想。
传统文化内容资料大全
![传统文化内容资料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57030e29b84ae45c3b358c5e.png)
传统文化内容资料大全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传统文化内容资料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传统文化内容资料1 -汉服、旗袍、中山装、其他少数民族服饰、木屐、绣花鞋、翘头履-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石狮、飞天、太极-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汉字、数字8、6、4-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小学一年级社会重要知识归纳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
![小学一年级社会重要知识归纳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d03cc35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e.png)
小学一年级社会重要知识归纳认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是小学一年级社会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和认识这些知识,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发展和独特之处。
本文将对小学一年级社会课中的中国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进行归纳总结。
一、中国的历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文明传承。
从夏朝、商朝、周朝以及春秋战国等各个时期,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伟大的国家和著名的历史事件。
包括黄河流域的发展、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朝的繁荣、唐朝的开放和宋朝的科技进步等。
这些历史事件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对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是中国人民长期形成的独特文化系统,包括语言文字、传统节日、饮食习惯、服饰和建筑等多个方面。
其中,汉字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字,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和交流。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和深远的历史渊源,是中国人民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文化载体。
此外,中国的传统建筑如故宫、长城等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三、中国的传统艺术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包括音乐、舞蹈、绘画和剪纸等。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中国的传统音乐有着丰富多样的曲调和乐器,如二胡、古筝和琵琶等。
此外,中国的传统绘画和剪纸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四、中国的名胜古迹中国拥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长城、故宫和兵马俑等。
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故宫则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古建筑之一。
兵马俑是中国古代陵墓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五、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的意义学习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艺术可以帮助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国家,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文化自信。
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传统文化知识整理
![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传统文化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d5a9021fad6195f312ba6ef.png)
目录1、《论语》中的年龄、儒家思想(七上,P52) (1)2、关于黄河的诗歌、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俗语(七下,P75) (2)3、戏曲(生旦净丑)(七下,P152) (3)4、马的世界:“马”的汉字演变过程、关于马的成语、马的历史传说(七下,P230) (3)5、颜体书法(七下,P261) (3)6、建筑(桥、园林)(八上,P92) (3)7、黄发垂髫(八上,P166) (4)8、莲文化(关于莲的别称、成语、诗句)、白丁(平民)(八上,P170) (4)9、更定(晚上八点左右,古时的纪时法)(八上,P201) (4)10、中秋节等节日习俗(八上,P213) (4)11、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特征(八上,P256) (5)12、落第(八下,P6) (5)13、稽首(臣子面见君王时所用)(八下,P58) (5)14、二十四节气(八下,P78) (5)15、端午节的习俗、美食(八下,P130) (5)16、宁波的风土人情、方言、节日、语言与风俗、少数民族风俗(八下,P161) (5)17、对联(八下,P215) (5)18、“丝”和“思”谐音双关(延伸:“柳”和“留”)(八下,P224) (6)19、唐人草书(八下,P241) (6)20、作揖(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九上,P63) (6)21、高邻、避讳、亚元、解元(九上,P158) (6)22、桑梓(九上,P163) (6)23、布衣(平民)(九上,P189) (7)24、始龀(刚刚换牙,七八岁)(九下,P180) (7)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知识整理1、《论语》中的年龄、儒家思想(七上,P52)《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
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但《论语》包涵的主要思想就是“仁”。
仁:爱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传统文化整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传统文化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d9b1160f121dd36a22d829a.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传统文化整理第一单元1.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2.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3.太公:对曾祖父一辈人的称呼。
4.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5.橹:比桨长而大的划船工具6.神棚:演戏时搭的供奉神像的棚。
7.戏曲的角色:生、旦、净、丑(1)生: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2)旦:是女角色的统称。
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3)净:俗称花脸。
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
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域宽阔、音色洪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开大合,气度恢宏。
例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4)丑:(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
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
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
8.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
9.流苏:装在车马、楼台、帐幕、锦旗等上面的穗状饰物。
10.灯笼:又称灯彩,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品。
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
种类有宫灯、纱灯、吊灯等。
造型有人物、山花鸟、龙凤、鱼虫等,此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11.滴滴金:一种烟火花炮名。
点燃后,火花四溅,并不炸响。
12.《司马懿探山》:豫剧、山东梆子等地方戏曲剧种的传统剧目。
讲述的是司马懿在攻打街亭前,带领两个儿子巡山查看军情的故事。
13.金吾不禁:指元宵节开放夜禁,允许人们终夜观灯金吾,古代官名,掌管京城戒备防务。
14.亲事官:宋代禁军军卒,负责警戒、守卫、稽查等事务15.进士第的官衔灯:文中指悬挂在族姊家门前写有官员职衔的纱灯。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哪些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哪些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f6cff69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67.png)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哪些内容中华传统文化在知识体系、价值观念、思想信仰、行为规范等方面为后代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文化也有一定的内容。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欢迎阅读。
中华传统文化的介绍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
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为主体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谐包容的实体系。
中华传统文化亦叫华夏文化[1]、华夏文明[2],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的统领。
而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文化是宇宙自然规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软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内在驱动力;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根本。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内容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包括思想、文字、语言,之后是六艺,也就是:礼、乐、射、御、书、数,再后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传统文化是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的,融入我们生活的,我们享受它而不自知的东西。
中华传统文化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传统节日(均按农历)有: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四月五日清明节、清明节前后的寒食节、五月五日端午节、七月七日七夕节、八月十五中秋节、腊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种民俗活动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国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中华民族在神农时代以前的政治形态是部落政治,而部落的领袖是「巫」。
这种说法与传统的认知差异很大,在历史上人们的认知中「巫」是迷信的,「巫」是装神弄鬼没有知识的。
实际上在先民的原始时代「巫」是科学家,「巫」代表知识的权威。
原荒时代,先民知识未开,见大自然各种现象,如地面上的山川河流,气候变化的风雨雷电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9f1b7b9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1.png)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传承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传统文化因其独特的魅力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庞大而多元的文化体系中,民俗与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民间传统不仅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更是连接过去和现在、传承和发展的纽带。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传承现状,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与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俗与习俗是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
世代相传是指将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从长辈传给晚辈,并在晚辈身上得以继承和发扬。
对于中国民俗与习俗的传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口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大部分都是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
长辈会将他们从父辈那里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后代,后代则需要不断去学习和记录。
这种口头传统的传承方式无疑是非常有效和方便的,但也面临着信息传递的不准确性和流失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障民俗与习俗的准确传承,一些学者和研究者会专门进行田野调查和文献搜集,以确保民俗与习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文化表演民俗与习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往往会以表演形式向人们展现。
例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元宵节的猜灯谜,以及中秋节的赏月活动等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活动,通过表演的方式向人们传达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理念。
这些文化表演不仅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还帮助传承者将民俗与习俗传播给新一代,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三、文献记录为了确保民俗与习俗的传承准确性,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大量的文献记录。
这些文献记录包括了诗歌、书籍、历史记载等形式,通过文字将民俗与习俗的相关信息记录下来,以便后世的人们学习和研究。
文献记录不仅能够帮助传承者更好地了解和传播民俗与习俗,还可以促进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俗与习俗传承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
通过这种传承方式,中国人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和思想,从而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和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结合以上两个问题思考作者为什 么要花较大的篇幅来阐释“传统文化” 与“文化传统”这两个概念?(课本65页)
因为作者的意图(中心 论题)就是剖析两者之 间的区别与联系,以便 读者能够正确的看待传 统和外来文化。
课堂总结: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节选。 作者学识渊博,学术选诣颇深。 本文所论述亦颇深,我们却并 不感到晦涩难懂。选取你体会 最深的一点谈谈理由。
不无(民可处族捉不精摸在神、)和 尊 团睦老 结相爱 奋处幼 进、、
1、作者对传统文化 与文化传统持什么 看法?在阐述这两 个问题时为什么把 “文化传统”作为 重点?
作者认为,传统文化的落 脚点在“文化”,是相对于当 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包 括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 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 化意识,如民族服饰、生活习 俗等等,简言之就是文化遗产。 有形的。(4节)
②从论证的角度看,文章在使用修辞手法,援 引事例时使用了类比论证、正反对比论证、比 喻论证等说理方法,这使文章的说理形象、生 动,使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体会议论文语言的特点。
—— 文章用词严谨,体现了其 论证的严密性,譬如第4、6段 中的“一般说来”“大体说来” 的使用,就排除了以特殊情'况 来推翻作者观点的可能性,使 论证无懈可击。
第二组:
两幅图放在一起,反差相 当大,一动一静,一在自家的 庭院里,一在大庭广众之中。 从这种对比之中可以看出传统 的可变性,静淑的少女也变得 开放、富有活力的运动员了。
—— ①当前流行的东西被人接受.肯定 有其夸理的东西。
②新事物的产生往往很幼稚,肯定有其不 成熟的地方。
新事物的产生与传统的东西产生矛盾是合 理的。
④我们不能盲目“追风”,因为流行仅是 一种外在形式,它不一定适合于你。正像
赫尔岑所讲:“流行感冒也是好的吗?”
反馈练习(一)
结合课后练习4,任选一 组,谈谈你对“传统文化”与 “文化传统”二者之间关系的 理解:
[问题探讨]
为什么说传统“既是财 富,又是包袱”?文章 论述这个问题的目的是 什么?(课本68页)
2、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这两者 各有什么特征?
传统文化 —— 时代性(应运而生)、民族性 (影响)(5-8节) 文化传统 —— 惰性(11节)
传统存在着两重性,既有其保守的一面,
不易变化的一面,也有其与时俱进的一面,尽 管这种变化是渐进的,相当缓慢的。保守的一 面,是由传统本身的惰性所决定的,而可变的 一面,是指不同文明之间不断接触、碰撞,从 彼此拒斥,相互攻讦,到最终实现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从而成为新传统,带来新变化。如 果一味迷恋传统,认为祖上传下来的一点也不 能动,就会排斥外来文化,传统就成了包袱; 如果正确认识传统,能辨识其积极的有意义的 部分,吸取外来文化的精髓,并与自身融合到 一起,传统就成了财富。问题的关键是能否辩 证地了解和掌握传统的这两重属性。
文本研习
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完成下表的填空:
比较对象
概念
特点
举例
历代存在过的种
传统文化 种物质的、制度 的和精神的文化 实体和文化意识
文化传统
产生于民族的 历代生活,成 长于民族的反 复实践,从而 形成为民族的 集体意识和集 体无意识
时代性、 民族性
(文化遗 产)
民族服饰、 古典诗文、 生活习俗 等
传统
结构:
按照“传统”这一核心概念,本文的结构 实际上可以浓缩为:
总——————分———— 总
传统的作用
传统的
传文 统化 文传 化统
பைடு நூலகம்
两重属性
理清思路
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全文总起,阐述什么是传统。
第二部分(第4—7段),传统文化的内容、范围、特性, 以及应该采取的方针和态度。
(可从语言和论证的角度 来谈。)
①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文章多处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段。例如在阐述“传统文化”与“文化传 统”两个概念的区别时说两者“差别之太,几 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在论述 “财富”与“包袱”的关系时,文章写道“传 统不是可以随气温而穿脱的外衣,甚至都不是 可“固发育而定期蜕皓的角质表皮…”这就使语 言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第三部分(第8—13段),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相比 较,从而揭示出文化传统的特点,探讨其诞生、成长、 变化的规律,以及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的基础。
第四部分(第14—19段),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的两重 属性。
全文是总——分——总结构。
提问:课文作者阐述了一个怎样 的基本观点?
明确:传统文化与文化 传统,既是财富,又是 包袱。运用它而不被其 吞没,防止它而不拒之 千里之外。
文化传统的落脚点在“传 统”,它不可捉摸却无所不 在,产生与民族的历代生活, 成长与民族的反复实践,从 而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 集体无意识,简言之就是民 族精神。无形的。(8-9节)
在“传统文化”与“文化 传统” 这两部分中,文化传 统也就是民族精神对现实的 影响,在现实中的作用,对 民族趋向的关系,都比传统 文化重要得多。基于此,作 者也就用较多的篇幅来论述 这个问题。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词语积累
媲美 惰性 褒贬 威慑 积淀
时过境迁 应运而生 与时俱进 抱残守缺 明日黄花 昙花一现 销声匿迹 孤芳自赏 一蹴而就 不堪设想 面目全非 班驳陆离 筛选 攻讦 咀嚼 时髦 蜕除
审 题:
题目“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涉及的实质 上就是两个概念:“文化”与“传统” 。那 么,请问:“文化”、“传统”中哪一个概 念是本文最具核心意义的概念?
小结:
本文既是学术性议论文(文体角 度),又是关系性议论文(表达 方式)。作者在保持学术研究严 肃性的前提之下追求文采,表述 通俗,使文章既具有议论文的辨 证性的同时又饶有风趣。
文章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段中
指出:“凡是存在过的,都曾经 是合理的。凡是存在过的.都有 其影响;问题在于影响的大小。” 请结合当前被人们褒贬不一的流 行的东西.比如流行歌曲,超级 女声……作一分析。
第一组:
四合院与现代化的住宅小区,作为文 化实体,确实有不少不同的地方,但 也有不少作为传统一脉相承的地方, 如封闭观念——用墙隔开,色调的使 用 —— 灰 淡 的 冷 色 调 , 朝 向 —— 坐 南 朝北,建筑形式——屋脊、抢水、漏 窗的运用,所有这些都可以从中看出 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