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艺术匠人精神
论日本匠人精神的发展与传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日本匠人精神的发展与传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8637e1c90c69ec3d5bb75fd.png)
独创性声明本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
文中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已在标注中说明;其他同志对本论文(设计)的启发和贡献均已在谢辞中体现;其它内容及成果为本人独立完成。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本人完全了解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院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印刷本、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院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论日本匠人精神的发展与传承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江户切子为例内容摘要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是江户切子起源发展的时期,在此时出现的是匠人精神,即在工作背后的细心、专注、讲一件事进行到底。
日本匠人精神不仅仅在传统的工艺制作中有所体现,随着时间的发展,日本的匠人精神也与时代同步,将其注入了工业制造中,为日本制造赢得了巨大的名声与利益。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日本制造的产品变得炙手可热,日本推出的索尼、夏普等品牌以品质享誉世界,因为日本人将其一丝不苟的匠人的精细的态度运用于产品制造之中,保证了产品的质量,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而中国也同样具有这种匠人精神,一个工匠为一件事可以钻研一辈子,比如中国传统工艺品瓷器、书画、织锦都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做出可以流传许久的艺术品。
但是,中国却没有将这种精神很好的继承,在如今浮躁的环境之中,很少有人能够用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做一件事。
在工业制造方面,中国的产品更加注数量,反倒忽视了质量,像匠人那种一丝不苟的匠人精神也需要在工业中体现。
在2016年的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让“匠人精神”重新回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之中。
在这方面,中国还需要向日本学习,学习如何继承发展匠人精神,学习如何将匠人精神投入到社会生产之中。
当日本匠人精神运用到工业制作之中取得巨大的效益的时候,中国却被冠上了“粗制滥造”的头衔。
解读工匠精神的5本书籍
![解读工匠精神的5本书籍](https://img.taocdn.com/s3/m/af9dbdf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aa.png)
解读⼯匠精神的5本书籍 ⼯匠精神,是指⼯匠对⾃⼰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
下⾯是5本讲述⼯匠精神的书籍,让⼤家进⼀步认识⼯匠精神。
1、《匠⼈精神》 作者:【⽇】秋⼭利辉 ⾖瓣:7.4 推荐理由 质朴、简简单单,但很感动。
书中秋⼭利辉通过列举“秋⼭⽊⼯”的“匠⼈须知三⼗条”,阐释了其⼼⽬中⼀流⼈才培养的核⼼:即对⼀个⼈品格的重视远⾼于对其技术的要求。
同时,通过讲述⾃⼰从进⼊⽊⼯⾏业,努⼒⾃我培养,直到成长为⼀名⾏业领袖的⼈⽣历程,秋⼭利辉现⾝说法:在现代社会中,⼀个⼈若想实现真正的⾃我,社会若想恢复凝聚⼒,重拾失落的“匠⼈精神”势在必⾏。
“守破离,在守的阶段,不按照⾃⼰的想法做,正是成长的捷径。
” 2、《⼈⽣需要匠⼈精神》 作者:苏燕 ⾖瓣:8.1 推荐理由 ⼗个匠⼈,⼀种精神 《⼈⽣需要匠⼈精神》寻访⽇本当代10位陶艺家,⾛进他们的陶艺⼯坊,聆听他们的创作历程,体味他们的匠⼈精神。
他们隐居在⼭村,过着真正清⼼寡欲的⽣活,在宁静的⼯作室⾥⽇复⼀⽇地重复着制陶⼯作。
然⽽在这貌似恒常的创作中,打动⼈的正是他们勇于创新、坚持⼿作、不断进取等朴素⽽令⼈敬佩的匠⼈精神。
仔细打磨,反复锤炼,制陶如此,⽣活亦然。
3、《匠⼈如神》 作者:【⽇】本⽥宗⼀郎 ⾖瓣:6.3 推荐理由 本⽥宗⼀郎的⼈⽣进阶课 从学徒到⼀⼿缔造世界500强企业,⽇本经营四圣之⼀、本⽥汽车创始⼈为你讲述他的240条匠⼈之道! ⼀段段⼩感悟,虽⽆甚⽂笔,却很真实。
4、《匠⼈匠⼼》 作者:邱杨、丘濂、艾江涛 ⾖瓣:9.5 推荐理由 ⽤⼀⽣,做好⼀件事 本书介绍了近20位中国传统⼿⼯艺⼈及其他们承载的⼿⼯技艺,在展现传统⼿⼯艺之美的同时,细腻、真挚地描绘了他们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态度,沉静⽽朴实的快乐与⽣活,传达出传统⼿⼯艺⼈的纯粹的精神之美。
透过这本书,你不仅能邂逅⼯艺之美,更能遇见那隐藏的匠⼈之⼼。
沉浸在⼿⼯艺的世界⾥,慢慢打磨⾃⼰的技艺,淬炼⼼性,⽤“美”回报时光与岁⽉,这是⼀份幸运,更是⼀种选择。
日本刀匠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
![日本刀匠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3509783c6c85ec3a87c2c56f.png)
日本刀匠的工匠精神到底是怎样的日文里有两个词是用来形容职人的,“一生悬命”和“一筋”:“一生悬命”指一生的精力和心血都贡献在所从事的职业上;“一筋”则类似中国的俗语“一根筋”,执着坚韧,一条道走到黑,从一而终。
正如“克拉克三定律”第三条所言:大凡足够高深之技术,都与魔法无异。
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
中国人“匠”的理解,得到的回答是工匠代表贫穷、肮脏,每天反复做同样的工作;日本却相反,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职人历经多年磨炼,是有着强烈责任感的人。
他们通过作品让使用者快乐,为了好作品献上自己的一切,日本人对“工匠”怀有敬重憧憬之情,这是中国最值得学习的部分。
匠人文化的本质,只是二个词:一是敬业、一是认真。
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当匠人文化被全社会所承认,敬业和认真这二个词,被整个日本社会接受和发扬。
它们被化入到日本人的骨髓中,成了日本社会的“常识”。
“匠人”在日文中写成“职人”。
作为匠人最典型的气质,是对自己的手艺,拥有一种近似于自负的自尊心。
这份自负与自尊,令日本匠人对于自己的手艺要求苛刻,并为此不厌其烦、不惜代价,但求做到精益求精,完美再完美。
对于如何使手艺达到熟练精巧,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甚至可以说近于神经质的艺术般的追求。
他们对自己每一个产品、作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以自己的优秀作品而自豪和骄傲。
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会被看成是匠人之耻。
工艺之美是健康之美,不能有逆反之情,炫耀之心和自我之念。
好的器物,当具谦逊之美,诚实之德,和坚固之质……美术是越接近理想就越美,工艺是越接近现实就越美。
日复一日的相处,产生不能分割的情感。
凯业美术隶属于上海喻世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创立于2007年,是国内专业的刀剑及盔甲等艺术收藏品与服务提供商,我们拥有直营进出口许可和丰富的各国古董收藏品资源。
多年来,与日本多家专业协会和日本美术刀剑保存协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与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共同举办刀剑展览。
日本文化之匠人精神
![日本文化之匠人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088032d38bd63186bcebbc5e.png)
再来看一眼这本书之前的样子。
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人就推崇“匠人文化”,“匠人精神”不仅是日 本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
1955年,日本建立了“人间国宝”认定制度。政府在全国不定期的选拔 认定“人间国宝”,将那些大师级的艺人、工匠,经严格遴选确认后由 国家保护起来,并予以雄厚资金的投入,以防止手艺的流失。 匠人文化的本质,一是敬业、二是认真。
在日本,手艺有高低,职业无贵贱。无论你是拉面店师傅还是世界级设计 师,大家都是“匠人”。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作品”不断锤炼,追求更 高的技艺和更完美的呈现。正是日本全体上下这种精益求精的追求,燃起 了日本独特的“匠人魂”,凝聚起整个民族的创造力,铸就了今天享誉世 界的“MADE IN JAPAN”
ご清聴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竹艺匠人
蓝染匠人
和伞匠人
和菓子匠人
陶艺匠人
木偶匠人
视频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日本匠人对技术的坚持, 同样用途的商品,在杂货店买和在匠人那里买的区别在 哪呢, 大概就是坚持,熟能生巧的技艺以及这种传统手工的情 怀吧。
关于日本的匠人文化,我们很多人并不熟悉,只是从各种动画片、电视剧 里得到一点零星的印象。我们经常从日本影视作品中听到类似这样的台词: “我要做全日本最好吃的拉面”、“我要治好全日本的跌打伤”、“和果 子的制作需要倾尽全力、全神贯注哦”……我们惊讶于日本人对于各种在 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细节的执着追求,而这正是日本各行各业从业者的道 和骄傲。
Nobuo的工作台
首先, Nobuo将旧书脊上的胶水全部刮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然后,其中有一些说英语国家的地图,这些页面 受损严重, Nobuo只得将他们重新黏在了新的 纸上。
匠心独蕴——《京都手艺人》读后感
![匠心独蕴——《京都手艺人》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24f97dfa4afe04a1b071dec9.png)
匠心独蕴—《京都手艺人》读后感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曾说过:“技艺,是人在宇宙中为自己找到的位置。
”我想,京都的手艺人们大概是这句话最好的佐证。
在日本,手艺人们普遍受到社会的尊敬。
日本甚至建立了“人间国宝”认定制度,用于保护大师级的艺人、工匠,以防止手艺的流失。
你也许会好奇手艺人们为何有如此高的地位,《京都手艺人》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本书介绍了京瓦、莳绘等五十多种手工艺,走访了五十二位手艺人。
它不仅是一份珍贵的记录,也是一次见证,更引发了我们对匠人精神的思考。
何为匠人精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
书中记录的手艺人们大多平凡,但都具有这样的精神。
我对从事京编绳编织的大林芳雄的一句话感触颇深。
他调侃自己:“京编绳终究只是编绳,不可能成为主角,但我的人生就是‘编绳人生’。
”这份调侃使手艺人们的尊严与专注显露无疑。
大多数的手艺人一生只从事一项工作,但他们把手工艺当作自己的人生来完成。
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做得好坏和自己的人格荣辱直接相关。
也正是因为这份尊严,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极度认真,对待每个作品都力求尽善尽美。
对于如何使手工艺达到熟练精巧,他们有着超乎寻常的艺术般的追求。
倘若不负责任,使质量不好的产品流入市场,则会被视为匠人之耻。
“我面对的都是真正的手艺人,稍有偏差的东西,不能拿来卖。
”一位手艺人如是说道。
然而,“一生只做一件事”并没有很多人想得那么浪漫。
哪怕是在手工业被极力保护的日本,传统手工业仍是不能避免机械批量生产带来的打击,不少手工艺也因此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凭此工作无法生存。
作为长辈,虽是手艺人,但我也不想将手艺传承给孩子。
”一位手艺人无奈表示。
但尽管处于这样的现状,也很难从手艺人的言语中得出日常的艰辛。
他们讲述更多的是使命感与新作品诞生的喜悦。
这些不为人知的考究,犹如禅僧对自我的修行。
是什么打动了人们?是这份尊严和专注吧!对比那些冷冰冰的机器产物,手工艺品无疑更具有人情味。
阅读匠人精神读后感心得5篇
![阅读匠人精神读后感心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2b05e8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45.png)
阅读《匠人精神》读后感心得5篇篇一《匠人精神》这本书的主旨是:实现自我价值,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要喜欢自己现在做的工作,而不是被强迫。
可以说这本书是日本企业文化的一种缩影,令人佩服的就是: 日本人从大型跨国企业,到街边小店、路边摊,维持经营上百年的店铺不在少数。
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把工作完全当成谋生的手段,而是当成了一种传承一种文化精神,且希望这种文化和精神能被后代永远传承下去。
专注产品、重视积淀、享受过程,这正是工匠传承精神与追求短期利益的商人精神之间最大的差别。
他们身上或许会少了商人的机智小聪明,但他们却多了一份对事业的认真。
因为他们喜欢做手中的事情。
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对于这本书的总结:可以把工作当成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一切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人都是我们的老师。
而修行过程中像书中所讲:最重要的就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书中反复强调: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与人打招呼,吃饭等等,都是一些看似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小事情,可是,正是这些小事才最应该注意。
最后,借鉴一句别人的话:敬业会让你出类拔萃。
不要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要做得最好,你才能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
不会平庸,慢慢完善。
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
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的态度,终致一生处于社会底层,不能出人头地。
而工作的质量往往会决定生活的质量。
所以用心做事,态度决定一切。
篇二《匠人精神》这本书,说真的,不是我会主动寻阅的类型。
迫于无奈,我翻阅了:粗看;但是很多故事链接,却吸引我细看这本书。
其中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用智慧驾驭自己的情绪,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敬业会让自己变得出类拔萃,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本职工作,每天不停的重复的工作说真的每个人都会厌烦,觉得工作没有一点挑战性,都是会累的,都会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这工作不归我管……从而我们会慢慢变得马虎、懒散等等,对工作不认真负责的状况屡屡发生。
古代设计师的雅称
![古代设计师的雅称](https://img.taocdn.com/s3/m/d7c3753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0.png)
古代设计师的雅称设计是一门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从远古时代的洞穴壁画到现代的建筑、家具、时尚等,设计一直在人类文明的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古代,设计师也是一种职业,他们承担着为君主、贵族、富商等提供各种艺术品、建筑、家具等的任务。
古代设计师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有不同的雅称,这些雅称既是对他们职业的尊重,也是对他们在文化和艺术领域所做出的贡献的肯定。
中国古代的设计师被称为“工匠”、“匠人”、“艺人”等。
在中国古代,设计师的职业地位相对较低,常常被视为手工劳动者。
但是,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在建筑、陶瓷、织锦、木雕、玉雕等领域中创造了许多杰作,他们的艺术成就也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
在《庄子》中,就有“工匠之巧,非人力之所为也”的赞誉。
古埃及的设计师被称为“法老之师”,这是一种非常尊重的称号。
在古埃及,设计师是为法老和贵族们服务的,他们的任务包括为法老建造金字塔、雕刻石像、制作珠宝等。
设计师在古埃及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地位,他们常常被封为贵族,拥有财富和荣誉。
在古埃及的墓葬中,经常可以看到设计师的名字和作品,这也表明了他们在古埃及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古希腊的设计师被称为“技术专家”,这是一种既尊重又实用的称号。
在古希腊,设计师主要负责建筑和雕塑方面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包括为城市、神庙和公共场所设计和建造各种建筑和雕塑。
设计师在古希腊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高,他们的工作被视为一种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能够为社会带来实际的利益和美的享受。
古罗马的设计师被称为“建筑师”,这是一种专业化的称号。
在古罗马,建筑师主要负责设计和建造各种建筑,包括公共建筑、私人住宅、道路、桥梁等。
建筑师在古罗马社会中的地位非常高,他们的工作被视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技术和艺术,能够为社会带来实际的利益和美的享受。
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作品也成为了古罗马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设计师被称为“匠人”、“工匠”等。
工匠精神的事例范文(精选4篇)
![工匠精神的事例范文(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40beb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52.png)
工匠精神的事例范文(精选4篇)篇一:打造精良的日本刀在日本有一位著名的刀匠,他的名字叫做镰景正。
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传承刀匠技艺的家庭中,从小就对打造刀剑充满了热情。
他的家族在日本刀匠界非常有名,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制刀工坊。
镰景正从小就开始学习锻造技艺,耳濡目染下,他对于刀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他知道只有精益求精,才能打造出最好的刀剑。
于是,他每天都要花数小时来修磨、打造刀剑,不断试验和改进工艺。
镰景正非常注重工艺细节。
他坚持只使用最优质的材料,每一把刀都要亲自挑选和打磨。
他不厌其烦地反复检查每一个零件的质量,确保每一把刀都完美无瑕。
他还会不断尝试各种不同的锻造方法,以求刀剑的质量更上一层楼。
镰景正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
他打造的日本刀非常锋利,坚固耐用。
他的刀剑被誉为顶级的艺术品,深受广大刀剑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镰景正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他对刀剑的极致追求上,还体现在他对每一个细节的极端严苛。
他的工艺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他总是不满足于现状,不断修正和改进。
正是因为他始终如一的坚持和努力,他成为了业界的佼佼者。
篇二:古董修复匠的故事在法国有一位古董修复匠,他的名字叫安德烈。
他擅长修复各种古董家具和艺术品,尤其是对于古董家具的修复,他有着绝佳的技艺。
安德烈从小就对古董家具充满了兴趣,而他的家族也是修复古董家具的世代传承。
他深知古董家具的珍贵和历史价值,所以他始终将修复工作当做一项神圣的使命来对待。
安德烈修复古董家具的过程非常繁琐。
他首先要对古董进行全面的检查,了解其年代和制作工艺。
然后,他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修复古董家具,用最高质量的材料和工艺来修复每一个细节。
他非常注重维持古董原有的风格和特点,以使修复后的家具看起来原汁原味。
安德烈坚持只进行手工修复,不使用现代机器。
他相信只有纯手工修复才能真正做到细致入微,完美无瑕。
他还会对每一件修复完成的古董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评估,确保其品质达到最高水平。
安德烈的工匠精神令人钦佩。
精致与极致,日本的艺术化生活
![精致与极致,日本的艺术化生活](https://img.taocdn.com/s3/m/18342f7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d.png)
Cover Story封面故事12前不久,我受邀赴日本关西学院大学,与著名社会学家荻野昌弘教授一起,合作开展了“艺术介入日本社区营造”的项目研究。
其间,我走访了很多日本的城市和乡村社区,对日本社会、民众生活有了一些独特的感受,在此与大家分享。
善于学习—精致的艺术化日本的教育较为重视人的综合素质提升。
在学前教育阶段,日本的学校注重培养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和感知能力。
进入基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学生学习绘画、音乐、戏剧和手工艺等课程。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会接触到多种日本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花道和日本园艺等,以促进审美素养和创造力的提升。
可以说,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阶段,日本的学校系统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精致与极致,日本的艺术化生活文_王永健艺术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审美意识以及对文化传统的理解。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唐代前往大唐的一批批遣唐使开始,他们前赴后继地学习强势的中华文化。
如果一个民族能够下定决心去学习他族的强势文化,它的学习态度一定是虔诚而恭敬的,学习付出一定是能够吃苦耐劳的,学习动机一定是追求精益求精的。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他们如痴如醉,俯首学习。
日本人做事追求极致的精神,也是来自历史的传承。
日本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在学习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能够让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
中国传统的插花、闻香、书法、饮茶传至日本,发展成为花道、香道、书道和茶道,有了很好的传承与创新。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全人类共13同的目标。
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人是不会满足于吃饱穿暖的。
人要安居乐业,这里的安乐就是高一个层次的追求,而这个追求要有一个物质基础,如果没有吃饱穿暖就达不到这一点。
文化的高层次应该是艺术的层次。
再高层次的要求,就是美好的生活,这是高层次的超过一般的物质的生活,也是人类今后前进的方向。
日本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人均GDP 在全球名列前茅,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按照费先生所言,他们已经开始追求艺术化的生活境界了。
工匠精神文章 工匠的匠心点亮创新之光
![工匠精神文章 工匠的匠心点亮创新之光](https://img.taocdn.com/s3/m/66ceccab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4.png)
工匠精神文章工匠的匠心点亮创新之光工匠精神,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品质,它鞭策着人们在工作中追求极致,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在现代社会中,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传统手工艺人的专属标签,更是一种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品质的追求。
工匠的匠心,正是他们在创新中点亮了璀璨的创新之光。
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对细节的追求上。
无论是制作家具、修建建筑,还是制造机械设备,工匠都会追求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
他们懂得,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到完美,才能达到最终的目标。
正如建筑大师所说:“细节决定命运。
”只有借助工匠精神,才能打磨出精美绝伦的作品。
工匠精神也需要勇于创新。
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工匠们不仅要熟练掌握传统的工艺和技术,更要敢于突破旧有的束缚,勇于创新。
只有不断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使作品焕发新的生命力。
正是因为工匠们的匠心和创新,才有了如今的高楼大厦、精致的工艺品和先进的科技设备。
工匠精神还体现在对品质的严苛要求上。
工匠们总是追求非凡品质,他们忍受不了任何瑕疵和不完美。
他们相信,只有将卓越的品质融入每一个作品中,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与认可。
工匠们经常说:“品质是生命线。
”因此,在工匠们的手中打造的作品无一不是匠心独运,品质过硬。
工匠精神的典范之一是日本的铁匠。
“日夜皆学,精益求精”是每一个铁匠的工作信条。
他们对铁艺的热情和专注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劳作,而是一种对艺术的执着和对工匠精神的完美追求。
日本的刀匠以其出神入化的刀刃碾轧世界,不仅因为他们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工艺,更因为他们对于每一把刀的所有细节和品质要求。
正是这种工匠的匠心,点亮了创新之光。
当代中国也出现了许多匠人,他们通过对工艺的精雕细琢和不断创新,创造出了许多具有卓越品质的作品。
中国陶瓷艺术家打破了传统的束缚,通过与当代艺术的结合,使陶瓷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传统农具的制造者通过改良设计和使用新材料,使农具的使用更加轻便和高效。
这些匠人们都以匠心之道,使作品展现出了无尽的魅力。
2024年《匠人精神》阅读心得体会样本(三篇)
![2024年《匠人精神》阅读心得体会样本(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9a259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95.png)
2024年《匠人精神》阅读心得体会样本近阶段,我深入研读了本机构推荐的著作《匠人精神》。
作者秋山先生,身为日本工匠,身处一个被西方文化影响,普遍追求即时满足、创新和美学,而忽视稳健和专注的社会环境中,他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坚定和专注,这使得秋山木工的家具得以历经百年甚至更久,同时将“秋山木业”塑造为业界翘楚。
其核心价值在于采用“师徒制”和“八年育人制度”,以“慢”的哲学诠释了匠人的精神实质,激发了传承与执着的精神。
此书对我个人的启示在于,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应秉持“严、实、勤”的原则。
严,体现在秋山先生为学徒设立的独特的“匠人研修制度”。
有意成为家具工匠者,需在“秋山学校”完成一年的学徒实习,随后进行四年的基础训练,再经过三年的徒弟指导阶段,总计八年,才能成为合格的工匠。
实,意味着在做人做事上都要脚踏实地。
不愿从基础做起,不明白积沙成塔、平地起高楼的人,很难获得真正的成功。
真正的成就源于对最不起眼、最基本的事物反复练习,以奠定最稳固的基础。
勤,即要勤奋不辍,全心投入,才能收获佳绩。
秋山先生以自身经历验证了勤能补拙的道理。
他自认为并非天资聪颖,学生时代成绩常居末位,但在____岁进入大阪木工厂工作后,他尊重并全盘接受师傅的教诲,与师傅同住,日夜相伴,如同海绵吸水般逐步积累技艺,最终创立“秋山木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汲取《匠人精神》的精华,保持内心的平静,坚定专注,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
2024年《匠人精神》阅读心得体会样本(二)工匠精神,乃是一种执着的追求,体现于对事物持之以恒的信念,以此锤炼心性,激发每个人的卓越品质。
在大学期间,我有幸阅读了秋山利辉的《匠人精神》。
书中,作者通过阐述秋山木工的“匠人须知三十条”,强调了培养一流匠人核心在于重视人格而非技术。
作者通过自身从木工学徒到行业领袖的成长经历,论证了在现代社会中,个人与企业重振并践行“匠人精神”的必要性。
书中有一段话深得我心,如果仅以“我只做我薪水范围内的事”为原则,将无法获取知识,也无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匠人。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651cd6e19e31433239689380.png)
大国工匠--胡双钱、顾秋亮
• 胡双钱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 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 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 “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 顾秋亮,全中国能实现精密度达到“丝” 级的只有他一个。
国际知名企业的工匠精神
• 苹果公司追求完美 乔布斯十分注重细节,在首款 iPod发 布前夜,苹果的员工熬了一整夜更换耳机 接头,因为乔布斯觉得插进去的响声不够 给力 。
大国工匠--周东红 宁允展
• 周东红30年来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记 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 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宁允展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 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 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
大国工匠--孟剑锋、张冬伟
• 孟剑锋,百万次的精雕细琢,雕刻出令人 叹为观止的“丝巾”。 • 张冬伟,焊接质量百分百的保障,外观上 的完美无缺。
什么是工匠精神呢?
• 经过对德国、日本等工匠精神盛行国家的 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古今工匠精神的收 集整理,大国工匠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 个方面:执着专注、作风严谨、精益求
精、敬业守信、推陈出新。
素材
德国的工匠精神
• 在世界制造的舞台上,“德国制造”一直 占据高位。目前,在全球机械制造业的31 个部门中,德国有17个占据领先地位,处 于前3位的部门共有27个。德国的汽车、钟 表、刀具、酿酒设备、地下排水系统、建 筑与家具等,都以耐用、可靠、安全、精 密等特征享誉世界。这也构成了“德国制 造”的核心文化。 •
艺术家的工匠精神
•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 元朔年间,向今文家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 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20岁时,从京 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 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经过几十年的努 力,终于写成了《史记》。《史记》是中国史学 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纪传体通史, 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鲁迅先生评价其 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日本工匠精神
![日本工匠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308ca341bceb19e8b9f6ba27.png)
日本工匠精神摘要:日本是传统工艺的聚宝盆。
同时,它也是世界最先进技术的宝库。
如今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越来越接近,成为一个整体,在现代日本,为实现这种尝试而进行的艰苦努力已成为现实,这使其成为日本技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我们了解有关技巧和表达的艺术性以及日本手工艺者的生活方式和哲学的知识时,可以更仔细地看到真实的日本。
研究日本匠人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培育和弘扬我国的"工匠精神",提升各行各业的服务能力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工匠精神;日本;传统工艺一、日本之工匠精神在日本,铁匠会说“铁是一种生物”,陶工会说“土是一种生物”,而漆工会说“漆是一种生物”。
在现代技术思维中,自我使自己与自然隔绝,并具有万能的能力。
然后,它把自然视为一个客观的机构,从中为自己的利益而获取资源,可以说现代技术植根于这种趋势。
与此相反,传统手工艺技术不接受“人与自然”的概念,而是建立了一种更加相互和友好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与自然彼此包容、相互融合。
经验丰富且完全具备传统砍伐木材技术的伐木工人只需触摸树木,就能了解每棵树木的生长历史和健康状况,他们仅通过查看森林中的树丛就可以准确判断哪棵树可以砍伐或不能砍伐。
这些经验丰富的伐木者的判断决定了树木的未来,以及该地区是否将再次变成茂密的森林。
今天,许多年轻人还没有听说过手工艺精神吗?为什么工匠可以花几天甚至几年的时间来制作一件艺术品以达到完美?工作不仅仅是劳动,也是学习,创新,不断创造和再生自己的手艺直到成为一种艺术形式。
不论工艺是什么,追求完美的精神和价值都被称为工艺。
但是在日本,回到手工艺艺术正慢慢回到主流。
二、工匠精神之溯源过去那些传统技术专家可以“听到自然生物的声音”,尽管现代日本人没有这种非凡的能力,但可以发现许多用日语表达的语言将自然与人类平等对待,例如“树木在窃窃私语”或“风在呼唤”。
这种表达的技术术语称为拟人化。
然而,日本工匠并不是人格化自然,而是将其视为平等。
感受匠人精神(通用10篇)
![感受匠人精神(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4d060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8.png)
感受匠人精神(通用10篇)感受匠人精神篇1读《匠人精神》被作者秋山利辉的工匠精神所打动,这就是日本人能够在1945年被原子弹炸毁后,利用短短的几十年内时间迅速又称为世界前三的经济大国的原因吧。
忘记以前是从明白的一个对日本最正面的评价是:“日本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能够快速的理解世界上别的国家的长处,并且快速跟本国的实体进行结合的国家,快速试错,并从过程中保留最原始的东西,加以宣扬。
”这就像中国的茶道,汉服一样,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以前的人,穷人就和粗茶,富人才会品茶,也就让饮茶成为了很多富人结交的工具。
反观日本,从中国学习到神奇的树叶能够用来品后,传回日本,最终发明了茶道,把品茶创造成一种职业。
(不是说中国人不行,是中国人有必须的局限性。
)这就是泱泱五千年的大国最终会被日本侵略的原因之一,中国人过于封闭,即便是懂一些东西,可是习惯性的揣着,怕别人把自我的技术学走,而日本人呢,是把一个精神告诉更多的人,培养习惯。
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吧。
强调记忆,定制标签。
而本书的秋山利辉先生虽然只是一个“木匠”可是他自我却没有把自我当成一个简单的木匠工人,而是要把这个技术发扬出来,告诉大家木匠应当有怎样的精神,要怎样做。
要想被人尊敬,必先自重;而自重的****则是很多方面:技艺的精湛,做事的专注度,为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最主要的服务精神。
我的爷爷也是一位木匠,他的技术远近闻名,能够说是当地最早从事木匠的工人之一,并且技艺精湛,只要是他手里出来的家具,必须能用很多年都不会坏。
靠爷爷自我的努力从一名小小的木匠成为了之后了大工头,小的时候家里常常好多人。
(开会分工或者发工资)爷爷是最早一批做装修的人,在加上爷爷为人善良、诚实,从不坑蒙客户,也不欺骗工友,所以他的客户从不间断,最高峰的时候同期开11个工地,5、60的工人,随便走走基本上都是爷爷的徒弟,都被爷爷带过。
秋山先生的徒弟工人一向也就是几十人,还没有爷爷手下的人多,可是秋山先生却成为了让人敬佩的手艺人。
2023关于工匠精神事例高考作文素材(精选7篇)
![2023关于工匠精神事例高考作文素材(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176210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6.png)
2023关于工匠精神事例高考作文素材(精选7篇)关于工匠精神事例高考作文素材篇1一提到工匠精神,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匠人”这个日本词汇了,日本人自古便推崇“匠人精神”,就以食物为例吧,在日本,人们心中对饮食的最高标准,不是法餐、意菜或某个菜名这种单一的词汇,而是某某人做的某种食物,这便是匠人精神的体现了。
日本京都的四大料理之神都是像寿司之神、天妇罗之神这样的以单一食物所形成的,这也就体现出了匠人精神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力求在单一领域做到完美。
在日本,人们甚至可以说出细分到某一种茶点的匠人的名字,而这种崇尚匠人的社会气象又能使许多传统技艺在匠人手中流传至今,可以说,工匠精神代表着传承。
其实不只是日本,其实工匠精神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
瑞士的制表师能不借助电脑和机械,一把镊子、一副眼镜,就能组装出世界上最复杂的机械表芯。
每当我们捧起一块这样的手表,陀飞轮、星相、音乐、报时等功能之下,我们能听到齿轮咬合的轻响,这便是制表师日日夜夜在工作台上创造的奇迹。
同样的工匠还有许多,法国的高级皮具师,德国的跑车发动机调效师,捷克的水晶工艺师,他们在世界上的不同角落,用自己的双手和技艺,创造出一件又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可以说,在现代社会,工匠精神是高档、完美的代名词。
那么在中国呢?中国的工匠精神在哪里?我们可以在博物馆中找到它:一件件精美的漆器、玉器、青釉、粉彩,古代的匠人们将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创造出来,保留至今,当我们对着这些文物惊叹古时匠人精神的伟大时,又会不会疑问:“我们现代的工匠精神在哪里呢?”当中国变为世界工厂,当机器替代了灯下工人的双手,当人们开始对千篇一律的电子产品热情不已,又有几个人会想到保护我们濒临灭绝的工匠精神呢?也许我们可以从外国的事例中为中国工匠精神看似黑暗的未来中找到一点光亮。
工匠精神是冰冷的机器所代替不了的,当工匠精神被大众所重视,当手工的艺术与流水线上的产品区别开来,当工匠精神带上本应属于它的高贵,我们的工匠精神才能得以发扬光大。
匠人精神心得体会
![匠人精神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28d292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d.png)
匠人精神心得体会在这个物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被各种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产品所包围。
但在这千篇一律的世界里,我们是否曾停下来思考过那些背后默默耕耘的匠人们,他们所追求的那份独特的精神——匠人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意味着什么。
以下是我从匠人精神中得到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匠人精神是一种对细节的追求。
无论是制作一件食品、设计一种家居用品,还是雕刻一块石头,匠人们总是全心全意地追求完美。
他们注重每一个小细节,从选择原材料到雕琢,从设计图纸到包装,无不力求精益求精。
我曾有幸见过一个木器工匠处理一块木头,他用他那双娴熟的双手,将每一个角度都打磨得极为平滑,仿佛木头本就是雕刻好的。
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让人感到匠人们对自己所创造的东西充满了敬意和热爱。
其次,匠人精神是一种坚韧的追求。
在匠人展示出优秀的技艺之前,他们必须经历长时间的学习和修炼。
这个过程并不轻松,失败和挫折常常伴随着其中。
然而,匠人们并不因此而气馁,他们始终坚持下去,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不断探索新的创新。
他们相信:只有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就。
比如,著名的手工艺品制作师傅陈玉稚,他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数以千计的失败,但他从不放弃,最终凭借坚韧的意志和对工艺的热爱,创造出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另外,匠人精神是一种注重工艺和品质的价值观。
在这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匠人们依然坚持着追求卓越的价值观。
他们深知,只有工艺的精益求精和对品质的追求,才能够真正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举例来说,日本的刀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他们以世代相传的技艺和严谨的工艺,制作出了刀刃锋利、质地坚韧的刀具,备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
这一切都归功于他们对工艺和品质的坚守。
此外,匠人精神还体现了一种追求与专注。
匠人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们要与材料和工具产生默契,要对每一个工序都保持高度的专注力。
正是这种专注和追求,使得匠人们的作品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日本匠人精神心得体会
![日本匠人精神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f98af9b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1.png)
日本匠人精神心得体会日本匠人精神,是一种专业精神,一种对工作的执着和追求完美的态度。
作为一个外人,我曾经在日本生活和工作一段时间,深刻体验到了这种精神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以下是我个人对日本匠人精神的心得体会。
首先,日本匠人精神的核心是追求完美。
无论是制作一件艺术品、修复一件古董、还是制造一台高精度的电子产品,匠人们都追求最高的质量和工艺。
他们从细节入手,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有丝毫的瑕疵。
他们相信,只有追求完美,才能真正为社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其次,日本匠人精神注重的是持之以恒的努力。
匠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每一个项目上,他们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耐心。
他们深知,只有通过反复的试验和实践,才能不断提升技艺,达到更高的水平。
在匠人的世界里,凝聚了无数次的辛勤付出,才能磨练出真正的匠心。
第三,日本匠人精神体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虽然匠人们的工作往往是独立完成的,但是他们非常注重和其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他们会不断向其他匠人请教,分享经验和技巧。
在他们的眼中,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团队合作不仅仅是互相学习,更是共同进步的动力。
最后,日本匠人精神鼓励创新和追求独特性。
尽管匠人们追求的是传统的工艺和技术,但他们并不停留于此。
他们致力于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注入新的元素和创意。
他们相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变化。
总结起来,日本匠人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的专业执着和追求完美的态度,体现了持之以恒的努力、团队合作和创新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日本文化中根深蒂固,贯穿于各个领域,不仅体现在制造业,还体现在服务业、艺术等各个领域。
我深深被这种精神所感染,它不仅是日本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希望我们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追求完美,不断努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创新,做出自己的匠心之作。
国外工匠精益求精的例子
![国外工匠精益求精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8b3fb977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0.png)
国外工匠精益求精的例子
工匠精神是一种对工作的专注和追求卓越的态度,而精益求精则是这种精神的
最高境界。
在国外,有许多工匠们以他们的技艺和毅力展示了精益求精的精神,以下是几个值得一提的例子。
1. 日本陶艺大师益子村:
益子村位于日本茨城县,以陶瓷艺术而闻名。
在这个小村庄里,许多工匠们数
百年来一直致力于创造出完美无瑕的陶瓷作品。
他们每一件作品都力求完美,经历了数十个繁琐的工序,从泥土的处理、成型、烧制到最后的装饰,每个步骤都精益求精。
这个小村庄因其杰出的陶瓷工艺而闻名于世。
2. 德国制表匠人:
德国制表匠人以出色的技艺和精湛的工艺闻名于世。
这些匠人从事手工制表已
有几百年的历史。
他们追求每个细节的精确度和完美,并致力于创造出耐用、精准的机械手表。
他们从设计到制造,每个环节都经过反复验证和改进,以确保手表的每个部分都达到最高标准。
这些匠人的执着追求让德国手表成为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品牌之一。
3. 意大利工艺家:
意大利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对细节的追求而闻名。
从玻璃制造到皮革工艺,意大
利的工匠们一直致力于创造出无与伦比的艺术品。
他们将技术传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探索和改进工艺。
无论是著名的威尼斯玻璃制造,还是手工制作的优质皮革制品,意大利工匠们始终力求完美和精益求精。
这些国外工匠们的例子表明,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实现工匠精神的必
要条件。
他们通过持续改进和对细节的关注,创造出无与伦比的工艺品和艺术品。
无论是在陶艺、制表还是其他领域,这些工匠们的努力和执着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78b4ec5f581b6bd97f19eab1.png)
"匠人精神"作者:洪利标路雯婷来源:《牡丹》2019年第02期森本草介用自己獨特的审美观诠释其绘画作品。
艺术家在探索油画语言中融入了东方元素与美学思想,以非凡的技艺与“匠人精神”,创造了具有东方意蕴的古典写实艺术。
森本草介的艺术给观者一种安详、和谐之感,使人感到心灵的慰藉。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国家,中国与日本的艺术交流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日本的绘画从古代就开始吸取中国的艺术元素。
在近代,随着日本与西方国家多领域的广泛交流,西方艺术对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面对油画这个舶来品,森本草介在艺术创作中吸收西方经典技法并结合自己独到的理解与创新理念施展于画面,观其作品的暖色调,人们仿佛联想到中国宋代人物画。
其绘画艺术体现了东方特有的韵味。
一、森本草介与他的写实绘画特色(一)森本草介所处的时代与艺术生涯江户时代,荷兰人开始在日本介绍西方文化与绘画。
1861年,德川幕府的洋学机构设立了“画学局”,这表明真正意义上的油画开始在日本传播。
二战后,日本近代化加速。
其间涌现出大量以反映战争心理受创和社会变革等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其中急速地涌入了西方各个流派的艺术思潮。
以非形象派、反艺术、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派、抽象画等表现绘画的风潮席卷画坛。
各式各样的艺术思潮让人应接不暇。
这一风潮把写实绘画和具象绘画视为过时的遗物,被轻视和无情地抛弃。
1937年(昭和12年),森本草介出生于朝鲜全罗北道全州府,6岁时随父亲森本仁平转任回到日本。
由于父亲是画家,因此受其父的影响很大,他从小便立志成为一名画家。
1958年,森本入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绘画科学习油画,1962年毕业,同年考取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学部研究生继续专攻油画。
森本草介在东京艺术大学学习绘画的时代,正是抽象画全盛的时代。
学校的很多学生都选择画表现或抽象绘画。
学校的日常美术教学完全向抽象绘画倾斜。
在这样的背景下,森本学古典写实油画完全靠自己去摸索,森本自信地说:“只是把自己想要画的东西画出来而已。
中小学优选作文之以工匠精神为话题的初中作文
![中小学优选作文之以工匠精神为话题的初中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4f76a5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99.png)
以工匠精神为话题的初中作文“世界上的百年老店中,日本占三成”这样的一则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球。
我一直以为中国是对传统老店保留较好的国家,为什么仍在营业的老店竟不及日本?直到我了解到日本手艺人的“匠人精神”。
山本酱油的第三代传人山本太郎为了酿出最好的酱油竟用了一年时间去学习怎么制作最好的木桶。
有人问他这是不是浪费时间,他却认为这是他对父辈们以及对顾客们的责任。
这样的精神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如同一缕清风,沁人心脾。
工匠的精神便是专注于眼前手下,踏踏实实地做好职责内的事。
工匠从不关心自己的产品卖的价格,只关心人们觉得哪里还可以改进。
人的心思是有限的,不能用同样的热情去同时对待多件事情,工匠们便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专注于手中的工件,心无旁骛,剩下的事情便交给别人。
每个人如果都能有这样的工匠那么只要分工明确社会便永远不会混乱,但现在人们看到电影业赚钱快,于是不管是作家,歌手,出吃人全去当导演,最后只落得本职工作没做好,电影口碑也很差的尴尬地步。
工匠精神的首要条件便是塌下心来。
面前有很多条路时,或许有的路看起来是捷径,有的路看起来又长又艰难,但你又怎么会知道这两条路有着相同的终点呢?我始终认为没有努力是没有结果的,没有任何弯路是不用走的。
孟剑锋为了找到最合适的方法,尝试了几十种材料,推翻一套又一套的方案。
如果没有那些看似无用的尝试又怎么会得到被外国宾客们争先称赞的成果。
工匠们塌下心,不急求成,只为做出最优质的产品的精神大概是我们这个社会中所有人都需要学习的。
说到工匠,我们总会觉得“踏实”、“放下”,因为他们可以不被社会中整体的浮躁氛围所带动,为这社会带来一抹清凉。
时代飞速发展,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慢”的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
取而代之的是机械化工业时代。
中国式制造业大国,而现在很多企业都追求“投资少,见效快”的理念,从而能忽略了“工匠精神”,导致如今中国人去日本等地大批量采批生活用品,甚至连马桶盖,剪刀等也求“日本制造”,对中国制造敬而远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艺术匠人精神:须知30条
秋山学校《匠人须知30条》
00.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即,对一个人品格的重视,远高于对其的技术要求。
0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打招呼。
0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学会联络、报告、协商。
0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一个开朗的人。
0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不会让周围的人变焦躁的人。
0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要能够正确听懂别人说的话。
0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先是和蔼可亲、好相处的人。
0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责任心的人。
0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好好响应的人。
0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为他人着想的人。
1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爱管闲事”的人。
1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执着的人。
1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有时间观念的人。
1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随时准备好工具的人。
1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很会打扫整理的人。
1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明白自身立场的人。
1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积极思考的人。
1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懂得感恩的人。
1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注重仪容的人。
1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乐于助人的人。
2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熟练使用工具的人。
21.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做好自我介绍的人。
22.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拥有“自慢”的人。
23.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好好发表意见的人。
24.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勤写书信的人。
25.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乐意打扫厕所的人。
26.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善于打电话的人。
27.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吃饭速度快的人。
28.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花钱谨慎的人。
29.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会打算盘”的人。
30. 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成为能够撰写简要工作报告的人。
“学徒一律留寸头,禁止用手机”
这本名为《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共140页,前言后记之外就是正文的“匠人须知30条”,诸如进入作业场所前,必须学会打招呼,学会打联络、报告、协商,做一个开朗的人,能够正确听懂别人说的话,和蔼可亲、好相处,有责任心,能够好好回报,执着,“爱管闲事”,乐于助人等等。
看起来是一些简单的做人小提示,但秋山利辉让学生用八年的时间来践行这些法则。
在秋山木工学校,学员一年上预科,四年学做徒,三年学带徒,八年后自立,便被赶出学校。
在八年中,学员们每天都要背诵三四遍“匠人须知30条”,八年下来就有一万遍了。
事实上,由于秋山木工在日本木工界地位显著,每年来报名的人很多,但秋山利辉对学员的要求极为严格,因为他要培养木工界的“超级明星”,到目前为止也仅仅培养出60余名工匠。
每次有学员报名,他都要到对方家里面试其父母三四个小时,用以确定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度。
此外,他更愿意招收“傻”一点儿的学生,“这样我让他们往左,他们就不会往右”。
秋山利辉在书中介绍,想要进入秋山学校的人,要先接受四天的各项训练,并且通过考试才能入学。
训练的内容包括打招呼、自我介绍、泡茶、打电话等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能够顾虑到别人”,而关键在于能否成为“能够感动别人的人”。
“秋山木工”针对以成为工匠为目标的见习者和学徒,颁布了十条规则,其中被录取的学徒,无论男女一律留板寸头,禁止使用手机,只许书信联系,研修期间,绝对禁止谈恋爱,早晨从跑步开始,朝会上,齐声高喊“匠人须知30条”。
秋山利辉从小就在木匠手艺方面展现了过人的天赋,放学回家他喜欢看到镇里来干活的手艺人工作。
“我就一直看他们手头的动作,并自己琢磨。
”小学四年级时,秋山利辉就接到很多木工活,“村里面的婶婶们让我给她们修一修小屋或者是搭一个架子什么的,她们夸我长大了能成为一个家具工匠。
”
秋山利辉经常一边看一边想这些木工活,并且判断这个木匠人怎么样。
后来他发现,凡是对人热情的木匠,手上的活也不错;反之,对人不耐烦的木匠,手上的活儿也不怎样。
这也许是他在几十年后总结出“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的滥斛。
秋山学校
创立“秋山木工”
中学毕业后,秋山利辉进入了日本大阪寄宿式的技工学校。
16岁入校,22岁成为匠人。
学成后,秋山利辉加入木工所,由于天分与努力,秋山利辉很快成
木工所中收入最高的匠人。
一年半之后又在大阪的这一家会社创造了收入第一,之后的一年到了日本东京第一的木工所。
此后又加入日本排名第一的木工所。
“由于我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完成了同事要加班才能完成的工作任务,并做得又快又好,老板觉得我的存在,会让同事变得焦虑,就把我开除了。
”秋山利辉介绍,在被开除之前,他完成了天皇正殿的家具,该家具现在值1亿日元,到今天仍然被使用着。
这个也被称为在家具工匠中的一个奇迹,也是我个人工匠生涯的顶峰时期。
1971年,27岁的秋山利辉在感受到天命之后,创立了“秋山木工”,五年之后开始招收学徒。
秋山利辉介绍,在日本每年有一个技能比赛,“每一次我们都会囊括金银铜奖。
我们教这些弟子们不仅仅是教他技术,关键是教他们人性、心性、德性。
”
在随后的岁月中,秋山利辉和学徒们一起晨跑,一起诵读“匠人须知30天”,并不断温习在27岁那年获得的“天命”。
他也深信“老天爷会给我们的一些指令。
我经常在半夜会听到宇宙传过来的信息,我都会把它记录下来。
天籁之声也是神明给我们的指示。
”
引进该书的出版人、活字文化董事长董秀玉认为,“匠人精神对中国蛮重要的,到我们这一层是断层的。
匠人精神本身讲的不是技术,而是从事这个工作怎么尊重这项工作,先做人做好了在说这项工作。
这不光对匠人,对我们都有用,我们缺少这方面的东西。
这和我们原来倡导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功课很好,但是人文修养普遍不够,这本书不光限于工匠和技术,其实做人比技术更重要。
从这点上来讲,我觉得很值得学。
”董秀玉表示,“此外,这位老先生没上过什么学,16岁就做工匠,但他有股子劲头——把事情做到最后,要培养一流的青年,这种心性是好的也值得我们学习。
”
第一个艺术家自媒体平台,专注于艺术领域的传播张力和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