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信息提取与概括全面
信息提取及概括
![信息提取及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d25dc0f6cf84b9d529ea7a07.png)
7.请用一句话提取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2 分) 4 月 1 日,随着数百只信鸽展翅飞向蓝天,2010 年全国“爱鸟周”活动在襄樊市南
湖广场启动。启动仪式上,襄樊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牌为“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 据了解,本届“爱鸟周”活动的主题为“科学爱鸟护鸟、保护生物多样性”。活动期间,
的主要内容,文段的中心要点,人物、事物特点,故事情节及言外之意等进行提取。完成此 类题目,注意以下几点:①整体感知,把握材料主要内容。②明确题目要求。③语言简洁, 概括性强。
答案示例:“金华元素”闪亮世博。
1.阅读下面的文字,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3 分)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 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 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 到人的气质里,苏州人待人接物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水的好处。苏州人讲话是柔婉的, 仿佛掺了蜜糖的糯米圆子,又如评弹和昆曲,听了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昆曲最初的名字是“水 磨腔”,可见,也是水的产物。她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模仿现实的写实性,她将生活语言 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诗歌艺术;将生活行为与表情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表演艺 术;甚至将生活中环境的自然形态,也化为了写意的布景艺术。水,有时是可以变为阳春白 雪的。
【答案】全国“爱鸟周”活动在襄樊启动。
9.根据下面消息内容,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15 字)(3 分) 本报北京 12 月 23 日电(记者刘毅) 12 月 23 日 8 时 54 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颗业务 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 E 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 按照预定的飞控程序,风云二号 E 星将于约 7 天后定位于东经 123.5°赤道上空。卫星 定点后,中国气象局将对风云二号 E 星进行在轨测试。随后,E 星将进入轨道存储备份模 式,根据需要接替已超出设计寿命的风云二号 C 星,这对于确保我国静止气象卫星观测业 务的连续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中考复习专题:信息提取与概括和图文转换 (一)
![中考复习专题:信息提取与概括和图文转换 (一)](https://img.taocdn.com/s3/m/21090d2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f.png)
中考复习专题:信息提取与概括和图文转换(一)中考复习专题:信息提取与概括和图文转换在中考语文考试中,信息提取、概括和图文转换是比较重要的考查内容。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内容。
一、信息提取信息提取是指从复杂文字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种思维、语言和阅读交互作用的能力,也是理解文章、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中考中,考生要通过阅读完篇文章,根据文章中的信息回答问题,需要准确、迅速地从大量的文字中获得重要信息。
为了提高信息提取能力,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训练:1.提高语言素材和语感。
语言素材、语感的积累是信息提取的基础,需要从平时的阅读和写作中去积累。
2.注重文章的整体把握。
在阅读过程中,需要先阅读全文,了解其大意和主旨,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以便更好地理解各个部分。
3.注重字句的理解。
在读懂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需要把握文章的重点细节,理解文章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结构,提取出文章的关键信息。
二、概括概括是通过对文章主旨、内涵和信息的总结表达出来的简明扼要的表达形式。
在中考中,概括往往是以一到两句话表达出文章的主要思想和中心思想。
概括需要考生具备强大的语言表达和信息提取能力。
为了提高概括能力,考生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
2.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快速总结出文章的主要观点。
3.注意语言的简练、准确,精炼出有力的概括语句。
三、图文转换图文转换是指把文字信息转化为图形或者表格的形式,更好地展现出文章的意思和观点。
在中考中,图文转换通常会要求学生把课文的某些内容转化为表格或图表的形式,以展现出更为直观、图像化的信息。
为了提高图文转换能力,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1.理解文章的重点内容,并把其转化为表格或图表的形式。
2.注意表格和图表的设计,清晰明了,要求准确、规范、好看。
3.进行多练,多看,多思考,提高概念抽象和图形思维的能力。
总之,信息提取、概括和图文转换是中考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考生认真学习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05f3a31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3b.png)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一、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方法:①抓关键段。
(总括段,总结段,承上启下段)②抓关键句。
(中心句,段首总起句,段尾总结句,段中过渡句,设问句)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逐段概括,合并归纳)二、概括段落内容答题方法:①抓中心句,直接概括。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②分析文段层次,抓语言标志。
(关联词,指代词,顺序词,特殊标点符号)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准确,全面,简洁)三、筛选提炼信息答题方法:①审题干要求,锁定有效文段。
②根据疑问词,锁定有效词句。
③组织语言表达。
(准确,全面)四、辨析信息正误(选择题)常见设错类型:①偷换概念。
②表述夸大或缩小。
③混淆或然、必然。
④混淆已然、未然。
⑤以偏概全。
⑥因果颠倒。
⑦张冠李戴。
⑧误划类别。
⑨无中生有。
答题步骤:①对照选项,寻找相关语句。
②比较选项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
③判断选择。
例题: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谢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句密切相关。
2、(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中考语文专题信息提取与概括共27页
![中考语文专题信息提取与概括共27页](https://img.taocdn.com/s3/m/82915ea9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9.png)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中考语文专题信息提取与概括
1、战鼓一响,法律பைடு நூலகம்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中考语文 综合性学习类 考点6 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中考语文 综合性学习类 考点6 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d614ceb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36.png)
一、信息提取 1.审题,找到题干关键词,明确方向。 2.依据关键词,回归材料,找到对应的句子。 3.提取句子中的关键字词或短语直接作答。
二、信息概括 1.提取中心句法。如材料有中心句,则主要内容一般集中于中心句,
此时可用中心句作为概括句子的主体,再根据材料中其他内容适当补充。 2.关键词组合法。如材料无中心句,则去除材料中描写或阐释的文
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生态系统不断退化,低碳生活可以减缓温 室效应的扩大化。
2.(2022·湖南株洲)语文课代表准备给全班同学推荐一套丛书:“大家 小书”。请根据以下介绍,简要概括这套丛书的主要特点(不超过 40 个字)。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 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 丛书既有经过时间考验的名家著作的重版,也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了 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普通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所 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 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 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票的时候, 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
【注意】①遵守字数要求;②尽量用原材料中的词语;③组合材料时, 尽量不用修饰语;④用自己的话概括时,尽量用短句。
1.在“低碳生活,人人有责”的主题班会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与 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况。请你从下面材料中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作为你介 绍的要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 605 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 每天损失可耕地面积 3 万公顷,损失雨林面积 5 700 公顷,减少动植物 物种 100~200 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 60%正处于不断退化 的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生活 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 每粒粮食等,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 化。
2024河南中考语文复习之信息提取与概括(新闻类+材料类)
![2024河南中考语文复习之信息提取与概括(新闻类+材料类)](https://img.taocdn.com/s3/m/8262deb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a5.png)
专题九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高频考点)
类型二:比较标题优劣
真题讲解
(2024•《解析与检测》)下面两个标题中,哪一个更适合于本则新闻材料?
请简述理由。
题型:比较标题优劣
目前,有20家左右的省会城市电视台都有一两档自称为“金牌节目”
的综艺节目,各地方台也或多或少“跟风入市”,砸钱做综艺、搞真人秀,
但真正值得一看的节目却寥寥无几。‖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在
中央电视台播出后,收获了观众“零差评”,被追捧为“综艺节目的一股
清流”。
与标题一有关:何人+何事
专题九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高频考点)
真题讲解
清华大学教授发文点评说,如今越来越多没营养的综艺节目占据了市
场的主体,而《朗读者》却别具一格,“慢下来”用朗读做节目,这
幻灯片的内容帮他完成时间轴。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
暗示解题技巧:按照时间顺序提炼
专题九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高频考点)
【题型一】单则材料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真题讲解
【汉字源流】汉字文化源远流长。在舞阳贾湖遗址发现的契刻符号距 地点/事件1
地点/事件1
今约8 000年,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文字雏形之一。在安阳殷墟发现的
(2024·郑州一模) 专题九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高频考点)
【答案】 选B。理由: ①B项中的两句表达的意思与我 们的感悟一致(能体现户外研 学的价值),更符合语境; ②末句结尾的“堂”与小诗第 二句的“章”押韵,更符合诗 歌的特点(读来更朗朗上口)。
专题九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高频考点)
作业
《精练册》P13——1题 P15——1题
中考语文专题:信息提取和概括
![中考语文专题:信息提取和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6ea3b821650e52ea54189827.png)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五日
信息提取与概括题分类
一则材料: 一、记叙类语段 二、说明类语段 三、议论类语段 四、新闻类语段
信息提取与概括题分类
两则、两则以上材料: 一、表文类 二、图文类 三、相近相反材料类
提取与概括题考点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 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3、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材料
(1)从材料一、二中,你发现青少年体质状 况呈现出什么特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光体育运动”中“阳光”有哪两层 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为“阳光体育运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1分)
某班开展了一次“中国月文化”主题探究活动,下面 是同学搜集的资料。阅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上古时期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古人更有“秋暮夕(祭)月”的习俗。唐代赏月十分 盛行,并将中秋节定为固定节日;两宋时期形成 了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取“人月共圆”之意。这一风 俗延续至今。 材料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类应对策略(导语) 1.拟标题:(眉目、精粹) 何人+何事、谁+干什么、 什么+怎么样 2.一句话新闻:何人+何时 +何地+何事 方法:
摘词组合法(主谓句式)
直接提取法: 1.要素叠加法 2.提取中心句 3.直接摘句摘词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 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 。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 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 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 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 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4分)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3分)
中考语文语言综合运用“提炼与概括”复习笔记整理
![中考语文语言综合运用“提炼与概括”复习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ce7cad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5.png)
提炼与概括
1、宏观层面
(1)第一步,通读全文,把握要点,弄清全文的主要意思,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第二步,审读题目,锁定区间,并作进一步的细致阅读。
(3)第三步,细心探究,寻找标志,如文章的标题、中心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它们往往在文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第四步,比较辨别,提炼要点。
另外,还要挖掘一些隐性信息。
(5)第五步,全面概括,简洁准确地表述。
2、微观层面
(1)摘句法。
(2)概括法。
(3)组合法
对于新闻类信息提炼题,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可从导语入手,提取关键词;如果材料没有导语,则需将各段的关键信息提取整合。
可以用“人(物)+事件+结果”的模式回答。
总之,要牢记口诀:“摘取导语再压缩,提炼要素要整合,独特信息必突出,恰当简称省字数。
如果是拟写新闻标题,答题时更要特别注意导语的作用。
一般消息的标题为“人物+事件”。
消息的标题要求高度概括,以醒目的形式直接揭示消息的内容。
2024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专项训练专项08_信息提取与概括
![2024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专项训练专项08_信息提取与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d2ec894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1.png)
专项八信息提取与概括知识梳理◆【考试题型】1、阅读全文,用简洁语言概括写了一件什么事?2、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第×段——第××段的内容。
(或写了几件事)3、内容理解。
如:2023年湖北武汉中考:读第三段,说说“原始的生命状态”指的是什么?◆【答题模式】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事件)『解题方法』:在文章中圈画出的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在圈画过程中注意将具体人物细节转化为概括事件。
温馨提示:将在文章中圈画出的要素进行组合,注意在组合的过程中注意逻辑性、简洁性。
尽量不带有具体人物细节,尽量不要使用修饰语,尽量使用材料中出现过的词语。
『答题模式』:①“(何时、何地)谁+干什么+结果怎样②“什么+怎么样”2、概括文章的多件事『解题方法』①确定答题范围(是全文还是某几段)②理清文章层次(讲了几件事)③简洁作答(谁+干什么)3、给范例进行概括该类题型是题型2的变式,解决的关键是仿照范例进行概括。
『解题方法』分析范例有什么特点,然后仿照例子进行概括结构+内容。
例子: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儿子得知真相很愧疚。
分析:时间+人物+事件+心理模仿:步入社会,儿子找到工作很高兴。
4、内容理解『解题方法』(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哪个人物,哪件事或哪个时间段)(2)信息定位:通读文章,浏览大致内容,圈出重点,找出答题区域。
(3)抓关键词:紧抓题干关键词,分析题意和文意。
(4)总结概括:解答原因类题时,信息要点要回答全面,语言要流畅,要条理清晰,因果有序。
针对训练一、阅读《花香中的外婆》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香中的外婆①还未踏进小院,就嗅到了温暖空气里淡淡的花香。
循着花香走进院子,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外婆。
②清晨柔和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树叶,稀稀疏疏地落在外婆身上,只见她那一头银白色的发丝泛着粼粼的光,被暖风撩起又落下。
这位眼角溢满笑意的老人,正幸福地侍弄着她那些宝贝花。
见我走来,她才缓慢地放下手中的浇水壶,笑着对我说:“今年的花开得真好。
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2dde5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5.png)
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答题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题型之一,它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文章,提取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
这种题型既考查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的答题技巧。
要仔细阅读文章。
在面对这种题型时,考生要认真阅读文章的每一个细节,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只有充分理解文章,才能准确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概括。
关注文章的标题和首尾段。
文章的标题往往能够提供文章的主题,而首尾段往往包含了文章的核心内容。
考生在阅读文章时要特别关注标题和首尾段,这样有助于把握文章的重点和主题。
接着,注意文章中的关键词。
在阅读文章时,要留意文章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文章的关键信息。
考生可以在做题时将关键词标注出来,这样有助于快速提取信息。
要注意文章的结构。
一篇文章往往会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内容,比如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或逻辑顺序等。
考生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提取关键信息。
要练习做相关题型的练习题。
只有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
可以通过做真题或模拟题的方式来练习信息提取概括题,逐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第二篇示例: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通常会出现在阅读理解题中,考察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及概括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答题技巧,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提取出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的答题技巧,希望对同学们备战中考有所帮助。
理清文章结构,抓住主题。
在阅读理解题中,文章往往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了解文章的主题有助于我们更快地提取出重要信息。
在解答信息提取概括题时,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找出主题句,并对主题进行概括,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
只有弄清楚文章的主题,才能更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做到信息概括。
中考复习考点精讲:信息提取与概括(含拟一句话新闻)
![中考复习考点精讲:信息提取与概括(含拟一句话新闻)](https://img.taocdn.com/s3/m/ec1c421da216147917112834.png)
2. 材料类信息提取与概括法 ( 1 )组合要点法。抓住关键词,提取并组织 语段中每层重要的语言要点,再加以综合表达。 ( 2 )整体归纳法。提炼出所给信息,再用简 洁明了的语言加以概括。 ( 3 )进行推论法。寻找文段中的关键句子, 综合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进行推论。 ( 4 )提取中心法。提取最能体现材料信息的 中心句或关键语句。 ( 5 )分层归并法。针对有两层或两层以上意 思的文段,先划分层次,然后再把各层次的内容 概括组合。
示例: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 附加其他信息,不超字数也可)
(2分,若
【解析】题目所给出的话语材料是一则小段新闻, 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第一句就是这则新闻的导 语,即本段的中心句。然后对这句话进行概括, 只 要 把 握 住 它 的 要 点 “ 2014”“„ 向 上 • 向 善’”“青少年微电影”和“大赛”这四个关键 信息就好解决了,不需要后面的提示语。因此, 可以拟写成“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 (‘向上 • 向善’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或 2014 年青少年微电影大赛启动)。
②[奥地利《维也纳日报》5月4日报道]中 非贸易空间巨大,自 2009 年起,中国已经连续 5 年取代美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 材料链接 ]李克强总理出访前驳斥了一些 西方媒体对中国投资非洲的批评。李克强说: “我可以郑重地告诉非洲的朋友们,中国绝不会 走别国殖民主义的老路,也不允许历史上的殖民 主义行径在非洲重演。”
(6)比较分析法。对相应材料进行比较分析 而得出相应结论。 答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遵守字数要 求;②尽量用原文的词语;③组合材料时,尽量 不用修饰语;④用自己的话概括时,尽量用短句。
2. (’ 14 云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分) ①[美联社亚的斯亚贝巴5月4日电]中国国 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抵达埃塞俄比亚,开启非洲 四国之行。李克强首先与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 里亚姆 • 德萨莱尼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多项贸 易协议。李克强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 和非洲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彼此在民族 解放和国家建设中始终相互支持、平等相待,中 非世代友好。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信息的提取与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5285ee16aaea998fcc220e88.png)
概括、提炼知识讲解1、新闻类提取信息题主要类型为拟写一句话新闻2、解答新闻类提取信息题策略(1)了解新闻知识,筛选新闻信息新闻从狭义上讲就是消息。
一句话新闻就是狭义的新闻。
一句话新闻一般包含这样几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有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写作时可省去某些要素,但“何时”“何人(何单位)”和“何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筛选新闻信息也可主要抓住这些信息,另外新闻还要求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言简意明,以事实说话。
所以要拟写一句话新闻,了解这些新闻常识,学会筛选新闻信息是十分必要的。
(2)把握材料中心,概括新闻信息一句话新闻材料有的提供导语和主体。
导语部分中已讲了主要的新闻事实。
这种题,导语就可当作一句话新闻,只不过受字数的限制以及语言简洁等需要,答题时要对其概括加工,对这种类型的新闻材料,重点要阅读其导语部分,在写作时千万不要受原材料中背景及主体部分中次要信息的影响。
(3)理解新闻内容,注意句式特点有的新闻类考题考句子的仿写,这类考题既考查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答题时,既需理解新闻内容,又要注意句式特点。
一句话新闻常常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要素。
我们要筛选出这些要素,采用“人物(或事物)+何时何地做什么(或怎样)”的形式。
(4)领会新闻内涵,注意概括分寸把数百字的新闻改为一句话新闻,当然需要概括,但不是说越概括越好,字数越少越好。
在概括时要尽量标出新闻要素,尽量用足字数,体现具体性以及用事实说话的特点,这正是一句话新闻与概括一般段意的主要区别,所以概括事实不能过于笼统,要领会新闻的真正内涵,注意概括分寸。
我们筛选出来的信息组合成句后,字数常常超出限制,这时还必须结合字数要求对信息再次筛选,可以删去一些次要信息,然后组合成句。
练习题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材料】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共产党90华诞,武汉硚口区街头唱了十几年《生日快乐》的洒水车,开始改唱起《歌唱祖国》等红歌;河南师范大学把红歌请进了食堂,学生们在食堂里一边听红歌,一边进餐;井冈山兴建丁一座“红歌广场”,掀起了红歌传唱的热潮;湖州开展了“走进美丽乡村,唱响经典红歇”话动;革命圣地延安、四川成都、云南昆明等多个城市也都开展了百万群众唱红歌活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二部分考点五信息提取概括课件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二部分考点五信息提取概括课件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599d823376baf1ffc4fad75.png)
【答案及评分】示例:小人物的感人事迹点燃社
会的“爱心火炬”。(2分)
【方法指导】要准确地提取新闻信息首先必须先 了解新闻的“五个W”,即when(时间)、where(地 点)、who(人物)、what(事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why(原因),这是新 闻必须具备的五要素。信息提取时一定要理清何
二、概括一句话新闻(新闻标题)(近3年广西
人教地市中2012来宾考查过)
【典例剖析】 (2012来宾)综合探究。 宣讲感动人物事迹。概括下面一则新闻的 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字。(2分)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失去双腿的病 情牵动亿万网民为之捐款祈福;勇救落水学生献 出生命的沈星让自发前来追悼的群众久久不愿离
空气质 优 量级别 10月 12月 良 轻度 污染 中度 污染 重度 污染 严重 污染
7.2% 24.4% 24.7% 13.5% 20.2% 10% 4.5% 59.0% 29.0% 5.5% 1.7% 0.30%
阅读材料,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探究,写出探
究结果。(2分) 【思路分析】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题干要求 读2013年10月、12月份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级 别情况图表,探究图表信息。第二步,注重全面 研读。图表横向为空气质量级别,纵向为月份。 第三步,注意数字变化。对比图表数字,可以看
人(包括单位)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事
情经过、结果怎样。
①形式上:一句话新闻,可以是单句,也可以
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②内容上:既然是新闻,就必须体现新闻的属 性,应该尽可能地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以 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具体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简要过程。
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f2182da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d.png)
中考语文信息提取概括题答题技巧如下:
•忠于原文。
尽量用原文的词句来传达信息,因为原文作者在表达信息时所选用的词是经过认真选择的,最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而我们在传达这些信息时,不管使用怎样贴切的近义词都无法
替代原文词语的含义。
•读懂图表。
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
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
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
•提取关键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注意语言规范。
在概括信息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避免出现语病或错别字。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件:信息提取与概括---全面(共10张PPT)
![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课件:信息提取与概括---全面(共1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46112b202d276a200292e80.png)
技法点拨示例:
人会老,树会老,万物会老,凡是有生命的东 西都会老。就连那沉寂于低洼之处的小溪,也会 经不起日月的提炼,渐渐萎缩干涸;孤坐草丛之 中的岩石,也抵不过风雨的侵蚀,日益松散风化。 老,是归宿,是终结,是面对时光潇潇洒洒地流 逝而无可奈何的放弃。
核心语意:(1) 对“老”的客观陈述。 (2)对“老”的主观评价。
质感 颜色 范围
技法点拨示例: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摸着你,风里带着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 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 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 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 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语段信息 分析与综合
信息的分析与综合考点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 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概括。 《考试说明》:
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或图表中重要信息,归纳 内容要点,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
信息分析与综合题
一个原则:基于文本 两个观念: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
触觉
嗅觉
听觉
技法点拨示例: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
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 层薄烟。
细密
轻盈
技法一:
描写角度 1、质感、颜色(色彩)、范围、环境等; 2、感官:触觉、视觉、嗅觉、听觉; 3、特点+景物 如:泛着象牙白且光滑的水泥地 4、特点+表现角度
技法二:
1、划分语意层次+把握核心语意; 2、关注作者观点、看法、阐释、态度的 短语、句子; 3、理清段落间的逻辑(层次)关系,重 点关注起始句。
中考专题复习中考专题复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中考专题复习中考专题复习信息的提取与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387c315c7cd184254b3535b8.png)
2.还可以从新闻中有震撼力的事件入手,突出事件的意义 或影响力。
解释拟写新闻标题的理由: 1. 从新闻的“六要素”(特别是 “人物”和“事件”) 入手作答,如标题概括了新闻材料的核心内容;新闻时间和地点有何特殊性; 2. 从 新闻中有撼力的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力入手作答,如:给人印象深刻;激发读者的阅 读兴趣等。
中考专题复习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信息的提取与概括是中考常见的语言运用 题,考查学生捕捉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归纳椰括 语言的能力。它要求考生在读料的基础上,把 材料的核心信息提取概括出来,并用简明扼要 的语言表达。
在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信息提取与概 括类试题会在命题时,更多地设置真实的社会情景, 以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河南中考也往往海 择些与传统文化和社会热点和青少年生活相关的事件, 作为此类试题的胃景材料,尤其是具有河南地域特色 的热点材。
示例一:首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专家总结中国航天辉煌成就 因为化点明了时间的特殊性,从整体上概括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示例二: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因为它突出了中国航天的这一成就, 激发中国人的自衰感,给人印象深刻,有吸引力。Biblioteka 思路采撷拟写新闻标题
一、新闻类信息的提取与概括
一句话新闻、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类 1.从关键词句入手,使用圈点勾画法,筛选概括新闻的 “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再用介词、副词等衔接完善新闻“要素”的语言表达。
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 在郑州 举行
(2016河南)请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3分)
XX网X2X0网162年0146月年242月日2讯2日讯 4月244月日2是4日首是个首中个国中航国天航日天。 为日迎 。接为首 迎个接航首天个日航, 天航 日天 ,专 航家 天专在家国在家国博家物博馆物学馆术学报术告报厅告作厅专作题 报专告 题,报告总,结总了结中了国中载国人载航人天航、天火、箭火发箭射发、射深、空深探空测探等测方等面方的面航 天的成航就天成,强就调,强了中调国了中进入国太进空入的太能空力的目能前力已目经前达已到经航达天到大航国天的大 水国的平水,平并,指并出指“出十“二十五二”五期”间期,间中,国中每国年每的年航的天航发天射发数射王数楼王居 世楼界 居前世三 界,前龙三其,佳龙祥 其所 佳有 祥中 所国 有人 中自 国豪人的自是豪,的近是,20近年中20年国长中征国火长 箭征的火发箭射的成发功射车成居功全车球居之全最球。之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通过阅读所给的材料,可知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 荒漠化土地”,从列举的一系列数字来看,“土 地荒漠化”现象已十分严重。答题时,意思表达清楚即可。
2、概括为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常常要涵盖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一般采用: 何人(事件)+何时何地+何事(或怎么样)
方法: 摘词组合法(主谓句式)
【张家界市,7】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2分) 据《张家界日报》讯 站在100多层楼高的玻璃上往下看是什么感觉?明年上半年,一
抓住“六要素”: 时、地、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要素叠加法\人物+事件
(二)议论类语段应对策略:
论证了什么?找中心论点。
出现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 如果没有自己概括
方法:概括法、直接摘句 论题+观点
(三) 说明类语段应对策略
1、找中心句或总结性句子。 方法:提取中心句法
居日前又将建材连锁超市开到了深圳;并计划以深圳市场为中心挺进中国整个华南市场。与此同时,
欧洲第二大、德国最大的建材商欧倍德也加快了向中国市场进军的步伐,在抢占了无锡、上海市场
后,近日又计划在广州市场"跑马圈地"。已在上海安营扎寨的美国最大建材超市THE
HOMEDEPOT也有意将市场的触角向南北延伸。
答案:1.去年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 2. 对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3.我国有能力稳定价格总体水平。 (限字作答)
(三)相近相反材料题:
例 阅读下面材料,接要求答题。(8分)(2010年河南)
材料一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殷墟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较专业、
系统展示商代文物的地下博物馆,有青铜、甲骨文等五个展厅。从平面上看,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 的“洹”字,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中考语文专题信息提取与概括-全 面
提取与概括题考点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 1、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 3、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材料。 《考试说明》:
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或图表中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
信息提取与概括题分类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殷墟博物馆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上的共同特点,并说说这种设计的好处。(4分)
共同特点:
好处:
(1)【解析】本题用两个材料多角度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比较探究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概括 信息能力、评价归纳能力等。极有地域特色、文化气息。根据材料一“殷墟博物馆酷似甲骨文 的‘洹’字”,材料二“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取材于象形文字的‘墉’字”。可概括两馆的共 同特点: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设计的好处应是欣赏、评价、议论的文字。
速公路经过全境。 材料三:苏州行政级别为地级市.其经济总量江苏省内最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城市前列。
下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吴江和太仓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五位。 答案:
苏州是一个历史悠久、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城市。
相近材料类题的应对方略: 1.细读材料,明白是什么?
先仔细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大意,明白材料的意义。 2.读懂材料,思考为什么?
座长365米,距地面高达近400米的世界最高最长玻璃桥将飞架张家界大峡谷。届时,你就可 以去体验那种让人心跳的感觉,还可以在上面体验“世界第一”蹦极呢!这个旅游项目将在 张家界第七届中博会旅游投融资合作洽谈会上签约。 答案:
“世界第一”玻璃桥项目将签约 ( 张家界将建世界最高最长玻璃桥)
(一)记叙类语段应对策略:
能找出材料间的逻辑联系,明白这些材料为什么组合在一起,思考发现,得出结论。 3.归纳材料,明确怎么办?
考生能总结归纳,发现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的办法。
例题.探究下面材料,把你得出的结论写在横线上。(2分)(2011年呼和浩特) 我国现在荒漠化土地263.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5% ,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西藏、
一、记叙类语段 二、说明类语段 三、议论类语段根据新闻标题简洁、新颖、醒目的要求,筛选新闻主要信息(有导语,从导语中出),一般采 用:(眉目、精粹) 人物+事件 谁+干什么 什么+怎么样
海外建材市场正加速抢占中国市场
•
继在上海、青岛、大连、杭州开办多家建材连锁超市后,世界上最大的仓储式装饰建材商百安
答案:我国土地荒漠化非常严重。
例.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出三条最重要的信息。(每条不超过15个字) 去年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社
会各界广泛关注,也引发了部分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是我们也可以 有把握地说,目前我国完全有能力有条件保持价格总体水平的基本稳定。
答案:建筑造型都取材于一个汉字。好处:造型独特,彰显了两座博物馆的特点,富有文 化内涵。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材料二 位于河南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造型取材于象形文字的“墉”(即城墙)字。建筑内容包括主体馆、 广场、字坊。字坊高18.8米,宽10米,取甲骨文“字”之形,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象征性建筑之一。 作为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目前共有馆藏文物及辅助展品11300余件,涉 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个方面。
2、找准说明对象,关键词,概括中心意思。 表达形式:事物+是什么(或怎样)
例题:【苏州市,5】根据下面三则材料,用一句话介绍苏州概况(不超过30字)。(3分) 材料一: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2500多年.
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 材料二: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