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古今词义演变
浅谈古今词义变化
![浅谈古今词义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c8c01e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1.png)
浅谈古今词义变化1、词义范围的缩小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宫”在古代就是房屋的泛称。
例如《战国策·苏秦连雅堂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清宫”即为清扫房屋。
后来“宫”专指宫殿,词义范围增大了。
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
词义范围缩小了。
2、词义范围的不断扩大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说道文》:“焚毁,烧田也。
”本义就是放火烧山林展开芜鼠(“田”的意思就是田猎,后来文学创作“畋”)。
《左传·子产说道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
”意思就是大象因为有价值高昂的象牙,因而引致自身遭遇芜鼠。
又例如《孟子·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叛离。
”后来“焚毁”的意义范围不断扩大,泛指一切烧毁。
就是一例。
词义扩大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十分普遍。
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
“響”——古代的意思就是声源,后来的意思泛指一切声音。
“色”——古代的意思是脸色,后来的意思指颜色、色彩。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等等。
3、词义范围的迁移即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词义中心转移,而甲乙两事物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如相似或接近等)。
“兵”本来指兵器,例如《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缋甲兵,具卒乘坐。
”后来所指拎兵器的人即为士兵,再由士兵的意义引申为军队、战争。
词义出现了切换。
“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
”后来指步行,行走。
词义发生了转换。
“狱”本来指案件,例如《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无法察,必以情。
”后来指监狱。
词义出现了切换。
古今词义演变的具体体现及例证分析
![古今词义演变的具体体现及例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af8e23b4daa58da0114a9c.png)
古今词义演变的具体体现及例证分析词义的时代性以及人们对词义的引申,引起了古今词义的演变。
词义的时代性,使得人们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对同一词的词义解释发生变化。
人们对词义的引申则造成了一词多义的现象,使得词的义项始终处于变化之中。
总体而言,词义的演变,则应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是从某个词某些义项的古今增减来看,二则是从某个词中某一个义项的古今变化来看。
首先,从某个词某些义项的古今增减来看,主要存在两种情况:古存今废和古无今有。
第一,某个词某些义项的古存今废。
例如“池”:《孟子•公孙丑下》——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上句中的“池”指护城河,是词的引申义;而在现代汉语中“池”一般不再表示“护城河”义,只在成语“金城汤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中尚保存此义,其他情况下基本不用了,这就是词的某些义项的古存今废。
第二,某个词某些义项的古无今有。
同以“池”为例,现代汉语中“池”有“旁边高中间平整”义,如“舞池”,而此义是古代汉语中“池”所不具有的。
再者,从某个词某一义项的古今变化来看,主要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和词义易色四种类型,此外还包括词义程度的轻重和词义有所侧重两种情况。
以下为具体举例说明:⑴词义扩大:指词义有具体变抽象,从而使得词义所指的范围扩大。
例如:“睡”,本义为“坐着打瞌睡”。
《说文》:“睡,坐寐也。
”中古以后引申为“睡觉”义。
如白居易《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
”诗中的“睡”是“睡觉”,“觉”是“睡醒”。
这样,无论是“坐着打瞌睡”还是在床上“睡觉”都可以叫“睡”了。
“睡”由“坐着打瞌睡”义发展为“睡觉”义,内涵缩小而所指范围扩大了。
⑵词义缩小:一个词的某一义项内涵较小而外延较大,后来随着词义的发展变化,该词义增加了内涵而缩小了外延,于是词义所指的范围缩小了。
例如:“宫”,本义是“房屋,住宅”。
《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秦以后只有帝王宗室的居所能称之为宫。
如《尔雅音义》:“古者贵贱同称宫,秦汉以来惟王者所居称宫焉。
[语文]古今词义的演变(教师论文)
![[语文]古今词义的演变(教师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a385439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60.png)
古今词义的演变古今词义的演变是异常复杂的,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词义的扩大词义的扩大是指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义的范围大。
例如:“诗”,古代专指《诗经》,《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现代泛指一般诗歌,词义的范围扩大了。
“河”,古代专指黄河。
《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左传·成公十六年》:“晋师济河。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孟子·梁惠王上》:“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河内”指黄河北岸,今河南沁阳一带;“河东”指黄河以东,今山西西南部。
汉代以前,“河”的常用义特指黄河。
后来泛指一般河流。
把一条河的名称扩大成为一般河流名称,由专称变为通称,今义把古义的范围扩大了。
“齿”,古义是指排列在唇前的牙。
甲骨文画的正是门牙。
《墨子·非攻中》:“古者有语,唇亡则齿寒。
”后来泛指牙齿。
白居易《与元九书书》:“未老而齿发早衰白。
”把门牙扩大成为牙齿,“齿”的词义扩大了。
“响”,古义是指回声。
《玉篇》:“响,应声也。
”《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今义泛指一切物体发出的音响,概念外延扩展了。
扩大,就是把意义范围扩大了。
第二、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演变后的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比原义的范围小。
例如:“金”,先秦泛指金属。
《左传·僖公十八年》:“郑伯始朝楚,楚子赐之金。
既而悔之,与之盟日:…无以铸兵。
‟故以铸三钟。
”这里记载楚王赏给郑国的“金”,显然指的是“铜”,因为那时铸兵器、铸钟鼎都用铜。
楚王担心赏赐给郑国的铜会用来制造武器,所以与郑盟誓。
甲骨文中没有“金”字,金文中有了“金”、“铜”,但没有“银”、“铁”,郭沫若认为“铁”出现于春秋时期。
到了“铁”、“锡”、“银”都出现以后,“金”就逐渐地专指“黄金”了。
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变化
![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573b48f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f.png)
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变化
古今词义的变化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可以在很多词汇中观察到。
下面举例说明几个典型的古今词义变化。
1. "负责"
古时,“负责”是指承担责任、负重。
如《红楼梦》中有“谁负重任
将家出”,表示谁来承担家庭责任。
而在现代,这个词的词义扩充为
职责和责任所在,不仅仅指承担负担,还包含监督、处理、协调等方
面的义务。
2. "世界"
“世界”这个词在古代指的是人类的世界,与其他生物和物体的世界
相对应。
例如,古代诗词中常出现“人世间”、“世事”等表达方式。
然而,在现代,“世界”一词的含义已经扩展,成为指整个地球和地
球上的人类社会。
例如,我们常说“世界和平”、“世界杯”等。
3. "毒"
古代,“毒”指的是有害、有毒的物质,或者指毒药。
这个词在现代
的词义发生了变化,除了保留了原有的意义外,还指某些有害作用、
恶劣性质的东西或行为。
“言辞毒”、“心机毒”等表达形容的含义
就是如此。
4. "师傅"
在古代,“师傅”一般指的是某个手艺高超的人,如书法师傅、绘画
师傅等。
然而,在现代,“师傅”的词义发生了转变,除了保留了原
有的义项,在很多地区还用来表示对长辈、师长的亲切称呼。
以上是几个典型的例子,展示了古今词义变化的现象。
随着语言
和社会的不断演变,词义也会不断更新和扩展,以适应不同语境和需求。
古今词义演变1
![古今词义演变1](https://img.taocdn.com/s3/m/36796d32a32d7375a4178058.png)
菜,古代的菜专指蔬菜。 古代的菜专指蔬菜。 说文》 草之可食者。 《说文》:菜,草之可食者。 现代意义扩大,包括肉类、蛋类。 现代意义扩大,包括肉类、蛋类。 古书上的菜如菜羹、菜色, 古书上的菜如菜羹、菜色,这些菜都是指的蔬 菜。直到宋代,“菜”还是不包括肉类等副食品。 直到宋代, 还是不包括肉类等副食品。 罗大经《鹤林玉露》 仇泰然当太守, 罗大经《鹤林玉露》载:仇泰然当太守,与手下一个幕 僚非常要好。一天问他“你家日常费用要多少” 僚非常要好。一天问他“你家日常费用要多少”,回答 我家十口人,每天用一千钱。 泰然说: 说:“我家十口人,每天用一千钱。”泰然说:“为什 么 用这么多钱? 回答说: 早上买点肉,晚上吃菜羹。 用这么多钱?”回答说:“早上买点肉,晚上吃菜羹。” 泰然吃惊道: 我做太守,平常不能吃肉, 泰然吃惊道:“我做太守,平常不能吃肉,只是吃蔬 你做小官,就敢吃肉,一定不是廉洁的人。 菜。你做小官,就敢吃肉,一定不是廉洁的人。”幕僚 从此以后受到疏远。这里,肉和菜的区分是很清楚。 从此以后受到疏远。这里,肉和菜的区分是很清楚。
亲戚, 亲戚, 古义的范围比较广,可以指同姓和 古义的范围比较广, 异姓的亲属,也可以指父母兄弟等等。 异姓的亲属,也可以指父母兄弟等等。《孟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子》:“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这里指同姓 和 异性的亲属。 战国策·秦策一 秦策一》 异性的亲属。《战国策 秦策一》:“贫穷则父 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苏秦的感慨系为 其 父母和妻嫂的势利行为而发, 亲戚” 父母和妻嫂的势利行为而发,“亲戚”指的就 是 这些人。今义则限于同姓和异性的亲属, 这些人。今义则限于同姓和异性的亲属,不能 指父母兄弟和妻嫂。 指父母兄弟和妻嫂。
又如“ 又如“劝”,
古今词义的演变
![古今词义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6dfe86bbf8c75fbfc67db23d.png)
古今词义的演变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我们前面讲的“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一、古今词义演变的一般情况从词义演变的结果上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汉语词汇在由古到今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词的意义基本上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例如:山、水、风、雨、雪、人、牛、马、羊、茶、酒等。
这类词大都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它们对于保持汉语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词是不多的,我们不要看到这些词大都是基本词汇,就反过来认为基本词汇意义上都没有什么变化。
事实上,基本词汇中的许多词,由古到今,意义上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这类词,在字形上古今是相同的,但意义上却看不出任何联系。
它们或者原来就是两个不同的词,但也可能原来是同一个词,由于意义几经辗转,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它们在词义上的联系,因此,暂时作为同一个词处理。
“抢”这个词在元明以前,都只有“碰”、“撞”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元明之交,才有了“抢夺”的意思。
“绸”这个词古代是“缠绕”的意思,《尔雅·释天》:“素绵绸杠。
”郭璞注:“以白地绵韬旗之杆。
”郭氏的意思是说,所谓“绸杠”,就是用白底子的绵把旗杆缠裹起来。
今义则指“绸缎”。
这类词古今意义完全不同,阅读古书时照今义去理解就不通。
这对初学者来说是有困难的,但它常常逼得你去查问,也就不容易弄错了。
而且,这类词的数量也十分有限,对阅读古书来说问题不是很大。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是,绝大多数词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既有某些相同之点又有某些不同之处。
有些时候,某词用今义去理解,好像能够讲通,其实并不准确,甚至把意思全弄反了。
简述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
![简述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5217dc5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5.png)
简述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1.新义加入:如汉语“眼”最初只可指眼睛,后来又加入“眼光”、“眼界”。
2.旧义衰退:“名”最初指物(如鸡名、兽名),但近代基本脱离早期古
语“名”所指义,常以“名声”、“名望”等来表示。
3.精确义改变:“五彩”一词原指颜色,但其内涵因时空条件的改变而逐渐开始指“多
彩多姿”,引申义变得越来越深。
例如:“火”的原义是指烧火,后来指代火力、战争等,如“火力”、“火线”、“火炬”等;“智”的原义是指知晓,而后来的“智慧”、“智谋”等,更多强调其精神活动的含义。
浅论古今词义演变
![浅论古今词义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fd276b6b27284b73f2425021.png)
浅论古今词义演变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尤其是语言中的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
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这两种情况外,还表现为词义不断演变。
下面就古今词义的演变进行一定的分析,讨论。
一、古今词义演变的原因方案一:语言中的词汇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影响词义演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词义是以社会客观事物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所以社会的发展必然引起词义的变化。
其次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也会引起词义变化。
再则词与词的互相影响、外来的文化语言的影响都可能影响词义的演变。
因此词义演变是诸多因素一同作用的结果。
方案二:(一)社会的发展引起词义的变化。
这是词义演变最重要的原因。
词义就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大脑之中,形成的认识。
词义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与前提的,社会发生了变化,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词义必然发生变化。
例如“床”,刘熙日:“人所坐卧曰床。
”由此可知,在古代社会,床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而后来出现了椅子、凳子等专用坐具后,“床”的词义便发生了变化。
(二)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也会引起词义变化。
例如“鲸”,《说文解字》日:“鲸,海大鱼也。
”过去,受认识上的局限,人们误认为鲸是海中的大鱼,后来人们的认识程度加深了,就知道鲸不是鱼。
《辞海》曰:“鲸,水栖哺乳动物。
外形似鱼,大小随种类而异,最小的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可达30米。
”(三)词与词之间的互相影响引起词义的变化。
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当“走”被“跑”代替后,“走”又取代了“行”的意义。
(四)外来语的影响。
汉民族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从外族语言吸收养分,如:站:古汉语原始义为“久立”,随着蒙古语传入,出现“站赤”一词,逐渐进入“站”的义项之中,如“车站”等,词义扩大。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这类词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发展缓慢,与缓慢发展的语法一起保证了汉语的稳固性。
如“日、月、牛、马、人、手”等常用词,以及“唉、逍遥、凤凰”等不常用词。
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举例
![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举例](https://img.taocdn.com/s3/m/d0d6d92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ae.png)
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举例
1. 名义转换:“鸦”从古代指鸟类,转换为形容人做事笨拙的意思:“行为笨拙的人就像鸦一样。
”
2. 内涵扩大:“穿”原指“穿衣服”,现在还可以表达“从一定的形式到另
一定形式的转变”:“从学生到老师,他穿换了角色。
”
3. 限定变弱:“花”指指男子,现在可以指“女性”:“这位花在舞台上表演。
”
4. 转义:“墙”原指建筑物的有限范围,现在多指“障碍物”:“他必须要
克服很多墙才能达到目的。
”
5. 消亡:“斗牛”原指一种竞技活动,现在已消失:“斗牛已经成为传奇,只能通过历史文献了解了。
”。
浅谈古今词义变化
![浅谈古今词义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f9697f6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6.png)
浅谈古今词义变化
不同时代的词语,词义也是不断变化的。
古代的文字中,有的词语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本来的词义,也有新的词语加入到现代社会,词义有所变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古代的词义和今天的变化。
先,让我们从职业上来看古今词义的变化。
在古代,“银匠”是
指给王室、贵族制作金银器皿的工作,而现代则指直接在现金流通里换取硬币的行为。
古代“士”是旧日士绅之职,现在则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士。
古代也有一个职业叫做“犁耕”,指的是用犁耕机器耕种
田地,而现代,这个概念有所变化,用犁耕来指的是一种娱乐活动,叫做“城市耕耘”,涉及对城市环境的改善。
,从动物上来看古今词义的变化。
在古代,“狐狸”指的是一种
野生动物,是一种聪明、善变的动物,但在现代,“狐狸”指的是一
种新型的娱乐节目,它善于发现漏洞解开谜题。
同样,在古代,“鹰”是一种野生动物,在现代,“鹰”则指一种电动车,也称作“企鹅电
动车”,是一种绿色出行交通工具。
后,从物品上来看古今词义的变化。
印刷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古代,“印刷机”指的是一种能够打印文字的机器,但是在现代,“印刷机”则指的是打印文字和图片都可以的机器,它能够快速地将文字和图片结合,打印出精美的文件。
从以上可以看出,不同时代的词语,词义是不断变化的。
古代的文字中,有的词语在现代社会已经失去了本来的词义,也有新的词语
加入到现代社会,词义有所变化。
现代社会的变革使得词义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也是一种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举例说明古今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
![举例说明古今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b817e46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f.png)
举例说明古今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
古今词义范围变化的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1. 具体类别扩展:一些词在古代只表示某个具体的事物或概念,但随着语言的发展,其范围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含义。
例如,古代的“车”只指代四轮的交通工具,现代的“车”则包括汽车、
火车、自行车等。
2. 抽象意义衍生:有些词开始时只有具体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产生了抽象的含义。
例如,“光”最初指的是物体
发出的亮光,现代也被用来表示精神、智力等抽象概念。
3. 褒贬转变:一些词的词义范围在褒贬方面发生了变化。
古代的“贱”原本是指贫穷、低下的意思,而现代的“贱”则常常表示
轻蔑、不值得尊重的意思。
4. 词义逐渐淡化:有些词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不再具有明确的指代。
例如,“信”最初表示相信、守信,现代也用来表示信念、主义等抽象概念。
5. 词义反转:一些词的原本含义与现代的使用恰恰相反。
例如,古代的“贞操”原指纯洁的道德操守,现代的“贞操”却多用于指
涉性行为。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的变迁,词义范围会随之变化,一些词的含义可能扩展、衍生、转变、淡化或反转,这些变化是语言进化的反映。
浅谈汉语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
![浅谈汉语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9eee722a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33.png)
浅谈汉语古今词义的发展变化古今词义演变的几种情况:古今词义的演变主要表现在词义范围、词义感情色彩、词义程度轻重几个方面。
(一)词义范围不同主要指词义的外延而言的1、古今意思完全相同。
2、古今意思有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即古义与今义之间的交叉关系,词义在发展过程中,古义的部分意义消失,今义又产生出新的意义。
3、古词义范围比较小,今义泛化了,古义包含在今义中间。
即今义包含古义,表示今义扩大。
4、古词义范围比较大,现在缩小了,今义包含在古义中间。
即古义包含今义,表示今义缩小。
5、古今词义范围转变。
即古今词义不在通一意义范围,表示词义转移。
A.词义范围扩大(简称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着时代扩大。
即部分到整体,个别到一般,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得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成为词义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成为今义的一部分)例1:《说文》:“醒,醉醒也,从酉星声。
”指喝酒喝醉了酒醒《楚辞·渔夫》:“世人皆醉我独醒。
”指酒醒,词以扩大睡醒也可叫醒唐·元稹诗:“鸡声催欲曙,蟾影照初醒。
”指睡醒例2:古义专指蔬菜。
《说文·草部》:“菜草之可食也。
”《礼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弃祭菜。
”注:“菜,为芹藻之属。
”到宋代仍是这意思到清代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了。
B. 词义范围缩小(简称词义缩小)词义从古义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着时代缩小,即部分到整体,一般到个别,宽泛到狭窄,采取了全面收敛的方式,使得今义成为古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缩小。
(今义小于古义,今义包含在古义之中,成为古义的一个组成部分)例1:古代所有人所居住的房子都称为“宫”《说文》:“宫,室也。
”《周易·坤卦》:“入其室,不见其妻,凶。
”清代以后(秦始皇开始)君王所居住的地方才叫“宫”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宫”的意义范围又进一步缩小,现在指一些群众集会的地方,如:文化宫,少年宫,科技宫等。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da11a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1.png)
请简述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并举例说明。
古今词义的异同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古代某些词义范围较小,如今扩大为较大的范
围。
例如,“菜”在古代指蔬菜,而现在还包括肉类、蛋类等食品。
2.词义的缩小:古代某些词义范围较大,如今缩小为较小的范
围。
例如,“臭”在古代指一切气味,现在仅指臭味。
3.词义的转移:古代某些词义与现在的意义完全不同。
例如,
“涕”古代指眼泪,而现在指鼻涕。
4.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某些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
“爪牙”古代指武臣或得力助手,现在一般用于贬义,指坏人的帮凶。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
1.词义扩大:古代的“河”专指黄河,而现代的“河”可以指任
何河流。
2.词义缩小:古代的“河”也可以指大的水沟或小溪,而现代的
“河”仅指河流。
3.词义转移:“妻”在古代是“男子的配偶”,而现代通常用于
指“妻子的配偶”。
4.感情色彩变化:“爪牙”在古代是褒义词,表示得力助手或武
臣,而现代通常用于贬义,表示坏人的帮凶。
以上是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情况和举例说明,希望能帮助到您。
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
![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967ccd8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a.png)
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语言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它能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古今词义演变的五种类型,让大家了解一下,咱们的语言是如何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改变的。
瞧,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1. 词义的扩展1.1 从狭义到广义先说说词义扩展,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比如,“电脑”这个词,最初可不是咱们现在这么理解的。
早些年,它是指那些大型的计算机,体积大得吓人,得在专门的房间里摆着。
现在呢,谁家没有几台小巧玲珑的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电脑”这个词的意思就扩展到各种现代化的电子设备上了。
1.2 扩展的另一面再来看看“苹果”这个词。
古代的时候,这个词专指一种水果,红彤彤、甜滋滋的那种。
现在,它不仅指水果,还可以是著名的科技公司——Apple。
看,这词义也扩展得够宽的了吧!2. 词义的收缩2.1 从广义到狭义接下来是词义的收缩。
这个也是挺有趣的。
比如说“书”。
古时候,书可以指所有的写有字的东西,甚至包括了我们现在的“文件”这样的概念。
现在呢,咱们说“书”,大多指的是那些用纸印刷的东西,不再包括那些电脑里的文件了。
2.2 变化中的细节再举个例子,“手机”这词。
刚出现的时候,手机的定义可比现在宽泛多了。
那时候的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也有一些特定功能。
现在,提到手机,大家自然就会想到智能手机——那种能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的高科技玩意儿,老款的功能机几乎没人提了。
3. 词义的转移3.1 意义的转变词义转移,也是语言演变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比如“牛”。
在古代,这词儿常用来指代一种重要的耕作动物,耕地、拉车、搬东西都离不开它。
现在呢,咱们说“牛”,很多时候是用来形容人很厉害、很棒,比如“你真牛!”这个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3.2 转移中的新意再看“鬼”。
古时候,这个词儿总带有神秘、恐怖的意味,大家都觉得鬼神之类的事物阴森可怖。
但是现在,咱们说“鬼点子”,更多的是在夸奖别人脑子活络,想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主意,根本不会让人觉得害怕。
简述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
![简述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adf0023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b.png)
简述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具体表现,并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发展变化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进程,它涉及语言本身的发展,反映出中国文字文化的历史变化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字本身对语义的渗透。
从古至今,词语的发展历程就像一个编织者用微妙的线索编织出的传奇,它揭示出中国文字的历史变化,彰显出文字本身的活力。
从古至今,词义的发展变化表现多种多样。
首先,古代词语的词义更加明确,这是由于当时言语尚未经过系统化,对每一个词语的解释都是很容易被理解的;其次,从古至今,词义的发展可以通过词性的变化来描述,即某一词语发生变化之后,其原有的词义还会有所发展。
例如,“礼”本义为“礼仪、行为习惯”,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该词也可以表示“赠品、恩赐”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由于文化的发展,原有词义可能会有所变化。
例如,清朝时期词语“福”原有的义项“仅指幸福”,但到了今天,“福”可表示“财富”之义,因此可以说,历史发展中词语的词义也在发生变化。
再者,从语义发展趋势上看,古今词义发展变化也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变化。
例如,词语“礼”、“福”之前所讲述,这两个词语的词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得更加精确,可以更精准地表达语义;另一方面,由于文化的发展,也有一些词语的词义也会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发生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从而使词义及其表达的精准性得到提高;最后,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新的词义,它们可能表示不同于原有词义的新概念。
总之,古今词义发展变化非常重要,它揭示了中国文字文化的历史变化,从而彰显出文字本身的活力。
此外,词义的发展变化也在不断地丰富着语言表达,使语义的精准性得到提升,并且有可能出现新的词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古今词义发展变化是一个重要的话题,它反映出中国文字文化历史变化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字本身对语义的渗透。
2018年浅谈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及其原因
![2018年浅谈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及其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152b7f28eefdc8d376ee322e.png)
浅谈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及其原因在词义变化的过程中,指称义素和区别性义素呈现出变换、遗传、扩大和紧缩等不同的形态。
今天风林网络带来的论文就来浅谈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及其原因,欢迎阅读。
浅谈古代汉语词义发展演变及其原因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观里提到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语言自产生以来,经过悠悠历史长河,由于不同的历史特征、社会环境,也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
而语言内部的重要因素——词义,同样也处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
词义演变原因:1、社会的发展是影响到词义演变的最主要因素。
语言属于社会现象。
从社会存在的时候起,就有语言的存在。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
社会之外是没有语言的。
因此,要了解语言极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要把语言同社会发展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
因此,考察词义的演变也必须与社会发展的历史紧密地结合起来。
比如“民”,在殷商和西周时指奴隶。
《尚书·多士》提到“成周既成,迁殷顽民”。
周灭殷后,要把殷的一部分人迁到成周。
此时,这些人已经成了周朝的奴隶,所以称之为“民”,又因为不服管束,称之为“顽民”。
随着奴隶制经济的解体,封建制逐渐取代奴隶制,“民”由奴隶上升为自由民,社会地位提高了。
“民”就有了“人民”、“百姓”的意思。
此例充分说明了社会变化给词义带来的深刻变化。
2、古人的风俗习惯和对事物的认识与联想等,对词义的演变也有影响。
语言是一种系统性的事物,它深深受使用它的群体影响,无论是语言,语法,还是语义都具有约定俗成的特点。
比如“羊”,古代认为是六畜中最具美味的佳肴,这种风俗习惯也在文字和字义上有所反应,出现了一批从“羊”得声的形声字和会意字,它们大多有“美好”、“善良”等义,如“祥”,从“羊”得声训为“善”。
“善”从“羊”会意,训为“吉”。
“美”从羊会意,古人既把羊看成是吉祥、美好的东西,它的词义经过经过抽象和引申,不少美好善良的品德和事物东都可以用“羊”来形容。
浅析古今词义的演变
![浅析古今词义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be280922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5e.png)
作者: 刘伟伟
作者机构: 安徽明光中学,安徽明光239400
出版物刊名: 巢湖学院学报
页码: 113-116页
主题词: 中国 古代 当代 汉语 词义 演变规律 发展
摘要: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就象是一条缓缓流动的长河,语言就是那流淌的河水,将古老的文明由远古载入现在再送向未来.词则是组成河水的滴滴水珠,而包含于其中的词义象一个个有生命的细胞:有生有死、有矛盾有运动,在运动中变化着自己的意义.这其中溶入了社会制度的更迭、生产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改变等诸多因素.本文在此掬起一捧清水,透析出它的古与今、继承与发展.。
浅谈古今词义变化
![浅谈古今词义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691ce1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8.png)
浅谈古今词义变化
洪华;刘攀
【期刊名称】《饮食科学》
【年(卷),期】2017(000)10X
【摘要】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就象是一条延绵不绝的河流,淳淳流水就是那有优美的语言,将古老的文明由远古载入现在再送向未来。
滴滴水珠汇成流水则是生动的
词语。
而包含于其中的词义象一个个有生命的细胞:有生有死、有矛盾有运动,在运
动中变化着自己的意义[1]。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有发展就会有改变,词义也是如此。
正是词义的不断变化说明了词的发展。
古今词义变化纷繁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
本文将对于古今词义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总页数】1页(P232-232)
【作者】洪华;刘攀
【作者单位】邵阳学院;邵阳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6
【相关文献】
1.古今词义变化摭谈 [J], 吕红英
2.“是”的古今词义变化 [J], 张东峰
3.“是”的古今词义变化 [J], 张东峰;
4.从诸葛亮自称“卑鄙”看古今词义变化 [J], 刘振修
5.古今词义变化摭谈 [J], 吕红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古今词义演变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尤其是语言中的词汇,它的发展演变更为突出。
词汇的发展除了旧词消亡、新词产生这两种情况外,还表现为词义不断演变。
下面就古今词义的演变进行一定的分析,讨论。
一、古今词义演变的原因
方案一:语言中的词汇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影响词义演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词义是以社会客观事物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所以社会的发展必然引起词义的变化。
其次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也会引起词义变化。
再则词与词的互相影响、外来的文化语言的影响都可能影响词义的演变。
因此词义演变是诸多因素一同作用的结果。
方案二:(一)社会的发展引起词义的变化。
这是词义演变最重要的原因。
词义就是客观世界的事物反映到人的大脑之中,形成的认识。
词义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与前提的,社会发生了变化,客观事物发生了变化,词义必然发生变化。
例如“床”,刘熙日:“人所坐卧曰床。
”由此可知,在古代社会,床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而后来出现了椅子、凳子等专用坐具后,“床”的词义便发生了变化。
(二)人们思维能力的提高、对事物认识的深化,也会引
起词义变化。
例如“鲸”,《说文解字》日:“鲸,海大鱼也。
”过去,受认识上的局限,人们误认为鲸是海中的大鱼,后来人
们的认识程度加深了,就知道鲸不是鱼。
《辞海》曰:“鲸,
水栖哺乳动物。
外形似鱼,大小随种类而异,最小的只有1米左右,最大的可达30米。
”
(三)词与词之间的互相影响引起词义的变化。
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当“走”被“跑”代替后,“走”又取代了“行”的意义。
(四)外来语的影响。
汉民族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从外族语言吸收养分,如:站:古汉语原始义为“久立”,随着蒙古语传入,出现“站赤”一词,逐渐进入“站”的义项之中,如“车站”等,词义扩大。
二、古今词义演变的结果
(一)古今词义基本相同
这类词是汉语的基本词汇,发展缓慢,与缓慢发展的语法一
起保证了汉语的稳固性。
如“日、月、牛、马、人、手”等常用词,以及“唉、逍遥、凤凰”等不常用词。
(二)汉语词汇中大量的非基本词汇古今词义完全不同,如“该”,中古以前它是“完备”的意思,以后演变为“应当”。
又如《世说新语》中“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中“造”是“到”的意思,而今义却完全没有这个含义。
(三)古今词义同中有异,有细微差别
1、词义的扩大:词义的扩大是指词的意义有了新的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有以下几
类:(1)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具有类似特征、性质或功能的事物。
如:例如:①“雏”。
《说文》:“鸡子也。
”本义指小鸡,现在指幼小的动物或幼儿,以及未定型前的最初形式、形状。
如“雏鸟”,“雏形”等(2)感觉性质相通,从原意扩大到其他感情相似的意义。
“甘”。
《说文》:“美也。
”“物之甘美也,甜也。
”现在常用的意义除了味美,味道甜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甘心情愿”(3)由专有名扩大到泛指名,例如:①“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之名,后来扩大到河流的通名。
(4)由原表示某事物一部分的词,扩大到表示某事物的整体。
如杜牧诗中“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脸”指脸颊,而今指整个脸部。
2、词义的缩小。
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词义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词义表示的范围缩小。
例如“丈人”:古义中泛指男性老年人,今义特指丈人;又如:“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中“臭”古义为味道,而今义泛指不好的味道。
3、词义的转移。
古汉语中一些词义,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对象的现象。
(1)由表示甲事物转移到表示乙事物。
如:《诗经》中云“自目曰涕,自鼻曰泗”“涕”指眼泪,而汉代王褒诗中“目泪下落,鼻涕长一尺”“涕”又转移为指鼻涕了。
(2)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移到表示乙义的范围。
例如:“慢”。
古义是“怠慢”的意思。
今义的
“慢”是指速度缓慢。
古今词义的范围,从心理活动转移到动作方面来。
(4)由甲义转移为乙义时,词性也产生了转移。
例如牺牲”。
古义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牲畜,属名词。
《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中的“牺牲”即是古义。
今义转移为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生命或权力,属动词。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
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
(1)褒义词变化为贬义词.例如,《国语》中“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爪牙”指勇猛之士,而今义却指坏人的帮凶。
(2)贬义词变化为褒义词。
如:“锻炼”。
《汉书·路恒舒传》:“上奏畏却,则锻炼而周内之。
”这里的“锻炼”是指玩弄法律、陷人入罪的意思。
贬义词。
今义的“锻炼”完全是褒义,如“锻炼身体。
(3)中性词变为褒义词或贬义词。
例如:“祥”。
古义指预兆,有吉有凶。
《左传·僖公十六年》:“是何祥也,吉凶焉在。
”即是古义“吉凶预兆”的意思。
今义多指吉兆,如“吉祥”。
4、古今词义轻重程度的变化。
(1)古今词义程度由轻变重如:“诛”成语“口诛笔伐”中“诛”的含义为责备,谴责;而今义为杀死,其程度变重。
(2)古今词义程度由重轻变轻,例如《史记》“秦父兄怨此三人,入于骨髓。
”中“怨”的含义是恨,而今义为“埋怨”。
其程度变轻。
三、关于词义演变自己的认识
(一)古今词义演变的总体趋势
1、由单音词多变为复音词,由于这个趋势,每个语素所包含的意义也就相应的减少了。
2、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生词汇也不断出现,虽然有旧词消亡,但词汇数量仍呈上升趋势。
(二)词汇未来的发展特点
1由于科技进步,大量新事物产生,随之,新兴词汇会大量产生。
2、更多词汇会出现旧词新义现象,并且是在网民群众的影响下直接产生的,更贴近网络生活,更具有时代气息,例如“醉了”
3、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文化、荆棘交流频繁,所以可能会出现带有非中国文化来源的词汇。
例如已经出现的“可乐”、“沙发”等
词义演变的现象,还不能够对词义变化作
出全面的解释,在词汇使用过程中,词汇内
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调整,也造成了古今
词义的异同现象。
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词的古今词义的变
化,认真体会其中的差异,这样,才有助于
读懂读通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