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词语的几种定义理解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
所谓“文中”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
所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
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词语: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一、使考生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临时义;二、使考生能把握词语的关涉对象,准确推断词语的指代义;三、使考生能熟练掌握理顺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或表达效果;四、使考生能分析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
教学方法:通过教师例题讲解,总结解题方法和规律,讲练结合,并进行思维拓展,针对该考点进行相应训练。
教学思路:常见题型→考点例析(答题指津、答题范式、参考答案→思维拓展→考点训练→教参答案●常见题型1.体会加点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或作用。
或“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
”或体会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2.加点的词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或结合文意,谈谈你对加点词语“××”的理解。
3.把句子中的“××”改成“××”好不好?为什么?或“加点词语能否互换?为什么?”4.联系全文(上下文,体会(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
或分析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深刻(深层含义。
或直接要求回答某词有什么含义?或根据语境,写出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5.结合全文的主题,本文中的“××”词象征什么?6.段中写“××”词语的用意是什么?7.对“××”词语的理解哪一项最恰当?8.对句子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赏析。
语文基础知识(词语)
第三部分词语课标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部分的要求是:能正确拼读和书写常用词语,能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正确辨析词的意义及用法。
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中考热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各省市对词语的考察,内容丰富、题型灵活,直接检测同学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可以预见,今后各地对词语的考查,不仅会检测同学们词语量的积累,还要测试同学们对词语的理解、运用;不仅考查课内的,还会延伸到课外;不仅要求同学们会根据语境辨词,还要求同学们会就题意进行阐述,将会更综合地考查同学们运用词语的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对重要词语要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理解日常生活中常用成语、俗语,更重要的是结合具体语境对词语进行动态的理解与感悟。
常考的知识点有:字词义的解释、同义(近义)词的辨析、关联词语的运用、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具体语境中词语含义的理解等。
常见的考查题型有两类:一是选择、填空式,二是结合具体语境简答表述。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中考试题中,考察词语引申义或比喻义和近义词的辨析、识别的题型,与考查成语或词语的感情色彩的辨析题型逐渐增加。
知识要点一、语素和词1.语素(1)语素的概念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低一级的语言形式,再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单位。
例如:“禾”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h?”,它的意义是“禾苗”;“坦克“也是一个语素,它的语音形式是“tǎnka”,它的意义是“装有火炮、机枪和旋转炮塔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等等。
它们都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现代汉语的语素绝大部分是单音节的,如“江、河、士、越、而”;也有两个音节的,如“沙发、坦克、玻璃、芙蓉”等;还有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如“法西斯、乌鲁木齐、奥斯特洛夫斯基”等。
双音节语素有一部分是从外语借来的,三音节和三音节以上的语素大都是从外语借来的。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
初中语文辅导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辅导基础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一、字词语法1.形容词和副词: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状态。
2.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
3.名词:表示事物的名称。
4.代词:用来代替名词。
5.数词:用来表示数量。
6.介词:用来表示方位、时间、原因、目的等。
7.连词:用来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
8.助词:用来表示语气、态度等。
9.虚词:没有具体的词义,起到补充或连接的作用。
二、句子成分句子由主语、谓语和宾语三个基本成分组成。
1.主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或状态的承受者。
2.谓语:表示动作或状态。
3.宾语:接在谓语后面,表示动作的对象或受事物。
4.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语言成分。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成分。
6.补语: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状态、性质或动作。
7.主谓宾结构:句子的基本句型,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三、修辞手法1.对比:通过对事物的对比来强调或凸显其中一方面。
2.排比:通过排列同类事物或并列的句子,以达到强调的效果。
3.比喻:用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
4.夸张:夸大事物的其中一方面,以增强表达的效果。
5.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
6.设问: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
7.反问:用疑问的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
8.讽刺:运用讽刺语言来揭示人或事物的问题。
9.自嘲:自己嘲笑自己。
四、阅读理解1.词义理解:根据上下文推测词语的意思。
2.推理判断:根据已知事实推断出未知的事实。
3.主旨理解:理解整个文章的中心思想。
4.细节理解:理解文章中的具体细节。
5.比较理解:对文章中的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
6.归纳概括:从文章中整理出主要信息,做出总结。
五、作文技巧1.开头:引入话题,概括主题。
2.扩展:展开论述,列举相关事例。
3.结尾: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提出建议。
4.语言表达: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子结构,使句子流畅有逻辑。
5.逻辑关系:使用适当的连接词,使文章结构紧凑。
6.修辞手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文采和表达效果。
初中语文词语解释技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词语解释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词语解释技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词语解释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因此,掌握词语解释的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词语的内涵是指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和现象的意义,包括概念的意义和情感色彩。
词语的外延是指词语所指的具体事物或现象的范围。
在解释词语时,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意义。
二、注重词语的语境分析词语的意义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理解。
在解释词语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词语所在的句子、段落和全文的上下文,通过分析语境来确定词语的具体意义。
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从词语的搭配、语法功能和修辞手法等方面来推测词语的意义。
三、运用多种解释方法1.直接解释:直接给出词语的定义或解释,适用于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词语。
2.举例解释:通过举出具体的例子来展示词语的意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3.对比解释:通过比较词语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义。
4.拓展解释:在解释词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词语解释能力1.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词典:学会使用词典是提高词语解释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查阅词典的好习惯,学会从词典中获取词语的正确解释。
2.开展词语解释练习: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运用所学的词语解释方法,不断提高解释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词语创新: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会运用词语进行创新,如造句、写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词语解释技巧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词语解释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解释方法,注重词语的语境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相信广大师生能够总结出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为提高我国初中语文教育质量作出贡献。
初中语文词语集释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词语集释总结归纳语文是学生们在初中阶段最重要的一门学科,而词语是语文学习中的基本单位。
掌握词语的含义、用法以及相关的拓展知识,对于学好语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词语进行集释总结归纳,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时代词语1. 新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中国,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社会制度的国家。
2. 社会主义:一种社会制度,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工人阶级专政的社会制度。
3. 民主改革: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压迫统治,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改革。
二、文化词语1. 古文:指古代形成的文学作品,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史价值。
2. 古代文人:指古代以文学才能著称的人,如诗人、文学家等。
3. 文艺复兴:指14世纪至17世纪时期,欧洲出现的一场文化运动,对欧洲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社交词语1. 交朋友:指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相互了解、支持和帮助的行为。
2. 礼貌待人:指在与他人交往时,遵循社会公共行为规范,表现出尊重、关心和友好的态度。
3. 合作共赢:指在合作中各方共同努力,共同受益,实现互利互惠的目标。
四、文学词语1. 描写:指用文字详细地描述人物、事物、景象等。
2. 情感表达:指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物的情感状态进行描写和表达。
3. 创作灵感: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创造性的想法和灵感。
五、修辞手法1. 比喻:指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共性进行隐喻,达到修辞效果的手法。
2. 拟人:指将非人类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类特征,增强表达的形象感。
3. 排比:指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列举或对比语句中的几个成分,达到修辞的效果。
六、写作技巧1. 开篇点题:指在文章的开头直接点明本文要讨论的主题或重点。
2. 结构严密:指文章的内容布局清晰、逻辑紧密,各个部分之间有机衔接。
3. 修辞运用:指在文章中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通过对以上词语的集释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语文中的重要词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初中语文词语的含义基础知识
初中语文词语的含义基础知识
导读:基础知识大放送:词语的含义,包括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词语的含义
答题方法
(1)、思路: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其比喻义、引申义以及词语的深层含义,特殊意义。
(2)、语言:答题语言一般可用“比喻……”“指……”“意思是……”等。
温馨提示:词语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因为具体的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引申义、比喻义以及一些深层的含义和一些特殊的意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知识点汇总一、基础知识。
1. 字音字形。
- 字音:- 多音字:如“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要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读音。
- 易错字读音:例如“狭隘(ài)”不能误读为“yì”。
平时要多积累课本后的字词表以及常见易错字读音。
- 字形:- 同音字辨析:像“必须”和“必需”,“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必需”侧重于表示不可缺少,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 形似字区别:如“戊(wù)、戌(xū)、戍(shù)”,通过笔画、部首等特征进行区分。
2. 词语理解与运用。
- 近义词辨析:- 从词义轻重方面:如“请求”和“恳求”,“恳求”的程度比“请求”更重。
- 从适用范围方面:“时期”和“时代”,“时期”范围相对较小,“时代”范围更宽泛。
- 词语感情色彩:- 褒义词:如“英勇”,带有赞扬的感情。
- 贬义词:像“狡猾”,表示负面的评价。
- 中性词:“结果”,没有明显的褒贬倾向。
3. 成语运用。
- 正确理解成语含义:例如“首当其冲”不是首先冲上去的意思,而是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 注意成语的适用对象:“相敬如宾”只能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其他关系。
4. 标点符号。
- 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 问号:用于疑问句末尾。
如“你吃饭了吗?”- 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如“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逗号: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如“我喜欢读书,也喜欢画画。
”- 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如“苹果、香蕉、橘子都是水果。
”-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 冒号:用于提示下文或总结上文,如“他说:‘我明天要去旅行。
’”- 引号:- 表示直接引用,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鲁迅的名言。
”- 表示特定称谓,如“‘嫦娥五号’成功发射。
”- 表示讽刺和否定,如“他这个‘聪明人’,总是办傻事。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训练词语释义(附解析)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训练词语释义(附解析)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训练词语释义一、要点梳理词的本义、引申义及比喻义本义: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示例及分析:“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如:“这里的河水很深。
”“那里有一条纵向的很深的峡谷。
”“这个宅院很深。
”2.引申义:通过事物之间的相关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叫“引申义”。
示例及分析:这篇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
“深”:深奥。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深”深入。
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深”:深刻。
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
“深”:厚,密切。
夜已经很深了。
“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他是个实心眼儿的人。
“实”:真实,实在。
.比喻义: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联系派生出来的意义叫“比喻义”。
示例及分析:“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风雷”本义为:狂风和暴雷。
比喻义为:比喻气势浩大而猛烈的冲击力量。
如:革命的风雷激荡中原大地。
“风起云涌”比喻义为:比喻事物出现得很多很盛。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世界反殖民主义的解放运动风起云涌。
“风雨同舟”比喻义为: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如:全国人民与灾区同胞风雨同舟,没有为困难所吓倒,表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
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从词的构成上分析。
如“周密——严密——精密”,其辨析重点在“周、严、精”三字上,“周”意在全,“严”意在紧,“精”意在细。
2.从词语意义上辨析。
辨析过程中,可根据语意的轻重来判断,如“优良——优秀”,语意前轻后重;也可根据范围的大小来判断,如“战役——战争”,范围前者小而后者大,又如“教学——教育”,范围前者小而后者大。
.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辨析。
如“鼓励——鼓动”两词,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又如“机智——狡猾”,前者是褒义词,后者是贬义词。
初中语文词语理解知识点:词语释义的方法
初中语文词语理解知识点:词语释义的方法
(1)定义法: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术语类词语注释或说明。
如“自然力”就是可以用来代替人力的自然界的动力,如“风力”“水力”;“归省”就是回家看望父母。
?
(2)比喻形容法:有些词不好下定义,就用形容和比喻加以说明。
如“褴褛”形容衣衫破烂;“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境遇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
(3)合成法:先逐词解释,后综合概括。
如,谨严:谨慎严密。
肆虐:任意地干残暴的事。
肆,任意地干;虐,残暴。
?
(4)对换法:用熟悉的、已懂的词语来解释不懂的词,或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解释。
如,崎岖:不平坦。
阑干:栏杆。
?
(5)探源法:指出词的来源,说明它的原义,进而辨明它的引申义或比喻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
如,一鼓作气:(引义、原义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把事情干完。
?
(6)意符法:就是利用形声字的意符来释词。
如“门可罗雀”的“罗”字义符为“四”即“网”,其义为“门前可以张网捉雀”,形容门庭冷落。
?
无论哪一种释词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最好是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这样既可以准确释义,又能正音辨形。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要点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要点
一、词语与词义辨析
1.同音字、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
2.词语义项、词义的丰富性和多义词的理解
二、词类和词语的构成
1.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的词类功能和语法作用
2.前缀、后缀和构词法
三、句子的基本结构
1.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的识别
2.句子成分的语法功能和句子结构的搭配
四、中外名著与文化常识
1.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的作者及其代表作品
3.中外文化常识和民间传说故事
五、修辞手法与修辞语言
1.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2.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
六、写作技巧与方法
1.文章的主题、标题的确定
2.开头、过渡、结尾的写作方法
3.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记叙文、写景文等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
七、阅读与理解
1.文章的段落结构、标点符号和篇章组织
2.推理、归纳、辩证等阅读理解的方法
3.阅读材料的意图、观点和态度的辨析
八、课文与课外阅读
1.重点课文和文章的理解和背诵
2.优秀作品的欣赏和阅读
九、语言文字的规范和运用
1.书写的规范和格式
2.词语的正确用法和变异形式的辨析
3.句子的衔接、表达的连贯和一致性
这些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要点,通过对这些要点的学习和掌握,可以建立起扎实的语文基础,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题四 正确运用一般词语、成语-
专题四正确运用一般词语、成语考点透视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
常考的知识点有: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同义(近义)词的辨析。
关联词语的运用、具体语境中词语含义的理解。
主要题型有三种:一是选择题,二是填空题,三是结合具体语境表述题。
方法点拨一、解释词语六法词语解释是一项繁重、艰难而细致的工作,释义必须遵循“科学、准确、明白”三个原则。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释义方法。
1.定义法定义法就是给词语下定义,用简练的语言对词语所反映的概念的本质特征做确切的说明。
这是辞书中主要的释词方法。
一般情况是说出概念所属的类和它与同类中其他概念在属性上的差别。
例如:梏(gù)——古代木制的手铐。
视野——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眼界。
2分解法(又称拆合法)有些合成词的各个语素意义非常明确,可先分别解释各个语素,然后再综合起来讲。
例如:简明——简单明了,沉勇——沉着勇敢。
3.以词解词法利用同义词进行解释。
例如:自诩——自夸,良——好。
用反义词的否定式释词。
例如:陌生——不熟悉,齷龊——不干净。
4.描绘法对一些表示状态、行为的词,用话语描绘它们的样子。
例如:褴褛---形容衣衫破烂,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的样子。
5.引用例句,结合作品进行解释法“等闲”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①形容词,平常。
如“等闲视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②副词,随随便便;轻易。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③副词,无端;平白地。
如“等闲平地起波澜”。
6.互文释词法互文常用于成语之中,例如:含辛茹苦、治国兴邦、夙兴夜寐、深入浅出。
就互文的词义关系看,有两类:①同文或近义关系。
如:辛苦:国邦。
②反义或相对关系。
如:夙、夜;入、出。
以上介绍的几种释词方法不是孤立的,为了准确揭示词的含义。
通常是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二、关联词语运用三法1.所填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
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初中语文词性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词性归纳总结语文学习中,词性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词性决定了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和功能,理解词性的归类和运用,能够加深对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的理解。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中常见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和连词进行归纳总结。
一、名词名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抽象概念等宏观事物的词语,是具有独立性和通用性的词类。
名词一般可以用来作主语、宾语和表语。
名词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 专有名词:指特指某一特定事物、地点、人名等,例如:中国、李华。
2. 普通名词:指一般事物或抽象概念,例如:书、美丽。
3. 集体名词:表示由多个同类事物或人组成的总体,例如:队伍、家人。
4. 数词:表示具体数目的名词,例如:三、一百零一。
5. 量词:用来表示数量和度量单位的名词,例如:个、千克。
二、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词组的词语,能够在上下文中指代特定的人或事物,起到简化表达或避免重复的作用。
代词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 人称代词:指示说话人、听话人和与被谈论的人或事物的关系,例如:我、你、他。
2. 指示代词:指示特定的人或事物,例如:这、那。
3. 疑问代词:用来提问特定的人或事物,例如:谁、哪个。
4. 不定代词:指代不特定的人或事物,例如:一些、任何。
5. 反身代词:表示动作的主体和受体是同一个人或事物,例如:自己、互相。
三、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物的动作、行为、状态或存在的词语,是句子中的谓语成分。
动词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 实义动词:表示具体的动作或状态,例如:跑、看、高兴。
2. 系动词:表示主语的状态、性质或特征,例如:是、变得。
3. 助动词:用来构成各种时态、语态和情态的动词,例如:可以、会。
4. 情态动词:表示说话人的态度、推测或可能性,例如:应该、可能。
四、形容词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或代词的特征、性质、状态等的词语。
形容词的分类有以下几种:1. 性质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基本性质,例如:好、坏。
卓顶精文最新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doc
初中语文知识——词的分类(词性介绍)一.词性分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二、具体定义和例子:1.【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2.【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
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
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判断动词。
最主要的就是"是",表示判断或肯定。
在表示判断时,"是"后边的成分是"判断宾语",例如:"我是中国人。
"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表示行为状况的可能性或意愿性。
初中语文知识点讲解
初中语文知识点讲解一、课文分析: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课文分析包括对课文的主题、结构和意义等方面的分析。
1. 主题分析:主题是课文表达的核心思想,通过分析课文的主题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中心内容。
主题可以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价值观。
2. 结构分析:结构是课文的组织方式,包括课文的段落结构和篇章结构。
段落结构是指课文中各段的组织方式,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篇章结构是指整篇课文的组织方式,包括起承转合和总结。
3. 意义分析:意义是课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课文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和深层含义。
二、基础知识点:初中语文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等方面的知识。
1. 词语: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包括单字、词组和短语等。
学习词语的意义、用法和搭配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 句子:句子是语言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包括主谓结构、并列句和复合句等。
学习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句子。
3. 段落:段落是文章的基本组织单位,包括开头、主体和结尾。
学习段落的组织方式和连接词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写出连贯和有逻辑性的文章。
4. 篇章:篇章是一篇完整文章的组织方式,包括起承转合和总结。
学习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写出结构清晰和层次分明的文章。
三、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理解和分析能力。
1. 题目分析:阅读理解题目的分析是解答题目的关键,包括理解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结构和寻找关键信息等。
2. 文章分析:文章分析是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的关键,包括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推测作者意图等。
3. 答案分析:答案分析是解答题目的关键,包括理解答案的意义和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
四、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初中语文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写作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怎样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知识精讲
word1 / 1 初中语文怎样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知识精讲黄善凯正确理解常用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是理解和分析一篇文章的基础,也是近年中考试题阅读理解的常见考题。
那么,怎样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词语构成的词素,分析推断词义例句:鲁迅洞察..一切,与反动派进行着不懈的斗争。
句中“洞察”一词,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成“洞中察看”,首先要分析理解构成该词语的词素:洞,透彻、深入;察,观察、察看。
字面意思就是观察十分深透。
然后再结合文句理解,“洞察”一词表现了鲁迅先生远大的政治眼光及其敏锐的观察力。
二、从词语的相互联系中理解词义每个词语在文章中都不是孤立的,词语之间有着千丝万缕、复杂多样的联系。
因此,理解词语,要注意从词语间的相互联系中细细体味在文中的含义。
例句:1. 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2.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例句中“排出”与“摸出”两个词,在一般意义上都有“拿出”的意思,都是描写付酒钱时的一个动作。
但通过前后的对比可以看出,“排出”一词形象地表达了经常欠酒债的孔乙己在有了酒资时的得意神气,勾画出了他爱慕虚荣、想做上等人的心理;而“摸出”一词,则刻画了他勉强能付酒钱时的一副寒酸相。
三、从词语所处的语境来理解词义所谓语境,就是词语所处的上下文。
任何一个词语,都有其本来的意义,但很多词语的词义在文章中往往会因为上下文的关系而有所变化。
例句:1. ……父亲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2. ……“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颓唐”一词的本来意义是形容堕落或精神萎靡不振。
但依据词的语言环境来理解,例1中的“颓唐”是形容父亲半生潦倒、家境衰败的惨淡境况,表达父亲在败落境况下的忧患与哀愁。
例2中的“颓唐”则是形容孔乙己窘迫的神态,表现了他灵魂深处的疮疤被戳痛时骤形于色的窘态。
初中语文知识之词语理解
初中语文知识之词语理解初中语文知识大全之词语理解引导语:语文字词学习,始终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句子,领会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初中语文知识大全之词语理解,供大家学习:常见词语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因小失大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取:这里有"赶"的意思。
这干系须是俺的干系:责任。
且睡了,却理会却:且。
白日里兀自出来劫人兀自:尚且,还。
你好不知疼痒!只顾逞辩!逞辩:卖弄口舌。
也合依我劝一劝:合:应该。
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
反义词的运用恰当地运用反义词,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把事物的特点表达得更充分,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如“笑的声音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快有慢;有真有假;有聪明的,有笨拙的;有柔和的,有粗暴的;有爽朗的,有含羞的;有现实的,有浪漫的;有阴冷的笑,有热情的笑,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这是笑的辩证法”。
这段话运用一系列反义词,从不同的方面揭示笑的特点,语言简洁而又鲜明。
?巧妙地使用反义词,可以使语言精辟含蓄,寓意深刻,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正确地使用反义词,可以形成对比、映衬,达到正话反说的效果。
如“实在标致极了”(实际上就是“反语”)。
同义词的辨析从构词成分上辨析:如“周密、严密、精密”,都含有“密”字,含有“事物的组织和结构紧密、完备”的意思,三个词的区别就在“周”“严”“精”上,结合这三个字的含义,就可辨明词义。
从词义的轻重不同上辨析:如“请求”“恳求”都有“要求”的意思,区别主要在语意的轻重上。
从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上辨析:如“事件”“事情”“事故”同义,但所指的范围大小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词语的几种定义理解本文是关于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词语的几种定义理解,感谢您的阅读!
下面是老师对语文的学习中,关于词语的几种定义理解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
词语的几种定义理解
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是指词的起源义,即词的最初意义,如“钢铁(金属元素)”。
?
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并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手无寸铁(指刀枪等)”。
比喻义是由词的本义(或引申义)的比喻用法而形成的意义,如“铁证如山(比喻确定不移)”。
注意比喻义不同于比喻句。
?
比喻义是词的一种已经固定下来的意义,比喻句是在特定的上下文中间才应用的,是临时的。
如“北京是祖国的心脏”里的“心脏”是比喻,“心脏”并没有转化出固定的“首都”这一新义。
上面对语文中词语的几种定义理解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