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6 新人教版选修4
人教版选修4 化学: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教案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反应途径与反应体系2.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和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同时养成深入细致的思考习惯。
2.通过加强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1.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计算(不同质量反应物与能量变化、生成物的量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等)【教学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下列数据表示燃烧热吗?为什么?H2(g)+1/2O2(g)==H2O(g)△H1=-241.8kJ/mol不是,因为当水为液态时反应热才是燃烧热。
那么,H2的燃烧热△H应该是多少?(已知:H2O(g)==H2O(l)△H2=-44kJ/mol)H2(g)+1/2O2(g)==H2O(l)△H=△H1+△H2=-285.8kJ/mol请谈一谈将上述两个变化的反应热相加作为H2燃烧热的理由。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这就是盖斯定律。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一、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盖斯(出生于瑞士)是俄国化学家,早年从事分析化学研究,1830年专门从事化学热效应测定方法的改进,曾改进拉瓦锡和拉普拉斯的冰量热计,从而较准确地测定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1836年经过多次试验,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1840年以热的加和性守恒定律形式发表。
1.3.2《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与能量》教学设计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共二课时:反应热的计算)将上述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减①-②,C 2H 4(g)—C 2H 5OH(l)===-H 2O(l) ΔH =-1 411.0 kJ ·mol -1+1 366.8 kJ ·mol -1=-44.2 kJ ·mol -1,整理得:C 2H 4(g)+H 2O(l)===C 2H 5OH(l) ΔH =-44.2 kJ ·mol -1,答案为A 。
【小结】1.运用盖斯定律解答问题通常有两种方法:(1)虚拟路径法:如C(s)+O 2(g)===CO 2(g),可设置如图:ΔH 1=ΔH 2+ΔH 3 (2)加合(或叠加)法:即运用所给方程式就可通过加减的方法得到新化学方程式。
2.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的步骤若一个化学方程式可由另外几个化学方程式相加或相减得到,则该化学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由以上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 (含“+”“-”)相加或相减而得到。
其一般步骤是: ①确定待求的反应方程式;②找出待求方程式中各物质出现在已知方程式的什么位置;③根据未知方程式中各物质计量数和位置的需要对已知方程式进行处理,或调整计量数,或调整反应方向;④实施叠加并检验上述分析的正确与否。
【变式3】用H 2O 2和H 2SO 4的混合溶液可溶出废旧印刷电路板上的铜。
已知:Cu(s)+2H +(aq)===Cu 2+(aq)+H 2(g) ΔH =+64.39 kJ·mol -12H 2O 2(l)===2H 2O(l)+O 2(g) ΔH =-196.46 kJ·mol -1H 2(g)+12O 2(g)===H 2O(l) ΔH =-285.84 kJ·mol -1在H 2SO 4溶液中,1 mol Cu 与1 mol H 2O 2完全反应生成Cu 2+(aq)和H 2O(l)的反应热ΔH 等于( ) A.-417.91 kJ·mol -1 B.-319.68 kJ·mol -1 B.+546.69 kJ·mol -1D.-448.46 kJ·mol -1A.A →F ,ΔH =-ΔH 6B.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1C.C →F ,|ΔH |=|ΔH 1+ΔH 2+ΔH 6|D.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 【答案】 B【解析】 A 项,F →A ,ΔH =ΔH 6,则A →F ,ΔH =-ΔH 6,A 项正确。
高中化学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解决具体问题;3、学会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读、讲、议、练,启发式,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引入】在化学科学的研究中,常常需要知道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反应热,但有些反应的反应热很难直接测得,那么如何获得它们的反应热数据呢?这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知识回顾】已知石墨的燃烧热:△H=-393.5kJ/mol1)写出石墨的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2)二氧化碳转化为石墨和氧气的热化学方程式【讲解】正逆反应的反应热效应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不能省去。
【思考】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 = -92.38kJ/mol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2(g)和3 mol H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其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将达到平衡状态,1 mol N2(g)和3 mol H2(g)不能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g),因而放出的热量总小于92.38kJ。
【思考】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 ΔH1=?【学生回答】不能测量,因为C燃烧很难使其完全生成CO而没有CO2.【过渡】既然不能测量,那应如何才能知道该反应的反应热呢?【学生回答】通过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盖斯定律?(2)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3)认真思考教材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的道理,深刻理解盖斯定律。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人教版选修4)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理解、掌握盖斯定律,并学会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进一步巩固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归纳,从能量守恒定律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引入:与旧知识“燃烧热”相衔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且为学生设计测定“C(s)+1/2O2(g)==CO(g) ΔH1=?”做好知识与理解的铺垫。
1.下列数据表示燃烧热吗?为什么?H2(g)+1/2O2(g)==H2O(g) △H1=-241.8kJ/mol已知: H2O(g)==H2O(l) △H2=-44kJ/molH2(g)+1/2O2(g)==H2O(l) △H=△H1+△H2=-285.8kJ/mol2.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 ΔH1=?思考并回答:①能直接测出吗?如何测?②若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①C(s)+1/2O2(g)==CO(g) ΔH1=?②CO(g)+1/2O2(g)== CO2(g) ΔH2=-283.0kJ/mol③C(s)+O2(g)==CO2(g) ΔH3=-393.5kJ/mol① + ② = ③,则ΔH1 + ΔH2 =ΔH3所以,ΔH1 =ΔH3-ΔH2 =-393.5kJ/mol+ 283.0kJ/mol=-110.5kJ/mol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应用了什么原理?二、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这就是盖斯定律。
讲述盖斯的生平事迹。
三、对盖斯定律的理解与分析请观察思考:ΔH、ΔH1、ΔH2之间有何关系?ΔH=ΔH1+ΔH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理解盖斯定律。
四、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石墨能直接变成金刚石吗?例1:写出石墨变成金刚石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a时)说明:(1)可以在书中查找需要的数据.(2)并告诉大家你设计的理由。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选修4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目标】1、了解反应的途径、反应体系。
2、从能量守恒定律角度理解盖斯定律【重点难点】从能量守恒定律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教学过程】 一、盖斯定律:1、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理解(1)途径角度:以登山为例。
以图1—9所示,某人要从山下A 点到达山顶B 点,无论他用何种途径到达B 点,他所处的位置的海拔相对于起点A 来说,都高了300米,即山的高度与起点A 和终点B 的海拔有关,而与A 点到达B 点的途径无关。
A 点相当于反应体系的始态,B 点相当于反应体系的终态,山的高度相当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能量守恒角度我们先从S 变化到L ,这时体系放出热量(△H 1<0),然后从L 变回到S ,这时体系吸收热量(△H 1>0)。
经过一个循环,体系仍处于S 态,所有的反应物和反应前完全一样,如果△H 1和△H 1之和不等于零,那么在物质丝毫末损的情况下体系能量就发生了改变,这是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的。
即物质没有变,就不能引发能量的变化。
3、盖斯定律的意义:利用盖斯定律可以间接计算某些不能直接测得的反应的反应热 例如:反应 C (S )+1/2 O 2(g )===CO (g )的△H 无法直接测得,可以结合下述两个两个反应的△H ,利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
C (S )+ O 2(g )===CO 2(g ) △H 1=—393.5KJ ·mol -1 CO (g )+1/2 O 2(g )===CO 2(g ) △H 2=—283.0KJ ·mol -1 根据盖斯定律,就可以计算出欲求反应的△H 。
△ H 1=△H 2+△H 3 △ H 3=△H 1-△H 2=—393.5KJ ·mol -1-(—283.0KJ ·mol -1)=-110.5 KJ·mol-1则:C(S)+1/2 O2(g)===CO(g)△H3=-110.5 KJ·mol-1说明:得用盖斯定律结合已知反应热在求解一些相关反应的反应热时,其关键是设计出合理的反应过程,利用热化学方程式可进行“+”、“-”等数学运算,适当加减已知方程式及反应热。
【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交流、练习巩固,知道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通过实例分析、练习巩固,能根据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提高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探索总结有关反应热计算的基本方法。
【学习重点】盖斯定律及反应热的计算。
【温馨提示】盖斯定律的应用可能是你学习的难点。
【自主学习】旧知回顾:回顾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3.2 g甲烷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178 kJ热量,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H2(g)+1/2O2(g)==H2O(g) △H1= -241.8kJ/mol,求H2的燃烧热△H(已知:H2O(g)==H2O(l) △H2= -44kJ/mol)(写出计算过程)。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11-13,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盖斯定律?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有什么重要意义?2.盖斯定律如何应用,怎样计算反应热?【同步学习】情境导入:我们很难控制C与O2反应,使其只生成CO而无CO2,因此不能直接测出C(s)+1/2O2(g)==CO(g)的ΔH。
这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下面我们来学习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活动一:认识盖斯定律1.交流:“新知预习1”。
2.小结:(1)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或________完成,其反应热是________的。
或者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而与反应的________无关。
(2)解释: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________的物质为基础的,二者密不可分,但以为主。
如果物质没有变化,能量变化。
(3)意义:对于进行得________的反应,不容易________的反应,________(即有________)的反应,________反应热有困难,如果应用________,就可以________地把它们的反应热计算出来。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新人教选修4)
第一章化学反响与能源第三节化学反响热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根底上理解、掌握盖斯定律,并学会应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响热的计算;进一步稳固对化学反响本质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盖斯定律的学习,理解化学反响原理中状态函数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响,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响热的计算教学过程:以下数据表示燃烧热吗H2(g)+1/2O2(g)==H2O(g) △H1=-241.8kJ/mol与旧知识“燃烧热〞相衔接,减少学生的陌生感,且为学生设计测定“C(s)+1/2O2(g)==CO(g) ΔH1= 〞做好知识与理解的铺垫。
:H2O(g)==H2O(l) △H2=-44kJ/molH2(g)+1/2O2(g)==H2O(l) △H=△H1+△H2=-285.8kJ/mol一、引入:如何测出这个反响的反响热:C(s)+1/2O2(g)==CO(g) ΔH1=思考并答复:①能直接测出吗如何测②假设不能直接测出,怎么办①C(s)+1/2O2(g)==CO(g) ΔH1=②CO(g)+1/2O2(g)== CO2(g) ΔH2=-283.0kJ/mol③C(s)+O2(g)==CO2(g) ΔH3=-393.5kJ/mol①+ ②= ③,那么ΔH1 + ΔH2 =ΔH3所以,ΔH1 =ΔH3-ΔH2 =-393.5kJ/mol+ 283.0kJ/mol=-110.5kJ/mol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应用了什么原理二、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响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响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响的反响热只与反响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响的途径无关。
这就是盖斯定律。
讲述盖斯的生平事迹。
三、对盖斯定律的理解与分析请观察思考:ΔH、ΔH1、ΔH2之间有何关系ΔH=ΔH1+ΔH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理解盖斯定律。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1.从能量守恒的角度理解盖斯定律。
2.了解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3.掌握化学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盖斯定律1.内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从S →L ,ΔH 1<0,体系放热;从L →S ,ΔH 2>0,体系吸热;根据能量守恒:ΔH 1+ΔH 2=0。
3.应用 (1)科学意义因为有些反应进行得很慢,有些反应不容易直接发生,有些反应的产品不纯(有副反应发生),无法或较难通过实验测定这些反应的反应热,而应用盖斯定律可间接地计算出反应热。
(2)计算方法根据如下两个反应,选用两种方法,计算出C(s)+12O 2(g)===CO(g)的反应热ΔH 。
Ⅰ.C(s)+O 2(g)===CO 2(g)ΔH 1=-393.5 kJ·mol -1Ⅱ.CO(g)+12O 2(g)===CO 2(g)ΔH 2=-283.0 kJ·mol -1①虚拟路径法反应C(s)+O 2(g)===CO 2(g)的途径可设计如下:则ΔH =ΔH 1-ΔH 2=-110.5 kJ·mol -1。
②加合法a .写出目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确定各物质在已知反应中的位置: C(s)+12O 2(g)===CO(g)。
b .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变形,得反应Ⅲ:CO 2(g)===CO(g)+12O 2(g)ΔH 3=+283.0 kJ·mol -1;c .将相应热化学方程式相加,ΔH 也相加:Ⅰ+Ⅲ得C(s)+12O 2(g)===CO(g)__ΔH =ΔH 1+ΔH 3,则ΔH =-110.5 kJ ·mol -1。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
语句描述正误 阐释错因或列举反例(1)一个反应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两者相比,经过的步骤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2)化学反应过程既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也遵循能量守恒定律(3)由C(金刚石,s)===C(石墨,s) ΔH =-1.9 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更稳定(2)√(3)× 该反应放热,石墨的能量低,更稳定2.一定量固态碳在炉膛内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Q 1 kJ ;向炽热的炉膛内通入水蒸气会产生水煤气,水煤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放出热量为Q 2 kJ 。
2024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测试:在课程结束后,我会安排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测试结果,我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发现他们的薄弱环节,并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强化。
6.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每个知识点,学生将能够:
1.明确化学反应热的定义,知道它是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理解化学反应热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变化关系。
3.掌握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化学反应热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4.能够应用所学的化学反应热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并掌握化学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它是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能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2.掌握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3.了解化学反应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能源转换和储存等。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化学反应热计算方法的理解。
5.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作为引导者,感觉自己的提问和引导还不够到位,有些学生讨论的方向有点偏题。未来我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更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思考和讨论。
总的来说,虽然这次教学过程中有些地方不尽人意,但我觉得这是一次宝贵的经验。我会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我的观察,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希望能在未来的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效果。
课堂
1.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解决问题。在《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这节课中,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堂评价:
高中化学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
一、3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2.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涵义的分析和论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2.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帮助学生养成务实、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计算。
【教学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教学方法】比喻、交流、练习巩固【教学用品】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盖斯定律〖教学流程〗情景设疑→引出课题→阅读了解概念→自主探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练习巩固→归纳总结(问题情景)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但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能直接测量,只能通过计算间接获得。
例如我们可以让碳全部氧化成CO2,却很难控制碳的氧化只生成CO而不继续生成CO2,C(s)+1/2 O2 (g) = CO(g)的反应热确定呢?〖板书〗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阅读)1840年,盖斯(G.H.Hess,瑞士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板书〗一、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探究)如何正确理解盖斯定律。
〖板书〗2.盖斯定律的理解(1)反应热取决于始态和终态物质的能量的高低,与途径无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一课时一、基本说明1.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2.所属的章节: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3.教学课时:第1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燃烧热等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理解盖斯定律的意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对已学知识进行再探究,运用对比归纳法进行知识提炼。
(2)结合教材引导学生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热化学方程式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概念辨析中探究常见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类型,感受科学探究后的收获。
(2)体会反应热的计算对于燃料燃烧和反应条件的控制、热工和化工设备的设计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常见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应用四.板书设计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一. △H=E(生成物)-E(反应物)二.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三. 根据燃烧热计算 Q(放) = n(可燃物)╳ 燃烧热四. 盖斯定律1. 内容2. 意义3. 应用方法:(1)方程式消元法(2)模拟路径法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再探究。
[板书]一.△H=E(生成物)-E(反应物)△H 0,放热;△H 0,吸热思考与讨论:1.(1)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反应热△H相同吗?(2)已知S(s)+O2(g)=SO2(g)△H1 0,S(g)+O2(g)=SO2(g)△H2 0。
△H1等于△H2吗?通过对反应热概念的辨析,规避易错点;同时引导学生从中提炼归纳反应热的计算。
[板书]二.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即△H的大小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教材12页例1)2. 2H2(g)+ O2(g) =2H2O(g)△H1=-483.6kJ/mol 能表示2个H2(g)分子与1个O2(g)分子反应放出483.6kJ热量吗?1mol H2(g)完全燃烧发生该反应,放出多少热量?阅读教材12页例1通过对热化学方程式的辨析,引导学生提炼归纳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专题《反应热的计算》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一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内容。
前面学生已经定性地了解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感受到了反应热,并且了解了物质发生反应产生能量变化与物质的质量的关系,及燃烧热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宏观和微观以及活化能的角度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通过几道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展示。
第二部分着重介绍盖斯定律。
教科书以登山经验“山的高度与上山的途径无关”浅显地对特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进行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盖斯定律。
最后通过实例使学生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在必修化学2与选择性必修一中,学生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与提高,把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定性分析变成了定量分析,解决了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的问题。
教学目标:1.能通过归纳总结、问题探究等活动,了解有关反应热计算的常见类型,掌握有关反应热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以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2. 能通过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典例剖析等,了解盖斯定律的内容,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掌握利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简单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3. 能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求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微课视频教学重点:反应热的计算、盖斯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教学难点:盖斯定律的理解及应用教学过程:一、反应热与内能的关系讲解吸热放热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能量的变化,得出结论:Δ H=E1(生成物的总能量)-E2(反应物的总能量)并点明注意事项:由于物质的能量是一个难以测定的物理量,所以该式为定义式,仅用来概念判断,无法用来进行数据计算。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修4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精品教案(新人教版选修四)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一学习目标:盖斯定律及其应用二学习过程1.引入:如何测出这个反应的反应热:C(s)+1/2O2(g)==CO(g)①C(s)+1/2O2(g)==CO(g) ΔH1=?②CO(g)+1/2O2(g)== CO2(g) ΔH2=-283.0kJ/mol③C(s)+O2(g)==CO2(g) ΔH3=-393.5kJ/mol① + ② = ③,则ΔH1 + ΔH2 =ΔH3所以,ΔH1=ΔH3-ΔH2 ΔH1=-393.5kJ/mol+ 283.0kJ/mol=-110.5kJ/mol2.盖斯定律:不管化学反应是分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3.如何理解盖斯定律?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盖斯定律。
[来源:] 2)盖斯定律有哪些用途?4.例题1)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但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
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ΔH = -2983.2 kJ/mol[来源:] P(s、红磷)+5/4O2(g)=1/4P4O10(s);ΔH = -738.5 kJ/mol[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ZXXK] 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Q2>Q1的是(B )[来源:学科网] A.H2(g)+Cl2(g)=2HCl(g);△H=-Q11/2H2(g)+1/2Cl2(g)=HCl(g);△H =-Q2B.C(s)+1/2O2(g)=CO (g); △H= -Q1C(s)+O2(g)=CO2 (g); △H= -Q2C.2H2(g)+O2(g)=2H2O(l); △H= -Q12H2(g)+O2(g)=2H2O(g); △H= -Q2D. S(g)+O2(g)=SO2 (g); △H= -Q1S(s)+O2(g)=SO2 (g); △H= -Q23、298K,101kPa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 -92.38kJ/mol。
最新人教版选修4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doc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反应途径与反应体系2. 理解盖斯定律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能利用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从途径角度、能量守恒角度分析和论证盖斯定律,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和盖斯定律的有关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盖斯定律的发现过程及其应用的学习,感受化学科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同时养成深入细致的思考习惯。
2.通过加强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1、盖斯定律的涵义和根据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热的计算;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反应热的计算(不同质量反应物与能量变化、生成物的量与能量变化的关系等)教学难点:盖斯定律的应用教学过程:[复习引入] 下列数据表示燃烧热吗?为什么?H 2(g)+1/2O2(g)==H2O(g) △H1=-241.8kJ/mol[生]不是,因为当水为液态时反应热才是燃烧热。
[追问]那么,H2的燃烧热△H应该是多少?(已知: H2O(g)==H2O(l) △H2=-44kJ/mol)[生]H2(g)+1/2O2(g)==H2O(l) △H=△H1+△H2=-285.8kJ/mol[问] 请谈一谈将上述两个变化的反应热相加作为H燃烧热的理由。
2[师][讲]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这就是盖斯定律。
[板书]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一、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师] 盖斯(出生于瑞士)是俄国化学家,早年从事分析化学研究,1830年专门从事化学热效应测定方法的改进,曾改进拉瓦锡和拉普拉斯的冰量热计,从而较准确地测定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6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教学目标:1. 巩固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2.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比喻、交流、练习。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上两节课内容。
[导课]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
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板书]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一、盖斯定律[讲解]1840年,盖斯(G.H.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投影][讲解]根据图示从山山的高度与上山途径无关及能量守衡定律来例证盖斯定律。
(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后讲解)[板书]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讲述]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
[板书]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1专心爱心用心.+ O(g)=CO(g)因为C[问题]对于反应:C(s)燃烧时不可能完全生成CO,总有2一部分CO生成,因此这个反应的ΔH无法直接测得,请同学们自己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一个方2案反应的ΔH。
[师生共同分析]我们可以测得C与O反应生成CO以及CO与O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2222C(s)+O(g)CO(g);ΔH=-393.5 kJ/mol22 =+O(g)=CO(g);ΔH=-283.0 kJ/CO(g)mol22+s)可以很容易求算出C(.g)的Δ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教学目标:1. 巩固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2.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教学方法:比喻、交流、练习。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上两节课内容。
[导课]在化学科研中,经常要测量化学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但是某些物质的反应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测得,只能通过化学计算的方式间接获得。
在生产中,对燃料的燃烧、反应条件的控制以及废热的利用,也需要反应热计算,为方便反应热计算,我们来学习盖斯定律。
[板书]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计算一、盖斯定律[讲解]1840年,盖斯(G.H.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投影][讲解]根据图示从山山的高度与上山途径无关及能量守衡定律来例证盖斯定律。
(学生自学相关内容后讲解)[板书]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讲述]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利用盖斯定律不难间接计算求得。
[板书]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1专心爱心用心.+ O(g)=CO(g)因为C[问题]对于反应:C(s)燃烧时不可能完全生成CO,总有2一部分CO生成,因此这个反应的ΔH无法直接测得,请同学们自己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一个方2案反应的ΔH。
[师生共同分析]我们可以测得C与O反应生成CO以及CO与O反应生成CO的反应热:2222C(s)+O(g)CO(g);ΔH=-393.5 kJ/mol22 =+O(g)=CO(g);ΔH=-283.0 kJ/CO(g)mol22+s)可以很容易求算出C(.g)的ΔH。
根据盖斯定律O(g)=CO(2∵ΔH=ΔH+ΔH∴ΔH=ΔH-ΔH=-393.5kJ/mol-(-283.0kJ/mol)=-110.5 kJ331212/mol+O(g)=CO(g)的ΔC(s)H=-110.5 kJ/mol即:2[练习]1、通过计算求的氢气的燃烧热: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完成。
如上图表:已知:+O(g)=HO(H(g)g);△H=-241.8kJ/mol=HO(l);△H=-44.0kJ/mol 222根据盖斯定律,则1222HO(g)△H=△H+△H=-241.8kJ/mol+(-44.0kJ/mol)=-285.8kJ/mol、实验中不能直接测出由石墨和氢气生成甲烷反应的ΔH,但可测出CH燃烧反应的Δ4H,根据212盖斯定律求ΔH 41-1CH(g)+2O(g)=CO(g)+2HO(l);ΔH=-890.3kJ·mol (1)12422-1C(石墨)+O(g)=CO(g);ΔH=-393·5kJ·mol(2)222-1(3)mol=-285.8kJ);lΔH·(O)(Og(H)+g=H32222专心爱心用心.(4)ΔH)+2H石墨(g)=CH(g);C(424可以通过已知反应经过简单的代数运算得到所求反应,以此来解析:利用盖斯定律时,也可以设计一个途径,使反应物经过一些中间步骤最后回复到产物:算得所求反应的热效应。
和(4)之间有以下关系:因为反应式(1),(2),(3)2-(1)=(4)(2)+(3)×-1-1-1·molkJ+2(-285.8) kJ·mol-(-890.3) H+2ΔH-ΔH=-393.5 kJ·mol所以ΔH=Δ1234-1·mol=-74.8kJ H。
O 生成 CO 的△[板书]可间接计算求得某些无法直接测得的反应热,如 C 与2二、反应热计算,18.87kJ热量,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将[例1]25℃、101Kpa,1.0g 钠与足量氯气反应?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求生成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101Kpa,1kg=-1366.8kJ/mol,在25[例2]乙醇的燃烧热: △H?少热量: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3][例870.3kJ/mol =-(l);;△H)+2O=2CO(g)+2HO(1)CHCOOH(l13222mol /393.5 kJ(g);ΔH=-C(2)(s)+O(g)CO22 =2285.8kJ/mol);△H=-g)=HO()(3)H(gl+O(3222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H=?COOH(l);Δg(s)+2H(g)+O() CH2C3 =22 ]略[小结][课堂练习 1 、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1)g)?O()HO(lH(g①=-285.8kJ/mol ;△H22221)O(g))?O(gH(Hg②241.8kJ/mol ;△H=-22221C(s)?O(g)CO(g)③.5kJ/mol H;△=-11022④;△H=-393.5kJ/mol )g)gCO(O(Cs)?(22回答下列各问:(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
(2) H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燃烧10g H生成液体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___.23专心爱心用心.为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热化(4)CO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O(g(s)?3CO(g)????2FeOFe(s)?325kJ/mol;△H=-①232)(g(s)?CO(g)????2FeO3FeO(s)?CO47kJ/mol H②=-;△23243)(g(s)?CO(g)????3FeOFeO(s)?CO+19kJ/molH③=;△234写出FeO(s)与CO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生成Fe(s)和的CO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所放出的热量,如二氧化碳气体1 mol3、物质的生成热可定义为由稳定单质生成的反应热.已知下列几种物质的生成热:的生成热就是)gCO(gC(s)?O()????225kJ/mol.:285.8kJ/mol CO:393葡萄糖(CHO):1259kJ/mol HO (1)226612试计算1kg葡萄糖在人体内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最多可提供的能量..资料N和液态HO4、某次发射卫星火箭用NH(肼)作燃料, NO作助燃剂,反应生成22242显示:)2NO(ggN()?2O(g)+67.2kJ/mol ①;△H=222NH(g)?O(g)N(g)?2HO(l);△H=-534kJ/mol ②22224则火箭燃烧1molNH时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42参考答案:1、(1)①②③④(2)-285.8kJ/mol;-393.5kJ/mol(3)1429kJ1;△H=-283kJ/mol (4)-283kJ/mol;CO(g)COO(g)(g)?22211kJ/mol2、=-;△H)((s)?COg)FeO(s?CO(g)????Fe23、先求出1 mol 氧化时放出的热量.即:OCH6126;△H=?)6HO(1????6CO(g)?HCO(s)?6O(g)2612226根据已知条件得知CHO(s)????6C(s)?3O(g)?6H(g)?H??1259kJ/mol2122666H(g)?3O(g)????6HO(1)?H??1714.8kJ/mol222?) 6C(s)?6O(g)????6CO(g)?H??2361kJ/mol22C HO(s)?6O(g)????6CO(g)?6HO(1)?H??2816.8kJ/mol26212261000g?2816.8kJ/mol?15649kJ180g/mol4、将方程②×2-①,消去O,再移项可得22NH(g)?2NO(g)3N(g)?4HO(l)224222?H??534?2kJ/mol?67.2kJ/mol△H=-567.6kJ/mol[作业]p 1、2、3、4、5、6、7、8、9、10 13[板书计划] 一、盖斯定律4专心爱心用心.1、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可间接计算求得某些无法直接测得的反应热,如 C 与O2 生成 CO 的△H。
二、反应热计算[例1][例2][例3]5专心爱心用心.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学习方式。
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学和学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以新一轮要工作主、教研组建设方面:一施课改实践。
、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践。
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以七年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好“五关”。
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理念。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上课关。
改上狠下工夫()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的评价环境。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关。
()质量、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教学方面:二、常规。
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树教研氛围。
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加强教研组建设。
兴教研之风握重点突破难点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开课教学。
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