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中医诊断学3
![教学大纲-中医诊断学3](https://img.taocdn.com/s3/m/c7ae9e60b84ae45c3b358ccd.png)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地位及任务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主要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判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教材通过重点介绍四诊、辩证、辨病和病案书写四大内容,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诊断技能、辩证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大纲适用于中医学类专业大学专科层次使用,一句中医学专业为基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总的培养目标,本着立足专科、兼顾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制订本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岗位必需的中医诊断学的基础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课堂内外对12项实习项目(含28个病案分析)内容的强化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诊疗技能、辩证的思维能力和技巧以及从四诊到辩证、辨病的综合运用能力。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目标。
掌握四诊、辩证、辨病和病症书写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
重点掌握四诊和辩证的基本概念、方法、临床表现和意义,症后分析和辩证要点。
熟悉中医诊病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病名诊断的方法和住院病历及体格检查的内容。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范围及相关现代研究。
具有熟练运用四诊知识和方法技术接诊患者的能力具备熟练综合处理病情资料的能力能熟练运动7种常用的辩证方法和技巧,进行辩证的能力,包括征候的分析并机归纳提出诊断依据与证明诊断的能力具有初步进行辨病和病案书写的能力.专业思想巩固,热爱并献身于中医事业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风尚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勤奋好学刻苦转研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七章气血津液辩证(8学时)【知识目标】1.掌握气血津液辩证的概念。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c04f8c1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08.png)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一、前言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医诊断方法和技巧,准确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机,从而合理进行治疗。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套系统而全面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内容和目标,以确保学生正确掌握和运用中医诊断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论知识: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核心概念,包括望、闻、问、切、辨证、分析等内容。
2. 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在中医诊断技能上的实践能力,包括病史收集、观察诊断、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辨证等技能。
3. 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中医诊断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准确的疾病诊断,并能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教学内容1. 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1.1 中医病因学1.2 中医病机学1.3 中医病证学1.4 中医辩证学2. 望诊与触诊2.1 望诊方法及要点2.2 脉诊方法及要点2.3 舌诊方法及要点2.4 面部诊断方法及要点3. 闻诊与问诊3.1 闻诊方法及要点3.2 问诊方法及要点3.3 病史收集与分析4. 切诊与辨证4.1 切诊方法及要点4.2 辨证方法及要点4.3 辨证论治原则5. 中医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1 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5.2 常见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5.3 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4 常见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四、教学方法与要求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教学、讲解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论。
2. 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参与临床实习和病例讨论,让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真实的临床诊断操练。
3. 诊断实践鼓励学生参与真实病案的诊断实践,积累实际经验,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 教学评价采用考试、病案分析、临床操作评价等多种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水平。
五、教材和参考资料1. 教材:《中医诊断学教程》《中医诊断学导论》2. 参考资料:《临床中医诊断技巧与操作》《中医诊断学案例精选》六、实施方案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学期内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部分,形成闭环式的教学体系。
诊断学教学大纲2024
![诊断学教学大纲2024](https://img.taocdn.com/s3/m/8b13c1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d.png)
引言概述:诊断学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旨在培养医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疾病诊断。
本文旨在讨论诊断学教学的大纲,其中包括教学目标、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学教学。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包括病理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为有效的临床诊断提供基础。
2. 培养学生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收集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
3. 培养学生掌握临床思维和判断能力:通过临床实习和病例分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疾病诊断。
4. 培养学生掌握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医学诊断通常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学生需要培养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二、内容设置1. 病史采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有效地采集患者的病史信息,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了解患者的疾病背景和可能的诱因。
小点1: 学习有效的病史采集技巧,包括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的使用。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病史信息来推测可能的诊断,建立初步诊断。
2. 体格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体格检查技巧,包括观察、触诊、叩诊、听诊等,以获取患者的体征信息。
小点1: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医疗器械进行体格检查,如听诊器、血压计等。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患者的体征信息来推测可能的诊断,进一步完善诊断。
3. 实验室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技巧,包括血液学、尿液学、生化学等,以获取患者的生化指标和病理改变。
小点1: 学习各种实验室检查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巧。
小点2: 学习如何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辅助诊断,包括正常范围的判断和异常结果的解读。
4. 影像学检查:学生需要学习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和技巧,如X线、CT、MRI等,以获取患者内部结构的影像信息。
小点1: 学习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0e73858d15abe23482f4ded.png)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国家理科基地班)(七年制)、中西医临床医学(五年制)、中医学(三年制)、中医学(针灸推拿七年制)、针灸推拿学(五年制)用)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英文名称:Diagno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类型:理论、实验课课程编码:020401 课程学分:4课程总学时:72 实验(实训)学时:5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教研室:中医诊断学课程负责人:吴承玉一、一般情况《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
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病位辨证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八纲、病性、病位等辨证的基本方法和内容;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思路、疾病诊断思路、辨证诊断思路,病历书写内容、格式和要求。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
课堂教学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突出重点,注意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要充分运用图表、标本、幻灯、录像、模型、诊断仪器、CAI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临床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诊断思维、病案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绪论【目的】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学的概貌。
【要求】1.熟悉诊、断、诊断、诊法、辨证的含义。
2.熟悉望、闻、问、切四诊各自所指的主要内容。
3.熟悉症状、体征的含义,“症”、病名的意义;“疾病”、诊(辨)病,证、辨证、证候、证型,病历的含义。
中医诊断学教案习题库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案习题库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176e3c0998fcc22bcd10d7b.png)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专业使用)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编写人员:郑进杨梅何丹胥筱云鲁法庭韩洪亮2005年5月12日前言《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脏腑辨证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病性辨证(辨六淫证候、辨情志证候)及其他辨证方法概要(六经辨证概要、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三焦辨证概要、经络辨证概要);了解诊断综合运用(诊断思路与方法、病历书写与要求)内容;初步训练诊法、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奠定相关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选进性,突出重点。
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幻灯片、声像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各类教学手段和仪器设备,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辨证思维、病案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和诊法、辨证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3)中医诊断基本原则。
2.熟悉(1)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了解(1)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动态。
(3)中医诊断学网络课程的学习方法。
(4)中医诊断学的重要专著。
【重点难点】重点:1.中医诊断学基本内容。
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
难点:1.症、证、病、辨证的含义。
2.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原理的理解。
中医诊断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df12caa6529647d2628521e.png)
14 讲 1.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正常脉
五 2.诊脉部位和方法:寸口诊法。
授 象的特征,常见脉象(浮、沉、迟、
章 诊脉的时间、体位、指法。
数、实、洪、细、弦、紧、滑、
3.正常脉象:胃、神、根的含
举 涩、濡、缓、弱、促、结、代)
义、特征和意义,正常脉象的
例 的特征与临床意义,相兼脉的结
切 特点,脉象的生理变异。
验 要求学生体会。
践 脉象特征并体会“胃”“神”“根”
课 2.结合实例说明异常脉象及临
的意义。
床意义。
实验二:使学生初步掌握常见脉
的脉象特征和疾病间的关系。
第 1.八纲辨证的概念与临床意 8
8 讲 1.掌握八纲辨证的概念。掌握八
六 义。
授 纲各纲证候的概念、一般证候的
章 2.八纲基本证候:表里辨证、
八 运用范围及意义。
机特点,掌握各脏腑常见证的概
章 2.心与小肠病的病变范围和病
念、证候表现和病机分析、辨证
机特点,常见证(心气虚证、心
要点。
阳虚证、心阳暴脱证、心血虚
2.熟悉脏腑辨证的概念,基本
脏 证、心阴虚证、心火亢盛证、
方法,意义及运用范围。
腑 心脉痹阻证、痰蒙心神证、痰
3.了解脏腑之间的发病关系。
(2)问汗 内容包括有汗、无汗、出
汗时间、出汗部位、出汗多少 及兼症等。
表证辨汗:可了解外邪的 性质。无汗多因外感寒邪所致; 有汗多因外感风邪(太阳中风 证的感受风邪及温热病的感受 风热之邪)所致。
里证辨汗:应区别自汗、 盗汗、大汗的不同及其临床意 义。
局部辨汗:头汗、半身汗、 手足心汗的临床意义。
的含义。
步介绍症、病、证的概念。
中医诊断治疗教学大纲模板
![中医诊断治疗教学大纲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1161bb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b6.png)
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三、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治疗原则,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运用中医思维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目标:1. 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治疗方法。
2. 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3. 熟悉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4. 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五、课程内容:第一部分:中医诊断基础1.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 阴阳五行学说- 脏腑经络学说- 病因病机学说2. 诊断方法- 望诊:面色、舌象、脉象等- 闻诊:声音、体味等- 问诊: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等- 切诊:脉诊、按诊等第二部分:中医辨证论治1. 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辨证:根据四诊合参,综合判断疾病性质- 论治:根据辨证结果,制定治疗方案2. 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内科常见病:感冒、咳嗽、腹泻、眩晕等 - 外科常见病:痔疮、痈疽、跌打损伤等 - 妇科常见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 - 儿科常见病:感冒、发热、腹泻等第三部分: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 中药的基本知识-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应用- 中药配伍原则2. 针灸治疗- 针灸的基本知识- 针灸穴位的选择与操作- 针灸治疗的基本原则3. 推拿按摩治疗- 推拿按摩的基本知识- 推拿按摩的手法与应用- 推拿按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第四部分:中医诊断治疗实践1. 临床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案例,讲解诊断与治疗方法-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诊断与治疗方案2. 实践操作- 观摩中医诊断与治疗过程- 学生亲自操作,进行中医诊断与治疗六、教学安排:1. 理论教学:每周2学时,共16周2. 实践教学:每周2学时,共8周七、考核方式:1. 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2. 实践操作:占总成绩的20%3.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八、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2. 参考书目:《针灸学》、《推拿学》、《中药学》九、教学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第1-4周:中医诊断基础第5-8周:中医辨证论治第9-12周:中医治疗方法第13-16周:中医诊断治疗实践十、课程负责人及教学团队:1. 课程负责人:XXX2. 教学团队:XXX、XXX、XXX注:以上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医诊断学 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341d7bd910ef12d2bf9e702.png)
“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教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学时:66学分:6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中医诊断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如何诊察病情,辨别病证的一门学科。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主要内容为四诊与辨证。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诊察病情、辨别病证及书写病案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中医各门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因此,它是一门衔接基础理论和临床的桥梁课程。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课堂讲授66学时,教学中应注意将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并进行病例分析讨论,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完成课堂教学的二分之一的内容后,安排临床示教与见习,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临床见习中要注意四诊、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绪论(2学时)掌握中医诊断学、四诊、症、证、病、辨证、辨病、病案等概念;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法则;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概况。
四诊第一章望诊(13学时)掌握得神、失神、假神的观察要点、典型表现与临床意义;熟悉少神与神乱的常见表现及病机;掌握常色和病色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掌握五色主病;了解望色十法的基本内容;熟悉望形体、望姿态的基本内容。
熟悉望头面、五官、躯体、四肢、皮肤的基本内容。
了解望二阴的基本内容。
熟悉望排出物的基本内容。
熟悉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及食指络脉的特征与主病。
熟悉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掌握望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正常舌象的特征;掌握常见异常舌质与舌苔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第二章闻诊(2学时)熟悉正常声音的特点;掌握声音变化的一般规律;掌握各种病变声音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熟悉气味变化的一般规律;了解病体、排出物异常气味及病室气味的临床意义。
第三章问诊(8学时)熟悉问诊之目的和意义;掌握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医诊断学 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a5c45cbf78a6529657d5362.png)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前言《中医诊断学》就是根据中医学得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得一门学科。
它就是中医学各专业得基础课,就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得桥梁,就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得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与病历书写等内容。
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脏辨证等。
本课程得教学目得就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得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得原理与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得基本技能与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得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得综合处理,主症诊断得思路、疾病诊断得思路、辨证诊断得思路,病历书写得内容、格式与要求。
中医诊断学得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得方针。
课堂教学要注意理论知识得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突出重点,注意知识掌握得循序渐进,避免不必要得重复。
要充分运用图表、标本、幻灯、录像、模型、诊断仪器、CAI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临床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诊断思维、病历书写等内容得技能训练。
绪论[教学内容]1.“诊断”得含义。
2、中医诊断学得发展简史。
3、中医诊断学得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历,症、病、证得概念。
4、中医诊断得基本原理就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
5、中医诊断得基本原则就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6、中医诊断学得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1、了解《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脉经》、《诸病源候论》、《温热论》与《温病条件》等对中医诊断得贡献;《诊藉》、《伤寒金镜录》、《濒湖脉学》等著作得作者及主要内容。
2、熟悉诊、断、诊断、诊法得含义。
3、熟悉问、望、闻、切四诊各自所指得主要内容。
4、熟悉症状、体征得含义,“症”、病名得意义;“疾病”、诊(辨)病、证、辨证、证候、证型、病历得含义。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7d4308de53a580216fcfed3.png)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一、前言二、大纲内容绪论第一章问诊第二章望诊第三章舌诊第四章闻诊第五章脉诊第六章按诊第七章八纲辨证第八章病性辨证第九章脏腑辨证第十章其他辨证方法概要第十一章诊断思路与方法第十二章病历书写与要求三、教学时数四、使用说明五、主要参考书目录一、前言《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疾病、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诊法、辨证、诊断综合运用和病历书写等内容。
诊法部分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脏脏辨证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习者熟悉中医诊断的含义与内容,症、病、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中医诊断的原理和原则;掌握问、望、闻、切四诊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八纲、病性、脏腑等辨证的基本内容及辨证统一体系;熟悉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主症诊断的思路、疾病诊断的思路、辨证诊断的思路,病历书写的内容、格式和要求。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
课堂教学要注意理论知识的完整性、准确性、实用性,突出重点,注意知识掌握的循序渐进,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要充分运用图表、标本、幻灯、录像、模型、诊断仪器、CAI课件、计算机软件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
临床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诊断思维、病历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
二、大纲内容绪论第一章问诊第二章望诊第三章舌诊第四章闻诊第五章脉诊第六章按诊第七章八纲辨证第八章病性辨证第九章脏腑辨证第十章其他辨证方法概要第十一章诊断思路与方法第十二章病历书写与要求绪论【教学目的】熟悉诊断、诊法的含义,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1.“诊断”的含义。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历,症、病、证的概念。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
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bf88afe915f804d2a16c114.png)
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医诊断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供五年制中医国交等专业使用)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科技活动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学,以其在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并正得到迅速传播。
切合教育部教学要求,为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在中医国际交流专业开展中医基础课的双语教学显得尤有意义。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干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其核心内容是诊法与辨证,当中涉及的各种语汇既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术语,同时又贯穿出现于中医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
该门双语课程,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甚至以后其他双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奠基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通过双语授课的方式,在学生已学习了中医诊断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中医诊断学四诊、辨证及病案等内容及相关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和翻译技巧。
共设置92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将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
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
充分运用图片、模型、PPT幻灯片、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影音资料)等教具和仪器设备,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绪论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的表达。
2.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的表达。
3.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中几种着作名称的翻译。
二、教学内容1.明确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内容、方法。
2.诊断的英语翻译。
3.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及症、病、证几个概念的翻译要点。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着、以常达变的表达。
教学大纲-中医诊断学1
![教学大纲-中医诊断学1](https://img.taocdn.com/s3/m/7f76b9c8aa00b52acfc7cacd.png)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地位及任务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主要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判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教材通过重点介绍四诊、辩证、辨病和病案书写四大内容,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诊断技能、辩证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大纲适用于中医学类专业大学专科层次使用,一句中医学专业为基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总的培养目标,本着立足专科、兼顾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制订本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岗位必需的中医诊断学的基础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课堂内外对12项实习项目(含28个病案分析)内容的强化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诊疗技能、辩证的思维能力和技巧以及从四诊到辩证、辨病的综合运用能力。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目标。
掌握四诊、辩证、辨病和病症书写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
重点掌握四诊和辩证的基本概念、方法、临床表现和意义,症后分析和辩证要点。
熟悉中医诊病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病名诊断的方法和住院病历及体格检查的内容。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范围及相关现代研究。
具有熟练运用四诊知识和方法技术接诊患者的能力具备熟练综合处理病情资料的能力能熟练运动7种常用的辩证方法和技巧,进行辩证的能力,包括征候的分析并机归纳提出诊断依据与证明诊断的能力具有初步进行辨病和病案书写的能力.专业思想巩固,热爱并献身于中医事业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风尚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勤奋好学刻苦转研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2学时)【知识目标】1.掌握中医“诊断”、“诊法”、“辩证”、“辨病”、“病”、“证”、“症”、“病案”等概念的含义, 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132fb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2.png)
中医基础学院中医诊断学课程示范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2.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3. 学时安排: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实践学时16学时4.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中医诊断学知识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辨证和诊断。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中医诊断学概述中医诊断学的意义和发展史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技巧2. 第二章:望诊望诊的意义和内容望诊的方法和技巧望诊的临床应用3. 第三章:闻诊闻诊的意义和内容闻诊的方法和技巧闻诊的临床应用4. 第四章:问诊问诊的意义和内容问诊的方法和技巧问诊的临床应用5. 第五章:切诊切诊的意义和内容切诊的方法和技巧切诊的临床应用三、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2. 实践教学:采用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的实操训练,结合临床案例进行。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实践技能考核:包括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的实操考核,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中医诊断学教材。
2. 辅助教材:提供相关的中医经典著作、学术论文等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3. 教学设备:具备多媒体教学设施,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4. 临床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的机会,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六、第六章:舌诊舌诊的意义和内容舌诊的方法和技巧舌诊的临床应用七、第七章:脉诊脉诊的意义和内容脉诊的方法和技巧脉诊的临床应用八、第八章:常见症状的诊断常见症状的诊断方法常见症状的诊断技巧常见症状的诊断案例分析九、第九章:疾病诊断疾病诊断的原则和方法疾病诊断的步骤和技巧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十、第十章:中医诊断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医诊断学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诊断学在外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诊断学在其他科室疾病中的应用六、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免费下载】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3
![【免费下载】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3](https://img.taocdn.com/s3/m/4a0e4cfe360cba1aa811daae.png)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1.课程性质、地位及任务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主要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判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本教材通过重点介绍四诊、辩证、辨病和病案书写四大内容,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诊断技能、辩证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大纲适用于中医学类专业大学专科层次使用,一句中医学专业为基培养德才兼备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总的培养目标,本着立足专科、兼顾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制订本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培养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岗位必需的中医诊断学的基础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课堂内外对12项实习项目(含28个病案分析)内容的强化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诊疗技能、辩证的思维能力和技巧以及从四诊到辩证、辨病的综合运用能力。
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教学目标。
掌握四诊、辩证、辨病和病症书写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
重点掌握四诊和辩证的基本概念、方法、临床表现和意义,症后分析和辩证要点。
熟悉中医诊病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病名诊断的方法和住院病历及体格检查的内容。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研究范围及相关现代研究。
具有熟练运用四诊知识和方法技术接诊患者的能力具备熟练综合处理病情资料的能力能熟练运动7种常用的辩证方法和技巧,进行辩证的能力,包括征候的分析并机归纳提出诊断依据与证明诊断的能力具有初步进行辨病和病案书写的能力.专业思想巩固,热爱并献身于中医事业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风尚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勤奋好学刻苦转研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七章气血津液辩证(8学时)【知识目标】1.掌握气血津液辩证的概念。
中医诊断学全套教学大纲
![中医诊断学全套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05a30060722192e4536f66a.png)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专业使用)云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学教研室前言《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科学。
它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要课程,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课。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病性辨证(辨阴阳虚损证候、辨气血证候、辨津液证候)、脏腑辨证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了解病性辨证(辨六淫证候、辨情志证候)及其他辨证方法概要(六经辨证概要、卫气营血辨证概要、三焦辨证概要、经络辨证概要);了解诊断综合运用(诊断思路与方法、病历书写与要求)内容;初步训练诊法、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基本能力,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奠定相关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课堂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选进性,突出重点。
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幻灯片、声像片、计算机软件、多媒体等各类教学手段和仪器设备,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中,应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辨证思维、病案书写等内容的技能训练和诊法、辨证的综合运用。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1)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3)中医诊断基本原则。
2.熟悉(1)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2)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了解(1)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2)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动态。
(3)中医诊断学网络课程的学习方法。
(4)中医诊断学的重要专著。
【重点难点】重点:1.中医诊断学基本内容。
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
难点:1.症、证、病、辨证的含义。
2.对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原理的理解。
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的区别。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https://img.taocdn.com/s3/m/00d85f9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bf.png)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供本科五年制中医各专业及中西医结合、骨伤、针推专业七年制使用)前言《中医诊断学》是按照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定病种、辨不证候的基础理论、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通向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内容有绪论、四诊、辨证、综合运用四个部分,要紧内容为诊法与辨证。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把握望、闻、咨询、切四诊的差不多理论、差不多知识及方法;把握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和脏腑辨证的差不多理论与知识;了解六经辨证、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经络辨证和疾病的诊断、命名与分类的差不多知识;初步训练四诊、辨证和病案书写的差不多能力,从而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打下有关的基础。
《中医诊断学》课程的教学,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有用性,又必须突出重点,做到精讲、略讲、自学相结合。
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录象、诊断仪器、CAI课件、运算机软件等多种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教学,适当进行病例分析讨论,以提升和巩固教学成效。
临床示教与见习要注意选好病例,注意诊法、辨证与病案书写等差不多技能的训练。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绪论【目的要求】一、把握“中医诊断学”、“四诊”、“辨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差不多概念。
把握中医诊断的差不多法则。
二、熟悉中医诊断的差不多原理、要紧内容。
三、了解中医诊断学的进展概况。
【教学内容】一、中医诊断学的概念、学科性质和地位。
二、中医诊断学的要紧内容:四诊、辨病、辨证和病案。
三、中医认识疾病的差不多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和以常达变。
四、中医诊断疾病的差不多法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证求本和辨病与辨证结合。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山东中医药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ce6fdce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47.png)
成人教育中医学专业《中医诊断学》教学大纲专科山东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前言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诊察病情、辨识病证的一门学科。
它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的桥梁,为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
因此学好《中医诊断学》对于进一步学习临床各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中医诊断学》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望、闻、问、切诸诊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如识及方法;掌握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的基本理论与知识;了解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和疾病诊断及病案的基本知识;初步训练诊法、辨证和病历书写的基本能力,为学习中药、方剂及中医临床各科打下基础。
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中要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原则,理论教学的面授课时与自学课时按1:2比例分配。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要充分运用图表、模型、幻灯、录相、多媒体等教具和仪器设备,开展实践性教学,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同时要开展临床教学,注意病情资料采集、辨证思维、病案读写的技能及诊法、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
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目的要求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熟悉:中医诊断学的学科性质和主要内容。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和学习方法。
课程内容【自学内容】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二、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面授内容】一、中医诊断学的学科性质。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
三、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配套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或电视教学。
第一篇诊法第一章问诊目的要求掌握:问诊的方法,问主诉及现在症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熟悉:问诊的基本内容和注意事项。
了解:问诊的含义和意义。
课程内容【自学内容】一、问诊概述:问诊的含义;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
【面授内容】一、问诊的内容:主诉、现病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学》(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中医国交等专业使用)
随着国际间经济、文化、科技活动交流日益频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学,以其在医疗卫生保健方面独特的优势和作用,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并正得到迅速传播。
切合教育部教学要求,为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在中医国际交流专业开展中医基础课的双语教学显得尤有意义。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干课,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
其核心内容是诊法与辨证,当中涉及的各种语汇既包括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术语,同时又贯穿出现于中医临床内、外、妇、儿等各科。
该门双语课程,对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提高专业英语水平,甚至以后其他双语专业课的学习,具有奠基和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通过双语授课的方式,在学生已学习了中医诊断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中医诊断学四诊、辨证及病案等内容及相关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方式和翻译技巧。
共设置92学时。
本课程的教学,将贯彻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并重的方针。
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科学性、完整性、实用性、突出重点。
充分运用图片、模型、PPT幻灯片、Flash动画、多媒体课件(影音资料)等教具和仪器设备,开展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和巩固教学效果。
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中医“诊断”、“诊法”、“诊病”、“辨证”、“病案”、“证”、“病”、“症”等概念的表达。
2.熟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的表达。
3.了解中医诊断的发展概况中几种著作名称的翻译。
二、教学内容
1.明确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内容、方法。
2.诊断的英语翻译。
3.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法、诊病、辨证、病案及症、病、证几个概念的翻译要点。
4.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的表达。
5.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的表达。
6.中医诊断学发展概况中几种著作名称的翻译。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内容自学,配以英汉对照PPT课件讲授。
上篇诊法
第一章问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问诊中常见的术语。
2.熟悉问诊的表达方法。
3.了解问诊的表达方法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内容
1.问诊的内容:一般情况、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庭史的含义、询问意义、询问方法与要求的英文表达规范。
2.问现在症:寒热、汗、疼痛、头身胸腹不适、耳目、睡眠、饮食口味、二便、经带、小儿等询问的内容,常见症状的表现及临床意义的表达及翻译。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教案临床病例(影音资料)示范。
并结合相关内容,安排同学之间分组相互询问实践。
第二章望诊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得神、失神、假神、常色的和病色、常见异常形体、姿态、望头面五官、望肢体皮肤、望二阴、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等术语的翻译。
2.熟悉对望诊内容的科学表达方式。
3.了解望诊翻译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内容
1.望诊的概念:望神色形态和望局部诊病辨证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望神:得神、失常、假神的典型表现、识别方法及其临床意义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3.望色:正常色泽和病色的区别,面部色诊的分属部位,五色主所的病证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4.望形体:强、弱、胖、瘦、常见畸形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5.望姿态:常见异常姿态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6.望头面五官:望头面与发、望目、望鼻、望耳、望口与唇、望齿与龈及咽喉的基本内容,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
达方式。
7.望肢体:望颈项、望胸胁、望腹部、望背部、望腰部、望四肢等的常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8.望二阴:望前阴、望后阴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9.望皮肤:全身皮肤色泽变化及斑疹、水疱、痈疽疔疖等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10.望排出物:痰涎、呕吐物、大、小便等色、质量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11.望小儿指纹:望指纹的方法,正常指纹,指纹变化的一般表达方法。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部分内容自学,配以临床收集的大量望诊图片(PPT)以及多媒体教案临床病例表达(实物图片)示范,边看边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诊的表现,异常舌象的表现及其一般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熟悉舌诊翻译常用的表达方式。
3.了解进行舌诊常用的语言规律。
二、教学内容
1.舌的结构,舌诊原理,舌诊内容和正常舌象,诊舌方法的英文表达方式。
2.望舌体。
舌色的淡、白、红、降、青、紫、舌形的老、嫩、荣、枯及胖大、瘦薄、点刺、裂纹、齿痕等,舌态的僵硬、萎软、颤动、歪斜、短缩、吐弄、舌下经脉等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3.望舌苔。
苔质的厚薄、润燥、腻、腐剥,苔色的白、黄、灰、黑的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以临床收集的大量中英文对照舌诊图片(PPT)、实物模型,边看边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咳嗽、哮、喘、呃逆、嗳气、喷嚏、谵语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熟悉呼吸、语言、呕吐等声音的高低、强弱、清浊等变化的一般临床意义,口气、汗、痰、二便、带下以病室气味等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内容
1.听声音:发音、语言、呼吸、咳嗽、呕吐、呃逆、嗳气、太息、喷嚏、呵欠、肠鸣等声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嗅气味:口气、各种排出物及病室气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以中英文对照多媒体教案示范。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寸口脉诊,正常脉象,常见脉象(浮、沉、迟、数、实、洪、细、弦、紧、滑、涩、濡、缓、弱、微、保、结、代)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熟悉进行脉诊常用的表达方式。
3.了解遍诊法、三部诊法的常用术语。
二、教学内容
1.脉诊原理、意义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诊脉部位和方法:寸口诊法、三部九候诊法、人迎寸口诊法、仲景三部诊法。
诊脉的时间、体位、指法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3.正常脉象:正常脉象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4.二十病脉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5.其他脉象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6.进行脉诊常用术语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利用中英文对照脉图(FLASH动画)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并结合相关内容,安排同学之间相互进行脉诊对话运用实践。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按诊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熟悉进行按诊常用表达方式。
3.了解按诊术语翻译一般规律。
二、教学内容
1.按诊的叩、按、摩等法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按胸胁、按脘腹、按肌肤、按手足、按腧穴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3.按诊临床操作常用对话表达。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利用中英文对照课件等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并结合相关内容,安排同学之间相互进行按诊对话运用实践。
中篇辨证
第七章八纲辨证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八纲辨证的表达规律和翻译技巧。
掌握八纲各纲证候的术语翻译和表达方式。
2.熟悉八纲之间的相兼、错杂、真假、转化关系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3.初步了解八纲辨证翻译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内容
1.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所涉及的常用术语和表达方式。
2.八纲基本证候:表里辨证、寒热辨证、虚实辨证、阴阳辨证翻译和表达。
3.八纲证候间的关系: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证候转化的翻译和表达。
4.八纲辨证翻译的难点和疑点。
三、教学形式与方法
课堂讲授为主,配合多媒体中英文对照课件示范,并结合相关内容,并抽查课堂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