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与典故,选修课论文
关于绘画的论文范例
关于绘画的论文范例我国的绘画文化历史悠久,早在2500多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形象丰富的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绘画的论文范例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绘画的论文范例篇1浅论传统绘画的存在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摄影摄像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对传统绘画的存在价值产生了怀疑。
他们认为,在影像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绘画原有的功能已被完全替代,那么传统的绘画艺术还有其存在的必要吗?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是对传统绘画艺术的理解偏差,是没有全面地去看待绘画艺术对人类社会的整体作用。
绘画艺术的实用功能可以被影像技术所代替,但其独特的主观精神性是任何科技都无法代替的。
一、绘画记述功能的消逝是引起绘画无用论的主因要了解绘画的功能,我们可以从艺术的起源讲起。
在原始社会时期,原始人类不存在文字,对日常生活的记述是通过结绳记事,或通过绘画来记述事件、传达信息。
普列汉诺夫在他的《无法投递的书简》里写了一个美洲旅行者的故事:“有一次,旅行者在巴西的一条河沿岸的沙滩上发现了土著人所画的当地的一种鱼。
他叫同行的印第安人撒下网去,印第安人捉到了和画在沙滩上所画品种完全相同的几尾鱼。
显然,土著人之所以画这样的图,是企图把消息告诉自己的同伴,即在这一个地方栖息着这样的鱼。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用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信息,如中国的象形文字就是在图形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又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牛”厅中各种形态的牛。
《狩猎》《受伤的牛》等都是原始人日常生活的反映。
如《受伤的牛》可能是为记述狩猎过程,也可能是狩猎的前巫术活动中留下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是原始人对日常活动的记述。
人类历史进入封建社会后,绘画的记述性更强了。
在中世纪的欧洲,绘画完全服务于宗教,通过绘画将一个个宗教故事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呈现于人们眼前。
如《十二使徒》《鱼和面包》《国王与王后》等,都是通过绘画这一艺术形式宣扬神的力量。
欧洲许多古老的家族为纪念祖先,宣扬家族历史,用各种方法留下祖先影像,绘画成了留住祖先影像的最有效途径。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绘画鉴赏论文引言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古代绘画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描绘自然、人物和抒发情感方面表现出非凡的魅力。
本论文旨在对中国古代绘画进行鉴赏与分析,探索其艺术魅力和传承意义。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历了长期的演变与发展。
从远古的遗址壁画,到商周青铜器上的图像,再到秦汉时期的壁画绘画,中国古代绘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后,唐宋时期的山水画达到高峰,明清时期的花鸟画、人物画、宫廷画等形式也相继兴起。
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特点中国古代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其中包括:1. 重视意境: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细腻的笔墨、构图和色彩运用,以及与文学、音乐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创造出深远的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
2. 追求笔墨技巧:绘画中的笔墨运用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特点之一。
中国画家注重笔墨的丰富变化和运用技巧,通过不同笔法、墨色等方式,刻画出栩栩如生的对象和氛围。
3. 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画家们通过吸收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不断传承和发展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技巧和风格,使其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
中国古代绘画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绘画在传承和发展上经历了多个时期的转变。
近代以来,中国画坛出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画家,他们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开创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同时,中国古代绘画也逐渐为国际艺术界所重视,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推崇。
结论中国古代绘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智慧,更是中国民族精神和文化认同的象征。
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的鉴赏与分析,我们可以深刻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
同时,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鉴赏是一项深入研究的领域,本论文只是对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希望能够引起更多读者对中国古代绘画的兴趣,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探索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
画画论文范文3篇
画画论⽂范⽂3篇中国绘画的⽂化特征探讨论⽂【论⽂关键词】中国绘画传统艺术精神⽂化特征【论⽂摘要】中国绘画艺术是我国传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且经数千年不断丰富、⾰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体系,它独特的艺术精神和表现⼿法已成为东⽅艺术之代表,其艺术特征除了有“视觉艺术”的共性外,还浓缩了中国⽂化的许多特征,蕴藏着丰富的⽂化精神。
中国绘画的传统渊源流长,历数千年⽽不变,蔚为中外画史之奇观。
⽽且,这种传统的深刻与持久,随着时间之推移,其内容和形式经过不断的融汇、锤炼、积淀、愈益形成⼀种传统的伟⼒,愈益鲜明、精纯⽽独到。
以⾄许多⽅⾯均难乎为继,⽽令创新者久久束⼿徘徊。
透过这些表象,我们可准确⽆误的识别出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绘画已形成的独特审美符号,领略到中国绘画所体现的⽂化内涵。
在中国绘画的研究中,⼀些学者都不约⽽同地从中国的经典哲学⾥,找到了绘画美学的起点,看出了中国绘画所包容的哲学深度。
南朝刘宋时期的宗炳在《画⼭⽔序》中指出:“圣⼈含道应物……⼭⽔似形媚道。
“以形媚道”即是说明了绘画是以物象的“形”来反映这种哲学思考的。
“道”字在⽼庄哲学中是⼀个⾃⾄关重要的词,它作为⽼庄则学观念中最核⼼的概念,表述着极其复杂和抽象的哲学范畴。
客体的实在不是艺术表现的⽬的,⽽只是⼀个中介物,⼒图表现的是冥冥之中的“道”或“天”。
客体(⼭⽔、⼈物等等)只是⼀个载体,⼀种符号,关键在于它所表征的“道”。
⽽绘画则能表现⼀种“⾮⽅⾮默”的状态,能把它描绘出来。
因此,中国绘画被看作是表现“道”的⼀种最有效的形式,它能在有限的空间⾥迹化出“道”所阐译的哲理。
因此,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便从来也与中国传统艺术⽆缘。
PF杰拉德直截了当地说,中国艺术虽擅长于⼭⽔画,但并不着眼于描画任何现实的风景,⽽是根据源于现实⽽⼜包含着象征和哲理的灵感,进⾏富于想象⼒的创造。
绘画教学论文(5篇)
绘画教学论文(5篇)绘画教学论文(5篇)绘画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综合材料在艺术进展中已经融合而且必定与艺术作品同时存在着,综合材料的语言范畴是宽泛而且直接的。
从广义来讲,任何的艺术创作其实都是相对“综合”的并且是“材料”属性的。
由于我们知道任何的艺术创作都不是单纯的独立存在的(包括现当代艺术中的观念艺术),都是一种以内容为载体而存在的,或者以观念的形式被感知的。
那么这种存在或者被感知都需要肯定的空间或时间,从而才被发觉,脱离了肯定的“空间或时间”,这些必定的综合“材料”而独立存在的艺术创作是不存在的。
从狭义来讲,不管任何画种或者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需要肯定的“材料”而且必定是综合性的。
例如,水墨需要水和墨以及纸张或者绢等载体,如油彩需要油与颜色以及画布或者画板等载体一样,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艺术创作都需要这些基本的创作元素,包括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漆画、雕塑、设计等等,有了材料的存在才有了创作存在的载体,或者说有了材料的综合运用我们才能看到和触到艺术作品。
2历史上有关于综合材料内容的课程在绘画教学和设计教学中的运用在前面有关于综合材料定义的段落中叙述过综合材料的存在,那么在历史上绘画教育和设计教育中关于综合材料是怎么样运用的也有据可查。
我们从目前的历史资料来看,即使在美术史上较早存在的美术院校中也非常重视与绘画相关材料的专业涉及,甚至我们在目前可以看到的欧洲早期的油画中就有关于“绘画材料内容”画面信息的存在,早期欧洲的油画大师的工作室甚至有的地方就犹如现代试验室,各种材质的颜料与色粉以及各种不同属性的油脂和研磨工具的存在不是已经很好地证明白当时的画家们已经都很重视绘画材料的运用和进展,从而也就证明白欧洲的绘画艺术教育从早期开头就很注意培育画家的材料运用力量。
我们中国古代传统的教育中虽然没有欧洲那样相对完整的特地的艺术学院,但是在中国古代传统教育中是将绘画与传统文化完整结合的,并且是从最初的启蒙教育开头就已经为成为画家奠定了基础,那就是书法教育的培育。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论文
中国绘画艺术欣赏论文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涵盖了从古代岩画、甲骨文到现代的艺术形式。
中国绘画的特点是注重借景抒情,形式讲究笔墨的变化和层次感,以及别具一格的构图和色彩形式。
这篇文章将探讨中国绘画的起源、发展和欣赏。
中国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各个朝代的不同艺术传承,绘画艺术经历了许多变化。
在唐代,中国绘画达到了巅峰,成为中国艺术的代表。
唐代的绘画艺术借鉴了西方各种绘画技巧,丰富了中国绘画形式的多样性。
宋代的绘画追求画面的淡雅和精致,将中国绘画推向另一个高潮,宋代的水墨画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中国绘画的核心在于“笔墨”,要想欣赏中国绘画,就必须理解其笔墨的表达形式。
中国绘画的笔墨要求轻重、粗细、深浅的变化有序而有秩序,同时求得刚柔相济,内外相容的美感。
在中国绘画中,笔墨的运用是表现画家情感、寄托思想感情的最佳方式。
除了笔墨,中国绘画的构图和色彩形式也非常独特。
构图要求内部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表现出画家对自然世界的观察和认识。
同时,中国绘画的色彩表现形式也极为精妙,通过色彩的渲染和变化,展现出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和感觉。
在欣赏中国绘画时,还需关注题材和风格。
中国绘画涵盖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主题和景象,如山水、花鸟、人物、历史事件等。
在不同的艺术时期,不同的画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如“大写意”、“小写意”、“对点花鸟”、“xx派”等,这些风格都是中国绘画最重要的特点,带有浓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总之,中国绘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需要通过多方面途径、多样化的欣赏方式来深入理解。
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细心观察,认真研究,从中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感和思想,积累丰富的艺术体验和感悟,进而拓展视野、陶冶情操。
关于绘画的论文范例(2)
关于绘画的论文范例(2)绘画的论文范例篇2论中国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摘要:纵观陶瓷的发展历史和现代诸多的陶瓷艺术品,不难发现陶瓷绘画始终与中国画紧密相连,没有完全脱离中国画的渗透影响,在陶瓷绘画中无一不是赋予了作品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因素,极富中国画的寓意和启发。
换句话说,中国画有多少种技法和流派,陶瓷绘画中便可以找到多少种与其相似的技法和风格,从艺术理论的观点上可以说两者异流同源。
两者不仅同样带有根深蒂固的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征,而且从很大程度上表现出绘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因此,本文旨在以陶瓷绘画的发展历程为基础,指出中国画和陶瓷绘画之间的共性,从而讨。
关键词:中国画;陶瓷绘画;发展历程;共性;影响在中华几千年来文明悠久的文化遗产中,中国画和陶瓷绘画无疑成为最为耀眼的明珠,两者是互为渗透、互相借鉴,相辅相成的。
特别是在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起来的中国画对陶瓷绘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鲜明文化特征的中国画在很多方面都对陶瓷绘画产生渗透的影响,比如在意境上、气韵上和笔墨线描上都显示出共性。
无论是从内涵还是从形式上看,陶瓷以中国画的技法和神韵来体现独有的一种风格,陶瓷艺术家们在吸取了中国画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独特的陶瓷艺术装饰,在瓷器的装饰上开辟了新的艺术美感。
一、我国陶瓷绘画的发展历程陶瓷器的出现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文化标志性的遗产,它始终同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其审美价值和历史价值超越了时空,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
早在远古的陶器时代,人们就用直观的线条在陶器上进行装饰,一般按照不同的艺术风格可将分为几个阶段,以直边三角形与线条结合为主、装饰抽象程式化的半坡型彩陶;以同心圆为中心图形、装饰风格多运用直线和曲线结合的马家窑彩陶;而在半山型、庙底沟型和马厂型陶瓷中则普遍应用了各种纹路作为表面线条装饰的表现方式,这个时期的陶艺在线条上体现出独特的地位和魅力。
感受莫奈
绘画与典故论文题目:感受莫奈姓名:宋玫睿系科:人美学院中文系班级:12文秘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六初次上绘画与典故这门课的时候,就被老师多媒体上那一幅幅作品吸引住了,浓浓的充满着画家的气息在教室弥漫着。
或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从画家的作品去感受画家的内心,或许这就是莫奈吸引我的地方吧。
克劳德·莫奈是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莫奈对这一艺术环境的形成和他描绘现实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贡献都多。
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创始人虽说是马奈,但真正使其发扬光大的却是莫奈,因为他对光影之于风景的变化的描绘,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莫奈的作品有很多,有《日出印象》、《窗前的卡米尔》、《青蛙塘》、《睡莲》、《草地上的午餐》等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奈的两幅画就是《日出印象》与《睡莲》了。
1874年莫奈展出油画《日出·印象》,“印象画派”由这幅画的标题而得名,是莫奈画作中最具典型的一幅。
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
直接戳点的绘画笔触描绘出晨雾中不清晰的背景,多种色彩赋予了水面无限的光辉,并非准确地描画使那些小船依稀可见。
真实地描绘了法国海港城市日出时的光与色给予画家的视觉印象。
画中的河水、雾气、隐在雾中的小舟和远方初升的红日,以及河面上映照着红日的点点倒影,不仅画的真实,色彩和气氛尤其生动自然。
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中,曾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名句,莫奈画的正是这种水波抖动、光色闪烁的景象。
由于它突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有位批评家就借用此画的标题,嘲讽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要求革新创造的青年画家为“印象主义”,这一画派以此得名。
提到《睡莲》这幅画就不得不提吉维尔尼这个地方了。
"只有在吉维尔尼见到克劳德·莫奈,你才能了解他,了解他的个性,他的生活情趣,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朋友和传记作家古斯塔夫·热弗鲁瓦这样写道。
绘画艺术论文
绘画艺术论文范文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论文中国绘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
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
有时特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
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与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制。
一、中国绘画发展概况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
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
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
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中国古代绘画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
黄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区。
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犹如一片绚丽的彩霞,映现了中国绘画史的黎明。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
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
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绘画艺术论文范文2篇
绘画艺术论文范文2篇绘画艺术论文范文一:中国古代绘画的论文中国绘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
它包括卷轴画、壁画、年画、版画等各种各样的门类。
有时特指以中国独有的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传统而创作的绘画。
中国画现分为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有工笔与写意两大种画法;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装裱形制。
一、中国绘画发展概况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
如果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
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
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
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一)中国古代绘画中国绘画的最早遗迹可上溯到远古的岩画和繁荣于新石器时代彩陶器上的装饰纹样。
黄河上、中游是彩陶繁盛的地区。
分布在渭水、泾水流域一带的老官台文化(距今约7000~8000年间)已有绘着简单纹样的彩陶。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彩陶。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技巧上尚处于稚拙阶段,但已具有初步造型能力,对人物、鱼、鸟等外形动态亦能抓住主要特征,并表现作者的信仰、愿望,用以美化生活,犹如一片绚丽的彩霞,映现了中国绘画史的黎明。
商、周时期的绘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
绘画应用的范围主要是壁画、章服以及青铜器、玉器、牙骨雕刻、漆木器等的纹饰。
早期基本上是装饰性图案,到西周以后,开始有以表现人物活动为主的纪事性绘画作品,绘画的作者是百工。
从风格上看,商代庄严神秘而缛丽,西周趋于典雅,春秋以后绘画内容逐渐更多地反映社会生活,形象活泼生动,技巧上有着巨大的飞跃。
中国传统文化绘画论文
中国传统⽂化绘画论⽂相关推荐中国传统⽂化绘画论⽂ 在学习和⼯作的⽇常⾥,⼤家对论⽂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论⽂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
为了让您在写论⽂时更加简单⽅便,下⾯是⼩编整理的中国传统⽂化绘画论⽂,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中国传统⽂化美学思想展⽰出审美活动的另⼀种⽆拘⽆束、⾃由⾃在的深层意境。
关键词:中国传统⽂化;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是中华民族灿烂历史⽂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化修养和精神品质。
中国传统绘画源远流长,在中国的历史⽂化长河有着辉煌的成就,它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博⼤精深的⽂化⼟壤中,体现着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特点、独特的思维模式,以及体现着中华民族较⾼的审美意识、哲学思想观念和超群的⽂化素养。
中国传统绘画和中国⽂化有着紧密的关系,在中国⽂化的影响下中国绘画充分体现了鲜明的中华⽂化精神和特点,成为中国⽂化的⼀朵奇葩。
可以说中国绘画是对中国⽂化的表⽩,中国⽂化⼜是中国绘画的的精神来源。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传统⽂化,孔⼦的四书五经中就早已体现出注重艺术的⾊彩来,五经实为六经,⼜称六艺,其中《诗》属于⽂学,《书》属于政治学,《礼》属于伦理学和社会学,《易》属于哲学,《乐》属于艺术,《春秋》属于历史学。
可见,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化长河中早就兼收并蓄着中国传统艺术,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内涵就必须先懂得其具有的⽂化本质及其所承载的历史⽂化内涵。
本⽂主要从中国传统绘画的⽂化本质⼊⼿,进⽽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化的关系,并对⼆者关系进⾏简要分析,以便进⼀步加深对中国⽂化的⽂化精神和⽂化底蕴的了解,形成相应的绘画思想和绘画意识。
⼀、中国传统绘画的本质特征 (⼀)丰富的⽂化容量 中国传统绘画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袤的艺术长河,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数的精湛杰作,就像⼀座座⾼峰屹⽴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着中国丰富多彩、博⼤精深的⽂化底蕴。
公共选修课【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结课论文
中国山水画——走进天人合一的世界这学期,我很幸运地选择了《中国传统文化赏析课》这一门选修课,我一直很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不论是诗词音乐还是绘画艺术,其中沉淀了千百年的魅力,还有独属于古人的浪漫,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因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我觉得每一幅画都积淀着厚重的底蕴,关于每一幅画,都有着很多很多的故事,那些陈旧的往昔,仿佛通过这一幅幅的画卷,把过去与现在,把千年前和今天,把作者、千百年来看过画的人、我都神秘地连在了一起。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上课以前其实我缺乏深入的了解,只知道它在中国国画中占据着极重的地位,以看似简单的画面,或是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广博而气韵悠长的天地,而现在,通过了这门课的学习,我才初步地对传统山水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中国的山水画,讲究的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的是“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即是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似”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最本质的是内在的精神,要有“神韵”,我觉得这是跟西方文化很大的一个差别之处,西方绘画中,不论是人物画还是景物画,讲求的是“像”,即是说要画得很“像”,最好是“一模一样”,而在中国传统画中,特别在山水画中,要求“气韵生动”。
老师曾在课上告诉我们,古人在画中国传统山水画时,也会进行外出写生,但是他们所画的山水,却并非跟原景完全一样,而是通过自己的提炼,把一些画面创造性地组合搭配,以突出画面所要表达的效果,营造一个浪漫的世界。
隋朝以前,传统山水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中国传统画的派别,山水画的萌芽时期是在魏晋五代期间,从魏晋时期的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山水已经作为人物的陪衬出现在画面中,《洛神赋图》中,虽然出现了大面积的山水,但是画面的比例还属于“人物大于山水”,山水也是简单的勾勒,包括其中的树木植物都是简单的形体,布局也很简单,但从当时的年代看来同时也显得很质朴。
而到了隋朝,山水画才真正的成熟起来——老师告诉我们,展子虔的《游春图》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最早的山水画,画面古朴,虽然还没有形成后世关于山水的种种笔法,但是在画面比例上,已经是“山水大于人物”,不论是树木还是房屋、人物,都是按照正常的真实比例来描绘,这幅画是山水画历史转变的重要作品。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魅力征文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魅力征文第一章绪论 (2)1.1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历史概述 (2)1.2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与价值 (2)第二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基本技法 (3)2.1 笔法的运用 (3)2.2 墨法的表现 (3)2.3 设色与构图 (4)第三章画科分类与艺术流派 (4)3.1 人物画的发展与流派 (4)3.2 山水画的演变与流派 (5)3.3 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 (5)第四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5)4.1 寓意与象征 (5)4.2 意境与气韵 (6)4.3 笔墨与情感 (6)第五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哲学思想 (6)5.1 道家哲学的影响 (6)5.2 儒家哲学的渗透 (6)5.3 佛教哲学的融入 (7)第六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民间文化的关联 (7)6.1 民间信仰与绘画艺术 (7)6.2 民间故事与绘画创作 (7)6.3 民间习俗与绘画表现 (7)第七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8)7.1 传承与发展的绘画艺术 (8)7.2 创新中的传统绘画艺术 (8)7.3 当代绘画艺术与传统绘画的融合 (9)第八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文人情怀 (9)8.1 文人画家与绘画创作 (9)8.2 文人绘画中的诗意境界 (9)8.3 文人绘画与文学艺术的关联 (10)第九章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国际影响 (10)9.1 中国绘画艺术的海外传播 (10)9.2 国际画家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借鉴与影响 (10)9.3 中国绘画艺术在国际艺术市场的地位 (11)第十章结论 (11)10.1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历史地位 (11)10.2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趋势 (11)10.3 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建议 (12)第一章绪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本章旨在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历史概述及特点与价值进行简要探讨。
1.1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历史概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案。
作文《解读古代绘画》
解读古代绘画篇一解读古代绘画哎,说起古代绘画,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我上个月去故宫博物院看到的那些画。
那感觉,就像穿越时空一样,真刺激!特别是那幅《富春山居图》,啧啧,我当时就站在那儿傻看了半天,感觉自己都快成画里的一棵树了。
那画卷巨大的长度,卷轴展开,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时间长河,画中的景象细致到极致,山石的纹理、树木的枝叶、远山淡淡的雾霭,都栩栩如生,仿佛能闻到山林间的湿润空气。
我注意到画卷上有些地方颜色微微发暗,那是岁月的痕迹,也是时光的沉淀,想想这画卷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心里就有点小激动。
这画的构图,也很讲究,远近高低错落有致,虚实结合,感觉画家当时的心情一定很平静,才能画出这么气定神闲的作品。
当时我旁边有个老爷爷,拿着放大镜仔细端详,还小声嘀咕着什么皴法、笔法,我虽然听不太懂,但是看着他那认真的劲儿,也觉得这画真不简单。
篇二解读古代绘画我仔细琢磨着《富春山居图》的意境,觉得古代的画家们真是不得了。
他们不光技术高超,更重要的是,他们能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画作中。
那山水画里,不光有山有水,还有画家的情怀。
就像那画中的几只小船,看似随意点缀,却增添了画面的生机和活力,也让人联想到画家的漂泊或闲适的心境。
我那天还看到一幅仕女图,画中的女子衣着华美,姿态优雅,但是眼神里却有一丝淡淡的忧愁。
我当时就纳闷了,这古代的女子也这么愁眉苦脸的吗?我琢磨着,这或许是画家想表达当时的社会氛围或者女子内心的某种情感吧。
毕竟,画作不仅仅是技术,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感悟。
这让我想到我朋友前几天画的一幅画,画的是她家里的猫咪,虽然画风简单,但是却能感受到她对猫咪的爱意。
所以说,不管是古代的巨作还是现代的小画,好的作品都能够打动人心。
篇三解读古代绘画其实,解读古代绘画,不光要看技术,更要看背后的故事。
就像那幅《富春山居图》,据说它经历了战乱、焚毁,最后才完整保存下来,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的故事。
而画中所展现的山水景色,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向往。
《中国画》选修论文
中国画的历史、发展与特点中国画简称、俗称国画。
俗话说:树大招风。
顶着个“国”字头的国画,自本世纪以来,一有风吹草动就首当其冲地受到猛烈的攻击。
真想不出来这是为什么?不喜欢,可以干别的,也没人拦你,干什么总是和国画过不去。
国画历经沧桑,内忧外患,能够发展到今天已是非常不容易,这可以说明国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国画的发展历程中,过去和现在都遇到有多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要不要国画;如果要国画,那什么是国画;要弄清什么是国画,就必须划定一个底线;而国画的底线又在哪里?若想解决这一系列的困惑,首先要探寻国画的底线,而在作探寻之前又必须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有一些突破性的认识。
在中国文化史上,可能对国画的批评最多。
在对国画的诸多批评之中,对国画程式的指责尤为激烈,因为中国人把西方人的风景和静物变为山水和花鸟的程式,而在西方人的船坚炮利的对比下,中国的一切在许多人的眼里都是那么的落后和保守。
国画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悲剧性的发展过程,本来能够超越现实感官的具有高度精神性的非功利的绘画方式,又重新回落到追求科学的功利性的方式之中。
都是科学惹的祸。
科学又发展了,正好像摄影没有取代绘画一样,科学并没有取代艺术。
艺术的方式不是科学的方式,艺术的形式也不是科学的形式。
通过100年的实践,看来国画并不落后。
这并不是说国画中没有落后的因素,也不是说国画不需要发展。
国画从观念到构图,从观察方法到表现技法,无不体现出中国人的文化方式。
散点透视,反映的是中国人的自然观;水口画法,表现的是中国人的山水的情境。
如此从大到小,都反映了国画的民族特色,特别是中国人的“写”,是那么浪漫,又是那么散漫;是那么激情,又是那么超脱。
这不是西方人的自然和科学,而这一切对西方人来说是不可理喻的。
这就是国画的一种程式。
孔圣人早就说过“游于艺”,西方人能体会到个中的兴味,能脱离科学,脱离摹写,则到了现代派兴起的时候。
世界上不管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那一种形式的绘画都有一定的程式。
诗书画欣赏选修课论文
为什么来到诗书画课堂我从小就很喜欢国学,对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成就都非常喜欢。
对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更是痴迷。
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没有从事国学之路,很是遗憾。
选课时偶看到“诗书画欣赏”,便当即决定选此课程,选了几次都没选上,这次如愿以偿。
在每周六的上午与小平老师一起共进国学大餐是周末最好的一种放松方式。
其实在上大学后我也自学过国画和书法,最喜欢的是古代的写意山水和欧阳询的楷书。
写字画画后在桌子上留下的墨迹我也不愿把它拭去,每次看到那些斑驳的墨迹就觉得亲切。
现在也很难达到高人的水平,但是对书画的爱好却一点没减,偶尔遇到不开心的事让我烦心,写写字总会带给我平静的心境。
对于诗词的爱好也伴随至今,我想大多同龄人对于诗词的爱好一点也不逊色于我,偶尔还跟室友们一起背诵朗朗上口的传世名篇,“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总能给我一种舒畅的感觉。
古人的才华是现代人向往的,诗书画课堂给我们一个与古人接触的平台,触碰每首诗、每幅字画背后的故事总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和感动。
在诗书画课堂上,除了小平老师给我带来文化大餐外,小平老师那些关于家乡和父亲的诗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每每听到小平老师念自己写的诗都会有哽咽的感觉,就可以领会到小平老师对家乡洪湖和对父亲深深的爱与思念。
小平老师总愿意把她的爱传播给我们,这个是我在诗书画课堂上学的从前没有学过的,真的给我的感动太多了。
虽然我和小平老师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但是我能体会到小平老师的感情。
来到广东,我常年扮演着一个外乡人的角色,对家乡的思念与小平老师有很多共鸣的地方。
没有多少辞藻来表达生我养我的地方,但每次梦到家乡的时候总是那么幸福……一直觉得一个人的国学素养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轨迹,虽然离开了诗书画课堂,但是诗词和书画的追求却永不止步,对家乡、亲人、朋友……永远充满感恩之情。
最后还是会牢记小平老师的话—好好生活!。
河北联合大学选修中国画论文
谈文徵明及其作品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以墨为主要颜料,水为调和剂,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
它是中国艺术的典型代表,有很强的精神性、哲学性。
它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艺术创造,虚实相生、书印结合,进行意象造型,从而展示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
中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每个朝代都有优秀书画大家出现,比如明朝的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徵明。
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57岁潜心诗文书画,以戏墨弄翰自遣。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文徵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
文徵明传世画作有《万壑争流》、《湘君夫人图》、《石湖草堂》、《雨余春树图》、《春到寒林图》、《古木寒泉图》、等。
传世书作有《西苑诗》、《渔父辞》、《北山移文》等。
《古木寒泉图》恐怕是表现这种强烈紧迫感的最好作品。
松、杉的枝像被折弯似的,草好像被压扁地长着,千丈高的崖,和垂直而下的瀑布,这些景物都被挤在左右毫无余地的狭窄画面上。
《古木寒泉图》中远方的树林直逼太阳,树木向着光却不见得笔直的姿态,歪歪斜斜的。
这作品是文徵明八十岁时所绘,当中可看出他晚年对衰老最后的抵抗。
此图为文征明仿倪云林画法之作,近处古木扶疏,中景山峦中流泉逶迤,下有居室三间却无人影,一派冷寂气象,颇得倪画精神。
此图画法虽仿倪而有文征明自家的意趣,特别是用笔趋向中锋、山石造型趋向圆形,淡化了倪画峭拔之趣,而近似黄公望的画法。
但文征明对此画颇为自许,故题诗云:“不见倪迂二百年,风流文雅至今传。
偶然点笔山窗下,古木苍烟在眼前。
”题字瘦劲古拙,亦近倪书。
《古木苍烟图》中,近景浅诸坡石之上写古木六株,尽显荒疏孤寂之气,颇似倪云林的《六君子图》;一水相隔的中景坡石之上,几斤啊房屋掩映在树丛之中,似隐士之居所;远景绘山石、飞泉。
几笔重墨点出石山上不多的草木,山体结构的处理、用笔,似又对黄大痴有所取法。
绘画的创新研究论文
绘画的创新研究论文随着时间的推进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绘画艺术不仅是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方式。
由于人们对于绘画艺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绘画的创新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绘画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绘画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产生。
在秦汉时期,中国的绘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代的花鸟、山水画,明代的工笔花鸟画、南北宣纸画等,都是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品。
在西方艺术中,最早的绘画作品是古埃及的壁画、希腊的陶器绘画和罗马的马赛克绘画。
中世纪时期,西方绘画开始发展至精湛绝伦,尤其在宗教题材上有很大的突破。
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出现,为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思维元素,也让西方绘画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
二、绘画的创新研究绘画的创新研究是指对绘画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和创新,为其注入新的文化元素。
绘画艺术是表现画家艺术个性和时代精神的一种艺术形式,创新研究可以让绘画艺术与时俱进,走进更多的领域。
(一)艺术材料的创新不同的艺术材料对于绘画艺术的表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绘画的创新研究中,通过开拓和改良材料的性能特点,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作品。
例如,当代绘画中的综合材料、数字画、痕迹艺术等都是材料创新所带来的结果。
(二)艺术内容的创新绘画作品的艺术内容在现代绘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型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不断更迭,需要艺术家不断进行内容的创新。
例如,现代绘画中的时尚元素、流行文化、社会现实题材等都是内容创新的成果。
(三)艺术形式的创新绘画的形式与内容密不可分,艺术家可以通过不同的绘画技法、风格和表现手法来拓宽艺术创新的道路。
例如,当代绘画中的抽象表现、拟象表现、装置艺术等,都是形式创新所带来的结果。
三、绘画创新研究的意义绘画的创新研究在如今的时代尤为重要,这不仅可以推动绘画艺术的传统发展,也可以让绘画艺术不断与时俱进,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入的传承。
(一)推动艺术风格的变革创新研究可以为绘画艺术注入新的思维元素,推动艺术风格的变革。
美术国画毕业论文
美术国画毕业论文美术国画毕业论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门古老而深邃的艺术形式,国画不仅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独特风格,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因此,作为一名美术国画专业的学生,我选择了国画作为我的毕业论文主题。
首先,我将探讨国画的起源和发展。
国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最早的国画作品可以追溯到唐朝和宋朝时期。
这些作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方式而闻名,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吸收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并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
其次,我将研究国画的技法和表现手法。
国画的技法包括墨韵、水墨、工笔和写意等。
这些技法不仅要求画家具备精湛的绘画技巧,更需要他们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形态的深入观察和理解。
通过对国画技法的研究,我将探讨如何通过线条、色彩和构图等要素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接下来,我将分析一些重要的国画作品。
国画作品中有许多经典之作,如《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和《百鸟朝凤图》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反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我将探讨画家的创作意图和艺术手法,以及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此外,我还将研究国画在当代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国画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许多当代艺术家通过融合传统和现代元素,创造出独具个性的国画作品。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我将探讨国画在当代艺术中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最后,我将总结我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一些建议。
通过对国画的研究,我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国画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一些贡献。
我将总结我在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见解和心得,并提出一些对于国画教育和创作的建议,以促进国画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美术国画毕业论文将是一次深入探讨中国传统艺术的机会。
通过对国画的起源、技法、重要作品和当代发展的研究,我将更好地理解国画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怎样绘画出自己理解的一个传统故事作文
怎样绘画出自己理解的一个传统故事作文
一般介绍传统故事,宣传传统文化发展,都是用文字来讲述传统文化的,而用手绘的形式,则需要用是心灵和情感为我们展现一幅大家心中的“中国故事”。
这不禁让我浮想联翩,黄遵宪的“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脱口而出。
美好的事物需要用心体悟,用富于时代精神的创新性方法去表情达意。
我们往往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心中的感动,但对美的共鸣和感动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不必拘泥于固定的形式。
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心得和体悟,用文字表达可以,用绘画表达也可以。
所以想要好好绘画出优秀的传统故事作品,离不开创新,也离不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承。
国画的毕业论文
国画的毕业论文国画的毕业论文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它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作为一名国画专业的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选题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国画。
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绘画艺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国画以水墨为主要材料,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表达。
通过墨色的深浅、线条的粗细、构图的布局等手法,国画能够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毕业论文中,我将探讨国画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首先,我将从国画的历史渊源入手,追溯其起源和发展。
国画起源于古代的绘画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铜器图案和陶器纹饰。
随着历史的演进,国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唐宋时期,国画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作品,如李白、王维、顾恺之等。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对后世的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我将探讨国画的发展演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国画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在元明清时期,国画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明代的文人画以意境为主,注重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清代的工笔画则注重细腻的描绘和写实主义的表现。
近现代以来,国画在西方绘画的影响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
这些变化使得国画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最后,我将探讨国画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国画的独特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为现代艺术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许多现代艺术家在创作中融入了国画的元素,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富有东方的韵味。
另一方面,国画的传统技法和审美观念也为现代艺术提供了一种反思和对话的角度。
通过对国画的研究和学习,现代艺术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综上所述,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将从国画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就是生活——浅谈俄罗斯风景画派的形成摘要:俄罗斯绘画艺术在世界绘画史占有辉煌一页。
俄罗斯悠久的历史,宏伟、壮丽的大自然景象以及农奴制腐败造成的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给俄罗斯艺术家提供了天才创作的土壤与灵感。
振聋发聩的传世之作密布数百年世界经典绘画长廊。
19世纪的俄国绘画在关注现实和在与西欧广泛的交流中,以其题材、体裁、风格和手法的多样性与独创性,在世界艺坛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与当时的法国绘画并驾齐驱,各领一方风骚,各自推出了世界级的大师,组成了艺术史上璀璨夺目的一串明珠。
19世纪的俄国风景画艺术是俄国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家们以一种乐观向上、浪漫抒情的胸怀,崇尚人性为本的文化思想,丰富而独特的表现方法,诗意般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些众多的油画风景艺术家和他们经典的油画风景作品为油画史增添了绚丽的篇章。
关键词:俄国绘画;风景画派;自然风景;心态;艺术家。
进入19 世纪,受以法国为中心的西方艺术浪潮的冲击,俄国美术也努力在各个方面跟上这个不断变化的浪潮,由圣像背景风光中,加入少量写生及画家想象,出现了浪漫式风景画。
民主主义美学思想的传播,及法国现实主义与巴比松画派的影响,使俄国画家们纷纷走出画室,在实地写生的基础上,将自然风景典型化,创造出富有生气,不同类型的真正独立的风景画。
而19世纪后期,巡回展览画派的展览活动对俄国风景画派壮大起了催生作用,使其逐渐走向成熟。
农奴制改革前后的俄国,文化领域开始了觉醒。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带动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潮的形成。
提倡人民性、民族性的文艺创作原则,在理论上对当时俄国的文艺运动,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进步的社会思潮和绘画领域的新变化,犹如一阵清风吹进了皇家美术学院,在一向沉寂的学院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他们对学院沉闷的古典主义教育感到枯燥无味,对古代希腊和罗马感到陌生,对以宗教故事为题材的艺术感到虚伪,学生们渴望表现熟悉的家乡和人民生活。
1870年莫斯科的三位画家彼罗夫、盖依、米塞耶多夫发起成立“巡回艺术展览协会”,得到“彼得堡自由美术家协会”及克拉姆斯克依的响应。
协会创建伊始,提出要求是凡是有志于为俄国民族艺术而努力创作的艺术家都可申请入会,协会要求成员按照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原则进行创作。
这就是“美就是生活”,艺术家的任务不在于追求那些不存在的美,也不在于美化现实生活,而在于真实地再现生活。
风景画在巡回展览画派创作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871年10月举办的第一次画展,虽然只有十五位画家的47 幅作品,风景画家及作品就占了三分之一。
至此历次展览风景画都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与学院派那种“高尚的意大利风景”不同,巡回画派展览描写简朴、雄伟的大自然,着意表现自然内在的诗意和美。
通过美妙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北方的俄罗斯大地并不是整年的冰天雪地和荒无人烟,相反这里充满自然的生机,生命的潜流时时处处在蠕动,那草原、森林、雪山、河流、大海、湖泊,时时为俄罗斯民族提供着物质生命与审美享受的养料。
(一)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景画派的奠基者萨符拉索夫作为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景画派的奠基者,萨符拉索夫(1830-1897)的风景画创作,体现了画家对俄罗斯大自然的新的理解。
1871 年,第一次巡回展览会上展出的《白嘴乌鸦飞来了》是俄罗斯风景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作品。
萨符拉索夫以倾心的爱怜和纯朴的感情描绘了俄罗斯北方的早春。
伏尔加河边的积雪还没有完全融尽,白桦树上白嘴乌鸦窝中已经有了生气,主人们又回来了,在简朴的描写中使人感到无限的乡土气息。
就在这平凡的景色中,画家以惊人的观察力,传达了自然界苏醒时的呼吸和内在的生命力。
萨符拉索夫用简洁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丰富的内容。
在色彩的运用上,以赭色为主调,兼用蓝、白二色,给人以朴实、严谨之感。
从画家的许多草图和小稿中可以看出,《白嘴乌鸦飞来了》并非自然中某一角落的写生,而是经过精心构思的人民生活和活动的场所。
萨符拉索夫的另一幅作品《村道》显示了他的油画天赋,他善于捕捉自然界细微的变化,直接而鲜明地再现在画面上。
同时又以这最常见的俄罗斯村边小道,表达画家自己对大自然和乡土的热爱。
萨符拉索夫19世纪70 年代初的这两幅作品,标志了俄国风景画发展的新阶段。
60年代,大多数作为风俗画背景出现的农村风景,与当时的风俗画一样,缺少欢乐与生气。
而70 年代,随着艺术的发展和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进一步理解,画家们不再描写苦难,而努力描写自然的宏伟和壮丽,表现俄罗斯乡土的无限富饶和美好。
(二)森林的歌手———希施金希施金(1832-1898)是巡回画派早期的风景画家之一。
他一生为万树写照,探索了森林中的秘密,是森林的歌手,他笔下的森林,气魄雄伟,令人感到自然界旺盛的生命力和坚不可摧的力量。
同时他又善于发现和创造自然界幽邃的意境而引人入胜。
希施金的名作,大多描写松树和橡树。
白桦树虽是最具俄罗斯民族特征的树木之一,为萨符拉索夫和列维坦所偏爱的纤细而带有抒情意味的白桦树却从来没有吸引过希施金。
希施金喜爱的是雄壮、豪放、粗犷的俄罗斯大森林。
他从60 年代的作品《砍伐森林》(1868)起,到70年代的名作《松树林》(1872)、《森林的深处》(1872)、《麦田》(1878),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松树的描写。
或是森林内部被砍倒的松树和正在茁壮生长的松林,或是在成熟的田野上巍然屹立的大松树,希施金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表现手法,刻画了松树的“个性”和不同的外貌特征。
在80年代创作盛期,就更以史诗般的艺术语言,颂赞松树和橡树雄壮的外貌和强大、坚定的品格。
希施金作于1887 年的两幅杰作《三棵橡树》(俄罗斯博物馆)和《橡树林》(基辅俄罗斯博物馆),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欢乐。
巍峨的橡树在阳光的照耀下,自由、流畅地伸展着茂密的枝叶。
希施金一生中描绘了无数的森林,他的森林从来没有给人以冷落与寂寞之感。
虽然他很少在画面上描绘人的活动,但看画人总能感到他的森林有生活气息。
即使他晚年的《大松树林》(1898)仍然是这样,它以开阔、明朗的构图,粗细结合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富有,在造诣上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平。
松林边清新的空气,暖和的阳光,清澈流动的溪水,水边的卵石,使人感到温和而亲切。
(三)装饰风格风景画诗人———库茵芝库茵芝(1842-1910)这位在乌克兰成长的大自然歌手,同样以装饰抒情的风格见长。
他喜爱明朗的画面,经常以浪漫的笔调,咏叹自然界神奇的景色。
月光、夜色、晨曦、傍晚成为库茵芝画幅上常见的景象。
他善于运用某种单一的色彩,强调某一景色独特的装饰风采。
如《在瓦兰姆岛上》(1873)的严峻,《拉达加湖》(1873)的清澈平缓,《乌克兰的傍晚》(1880)和《第聂伯河之晨》(1881)诗一般的美丽和寂静。
1880 年,库茵芝为自己的新作《第聂伯河上的月夜》单独举行了一个展览会。
这个展览会曾轰动了整个彼得堡,人们都为月夜的优美而感动。
这幅作品用色和构图独特大胆,装饰风格的描写手法,获得了罕见的艺术效果。
库茵芝具有高度的概括才能,因此他在色彩和光线表达上的幻觉印象,并不损害他笔下的景色。
如果说希施金的作品象“大自然肖像”那样细腻,那么库茵芝的画幅则以独特的装饰风格而不同于众。
(四)抒情风景画巨匠———列维坦列维坦(1861-1900)是19世纪后期最后一位风景画大师。
从他短促的一生所留下的数量众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俄罗斯自然独特的、深刻的理解,以及善于解释自然秘密的艺术力量。
他创作的风景形象,既不同于萨符拉索夫的真实,也不同于希施金的庄严,在他的画面上的抒情意味,又不像华西里耶夫的孤独。
列维坦的风景,仅仅用“美丽”不能概括其特色,用“清新”又不能说明其风貌,具有诗意的抒情是列维坦创作的特点。
他善于抓住自然形象中与人们思想感情有联系的部分,表达自然界内在的情绪。
因此有时画面上虽然只是自然景色中最平凡的一个角落,却能引起人们诗意的丰富的联想,使人们沉醉在艺术家所揭示的意境中。
1888年左右,列维坦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很有特色的阶段。
在充满朝气的伏尔加河组画中,他的创作风貌表现得十分明显。
列维坦用看来频繁的取材,描绘了大自然明净的美,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伏尔加河岸典型的景色。
不论是雨后放晴的天空,潮湿的草丛,河湾上停放的船只,还是普寥斯古城的傍晚,列维坦都以真诚的感情,亲切的笔调,诗意地表达了伏尔加河流域的乡土气息。
19世纪90年代是列维坦创作的盛期。
这时他完成了《深渊旁》(1892)、《符拉季米尔路》(1892)、《晚钟》和《墓地上空》(1894)等充满时代气息的作品。
与伏尔加河组画那种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不同,列维坦在这些画幅里,表达了90年代沙皇的黑暗统治,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时期进步知识分子的沉郁心情。
《符拉季米尔路》是一幅立意深刻的作品,列维坦通过艺术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内心的压抑,有人把这幅画推崇为“俄国的历史风景画”。
《墓地上空》既有社会意义,又有民间传奇的成分,还有宗教哲学意味,可说是集列维坦这一阶段中创作特点之大成,展示了列维坦深刻的创作构思:严峻、宽广、富饶的俄罗斯,贫困、受难的俄罗斯人民。
画面上,在雷雨将临、狂风吹折树梢的时刻,宽广的水面、严峻的天色,正处在极大的变化中。
在荒僻的山岗上,是孤单和早就为人们遗忘的小教堂和寂静的墓地。
一切正孕育着暴风雨的来到。
《墓地上空》在构图上的大胆和成熟,使画面具有恢宏博大之感。
挺秀的山岗,宽广的原野和河流,天空的叱咤风云,构成了一幅庄严宏伟的图画。
列维坦在这幅风景画中,把自己的感受和黑暗年代人民的痛苦紧密地联系起来,这是一幅与《符拉季米尔路》等作品一样,充满着巨大社会意义的作品。
《三月》,《金色的秋天》完全改变了90年代初作品的忧郁情调。
不论是伏尔加河上绚丽的夏天,或是三月艳阳天里暖和的阳光,还是金色秋天里诱人的桦树和宝石一般透明的溪水,都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
1895年以后的一系列作品,如《春天.大水》、《农村中的月夜》、《黄昏里的草垛》、《夏天的傍晚》等,是作者在风景画艺术上更进一步的发展,他开始用更朴实,更简练的手法,探索俄罗斯自然的综合形象。
在他逝世前不久才完成的《湖》,则沿用了《三月》和《伏尔加河上的清风》的笔调,画面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在表现手法上,列维坦已转向纪念碑式的构图,省略情节,对自然形象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这张作品可以作为列维坦对大自然多方面探索和理解的总结。
他在俄罗斯现实主义风景画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绘画,包括印象派绘画的技巧,进行了艺术革新和创造,使!%世纪后期的俄罗斯风景画派进到一个更高的文化层次。
俄罗斯风景画派的形成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受传统宗教绘画的影响,同时在强有力的纲领式的巡回画派大旗的感召下,使大批的俄罗斯画家在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下,不约而同地遵循着“美就是生活”的创作原则,以用画笔表达壮美的大自然和美好的生活的理想情怀进行富有激情的忘我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