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衔接班语文(一)
(完整版)初中升高中衔接语文试卷练习(附答案)
初高中语文衔接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基础知识(本题共3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惬(qiè)意撕(sī)杀狩(shòu)猎金榜题(tí)名B.折(zhé)本角(jué)逐按(ān)装舐(shì)犊情深C.筵(yán)席偌(ruò)大着(zháo)陆前倨(jù)后恭D.岿(kuī)然毗(pí)邻装帧(zhēn)噤(jìn)若寒蝉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16日在记者会上称桥下彻“言论荒唐透顶,带有侮辱性”。
这是奥巴马政府正式对桥下彻的言论的强烈谴责。
B.奥斯卡金像奖设立以来,不仅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一直享有盛誉。
C.针对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于2月28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第三十九届年会确定了“重塑危机后的世界”,寻找稳定金融市场与促使经济增长。
D.行业新标准的出台将加快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真正落实,煤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雨夜读书[宋]陆游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比喻失意潦倒。
②仗下:借指朝堂。
20.首联描写出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简要分析。
(3分)21.全诗蕴含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评卷人得分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2道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20分)瓷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
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暑假衔接课 专题01 《朝花夕拾》备考训练(原卷版)
专题01 《朝花夕拾》备考训练(原卷版)1.有人说,回忆其实是对人生的思考。
你读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时读出鲁迅对人生的思考了吗?你是用什么读书方法读出来的?请从以下篇目中任选一篇,结合具体内容和阅读方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A.《五猖会》 B.《藤野先生》 C.《父亲的病》2.名著阅读(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唯一的一本散文集,是他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章。
请你写出一句话的书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同学读《朝花夕拾》的感受,请你在横线上补充相关内容。
读《朝花夕拾》,我认识了严谨治学的老师____;读《朝花夕拾》,我走进了鲁迅先生童年生活过的____和三味书屋;读《朝花夕拾》,我从阿长身上感受到了____的关好品质;读《朝花夕拾》,我感受到了作者关心儿童的真挚情怀。
3.下面关于《朝花夕拾》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A.《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共 10 篇。
B.《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说起儿时生活常常出现对迎神赛会,看戏等情节的回忆,如《无常》《琐记》。
C.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D.“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这句话中的“他”是寿镜吾先生。
E.《范爱农》记叙的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
4.下面文字节选自潘旭澜《《朝花夕拾》的艺术》一文。
请你结合作品中有关“阿长”的具体内容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使我想起中国史传文学中“不虚美”“不隐恶”的主张。
我认为,这既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是与现实主义精神相通的。
《朝花夕拾》不是史传文学,但作为写真人实事的散文,这样来写人物,无疑是应该肯定的,而且,对于文学创作中,描写较为复杂的性格,避免将人物简羊化、绝对化也是有益的经验。
(初升高)高一语文衔接班第1讲——学法指导
(初升高)高一语文衔接班第1讲——学法指导初升高衔接之语文第一讲——高中语文学习入门关窍一、学习目标:⏹ 了解初中和高中语文教材的不同,中考与高考语文学科考查依据的不同⏹ 明确高中语文的学习特点⏹ 了解如何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等⏹ 解决初升高衔接阶段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易出现的问题。
二、学习重点:⏹ 高中语文学习在知识储备、能力要求以及学习机制上与初中阶段的不同之处;⏹ 如何避免初高中衔接阶段容易出现的学习上的问题;⏹ 如何提升语文综合素养,保持和强化学生已有的良好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进一步发展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要求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最终建立符合高中语文学习规律的学习机制。
总之,就是要让学生在高中起始年段尽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保证学生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重点讲解:1、教材层面分析(包括教学标准和能力培养要求比较;教材编排指导思想比较;中考、高考考试要求比较等)高中学什么高中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学习的基本“四维能力”:听、说、读、写。
2、教师教法分析高中老师怎么教1)基础知识靠自己2)课外拓展靠自己3)课堂听课是在听“启示”4)课堂成果是“受到启发有感悟”3、学生学法分析与指导学好语文要做到的三件事1)听好课:专心,积极主动2)读好书:静心,持之以恒3)写好文:用心,务去陈言4、指导学生如何在这个暑假进行语文的复习和预习,做好高一新学期学习的准备。
这个暑假做什么1)利用暑假养成读书看报的好习惯。
2)利用暑假多做事,多思考。
3)利用暑假多动笔。
四、学习小贴士:(要点:多一些经验、技巧的指导。
也可以是一段有启发性的文字。
)1、高中语文学习要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掌握并贯彻自主学习、自觉读写、主动探究即主动学习的原则。
做到课前预习、圈点批注,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把新旧知识进行粗略的联系,力争自己从预习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课上要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后要及时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初升高语文衔接班教案(学生版)古文阅读
初升高语文衔接班教案(学生版)古文阅读初升高语文衔接班教案(学生版)古文阅读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初升高的过渡阶段,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通过研究古文的语言特点、文化背景和阅读技巧,使学生能够熟练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具备分析、评价和应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古文基础知识- 导入:了解古文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学生主动研究的意识;- 古汉字的特点和演变:掌握古代汉字的形态和意义变化,为古文阅读打下基础;- 古文的基本句型和修辞手法:通过研究句式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古文语感。
2. 名篇选析- 选取一些经典古文名篇,配合注释和背景介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分析古文的结构、思想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古文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练阅读理解和鉴赏,提供相应的题和解析,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
3. 教学方法- 学案导读:通过给学生提供学案导读,引导学生预教材,激发研究兴趣;- 小组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促进思维碰撞和合作研究;- 呈现与解读: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文的内容和文化背景;- 辅助材料使用:提供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和在线资源,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计划第一周:古文基础知识- 课堂导入:古文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 演变的汉字:认识古代汉字的形态和意义变化;- 古文的基本句型:了解古文中常见的句式结构和表达方式。
第二周:名篇选析- 名篇《岳阳楼记》:研究该文的背景、内容和结构,并进行阅读理解;- 分析篇章结构:剖析《岳阳楼记》的篇章结构和修辞手法;- 名篇《木兰诗》:理解《木兰诗》的情节、意境和抒发方式。
第三周:名篇选析续- 名篇《古诗十九首》:解读这些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色;- 诗词鉴赏:品味古诗中的意象、音韵和表达技巧;- 名篇《论语》:研究《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理解其思想和价值观。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我们将使用以下评估方式:- 课堂小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他们对文本理解的能力;- 作业和阅读报告:通过作业和阅读报告,评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堂讨论和互动: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统编版2023年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预习七年级上-基础知识(名著阅读)练习题
统编版2023年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预习七年级上-基础知识(名著阅读)练习题1.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就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
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D.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
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2.下列文章中不曾提及“长妈妈”的篇目是()A.《狗·猫·鼠》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琐记》3.完成题目。
①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段经历记录在散文集《朝花夕拾》的《_____ 》一文中。
②《朝花夕拾》中“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是_____。
③《二十四孝图》中有作者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_____的批判。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相应的问题。
《朝花夕拾》记叙了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女工,我最讨厌的是她喜欢切切察紧,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抹草,翻一块石头。
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但她帮“我”做的哪一件事最让“我”感动,使“我”对她产生新的敬意?作者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劳动妇女形象?5.品评人物形象。
“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
“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
初一衔接班考卷
初一衔接班考卷一、语文部分(60分)1.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拗(niù)不过B. 氛(fēn)围C. 横(héng)财D. 咄(duō)咄逼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暮气沉沉B. 消声匿迹C. 振聋发聩D. 优柔寡断(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努力学习,终于取得了名列前茅的成绩。
B.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让人叹为观止。
C. 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D. 他兴致勃勃地讲述着昨晚看球的经历。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增长了见识。
B. 老师要求同学们认真完成并提交作业。
C.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水平,老师经常给我们推荐一些阅读书籍。
2.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根据诗句内容填空。
① 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夜发清溪向三峡》)② 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③ 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① 《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母亲对“我”说:“好好儿活__________。
”② 《散步》一文中,母亲在田野上__________,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__________。
3. 阅读理解(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第一讲初高中语文的区别及应对策略)
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第一讲初高中语文的区别及应对策略)苏州易优初升高暑假衔接班教材(讲义)初高中语文衔接教材第一讲初高中语文的区别及应对策略考情分析一、中考考试能力要求中考语文要求测试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欣赏感受五种能力,这五种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三)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四)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五)欣赏感受:指对阅读材料中文学作品的形象和描写,优美精辟语言的欣赏和感受能力。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但均以《大纲》为依据,在《大纲》所要求的能力范围之内(渗透新课标精神)。
二、高考考试能力要求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利用和探究六种本领,这六种本领表现为六个层级。
(一)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本领层级。
(二)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三)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四)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五)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六)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学情分析一、高中语文研究与初中语文研究的区别语文研究贯穿于我们生活的始终。
从我们会听人讲话,与人交流开始,我们就在研究或运用语文了。
进入学校之后,语文成了一门专门的学科,语音、字词等练成了小学语文课永远的作业。
初一语文衔接班讲义(六)
初一衔接班语文(六)文言文阅读训练(一)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8分)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6分)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分)(三)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⑤父怒挞.之⑥曷.不听其所为?2.翻译下列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外古诗词积累(五)李白:字太白,汉族,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人,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七年级语文小升初语文衔接班第1讲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小升初语文衔接班第1讲知识精讲(共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七年级语文小升初语文衔接班第1讲知识精讲一. 记叙文文体知识1. 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 记叙文的分类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
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 记叙的顺序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
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 记叙的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
基础强化04-2024年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统编版)
基础强化04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酝.酿(yùn)应和.(hé)朗润.(rùn)婉.转(wǎn)B.蓑.衣(suō)嫩.绿(nèn)黄晕.(yùn)眨.眼(zhǎ)C.稀疏.(shū)鸟巢.(cháo)烘.托(hōng)薄.饼(bó)D.胳膊.(bo)抖擞.(sǒu)抚.摸(fū)戴笠.(lì)【答案】BA.“和”应读“hè”;C.“薄”应读“báo”;D.“抚”应读“fǔ”;故选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撑伞傍晚笼罩花枝招展B.静默薄烟脚步抖擞精神C.蓑笠舒活风筝稀稀疏疏D.睡醒烘托斜织披衰戴笠【答案】DD.衰→蓑。
故选D。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鸟儿将窠巢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清脆的喉咙,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着。
A.搭展示诵附和B.筑摆弄叫混合C.建炫耀哼搅拌D.安卖弄唱应和【答案】D搭:把柔软的东西放在可以支架的东西上;建:建筑;建造;筑:建造,修盖;安:定居;在此形容将鸟儿生活的的小巢安在树上,应用“安”字;展示:展现,显示,摆出来让人看;摆弄:指任人支配,摆布;卖弄,炫耀;炫耀:泛指夸耀;亦指刻意向他人展现自己认可的事物,从而获得别人的赞美与羡慕;卖弄:夸耀、显露本事;炫耀、夸耀或骄傲地显示;在此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态,形容鸟儿显露自己清脆的喉咙,应用“卖弄”一词;诵: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叫:鸣叫;哼:轻声随口地唱;唱:歌唱,吟咏;在此赋予鸟儿以人的情态,形容鸟儿唱着曲子,应用“唱”字;附和:指对别人的言行因赞同而表示应和、追随,也指随和别人的言行;大多用于贬义;混合:搀合,合在一起;搅拌:用手或器械在混合物中转动;应和:应声唱和;在此形容鸟儿彼此应声唱和,应用“应和”一词;故选D。
4.结合语境,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初一语文衔接班讲义(三)
初一衔接班语文(三)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三:通假字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
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种类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座)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陇——垄)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慧)积累: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说悦愉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知智智慧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止只仅仅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帖贴粘对镜帖花黄(《木兰诗》)见现出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要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亡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四:古今异义现代汉语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形成古今异义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主要有以下几种:(1)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本来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所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这种词义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含在今义之中。
如“河”,古代仅仅指黄河(饮于河、渭);现在则是一个普通的名词,成为河流的通称。
(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义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变得狭小。
词义缩小主要有两类:A.程度减弱。
如“病”,古义指严重的疾病,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君之病在肠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减弱了。
初中考衔接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jié)B. 漫步(màn)C. 谨慎(jǐn)D. 谨慎(jì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老师提醒我们要注意身体健康,不要过度劳累。
D. 他的笑容就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3. 下列成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B. 妄自菲薄C. 恃才傲物D. 妄自菲薄4. 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这座山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俯瞰着脚下的村庄。
C. 夜晚的星空,就像一张黑色的纱巾,点缀着无数闪烁的钻石。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
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小明和小华一起去了公园,他们玩得很开心。
B. 她喜欢看书,尤其是历史书籍。
C. 我们要去图书馆借书,所以提前做好了准备。
D. 这场雨下得很大,把街道上的积水都冲走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境界?7. 《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8. 《荷塘月色》中,作者用“月色朦胧”来形容荷塘的美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9. 请简述《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10. 请简要概括《水浒传》中的“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
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甲: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孟母,择邻而处子,子不学,断机杼。
彼其之子,必学于世。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望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吾尝游于太学,观于上庠,问于博士,习于礼仪,学于诗书,以通古今之变。
强化训练14-2023-2024年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学生版+教师版)
强化训练14-2023-2024年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学生版+教师版)强化训练14一、基础综合灵根孕育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①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内育仙胞。
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五官俱备,四肢皆全。
②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③一朝天气炎热,一群猴子去那山涧中洗澡。
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
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
众猴拍手称扬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④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
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⑤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
碣上有一行楷书大字,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石猿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
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
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
”⑥众猴听得,个个欢喜。
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也都进去了。
部编版小升初新七年级语文暑假衔接讲义基础强化01(学生版+解析)
基础强化01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A.漂.白/漂.亮燕.子/燕.然勒功气冲斗.牛/斗.嘴怄气B.背诵./踊.跃几.乎/兀.兀穷年鞠.躬尽瘁/憨态可掬.C.草率./几率.恶.心/深恶.痛绝鲜.为人知/寡廉鲜.耻D.洗澡./急躁.碗碟./喋.喋不休慷.慨淋漓/糟糠.之妻2.给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①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①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三年的使用,迎宾大道出现了路面坑陷、井盖松动和路灯损坏等问题。
B.《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对我非常熟悉,因为我每期必看。
C.是否选择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素质的重要标准。
D.通过在遂宁观音湖举办的以“七彩龙舟跃涪江•绿色宁立潮头”为主题的2019年中国龙舟公开赛(四川•遂宁站),吸引了10万观众前来寻找久违的龙舟记忆。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①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①花里带着甜味①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5.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学大教育新初一衔接班课程说明
衔接班新初一课程说明学大教育济分山师校区名师精品班 暑期课程手册【基本信息】上课日期:7月7日—7月24日上课时间:每天10∶00-12∶00,15∶00-17∶00科目及课时:语文、数学、英语各20小时,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各2小时,合计68小时。
【教师简介】语文教师:杨眉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多年语文教案经验,曾获得市级语文优质课一等奖。
在2011年济南学大教育全体教师说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在2012年山师校区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教案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一切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基于爱,借助于爱,归结于爱。
教案成果:在2011年,2012年,2013年小升初考试中,所带学生有多名考入外国语初中,山大二附中。
庄世坦同学考入外国语前200名;李小虎同学外国语小升初语文成绩全市第一名;常远远同学外国语小升初语文成绩全市第七名。
有着多年小升初教案经验。
所带小升初学员在七年级期末考试中成绩优异。
英语教师:石丹慧英语教育专业,专业八级。
英语教案经验丰富。
2011-2012年济南学大教育全体教师说课比赛、优质课大赛中表现突出。
教案特点: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学习。
通过互动提问的方法,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孩子自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案成果:在2011--2013年小升初考试中,所带学生有多名考入外国语初中,山大二附中。
庄世坦同学考入外国语前200名;常远远同学外国语小升初英语成绩全市第七名。
董**同学在外国语本校预测考试英语多次名列前三名,后以前五名考入山大二附中。
所带小升初学员在七年级期末考试中成绩优异。
教案理念: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案特点: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一起享受努力、成功、超越的快乐。
教案经验:任教十年来,紧紧围绕课标的目标与要求,认真备课,努力做到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课上,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一起进步。
初一衔接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衔接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栩栩如生B. 风尘扑扑C. 一诺千斤D. 风华正茂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位古代诗人的诗句?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苏轼3.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说:“我明天要去参加比赛。
”B. 他问:“你明天要去参加比赛吗?”C. “你明天要去参加比赛吗?”他说。
D. “你明天要去参加比赛吗?”他问。
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的作者是:A. 王之涣B. 杜甫C. 陆游D. 苏轼5.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句诗出自:A. 《春晓》B. 《春望》C. 《春夜喜雨》D. 《春江花月夜》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________。
7.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上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________。
8.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傅是________。
9. 《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发生在________年。
10.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________的名句。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故事。
12. 请简述《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故事。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5分,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专题01 综合训练一+作文写作指导-语文七年级升八年级暑假无忧衔接
专题01 综合训练一+作文写作指导(带答卷)【01八上新知早点拨】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重点注释】①薄暮:傍晚。
薄,接近。
②徙倚:徘徊。
③犊:小牛。
这里指牛群。
④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⑤采薇:采食野菜。
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主旨】全诗通过描写田园风光,抒发诗人孤独、彷徨之情。
1.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2.简析颔联和颈联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02基础知识典题练】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两个月来,这个盗窃电动车的犯罪团伙气焰嚣张、锐不可当....,但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摧毁了。
B.王教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殚精竭虑....,废寝忘食。
C.他进来的时候,看见老师正在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
D.在农村的年集上,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一带一路”这一合作倡议不仅迅速得到国际社会关注,并且业已形成大量的合作机会。
B.通过观看央视播放的《记住乡愁》节目,使我对中国乡村及民俗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C.本月首飞的C919大飞机是我国按照适航审定要求和主流市场标准自主研发的首款干线客机。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下面一段话中蕴含的物候规律。
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
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
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
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4.综合运用建国七十周年来临之际,学校准备举办以“天下家国”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1)“经典诗词”朗诵会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的朗诵选配一支背景曲,根据下列名曲的曲风、旋律或节奏介绍,选配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①《平沙落雁》,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初一语文-09暑假1班731
初一衔接1班语文(十四) 7.31姓名(一)小溪春天到了,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整夜听着她轻快的脚步声一路跳跃。
初搬到山上时,正值严冬,又是风又是雨的。
我只好蛰伏在我的小屋里,透过大大的玻璃窗,看云天夕阳的变换,山涧晚物的弥漫;除此之外,就是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寂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
我一直没有见过小溪的模样,但我和她却是那样熟识。
深沉的夜里,当我读累了,写疲了时,我就放下书,搁下笔,静静聆听小溪以它独特的“溪语”诉说着大地的心声。
屋外寒风凛冽,冷雨敲毫,小溪的脚步总迟缓沉重的。
是她也耐这冬日的冷寂?她可曾看到我窗口透出的一荧灯火,体会些许我关怀的心意?多我俩是身相契连的。
天气渐渐暖和,小溪的步子也开始变得轻快流畅。
想来,她一路穿过青山,行过原野,蓦然发现溪边的小花结了苞,小草冒了芽,初生的小蜗牛怯怯地探出了触角;大地一片青葱,万物欣欣向荣,便不由得一阵惊讶,一阵欢喜,忙不迭地要将这好消息带给大家。
听听,这小溪正以愉悦的声音告诉你一个亘古弥新的故事:春回大地!什么时候,挑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我也下到消息,探访我这位神交已久的老朋友,小溪不知将以怎样的欢乐迎接我哩!①.把“屋后的小溪突然活泼起来”句中的“活泼”换成“活跃”好不好,为什么?②.“这条小溪终日为寂寞深山加添一些生动的音符。
”这里“生动的音符”指的是什么?③.小溪的脚步“迟缓沉重”,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轻快流畅”,又是指小溪的什么状态?④.找出文中的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说说它们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二)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李雪峰①那时我们还居住在深山里的乡下,我还是个十五六岁的孩子。
春天,小草刚被融雪洗出它们嫩嫩的芽尖时,老师告诉我们,学校准备组织我们搭车到百里外的县城去参加作文竞赛。
我们一听又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担忧的是。
②头发花白的老校长看出了我们的忧虑,他就说:“你们常常上山下田,谁能说出一种不会开花的草?”③不会开花的草?蒲公英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朵是金黄金黄的,秋天时结满了降落伞似的小绒球;汪汪的狗尾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它的花朵;就连那些麦田里的荠荠草也是会开花的,它的花洁白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镀亮的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小升初语文暑期班08七上衔接一
第八讲七上衔接专题(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自主学习1.给下面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雪骤()撒()盐差()可拟()柳絮()2.解释划线词语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骤()(4)公欣然曰()3.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2)未若柳絮因风起(3)即公大兄无奕女4.走进文本和作者。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合作探究1.《咏雪》涉及到的人物有几个?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四)精讲点拨3.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五)当堂检测(堂堂清)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⑴与友期行⑵。
期日中⑶,过中不至,太丘舍去⑷,去后乃至⑸。
元方⑹时年七岁,门外戏⑺。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⑻?”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衔接班语文(一)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五:虚词假意文言文翻译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中是一个义项,在另一个句子里又是一个义项。
一般说来,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均有一定的联系。
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比喻而形成的,因此应该由本义入手,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引申义、比喻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理解:A.就词的来源说,即该词的最初意义。
如“去”的最初意义是“离开”,“兵”的最初意义是“兵器”。
B.就词的应用来说,把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意义。
如“兵”的常用意义是“士兵”等。
引申义是从基本义发展而来的,同基本义有相似的、相对的或相关联的意义。
如“刑”,本义是“刑法”,基本义还包含对犯人的处罚,后来这个意义发展出“惩罚”的意义(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有的比喻义是从词的本义、基本义产生的。
如“窝”的本义、基本义都是“鸟兽昆虫居住的地方”,从这个意义产生出的比喻义,即“坏人居住的地方”。
积累:从①跟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②顺从,听从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③顺着,随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④依从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陈涉世家》)⑤介词,由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⑥介词,向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故①旧的,原来的(知识)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②原因,缘故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两小儿辩日》)③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④所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具①详细,详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②具有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③工具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伤仲永》)④备,置办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⑤同“俱”,全,都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书①字条,文字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陈涉世家》)②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③文书,公文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④著作,书籍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⑤书写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已①停止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②完结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③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陈涉世家》)④同“以”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隆中对》)⑤已经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隆中对》)比①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②比较,较量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③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文言诗文知识点梳理六: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
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动词的使动用法①。
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
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积累:(一)名词活用为动词1.每至晴初霜旦(《三峡》)“霜”转化为动词“下霜”。
2.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转化为动词“说出”。
3.其夫呓语(《口技》)“呓语”转化为动词“说梦话”。
4.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转化为动词“击鼓”。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隧”转化为动词“打洞”。
6.黄梅时节家家雨(《约客》)“雨”转化为动词“下雨”。
(二)名词作状语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是“天天”。
2.下见小溪(《小石潭记》)“下”是“向下”的意思。
3.斗折蛇行(《小石潭记》)“斗”“蛇”是“像北斗星”“像蛇”的意思。
4.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山”是“沿着山路”的意思。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1.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远”,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2.此皆良实(《出师表》)“良实”,形容词作名词,“贤良诚实的人”。
3.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奔”,动词转化为名词,“飞奔的马”。
4.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出”“入”,动词转化为名词,“产出”“收入”。
(四)意动用法1.父异之(《伤仲永》)“异”是“以之为异”。
2.邑人奇之(《伤仲永》)“奇”是“以之为奇”。
3.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是“以其利”,译为“认为那样有利可图”。
4.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耻”是“以……为耻辱”。
(五)使动用法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劳”“饿”“空乏”等都是使动用法。
2.望峰息心(《与朱元思书》)“息”,“使心息”。
3.乱花渐欲迷人眼(《钱塘湖春行》)“迷”,“使人眼迷”。
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同)②反归取之(同)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B、宁信度无自信也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反归取之.()②何不试之.以足()③至之.市而忘操之.()()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②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答:(五)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特与婴儿戏耳.()④婴儿非与戏.也()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分)()A、其子随之.而泣B、曾子欲捕彘杀之.C、妻止之.D、曾子之妻之.市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课外古诗词积累(三)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
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
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
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
性刚简,自奉清俭。
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
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其时为抚州籍第一个宰相,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鉴赏: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
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