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诫子书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1-
武 侯 祠 图 片
-22-
武 侯 祠 图 片
-23-
武 侯 祠 图 片
■ 称颂诸葛亮的诗句
-24-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知
——杜甫《八阵图》
识
积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累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修身名言,请选一个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4-
·
道出了“志”与“学”的关系,“志”是成才的前提 和基础,胸怀大志方能成才。
分
层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两
赏
句话有什么作用?
析
点明“淫慢”“险躁”的不利之处,从反面补充论述
,使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二
■“文章最后一段话表达了什么?
诸葛亮劝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有所作为。
■ “静”与“俭”关系是怎样的?。
文题解读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 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 容,简洁明了。
诫子书
-7-
夫(fú)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dàn
诵
读
bó)/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志向)
3.非志无以成学(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文
4.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增长)
言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人教部编版2024)16 《诫子书》课件(28张PPT).ppt
诸葛亮是儒家文化的践行者,《诫子书》是作者人生经验的总结, 也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他劝勉儿子,要“淡泊”自守, “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下功 夫,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字字句 句都是真心话,不仅劝诫他的子孙,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学习之处。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邓县隆中(今湖 北襄樊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刘备三顾草庐,他 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 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建兴十二年,病死于五丈原军中 ,葬定军山(今陕西勉县西南)。曾革新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 ,又制造“木牛流马”,利于山地运输。有《诸葛亮集》。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完成对应的分层练习题。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
诫子书
助词,用于句 首,表示发端。 操守、品德。
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的人。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内不心慕恬名淡利,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 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一篇好的文章,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诸多的思考与感悟。结合你 的学习实际说说哪一句给你启发最深。(提示:可从句式、内容等 角度思考。)
示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24张ppt)
才干
增长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 就无法增长才干,没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 振奋精神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 终凋落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 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作者简介
诸葛瞻简介
背景简介
诸葛亮是在什么 情况下,写这封书信 的?为什么不当面教 育儿子诸葛瞻呢?
yín suì
zào
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
留——保留。
删——删除。 补——增补。
文言文翻译的六字诀
换——替换。 调——调整。 变——就是变通。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 俭来培养品德。不内心恬淡就不能明确志向,不宁静 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问题研讨
把课文变化一下
静、俭
淡泊、宁静
境况
问题研讨
君 子
拓展延伸
教师寄语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9月15日
诫子书
诸葛亮
解题导入
“诫子书”就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父
亲教育儿子,这本是平常的事。父亲教育孩子的话 并流传下来的,这就是家训。比如《颜氏家训》 《曾国藩家书》等。把对儿子的教育写成书信并流 传下来入选初中语文教科书的,这就更少了。“诫 子书”凭什么在众多教育孩子的书信中脱颖而出?今 天就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七年级上册语文16课生字解释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重点生字词解释
【重点字、词解释】:
诫:告诫、劝勉、警告,劝人警惕。
年:年龄。
与:跟随。
时:季节、时光。
驰:疾行、增长。
日:时间、时光、季节。
意:意志。
去:离开、消逝、逝去。
遂:于是,就。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广:使……增广。
澹(dàn)泊:也写“淡泊”,不追求名利。
成:达成,成就,使……完成。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
书:书信。
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导的信。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修身:提高自身的修养。
养德:培养高尚的品德。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须:必要、一定要。
淫慢:过度懈怠。
淫:过度。
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
险躁:偏激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陶冶性情、养成平静的性格。
枯落:枯枝和落叶,比喻人精力衰竭,失去生活力。
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与外界接触,融入社会。
穷庐:破房子、偏僻简陋的房屋。
将复何及:(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①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②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③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
老志衰,没有用处。④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⑤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⑥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险躁 则不能 治性。
轻薄浮躁
修养性情
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与时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
意志
去,
消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遂 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最终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
穷困潦倒之人
老志衰,没有用处。
住的陋室。
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只能悲
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
①广:增长。②志:志向,这里指立志。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 有所成。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①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 ②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 ③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 ④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
放松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 能修养性情。
同学们知道哪些赞扬 诸葛亮的诗句?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 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 写信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 恐不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 他在《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 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 珍惜光阴,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 兵至绵竹,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 死,时年37岁。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 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 青年积极进取。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统编版2024)
整体感知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你觉得“静”与“俭”哪个是诸葛亮在这封信中想强 调的重点?结合相关句子说明原因。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内心恬淡、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到远 大目标。 (2)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 增长才干需要学习,学习需要志向与宁静专 一。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不宁静专一就无法振奋精神、修养性情。
整体感知
诫子书
第一层(第1句):开篇提出观点。
第二层(第2、3、4句):阐述“静”与 “学习”“明志”“成才”的关系。
第三层(第5句):告诫儿子要珍惜 光阴,有所作为。
整体感知
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
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别从治学和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的,
一正一反,说服力强。
夫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的人。
这里指安静,即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内不心慕恬 名淡 利,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译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 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疏通文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振奋精神。励,振奋。
增长才干。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淫, 放纵。慢,懈怠。
轻薄浮躁。与上文 修养性情。 “宁静”相对而言。 治,修养。 险,轻薄。
【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 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 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停顿划分小技巧
1.看虚词:如“夫”字,它是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 可与下文断开。“以”是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因此停顿可划分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文中这 样的虚词还有“与”“则”,它们也是连词,所以 “与”“则”前可停顿。 2.句子意思
诫子书
告诫,劝勉
书信
夫 君子之行, 静
以修身,俭以养德;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道理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读准字音
夫 淡泊 淫慢 遂 庐
(fú) (dàn)(bó) (yín) (suì) (lú)
读对节奏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 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fú,句首 发语词
屏除杂念和干扰, 用来
宁静专一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淡泊 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没办法 明确,坚定. 明志:明确志向
到达
远。
远大目标
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关于节俭 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在
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 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静
成学
爱就一个字
君子
静
修身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三顾茅庐
羽扇纶巾,雄姿英发
草船借箭
白帝城托孤
神机妙算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 —234) ,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 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读出节奏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 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 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 守穷庐,将复何及!
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悲伤叹息又怎么
来得及!
仿写句式
从“
”一句中,
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告诫儿子诸葛瞻
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一句中, 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他的儿子诸葛瞻不要放纵懈怠,不要轻薄浮躁。
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句中, 我知道了诸葛亮希望他的儿子诸葛瞻做一个不慕名利的人。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 毅,时人莫之许也
,每自比于管仲、乐
《三国志 ·诸葛亮传》
多不接世,
《诫子书》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
恐不为重器耳。 《与兄瑾言子瞻书》
国之重器、兼济天下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静
以修身。
《把心安顿好》 ----周国平
人生在世,首先应当追求的是优秀,而非成功。成为 一个优秀的人,在此前提下,不妨把成功当做副产品来争 取。所谓优秀,是在人性的意义上说的,就是要把人之为 人的禀赋发展得尽可能的好,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 现出来。按照我的理解,可以把这些品质概括为四项,即 善良的生命、丰富的心灵、自由的头脑、高贵的灵魂。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这个图片和这首古诗的共同点是什么?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本文是三国时期政治家 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诸葛亮 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 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 信告诫诸葛瞻。
1.本文主旨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 此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并要注意珍惜时光,勉励他刻苦学 习,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及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1.学习先要立志,树立自己的志向刻 苦学习,持之以恒,增加自己的才干。
2.人在少年时期就应该树立远大的志 向,发愤图强,因为时光飞逝,意志 力也会随着时间消磨,少年不努力, 就会一事无成。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 /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本句强调时间流逝,要珍惜时间, 如不能刻苦学习,则将碌碌无为, 追悔莫及。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的 谆谆教导和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
1. 文章着重围绕一个“静”字贯穿全文,从“做人”“治 学”两方面进行论述。
2. 并围绕“静”字,告诫儿子成才需具备“澹泊”、“立 志”、“惜时”三大条件。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 集中注意。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不能内心恬淡就没办法明确志向,内 心不能宁静则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双重否定,加强语气,强调句意。从反 面入手,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提高修养, 在这里更加强调了“淡泊”“宁静”的 重要性。
二、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 “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请结合自身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三、背诵全文。 (疏通句意,理解意思,加深理解)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三者的关系:
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 者是互相联系的,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 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挑战镂空!
诫子书
诸葛亮
夫— — — —,静以— —,俭以— —。 非— —无以— —,非— —无以— —。夫学— — —,才须— —,非学— — — —,非志— — — —。— —则不能— —,— —则— — — —。年与时驰,— — — —,遂成枯落,— — — —,悲守— —,将复— —!
学习目标
1.了解诸葛亮及其作品,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积累名 言警句。 2.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作品主旨,体会父对子的殷切 期望。 3.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培养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的品质。
知人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 ,号卧龙 ,三国 时期蜀 汉杰出的 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 、发明家作为一代伟人,他 最大的功绩是辅佐 刘备 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早年避乱隐居,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 始出,后助刘备联吴抗曹,成三分天下之势。刘备称帝后, 他被拜为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心辅佐后主刘禅,数次 北伐,最后病死于军中,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诸葛 亮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代表作有《出 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
“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修养)修养性情
翻译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 奋精神,轻薄浮躁 就不能陶冶性情。
释文段义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年 纪随同时光而急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理解 这句话表达了时间的宝贵性 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年纪 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 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凋落 衰残,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 贡献。到那时再悔恨又怎么 来得及呢?
拓展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这句话形 象地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无情和意志 消磨的可悲。它提醒我们要珍惜时 间、把握机会,不要等到年老体衰、 意志消沉时才后悔莫及。这种警示 在现代社会中尤为具有现实意义, 因为现代社会节奏快、竞争激烈, 只有珍惜时间、不断努力才能取得 成功。
静以修身
“静”指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修身”指修养身心。
02
俭以养德
“俭”指节俭;“养德”指培养品德。
03
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04
明志
“明”指明确、坚定;“志”指志向。
05
致远
“致”指达到;“远”指远大目标。
01 02 03 04 05
险躁
“险”指轻薄;“躁” 指浮躁。
治性
“治”指修养;“性” 指性情。
● 拓展:“静”在现代生活中意味着内心的平静和专注,有助于人们在快节奏的社会中保持冷静和 理智,避免被外界干扰所影响。而“俭”则是指节俭和简朴的生活方式,它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 避免浪费,并培养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生活方式。这些品质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有 助于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
遂成枯落
最终变得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05
多不接世
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01
悲守穷庐:只能悲 哀地守着陋室。
02
将复何及:又怎么 来得及呢?
03
四、路漫而求索
04
(一)句子理解与 拓展
05
夫君子之行,静以 修身,俭以养德
第16课 诫子书 课件(共24张PPT)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
四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1)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有警示。
(2)个人展示朗读。
用课文《诫子书》原句填空
研读探究
淡泊明志志在修身,进而兼济天下,宁静是为了致远,达 于天下之远。诸葛亮的活法就是他的后辈和我们的榜样。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有关诸葛亮的对联和古诗 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
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 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蜀相 (唐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
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自读课文
读出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 去,遂 /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
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先生开始很恼怒,但不久还是被 诸葛亮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对他更关心,更器重,对他的教育也就更毫无保留了。而诸 葛亮也就更勤奋了。通过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终于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 一带饱学之人。
第16课《诫子书》课件精品
动词,学习
名词,学业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 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业成功。
才:才干。 广才:增长才干。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淫(yín)慢:漫不经心。淫、放纵;慢,懈怠,懒惰。 励精:振奋精神,尽心,专心。励,振奋。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 , 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一说通“冶”。
读准字音
JIE ZI SHU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读准字音
JIE ZI SHU
一词多义
夫学须静也 学:动词,学 习
非志无以成学 学:名词,学 业
重点句子我翻译
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1、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形容词作动词
2、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远大的目标 形容词作名词
1、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无常 今义:危险 2、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屏除杂念干扰 今义:环境安静 3、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 今义:速度慢
JIE ZI SHU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陆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文天祥
JIE ZI SHU
诫子书
诸葛亮
16 诫子书
第四单元
16诫子书
文学常识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品文言文对照翻译
作品主旨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要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记文言知识
1. 重点注释
①诫.(告诫、劝勉)子书.(书信)
②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君子
..(有才德的人)之行
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修身
④非淡泊
..(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
⑤年与.(随同)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⑥遂.(于是,就)成枯落
..(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⑦悲守穷庐
..(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 词类活用
①形容词作动词:非学无以广.
才(增长) ②形容词作名词:非宁静无以致远.
(远大目标) 3. 古今异义
夫.
君子之行 古义:f ú,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今义:丈夫
险.
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
今义: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4.一词多义
成⎩⎪⎨⎪⎧非志无以成.学(完成,实现)遂成.
枯落(变成,成为) 学⎩⎪⎨⎪⎧夫学.须静也(学习)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 志⎩⎪⎨⎪⎧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非志.无以成学(立志)。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5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精读细研
7.诸葛亮希望儿子宁静、淡泊又希望儿子能明志致远而“接 世”,如他自己当年隆中隐居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后来出山成 为蜀国丞相,这是否矛盾?应该如何理解?
不矛盾。
(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 目的在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 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 向上,催人奋进的。
合作探究 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的目标
合作探究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将复何及 宾语前置,即“将复及何”
精读细研
1.结合前面的字词分析,试着解释一下文章题目的含义。 告诫、 劝勉之义
子书
即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告诫、劝勉的信。
精读细研
2. 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
问候语,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运用礼貌语言,使 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尊敬。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 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知识备查
正 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 叙述清楚,简洁清晰,语言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做过 多、过深的修饰,已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A.夫 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一般来说,主谓 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 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 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A项中,正确的 节奏划分为“夫/君子之行”。
写作特色
②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诫子书》课件
持之以恒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称,“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 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 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XXX 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 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 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 成功。诸葛先生的阐述已经十分精辟了,结合 当前的工作实践,恐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 力:
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勤俭,一度浪费无 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补偿 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 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再理 朝治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 灭掉吴国,导致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的惨状。俭朴勤俭,时刻警 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诫子书(邱民亭作品)
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 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整体感知
➢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
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 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 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整体感知
4、本文运用了许多对偶的句子,请找出并诵读这些句子,体会其表达效 果。
例 句 :“ 静 以 修 身 , 俭 以 养 德 。 ” “ 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 , 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诫子书
情境导入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 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 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 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 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 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 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整体感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
16 诫子书 课件(19页)
题目解读
《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给红色字注音
夫 (fú) 淡泊 (dàn)(bó) 淫慢 (yín) 遂 (suì) 庐 (lú)
解释标红文言字词
以: 成学: 年与时驰: 广大: 励精: 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
用来 成就 年华 使……广博 振奋 意志;岁月 最终;枯败;凋零
读文章
研读课文
初读,读熟课文:
完成下列任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 /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 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 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警句; 理解主旨: 勤学励志, 修身养性。 难点: 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作者简介
B.立志 C.惜时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请按照议论文的结构来给文章分层,并找出论点 句,治学、修身、惜时句,再次品读。
A.论点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修身:(躁):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
课文导入
诸葛亮是在54岁的时候逝世的,在逝世前他曾经对 他五岁的儿子说过一段话,这段话后来一直被诸葛家族 奉为祖训,可见他对诸葛子孙有着多么深远的影响。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段话(板书:诫子书),相信大家也 一定受益匪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 高尚的品德。
2.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 平和清净、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 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语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称谓,在首行顶格的位臵写称谓,后加冒号。为了表示尊敬、
亲切,可在称谓前加上“尊敬的”或“亲爱的”等词。这由写
信人与收信人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问候语,第二行开头空两 格写问候语。运用礼貌语言,使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尊敬。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 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新课导入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
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 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的条
件,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
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对比鲜明。
拓展迁移
诸葛亮的鹅毛扇
诸葛亮的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干,所以在有关诸葛亮的戏曲中,孔
明总是手拿鹅毛扇。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
◆文言句式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 以俭养德”)
课文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 神,不分散精力。 明确志向。明, 明确,坚定。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非志无以成学。
放纵懈怠。淫,放 纵。慢,懈怠。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 相对而言。险,轻薄。
疾行,指迅速逝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6 诫子书
R ·七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品,能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理清 文章思路。(重点) 2.学习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 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难点)
3.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激发热爱生活、热爱 大自然的情感。(重点)
课文朗读
听课文朗读,疏通生字词。
字词学习
◆生难字 夫( fú )
●
淡泊(dànΒιβλιοθήκη bó)● ●淫慢( yín )
●
遂( suì )
●
穷庐( lú )
●
险躁( zào )
●
字词释义
助词,用于句 首,表示发端。 操守、品德。
诫子书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品德高尚的人。
他手不离扇的原因。
课后作业
仔细阅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说一说学习了 这课之后有什么启发。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 课文。 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 节约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 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作者名片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 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 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 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诫子
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晚年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
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
是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
一名君子。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 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
珍惜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
悔之晚矣。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深入探究
1.本文中作者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什 么关系?
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
础上的美德。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作者认为“静”与“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运用 了哪种论证方法?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 学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 果一个人“淫慢”“险躁”,无静心, 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运 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
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信中。通过这些智慧理性、 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特别是他在《诫子书》中对道德、修养、教育方法的重视,更值 得我们今天对加强自身修养和后代教育的重视。
文体知识
写 信
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
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
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 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
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
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
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 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姓名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 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不释手, 形影不离。他这样做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 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 战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明诸葛亮手执鹅毛扇的功用以及
振奋精神。励,振奋。 修养性情。治,修养。 岁月。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穷困潦倒之人 住的陋室。 又怎么来得及。
◆古今异义
夫君子之行(
古义: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今义:丈夫
)
夫君子之行( 古义:操守、品德
今义:行为,行动 )
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 ) 散精力 今义:指环境安静
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 地学习之中积累。不下苦功学习,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 才干得到增长,不意志坚定不移,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 学业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 够修养性情。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就会变成年老志衰,没有用处之人,(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 没有任何贡献,只能够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 (那时知道要悔过)又怎么来得及!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五、背诵全文。 点拨:理解文意并熟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叙 述清楚,简洁清晰,语言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做过 多、过深的修饰,已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结尾,要根据收信 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以示礼貌。一般性的祝词“此致” “敬礼”,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下一行顶格写 “敬礼”。给长者的信往往写“祝您健康长寿”,给朋友写 “祝工作顺利”,给晚辈写“祝你学习进步”。署名和日期, 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写写信日期。根据 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学生 ××”、“儿××”等。
非学无以广才( 古义:增长
今义:广泛;宽广 ) 今义:危险,惊险 今义:治理
险,古义:轻薄 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古义:修养
)
年与时驰(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