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的鉴别
食用菌菌种如何鉴别
食用菌菌种如何鉴别
食用菌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广大栽培者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会影响制菌者的信誉,如2005年和家片村的部分种植户,从小商贩手中购买的菌种,品种不好致使十几户菇农连本钱都没挣回来,可见菌种质量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在此,介绍一些鉴别菌种的方法。
1.优质菌种的标准(以滑子菇菌种为例):
①菌种的纯度必须纯正,无杂菌,无感染,无其它类似菌种。
②菌种色泽纯正。
多数菌种的菌丝洁白,有光泽,原种栽培种菌丝应连接成块,无老化现象。
③菌丝要粗壮,分枝多而紧密,接种到新培养基后吃料快,生长旺盛。
④培养基要湿润,与塑料袋或瓶壁紧贴而不干燥,含水份适宜。
⑤各种品种有特殊的清香味,没有霉变或腐臭气味。
2.菌种质量的鉴别:①肉眼直接检查。
对于引进的菌种,首先用肉眼观查包装是否符合要求,棉塞有无松动,试管玻璃瓶,塑料袋是否有破损,有无病虫害,菌丝色泽是否正常,是否有该菌种特有的香味。
②观察菌丝生长速度。
将供测验的菌种接入所配制的培养基上,放置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培养,如果菌丝生长迅速、整齐浓密,健壮有力,则表明是优质菌种,否则是劣质菌种。
③出菇试验。
经过多方面考核,认为是优良菌种的可进行扩大试验,以鉴定菌种的实际生产能力,可用压块和袋栽二方法,观察菌丝生长速度,吃料能力,出菇速度、子实体形态、产量、质量等来综合评估菌种的优劣。
只要把握菌种的质量、菇盘配料合理,灭菌严格,种菌对路、温、湿度适宜,保证水到渠成,定能得到大丰收。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
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5篇)第一篇: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酸奶菌种的分离及鉴定乳酸菌是指一群通过发酵糖类,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总称。
乳酸从形态上可分为球菌和杆菌,并且均为革兰氏染色阳性、在缺少氧气的环境中生长良好的兼性厌氧性或厌氧性细菌。
目前,对乳酸菌的应用研究,着重于食品(如发酵乳制品、发酵肉制品和泡菜)和医药工业等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
目前市售的各种酸奶制品中, 作为发酵剂的乳酸菌, 通常为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这两株菌。
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酸杆菌混合培养发酵的乳酸饮品能补充人体肠道内的有益菌,维持肠道的微生态平衡,且含有易于吸收的营养素,具有抑制腐败菌、提高消化率、防癌及预防一些传染病等功效,并能为食品提供芳香风味,使食品拥有良好的质地。
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us):长杆形,直径1-3mm左右,能产生大量的乳酸。
酸碱度方面,为耐酸或嗜酸性,因低pH能防止一些微生物的生长;温度方面,为嗜温至少许嗜热,最适生长温度在37-45℃之间,对低温非常敏感。
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卵圆形,直径0.7-0.9微米,呈对或链状排列,无运动性。
为健康人肠道正常菌群,可在人体肠道中生长、繁殖。
可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对人具有潜在危害的细菌。
本研究对市售主要品牌酸奶中(河南花花乳业生产的酸奶)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并进一步探讨制备酸奶条件(温度、时间等),以达到最佳的天然酸奶质量效果。
一、实验内容(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1.无菌操作倒平板、十倍稀释、划线分离,恒温培养2.菌落观察与镜检 3.筛选生产用菌株(2)优化酸奶制作条件1.制备发酵液2.不同条件下,接种发酵菌剂并发酵生产 3.观察发酵情况4.品尝发酵产品,进行质量评价 5.记录结果二、实验器材1)菌种:新鲜乳酸饮料(标记只含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2)试剂:脱脂奶粉、蔗糖、1.6%溴甲酚绿乙醇溶液(溴甲酚绿、无水乙醇)、酵母膏、琼脂、革兰氏染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沙黄)、75%乙醇、香柏油、1mol/L NaOH、1mol/L HCl、碳酸钙;0.4gNaOH固体、4.2ml浓HCL(分析纯)、20gCaCO3固体、酵母膏20g、琼脂30g香柏油、脱脂奶粉100g、蔗糖10g;3)仪器:高压蒸汽灭菌锅、恒压干热灭菌箱、超净工作台、光学显微镜、培养箱、pH试纸、酸乳瓶、培养皿(φ9或φ12)、试管、300ml三角瓶(带玻珠)、移液管、天平、牛角匙、电炉、量筒、漏斗、漏斗架、玻璃棒、棉塞、吸管、线绳、标签、500ml锥形瓶、250ml锥形瓶、250ml烧杯、酒精灯、石棉网、接种针(环)、擦镜纸四、实验方法4.1乳酸菌的分离纯化 4.1.1分离(1)配制BCG牛乳培养基,分装三角瓶,包扎,灭菌备用。
菌种鉴定流程课件
菌种鉴定是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工作 ,对于揭示微生物的生态和进化关系、探 索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02
菌种采集
采集方法
01
02
03
采集方式
根据菌种类型和特性,选 择合适的采集方式,如表 面涂抹、深层挖掘等。
采集工具
根据采集需求,准备适当 的采集工具,如铲子、刀 具、试管等。
采集环境
选择适当的采集环境,如 土壤、水源、动物粪便等 ,并确保环境无污染。
ABCD
稀释分离法
将菌液进行稀释,然后涂布在培养基上,使菌落 分散生长,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温度、pH等物理因素分离法
通过调节培养温度、培养基pH等物理因素,使 特定微生物生长繁殖,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
分离纯化的步骤
采集样品
选择适当的样品,并确保样品无 菌操作。
选择培养基
根据分离的微生物种类选择适宜 的培养基。
采集注意事项
采集安全
在采集过程中,注意个人 安全和卫生,避免交叉感 染。
采集代表性
确保采集的菌种具有代表 性,能够反映该地区的菌 种分布和特点。
采集量控制
根据需求适量采集,避免 过度采集和破坏生态环境 。
采集后的保存
保存容器
选择适当的保存容器,如密封袋 、试管等,并确保容器无菌。
保存环境
选择适当的保存环境,如干燥、阴 凉、避光等,以保持菌种的活性。
和鉴别。
结果分析的注意事项
1 2
准确性
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避免误差和偏差。
完整性
确保鉴定结果的完整性,涵盖菌种的所有相关信 息。
3
可重复性
确保鉴定结果的可重复性,以便于验证和复现。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一种耐受力很强的细菌。
铜绿假单胞菌在人类和动植物体内都有可能成为病原菌,引起多种感染疾病,如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等。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十分重要。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主要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形态学观察是最为简单直观的方法,通过观察细菌在琼脂培养基上的形态特征来初步鉴定。
铜绿假单胞菌在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典型的青绿色凝块状菌落,通常呈金黄色至淡黄色,具有辛辣气味。
除了形态学观察外,生理生化特性检测也是菌种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如利用氧化物作为唯一氧化剂和膜脂组成特殊等。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溶血素、胞外聚合物酶、脂肪酶等多种外源酶,可以降解寡糖、脂质等物质。
分子生物学方法也成为现代菌种鉴定的重要手段。
通过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可以对靶基因进行测序分析,比如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16S rRNA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同时又有足够的变异性,能够帮助界定种和属的分类关系。
在进行铜绿假单胞菌菌种鉴定的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菌落:铜绿假单胞菌菌落为青绿色,有金黄色至淡黄色的边缘。
需避免选择其他青绿假单胞菌属菌种带来的干扰。
2. 确认生理生化特性:对于一些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如氧化物利用情况、酶产生等,可以通过专门的生化试验进行验证。
3. 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菌种的归属,可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加深对菌种的认识。
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鉴定是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只有准确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的菌种,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的医学、环境等研究工作,为防治相关感染病害提供科学依据。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
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菌种鉴定标准操作规程范围:适用于******鉴定标准操作职责:内容:1整体操作步骤1.1纯化、分离待鉴定菌用接种环挑取待鉴定菌落或少许含菌溶液到相应的培养基上(如TSA),划线分离,以出现微生物单菌落为止。
1.2挑取纯化后的单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以确定待鉴定菌的革兰属性。
1.3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则先进行发酵实验。
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20NE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发酵实验结果为阳性,则在经过细胞色素氧化酶实验后选用API20E试剂条进行鉴定。
1.4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球菌,则先进行过氧化氢酶实验。
如实验结果为阴性则选用API Strep试剂条进行鉴定,如实验结果为阳性则选用API Staph试剂条进行鉴定。
1.5假如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杆菌并且有内生芽胞,则选用API 50CHB试剂条进行鉴定;否则,根据运动性实验和过氧化氢酶实验结果选用API Coryne或其他试剂条进行鉴定。
1.6选定正确的试剂条以后,根据不同的API试剂条的标准操作规程准备接种物,进行接种、培养等操作并将结果形成数码,用API鉴定软件鉴定或查询待检菌的名称均可。
鉴定结果应记录,必要时,给出相应解释。
2革兰氏染色2.1染色剂的配制2.1.1结晶紫染色液:甲液:结晶紫 1.0g95%的酒精20ml乙液:草酸铵0.8g水80ml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静置48h使用,置密闭棕色瓶中储存。
2.1.2碘液:碘 1.0g碘化钾 2.0g水300ml配制时先用3~5ml水将碘化钾溶解,再加入碘,用力摇匀,使之全部溶解后,再加水稀释至300ml,摇匀,分装在棕色瓶中储存。
2.1.3稀石碳酸红溶液:碱性品红 1.0g石碳酸 5.0ml95%乙醇10.0ml配制时用乙醇溶解碱性品红,然后加入石碳酸溶液,使用时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
2.2操作:2.2.1涂片:用接种环挑取液体培养物中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固体培养物则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用接种环挑取少量菌体在载玻片上涂成薄层。
微生物菌种分离和鉴定技术
微生物菌种鉴定技术
表征(表型)特征 形态特征 生理和代谢特征 生态特征
遗传(基因型)特征 蛋白质比较 核酸碱基组成 核酸序列
分子标尺
多相鉴定技术 Polyphasic Identification
新型显色培养基:
利用微生物自身代谢产生的酶与相应显色底物反应显色的原理来检测微生物 的培养基 。
微生物快速分离、计数方法
Petrifilm Plate (3M)
微生物快速分离、计数方法
3M Petrifilm Plate
Aerobic Count Plate Coliform Count Plate Rapid Coliform Count Plate E. coli /Coliform Count Plate Enterbacteriaceae Count Plate Yeast and Mold Count Plate Staph. aureus Express Count Plate Environmental Listeria Plate
单细胞(孢子)分离
选择培养基分离
传统选择性培养基
血平板:适于各类细菌的生长,一般细菌检验标本的分离,都应接种此平板。 巧克力血平板:其中含有V和X因子,适于接种疑有嗜血杆菌、奈瑟菌等的标
本。 中国蓝平板或伊红美蓝平板:可抑制革兰阳性细菌,有选择地促进G-菌生长,
是较好的弱选择性培养基。 麦康凯平板:具中等强度选择性,抑菌力略强,有较少革兰阴性菌不生长。 SS琼脂:有较强的抑菌力,用于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 碱性琼脂:用于从粪便中分离霍乱弧菌及其它弧菌。 血液增菌培养基:用于从血液、骨髓中分离常见病原菌。 营养肉汤:用于标本及各类细菌的增菌
细菌的生化鉴定
综合的部分常见菌鉴别试验表1 常见产黄色素菌种的鉴别菌名氧化酶动力葡萄糖吲哚硝还ONPG麦芽糖木糖七叶苷Mac生长少动鞘氨醇单胞+ + + - - + + + + - 浅黄金色单胞菌- + + - + + + + + + 栖稻黄色单胞菌- + + - - - + + - + 嗜麦芽窄食单胞- + + + + + - + + 食醇鞘氨醇杆菌+ - + - - + + + + + 多食鞘氨醇杆菌+ - + - - + + + + + 脑膜炎败血黄杆+ - + + - + + - + V 有毒威克斯菌+ - - + - - - - (+)- 短稳杆菌+ - + + - - + - - + 洋葱伯克霍尔德+/- - + + + + + + + 产吲哚金黄杆菌+ - + + + - + - + + 食醇鞘氨醇杆菌阿拉伯阴性,甘露醇阳性,多食鞘氨醇杆菌相反。
(+),多数阳性;(-),多数阴性;V,不定;空缺的是暂时未查到确切结果。
表2葡萄球菌与其他革兰阳性球菌的鉴别菌属严格需氧四联排列紧粘琼脂动力触酶氧化酶厌氧葡萄糖产酸杆菌肽耐药呋喃唑酮耐药5.0%NaCl琼脂生长葡萄球菌属- d --+ - d + -+气球菌属-+ ----(+)--+动性球菌属+ d -+ + --+口腔球菌属- d + -±-+ ---微球菌属+ + --+ + --+ +注:杆菌肽0.04U/片,(+)为耐药,(-)为敏感,抑菌环10~25mm;呋喃唑酮100μg/片,抑菌环≤9mm为耐药(+),抑菌环15~35mm为敏感(-)。
葡萄球菌、动性球菌、口腔球菌和微球菌都属微球菌科。
表3常见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鉴定试验菌名新生霉素硝酸盐还原尿素酶甘露醇产酸*蔗糖产酸*麦芽糖产酸覃糖产酸表皮葡萄球菌S (+)+-++-头状葡萄球菌S (+)-++--孔氏葡萄球菌R (-)±(+)(-)±+溶血葡萄球菌S (+)—V +++腐生葡萄球菌R -+++++模仿葡萄球菌S ++++(±)±人型葡萄球菌S ++-++±里昂葡萄球菌S +±++++施莱弗葡萄球菌S +-+--±华纳葡萄球菌S ±+±+(+)+注:产酸试验应加石蜡油。
如何鉴别食用菌菌种好坏?这四法不妨一试
如何鉴别食用菌菌种好坏?这四法不妨一
试
第一种方法,直接观察。
直接观察就是利用肉眼直接观察培养好的食用菌菌种,一般优质的食用菌菌种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菌种纯正,无杂菌污染;二是绝大多数食用菌的菌丝为纯白色,有光泽,生长均匀整齐,连接成块,有弹性;三是菌丝粗壮,生长势强;四是培养基湿润,与瓶(袋)壁紧贴,无干缩,松散和积液现象;五是菌龄适宜,菌丝不老化变色,无吐黄水现象,无原基和菌菇形成。
第二种方法,用显微镜镜检。
就是用显微镜观察食用菌菌种的菌丝体,一般优质的食用菌菌种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菌丝粗壮且分枝多;二是细胞质浓度高且颗粒多;三是菌丝有隔膜,四是有锁状联合的食用菌锁状联合明显。
第三种方法是生活力测试。
所谓生活力测试,是指将食用菌菌种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优质菌种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菌丝体萌发和吃料快,生长迅速、整齐浓密;二是菌丝体健壮、生长势强。
第四种方法,出菇实验。
出菇实验是指将食用菌菌种扩大后进行出菇试验,观察菌丝体生长和出菇情况,一般优质菌种应具备以下特征:一是菌丝体生长快,且长势强;二是出菇早且整齐,产量高却
子时体体态正常;三是转潮快且出出菇潮次多;四是抗性强,病虫害发生少。
出菇实验评价优质食用菌菌种最有说服力,但测试所需花费时间较长。
菌种鉴定的几方面特征
菌种鉴定的几方面特征1、个体形态:镜检细胞形状、大小、排列,革兰氏染色反应,运动性,鞭毛位置、数目,芽孢有无、形状和部位,荚膜,细胞内含物;放线菌和真菌的菌丝结构,孢子丝、孢子囊或孢子穗的形状和结构,孢子的形状、大小、颜色及表面特征等。
2、培养特征:①在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和斜面上的菌苔性状(形状、光泽、透明度、颜色、质地等)。
②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穿刺接种培养的生长情况。
③在液体培养基中混浊程度,液面有无菌膜、菌环,管底有无絮状沉淀,培养液颜色等。
3、生理生化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与微生物的酶和调节蛋白的本质和活性直接相关,酶及蛋白质都是基因产物,所以对微生物生理生化特征的比较也是对微生物基因组的间接比较,加上测定生理生化特征比直接分析基因组要容易得多,因此生理生化特征对于微生物的系统分类仍然是有意义的。
4、血清学试验与噬菌体分型。
5、氨基酸顺序和蛋白质分析。
6、核酸的碱基组成【(G+C)%】7、核酸的分子杂交。
营养缺陷型的应用从自然界分离到的微生物在其发生突变前的原始菌株,称为野生型菌株。
野生型菌株经过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失去合成某种营养(氨基酸、维生素、核酸等)的能力,只有在基本培养基中补充所缺乏的营养因子才能生长,称为营养缺陷型。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在生产实践和基础理论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产实践中,营养缺陷型可用于工业微生物育种,协助解除代谢反馈调控机制,从而达到大量积累终产物的目的;也可将营养缺陷型菌株作为生产菌种杂交、重组育种时的遗传标记。
在基础理论中,营养缺陷型不仅被广泛应用于阐明微生物代谢途径上,而且在遗传学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在遗传规律中的转化、转导、原生质体融合、质粒和转座因子等的研究中,营养缺陷型是最常用的标记菌种。
代谢调控的类型1、初级代谢的调节控制:虽然代谢调节方式很多,由于微生物细胞体内的所有生化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因此,对酶的调节控制是最主要、最有效的调控方式。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调节酶的合成量(反馈阻遏),二是调节现成酶分子的催化活力(反馈抑制)。
菌种筛选方法
常用的菌种的筛选方法如下:(1)施加选择性压力分离法主要是利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繁殖对环境和营养的要求不同,如温度、pH、渗透压、氧气、碳源、氮源等,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存,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
而得以快速分离纯化的目的。
如可以控制培养时的氧,可将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分开;通过控制温度,可将嗜热微生物和非嗜热微生物分开;控制pH,可将嗜酸、嗜碱微生物分离等。
在分离培养基中也可以加入不同的抗生素或试剂来增加选择性。
如在分离放线菌和细菌时,可加入抗真菌抗生素;分离真菌时,可加入抗细菌药物。
(2)随机分离方法有些微生物的产物对筛选没有直接的选择性指示作用,因此常采用随机分离方法分离。
A、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常用抑菌圈法。
实验必须用工具菌:采用抗生素的敏感菌,传统上常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
B、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抗肿瘤药物产生菌的分离常用方法:生化诱导法、SOS生色检测法、DNA修复能力突变株。
原理是利用DNA的损伤,微生物发生突变。
B1、生化诱导法:将大肠杆菌的lacZ基因连接在λ噬菌体的PL启动子下,当DNA损伤时,诱发λ阻遏物CI分解,PL启动子启动lacZ基因转录,测定表达的ß-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检测药物的存在。
B2、SOS生色检测法:利用当DNA损伤时,可活化yecA蛋白,进而分解噬菌体的阻遏蛋白,再引起sifA基因启动lacZ基因转录,测定表达的ß-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检测药物的存在。
C、生长因子产生菌的分离以氨基酸产生菌为例,介绍筛选方法。
首先将待试菌接入加了抗真菌的化合物(如亚胺环己酮)的分离培养基中生长,然后采用影印法,将菌落复印到能支持氨基酸产生菌生长的培养基中,培养2-3天后,用紫外线杀司长好的菌落,再往此平板上面铺一层相应营养缺陷型菌株菌悬液,培养16小时后,被杀死的氨基酸产生菌的菌落周围应有一检测菌的生长圈。
优质菌种鉴别三法
优质菌种鉴别三法食用菌菌种同作物蔬菜的种子一样,是获得高产稳产的内在因素和基础,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量,甚至关系到栽培的成败。
因此,识别、鉴定菌种的优劣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看1.看菌种瓶(袋)培养料周围或表面是否有红、黄、黑、绿等异常斑点或片块若存在以上任何一种现象,都说明该菌种已被杂菌侵染(香菇、滑菇等产生色素的品种除外),该菌种不宜再用。
2.看菌种瓶(袋)是否被打开过,瓶(袋)外表有无破损凡已打开过或有破损的菌种都有被杂菌污染的可能,所以这样的菌种不宜再当菌种使用,只能用于出菇。
3.看菌种瓶(袋)标签上的日期是否过长菌龄过长的菌丝会由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若再做菌种接入培养基后,菌丝萌发慢,菌丝质量差,抗杂菌能力减弱。
菌种中既有发满瓶(袋)的,又有未发满瓶(袋)的(在同一次制种的前提下),这是由于制种的先后和装料的松紧不一致造成的,是允许的,这种情况说明该菌种的时间还不算长,可以挑选早发满菌丝的瓶(袋)先用。
若所有的菌种都已发满,且发现有的菌丝已长出瓶(袋)口,或有的培养料已失水离开了瓶(袋)壁,或有大量的小籽实体出现,都说明该菌种的菌龄已过长,不宜再作菌种使用。
菌种瓶(袋)中的培养料尚未发满菌丝,但已出菇的菌种也不宜再作菌种用。
这种菌种多是由于将母种无限度地转管或将原种当母种、生产种当原种转瓶(或袋)造成的,此情况下的菌种由于菌丝生活力弱,吃料慢,周期长,若继续当菌种使用则会严重影响成品菇的产量和质量。
4.看菌种的茵丝是否洁白、粗壮菌丝粗壮、洁白、浓密,且培养料的颜色由深变浅者为优良菌种;菌丝稀疏,上稀下密或上密下疏的菌种均属不正常情况,不宜再当菌种使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食用菌中不同种类的菌种在外观上也有差异,各有自己的特点,如:香菇菌丝常有褐色色素产生,气生菌丝较少;平菇气生菌丝则异常繁茂,常能充满容器;滑菇菌丝洁白度差,常有黄褐色色素。
所以在选用菌种时应区别情况分别对待。
菌种质量的鉴别方法
菌种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栽培效益的高低与成败,因此掌握菌种质量标准,学会鉴别菌种质量对广大栽培户来说十分重要。一、蘑菇。菌丝灰白、微带蓝色、细绒状、贴生菌丝上下分布均匀,无扇形变异,没有黄白色菌皮,具有特有的菇香。培养料中菌丝呈细浅状或束状,菌丝呈淡黄色,萎缩或看不到菌丝,内容物呈糊状为水分过多或菌种老化;基质上部菌丝干缩、下部菌丝生长尚好,为培养基过干、培养温度过高所致,瓶上部菌被过厚是老化或生产性能差的菌种;瓶内出现白色、浅黄色结块或有绿色、黄色、黑色或桔红色等各种霉菌菌落和害虫者,均予以淘汰。二、香菇。菌丝洁白呈棉毛状,生长均匀具特有香味,无厚菌被,易形成原基,抗病虫害者为优良菌种。瓶内菌丝稀疏,可见木屑颗粒,为培养时间不足或基质氮源少,瓶内菌丝脱落、萎缩,蓖被变褐为菌种过老应尽快使用。三、平菇。菌丝浓密、洁白、粗壮呈棉毛状,有爬壁现象。如菌丝稀疏或呈束状,为培养基过湿;菌丝生长缓慢或不向下生长,为培养基过干;瓶袋内出现大量原基,为菌龄过老;菌丝脱壁、萎缩,基部有黄色积液,为老龄菌种,表面或瓶壁出现霉菌斑、拮抗线、湿斑都是污染菌种。四、木耳。菌丝洁白,粗壮有力,生长较快,整齐均匀,为性状良好菌种;培养一段时间后,瓶壁出现菊花状胶质原基,褐色或黑褐色,为正常现象。若菌丝稀疏,可见培养基颗粒,同香菇菌种的原因类似,在菌丝满瓶之前出现原基,说明生理成熟过度,或转管次数多;基部有淡黄色积液为过老菌种;菌丝只限于某一角落生长,不再蔓延者与培养料湿度有关。五、银耳。银耳菌丝与香灰菌丝比例适当,在培养基上形成白毛团或胶质的耳基,瓶内香灰丝生长健壮、均匀,并能产生黑斑,后期在耳基下呈束状分布,无其它杂斑,银耳菌丝吃料深,在耳基下分布较厚,白毛团旺盛,耳基大,则为优良菌种。如白毛团较小,易胶质化,说明菌种已老化;香灰菌稀疏,不深入基质,子实体呈胶团或胶刺状,不开片,为培养基过湿;表面菌丝隐褪,耳基发红,并有红褐色积液与螨类污染有关;培养基表面有一层很薄菌膜,下部仍有银耳原基,说明菌种不纯。六、金针菇。菌丝洁白、粗壮或外观呈细粉状;生活力强,后期在培养基上呈丛状出现小子实体,为优良菌种。若菌丝不能向下深入生长。且有一明显界限与培养基太湿有关;菌丝稀疏,可能为培养基氮源含量不足或菌种生活下降有关;若瓶壁出现子实体,菌柄伸出说明培养基干缩菌丝老化;若瓶内呈粘液状,为细菌污染。七、猴头。菌丝洁白、粗壮、生长快,上下分布均匀,在培养基表面易形成子实体,肥大、肉厚,为优良菌种。培养基木屑变为淡黄色,菌丝生长不旺,与有机氮不足或培养时间较短有关;菌丝未发过半原基出现,与连续转管有关;菌丝稀疏;纤细、分布不均匀,易感染杂菌,是生活力衰退的表现,培养基收缩,瓶底积满黄色粘液,为老化菌种。
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
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
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是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来评估菌种的纯度、活力、稳定性以及一致性。
以下是一般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
1. 纯度:菌种应为单一菌株,不含其他菌株、杂质和异种菌。
纯度可通过传统的细菌培养和观察、鉴别试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等方法进行评估。
2. 活力:菌种应具有良好的生长和繁殖能力,保持一定的活力和稳定性。
活力可通过菌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情况、生长速度、菌体形态等进行评估。
3. 稳定性:菌种应在传代培养过程中保持稳定性,即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特性和生理特性,并且不易发生突变。
稳定性可通过连续传代培养、基因测序、酶活性测定等方法进行评估。
4. 一致性:同一批次的菌种应具有一致的性状和功能特性。
一致性可通过对同一批次菌种进行多次培养和鉴定,观察其生长情况、形态特征、代谢产物等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菌种质量鉴定的标准主要包括纯度、活力、稳定性和一致性等方面的评估。
这些标准有助于确保菌种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科研、生产和应用中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收藏】微生物实验室的菌种鉴定小结
【收藏】微生物实验室的菌种鉴定小结食品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检出的微生物应该进行微生物鉴定,虽然药典里明确了鉴定到什么水平的标准和一些基础内容操作方法。
但是因为实验室能力有限,很多实验室要么消极抵抗要么稀里糊涂的要么完全委外。
其实我们一般微生物实验室自己还是可以做一些工作,特别是细菌的鉴定。
再就是菌种鉴定时,不是直接拿来就鉴定,需要一些预先做一些处理或判断。
现将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如下:1、生理生化鉴定:根据微生物对各种生理条件(温度、pH、氧气、渗透压)、生化指标(唯一碳氮源、抗生素、酶、盐碱性)代谢反应进行分析,并将结果转化成软件可以识别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与已知的参比菌株数据库进行比较,最终对未知菌进行鉴定的一种技术。
2、革兰氏染色:系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染色后细菌与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而用以分类鉴定。
3、平板划线法:系指把杂菌样品通过在平板表面划线稀释而获得单菌落的方法。
4、氧化酶试验:氧化酶不直接与氧化酶试剂起反应,而是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然后此氧化型细胞色素C再使对苯二胺氧化,产生颜色反应而进行的试验,用于区分不发酵的革兰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和肠道菌(氧化酶阴性)。
5、触酶试验:大多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均产生过氧化氢酶,但链球菌属阴性,故常用此试验来鉴定,用于区分葡萄球菌(过氧化氢酶阳性)和链球菌(过氧化氢酶阴性)。
6、凝固酶试验:用于区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可推测为非致病性)和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很可能为致病性)。
1、微生物鉴定程序微生物鉴定的基本程序包括分离纯化和鉴定,鉴定时一般先将待检菌进行初步的分类。
鉴定的方法有表型微生物鉴定和基因型微生物鉴定,根据所需要达到的鉴定水平选择鉴定方法。
目前实验室室进行表型微生物鉴定后可以用API试剂条进行或其他等效的试剂条进行菌种鉴定,如API试剂条鉴定不能满足要求时采取委外鉴定。
鉴别优质菌种质量方法
鉴别优质菌种质量方法一、优质菌种应具有纯、正、壮、润、香五个特征。
一闻就是闻菌种的气味,打开菌瓶,如闻到独特的菇香味,则为优良菌种,如有酸味、霉味和臭味,说明菌种已被杂菌污染了,是劣质菌种。
三看:一看外形。
优质菌种无斑块,无抑制线,无退菌和断菌现象,且菌丝粗壮,分枝浓密,相互联结成块,用手按菌时有弹性,湿润而不干燥,菌种与瓶或袋壁紧贴,无干缩、松散和积液现象。
用手掰成小块时,掉下的碎末少,培养基断面处菌丝明显可见,培养基颜色变浅。
二看颜色。
凡好的菌种整瓶(袋)呈均匀的白色。
如上部白,下部不白,说明菌种未长好;如菌丝发黄,说明菌种已衰退;如夹有桔红、绿、黑等色斑,说明菌种已被杂菌污染。
三看虫害。
用手取一块菌种放手上,如发现有幼虫,则菌种不好;如继续使用,在生产上将造成严重损失。
二、出菇试验在发育良好的菌丝上,覆盖大土粒3.3厘米厚,小土粒1.6厘米厚,并调节好水分,观察其向土粒中生长情况。
如在18—20℃的气温下,经15—20天能见到菌丝覆盖层内形成幼小菌蕾,则是正常的出菇情况。
如果第一批子实体采收后发生第二批子实体相隔时间很短,则为高产菌种。
三、栽培鉴定用木箱装培养料,如果播种后1—2天在培养料上可见到针芝状菌丝,并有规则地向四周生长,3—5天后即向瓣的培养料中蔓延,而原来菌种上的菌丝继续向四周发展,不萎蔫,说明菌种新鲜、易于成活,菌种优良。
四、室内测试如有条件,可用锥形瓶装流体培养基,灭菌后接入被检菌种,在25℃条件下培养1周观察,如有气泡和菌膜发生,并具有酸败味,说明菌种混有杂菌;如无上述现象则为纯净种。
以后继续观察,如浮在液面的菌种向四周生长快,菌丝健壮,边缘整齐且不断增厚,说明该菌株生长势强。
如果菌丝生长慢、稀疏、菌丝层薄,则说明长势弱,不宜用于生产。
菌种鉴定的方法
菌种鉴定的方法
菌种鉴定是确定微生物种类的过程,通常涉及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菌种鉴定方法:
1. 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大小、颜色、形状等特征来初步鉴定菌种。
这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进行。
2. 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分析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活性、生长条件等生理生化特性,以确定其种类。
这可以通过培养、生化试验等方法进行。
3. 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 测序、PCR、Southern blotting 等,分析微生物的基因组成,以确定其种类。
这是目前最准确的菌种鉴定方法之一。
4. 免疫学鉴定:利用抗体与微生物表面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鉴定菌种。
这可以通过免疫荧光、ELISA 等方法进行。
5. 光谱学鉴定:利用光谱学技术,如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析微生物的化学成分,以辅助菌种鉴定。
以上方法通常需要结合使用,以提高菌种鉴定的准确性。
在进行菌种鉴定时,应选择适当的方法,并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标准。
菌种筛选方法
菌种筛选方法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菌种筛选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
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
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
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
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测得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将来的生产水平。
1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
尽管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
当然,这种鉴别方法只能用于初筛。
有人曾统计过3,484个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Eremothecium ashbyii)的变异菌落,发现高产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以下特点:菌落直径呈中等大小(8-10毫米),凡过大或过小者均为低产菌株;色泽深黄色,凡浅黄或白色者皆属低产菌株。
又如,在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的育种中,曾发现菌落的棕红色变深者往往产量有所提高,而在赤霉素生产菌藤仓赤霉(Gibberella fujikuroi)中,却发现菌落的紫色加深者产量反而下降。
2 平皿快速检测法平皿快速检测法是利用菌体在特定固体培养基平板上的生理生化反应,将肉眼观察不到的产量性状转化成可见的"形态"变化。
具体的有纸片培养显色法、变色圈法、透明圈法、生长圈法和抑制圈法等,见图。
这些方法较粗放,一般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用,常只用于初筛,但它们可以大大提高筛选的效率。
它的缺点是由于培养平皿上种种条件与摇瓶培养,尤其是发酵罐深层液体培养时的条件有很大的差别,有时会造成两者的结果不一致。
菌种筛选方法
菌种筛选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筛选效率,往往将筛选工作分为初筛和复筛两步进行;初筛的目的是删去明确不符合要求的大部分菌株,把生产性状类似的菌株尽量保留下来,使优良菌种不致于漏网;因此,初筛工作以量为主,测定的精确性还在其次;初筛的手段应尽可能快速、简单;复筛的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复筛步骤以质为主,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测得的数据要能够反映将来的生产水平;1 从菌体形态变异分析有时,有些菌体的形态变异与产量的变异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这就能很容易地将变异菌株筛选出来;尽管相当多的突变菌株并不存在这种相关性,但是在筛选工作中应尽可能捕捉、利用这些直接的形态特征性变化;当然,这种鉴别方法只能用于初筛;有人曾统计过3,484个产维生素B2的阿舒假囊酵母E remothecium ashbyii的变异菌落,发现高产菌株的菌落形态有以下特点:菌落直径呈中等大小8-10毫米,凡过大或过小者均为低产菌株;色泽深黄色,凡浅黄或白色者皆属低产菌株;又如,在灰黄霉素产生菌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的育种中,曾发现菌落的棕红色变深者往往产量有所提高,而在赤霉素生产菌藤仓赤霉Gibber ella fujikuroi中,却发现菌落的紫色加深者产量反而下降;1 纸片培养显色法将饱浸含某种指示剂的固体培养基的滤纸片搁于培养皿中,用牛津杯架空,下放小团浸有3%甘油的脱脂棉以保湿,将待筛选的菌悬液稀释后接种到滤纸上,保温培养形成分散的单菌落,菌落周围将会产生对应的颜色变化;从指示剂变色圈与菌落直径之比可以了解菌株的相对产量性状;指示剂可以是酸碱指示剂也可以是能与特定产物反应产生颜色的化合物;2 变色圈法将指示剂直接掺入固体培养基中,进行待筛选菌悬液的单菌落培养,或喷洒在已培养成分散单菌落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在菌落周围形成变色圈;如在含淀粉的平皿中涂布一定浓度的产淀粉酶菌株的菌悬液,使其呈单菌落,然后喷上稀碘液,发生显色反应;变色圈越大,说明菌落产酶的能力越强;而从变色圈的颜色又可粗略判断水解产物的情况;3 透明圈法在固体培养基中渗入溶解性差、可被特定菌利用的营养成分,造成浑浊、不透明的培养基背景;将待筛选在菌落周围就会形成透明圈,透明圈的大小反映了菌落利用此物质的能力; 在培养基中掺入可溶性淀粉、酪素或CaCO3可以分别用于检测菌株产淀粉酶、产蛋白酶或产酸能力的大小;4 生长圈法利用一些有特别营养要求的微生物作为工具菌,若待分离的菌在缺乏上述营养物的条件下,能合成该营养物,或能分泌酶将该营养物的前体转化成营养物,那么,在这些菌的周围就会有工具菌生长,形成环绕菌落生长的生长圈; 该法常用来选育氨基酸、核苷酸和维生素的生产菌;工具菌往往都是对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3 摇瓶培养法摇瓶培养法是将待测菌株的单菌落分别接种到三角瓶培养液中,振荡培养,然后,再对培养液进行分析测定;摇瓶与发酵罐的条件较为接近,所测得的数据就更有实际意义;但是摇瓶培养法需要较多的劳力、设备和时间,所以,摇瓶培养法常用于复筛;但若某些突变性状无法用简便的形态观察或平皿快速检测法等方法检测时,摇瓶培养法也可用于初筛; 初筛的摇瓶培养一般是一个菌株只做一次发酵测定,从大量菌株中选出10-20%较好的菌株,淘汰80-90%的菌株;而复筛中摇瓶培养一般是一个菌株培养3瓶,选出3-5个较好的菌株,再做进一步比较,选出最佳的菌株;4 特殊变异菌的筛选方法上述一般的筛选菌株方法的处理量仍是很大的,为了从存活的每毫升106左右细胞的菌悬液中筛选出几株高产菌株,要进行大量的稀释分离、摇瓶和测定工作;虽然平皿快速检测法作为初筛手段可减少摇瓶和测定的工作量,但稀释分离的工作仍然非常繁重;而且有些高产变异的频率很低,在几百个单细胞中并不一定能筛选到,所以,建立特殊的筛选方法是极其重要的;例如营养缺陷型和抗性突变菌株的筛选有它们的特殊性,营养缺陷型或抗性突变的性状就象一个高效分离的"筛子",以它为筛选的条件,可以大大加快筛选的进程并有效地防止漏筛;在现代的育种中,常有意以它们作为遗传标记选择亲本或在DNA中设置含这些遗传标记的片段,使菌种筛选工作更具方向性和预见性;本节还将简单介绍其它一些特殊变异株的筛选方法;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经诱变处理后的菌悬液在筛选前一般应先进行诱变后培养,以促使变异细胞发生分离,防止出现表型延迟现象,筛选出不纯的菌株;营养缺陷型的筛选一般包括浓缩、进一步检出和鉴别营养缺陷型等步骤;1 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诱变后的细胞群体中大部分存活菌是野生型,而营养缺陷型占的比例相当小,这对分离是很不利的,所以,应该淘汰大量的野生型,以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的目的;常用的浓缩方法有抗生素法、菌丝过滤法、差别杀菌法和饥饿法等;2进一步检出所需缺陷型浓缩后的菌液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较大,但并非全部都是;并且营养缺陷型中也有不同的类型,还需要进一步检出所需要的营养缺陷型;这样就需要采用逐个检出法、夹层培养法和限量补给法等方法进一步检出所需要的营养缺陷型;3营养缺陷型的鉴定获得的营养缺陷型菌株还应进一步确认其生长的所需物;菌株较少时,可用生长谱法, 若菌株较多时,常采用组合补充培养基法抗性突变菌株的筛选抗性突变株的筛选相对比较容易,只要有10-6频率的突变体存在,就容易筛选出来;抗性突变株的筛选常用的有一次性筛选法和阶梯性筛选法两种手段;1 一次性筛选法一次性筛选法就是指在对出发菌株完全致死的环境中,一次性筛选出少量抗性变异株; 噬菌体抗性菌株常用此方法筛选;将对噬菌体敏感的出发菌株经变异处理后的菌悬液大量接入含有噬菌体的培养液中,为了保证敏感菌不能存活,可使噬菌体数大于菌体细胞数;此时出发菌株全部死亡,只有变异产生的抗噬菌体突变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被裂解而继续生长繁殖;通过平板分离即可得到纯的抗性变异株; 耐高温菌株在工业发酵中的应用意义在于它可以节约冷却水的用量,尤其是在夏季,并能减少染菌的机会;耐高温菌株所产生酶的热稳定性较高,适用于一些特殊的工艺过程;耐高温菌株也常采用此法筛选;将处理过的菌悬液在一定高温下处理一段时间后再分离;对此温度敏感的细胞被大量杀死,残存的细胞则对高温有较好的耐受性; 耐高浓度酒精的酵母菌的酒精发酵能力较高,也适宜提高发酵醪浓度,提高醪液酒精浓度;而耐高渗透压的酵母菌株具有积累甘油的性能,可用于甘油发酵;耐高酒精度、高渗透压的菌株也可分别在高浓度酒精或加蔗糖等造成的高渗环境下一次性筛选获得;2阶梯性筛选法药物抗性即抗药性突变株可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药物或对菌体生长有抑制作用的代谢物结构类似物来一次性筛选,大量细胞中少数抗性菌在这种培养基平板上能长出菌落;但是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无法知道微生物究竟能耐受多少高浓度的药物,这时,药物抗性突变株的筛选需要应用阶梯性筛选法; 因为药物抗性常受多位点基因的控制,所以药物的抗性变异也是逐步发展的,时间上是渐进的,先是可以抗较低浓度的药物,而对高浓度药物敏感,经"驯化"或诱变处理后,可能成为抗较高浓度药物的突变株;阶梯筛选法由梯度平板或纸片扩散在培养皿的空间中造成药物的浓度梯度,可以筛选到耐药浓度不等的抗性变异菌株,使暂时耐药性不高,但有发展前途的菌株不致于被遗漏,所以说,阶梯性筛选法较适合于药物抗性菌株的筛选,特别是在暂时无法确定微生物可以接受的药物浓度情况下组成酶变异株的筛选许多水解酶是诱导酶,只有在含有底物或底物类似物的培养环境中,微生物才会合成这些酶类,所以,诱导酶的生产不仅需要诱导物,而且受到诱导物的种类、数量以及分解产物的影响;能迅速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往往会引起酶合成的减少,诱导物有时又比较昂贵;这些都可能造成这些水解酶工业生产的波动以及生产成本提高;如果控制这些酶合成的调节基因发生了变异,诱导酶就可能转变成组成酶,它的合成与细胞的其它组织蛋白一样,不再需要诱导物的存在;由诱导型的出发菌株诱变筛选出组成型变异株对于水解酶的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的筛选方法有恒化器法、循环培养法和诱导抑制物法;1 恒化器法恒化器常被用于微生物的"驯化";在培养基中添加不能起诱导作用的低浓度底物,接入处理后的菌悬液进行培养,此时出发菌株由于不能被诱导,无法合成有关的诱导酶而不能分解该底物,从而生长速率极慢,而群体中少数组成型变异株则可合成有关的酶,分解利用该底物,生长速率较快;为了提高组成酶变异株的优势,即它在群体中的比例,可以应用恒化器培养技术;随着恒化器培养中不断加入新鲜基质而逐渐增大组成酶变异株的优势,这样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做进一步的纯化分离;2 循环培养法利用不含诱导物的培养环境和含有诱导物的培养环境进行交替循环培养待分离的菌悬液,从而使组成酶变异株得到富集;当接种到不含诱导物而含有其它可利用碳源的培养基中时,两种类型菌株同样能较好地生长,但在此环境中组成型突变株已能合成有关的水解酶,而诱导型菌株就不能合成; 进而将它们转接入含诱导物的培养基中时,变异株能迅速利用诱导底物进行生长繁殖,而诱导型出发菌株需经历一个诱导合成酶的阶段,两类菌株的生长就不同步了,随着循环交替培养的继续,组成酶变异株所占的比例将逐渐增大;3 诱导抑制剂法有些化合物能阻止某些诱导酶的合成,如α-硝基苯基-β-岩藻糖苷对大肠杆菌的β-半乳糖苷酶的诱导合成有抑制作用,称为诱导抑制剂;当在诱导物和诱导抑制剂同时存在的培养环境中培养待分离菌群时,诱导型菌株不能产生诱导酶,无法正常生长,只有组成型变异株能够利用底物进行生长繁殖;高分子废弃物分解菌的筛选随着石油化工和塑料工业的发展,各种高分子包装废弃物日益增多,这些"白色污染"在自然界很难被消化而进入物质循环;设法选育能分解利用这些高分子材料的微生物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这些高分子材料大多是不溶于水的,直接分离具有分解功能的微生物很困难;为此,有人设计了阶段式筛选法,首先寻找能在与聚乙二醇结构相似的含两个醚键的三甘醇上生长的微生物,接着,诱变筛选能分解聚乙二醇的变异株;或者筛选能以乙二醇、丙二醇为碳源的菌株,继而诱变筛选出能利用聚乙二醇等物质的变异株;这种由简单的聚合物单体入手逐级筛选高分子废弃物分解菌也许是一条有效的筛选思路;无泡沫菌株及高凝聚性菌株的筛选有些菌在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从而造成发酵液满溢,增大了染菌的机会,使发酵体系反应不均匀,也有可能引起某些发酵产物的生物活性丧失,如蛋白酶变性失活;为了避免泡沫的产生,常常需通过牺牲发酵液的装量或加入大量的消泡剂来消除泡沫的不利影响;发酵过程产生泡沫是菌体代谢、培养基和发酵工艺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菌种是产生泡沫的关键,选育无泡沫或少泡沫菌株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泡沫问题; 有人用气泡上浮法筛选出了无泡沫的酒精酵母;将变异处理后的菌悬液接种入生长培养基中,培养器皿的底部放置无菌压缩空气喷口,培养过程中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形成鼓泡,易产生泡沫的酵母菌会随泡沫而除去,留下的是不易产生泡沫的变异菌株;也有人用苯胺蓝染色法进行筛选,将经过变异处理的菌悬液经培养后涂布在含葡萄糖3%、酵母膏%、苯胺蓝%的平板上培养4天,出发菌株呈浅蓝色,变异菌株因细胞壁成分和结构改变造成与染料结合力改变,少泡沫的变异菌株呈深蓝色; 啤酒发酵和单细胞蛋白培养都希望由凝聚性较好的酵母菌株担任发酵菌种,以便于啤酒的澄清和保持良好的风味,以及单细胞蛋白的收集;采用上述的泡沫上浮法也可以除去不易凝聚的细胞,通过改变鼓泡速度的调节,可以获得具不同凝聚性的菌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学习情境
项目2 实验菌种的鉴别、保藏和使用
任务1 前期准备工作(玻璃器皿的清洗、培养基的 配制、实验用物及培养基的消毒灭菌) 任务2 菌种的复苏与分离纯化 任务3 菌种的鉴别 任务4 工作菌株的制备及保藏 2010年药物制剂技术专业 邓雪萍
菌种的鉴别
一、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鉴别 二、根据微生物(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的 生长现象进行鉴别(平板、半固体、液 体) 三、根据微生物(细菌)在鉴别培养基中的 生长现象进行鉴别 四、根据生化反应试验结果进行鉴别
绿脓杆菌
表2-9 常见细菌的在NB半固体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 金卜菌 大肠埃希菌 绿脓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沙门菌 特点 无鞭毛 周鞭毛,有动力 生长现象
沿穿刺线成线状生长,穿刺线两 边的培养基仍澄清透明 沿穿刺线成生长,穿刺线两侧可 见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
单端丛鞭毛,运动 沿穿刺线成生长,穿刺线两侧可 见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 活泼 周鞭毛,有动力 周鞭毛,有动力
霉菌的菌落特征 较疏松(由许多菌丝体和孢子构成) 较大,外观干燥、不透明,有皱褶 呈蜘蛛网状、绒毛状或棉絮状 用接种针不易挑起 菌落正反面颜色常不同;菌落边缘和中 心的颜色常不同
霉菌菌落
黑根霉 毛霉
青霉
黑曲霉
米曲霉
红曲霉
点青霉菌落(外观干燥,有皱褶)
表2-8 常见细菌的在NA平板上的典型菌落特征
细菌 金卜菌 大肠埃希菌 菌落特征 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凸起、湿润、中 等大小的金黄色菌落 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凸起、湿润、中 等大小的灰白色菌落 菌落大而扁平,边缘不规则,表面光滑,湿 润, 呈灰白色或灰绿色,培养基呈现黄绿色或 蓝绿色 圆形、边缘不规则、表面较不光滑、凸起、较 枯草芽孢杆菌 大的灰白色菌落 沙门菌 圆形、边缘整齐、表面光滑、凸起、湿润、中 等大小的半透明菌落
抽 签
1 、 5种菌在NA平板上的典型菌落特征 2、 5种菌在NB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3、 5种菌在NB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4、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鉴别培养基(卵黄氯化钠琼脂平板、甘露 醇氯化钠琼脂平板、血平板)上的典型生长现象
5、铜绿假单胞菌在鉴别培养基(CTB、血平板)上的典型生长现象 6、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在鉴别培养基(EMB、MacC)中的典型生长现象 7、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在鉴别培养基(DHL、SS)中的典型生长现象 8、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在鉴别培养基(TSI)中的典型生长现象
铜绿假单胞菌菌落特征
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在鉴别培养基中的典型生长现象(6、7、8组)
培养 基 EMB 鉴别成分 伊红、美蓝,乳糖 大肠埃希 菌 沙门菌 沙门菌属分 沙门菌属 解葡萄糖产 酸产气(伤 寒沙门菌只 产酸不产 气),不分 气), 解蔗糖和乳 糖(少数分 解乳糖或迟 缓分解乳 糖),多数 糖), 可产生硫化 氢
绿脓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 专性需氧菌 沙门菌 兼性厌氧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鉴别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4号)
培养基 卵黄氯化钠琼脂 甘露醇氯化钠琼脂 鉴别或选择性成分 卵黄,约5%NaCl 甘露醇,7.5%NaCl,酚红 pH6.8黄-8.4红 脱纤维羊血(或兔血) 菌落特征
血琼脂平板
金卜菌菌落
甘露醇氯化钠平板
大肠埃希 氏菌能分 氏菌能 MacC 乳糖、中性红pH红6.8-8.0黄 解葡萄糖 产酸产 乳糖,硫代硫酸钠,枸橼酸铁(III) DHL 气,绝大 铵,中性红pH红6.8-8.0黄 多数菌株 乳糖、硫代硫酸钠,枸橼酸铁(III) 能分解乳 SS 铵,中性红pH红6.8-8.0黄 糖、蔗 乳糖、蔗糖、葡萄糖(10:10:1)、硫 糖,不生 成硫化氢 TSI 酸亚铁、硫代硫酸钠、酚红pH6.8黄8.4红,半固体斜面(琼脂1.2%)
沿穿刺线成生长,穿刺线两侧可 见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 沿穿刺线成生长,穿刺线两菌在NB中的生长现象
细菌 金卜菌 大肠埃希菌 特点 兼性厌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专性需氧菌 产生水溶性 绿脓色素 生长现象 均匀浑浊生长 均匀浑浊生长 液面菌膜,上部菌液呈现蓝绿色 或黄绿色,膜下培养液浑浊 液面菌膜,膜下培养液澄清,培 养一定时间,有菌下沉 均匀浑浊生长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放射状) 基内菌丝和孢子的颜色常不同 1、硬,致密,较小。有的为粉质。 2、表面呈紧密的绒状,或絮状,或粉末 状,或颗粒状,或坚实、干燥、多皱; 3、接种针难以挑起; 4、菌落不透明,正、反两面常呈现不同 颜色。
液体培养特征:静置培养、振荡培养(如摇床)
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菌落形态与细菌菌落相似。比细菌菌落 大且厚 多为乳白色,表面湿润、光滑 易用接种环挑起 正面与反面、边缘与中央颜色一致 液体培养特征
血平板
铜绿假单胞菌在鉴别培养基上的典型菌落特征
溴化十六烷三甲铵平板(CTB) :扁平、圆形或无定形、边 缘不齐,光滑湿润,呈灰白色,周边略呈扩散现象,在菌 落相邻处常有融合现象。菌落周围常有水溶性黄绿色或蓝 绿色素扩散,使培养基显黄绿色或蓝绿色 ,但亦有不产色 素的菌株。 血平板:菌落大而扁平,边缘不整齐,表面光滑,湿润,有 生姜气味,培养基呈现黄绿色或蓝绿色,有透明溶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