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五课 言之有理

合集下载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五课言之有理(共5篇)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五课言之有理(共5篇)

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五课言之有理(共5篇)第一篇: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五课言之有理说“一”不“二”——避免歧义一、教学目的:1、认识、辨析歧义现象;2、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类型;3、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类型;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2、难点: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掌握消解歧义句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辨析法、归纳法、实践法、多媒体导学法。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赵本山的小品《卖车》导入。

并简析小品包袱的形成原因。

从脑筋急转弯的两道题说起:狗为什么不生跳蚤?树上qí个猴,树下一个猴,一共几个猴?(二)歧义概念:歧义是指语句有两种或多种意思,可同时形成两种或多种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语言交际中,一般情况下,歧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语病,它将使作者(说话人)与读者(听话人)之间无法建立起一致的理解,无法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

有歧义的句子虽然在语法和逻辑关系上都是合格的,但是它表达的意义不明确,比应该表达的意义多了一个(甚至几个)意义;因此,也属于病句的一种。

(三)“火眼金睛”:1、课堂热身活动:找歧义①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结构层次可以划分为: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或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②电监会设立六区域电力监管局(可以理解为“电监会设立了六个管理各自区域的电力监管局”或“设立了一个统一管理六个区域的电力监管局”)③两代教授,人格不同(“代”是一个多义词,可以理解为“辈分、时代”或“代理”)④被控私分国有财产—专家总经理成了被告人(“专家总经理”的结构关系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或偏正关系)⑤新生市场苦熬淡季(“生”是一个多义词,“学生”或“产生”)⑥朝鲜十年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步(可以理解为“朝鲜每十年就向国际社会走近一步”或“朝鲜最近十年间向国际社会走近了一步”)⑦贺顺顺:我和凌峰挺好的(“和”和“好”都是多义词。

人教版-语文-高二新课标 语言文字应用 第五课言之有理

人教版-语文-高二新课标  语言文字应用 第五课言之有理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第五课言之有理
一、本课学习目标
1.学习重要虚词在句中表达特定意义的功能和重要作用。

2.掌握复句的类型、特点及关联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能够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够准确地消除语句的歧义。

二、本课学习素养
1.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领略语言文字中的无穷奥妙,品味语言文字的无尽魅力,从而激发对语言文字的兴趣,热爱生动、丰富和优美的祖国语言。

3.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三、高考对接
1.虚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包括两个类型,一是连词、副词、介词等重要虚词的辨析选用,一是关联词语的选填。

考查的形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填空选择题,二是辨析病句的正误选择题,三是修改病句的应用题目。

在解答虚词考查题时,除了要了解虚词误用的常见类型外,还应该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

2.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题,不难看出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题的特点:题型固定,一般有两种题型,一为客观选择题(病句辨析题),年年必考;一为主观表达题(病句修改题),时断时续。

就发展趋势看,病句考查仍然是重中之重。

精心校对版本。

《言之有“理”》教案

《言之有“理”》教案

《言之有“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提高思维的条理性和严谨性。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逻辑推理概述逻辑推理的定义逻辑推理的作用逻辑推理的基本方法2. 第二章:演绎推理演绎推理的定义演绎推理的特点演绎推理的应用3. 第三章: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的定义归纳推理的特点归纳推理的应用4. 第四章:类比推理类比推理的定义类比推理的特点类比推理的应用5. 第五章: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定义批判性思维的特点批判性思维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分析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练习法: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练习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言之有“理”: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3. 案例材料:用于分析的案例及相关资料4. 练习题: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5. 视频资源:相关教学视频、短片等六、教学章节6. 第六章:论证与论据论证的概念与结构论据的分类及有效性论证的逻辑有效性分析7. 第七章:逻辑谬误常见逻辑谬误的类型逻辑谬误的识别与分析避免逻辑谬误的方法8. 第八章:批判性阅读批判性阅读的步骤与技巧分析作者的立场与论证方法评价论点的合理性与有效性9. 第九章:写作与演讲逻辑推理在写作中的应用逻辑推理在演讲中的运用提高表达清晰、有条理的能力10. 第十章:逻辑推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逻辑推理在决策中的作用逻辑推理在人际交往中的应用逻辑推理在职场竞争中的优势七、教学安排6. 第六章:2课时7. 第七章:2课时8. 第八章:3课时9. 第九章:2课时10. 第十章:2课时八、教学活动6. 第六章: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论证的结构和论据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言之有“理”》教案--实词虚词

高中语文:《言之有“理”》教案--实词虚词

高中语文《言之有“理”》教案——实词虚词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能够正确运用实词和虚词,使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教学内容:第一章: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及分类1.1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表示具体的事物、动作或性质。

1.2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表示语法关系或语气。

第二章:常见实词的用法和意义2.1 名词:表示事物或人。

2.2 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

2.3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

2.4 数量词:表示数量。

第三章:常见虚词的用法和意义3.1 副词:表示程度、时间、频率等。

3.2 介词:表示时间、地点、方向等。

3.3 连词: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3.4 助词:表示语气或语法关系。

第四章:实词和虚词的辨别和运用4.1 辨别实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辨别。

4.2 运用实词和虚词:结合句子意思,选择合适的实词和虚词填空或造句。

第五章:实词和虚词的巩固练习5.1 练习题:完成练习题,巩固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5.2 小组讨论:小组内讨论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互相学习和提高。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用法和意义。

2. 例子法:通过例句展示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和小组讨论,巩固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2. 练习题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案、PPT、练习题。

2. 教材或相关参考书。

3. 投影仪或白板。

六、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应用教学内容:6.1 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了解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常见特殊用法,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

6.2 文言文例句分析:分析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

《言之有“理”》教案

《言之有“理”》教案

《言之有“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

2. 培养学生清晰、准确、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3. 提高学生分析和评价他人观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常见的论证方法和技巧。

3. 表达观点的清晰度和逻辑性。

4. 分析和评价他人观点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论证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练习法: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言之有“理”》教材或相关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的教材。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讲解。

3.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起学生对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逻辑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论证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练习中的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和解答过程,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

4.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论点的清晰度、逻辑性和论证的充分性。

七、教学拓展1. 逻辑思维游戏:引入逻辑思维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逻辑思维和论证能力。

高中语文:《言之有“理”》教案实词虚词

高中语文:《言之有“理”》教案实词虚词

高中语文《言之有“理”》教案——实词虚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基本用法。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提高对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实词和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实词的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

3. 虚词的用法: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副词等。

4. 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

5. 实词和虚词的运用技巧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实词和虚词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用法。

2. 难点: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用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典型例句。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互动交流实词和虚词的运用技巧。

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实词和虚词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实词和虚词的关注。

2. 新课内容:讲解实词和虚词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用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词和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其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4.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实词和虚词的运用技巧,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实词和虚词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实词和虚词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实词和虚词用法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观点。

4. 口语表达:通过课堂发言或角色扮演,评价学生运用实词和虚词的能力。

5. 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实词和虚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言之有“理”》教案

《言之有“理”》教案

《言之有“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言之有理”的含义,认识到在表达观点和交流思想时,理性思考和合理论证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和论证方法,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

3.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章节一:认识“言之有理”理解“言之有理”的概念和内涵分析日常生活中“言之有理”的实例2. 章节二:逻辑思维与论证方法学习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如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如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3. 章节三:表达与沟通技巧学习如何清晰、简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掌握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沟通技巧4. 章节四:实践与应用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估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表达和沟通能力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言之有理”的概念、逻辑思维方法和论证方法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日常生活中“言之有理”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沟通和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表达、倾听他人意见、尊重和理解他人等方面。

4. 实践操作成果:评价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检验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言之有“理”》教材,用于讲解基本知识和技能。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高中语文 第五课 言之有“理”1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高中语文 第五课 言之有“理”1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四两拨千斤”——虚词句子意思的完整准确表达,离不开实词,也离不开虚词。

汉语的虚词,虽然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但在表达句子意思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运用不当,会造成病句。

本课研究了虚词、复句、关联词、修改病句等关于句子意思表达方面的问题。

第一节研究了虚词的有关问题。

第二节研究了复句和关联词的有关问题。

第三节研究了修改病句的有关问题。

第四节研究了避免歧义的有关问题。

节序题目学习目标考点1 “四两拨千斤”——虚词①分清实词与虚词,认清虚词的重要作用。

②理解并掌握虚词的性质,了解常用虚词的基本用法。

③了解虚词的表意功能,学会使用虚词。

正确使用虚词2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①正确认识单句和复句。

②正确把握复句内部结构,掌握划分复句层次的方法。

③理解并掌握常见关联词的使用方法。

高考关联词的使用3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①学会发现现代汉语中的语病。

②学会分析病句产生的原因,掌握六种常见的病句类型。

③学会修改病句,在语言运用中避免出现病句。

辨析病句4 说“一”不“二”——避①认识、辨析歧义现象。

消除歧义免歧义 ②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类型。

③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言之有‘理’”之“理”,实际上指的是句中的各个成分及复句中各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因此学习本课要注意:1.了解虚词的分类,了解病句的各种类型,及时对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2.为了帮助理解,适当记住常见语病的典型例句,自觉规X 自己的语言运用。

3.建立语病档案,自觉收集生活用语及报纸杂志中出现的语病,进行辨析修改,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4.选读优秀文学作品,深入探究文学佳作语言运用的X 例,体会其语言表达的规X 与高效,自觉培养良好的语感。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洪承畴的对联“君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这是明末重臣洪承畴的一副自撰联。

此人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节”之人,为表此意,他将这副楹联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

《言之有 理 》教学设计

《言之有 理 》教学设计

《言之有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言之有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言之有理,理解言之有理的含义及作用;2.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辞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3.引导学生遵循逻辑思维,形成合理而有力的观点和证据。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言之有理;2.言之有理的含义及作用;3.如何表达言之有理。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约10分钟)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命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有人说自己做的菜特别好吃,但是没有拿出理由来证明。

你认为他的话有理吗?为什么?”或者“你曾经因为言之有理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吗?”Step 2:知识讲解(约20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言之有理。

通过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分析何为言之有理,并讲解相关知识点。

2.介绍言之有理的含义及作用。

让学生了解言之有理能够增强说服力、提高争论的质量、促进交流等。

Step 3:案例分析(约30分钟)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例子或情境,讨论其中是否存在言之有理的说法,并分别给出理由。

2.小组展示。

请每个小组对自己选择的例子或情境进行展示,并解释言之有理的根据和依据。

Step 4:实践运用(约30分钟)1.课堂辩论。

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给出一些争议性较大的命题进行辩论,要求学生在辩论过程中运用言之有理的方法进行表述和辩解。

2.班级投票。

每个学生选择自己认同的理论并进行投票,最终得出辩论的胜方。

Step 5:反思总结(约10分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觉得说理的重要性是什么?说理时有哪些注意事项?你在今天的课堂上有哪些收获?四、教学资源与评价:1.教学资源:教师课件、PPT、相关案例等。

2.评价方式:学生的小组讨论参与度、表达能力和辩论过程中运用的言之有理的程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五课方之有“理”歧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教案第五课方之有“理”歧义
科目: 教师: 授课时间:第周 星期年月日
单元(章节)课题
第五课 方之有“理”
本节课题
有话好好说―――歧义
三维目标
1、复习几种歧义的形式
2、复习几种常见的分析方法
3、通过练习,基本掌握歧义的判断与消除方法
提炼的课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对几种歧义能够熟练分析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课件
导入
几个故事引起兴趣
质疑:歧义是怎么产生的呢?探究 Nhomakorabea归纳
课件:通过练习,复习归纳几种必考的病因,记住名称,掌握类型
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方法
区别种类型,主要是掌握怎样产生,怎样判断,怎样消除
课堂检测内容
课件:几种歧义高考题打乱,让学生练习,做到快,准
拓展
理解
归纳方法
布置
作业
课本作业 课件未完部分放在教室电脑

高中语文:《言之有“理”》教案实词虚词

高中语文:《言之有“理”》教案实词虚词

高中语文《言之有“理”》教案--实词虚词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能够运用实词和虚词正确理解和解读文言文。

3.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实词的概念和分类1.1 实词的定义和特点1.2 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等第二章:实词的用法2.1 名词的用法2.2 动词的用法2.3 形容词的用法2.4 数词和量词的用法2.5 副词的用法第三章:虚词的概念和分类3.1 虚词的定义和特点3.2 虚词的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等第四章:虚词的用法4.1 介词的用法4.2 连词的用法4.3 助词的用法4.4 叹词和语气词的用法第五章: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运用5.1 实词和虚词的辨析方法5.2 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5.3 实词和虚词的运用技巧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对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和用法进行详细讲解。

2. 使用例句法,通过具体例句来说明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 进行练习和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交流来加深对实词和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评估:1. 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实词和虚词概念和用法的理解程度。

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和运用练习。

3. 组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和理解情况。

参考教材:《高中语文实词虚词手册》《高中语文实词虚词练习题集》高中语文《言之有“理”》教案--实词虚词第六章:常见实词的辨析与应用6.1 词义辨析: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6.2 词性辨析:同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6.3 词语搭配:固定搭配、习惯搭配第七章:常见虚词的辨析与应用7.1 介词的辨析:方位介词、时间介词、关系介词等7.2 连词的辨析:并列连词、从属连词、转折连词等7.3 助词的辨析:结构助词、情态助词等第八章:文言文中的特殊实词8.1 通假字:识别通假字及其本字8.2 古今异义词:区分古义和今义8.3 词类活用: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现象第九章:文言文中的特殊虚词9.1 语气词:语气词的使用场合和作用9.2 叹词:叹词的分类和表达的情感9.3 词尾词:词尾词的构成和用法第十章:实词虚词综合练习与提升10.1 实词填空练习:根据语境填入适当的实词10.2 虚词填空练习:根据语境填入适当的虚词10.3 阅读理解练习:分析文言文句子中的实词虚词用法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常见实词和虚词的辨析进行深入分析。

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1~4节-7

高考一轮复习——《语言文字应用》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1~4节-7
1. 成分残缺
(1)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例1:通过这次学习,使我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例2: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党的方针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
(2)谓语残缺
例1: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行动,要在这个行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例2: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④ 连贯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有:就、便、才、于是、然后、后来、最后、随后、接着、跟着、首先……然后、起先……后来。
⑤ 解说关系
⑥ 连锁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有:一……就、越……越、谁……谁、哪里……哪里。
(2)主从关系
① 因果关系
常见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5)叹词可以作句子成分。例如:
⑧“他哼了一声”。
⑨“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
7. 拟声词
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等。
(二)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组成。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分句表示句子没有完全结束的语调,分句后面一般都有一个较短的停顿,书面上用句中标点(逗号、分号等)表示。
② 唉呀!这么大的西瓜!
③ 哦,我想起来了。
④ 喂!现在开会了。
⑤ 嗯!我马上就去。
(2)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
(3)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例如:
⑥ 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
⑦ 啊,今年的庄稼长得真好哇!

高中语文:《言之有“理”》教案实词虚词

高中语文:《言之有“理”》教案实词虚词

高中语文《言之有“理”》教案--实词虚词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分类。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了解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实词和虚词的定义及分类。

2. 实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 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实例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实词和虚词的分类,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实词和虚词的辨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实词和虚词的概念、分类和作用。

2. 采用实例分析法,分析实词和虚词在句子中的实际运用。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实词和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实词和虚词。

2. 讲解实词的分类,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并分析实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讲解虚词的分类,如介词、连词、助词等,并分析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4.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词和虚词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辨析和运用实词和虚词。

6.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实词和虚词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

7.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实词和虚词在古汉语中的运用,对比现代汉语中的变化。

2. 引导学生关注实词和虚词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分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3. 让学生了解实词和虚词在不同的语境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语境意识。

七、教学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词和虚词的运用实例,分享各自的见解。

2. 开展课堂提问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互相批改,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八、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
一、教学目的:
1、认识、辨析歧义现象;
2、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类型;
3、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在语言表达中避免引起交际障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歧义产生的原因、类型;掌握消除歧义的方法;
2、难点:辨析歧义句的不同意义,掌握消解歧义句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辨析法、归纳法、实践法、多媒体导学法。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赵本山的小品《卖车》导入。

并简析小品包袱的形成原因。

从脑筋急转弯的两道题说起:狗为什么不生跳蚤?树上qí个猴,树下一个猴,一共几个猴?
(二)歧义概念:
歧义是指语句有两种或多种意思,可同时形成两种或多种解释的一种语言现象。

在语言交际中,一般情况下,歧义是一种非常有害的语病,它将使作者(说话人)与读者(听话人)之间无法建立起一致的理解,无法实现交流、沟通的目的。

有歧义的句子虽然在语法和逻辑关系上都是合格的,但是它表达的意义不明确,比应该表达的意义多了一个(甚至几个)意义;因此,也属于病句的一种。

(三)“火眼金睛”:
1、课堂热身活动:找歧义
①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结构层次可以划分为: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或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
②电监会设立六区域电力监管局(可以理解为“电监会设立了六个管理各自区域的电力监管局”或“设立了一个统一管理六个区域的电力监管局”)
③两代教授,人格不同(“代”是一个多义词,可以理解为“辈分、时代”或“代理”)
④被控私分国有财产—专家总经理成了被告人(“专家总经理”的结构关系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或偏正关系)
⑤新生市场苦熬淡季(“生”是一个多义词,“学生”或“产生”)
⑥朝鲜十年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步(可以理解为“朝鲜每十年就向国际社会走近一步”或“朝鲜最近十年间向国际社会走近了一步”)
⑦贺顺顺:我和凌峰挺好的(“和”和“好”都是多义词。


2、师生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一些歧义现象:
3、课堂活动二:辨析造成歧义的原因是否相同
①我借他两本书。

(多义词引起的歧义)
②这个人好说话。

(多音词引起的歧义)
③作为演员,一定要演好戏。

(语法结构歧义)
④反对的是少数人。

(语义结构歧义)
(四)梳理探究:
1、歧义的种类概括:
口头歧义
同音词引起的歧义
词汇歧义多义词引起的歧义
歧义
音词引起的歧义
书面歧义
语法结构歧义
组合歧义
语义结构歧义
2、消除歧义的方法:
(1)修改法:
①替换词语,消除歧义。

例:他走了三个小时。

他离开了三个小时。

他步行了三个小时。

他驾车了一个小时。

②调换语序,消除歧义。

例:已经七十多岁的他的父亲身体还很硬朗。

他已经七十多岁,他父亲的身体还很硬朗。

他已经七十多岁的父亲身体还很硬朗。

(2)补写法:
①前或后加提示,消除歧义。

例:开刀的是他父亲。

如果“父亲”是施动者,则是:我弟弟得了阑尾炎,开刀的是他父亲。

或开刀的是他父亲,医术真高明。

如果“父亲”是受动者,则是:他母亲没有病,开刀的是他父亲。

或开刀的是他父亲,他得去照料。

②补足省略部分,消除歧义。

例:我见到他时才读初中。

我见到他时,我才读初中。

或我见到他时,他才读初中。

③添加标点,消除歧义。

例: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或你说不过他,也得说。

(五)随堂演练:
1、分别用“修改法”和“补写法”,分化下面歧义句的意思。

①我想起来了。

我想起床了。

我想起来了,他昨天和我说起这事儿。

②他有个女儿,在医院工作。

③学生家长都来了。

(六)高考真题再现:
1、“我们要学习文件”是个有歧义的句子,接在它后面能消除歧义的一项是:(b )
a、请做好准备。

b、请把电视机关上。

c、小说不要带来。

d、请你告诉小王。

2、下列各句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a )
a、印度洋海啸发生后,中国政府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对外救援行动。

b、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c、祈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d、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没能到场领奖。

(七)小结:
语言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它是变幻无穷的,能表达出我们所想表达的一切,但前提是我们得掌握一定的语言规则与运用经验,并能在实践中习惯它。

(八)布置作业:
完成“小试身手”的第一、三两题。

造成歧义的原因:
一、词语的多义性造成的歧义句。

两代教授,人格不同
新生市场苦熬淡季
贺顺顺:我和凌峰挺好的
二、结构的多样性造成的歧义句。

台/大/学生上网成瘾如患绝症
电监会设立六区域/电力监管局
被控私分国有财产—专家/总经理成了被告人
朝鲜十年走近国际社会第一步
三、“修改法”
在没有上下文的情况下,通过直接修改原句使有歧义的句子变成没有歧义的句子。

四“补写法”
在保持原句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在原句的前后补写上必要的句子来消除歧义。

为什么会有歧义
一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产生歧义
二多音字引起歧义
三指代交代不明而产生歧义
四结构层次切分不同而产生歧义
五助词的的连带成分多少不同而造成歧义即:多个定语的修饰关系
六语序不当而引起歧义
七、表数量的词语修饰不明确而产生歧义
八语义关系不明而产生歧义(施受不清)
九逻辑重音造成歧义
“口头歧义”与“书面歧义”
口头歧义是指读音相同而意义不同造成的歧义。

如口头上说“明天qizhong考试”(“期中”与“期终”歧义)书面歧义则是写出来有歧义。

如“北京人多”有两个意思“北京/人多”或“北京人/多”;组合歧义是同一类型的结构都可能会有歧义。

如“咬死了猎人的狗”、“撞倒了他的自行车”
语法结构歧义
结构层次不同:两个/外语学院/的学生
结构关系不同:我们要进口钢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