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诊疗指南【2019版】

合集下载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科普知识PPT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科普知识PPT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与HSP相关的基因,以期发现 新的治疗靶点。
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为未来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未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新疗法探索
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新药物和疗法的开发可能改变HSP的治疗前景。
未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患者教育
提升患者和家庭对HSP的认识,有助于早期发现 和干预。
如何治疗和管理?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 质量。
通过训练增强下肢的力量和灵活性,改善步 态。
如何治疗和管理?
心理支持
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心理咨询和支持小 组有助于应对情绪问题。
家庭支持和社会资源也能有效帮助患者适应 生活。
未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未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基因研究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2. 谁会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和管理? 5. 未来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什么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什么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定义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是一组以下肢痉挛性 瘫痪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肌肉僵硬 和运动困难。
影像学检查如MRI也可帮助排除其他疾病。
何时就医?
家族咨询
有家族史的患者可以进行遗传咨询,以了解疾病 风险。
遗传咨询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疾病及其 影响。
如何治疗和管理?
如何治疗和管理? 药物治疗
目前没有特效药物,但可以使用肌肉松弛剂 和抗痉挛药物来缓解症状。
定期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谁会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性别差异
HSP在性别上没有明显的偏好,男女患者发生 率相对均等。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综合管理指南【2023版】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综合管理指南【2023版】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综合管理指南【2023
版】
简介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脊髓逐渐受损,最终导致肢体矫直、肌肉僵硬等症状。

本指南旨在提供详细的综合管理建议,以帮助患者尽可能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症状
- 肢体僵硬,无法自由活动;
- 肌肉萎缩,四肢变细;
- 运动障碍,甚至无法站立和走路;
- 吞咽困难等。

治疗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方案,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以下治疗措施可能缓解症状:
- 物理治疗,如物理理疗、按摩等;
- 药物治疗,如镇痛剂、肌肉松弛剂等;
- 语言治疗,帮助患者克服吞咽困难等问题。

日常生活建议
- 运动:适当锻炼可以缓解症状,但应避免过度运动;
- 饮食:应避免进食过于巧克力等高糖、高脂肪食品;
- 睡眠:保持规律的睡眠有助于减轻症状。

管理计划
- 患者应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及早发现并处理症状;
- 应建立健全的药物管理机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
- 定期开展康复治疗,有利于缓解症状。

结论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综合治疗和综合管理。

本指南提供了全面的综合管理建议,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01020304
定期产检:孕期定 期进行产检,及时 发现胎儿异常情况
营养补充:孕期合 理补充营养,保证
胎儿发育所需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孕期避免接触有毒 有害物质,如辐射、
化学物质等
保持心情愉悦:孕 期保持心情愉悦, 避免焦虑、抑郁等
负面情绪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药物选择:根据病情和医生建 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每天至少喝 1500-2000毫
升的水
运动锻炼
01 适度运动: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 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等
02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 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60分钟
03 运动强度: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合适 的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
04 运动安全:运动时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如有不适,及时停止运动并寻求专业帮助
病因与基因突变有关,导致神经细 胞功能异常。
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主要通过药物治 疗、康复治疗和辅助器具来缓解症状。
发病原因
01
遗传因素:基因突
变导致
02 环境因素:可能与
某些环境因素有关
03
家族史:家族中有
类似疾病患者
04 发病年龄:多发于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
临床表现
A
症状:肌肉痉挛、僵硬、 无力、疼痛等
04
遗传咨询的方 式:可以通过 医院、遗传咨 询中心、网络 等途径进行遗 传咨询
产前筛查
产前筛查的重要性: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遗传 性痉挛性截瘫的风险
筛查方法:基因检测、超声检查等
筛查时间:怀孕早期、中期和晚期 筛查结果解读:根据筛查结果,判断胎儿是否患 有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并采取相应措施
孕期保健

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怎样治疗?

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怎样治疗?

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

根据病情可对患者进行跟腱延长或内收肌松解术,虽然病情仍在进展,但手术治疗后可以延缓病程进展数年。

*2、预后:
本病预后与发病早晚和分型有关。

早发病组(3~5岁发病)为单纯型HSP,病情进展缓慢,多在起病约30年后才不能行走,一般不危及生命。

晚发病组(30岁后发病)病情进展较快。

复杂型HSP患者则预后较差。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怎么治疗,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找到更多扩展资料,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临床诊治与基因分型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临床诊治与基因分型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临床诊治与基因分型禹文茜;段文元;鞠吉峰;王同建;朱萌;黄晶【期刊名称】《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年(卷),期】2014(000)003【摘要】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是一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主要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双下肢进行性痉挛和肌无力。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2种,复杂型通常合并更广泛的神经或非神经系统表现。

根据遗传类型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和母系遗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亚型近60种。

综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基因分型及临床表现,便于临床医生在高度怀疑某种特定类型时,能准确地对患者进行亚型预判,有利于进一步的基因学诊断。

【总页数】6页(P191-196)【作者】禹文茜;段文元;鞠吉峰;王同建;朱萌;黄晶【作者单位】250022 济南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250022 济南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250022 济南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250022 济南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250022 济南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250022 济南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及基因分型方法 [J], 彭锐(综述);张洪(审校)2.全国院长和专科主任重视:内镜微创医学引发全球临床诊治技术革命内镜微创医学引发全球临床诊治技术革命,打破百年传统的临床诊治方法。

全球内镜与微创医师已形成一个新的医师群体 [J],3.全国院长和专科主任重视:内镜微创医学引发全球临床诊治技术革命内镜微创医学引发全球临床诊治技术革命,打破百年传统的临床诊治方法。

全球内镜与微创医师已形成一个新的医师群体 [J],4.内镜微创医学引发全球临床诊治技术革命,受到全国院长和专科主任重视:内镜微创医学引发全球临床诊治技术革命,打破百年传统的临床诊治方法。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有哪些症状?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有哪些症状?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症状,尤其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早期症状,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有什么表现?得了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会怎样?以及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有哪些并发病症,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常见症状:共济失调、视力障碍、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减低*一、症状本病以缓慢进行性双下肢痉挛性无力为主要特征。

多在儿童或青春期发病,男性略多,临床上可分2型:2.变异型痉挛性截瘫伴其他损害,构成各种综合征。

(1)HSP伴脊髓小脑和眼部症状(Ferguson-Critchley综合征):30~40岁出现脊髓小脑共济失调表现,双腿痉挛性肌无力,可有双下肢远端深感觉减退,伴视神经萎缩、复视、水平性眼球震颤、侧向及垂直注视受限和构音障碍等,颇似多发性硬化。

可在一个家族几代中出现,可伴锥体外系症状,如四肢僵硬、面无表情、前冲步态和不自主运动等。

(2)HSP伴锥体外系体征:如静止性震颤、帕金森样肌强直、肌张力减低性舌运动和手足徐动症等,最常见帕金森综合征伴痉挛性无力和锥体束征。

(3)HSP伴视神经萎缩(Behr综合征):通常合并小脑体征也称为视神经萎缩-共济失调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0岁前逐渐出现视力下降,眼底视盘颞侧苍白,乳头黄斑束萎缩,合并双下肢痉挛、腭裂、言语不清、远端肌萎缩、畸形足、共济失调和脑积水等。

完全型常于20岁前死亡,顿挫型寿命可正常,仅视力轻度下降。

(4)HSP伴黄斑变性(Kjellin综合征):约25岁发病,痉挛性无力伴双手和腿部小肌肉进行性萎缩、精神发育迟滞和中心性视网膜变性等;合并眼肌麻痹称为BaRNArd-Scholz综合征。

(5)HSP伴精神发育迟滞或痴呆:又称鱼鳞癣样红皮症-痉挛性截瘫-精神发育迟滞(Sj?gren-Larsson)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幼儿期发病或生后不久出现颈、腋窝、肘窝、下腹部及腹股沟等皮肤弥漫性潮红和增厚,随后皮肤角化脱屑,呈暗红色鳞癣,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下肢重),常伴假性延髓性麻痹、癫痫大发作或小发作、手足徐动、轻至重度精神发育迟滞等;1/3的病例视网膜黄斑色素变性导致视力障碍,可见视神经萎缩或视神经炎,但不失明;患儿身材矮小,牙釉质发育不全,指(趾)生长不整齐。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引言—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是一组以皮质脊髓束进行性变性为特征的家族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下肢痉挛和无力。

分类— HSP又称为家族性痉挛性截瘫,最初被称为Strumpell-Lorrain病,这是由于19世纪后期两位医生Strumpell和Lorrain独立描述了痉挛性截瘫的关键特征,所以赋予该名。

显然,HSP不是一种疾病,而是混为一组的引起广泛重叠性临床特征的遗传异质性疾病。

HSP临床上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或复合型)”,前者的条件是临床表现只有痉挛性截瘫伴膀胱受累,而后者的条件还包括额外的神经系统或系统性异常。

在遗传学之前的时代,人们曾试图根据发病年龄、痉挛程度和进展速率对HSP做出进一步分类[1]。

然而,目前HSP的分类越来越依赖遗传学,尤其是鉴于存在相同基因缺陷的同一家系中HSP的表型异质性。

HSP的遗传分类是基于遗传方式、染色体位点和致病突变(如果已知)[2]。

HSP的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

其基因位点被命名为SPG(SPastic parapleGia的缩写),并按顺序编号为SPG1、SPG2和SPG3等(表1)。

SPG编号是基于基因位点的发现顺序,而不是遗传传递机制。

目前发现的基因位点数量超过55个,并还在持续增加[3]。

值得注意的是,尚未确定SPG40的基因位点。

临床分类(单纯型或复杂型)与遗传分类(SPG型)之间的关联不完全,一些HSP遗传类型与单纯型表型及复杂型表型均相关[4]。

病理生理学—尽管HSP的遗传学表现多样,但这些病症的共有途径是皮质脊髓束轴突的长度依赖性变性(胸段脊髓最严重)和薄束的后索轴突的长度依赖性变性(颈段脊髓最严重)[4,5]。

因此,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中最长的运动和感觉轴突似乎特别易于变性。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
➢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隐性遗传少见; ➢ 可分为HSP1-72; ➢ 病理改变以双侧皮质脊髓束轴索变性和脱髓鞘为主; ➢ 儿童期或青春期起病,分为复杂型; ➢ 特点为进行性痉挛性双下肢无力,锥体束征阳性。
Thanks
(五)治疗
➢ 本病目前没有特殊的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治疗 ➢ 口服药物:巴氯芬和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诱导肌肉松弛 ➢ 肉毒素注射:注射于痉挛的肌肉,可降低肌张力,缓解症状 ➢ 物理疗法:可改善肌力,减少肌肉萎缩程度,预防肌肉痉挛 ➢ 外科矫形:有时患者需要作跟腱挛缩松解手术,达到改善行走功能的目的
弓形足、假性挛缩
脊髓变细
患者双下肢肌张力高,仅能足尖着地 胸椎MRI横断面示胸髓萎缩,脊髓蛛网膜下腔增宽
(四)诊断要点
➢ 阳性家族史; ➢ 儿童期发病; ➢ 痉挛性截瘫:缓慢进行性双下肢无力、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
征阳性、剪刀样步态; ➢ 排除脊髓占位病变、亚急性联合变性、原发性侧索硬化等; ➢ 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
(二)临床表现
➢ 多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男性略多 ➢ 典型症状是缓慢进行性痉挛性双下肢无力,严重程度不一 ➢ 可见到弓形足、短足畸形、腓肠肌绷紧(假性挛缩)、双腿发育落后变细 ➢ 检查可见肌张力高、剪刀步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肌力检查可正常
(三)辅助检查
➢ 脑和脊髓的MRI检查可发现脊髓萎缩,胼胝体发育不全,也可无异常 ➢ 皮质诱发电位可见皮质脊髓束的传导速度减慢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
不同的地区变化很大。
细胞膜运输或轴索运输障碍是HSP的潜在的主要原因。已知的HSP的致病基因编码蛋白主要影响了微管的动力学,内 质网形态发生,囊泡生成,脂质 代谢及核内体的功能。
图1 中国HSP临床特征及基因亚型的分布 a ADHSP患者中单纯及复杂型的分布 (n=430) b ARHSP患者中单纯及复杂型的分布 (n=111)
差 差 差
对HSP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试验,每天服用2400毫克,然后是1个月的无药间隔,与安慰剂组相比,结果没有 统计学意义。 氨基吡啶作为钾通道阻滞剂用于神经系统患者以改善行走能力。口服达福普定(10mg) 2次,连续15天,可显著 提高痉挛截瘫评定量表(SPRS)和12项多发性硬化症步行量表(msw -12)[49]。同样,在另一项研究中,SPG4和 SPG15患者口服相同剂量的达福普定,MAS评估也得到了改善。这些研究是在小群体中进行的,需要有限的进 一步对照研究来确定
鉴于临床表现和非典型MRI白质异常,我们对已知形式的HSP(262基因+ mtDNA)进行了下一 代 测 序 (NGS) 面 板 。 这 揭 示 了 CAPN1 基 因 的 两 个 复 合 杂 合 变 异 体 (c. 1605+5G>A;p.Glu523Lysfs*28和c.890C>T;p.Pro297Leu)。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An Update
单纯型HSP 进行性下肢痉挛性无力
行走困难-需要手杖、助行器或轮椅
下肢振动感轻度减弱 张力升高型膀胱 可能的尿急 下肢感觉异常 上肢力量和灵活性正常 不涉及言语、咀嚼或吞咽 残疾但不影响寿命
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An Update

痉挛性截瘫

痉挛性截瘫

3
精选ppt
入院相关辅助检查
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风湿免 疫因子、肿瘤标记物、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异常。
脑脊液:外观无色清亮,压力160mmhg,常规、生 化、细胞学、抗酸、墨汁染色、ADA、结明三项、 病毒全套无异常。
4
精选ppt
相关辅助检查
(2012.07.20河南省人民医院) 四肢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时未见异常。四肢深感觉传
分型:单纯型 复杂型
23
精选ppt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4 临床表现
单纯型 较多见,仅有痉挛性截瘫。起病初期感到双下 肢僵硬,走路易跌,上楼困难,体检可见下肢肌张力 增高、剪刀步态、腱反射亢进、有病病理反射,多数 患者有弓形足或者空凹足。随病情发展会出现锥体束 征。多年后有些患者出现感觉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延长,约1/2患者有脑干诱发电位异常。
25
精选ppt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5 治疗及预后
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处理。左旋多巴、巴氯芬、 乙哌立松可减轻肌张力高的症状。预后不良。
26
精选ppt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导未见异常。 四肢运动诱发电位:双上肢皮层刺激潜伏时延长,脊
髓刺激潜伏时正常,CMCT异常,双上肢MEP未见异常。 双下肢锥体束传导异常。 四肢神经肌电图:未见异常。
5
精选ppt
相关辅助检查
(2012.07.19河南省人民医院) 颈胸腰椎MRI: 1.颈胸腰段轻度退变 2.胸髓萎缩 3.T4/5椎间盘突出,L5/S1椎间盘变性伴突出 4.T12 L2 L3椎体脂肪沉积
18
精选ppt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预防措施可以减少未来的医疗成本。
如何进行预防?
如何进行预防?
基因检测
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帮助识别有遗传风险的个体。
早期识别可以为后续的干预提供依据。
如何进行预防?
教育与宣传
加强对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认知和宣传,普及相 关知识。
教育可以帮助家?
生活方式调整
采用健康的饮食和规律的锻炼习惯,以增强身体 素质。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预防与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2. 为什么要进行预防? 3. 如何进行预防? 4. 相关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5. 未来的研究方向
什么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什么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定义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 现为下肢肌肉的持续性痉挛和无力。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相关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相关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药物治疗
针对痉挛和疼痛的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相关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可以改善肌肉功能和运动能力。
规律的物理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关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及家属应对心理 压力。
心理支持在疾病管理中同样重要。
未来的研究方向
未来的研究方向
基因治疗
探索基因治疗的可能性,以根治或缓解症状。
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在进行中,未来可能带来新的 希望。
未来的研究方向
新药研发
开发新的药物,以更好地控制症状。
新药的研发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为什么要进行预防?
为什么要进行预防? 疾病影响

【免费下载】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免费下载】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病 理改变主要在脊髓中双侧皮质脊髓束的轴索变性和(或)脱髓鞘,以胸段最重。临床表现为 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呈剪刀步态。许多学者认为 HSP 也 属于遗传性共济失调疾病(IAs)的范畴。由 Seeligmuller(1876)首报, strumpell(1880)和 Lorrain(1898)将之定为独立疾病单元,故也称 Striampell-Lorrain 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病 率为 2~10/10 万人口,约占遗传性共济失调的 25%,是遗传性共济失调中较多见的类型。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健康宣教

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健康宣教
该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通常会引起肌肉痉 挛和运动功能障碍。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病因
该病多由遗传基因突变引起,涉及特定的基因组 。
常见的突变基因包括SPAST、ATL1等。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发病机制
疾病影响大脑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控 制能力下降。
这种损伤会导致肌肉痉挛和肢体无力。
这意味着两个携带者父母的孩子有可能患病 。
何时应该就医?
何时应该就医?
初步症状
如果儿童出现肌肉无力、痉挛或运动发展迟缓, 应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何时应该就医?
专业评估
建议由小儿神经科医生进行详尽的评估和诊断。
可能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认病因。
何时应该就医?
定期随访
确诊后,儿童需定期随访,监测病情进展和治疗 效果。
医生会根据病情调整治疗计划。
如何进行治疗?
如何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
可以使用肌肉松弛剂和抗痉挛药物来缓解症 状。
医生将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开具处方。
如何进行治疗?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帮助改善运动功能和增强肌肉力量 。
定制的运动方案能有效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
如何进行治疗? 心理支持
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资源。
早期介入可以显著改善儿童的预后。
谢谢观看
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2. 谁可能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应该就医? 4. 如何进行治疗? 5. 有哪些预防措施?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
什么是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定义
小儿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主 要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怎样治疗?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怎样治疗?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治疗方法,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应该吃什么药。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本病迄今为止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也无延缓其发展进程的方法。

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左旋多巴、巴氯芬可减轻症状,理疗和适当运动也有帮助。

*2、预后
病情缓慢进展,最终卧床不起,因合并其他疾病而死亡。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怎么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产物
临床类型 其他临床表现
X-连锁 :
SPG1 Xq28
L1 CAM
C
智力低下, 脑积水, 失语, 拇指内收。还可以引起 MASA 综合征, X-连锁性脑积水
SPG2 Xq22
PLP1, DM20 P or C 白质改变。有的突变引起 Pelizaeus-Merzbacher 病(家族性脑中叶硬化)
• HSP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长度依赖的轴索退 变。因此,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肢症状,而 上肢一般无症状。
2019-12-10
精品医疗课件
7
分子病理学
• 已知的HSP突变基因主要编码细胞识别、 髓鞘形成、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细胞内转 运过程中的蛋白。这些蛋白通过复杂的细 胞信号通路导致HSP表型。
2019-12-10
远端肌萎缩, 身材矮小(Troyer 综合征)
SPG21 15q22.31
Maspardin C
痉挛性构语障碍, 假性延髓症状 (MAST 综合征)
SPG23 1q24-q32
C
皮肤色素脱失, 轻度认知障碍, 小头畸形, 神经病
SPG25 6q23.3-q24.1
C
多发性椎间盘突出
SPG26 12p11.1-q14
C
构音障碍, 远端肌肉萎缩
SPG27. 10q22.1-q24.1
P
痉挛性膀胱
2019-12-10SPG28 14q21.3-q22.3
P
精儿童品期发医病疗课件
6
SPG30 2q37.3
C
周围神经病,小脑萎缩
神经病理
• 单纯型HSP中,脊髓的运动神经(皮质脊 髓束)和感觉神经(背柱)的大和中等大 小的有髓鞘神经纤维的轴索发生退变,远 端受损程度远远超过近端;而前角细胞保 留。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 (1)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 (1)

《罕见病诊疗指南(2019年版)》要点(1)总目录1.21-羟化酶缺乏症2.白化病3.奥尔波特综合征4.肌萎缩侧索硬化5.天使综合征6.精氨酸酶缺乏症7.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8.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9.自身免疫性脑炎10.自身免疫性垂体炎11.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病12.β-酮硫解酶缺乏症13.生物素酶缺乏症14.心脏离子通道病15.原发性肉碱缺乏症16.Castleman病17.腓骨肌萎缩症18.瓜氨酸血症19.先天性肾上腺发育不良20.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21.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22.先天性肌强直23.先天性脊柱侧凸24.冠状动脉扩张25.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6.Erdheim-Chester 病27.法布里病28.家族性地中海热29.范科尼贫血30.半乳糖血症31.戈谢病32.全身型重症肌无力33.Gitelman 综合征34.戊二酸血症型35.糖原累积病(型、型)36.血友病37.肝豆状核变性38.遗传性血管性水肿//39.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40.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41.遗传性低镁血症42.遗传性多发脑梗死性痴呆4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4.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45.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46.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47.亨廷顿病48.HHH 综合征(高鸟氨酸血症-高氨血症-同型瓜氨酸尿症)49.高苯丙氨酸血症50.低磷酸酯酶症51.低血磷性佝偻病52.特发性心肌病53.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54.特发性肺动脉高压55.特发性肺纤维化56.IgG4 相关性疾病57.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58.异戊酸血症59.卡尔曼综合征60.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61.莱伦综合征62.Leber 遗传性视神经病变63.长链-3-羟酰基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64.淋巴管肌瘤病65.赖氨酸尿蛋白不耐受症66.溶酶体酸性脂肪酶缺乏症67.枫糖尿症68.马方综合征69.McCune-Albright 综合征70.中链酰基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71.甲基丙二酸血症72.线粒体脑肌病73.黏多糖贮积症74.多灶性运动神经病75.多种酰基辅酶A 脱氢酶缺乏症76.多发性硬化77.多系统萎缩78.强直性肌营养不良79.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缺乏症80.新生儿糖尿病81.视神经脊髓炎82.尼曼匹克病83.非综合征型耳聋84.努南综合征85.鸟氨酸氨甲酰基转移酶缺乏症86.成骨不全症87.帕金森病(青年型、早发型)88.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89.波伊茨-耶格综合征90.苯丙酮尿症91.POEMS 综合征92.卟啉病93.普拉德-威利综合征94.原发性联合免疫缺陷病95.原发性遗传性肌张力不全96.原发性轻链型淀粉样变97.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98.进行性肌营养不良99.丙酸血症100.肺泡蛋白沉积症101.囊性纤维化102.视网膜色素变性103.视网膜母细胞瘤104.重症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105.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106.镰刀型细胞贫血病107.拉塞尔-西尔弗综合征Silver-Russell syndrome108.谷固醇血症109.脊髓延髓肌萎缩症(肯尼迪病) 110.脊髓性肌萎缩症111.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112.系统性硬化症113.四氢生物喋呤缺乏症114.结节性硬化症115.酪氨酸血症116.极长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117.威廉姆斯综合征118.湿疹-血小板减少-免疫缺陷综合征119.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20.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21.X连锁淋巴增生症资料(1)资料(1)目录1.21-羟化酶缺乏症2.白化病3.奥尔波特综合征4.肌萎缩侧索硬化5.天使综合征6.精氨酸酶缺乏症7.窒息性胸腔失养症(热纳综合征)8.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9.自身免疫性脑炎10.自身免疫性垂体炎1. 【21-羟化酶缺乏症】概述21-羟化酶缺乏症(21-OHD)是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CAH)中最常见的类型,是由于编码21-羟化酶的CYP21A2 基因缺陷导致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合成障碍的一种先天性疾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疾病,病理改变主要在脊髓中双侧皮质脊髓束的轴索变性和(或)脱髓鞘,以胸段最重。

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呈剪刀步态。

许多学者认为HSP也属于遗传性共济失调疾病(IAs)的范畴。

由Seeligmuller(1876)首报,strumpell(1880)和Lorrain(1898)将之定为独立疾病单元,故也称Striampell-Lorrain病。

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为2~10/10万人口,约占遗传性共济失调的25%,是遗传性共济失调中较多见的类型。

目录遗传形式遗传学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HSP分型1、单纯型HSP2、复杂型HSPHSP伴黄斑变性(Kjellin综合征)HSP伴早老性痴呆(Mast综合征)HSP伴精神发育迟滞或痴呆HSP伴远端肌萎缩(Tyorer综合征)HSP伴视神经萎缩(Behr综合征)HSP伴多发性神经病Charlevoix-Sageunay综合征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遗传形式遗传学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HSP分型1、单纯型HSP2、复杂型HSPHSP伴黄斑变性(Kjellin综合征)HSP伴早老性痴呆(Mast综合征)HSP伴精神发育迟滞或痴呆HSP伴远端肌萎缩(Tyorer综合征)HSP伴视神经萎缩(Behr综合征)HSP伴多发性神经病Charlevoix-Sageunay综合征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展开编辑本段遗传形式国内外研究报道,HSP的遗传形式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少见X-连锁隐性遗传(XR),散发病例也不少见。

国内学者总结国内文献报道的HSP(共117个家系,435例患者)的遗传特点,发现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X-连锁隐性遗传分别为41、13、2个家系,约占HSP的35.04%、11.11%、1.71%,与国外报道遗传形式基本一致。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研究进展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研究进展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研究进展张雷;徐爱军【期刊名称】《临床荟萃》【年(卷),期】2013(028)003【总页数】3页(P347-349)【关键词】痉挛性截瘫,遗传性;遗传;基因【作者】张雷;徐爱军【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河北,石家庄,05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4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是一种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病变,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

其主要的病理改变为双侧皮质脊髓束轴索变性合并或不合并脱髓鞘,下行至双下肢的长轴突纤维最早受到损伤[1],复杂型HSP 可有大脑皮质、髓质、胼胝体、基底核和小脑的异常[2]。

致病基因突变使胆固醇或神经甾体代谢蛋白质构象改变;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功能异常;也会影响髓鞘形成、轴浆运输、以及神经传导的异常[3]。

HSP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单纯型临床表现为渐进性的下肢痉挛性肌无力,膝、踝阵挛,肌张力增高和腱反射亢进;复杂型还伴有痴呆、锥体外系症状和视神经萎缩等表现,还有的患者伴有弓形足畸形。

现就主要的几种HSP的分子学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1 HSP的遗传特点HSP是一种较少见的家族性遗传病,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病率为2~9.2/10万人口,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

HSP有常染色体显性、隐性和X连锁隐性3种遗传方式。

目前HSP至少已确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HSP)亚型19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HSP)亚型27个,X-连锁遗传亚型5个和1个母源性遗传[4];在 AD-HSP之中,40%~45%患者携带突变的SPAST基因(SPG4),10%携带ATL1基因(SPG 3),在 AR-HSP之中,20%的患者携带突变的KIAA1840(SPG11)基因。

X-连锁遗传的 HSP中,3个致病基因已被确定(L1CAM(SPG1),PLP1(SPG2),和SLC16A2(SPG2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概述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是一组以渐进性双下肢痉挛性截瘫、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遗传变性病。

本组疾病具有明显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

临床表型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两大类,遗传方式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 连锁遗传。

单纯型HSP 神经系统受累较为集中,以缓慢进行性双下肢痉挛性瘫痪为主要表现,可合并高张力性排尿障碍和轻度深感觉障碍。

复杂型HSP 则在此基础上合并其他神经系统损害,如共济失调、认知障碍、癫痫、锥体外系受累、周围神经病等。

目前已发现HSP 的致病基因超过70 种,还有部分类型已经在染色体初步定位,但尚未明确具体致病基因。

主要类型与相应致病基因,见表43-1。

表43-1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主要类型与相应致病基因
疾病致病基因
AD-HSP ATL1、SPAST、NIPA1、WASHC5、ALDH18A
KIF5A、RTN2、HSPD1、BSCL2、REEP1、
ZFYVE27、SLC33A1、VAMP1
AR-HSP CYP7B1、S PG7、S PG11、Z FYVE26、E RLIN2、
SPART、SPG21、B4GALNT1、DDHD1、
KIF1A、F A2H、P NPLA6、C19orf12、G JC2、
NT5C2、GBA2、A P4B1、A P5Z1、T ECPR2、
AP4M1、A P4E1、A P4S1、V PS37A、D DHD2、
C12orf65 、CYP2U1 、TFG 、ARL6IP1 、
ERLIN1、A MPD2、E NTPD1、I BA57、M AG、
CAPN1、F ARS2、A LDH3A2、A LS2、K IF1C、
MARS2、MTPAP、AFG3L2、SACS
X 连锁HSP L1CAM、PLP1、SLC16A2
复杂型HSP 异质性强,疾病表型与肌萎缩侧索硬化、共济失调、脑白质病
变、周围神经病存在重叠,在分类有一定争议,诊治方法也差异较大。

单纯型HSP 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经典类型,存在更多共性。

下面以常见的单纯型HSP4 型(或SPG4)为代表,介绍相关诊疗常规。

病因和流行病学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 型(HSP4)是由于SPAST 基因缺陷所致的单纯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HSP4 是最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HSP(autosomal dominant HSP,AD-HSP),占所有AD-HSP 的40%~45%。

HSP 总体患病率约在2/100 000~6/100 000。

爱尔兰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单纯型AD-HSP 患病率为1.27/100 000。

临床表现
HSP4 型通常在青年早期(但1 岁至76 岁起病均有报道)隐匿起病。

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双下肢痉挛性瘫痪,查体可见锥体束征(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

双上肢反射也可亢进,但一般不影响上肢活动。

超过一半的患者会病理征阳性)
有下肢近端力弱表现。

约50%的患者查体中可发现双踝音叉震动觉减低
,另约1/3 的患者有排尿障碍。

(一般不会消失)
随着年龄增长,疾病逐渐进展,约20%的患者最终会丧失行走能力。

在同一家系中,携带同一突变的不同患者,临床症状轻重可有较大差异。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对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HSP4 型辅助检查如下:
1.头MRI HSP4 头MRI 可正常,部分患者可见轻度脑白质病变,胼胝体略变薄、小脑轻度萎缩等,但一般不具特异性。

头MRI 检查更多是为了除外其他引起痉挛性截瘫的脑部疾患。

2.脊髓MRI HSP4 型脊髓MRI 一般无异常信号,部分患者可见脊髓轻度变细。

脊髓MRI 更多是为了除外其他引起双下肢痉挛性截瘫的颈髓(包括延髓颈髓交界处)
、胸髓疾病,如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

3.诱发电位检查双下肢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均可发现波幅
下降或消失,潜伏期延长等异常,与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

4.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HSP4 型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一般正常,
主要用于与复杂型H SP 的检查及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5.基因检测HSP4 型为基因缺陷性疾病,基因检测是最重要的病因诊断。

HSP4 型致病突变约80%为微小突变,20%为大片段缺失或重复。

对于微小突变,一般采用高通量测序,一次性完成全部外显子测序。

同时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亚型众多,临床表现相似,从临床上区分非常困难,可通过包含所有H SP 基因的p anel 一次性检测,提高检出率。

SPAST 基因大片段缺失或重复可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或定量P CR 等方法进行检测。

诊断
青年早期起病的双下肢痉挛性瘫痪,合并双踝音叉震动觉减低、排尿障碍,除外脊髓炎、脊髓压迫等其他疾病,部分患者有遗传家族史。

可临床疑诊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其中HSP4 型为最常见类型。

基因检测发现SPAST 基因致病性缺陷可确诊。

鉴别诊断
HSP4 型的鉴别诊断分为两个层面。

首先需与其他造成双下肢截瘫的疾病相鉴别,包括获得性疾病和其他基因缺陷性疾病。

其次,需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其他亚型相鉴别。

需重点鉴别的疾病如下:
1.脊髓压迫或牵拉脊髓型颈椎病或较为少见的胸段脊髓压迫以及脊髓栓系等结构压迫或牵拉性病因,可造成双下肢截瘫,需通过影像学检查鉴别。

2.脊髓血管病可造成横贯性或部分横贯性脊髓损害,造成双下肢截瘫、感觉障碍及尿便障碍。

动脉疾病常急性起病,但静脉疾病,如脊髓动静脉畸形,可缓慢上升性发展。

3.脊髓炎(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脊髓感染性炎症,特别是HTLV-1 所致热带痉挛性截瘫需与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重点鉴别。

另外,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脊髓痨,也可造成双下肢截瘫。

血清学及脑脊液抗体检测可资鉴别。

自身免疫性脊髓炎,如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同样可造成横贯或部分横贯脊髓损害,但
2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