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
中国父母的孩子教育与西方父母的差异
中国父母的孩子教育与西方父母的差异中国父母的孩子教育与西方父母的差异2023年了,尽管时代在飞速发展,但人类对于孩子的教育却始终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话题。
在中国和西方国家,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理念和方式。
这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父母与西方父母的孩子教育的差异。
一、教育方式在中国,大多数父母喜欢给孩子制订严格的计划和规范。
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执行力。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更强调孩子的自由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们倾向于通过互动和探索来帮助孩子学习。
他们认为孩子需要自己去发现和实践,而不是依赖于外部压力来完成任务。
二、家庭价值观在中国,敬老、孝道、勤俭节约是家庭价值观里至高无上的准则。
这些价值观也会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中体现出来。
中国父母经常会要求孩子更多地关注家庭,信守传统的家庭观念。
而在西方国家,孩子们被教育要尊重平等、包容不同文化和个性,同时也重视个人的独立和自主选择。
三、学业压力中国父母普遍认为孩子只有通过考试才能有出路。
因此,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会给孩子安排大量的课外辅导班和家庭作业。
这些压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而在西方国家,虽然也非常重视学习成绩,但父母会更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四、家长参与教育在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父母通常会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帮助他们完成家庭作业,并且会不断监督孩子的学习进程。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更倾向于给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帮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孩子的独立性在中国,独立并不是一个优先考虑的因素。
中国父母经常会为孩子安排各种活动和任务,不让孩子有太多独立的时间。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
他们认为这对于孩子后期的个人成长和生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结语综上所述,中国父母与西方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虽然各自的教育方式并非完全对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获取一些启示。
简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
简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家庭教育,通常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的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驿站,是每个人成长的摇篮。
正如蔡元培所说“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
”而父母,作为家庭最基本的组成单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其言行、道德观念、能力、兴趣等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自身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中西方家庭教育的现状受东方文明特有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思想限制,当今中国的家庭教育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 1.盲目攀比。
大多数家长爱面子,习惯性地把孩子看成自己附属品,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经常拿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去和别人比较,以此来证明自己“教子有方”。
可家长的做法却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在对比中丧失了自信心。
2.施加压力过大。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都被当作小太阳,寄予家长所有的爱与期望。
正是家长这种过度的关注,造成了孩子学习焦虑、性格孤傲等心理问题。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西方,其家庭教育的发展则日趋科学化,家庭教育内容倾向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家长也十分注重学习教育常识。
所以,西方培养出的孩子大多数很有主见,各方面能力也很强,能很快适应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机制。
也正因为如此,在诺贝尔获奖名单上,美国人比比皆是,中国人却寥寥无几,这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二、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1. 家庭教育呈现形式的差别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儒家思想是教育的核心。
“百善孝为先。
”基于这种传统观念,中国家庭教育呈现出“管”与“被管”的关系。
因此,中国的大多数家庭秉持的是“对外民主,对内专制”的原则,要求孩子对父母的话无条件服从。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经常对孩子说的词汇便是“不行”“不可以”“必须”“应该”,孩子即使再委屈也要求全。
所以,中国的父母是孩子的主宰,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永远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在西方,受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家庭教育表现出尊重个体发展的特征。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有何不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有何不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家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在不断交流、互相借鉴的同时,仍然存在明显差异。
下面就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一、家庭教育的目标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家教观念认为,孩子要成为有用之才,拥有高贵的品德和优秀的学业成就,这种传统教育思想依然深受中国家长的影响。
而在西方国家,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自主性、个性化和多元化,注重发掘孩子的长处和弥补缺陷。
总体来看,中国家庭教育更注重成绩和道德修养,而西方国家更注重让孩子掌握自主性和创新力。
二、家庭教育的方式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较为严肃,注重听其差错,严格管教,用唱歌、学习诗歌、古成语、古文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文化素养。
在欧美这些国家,家庭教育把握孩子喜欢的领域,鼓励孩子创造性地思考,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总体来说,中国家庭教育较为传统,更为强调应试教育,而欧美国家更为注重其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三、家庭教育的时间分配在中国,大部分家庭都会尽全力保证孩子的学业而忽略让其参与玩耍、休息、和娱乐活动的时间。
在西方国家,让孩子多参与玩耍、休息和娱乐活动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部分。
尽管中国家长也逐渐重视孩子的兴趣爱好,但家长极力保证孩子的学业依旧是首要任务。
四、家庭教育的创新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背景下,很多家庭教育的渠道也得到了新的发展。
在中国,部分家长通过网络同步、记忆软件和网络教育等方式提高孩子学习的效果。
在欧美国家,则通过视频教育和游戏式学习等方式提高孩子的学习成果。
总体来说,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不断缩小这些差异。
作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我们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家庭教育经验,同时也需要加强传统文化和家教观念的传承,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道路。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在全球化的今天,家庭教育也受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影响。
中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
一、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的传统家庭教育注重“孝道”,强调尊重长辈和父母,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相比之下,某些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
这种差异体现了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在教育理念上的区别。
二、教育方式的差异中国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学习,大多数家长会安排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课外班,力求让孩子考取好成绩。
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家长更注重孩子的自由和兴趣发展,不会强迫孩子完成某些学习任务。
这种差异归根结底是教育方式上的区别。
三、生活方式的差异中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家长通常会安排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
在某些西方国家,家长更注重孩子的个人成长,允许孩子有更自由活动的时间,鼓励孩子多尝试新事物。
四、父母角色的差异中国的家庭教育中,爸爸通常负责外出工作挣钱养家,母亲则主要负责照顾孩子和家庭。
在西方国家,父母之间更平等,而且更重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
五、教育目的的差异中国的家庭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拥有好的成绩和好的工作。
在一些西方国家,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希望孩子能够享受生活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的家庭教育,都有其独特的地方。
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借鉴各国的家庭教育经验,让我们的孩子在成长中得到更全面和更科学的教育,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外国学者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看法
外国学者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看法
外国学者对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理念:中国家庭教育通常注重知识的掌握和考试成绩,强调学术优秀和
稳定发展。
而西方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主性,鼓励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教育方式:中国家庭教育通常采用权威和指导的方式,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和
决策进行严格控制。
而西方家庭教育则更倾向于采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鼓励孩子自主探索和学习,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3.教育内容:中国家庭教育的内容通常比较单一,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考试
技巧的训练。
而西方家庭教育的内容则更加多元化,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交技能、情感管理、自我认知等方面。
4.教育期望: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期望通常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取得优秀的成绩
和稳定的工作。
而西方家庭则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和激情,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过分强调传统的成功标准。
总的来说,中西方家庭教育在理念、方式、内容和期望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教育传统和价值观的差异。
通过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期望,促进跨文化交流和教育改革。
中西家庭观念20个差异
中西家庭观念20个差异由于文化传统及价值观念的不同,中西方在家庭观念上呈现出诸多差异,以下是20个常见的差异:1. 家庭结构:中国人重视血亲关系,因此中国人的家庭结构的主要特点就是大家庭;西方家庭对于血亲关系并不像中国那么重视。
2. 家庭观念:中方家庭观念以孝悌为核心,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责任和义务;西方家庭观念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3. 子女教育:中国父母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期望较高;西方父母则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
4. 婚姻观念:中国人认为婚姻是人生大事,需要慎重考虑;西方人则更加注重个人的感情和感受。
5. 家庭成员关系: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相互依存度较高;西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则相对独立。
6. 家庭角色:中国家庭中父母的角色比较权威,子女需要听从父母的意见;西方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更加平等。
7. 家庭价值观:中国家庭价值观强调家庭的和谐、稳定和团结;西方家庭价值观则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和自由。
8. 养老观念:中国人普遍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希望子女能够照顾自己的晚年生活;西方人则更加注重自己的独立和自主。
9. 家庭财产观念:中国家庭财产观念强调家庭的整体利益,家庭成员之间的财产关系比较模糊;西方家庭财产观念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财产权利和独立性。
10. 家庭礼仪:中国家庭礼仪比较繁琐,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尊重和礼貌;西方家庭礼仪则相对简单,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舒适。
11. 家庭隐私观念:中国家庭隐私观念相对较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公开;西方家庭隐私观念则比较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相对独立。
12. 家庭生活方式:中国家庭生活方式比较传统,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照顾和支持;西方家庭生活方式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13. 家庭沟通方式:中国家庭沟通方式比较含蓄,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少;西方家庭沟通方式则比较直接,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相对较多。
14. 家庭消费观念:中国家庭消费观念比较节俭,注重储蓄和理财;西方家庭消费观念则更加注重享受和消费。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一、引言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方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从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分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
二、教育目标1. 中方家庭教育的目标中方家庭教育注重学业成绩的优秀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中国父母普遍认为,只有优秀的学业成绩才能帮助孩子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2. 西方家庭教育的目标西方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西方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领导力和社交能力,以帮助孩子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三、教育方式1. 中方家庭教育的方式中方家庭教育注重纪律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中国父母倾向于采用严格的教育方式,强调孩子顺从家长的决定,并且常常按照传统习俗和家庭规矩教育孩子。
2. 西方家庭教育的方式西方家庭教育倾向于注重孩子的思考和自由发展。
西方父母更倾向于鼓励孩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他们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并鼓励他们在决策过程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四、价值观念1. 中方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念中方家庭教育注重家庭和谐、尊重长辈和传统道德价值观。
中国父母更倾向于教育孩子具备节俭和努力的品质,同时强调家庭和平与整体利益。
2. 西方家庭教育的价值观念西方家庭教育倾向于注重个体的价值和自由。
西方父母更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特个人性格,鼓励他们积极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兴趣,并尊重个体权利。
五、结论虽然中西方家庭教育在目标、方式和价值观念上存在明显的异同,但每种教育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
中方家庭教育注重学业成绩和社会地位,能够培养孩子的纪律和积极心态。
而西方家庭教育注重个体发展和创造力,能够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因此,中西方家庭教育可以相互借鉴,结合各自的优势,为孩子提供更全面的成长环境。
在家庭教育中,中国和某个国家的差异是什么?
在家庭教育中,中国和某个国家的差异是什么?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革,家庭教育在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体系和文化传统差异很大,这就导致了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同取向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探讨在家庭教育中,中国和某个国家的差异。
一、教育观念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家长和长辈为子女的教育负责,是“子女教育由祖、父、兄、长,传神授道,历脉相承”,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保留了中华文化的久远历史和深厚感情。
而在西方国家,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家长和教育机构之间是分开的,学校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和学术成就,而家庭教育则重视个人品格培养,适合各个阶层的人物,所以在个人发展的多样性上显得更加开放和宽容。
二、父母角色的不同在中国,父母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通常是孩子的第一个引导者和榜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长应该与孩子建立紧密的联系,保持沟通和相互尊重,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传统观念存在着些许改变。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通常是孩子的舒适和支持者,他们的作用大多侧重于培养孩子的个人能力和自信,在追求个人自由和平等的社会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比较灵活,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三、教育方法的不同在中国,家庭教育的方法往往与中国的文化和学术生活有关。
经常重复和模仿,家长的指导和角色模型扮演的角色多为引导和榜样,家庭教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西方国家,家庭教育的方法强调创造性思维和自我学习,孩子学习的知识,不仅限于学科知识,也包括寻求个性独特和挖掘潜力。
因此,这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的目的和方式,以及完成的任务和结果,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都有着重要的差异。
四、课外活动的不同在中国和其他文化中,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是课外活动。
中国的课外活动通常包括维持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例如书法、绘画、钢琴、太极等这些传统文艺活动;而在西方国家,家庭教育中的课外活动范围更广,包括与孩子一起去旅游、参加社区活动、参加体育运动或学习外语技能等多种形式。
比较国内外家庭教育育儿观念的差异分析
比较国内外家庭教育育儿观念的差异分析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每个家长关心的话题。
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和习惯可能会导致家庭教育方式和育儿观念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国内外家庭教育育儿观念的不同之处。
一、教育目的国内的传统教育目的是为了考试和升学。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通常鼓励孩子们取得好成绩并进入名校,这也成为了家长们评价孩子们成功与否的标准。
这种观念会导致孩子们过度追求成绩和升学,并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成长。
而许多西方国家则强调教育的非学术目的,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责任感、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等,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
二、家长角色在国内,家长通常被视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非常注重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同时也要求孩子尊重长辈、言听计从。
然而,在西方国家,父母更多扮演着孩子的辅导员和指导者的角色,他们会尽可能地让孩子自主发展、体验和尝试,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自由表达。
三、家庭互动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教育往往是单向的,家长们在孩子成长中起主导作用,孩子们没有太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相反,在西方家庭中,家长会与孩子建立起双向的沟通,鼓励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听取他们的反馈,并根据孩子的需求来制定教育计划。
这种互动促进了家庭和谐与孩子的积极成长。
四、惩罚方式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惩罚是家长约束孩子行为的一种手段,常用的方法包括体罚和口头训斥。
然而,这种惩罚方式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并可能破坏家庭关系。
在西方,父母更多倾向于正向激励,通过奖励和鼓励孩子来提高他们的动力。
他们也往往通过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他们的期望和要求。
五、社会责任感在中国文化中,家庭教育注重孩子的个人素质,而在西方社会中,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是很重要的教育目标。
这种教育理念是表明他们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和家庭,还应该考虑社会和他人。
总的来说,在国内和西方家庭教育中都存在一些优点和不足。
对于家长来说,应该以自身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循序渐进地改变和调整教育方式,营造积极的家庭关系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家庭价值观差异在哪里?
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家庭价值观差异在哪里?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速,在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的差异成为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
其中,家庭价值观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
那么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家庭价值观差异在哪里呢?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家庭模式的差异在西方社会,家庭模式更加注重个人隐私和自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多以平等为原则。
家庭与社会、政治相互独立,不会发生相互依赖关系。
而在中国社会,家庭是一个比较封闭的群体,家庭成员之间更强调互助和依赖。
家庭与社会、政治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种家庭模式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较为恩爱,子女需要尽孝之责,且父母有权干涉子女的生活。
二、家庭教育的差异西方社会注重的是个人的自由和独立,强调个人发展,并鼓励个人自主决策。
家庭教育也更多地注重对孩子思想的指导和启发,鼓励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而在中国社会,家庭教育更注重基本礼仪和家庭纪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部分基于管教和惩罚。
因此,在中国家庭中,家长更多地干预孩子的决策和生活,有时甚至包括职业选择。
三、性别角色的差异在西方社会,男女平等地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男女家庭角色相对松散,没有明显的分工。
相反,在中国社会中,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分工明显,男性主管外事,女性主管内务。
父亲通常作为家庭经济支柱,承担家庭外出工作的责任。
母亲通常负责照顾家庭的日常生活和孩子的教育。
这种传统的家庭分工方式在中国仍然存在,尽管现代中国社会呈现出更多的家庭平等和女性独立的趋势。
总的来说,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的家庭价值观存在差异。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自由和平等,而中国社会重视家庭的互助和传统分工方式。
虽然这些差异在某些方面看起来似乎不可逾越,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差异可能会越来越小。
中外家庭观念的区别
中外家庭观念的区别中外家庭观念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价值观中国家庭注重家族观念和传统价值观,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互相扶持。
家庭成员通常会为家庭的整体利益而牺牲个人的兴趣和利益。
相比之下,西方家庭更注重个人价值观和独立性。
他们倾向于将个人的成就和兴趣放在首位,而家庭的利益则是次要的。
2.家庭角色和责任在中国家庭中,父母通常拥有更高的权威和责任。
他们负责决策和指导家庭成员,而孩子们则需要尊重和遵循父母的意愿。
在西方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更为平等,孩子们有更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3.家庭教育方式中国家庭注重传统教育方式,强调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教和培养。
他们认为通过严格的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和自律能力。
然而,西方家庭更注重自由和个性发展,他们倾向于给予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4.家庭生活重心中国家庭注重家庭生活和社会责任,他们将家庭放在首位,并尽力为家庭创造稳定和和谐的环境。
相比之下,西方家庭更注重个人生活和事业发展,他们更倾向于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兴趣和事业上。
5.家庭关系中国家庭注重亲情和血缘关系,他们认为家庭成员应该相互扶持和帮助。
在处理家庭关系时,他们更倾向于通过协商和妥协来解决矛盾。
然而,西方家庭更注重个人关系和朋友关系,他们更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络和朋友来建立和维护关系。
总之,中外家庭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背景对人们观念的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交融,中外家庭观念也在逐渐接近和融合。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彼此的长处和优点,促进文化交流和社会进步。
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
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中国式家庭教育与国外家庭教育的区别——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在于: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强调命令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和自由。
中国家长大都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
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意愿来干涉孩子们的自然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们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其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两种不同的家庭成员关系在我国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领导核心地位。
父母总觉得孩子永远长不大,对孩子的教导会持续到孩子长大以后许多年。
另外,在中国人的思想里“长者恒为师”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家庭中,年长者一定可以教育年幼者,这就在家庭中形成了一种不平等,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孩子慢慢习惯了在多重规则下生活。
然而近年来,许多家庭走向另一个极端,孩子成了中心。
家长总是对孩子千依百顺,这种溺爱的行为,造成了家庭关系的另一种不平等。
在中国,孩子在家里很少有发言权,参与权,中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听话懂规矩。
美国家长更注重与孩子自由平等的相处。
在孩子小时候就尊重他,重视给孩子个人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他们把孩子看做独立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尊重和理解。
让孩子在家里有发言权、参与权,美国父母鼓励孩子有独立的合理思想;美国孩子有选择权,美国父母在孩子的有了初步的认知能力时,就很重视让孩子自己去进行选择,作出决定,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图书,游戏,长大以后自己选择朋友,自己选择职业、自己选择婚姻对象等等。
美国父母大多不会替孩子选择,他们主要是引导孩子怎样进行选择,或者站在孩子的身后,给孩子信心,鼓励孩子。
所以,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去自由的想像或进行创造性活动(二)两种不同的育儿观中国家庭很重视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找个好工作。
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
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一、引言育儿观念是不同文化间的重要差异之一。
中西方文化因其价值观与传统习俗的不同,导致了在教育和养育孩子方面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家庭交互和独立性等方面探讨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并分析其产生原因。
二、教育理念的差异在教育理念上,中西方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家长普遍强调孝顺和家庭观念的重要性,注重孩子的继承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相比之下,西方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个人发展和自主性。
他们强调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
三、家庭交互的差异中西方在家庭交互方面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关系更加依赖亲情纽带,家长通常会采取更严格的管教方式,强调父母权威。
而在西方文化中,家庭关系更注重平等和尊重。
家长更倾向于与孩子平等对待,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责任。
四、独立性的差异中西方的独立性观念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文化中,孩子通常依赖父母、家庭和社会支持。
家长普遍倾向于为孩子做出决策,而孩子的个人意愿和独立性则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中,独立和自主能力被视为重要的品质。
西方家长倡导孩子自主决策和承担责任,培养他们面对挑战和问题的能力。
五、差异产生的原因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有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观念和集体利益,反映在教育中就更多地注重孝道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而西方文化则受到个人主义和自由意志的影响,注重个人发展和自主性。
此外,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对育儿观念产生了影响。
六、中西育儿观念的交融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西育儿观念逐渐交融。
中国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个人成长和兴趣培养,而西方家长也开始重视传统价值观的传承。
这种交融不仅丰富了育儿观念,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七、结论中西育儿观念的差异是不同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体现。
对于家长来说,了解不同文化的育儿观念有助于提高育儿水平,并从中获得启示和借鉴。
在不同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中西育儿观念的交融将推动育儿理念的进步和多样化。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对比
中西方家庭教育之对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家庭教育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上,还体现在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关系上。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比分析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以期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教育方式1.1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独立性和自主性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家长会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但家长会鼓励孩子自己解决,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1.2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纪律和服从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则更注重纪律和服从。
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不打不成器”,因此家长往往会采用严厉的手段来管教孩子,以期望孩子能够服从管教,变得更加优秀。
二、教育内容2.1 西方家庭教育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往往注重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家长会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同时,他们也会鼓励孩子敢于尝试新事物,培养其创新精神。
2.2 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应试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应试教育。
家长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往往会忽略其他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也会限制孩子的个人发展。
三、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关系3.1 西方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平等和民主在西方国家,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更为平等和民主。
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与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
同时,他们也会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共同解决问题。
3.2 中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较为权威和严肃在中国,家长与孩子的关系往往较为权威和严肃。
家长会强调自己的权威性,会让孩子感到惧怕和敬畏。
这种管教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与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是多方面的。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之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不同国家的家庭教育方式有所不同。
以下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家庭教育的不同之处。
一、家庭关系中国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话语权很高,通常父母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严格的管理。
父母也会为孩子规划未来,希望孩子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有所斩获。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尊重、信任、亲密的。
而在西方,父母和孩子之间更注重平等,父母也更注重孩子的选择和自我发展,鼓励孩子自己掌控自己的未来。
二、学校教育中国学生的日程安排相当紧张,学生课业、学习任务繁重,强调填鸭式教育,考试成绩的分数就是评判的标准,重视学生在学术方面的表现,对体育、音乐、艺术等其他方面的天赋往往容易忽略。
西方国家则更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多方面的能力培养,更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天赋发展,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社会适应中国家庭教育更加强调家庭的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传承,缺少社交训练和体验,导致部分孩子在进入社会后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在个人之间交往时,也往往缺乏礼仪。
西方则更注重孩子社交训练和体验,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并且在个人之间交往时更注重礼仪。
四、文化认同在中国,家庭教育注重家族的传承和维系,更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宣扬。
中国家长会利用各种机会(如文化节日、长辈故事、祖宗古迹等)来培养孩子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而在西方,注重培养孩子多元文化的接受和包容,注重开阔孩子的视野,引导孩子从生活中、阅读中认识世界,不拘泥于一份文化。
五、教育资源中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高质量教育资源集中在大城市。
较贫困地区的学生普遍接受不了过多的培训和教育。
而在西方,教育资源相对均衡、充足,并且注重公平性。
结论:虽然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但是,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优势。
最重要的是,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和长处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盲目地从这些模式中选择。
欧洲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之处?
欧洲和中国的家庭教育有哪些不同之处?作为两个大型文化圈的代表,欧洲和中国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它们的差异。
一、教育目标不同在欧洲,家庭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们认为孩子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在认知上能够超越他人。
而在中国,家长们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社会地位。
他们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社会地位是重要的评价标准。
1. 欧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欧洲的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家长们需要鼓励孩子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教育过程中,他们会尽量避免用“教化”方式来教育孩子,在尽可能减少干涉的情况下,让孩子感受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
2. 中国:关注学习成绩和社会地位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们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社会地位。
他们认为,只有通过高考、升学等途径,孩子才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因此,在教育孩子时,绝大多数家长会要求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并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二、教育方法不同欧洲和中国在家庭教育的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在欧洲,家庭教育强调鼓励和引导孩子自我发展,而在中国,很多家长沿用了“严格管教”模式。
1. 欧洲:强调鼓励和引导孩子自我发展在欧洲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们更侧重于鼓励和引导孩子自我发展。
在教育过程中,他们会尽力提供一个充满爱心和倾听的环境,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欧洲的家长们通常不会对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而是尽可能地给予孩子自由和空间。
2. 中国:沿用“严格管教”模式中国一些家长沿用了“严格管教”模式,即强制性地掌控孩子的课业和生活。
这种模式通常包括一些强制性的规定,如家长监督孩子的作业,督促他们安排好学习时间,甚至在孩子犯事时进行惩罚等。
这种教育方式虽然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孩子的学习效果,但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和负面情绪。
三、对待孩子的态度不同欧洲和中国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也有所不同。
中美家庭教育的六大不同
中美家庭教育的六大不同下面店铺就给大家带来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分析,希望大家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示!一、美国家长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中国家长是过度保护多于鼓励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做各种尝试,既培养能力、兴趣,又注重树立自信心。
中国家长是过度保护,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自我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一切要依靠父母。
家长.怕孩子受伤、受欺负,家长认为很多事隋或活动危险等,都不让孩子参与。
二、美国家长对孩子引导多于灌输中国家长是说教多于引导美国家长注重引导孩子通过实践甚至是碰壁后,自己取得经验和教训、得出结论。
常对孩子说:“你自己决定吧。
”“你去试试吧。
”“我觉得……可能会好些吧?”“我的建议是……”等等。
中国家长则喜欢直接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孩子,以求孩子少走弯路。
常对孩子说:“你还小,要听大人的话。
”“你不懂,按我说的做没错。
”“我告诉你……你怎么不听呢?”“错了吧,你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听我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等等。
三、美国家长对孩子要求全面发展中国家长常常以学习好代替一切美国家长鼓励孩子参加学校、社区的公益活动,并且家长还充当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服务者,要求孩子每周做2次义工。
但对孩子学琴、学画、学舞蹈,美国家长却不做要求,全凭孩子自愿。
中国家长只注重孩子学习,所有家务父母包揽,更谈不上让孩子做义工了。
如没有加分评优,连班干部也不愿意让孩子担任。
但对孩子学琴、学画、学舞蹈却从不放松,甚至是强迫,周末全天候陪同。
四、美国家长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中国家长打击孩子的自信心美国家长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
但我知道,你还能做得更好,我了解你。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可比你差远了。
” “这次考得不好没关系,我相信你下次肯定行。
”中国家长说:“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你看人家的孩子都比你强。
”“和你说过多少遍了,就是记不住。
”这些有意无意常挂在嘴边的话,极大地打击和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
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异
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异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交流的深入,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异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塑造孩子的品格、价值观和社会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异方面展开探讨。
一、家庭角色定位的差异中外家庭教育中对于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定位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亲通常被视为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和权威人物,母亲则主要负责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
而在西方家庭中,父亲和母亲在家庭中的责任和权威更加平衡,相互之间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
这种差异带来了中外家庭教育中对于权威的看法和家庭责任分工的不同。
二、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外家庭教育中的教育理念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家长普遍将教育视为一种竞争工具,重视学术成绩和知识的积累。
因此,中国家长普遍会给孩子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和补习班安排,以期望孩子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
而在西方,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自主性,鼓励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掘自己的兴趣和天赋。
因此,西方家长更加倾向于让孩子通过自主学习和实践经验来获取知识与技能。
三、亲子关系的差异中外家庭教育中的亲子关系也存在着差异。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父母往往对子女有较高的期望和严格的要求,通常会以严厉的态度来要求孩子完成各种任务和义务。
而在西方家庭中,父母更加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鼓励孩子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因此,亲子之间更加平等和和谐的亲子关系在西方家庭中更为常见。
四、独立性的培养差异中外家庭教育中对于独立性的培养也存在着差异。
在中国,家长普遍希望孩子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因此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在西方国家,家长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和沟通能力,鼓励孩子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以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和团队精神。
总结而言,中外家庭教育在家庭角色定位、教育理念、亲子关系和独立性培养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虽然每种教育模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但通过了解和借鉴中外家庭教育的差异,我们可以为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提供有益的参考。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前言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在家庭中对于子女教育的态度、观点、方法等方面的信念和意识形态。
各国的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差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原因和影响。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的表现值观取向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一个显著差异在于其价值观取向的不同。
中方家庭教育更强调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注重家庭和谐、传统文化传承、学业成就和社会地位等方面。
而西方家庭教育更加注重个人主义、独立自主、创造力以及自我实现等方面。
在中方家庭教育中,家长多数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而在西方家庭教育中,人们关注孩子的个人成长,重视孩子的能力培养和独立性发展,希望培养一个有高效率、高自我管理、高自由度的孩子。
教育方式中西方家庭教育的教育方式也存在着差异。
中式家庭教育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基于规则的教育方法;而西方家庭教育鼓励孩子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培养创造能力的教育方式。
在中式家庭教育中,父母通常告诉孩子们正确答案和正确的方法,鼓励孩子记忆、应试和掌握知识点;而在西式家庭教育中,父母习惯让孩子自己思考、独立决策、玩游戏、用想象力、探索未知领域。
家庭角色分工中西方家庭教育对于家庭角色分工的看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式家庭教育中,男性通常扮演着家庭经济支柱和严厉的子女管教者,女性则负责家庭的日常管理和子女的教育;而在西式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多地扮演互助合作和参与子女教育中角色的角色。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的原因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差异的原因也有多种,以下是较为普遍的几点。
历史文化背景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受到了其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集体主义、家族观念和对家庭地位的尊敬;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自我实现和独立自主。
社会经济体制不同的社会经济体制也会深刻影响家庭教育观念的形成。
中国农村家庭通常有多个孩子,因此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交友情况;而在西方城市中,由于各种社会资源的均等分配,人们的关注点则更多地放在了个人能力和发展上。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希望有所帮助!(一)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西方家长:从小教起从日常教起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中国家长:忽视了“做人的教育”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
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
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西方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
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
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中国家长:层层保护种种溺爱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三)让孩子自然发展西方家长:让孩子自由发展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
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六大差异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一)看重日常生活行为和习惯
•西方家长:从小教起从日常教起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中国家长:忽视了“做人的教育”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做人的教育”。
我们一直谈教育要循序渐进,这不仅适用于智力教育、知识教育,同样适合于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
现在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础的“做人教育”不无关系。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己动手学会独立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
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
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
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
•中国家长:层层保护种种溺爱
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三)让孩子自然发展
•西方家长:让孩子自由发展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
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
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
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
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
理等活计。
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
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
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
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
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家长:期望过高只重学习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
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
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
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四)重视和孩子的心灵沟通
•西方家长:经常沟通重视心理健康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
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中国家长:更关心生理需求而忽视心理需求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
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此类事件近几年各媒体屡有报道,这些大部分都是家庭教育水平低下的结果,更确切地说是家长忽视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而造成的悲剧。
(五)孩子需要尊重和理解
•西方家长: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选择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
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
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
•中国家长:支配欲强,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
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六)鼓励孩子创新和探索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探索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而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前者鼓励孩子去超越前人,后者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止步。
西方家长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独立动手的能力,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
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
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予以纠正。
•中国家长:往往满足于“克隆”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探索活动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
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而加以制止
例如美国孩子拆了家里的闹钟,若能装回,多数家长会称赞孩
子,若是装不回,许多家长会与孩子一道把闹钟装上,甚至鼓励孩子再拆、重装一次。
但中国孩子若拆了家里的闹钟,就算自己能装回,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家长的。
孩子往往在家长的严格管教下被熄灭了创造性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