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包火——感冒良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包火——感冒良方

2010-08-18 | 阅:转:| 分享

寒包火

所谓“寒包火”本是中医对一种外感病理的形象解释,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身体本来有热, 又感受寒邪,症状呈现寒热并见。多出现在冬季。但夏季人体出汗较多,全身表皮血管扩张,长时间呆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间,或电扇不离身,或彻夜露宿,往往会引起体表血管、汗腺收缩关闭,使体内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还有的人加上饮食不节,过多地摄入烟酒、高热量食物,更致体内蕴热,促成外寒内热而导致“寒包火”型感冒。

预防“寒包火”主要有以下几点:1、炎热夏季要保证饮水量。2、使用空调时,温度最好是26℃左右。大汗淋漓不要直接进空调房或对着电扇吹,必须先换下湿衣,擦干汗水。3、夏天饮食宜清淡,避免过食生冷和油腻辛辣的食物。4、夏季晚睡早起适当午休,有利于保护自身免疫力。

————两种“寒包火”外感的证治————

杏林居士

所谓“寒包火”既指具有表寒症状,同时又有内热。然临床诊断中,当注意内热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寒包火”是患者素体内热,腠理开泄,卫表不固,偶感风寒而发。此证辨治要点为,发病既寒热并见,非传变所为。治疗要点重在清热,兼顾表寒,方药当顾护肺阴,通利肠府。

第二种“寒包火”属于感伤于寒,入里而化热,由太阳传至阳明,郁而化热者。此证辨治要点为:始发之时但寒无热,阳明热盛但热无寒,潜入少阳寒热往来。治疗要点重在辨证,每一阶段治则各异,方药重点在于病证似传非传之时,需前瞻考虑。

冬季气温偏高,故而内热炽盛,高热不退,必予清退。

我们知道感冒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不同类型的感冒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

感冒分类主要临床表

治疗原则用药举例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苔薄白、咽痛、痰稀白等;散寒解表;葱豉汤、正柴胡冲剂等

风热感冒:发热重、流黄脓涕、舌红、咽红、咽痛、痰黏或黄等;清热解毒;银翘解毒、双黄连口服液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无法将孩子的感冒类型分得如此清楚。因为冬春之交发生的感冒或流感(尤其在北方地区),多为“寒包火”型感冒,即“表寒里热”,症状可以有流清涕(风寒)情况,却也有舌红、咽红、咽痛(风热)症状;有时还可能出现一会儿流清涕,一会儿又流黄浓涕的症状。此种感冒特殊且顽固,用西医的治疗方法往往较难改善症状,病程可能会拖延1~2个月之久呢。

“寒包火”的起因

“寒包火”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症候,虽然起因是外感风寒,但以下原因也很重要:

◆孩子本为纯阳之体,加上冬季饮食多甜腻,动物性食品偏多,易生内热。

◆冬春之时,室内多开热空调,温暖干燥,久而生火。

◆孩子的衣服穿得过厚,出汗后毛孔开放,一旦感受风寒,风寒束表,内热无法从肌表外泄,就好像一件寒衣把内火包得紧紧的,感冒发生后,不仅会有上呼吸道症状,还会出现高烧不退的情况。所以,冬春感冒若发高热,多属“寒包火”。

怎样对付“寒包火”?

用对付风寒或者风热感冒的药物治疗“寒包火”型感冒,非但无效,有时还会加重病情。而我们常用的西药,多为中枢调节、解热镇痛的药物,此类药物也属于散寒解表的感冒药,往往是服药后退烧了,但几小时后体温又升了起来。孩子的病程拖久了,容易发生合并细菌感染等问题,那时就要使用抗生素治疗,麻烦费钱不说,孩子痛苦,父母也心焦。

★冬春时节,如果孩子罹患感冒,三五日都没有缓解的迹象,或者出现先清涕、后黄涕等情况,请考虑可能是“寒包火”型感冒,尽快带孩子去中医儿科,请医生运用方药治疗。

★对付麻烦的“寒包火”须正确辩证,对症施治,治疗原则为散表寒、清里热。

★感冒合剂,专门治疗“寒包火”,可供大家参考。

周平安教授“感冒合剂”的配方:炙麻黄5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甘草5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薄荷10克(后下)银花15克、苏叶10克、草河车10克羌活10克板蓝根15克

三剂水煎服每天一剂

这个只是感冒合剂的基本配方,如果您得了寒包火型的感冒,最好还是让医生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疗效可能更好。另外周医生还强调,这个感冒合剂的方子主要是针对中国北方冬季气候特点和感冒特点的,对于生活在其它地区的患者,要用这个方子的时候还是要听医生安排,对于一些患有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用这个方子前,一定要咨询医生。

一、感冒类型自测:

1、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重、无汗、头痛、身体酸痛、鼻塞、咳嗽、吐痰稀薄色白、舌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2、风热感冒。表现为身热较重、稍微怕冷、出汗较少、头胀、咳痰粘黄、流黄浊涕、舌苔薄黄且边尖红、脉浮数。

3、寒包火型感冒。表现兼有以上风寒和风热的几种症状,如发烧、恶寒、无汗、头痛、咳嗽、关节酸痛、鼻涕由清变浊、痰由稀白变粘黄、咽喉肿痛等。

二、本方源自以下经典名方:

1、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主治: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

2、柴葛解肌汤。组成:柴胡6克,干葛9克,甘草3克,黄芩6克,羌活3克,白芷3克,芍药6克,桔梗3克。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咽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3、荆防败毒散。组成:荆芥、防风、姜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桔梗各15克,甘草5克。主治: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

三、本方主要药物解说:

麻黄: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温升散之性较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虚喘、高血压及失眠患者慎用。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疏散退热,舒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黄芩: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