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思想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经典课件-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

经典课件-中国政治思想史九讲-第三讲:法家学派的政治思想
❖ “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任人者,使有势也……任人 者,使断事也”
❖ “分势不二”
(二)重“势治”的具体主张 ❖ “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尧
为匹夫,不能使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由此观 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以屈贤矣” ❖ “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则失其所乘 也” ❖ “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临千初之峪,材非长也,位高也” ❖ “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 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 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由此观 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贤者也”。
与时变,与俗化” “古之所谓明君者非一君也。其设赏有 薄有厚,其立禁有轻有重,迹行不必同,非故相反也,皆随 时而变,因俗而动” ❖ 杜挚的:“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 循礼无邪”的观点 ❖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 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乃至文、武, 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 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 反古者未可必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
❖ “凡人君之所以为君者,势也。故人君失势,则臣制之矣; 势在下,则君制于臣也,势在上,则臣制于君矣,故君臣之 易位,势在下也”
❖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 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
❖ “凡明主治国也,任其势”
(三)保“势”的方法和途径 ❖ “人主失其势重于臣,而不可复收也” ❖ “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 ❖ “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3
影响世界的思想
探索中国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如佛教、儒家思想的传播和接受。了解中国思想如 何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先秦诸子思想
1 孔子的儒家思想
研究儒家思想的核心原则:仁、礼、忠诚、道德,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老子和道家思想
探索道家思想中的道、无为、自然的哲学观念,以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3 墨子、名家和法家思想
明清思想
理学与儒学的复兴
探索明清时期理学和儒学 的复兴,以及它们在思想 界的影响力。
西方科学和哲学的传入
研究西方科学和哲学对中 国思想圈的冲击和影响, 以及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与 互动。
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
了解中国现代思想的形成 背景,中国知识分子的思 想解放和近代思想的发展。
现代思想
现代中国哲学家的思想
中国思想史课件(全)
探索中国思想史的悠久和丰富历史,从先秦诸子的思想到现代思想的发展。 了解各个时期的思想家和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国思想史概述
1
中华文明的起源
回溯中华文明的根源,研究中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古代中国的哲学思维方 式。
2
传统价值观念
探索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如孝道、仁爱、忠诚等。了解这些价值 观的根源和演变。源自道家思想道家的哲学观念
探索道家的核心思想,包括追求自然、无为而治、达到无我等观念。
道家修炼和内观
研究道家修炼和内观的方式,了解道家如何追求身心灵的和谐与平衡。
道家在艺术和文学中的影响
了解道家对中国艺术和文学的影响,如诗歌、绘画和音乐。
墨家、名家、法家思想
1
墨子的兼爱思想
探索墨子强调的兼爱观念,明确反对战争和暴力,倡导人们之间的和平与共处。

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

二 思想上的共同特点:
第一,特别强调和重视法的作用,认为法是治国的不二法门, 主张以法治国,社会生活一切遵法,一切由法裁断。
“法者,国之权衡也。” 《商君书· 修权》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子· 明法解》 “法者,天下之仪也,所以决疑而明是非也,百姓所悬命也。” 《禁
藏》
立法原则: 顺天道,随时变,因人情,循事理,量可能。 执法上,法家主张赏罚严明,而且多数法家主张实行重罚、苛刑。
三、驭臣之术
1、尚法不尚贤 君臣之间是权力与利害的关系,这是因为: (1)尚贤会影响一元化的政治; (2)尚贤本身与尚法是矛盾的,会降低法的作用。 2、君无事而臣有事 用臣,而不是代臣行事,“君逸乐而臣任劳”,“臣 子尽力,君收其利”。 不用忠臣,这是因为: (1)忠与法是相矛盾的,忠臣会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 (2)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忠臣与治乱兴衰之间没有必然 的联系; (3)忠臣常有,国未必常安; (4)忠与智是两回事。 君主不要指望臣子无条件地对自己忠心。
慎到,赵人,曾游学齐稷下学宫。著有《慎子》一书。从哲学上 看,他属于道家,但从政治思想上看则为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与其他法家派的思想相比,慎子的整个思想显得庄重、深沉,其 明显的特点就是贵势而不尚独断,尚法而不苛严,任术而不贵阴 谋。慎到又是法家中最先把道法结合起来的人物,所以在法家学 派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三)耍手腕、弄权术、搞诡计之类的“术” “挟知而问”(赵高“指鹿为马”)。
总的说来,术不外是官场尔虞我诈、你争我斗的理论
表现,随着战国官僚制的推广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术是 以利害为中轴考虑问题的,因此,在理论上是与仁义道 德相互排斥的。其表现形式有二,一是君驾驭臣下之术, 二是臣下欺君弄君之术。申子的术是专为专制君主着想的。 术的运用必须以有权作为前提条件,虽然它有时对控制 臣下能起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它不是一种政策,而且从 政治心理的角度讲,它的运用主要是出于恐惧、戒备和 不信任(如韩非说君臣之间是一日百战的关系)的情感 动机,如斯宾诺莎在《政治论》中所说:政治家们“采用 的种种权术是从长期实践经验中学到的,而且是人们出 于恐惧而非出于理性动机而惯用的。”因此,过分玩弄权 术有时也会走到自己的反面,从而助长勾心斗角的发展, 使统治集团趋于涣散。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

诚信是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的重要内容,带有普遍的成人立身标准,中国的先哲们都有所指出。法家思想精 英也不例外。“诚”,真心实意,开诚布公。“信”的基本含义为诚实、不疑、不欺。法家先驱管仲认为讲诚信 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如何讲诚信,他从两个方面做了阐释。首先他重诚信,把诚信纳入德行的范畴。 “先王 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贤大夫不恃宗室,士不恃外权。坦坦之利不以攻,坦坦之备不为用。故存国家、 定社稷,在卒谋之间耳。信之者,仁也。不可欺者,智也。既智且仁,是谓成人” (《管子·枢言》)。“其王 信明圣,其臣乃正。何以知其王之信明信圣也?曰:慎使能而善听信。使能之谓明,听信之谓圣,明信圣者,皆 受天赏。使不能为昏,昏而忘也者,皆受天祸”(《管子·四时》)。第二,管仲把诚信的道德观念拓展到刑罚 和军事领域中。他分别在《管子·权修》、《管子·版法解》和《管子·九废》中指出:“赏罚信于其所见,虽 其所不见,岂敢为之乎?”;“刑赏信必,则善劝而奸之”;“今恃不信之人,而求以智;而不守之民,而欲以 固;将不战之卒,而幸以胜;此兵之三暗也。”
法家先驱人物管仲在《管子·牧民》中提出:“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即从物质生活中 寻求道德的根源,肯定了“利”对“义”的决定性意义。不仅如此,法家还认为道德观念会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 变化而变化。韩非在《五蠹》篇中论述到:“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 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法 家坚持人们的道德水平与社会的物质基础有着直接且紧密的,当社会的物质财富足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时,人 们就会行仁义、讲道德。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正处于“民众而物寡”、“争于气力”的时期,仁义道德退 而居之。商鞅提出“利出于地”、“名出于战”,韩非也明确提出“务力而不务德”,否则国家将面临贫穷落后 甚至是亡国的危机。法家认为儒家所谓的“爱人之心”实际上是“伤民”,而儒家那套繁杂的仁义礼节不但于民 无益且有害,是暴政的发端。而法家坚持,利乃是人们的行为的唯一动因,这既是社会事实,也是社会应该倡导 的原则。这与法家好利、自为的人性论思想一致,并由其沿袭而来。商鞅提在《商君书·开塞》中指出:“吾所 谓利者,义之本也。”总之,在法家看来,人性好利,人与人之间也是纯粹的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利”则是人 的一切行为和交往的唯一动力。在这种义利观的支配下,法家思想家们也触及到了公和私的话题,法家肯定 “利”,但有“公、私”之分,他们主张去私行公。法家所言的“公”是以君主的利益为大;“私”当然是指受 君主统治的群众。商鞅在《商君书·修权》断言:“故公私之交,存亡之本也。”因为“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 疾贤,而不肖者不妒功。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是中国战国时期以法治为思想核心的重要学派,起源于春秋,兴盛于战国,鼎盛于秦。主要代表人物有商鞅、韩非等,他们提出了丰富的法治理论和观点。商鞅主张“变法”和“法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推行郡县制等改革措施,使秦国走上了富强之路。韩非则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立了完整的法治理论和朴素唯物主义的哲学体系。法家思想内部有不同的流派划分,如强调“势”的慎到派、强调“术”的申不害派和强调“法”的商鞅派等。这些流派虽各有侧重,但都致力于推动国家法治进程点,主张通过法治来实现社会秩序和稳定。总的来说,法家思想以法治为核心,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普遍性,对中国古代政治和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五讲 法家思想

第五讲 法家思想

深受道家思想影响的慎到认为, “法”是 遵循“道”的一种社会规则。这有些颇似 西欧早期的自然法思想。 法同时是人心的需要。慎到说:“法非从 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 已。”“人莫不自为也。”自为就是为自 己的利益。“家富则疏族聚,家贫则兄弟 离,非不相爱,利不足相容也。” 慎到认为,“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
君主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谨慎行 事。 “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 靡。” 君主要学会做君主,不要事必躬亲, 不要事事都过问。 “治不逾官,虽知不言。”“明君治 国,三寸之机运而天下定,方寸之谋 正而天下治。”
3.清静无为之术
申不害的这一思想明显受道家的影响。
“天道无私,是以恒正;天道常正,是以 清明。地道不作,是以常静;地道常静, 是以正方。举事为之,乃有恒常之静者, 符信受令必行也。 ”天地之法则是清静无 为,因此,他要求君主要做到无为而治。 “刚者折,危者覆,动者摇,静者安。名 自正也,事自定也。是以有道者,自名而 正之,随事而定之也。 ”“示天下无为。”
法家代表人物
法家前期的代表人物有李悝、商鞅、慎到、 申不害。 法家后期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在先秦法家思想中,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 ,慎到重势,而韩非是集大成者。
慎到以势行法思想
慎到(约公元前390年~ 公元前315年),战国时期 赵国人,原来学习道家思想, 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 代表人物。齐宣王时他曾 长期在稷下讲学,有不少学生, 在当时享有盛名。后被齐王命 为大夫,受到尊敬。他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 做出了贡献。慎到著有《慎子》。
3.尚法
1)反对“身治”(人治),提倡“法治”。 他认为人治有两大弊端:一是人治无一定 标准,随心所欲;二是,人治使“国家之 政要在一人之心矣,”“一人之识识天下, 谁子之识能足焉?”因此,“事断于法, 是国之大道也。” 2)法的内涵 慎到认为,世间每一种事务包括天、地都 有局限性。

《诸子百家》课件

《诸子百家》课件
《诸子百家》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诸子百家简介 • 儒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其他学派 • 诸子百家的现代意义
01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的 各种学派和思想家,他们提出了各自 的理论、观点和主张,为中国古代思 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法家思想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如过于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忽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等 。因此,在当今社会中,应当在法家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和改进,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进 步。
04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概述
产生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道家思想作为当时的一种重要哲 学流派,主张“道法自然”,强
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阴阳家思想
总结词
强调阴阳五行,主张天人合一
详细描述
阴阳家思想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所构成。阴 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的发展变化都与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有关,因此阴阳家主张天人 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时,阴阳家也提倡顺应自然规律,尊重自然法则,
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特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各异,学派众多 ,涵盖了政治、哲学、军事、经济、 文化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的思 想格局。
诸子百家的历史背景
01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 个转折点,社会动荡不安,各国 争霸,各种政治力量和思想家纷 纷涌现。
02
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发展的重要阶段,为后世的文化 传承奠定了基础。
的规范。
孟子
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主张人性本善,提倡“仁政”,认 为君主应以人民利益为重。

[实用参考]法家思想.ppt

[实用参考]法家思想.ppt

在韩非子看来,人与人之间除了利害关系就 不会有别的关系,既然都是为了自己,就会 设法去算计别人呢。
生平事迹
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 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 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 文字、度量衡制度.
代表人物
韩非子: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人物.
代表作品 《韩非子》 经典名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
韩非子提出了“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学说, 认为人性的基本点就在于一种人人为自己打 算的自为之心,人的一切道德、情感、行为 都决定于对自己是否有利。
如做车子的人希望别人富贵,做棺材的人希 望人死的多,不是做车子的人善而做棺材的 恶,而仅仅是利益的驱动。人不富贵不会买 车,死的人多卖的棺材就多,君臣父子夫妻 等一切关系都以利益为转移。
法家思想
主要内容
法家思想的背景 法家的代表人物 法家的基本思想 法家思想的历史局限
法家背景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原本牢固 的社会制度随着生产力的扩张 以及周王室的衰微逐渐动摇, 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受到 质疑,礼治的经济基础和血缘 亲属基础遭到严重削弱,最终 促成了“礼崩乐坏”局面的形 成。面对这样的形势,儒家、 道家、墨家等各派都力图解决 君王的各种问题,可是都过于 理想化,不切合实际。
法家背景介绍
法家顺应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解体及 构建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的时代要求而产生的, 以变法革新、以法治国、富国强兵的思想, 务实地回答了诸侯如何才能在相互抗争中立 于不败之地的现实政治问题,法家人物大多 既是思想家又是务实的政治改革家,也因其务 实而能有机会参与政治实践。就这样,一班 “方术之士”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法家学派应 运而生。

第五讲法家的法律思想

第五讲法家的法律思想

• 申不害的著作《申子》,已失传,现在所
能看到的只是别人引用的零章断句,比较 完整的只有《群书治要》卷三六所引《大 体篇》。
• 申不害思想中可能有杂学诸说。申不害
“本于黄老而主刑名”,擅长于黄老刑名 之术,主张将法家的法治与道家的“君人 南面之术”结合起来,是法家中主张“术 治”一派的代表人物。
申不害在韩国变法措施有:
春秋时期,臣弑君专国之事屡见,战国初期,窃 国夺位之事更不稀罕。一些法家思想家认为,这 应归咎于君主驭臣之无术。宗法制被破坏后,人 有一技之长者,不问其国籍门阀皆可进仕,然而, 君主与臣下已无当年君与大夫间之血缘、温情关 系。没有了这种纽带,君主控制臣下成为一大问 题。若无术以控御群臣,则国危位替。由此, “术治”思想始有被采纳之环境。
2.倡导耕战。
• 法家特别重视实力,认为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
本原则。耕和战就是实力的源泉。
3.强化君主独裁。
法家把先秦诸子的尊君思想推向极端。君主是道和 神的化身。君主要独断,要支配臣民的一切。
4.强调法之治国不二的法门。
主张依据君主之需要,将臣民的一切行为纳入法的 规范之中。法不厌其详。除君主外,所有的人必 须按法律行事。君主立法时要考虑客观规律,并 不时地根据形势的需要修改法律。
6)无为而治
• 慎到主张因循自然,清静而治,他说:“天道,因则
大,化则细,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 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慎子·因循》) 意思是说,任其自然,则万物亨通,化而变之,物就 不得其用了。自然界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他在 《民杂》中说:“民杂处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 此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所 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 包而畜之,无所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于人,故 所求者无不足也。大君不择其下,故足。不择其下, 则易为下矣。易为下则莫不容。莫不容故多下,多下 之谓太上。”

法家文化-PPT课件

法家文化-PPT课件
之虫”,必须铲除。
2019/9/22
Template copyright brainybetty 2019
27
所谓“八奸”
1“同床”,指君主妻妾; 2“在旁”,指俳优、侏儒等君主亲信侍从; 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 4“养殃”,指有意讨好君主的人; 5“民萌”,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
•(4)九合诸候、一匡天下
•他辅佐齐桓公励志改革、富国强兵、九合诸候、一 匡天下的丰功伟业和他的民为邦本、礼法并用、通 商惠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讴歌 和后人的礼赞。
•孔子称之以“仁”, •梁启超誉之为“中 •国之最大的政治家” •、“学术思想界一 •巨子”。
淄博管仲纪念馆
•(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15
(7)《管子》的辨证管理观
•(1)兼听独断。《管子·版法》:“明主者,兼听独断, 多其门户。”
•(2)抓住根本。《管子·版法》“明主之治也,明于分 职而督其成事”,也就是说高层管理者治理国家不 是什麽都管,而是要抓住根本的问题,即关键是管 好官吏。
•(3)赏罚并举。《管子·版法》提出:“治国有三器, 曰号令也,斧钺也,禄赏也。”

2019/9/22
Template copyright brainybetty 2019
28
6“流行”,指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 的臣下;
7“威强”,指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 威风的臣下;
8“四方”,指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 的臣下。
这些人都有良好的条件威胁国家安危,要像防贼 一样防备他们。
•(10)法、术、势并用。《管子·版法》:“故治国使 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 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这与“治国三 器”等都是术的体现。其实质是管理制度、方法、 手段和环境在人治之下的统一。

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概述PPT模版

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概述PPT模版
老子的無為之道
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
天問
• 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軸心時代”?你知道中國歷史 的經濟繁榮期——文景,貞觀、開元,康乾等,都是最推 崇什麼思想主張嗎?儒家是中國惟一的文化傳統嗎?
• 幾乎在同一個時期,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印度的 釋迦牟尼,中國的老子、孔子等思想大師幾乎同時提出了 諸如“人為什麼活著”這類原來不是問題的問題,表達了 人類“終極關懷的覺醒”。沒有這種“哲學覺醒”民族, 如蘇美爾文化、巴比倫文化等,大都沒有逃脫覆滅的命運。
“反”才有“動”、沒有矛盾便沒有發展的規律; • “反”的第二重意義:返回,事物發展到一定限度不可避免地向對立
• 道是變化的,陳鼓應的“恒變恒動”說;
• 人類的語言中,文字中,不包含有終極真理。所用表述方法仍是文字, 並不是對自己的否定,而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 不善已。
•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聲相和,前後相隨。
•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 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2)
•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書都要燒掉,只留下三本,那麼,老子 就應當是其中的一本。——漢斯·約阿西姆·施杜裏希: 《世界哲學史》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 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我們現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於老子的書中。”—— 諾貝爾獎獲得者、作家赫爾曼·何塞
“古代哲學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一切哲學發展的出發 點,所有其他中國哲學家的體系,都是在道德哲學體系 的各個部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俄國漢學家海 澳基也夫斯基
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43 • 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48 • 我無為,而民自化。57 •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63 •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

第五章 法家的法律思想

第五章  法家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法家先驱人物管仲的法律思想

法立令行,则民之用者众矣;法不立,令不行,则民之用 者寡矣。故法之所立、令之所行者多,而所废者寡,则民不 诽议;民不诽议,则听从矣。法之所立,令之所行,与其所 废者钧,则国毋常经;国毋常经,则民妄行矣。法之所立、
令之所行者寡,而所废者多,则民不听;民不听,则暴人起 而奸邪作矣。
第一节 法家先驱人物管仲的法律思想
3、法与天道自然的关系
“唯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
“顺天者有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 四禁者何也?春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伐大木,斩 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夏无遏水达名川,塞大谷, 动土功,射鸟兽。秋毋赦过、释罪、缓刑。冬无赋爵赏禄, 伤伐五谷。故春政不禁则百长不生,夏政不禁则五谷不成, 秋政不禁则奸邪不胜,冬政不禁则地气不藏。四者俱犯,则 阴阳不和,风雨不时,大水漂州流邑,大风漂屋折树,火暴 焚地燋草;天冬雷,地冬霆,草木夏落而秋荣;蛰虫不藏, 宜死者生,宜蛰者鸣;苴多螣蟆,山多虫螟;六畜不蕃,民 多夭死;国贫法乱,逆气下生。
第一节 法家先驱人物管仲的法律思想
一、“以法治国”的思想
“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措而已”
权威不能由两人共享, 政令不能从两条门路发布。 以法治国则举措无不成功。
有生法,有守法,有法于法,夫生于法者君也,守法者臣,
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之谓大治。
第一节 法家先驱人物管仲的法律思想
“必不得已而去之,于斯二者何先?”曰:ຫໍສະໝຸດ 去食。自古皆有 死,民无信不立。”
二是社会发展的进化史观。
第二节 商鞅的法律思想
三是“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此民 之情也。

第五章 法家政治思想

第五章 法家政治思想

三、商鞅的法治理想
第二节 前期法家政治思想
慎到:
慎到,赵人,曾游学齐稷下学宫。著有《慎子》一书。从哲学上看,他属于
道家,但从政治思想上看则为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与其他法家派的思想相比,慎子的整个思想显得庄重、深沉,其明显的特点 就是贵势而不尚独断,尚法而不苛严,任术而不贵阴谋。 慎到又是法家中最先把道法结合起来的人物,所以在法家学派中占有特别重 要的地位。




D.耍手腕、弄权术、搞诡计之类的“术”
“挟知而问”( “指鹿为马”)。
4、术治思想评价
术以利害为核心考虑问题,在理论上与仁义道德相互排斥。
其表现形式有二:一是君驾驭臣下之术,二是臣下欺君弄君
之术。申子的术是专为专制君主着想的。 术的运用必须以有权作为前提条件,虽然它对控制臣下能起 很大作用,但它不是一种政策。 从政治心理角度看,它的存在主要是出于恐惧、戒备和不信 任的情感动机,如韩非所说君臣之间是一日百战的关系。 斯宾诺莎《政治论》中说:政治家们“采用的种种权术是从 长期实践经验中学到的,而且是人们出于恐惧而非出于理性 动机而惯用的。”
慎到的势治思想 1、贵势:
掌握权势是从事政治活动的前提条件,他把权力看成高于一切,有势,就能 指挥一切,失去势,则只能听命于人。 道德、才能、是非看成不过是权力 的仆从。 “贤而屈于不肖者,权轻也;不肖而服于贤者,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使 其邻家;至南面而王,则令行禁止。由此观之,贤不足以服不肖,而势位足 以屈贤矣。” 2、君主为天下 君主应该掌权为天下,而不应借权吞天下。 “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 也。”
规定和说明 2.提倡耕战和以法治国,强调重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制和建立中央集权制是其目标,而尚法明
刑是发展经济和君主专制的法律保障,三个
方面相互支撑,共同构筑的法家思想的有机
组合。
ppt课件
9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
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 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法》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韩非子·难一)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韩非
子·说林上》
经典寓言
自相矛盾、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老马识
途人、 买讳 履疾 等忌医、三人成虎、智子疑邻、郑ppt课件
7
集大成者
在势、法、术方面,韩非无疑是集大成者。
他明确宣布,“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即 势、法、术三者都是帝王手里的工具,三者缺一 不可。
韩非子提出“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 “势 者,胜众之资也”,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 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
ppt课件
10
强调法律的作用:
一是“定分止争”,也就是明确物的所有权, 不能再争夺了,否则就是违背法律,要受到 制裁。
二是“兴功惧暴”,即鼓励人民立战功,通过 “严刑峻法”使那些不法之徒感到恐惧。
ppt课件
11
法家的基本思想
法家从事变法活动和构筑思想文化体系的两 个理论支点:
一是历史进步论的观点; 二是性本利的观点
ppt课件
12
历史进步论
不法古 不循今的历史观
法家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 他们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 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 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商鞅明确地提出了 “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韩非则更进一步发 展了商鞅的主张,提出“时移而治不易者乱”, 他把守旧的儒家讽刺为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人。
法家思想
ppt课件
1
主要内容
法家思想的背景 法家的代表人物 法家的基本思想 法家思想的历史局限
ppt课件
2
法家背景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原本牢固 的社会制度随着生产力的扩张 以及周王室的衰微逐渐动摇, 井田制瓦解,宗法分封制受到 质疑,礼治的经济基础和血缘 亲属基础遭到严重削弱,最终 促成了“礼崩乐坏”局面的形 成。面对这样的形势,儒家、 道家、墨家等各派都力图解决 君王的各种问题,可是都过于 理想化,不切合实际。
一环,正是李斯的出现,使得法家思想真 正开始走上统治地位.
生平事迹
秦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 法家,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秦 朝丞相,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 文字、度量衡制度.
ppt课件
6
代表人物
韩非子:韩非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人物.
代表作品 《韩非子》 经典名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华而不实,虚而无用。 《韩非子·难言》 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
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
“术”;
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p山pt课,件 这是“势 ”
8
法家的基本思想
法家思想的基本特征:明刑尚法,信赏必罚, 尊主卑臣,毁弃仁恩。
法家思想有三个基本的主张:
其一,发展经济;
其二,尚法明刑;
其三,君主专制。
其中发展经济是其基础和出发点,实行君主
ppt课件
3
法家背景介绍
法家顺应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宗法制解体及
构建新的社会政治秩序的时代要求而产生的,
以变法革新、以法治国、富国强兵的思想,
务实地回答了诸侯如何才能在相互抗争中立
于不败之地的现实政治问题,法家人物大多
既是思想家又是务实的政治改革家,也因其务
实而能有机会参与政治实践。就这样,一班
ppt课件
13
历史进步论
韩非注意研究历史,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 步的。他认为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 、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
《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 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ppt课件
14
法家的基本思想
法家从事变法活动和构筑思想文化体系的两 个理论支点:
容易让人忽视的是韩非是主张减轻人民的徭役 和赋税的。他认为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 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ppt课件
17
韩非子提出了“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学说, 认为人性的基本点就在于一种人人为自己打
算的自为之心,人的一切道德、情感、行为 都决定于对自己是否有利。
如做车子的人希望别人富贵,做棺材的人希
兵役制,所以,秦国得到了强大的机会,
最后,统一六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
朝;
经典事例
城门赏金的事例,就显示秦国国君和 他的诚信,他在城门立了一木,任谁只 要移却了此木到另一城门,就赏千金, 终于有人尝试,他就真赏了千金,从此, 商鞅的法制观念深入人心,赢得了秦国 人的尊重。
ppt课件
5
代表人物
: 李斯 李斯是法家思想上最为重要的
“方术之士”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法家学派应
运而生。
ppt课件
4
代表人物

商鞅:商鞅原名卫鞅,春秋卫国人.

商鞅执行法家思想的最大特点是,
用简单的事例向人们灌输他的思想,并
逐渐健全了秦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军队
管理体制,其保甲制使秦国达到了全民
皆兵境界,即秦国的农民平时作农业,
战时则成为士兵,实际就是现在的义务
一是历史进化论的观点; 二是性本利的观点
ppt课件
15
性本利
源自韩非子的师傅荀子“人性恶”的观点
性本利——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法家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 本性。像管子就说过,商人日夜兼程,赶千
里路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益在前边吸引他。
打渔的人不怕危险,逆流而航行,百里之远
也不在意,也是追求打渔的利益。有了这种
相同的思想,所以商鞅才得出结论:“人生有
好恶,故民可治也。pp”t课件
16
性本利
对于民众,他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贪” 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 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 萌”。因此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 (《韩非子·心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