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系统的初步认识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 第一讲 自然灾害系统

自然灾害 第一讲 自然灾害系统

生 态 环 境 破 坏
北京10个区县先后降雹, 大的似茶碗,4—5斤重,地面积 雹半尺厚,降雹的同时伴有大 风。 房山、门头沟、昌平、 延庆、海淀、朝阳、丰台、大 兴、通县、城区等十余个区县 不同程度遭危害。海淀、丰台、 等区县果树、蔬菜遭到严重损 害,减产50%以上,东西长安 街的路灯打坏三分之二,居民 住房玻璃打坏很多。
技术圈(建筑物、计算机网络系统、 运输系统)
B· 承灾体
人口、经济 土地利用(城市、 厂矿、农田、 牧场、森林、 道路、机场、 港口等)
C· 致灾因子(Hazard)
马宗晋等分类(1994)
地震灾害 气象灾害(含洪水灾害) 农作物灾害 海洋灾害 森林生物灾害 地质灾害 其他灾害
致灾 圈层 划分
3、 致灾因子:是指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 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 等孕灾环境中的变异因子。 4、承灾体:是指人类本身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 5、 灾情:是在一定的孕灾环境、承灾体条 件下,导致某个区域内,一定时期生命和财 产损失的情况。灾情是孕灾环境、承灾体、 致灾因子综合、相互作用的产物。研究区域 灾情是地理科学研究灾害系统的重要内容。
基本认识:
致灾与成灾之间虽然有密切关系,但成灾主要与人类 活动在土地利用中的规模、方式、程度以及抗灾能力的强 弱有密切关系。
三、自然灾害区划的方法研究
自然灾害区划是通过研究自然灾害发生发展的时空规律对其 进行区域划分,以便为区域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内已 有多位学者进行过全国性的自然灾害区划研究工作 ,这些区划 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后认为,从定性向定量发展是自然灾害区划 的大趋势。应该首先基于自然灾害基本单元,自下而上进行区 域合并,得到较低级别的区划单位;然后在把握自然灾害宏观 分异格局下 自上而下,进行较高级别的划分,从而得到一套完 整的区划方案 。已有的传统聚类分析方法。由于未考虑各个图 斑的空间邻接关系,难以满足目前区域合并的要求,必须发展 基于空间邻域关系的新的区域合并方法。

我国灾害事件三层分类体系的

我国灾害事件三层分类体系的
收稿日期: 2010 - 04 - 22; 修回日期: 2010 - 11 - 20 基金项目: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2006BAJ07B08,2006BAJ07B09) 作者简介: 王立丽( 1984 - ) ,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 . E-mail: beijing_wanglili@ 126. com
灾害事件与事故灾难在某些方面会有一些相似性,比如: 它们都会引起受伤和死亡,都会造成巨大的财 产损失以及相当程度的混乱。但是,二者最显著的不同点就是: 灾害事件是可以提前预警的,而事故灾难具 有不可预报的特征。人们可以利用监测技术、预警机制来预报灾害事件的发生,而在事故灾难面前,可以说 人们很难利用某些技术提前预测到灾难的发生,只能通过严格规范自身行为来减少事故灾难的发生。需要 说明的是,虽然现在还无法准确地预测到所有地震,但是,这只是技术上的不成熟,理论上是可预测的。 2. 2 三层分类体系的整体架构
在分析各灾种的成因、发生环境和特征的基础上,将主要灾种归类为 2 种灾型和 4 种灾类,如表 1:
灾型 自然灾害型
人为灾害型
灾类 气候类灾害 水圈类灾害 地质类灾害 生物类灾害
气候类灾害 水圈类灾害 地质类灾害 生物类灾害
表 1 灾害分类体系 Table 1 Disaster classification system
显然,这些对自然灾害的分类还是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从分类体系来看,七分法、六分法难免会出现 灾类之间的互相包容的现象,即同一灾种在不同灾类中重复出现的情况。比如,在上述七类划分法中,地震 灾害与地质灾害就存在包容现象,因为前者应算是后者的一种。但是,如果缩小灾害划分的种类数,就又可 能会存在灾种遗漏的现象,不能将各种各样的灾害全部包括进去。所以,这就出现了分类不够清晰明确,易 造成概念上的混淆,不易于实际操作的问题。

灾害学

灾害学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一、关于灾害定义的理解: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现象和过程,它包括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两类。

自然灾害,则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灾祸的自然现象和过程,它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是对人类而言则是不正常的。

(一)灾害的主体与客体灾害主体-----灾害本身灾害客体-----受到灾害影响的人类任何灾害都应该包括这两个方面,单方面不构成灾害(二)灾害的现象包括灾害现象和被害现象两个侧面,分别由现象和现象量两个方面来定义。

比如:地震:I、灾害现象----地动、裂缝、火灾、地陷灾害现象量------震级II、被害现象----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死伤人被害现象量----经济损失、死伤人数(烈度)一般认为,灾害的大小是以被害量来定义的(三)灾害现象和被害的关系式:L=f(D,E,A,B)L---被害量,D---灾害现象量,E---当地的自然环A---当地的人工环境,B---事先的防备及灾害时的行动反应等。

二、灾害地理学灾害地理学:指运用地理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综合研究自然灾害的新兴学科,主要研究地表自然灾害的地理规律和结构。

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地域分异规律、系统结构理论等等。

自然灾害的地理规律-----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以及运动变化规律。

自然灾害的结构-----即灾害生态系统。

灾害生态系统就是生命系统(包括人类)、环境系统和灾害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

三、灾害的分类(一)根据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综合成因成灾。

(二)根据灾害波及的范围: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微域性灾害(三)根据灾害出现的时间先后(主次)原生灾害----是主发灾害,即最先出现的灾害。

次生灾害----是原生灾害诱发的灾害,是从属灾害,这种灾害只要提前预防就可以避免。

(四)根据灾害的属性不同地质灾害、地貌灾害、气象灾害、水文灾害、土壤灾害、生物灾害(二)自然灾害形成的内在规律3、灾害发生的时间规律性(1)灾害发生在特定的时间(2)各种周期。

《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

《自然灾害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35002课程名称:自然灾害学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of Catastroph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貌学,环境科学概论等二、课程简介《自然灾害学》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的必修课程。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总是与灾害相伴随。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灾害不仅没有减少,各种灾害反而日趋严重。

目前人类面临的灾害类型多种多样,成灾机制复杂各异,防灾减灾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有鉴于此,为培养能有效防御各种灾害,普及灾害知识、提高防灾意识、增强减灾技能的合格人才特开设本课程。

本课程论述了灾害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同时反映本学科最新进展。

主要介绍了灾害与灾害系统等基础知识以及灾害学研究理论体系,并对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规律与制度灾害链、灾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减灾系统工程、主要灾害的防治措施、现代高新技术在灾害监测分析与管理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全部课程教学共分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灾害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灾害概述等内容。

第二部分讲述主要灾害及灾害链、灾害区域分异。

第三部分介绍灾害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灾害应急管理。

第四部分讲述了高新技术在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减灾系统工程与措施。

Introduction of Catastrophology is the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major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s always accompanied with all kinds of disaste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population, human society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disaster. The human society is faced with various types of disasters, and its disaster mechanism is complex,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s also a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In order to cultivate effective defenses against various disasters, popularize knowledge,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disaster prevention, enhance ability of disaster reduction, we set up the curriculum.This course discusses the disaster theory, principle, method. Meanwhile it also reflects the discipline 's new progress. This cours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knowledge of disaster, disaster system and disaster research theory system, and the natural law of region difference and system disaster chain,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reduction, disaster prevention, contemporary and new and high technology in disaster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ntent of system description. All curriculum schedule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catastrophology and subject system, disasters overview, etc.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main disasters and disaster chain, disaster regional differentiation.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disaster risk analysis and risk management, disaster emergency management. The fourth part describes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 disaster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 engineering for disaster reduction, and measures.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自然灾害学研究灾害问题的新兴学科。

小学自然灾害知识总结

小学自然灾害知识总结

小学自然灾害知识总结自然灾害是指地球上由于地质、气象、水文等自然原因引起的灾害性事件,常见的形式包括地震、台风、洪水、干旱、暴雨、山火等。

这些灾害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了解和预防自然灾害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讨论地震。

地震是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现象。

当两个地壳板块发生相对运动时,会积累应力,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释放能量,产生地震。

地震的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对地表造成的破坏最为严重。

地震常常伴随地面晃动、建筑物倒塌等现象,因此,当我们遇到地震时,应迅速躲避到桌子下或墙角,确保自己的安全。

其次,让我们了解一下台风。

台风是海洋上产生的巨大气旋风暴,也是东亚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台风从海上移向陆地时,会带来强风、暴雨、洪涝和海啸等。

为了避免台风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应通过媒体了解台风的动态,并及时采取措施,如加固房屋、储备食品和水源等,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洪水是河流、湖泊等水体涨水泛滥的现象,常常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自己,我们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和水位警报,如果发现危险,应遵循政府的指示,及早撤离或寻找高地避难。

此外,我们还应避免在洪水中游泳或玩耍,以免发生危险。

干旱也属于自然灾害的一种。

干旱是指地区在一定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减少,导致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节约用水,我们可以改变生活习惯,如勤洗手、洗澡,避免浪费水资源。

此外,我们还应关注降雨情况,及早采取措施,防止因缺水导致的灾害。

暴雨也是自然灾害的一种表现形式。

暴雨时,雨水短时间内大量降落,常常引发洪涝等灾害。

为了应对暴雨灾害,我们应提前做好防护准备工作,如加固排水系统、清理下水道等,以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此外,我们还应避免涉水过路,减少因暴雨造成的危险。

最后,我们来谈谈山火。

山火是山林中发生的大面积火灾,常常由于气候干旱或人为原因引发。

山火会烧毁植被、危害动物和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

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

问题
• 6、 时间相隔很长的灾害拢在一起。洪涝3 天以内应拢在一起。风雹可以分开。同一 地区区域分散的按照时间拢在一起。 • 7、 不能肯定是自然灾害还是事故的先报, 文字报告要加以说明,不要担心统计问题 ,明年系统将予以解决。(省级修订) • 8、 灾种错误问题,县里将灾种搞错,地市 和省不进行把关,一错再错,仔细阅读县 里文字报告及时纠正灾种错误。例如:文 字报告写风雹死亡,结果灾种为洪涝。
三、使用系统报灾的正确步骤
----地市级
三、使用系统报灾的正确步骤
----地市级
三、使用系统报灾的正确步骤
----地市级
三、使用系统报灾的正确步骤
----地市级
三、使用系统报灾的正确步骤
----地市级
三、使用系统报灾的正确步骤
----地市级
三、使用系统报灾的正确步骤
----地市级
三、使用系统报灾的正确步骤
一、系统概述(总体)
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 ) 于2009年6月1日上线,覆盖全国32个省、333个地市、 2856个县及5个试点省乡镇近8000用户,成为各级报 送和管理灾情信息的重要业务平台。
一、系统概述(网络架构)
一、系统概述

六、分析系统、短信系统、监测系统
六、分析系统、短信系统、监测系统
练习系统地址
•218.205.198.36
练习系统与真系统的区别
练习 系统
下一步考虑
• 一、建立系统上海全业务中心
• 二、进一步强化地方灾情管理功能 • 三、向地方部署分析及评估系统
提醒!!!
大家好,我是国家自然 灾害灾情管理系统,请 别离开我超过30分钟, 如果确实要离开的话, 最好保存已录入灾情, 也就是直到大家看到保 存且完成。

海洋灾害预警系统的作用与局限性是什么

海洋灾害预警系统的作用与局限性是什么

海洋灾害预警系统的作用与局限性是什么哎呀,说起海洋灾害,那可真是让人又害怕又无奈。

就像有一次我去海边度假,本来阳光明媚,心情超好,结果突然狂风大作,海浪汹涌。

那场面,真是把我吓得够呛!从那时候起,我就对海洋灾害特别关注,也了解到了海洋灾害预警系统。

先来说说海洋灾害预警系统的作用吧。

这玩意儿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员”,能提前给咱们发出警报。

比如说,当有可能出现海啸的时候,它能迅速检测到海底的异常活动,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告诉大家,“嘿,朋友们,可能有海啸要来啦,赶紧做好准备!”这样一来,沿海的居民就有时间撤离到安全的地方,避免遭受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还有飓风、风暴潮这些灾害,海洋灾害预警系统也能提前监测到相关的气象变化和海洋状况。

它能告诉渔民们,“这几天风大浪大,别出海啦!”让渔民们提前把渔船停到安全的港湾,保护好自己的船只和捕捞工具。

另外啊,对于一些海洋工程,比如海上钻井平台、跨海大桥的建设等等,海洋灾害预警系统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施工团队可以根据预警来调整施工计划,避免在灾害来临的时候遭受损失。

不过呢,海洋灾害预警系统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一些局限性。

比如说,有时候它的监测数据可能会出现误差。

就像那次我在海边遇到的情况,本来预警说只是一场小风浪,结果却变成了狂风巨浪。

这可能是因为海洋环境实在是太复杂了,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导致监测数据不准确。

而且,就算预警系统发出了准确的警报,但是有些人可能没有及时接收到信息,或者不重视这些警报,还是会造成损失。

就像有一些渔民,为了多捕捞一些鱼,心存侥幸,不按照预警的要求返回港口,结果遇到了危险。

还有啊,海洋灾害预警系统对于一些突发的、极其罕见的海洋灾害,可能也无法做到完全准确的预测。

毕竟海洋的奥秘还没有被我们完全掌握,总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

总的来说,海洋灾害预警系统是我们应对海洋灾害的重要工具,但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它。

我们自己也要增强海洋灾害的防范意识,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这样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灾害预警系统的作用

灾害预警系统的作用

灾害预警系统的作用灾害预警系统是一种专门用于监测、预测和预警各类自然灾害的工具和设施。

它通过收集、处理和分析地质、气象、水文等各类监测数据,并结合专业模型和算法,为政府、社会和个人提供及时、准确的灾害预警信息,帮助人们做好灾害应对和防范工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灾害预警系统在灾害防范和救援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实时监测和预警灾害预警系统通过网络传感器和监测站点,实时监听各种环境参数,如地震、台风、洪水、滑坡、干旱等指标,通过传感器管理系统实时采集、传输和存储数据。

意外事件发生时,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向相关部门和受灾人群发送预警信息,提醒和引导人们采取相应的紧急行动。

这对于提前预知灾害来临,提醒人们做好紧急应对和撤离,是至关重要的。

二、数据采集和分析灾害预警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通过传感器网络,系统能够实时、连续地采集各种环境变量。

这些数据经过专业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灾害发生的概率、影响范围以及灾害过程的特征等信息。

利用这些信息,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更好地制定灾害预防和救援策略,合理调配资源和人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决策支持和指挥调度灾害预警系统为决策者和指挥调度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支持。

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能够预测和评估灾害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从而为制定灾害应急预案、调度救援队伍、指挥抢险救援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系统还可以提供实时的灾害情报和图像资料,为决策者提供更直观、准确的信息,以便做出合理的决策和指挥调度。

四、公众教育和自救能力提升灾害预警系统不仅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预警信息,也向公众发布相关的预警通告和行动建议。

这样公众可以通过系统获得灾害风险信息,了解自身的威胁程度,提高自救和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和开展灾害预防宣传活动,预警系统可以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培养应急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灾害防范水平。

灾害旅游及灾害旅游系统的初步研究——兼论旅游系统

灾害旅游及灾害旅游系统的初步研究——兼论旅游系统

Is tt o o r m fB in no U ies y s n e a l , ntue fT ui o e ig U in nv ri a a xmpe i s j t
地震 、 啸 、 疫 、 海 瘟 战争 等 灾 害 给 人类 的 生命 财
产 带来 了 巨大 的损 失 。但 同 时也遗 留下 了大量 的遗
Ab tac : e p p r tkn tlS h o fCo n l Unv riy a d sr t Th a e , a ig Hoe c o lo r el iest n
第2 4卷 陈 竞 蓉 . 达 国 家 产学 研 合 作 教 育 发 展 模 式 及 启 示 [ ] 长 江 发 J.
20 0 9年第 2期
月 刊



” ]


川 ]
… ]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20 ,5 :2 社 ,07 ( ) 19—11 3.
h tlc o 1 c m e 1 e u. 0 8 —7 — 5. oes h o . o l. d 2 0
h et f si lyr erh E /L .t / w htsh . Tecne r opti sac[ B O ]ht: w w.oeco1 r h o at e p / l
a d Is tt o o r m e igU in n n tue fT ui o B in no i s f j
Unv ri sAn Ex mp e ie t a a l s y
HU NG Ja — e A in w i
[ 键 词 ] 害 旅 游 ; 游 系统 ; 害旅 游 系统 关 灾 旅 灾 [ 中图 分 类 号 ]5 F9 [ 献标识码 ] 文 A [ 章 编 号 ]02~ 0 620 )2 0 1 0 文 10 50 (09 0 —09 — 6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

第六单元自然灾害【单元教学设计】目录一、单元知识框架二、单元课标解读三、单元结构分析四、单元学习目标五、单元架构六、单元课程情境设计本单元主要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

自然灾害是人类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

本单元主要介绍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成因及影响。

同时,本单元还强调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与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观念。

教学方法上,本单元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影响;可以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防灾减灾的措施和方法;也可以采用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本单元是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自然灾害的基本知识,掌握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落实“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

”和“通过探究有关自然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的课程标准,本章设置了“6.1气象灾害”、“6.2地质灾害”、“6.3防灾减灾”和“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四节课程。

帮助学生了综合地认识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影响与防灾减灾的措施,形成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认知及对自然地理事物的过程性分析。

第一节“气象灾害”及第二节“地质灾害”。

首先以我国常见的气象、地质灾害作为切入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主要灾害的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区是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前提,而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需要涵盖农业生产、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生命健康等多个方面,从多元化角度剖析地理问题,强化对学生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

重庆市灾害系统复杂性的初步探讨

重庆市灾害系统复杂性的初步探讨

系统 的层次 性是 指 由于组 成系 统 的各 要素 在结
合 方式 上 的差异 而 使 系 统组 织 在 地 位 与作 用 、 功 能
与 结构 上表 现 出的 等 级秩 序 性 , 即统 一 系 统 中 的等
存在 意义 上 的复杂 性 和演化 意 义上 的复 杂性 。
孕 灾 环 境 子系统
而且重 庆 市 灾害 系统 还有 很 明显 的非 线性 特 征 , 主要 体 现在 灾 害系 统 内部各 要 素间 的非 线性 关 系和 灾 害系统 与 环境 间 的非线 性关 系 。 关键 词 : 灾 害 系统 ; 复杂性 ; 非线性 ; 重 庆 中 图分 类 号 : X4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5 3 7 9 ( 2 0 1 4 ) 0 1 —0 0 0 1— 0 5
( E ) 、 致 灾 因子 ( H) 、 承灾体 ( S ) 综 合 作 用 的产 物 。
重 庆市孕 灾 环境 的 波 动性 与 突变 性 、 致 灾 因子 的 多 样性 与群 发 性 、 承 灾 体 的脆 弱性 与 易损 性 共 同决 定 了重 庆市 灾 害系 统 的复杂 性 ( 图 1 ) 。从 系统 观 点 出 发, 重庆 市灾 害 系统 的复杂 性 主要表 现在 两个 方 面 :
级 差异性 _ 2 ] 。重庆 市 灾 害 系 统是 一个 多 因素 、 多 层 次、 规模 大、 结 构 复杂 的综 合 系 统 。从 其 结 构 上 来 看, 重庆 市灾 害 系统 ( S ) 由 自然 灾 害 系统 ( S ) 和 社 会灾 害 系统 ( S ) 两大 子系统 构成 。其 中 自然灾 害系 统( S ) 又可 以划 分 为若 干 子 系 统 , 如 气 象灾 害 系 统 ( s ) 、 洪 涝灾 害系 统 ( S 。 ) 、 地震灾害系统( S 。 ) 、 地

灾害系统的初步认识

灾害系统的初步认识

灾害系统的初步认识摘要: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灾害学研究正逐渐成为一门热门学科。

然而,对灾害的概念却存在很多争议,很多研究者通过举例来代替灾害的概念,这显然不利于灾害的理论性研究。

本文将对灾害的几种概念进行简要的总结,并提出认为适合的概念。

灾害的种类是复杂多样的,灾害分类是灾害研究和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

灾害系统是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三者综合作用的产物,不能片面地地各要素划分主次。

关键字:灾害;概念;灾害分类;灾害系统;初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大国。

仅陆地面积就达到960多万平方公里,加上海域面积达到1260多万平方公里。

在如此辽阔的疆域内,更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错综复杂的板块结构等,造就了自然灾害多样、灾情的严重性。

常言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若是灾害频繁、严重,则会民不聊生,国无宁日[1]。

实践的需求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众多研究者对灾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史培军教授在1991至2009年间,共发表了五篇灾害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系统的向我们阐述了灾害系统的性质、动力学机制、综合减灾范式以及灾害学科建设的内容[2~5]。

灾害的研究主要还有对风险评估、脆弱性、灾害链、应急管理等的研究[6~8]。

在前期自然灾害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本人阅读大量关于灾害学的相关文献,对灾害学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

灾害学想要在理论上指导实践,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首先需要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灾害?然后很多研究中却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本文将对多位学者提出的概念进行总结,并提出笔者认为较合适的概念。

对不同灾害的类别进行划分,以期能够形成一个较为你完整的灾害理论体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对灾害系统的内容进行阐述,对灾害系统的各要素的内涵进行分析。

1 灾害科学1.1 灾害的概念什么是灾害?这是我们在学习灾害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但是到现在还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第二章 自然灾害系统及形成机制

第二章  自然灾害系统及形成机制

第二章自然灾害系统及形成机制2.1自然灾害系统2.1.1 灾害系统的概念灾害系统是复杂的地球表层之异变系统地球表层——一般定义为组成地球系统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与人类文化(技术)圈的交界面。

即上至对流层顶部,下至岩石圈底部。

灾害系统包含三层含义:第一:灾害系统是由天、地、人这三个子系统中各种灾害现象和成灾过程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

第二:组成灾害系统的天、地、人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各种灾害现象不是彼此孤立、互不关联的,而是具有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内在关系。

第三:灾害系统作为一个整体,与天、地、人三个子系统中的灾害现象有着本质的区别。

2.1.2 灾害系统的组成要素灾害系统的组成要素,不同的学者观点不同,多数人认为应该包括以下四个要素。

①孕灾环境定义:包括孕育产生灾害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孕灾环境是由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物质文化(人类—技术)圈所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环境。

持孕灾环境占优势的学者认为:近年来灾害发生频率、损失与年剧增的原因与区域及全球环境变化有密切关系,其中最突出的是气候与地表覆盖的变化,以及物质文化环境的变化。

孕灾环境(观点)的主要内容A:区域环境演变时空分异规律(气候变化、地貌变化以及土地覆盖变化过程)的重建;B:编制不同空间尺度的自然环境动态图件;C:建立环境变化与各种致灾因子时空分异规律的关系(即建立渐变过程与突变过程的相互联系)(如大气圈异常与风涝灾害的关系,海温变化与洪涝灾害的关系等)D:寻找在不同环境演变特征时期的区域自然灾害空间分布规律;(如森林砍伐何等程度才引起水土流失,多大降水引起洪涝等)E:结合区域承灾体的变化,对未来灾情进行评估孕灾环境论的主要结论主要理论:区域环境稳定性与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环境演变引起自然灾害的临界值域评定;特征时段(冷期与暖期、干期与湿期)自然灾害分布模式相似型重建。

实践的目的:为区域制定减灾规划提供依据。

②致灾因子定义:指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异变因子。

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操作(地市、省级)94页PPT

国家自然灾害灾情管理系统操作(地市、省级)94页PPT









点击进入


核报注意事项:
1、所有县都核报后才可以核报; 2、地市级不可以修改县级核报数据,可以驳回。 3、灾害结束时间、直接经济损失、灾情报告必填。 4、旱灾核报要使用各项指标过程最大值。




表示此条地市级灾情数据中包含3条 县级灾情数据,其中0条报了核报且 已被审核通过
灾情接收
灾情接收
灾情接收
灾情审核
灾情审核


如何创建初报,什么情况下创建初报
1、原则上按照相近时间、相似灾种、同一区域的原则进行汇总, 归并为一个灾害过程上报。
2、洪涝3天以内应拢在一起;风雹可以分开;同一地区区域分散 的按照时间拢在一起;雪灾时间跨度不应太长。
3、不可以来一条初报创建一条初报。
点击进入




点击创建


勾选 点击下一步创建


选定灾种和统计月份 自动
可收放 点击编辑






灾情报告注意事项:
1、需站在本级角度填写,包含天气背景、损失情况、救灾工作和需要 说明的情况等; 2、不可以直接汇总县级概述、不可以一直追加; 3、字数要在200字内; 4、地市可以下载、查看县级上报报告和图片。
历史数据
点击进入
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 选择“总是允许来自此网站的弹出窗口”
历史数据
点击图标
历史数据
历史数据
案例检索
点击进入
案例检索
案例检索
案例检索

高速铁路防灾系统-防灾系统的构成及作用原理

高速铁路防灾系统-防灾系统的构成及作用原理

高速铁路防灾系统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作为高速铁路运营调度系统的子系统,在预防灾害对高铁运营的危害方面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应能够提供各种自然灾害情报数据,为列车运行控制提供依据;应能够提供各种设备运行状态,以保证列车正常运行;应能够提供有关防灾数据(预警、限速、停运决策信息),为运行计划调整提供依据。

第一章安装防灾系统的必要性第一节安装防灾系统的必要性安全是交通运输方式的先决条件,是高效运输和持续发展之本,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

高速铁路由于列车高速度、高密度运行,一旦发生事故,后果相当严重。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强风、雨雪、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以及异物侵限,时刻威胁着铁路的运输安全。

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有很大的不同,为了确保动车组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安装了很多先进的设备。

高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集工程气象学、空气动力学、统计学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于一体的集成系统。

高速铁路由于运行列车(动车组)速度高,风、雨、雪、异物侵限、地震等自然与人为灾害给列车安全带来的影响更加显著,动车组的运行速度较高,当发生自然灾害或异物侵限时,如果动车组司机不能及时的减速或停车,那么发生的事故将是灾难性的、毁灭性的。

为确保行车安全和旅客人身安全,高速铁路设置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显得更加必要。

自然灾害事故如图1-1至图1-6所示。

图1-1 风灾事故图1-2 雨灾事故图1-3雪灾事故图1-4地震事故图1-5泥石流事故图图1-6异物侵限事故第二章防灾系统的构成及作用原理第一节防灾系统的构成高速铁路对行车安全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要求保证线路、机车车辆、牵引供电以及通信信号等设备高安全性外,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如自然灾害强风、暴雨、大雪、地震,异物侵限,突发性灾害坍方落石、异物侵入限界、非法侵入等,都要实施全面监测,即建立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实施全面、准确、实时的安全监控,预防灾害的突然袭击。

基于GIS的宁波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初步研究

基于GIS的宁波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初步研究

第33卷第6期2010年12月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G EO M A TI C S&S PA TI A L l N FO R M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t WV01.33,N o.6D ee.,2010基于G I S的宁波市地质灾害信息系唐春娜,邹逸江(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315211)统初步研究摘要:宁波是地质灾害较频繁的城市,其发生几率也在逐年增加。

因此,建立宁波市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利用G I S技术,通过多源数据输入、数据加工、数据空间分布与模型分析,建立对灾害防治起到直接辅助决策作用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大大提高政府部门的应急能力和灾后处理事故的效率。

关键词:宁波地质灾害;信息系统;G I S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867(2010)06—0032—04T he Pr el i m i nar y R e sea r c h on I nf or m at i on Syst e m of G eol ogi calH azar d i n N i ngbo B ased on G I ST A N G C hun—n a,Z O U Y i—j i ang(F a c ul t y of A r chi t ec t ur al C i vi l En gi nee r i ng an d E nvi r onm ent of N i ngbo U ni ver s i t y,N i ngbo315211,C hi na)A b s t ra ct:N i ngb o i s a ci t y of m any f T eq uent geol ogi cal haza r ds,and as t i m e go es by,t he pr obabi l i t y of t hei r oc cur r enc e i s i nc r ease d.So es t abl i s hi ng t he i nf o r m at i on sy st e m of geol ogi cal ha zar d i n N i ngbo i s ver y i m p or t an t.B y i l s e of G I S,af t er i nput t i n gt he dat a,pr oces s i ng i t,anal yzi ng i t s s pat i al di s t r ibut i on and m odel,t he es t abl i sh m ent a geol ogi cal ha za r dsi nf or m a t i on sy st e m pl ays a di r ect r ole i n s upp or t—i ng t he de c i si on—m aki ng a tha zar d pr e vent i on,w hi ch c a n gr eat l y e n ha n c e t he go ver nm e nt§c apa ci t y i n e m e r g e n c y r e spons e a nd pos t—pr o cessi ng ef f i ciency of t he a cc i d e nt.K ey w o r ds:geo l og i cal ha zar d i n N i n gbo;i nf or m a t i on sy st e m;G I S0引言宁波地处浙江省东北部沿海,其地貌由丘陵、山地、滨海平原组成,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较容易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基本原理

灾害学原理知识点-基本原理

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基本概念灾害:是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或现象的总称。

一般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与自然现象的区别)是指对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人类及其生命财产造成破坏和危害的自然现象或一系列自然事件。

(对人类和人居环境没有造成破坏的自然现象不能称为自然灾害)1.1 自然灾害的内涵与本质“自然灾害”是人类生存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

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即构成自然灾害。

两个属性:一是其自然属性,就其本身而言仍然是自然界部分物质以特殊方式进行的自然运动,这种特殊方式的自然物质运动可称为事件;二是其社会属性,上述事件会对它所及范围内生存和活动的人员、生物和已存在的资产产生一定的损害,这种损害被称为“灾害”。

自然灾害发生基础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也即部分自然界物质进入急剧位移运动的发生(或变异),必须有一个能量积累的过程和发生能量转换的条件,能量积累的过程和所达到的程度则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

我们把自然灾害的发生所必须具备的能量积累的条件和发生能量转换的条件合称为自然基础。

发生滑坡事件的自然基础是比较陡的地形坡和坡地组成物质的结构构造特征,也即特定的地质地貌条件。

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与灾情共同组成具有复杂特性的地球表面系统,灾情是由孕灾环境、承灾体、致灾因子相互作用的产物。

孕灾环境是由地球几个圈层组成的综合地球表层作用环境,它对灾害系统的复杂程度、强度、灾情程度以及灾害系统的群聚与群发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

致灾因子致灾因子是指可能造成财产损失、人员伤亡、资源与环境破坏、社会系统混乱等孕灾环境中的变异因子,指造成灾害的罕见或极端的事件.致灾因子包括自然致灾因子、技术致灾因子和人为致灾因子。

自然致灾因子:自然界对人类的各种威胁现象,地震、暴雨、泥石流等;技术致灾因子:起因于技术或工业环境的致灾因子,如生产上的安全事故;人为致灾因子:造成灾害的人为原因,包括动乱、暴乱和战争等. 灾害与致灾因子的区别:灾害是致灾因子造成的社会后果,是致灾因子所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资源环境的破坏情况,是致灾因子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灾害影响的大小不仅取决于致灾因子的性质、概率和强度,而且取决于社会的抗灾能力.灾害链现象灾害链: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原生灾害:灾害链中最早发生的起作用的灾害称为原生灾害。

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自然灾害是一种无法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现象,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建立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并分析这项系统对幼儿园的重要性。

一、系统设计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应包括多种传感器设备,如地震传感器、风暴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用于实时监测各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情况。

同时,系统还应包括联网设备,用于将监测到的数据传输至相关机构和个人,并及时发出预警提醒。

二、实施步骤1. 确定监测范围: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历史自然灾害情况,确定系统的监测范围,以确保所有幼儿园能够受益于此预警系统。

2. 设立报警机制:建立一套完善的自然灾害预警报警机制,包括预警级别分级、报警信号发布途径等,以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向相关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3. 开展演练培训:定期开展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培训和演练活动,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响应能力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4. 定期维护更新:定期对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准确性。

三、重要性分析1. 保障幼儿生命安全:自然灾害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灾害发生的迹象,提前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

2. 减少灾害损失:通过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对幼儿园的财产损失,提高幼儿园的抗灾能力。

3. 提升救援效率: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可为救援人员提供准确的灾害信息,提高救援效率,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四、结论幼儿园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是保障幼儿生命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幼儿园的重视和推广。

建立健全的预警系统,是保障幼儿园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体现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表现。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每所幼儿园都能够建立起完善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为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系统的初步认识摘要: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灾害学研究正逐渐成为一门热门学科。

然而,对灾害的概念却存在很多争议,很多研究者通过举例来代替灾害的概念,这显然不利于灾害的理论性研究。

本文将对灾害的几种概念进行简要的总结,并提出认为适合的概念。

灾害的种类是复杂多样的,灾害分类是灾害研究和管理的一项基本工作。

灾害系统是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三者综合作用的产物,不能片面地地各要素划分主次。

关键字:灾害;概念;灾害分类;灾害系统;初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的大国。

仅陆地面积就达到960多万平方公里,加上海域面积达到1260多万平方公里。

在如此辽阔的疆域内,更由于其复杂的地形,多样的气候,错综复杂的板块结构等,造就了自然灾害多样、灾情的严重性。

常言道:“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若是灾害频繁、严重,则会民不聊生,国无宁日[1]。

实践的需求为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众多研究者对灾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史培军教授在1991至2009年间,共发表了五篇灾害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系统的向我们阐述了灾害系统的性质、动力学机制、综合减灾范式以及灾害学科建设的内容[2~5]。

灾害的研究主要还有对风险评估、脆弱性、灾害链、应急管理等的研究[6~8]。

在前期自然灾害学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本人阅读大量关于灾害学的相关文献,对灾害学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

灾害学想要在理论上指导实践,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首先需要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什么是灾害?然后很多研究中却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

本文将对多位学者提出的概念进行总结,并提出笔者认为较合适的概念。

对不同灾害的类别进行划分,以期能够形成一个较为你完整的灾害理论体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对灾害系统的内容进行阐述,对灾害系统的各要素的内涵进行分析。

1 灾害科学1.1 灾害的概念什么是灾害?这是我们在学习灾害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但是到现在还有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研究者关于灾害这个定义存在很多种说法,不同的研究者所采用的定义所侧重的角度可能会有差别,可能会造成概念之间的混乱。

甚至有些研究者对灾害的概念避而不谈,仅仅对灾害进行简单陈述,这不利于建立科学系统的学科体系[9]。

黄崇福教授在研究自然灾害定义的过程中,认为定义需要遵循4条规则,即相称性;非循环;非否定性;清楚确切性规则[10]。

根据这些原则,黄认为自然灾害是由自然事件或力量为主因造成的生命伤亡和人类社会财产损失的事件。

史培军将灾害看作在地球表层上,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三者综合的系统[5]。

不同于其他定义,史培军将灾害看作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不存在主导和次要因素之间的区别。

本文将会在下面的灾害系统中进行更多阐述。

李永善认为灾害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

前者是指对人类造成生命财产危害的自然事件,后者是指对人类的生态环境、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与发展造成较大危害的事件[11]。

灾害并非指的是造成灾害的本身事件或力量,而是其所造成的一系列后果。

本文认为灾害是对人类生命、财产以及人类生存相关的社会、环境、生态等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1.2 灾害的分类灾害的分类对于灾害学的持续发展和理论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灾害研究和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利于实现防灾减灾的深入研究、防灾减灾战略的制定、灾害的风险管理以及灾情统计工作的深入开展[14]。

我国灾害类型多样,这就造成灾害的分类复杂,分类系统也是长期以来并非完全统一的。

卜风贤提出了使用三级分类体系,将灾害按照灾型、灾类、灾种三级层次进行逐级划分。

在灾型划分中分别按照成灾原因、成灾过程和灾害后果分为三个灾型。

在灾型划分的基础上,对每种灾型进行进一步灾类的划分[15]。

试举一例,在灾型划分中,按照成灾原因划分,可以划分为自然灾害、社会灾害和天文灾害三种型(现在大多数学者将两者划分为人为灾害和环境灾害)。

这三型的灾害在进行灾类划分中,按照在地球系统中所处的层次进行如下划分。

自然灾害型可以划分为气象类、水文类、地质类和生物类;社会型灾害可以划分为:政治类、经济类和文化类;天文灾害型划分为:地外灾害类和宇宙灾害类。

每种灾害型都可以进一步分化灾害类。

下一步可以对灾害类进一步分化灾害种,这就具体到我们所认识的各种灾害事件了。

虽然这种分类系统过于复杂,型、类、种之间的关系交错杂乱,理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但是,该分类系统却全面概括了灾害的类型,不会出现遗漏的现象。

2012年由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自然灾害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 28921-2012),将自然灾害分为5大类39种[16]。

五类分别是气象水文灾害、地质地震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生态环境灾害。

采用编码的方式,将各种灾害分类。

2 灾害系统2.1 灾害系统的组成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三者组成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2~5]。

灾害系统三个组成部分之间并非是独立的,他们之间是相互关联。

某一区域的灾害不仅仅由其中一个组成要素所决定,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会对灾害整体形成影响。

国内很多人从灾害的管理应用角度对灾害进行了分类,如将灾害分为海洋灾害、地质灾害、农业灾害等。

这显然是着重强调了致灾因子的作用,却忽视了从总体上把握灾害系统,不利于灾害学理论的系统科学发展[17]。

不同区域灾害系统形成机制也是不同的,因此要建立区域灾害形成机制的“关系数据库”,深入对灾害系统三个组成部分的定量化研究[18]。

2.2 孕灾环境孕灾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社会圈综合作用的地球表层环境。

但是并不是这些要素的简单的叠加,而体现在地球表层过程中的具有耗散特征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以及信息与价值流动的过程[18,19]。

孕灾环境可以划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其中,自然环境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人文环境划分为人类圈和技术圈[3]。

孕灾环境是所有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变化等一系列过程的一个基底,同时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场所。

2.3 致灾因子致灾因子的在范围上要比孕灾环境要小,当然在内涵上是不同于孕灾环境的。

致灾因子产生、孕育于孕灾环境之中。

它是指对人类生命、财产、社会、环境、生态等造成损伤的各种异变因子[17]。

早期人们将只在因子分为自然致灾因子与人为致灾因子,但是这显然不能完全概括所有的因子,所以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加上环境致灾因子[2,3]。

根据所引发灾害的发生速率,我们可以将致灾因子划分为突发性致灾因子与渐发性致灾因子[3]。

2.4 承灾体承灾体,顾名思义,是指承受某一灾害的对象。

这里的对象包括人类及生命系统,各种建筑及其生产线系统,以及各种自然资源[3,19]。

3 结论与讨论本文是在查阅部分灾害学相关资料文献的基础上完成的,主要是对灾害的相关定义进行的了定义进行了梳理和认识,对灾害分类系统进行了了解,并对灾害系统的组成和要素进行了探讨。

灾害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合理的定义。

但是在进行灾害定义的过程中,要遵循一定的定义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灾害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灾害学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

更加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标准的定义和分类体系有利于灾害学长远发展和正规化。

在对不同区域研究中,灾害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虽然是相互影响的,但是还是有很多研究者过于强调研究重点和角度,而造成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割裂。

从不同角度研究,他们将研究划分为:致灾因子论、孕灾因子论、承灾体论和灾害系统论。

它们都强调存在主导因素和次要因素,存在不可避免的片面性[19]。

灾害系统是一个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考虑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承灾体三者之间相互综合作用。

参考文献:[1] 桂慕文. 中国古代自然灾害史概说[J]. 农业考古,1997,3(01):230-242.[2] 史培军. 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自然灾害学报,1996,5(4):006-017.[3] 史培军. 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自然灾害学报,2002,11(3):001-009.[4] 史培军. 四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自然灾害学报,2005,14(6):001-007.[5] 史培军. 五论灾害系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J]. 自然灾害学报,2009,18(5):001-009.[6] 崔云,孔纪名,吴文平.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链成灾特点与防治对策[J]. 自然灾害学报,2012,01:109-116.[7] 石勇,许世远,石纯,等. 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J]. 自然灾害学报,2011,02:131-137.[8] 李世奎,霍治国,王素艳,等.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及模型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04,01:77-87.[9] 高建国. 灾害学概说[J]. 农业考古,1986,01(01):281-297.[10] 黄崇福. 自然灾害基本定义的探讨[J]. 自然灾害学报,2009,18(5):041-050.[11] 李永善. 灾害系统与灾害学探讨[J]. 灾害学,1986,01(01):7-11.[14] 张宝军, 马玉玲 , 李仪. 我国自然灾害分类的标准化[J]. 自然灾害学报,2013,22(5):008-012.[15] 卜风贤. 灾害分类体系研究[J]. 灾害学,1996,11(1):006-010.[16] GB/T 28921 - 2012.自然灾害分类与代码[S].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17] 王沙燚. 灾害系统与灾变动力学研究方法探索[D].浙江大学,2008.[18] 仪垂祥,史培军. 熵产生和自然灾害[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0(02):276-280.[19] 张继永. 基于孕灾环境的突发事件连锁反应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