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消极抵触情绪的心理状态。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厌学学生的成因、特点以及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下面是对一个厌学学生个案的分析。
个案介绍:小明,12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自小乖巧懂事,成绩一直优秀,被老师和同学称为“学霸”。
自从升入初中后,小明对学习逐渐失去兴趣,成绩也逐渐下降。
他经常上课走神,不愿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且课后作业交得稀疏。
成因分析:1.学业负担过重:小明被周围人赞誉为“学霸”,教师和家长对他寄予厚望,给予了过重的学业压力。
长期背负过多的学习负担导致了他的厌学情绪。
2.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小明发现初中的学习内容变得越来越难,难以与自己的兴趣产生联系,无法找到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导致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3.缺乏学习技巧: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小明逐渐发现自己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这让他觉得学习更加困难和痛苦。
特点分析:1.消极抵触情绪:小明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抵触情绪,表现在不愿参与课堂讨论,拒绝完成作业等行为上。
2.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在课堂上经常会走神,缺乏对学习内容的关注和理解。
3.学习成绩下降:由于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小明的成绩逐渐下降,与之前的优秀成绩形成鲜明对比。
心理干预措施:1.减轻学业负担:教师和家长应重新审视对小明的期望,并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和时间,以减轻他的学业负担。
2.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尝试将学习与小明的兴趣相结合,开展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习技巧:教师和家长可以帮助小明培养高效的学习技巧,教授他一些记忆方法和思维导图等学习工具,以提高学习效率。
4.建立学习目标: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的学习目标和需求,在帮助他制定可行的学习目标的鼓励他积极面对学习困难。
总结: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家长更好地理解厌学学生的心理状况,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对于小明这个个案来说,合理减轻学业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技巧和建立学习目标是帮助他重新拾起学习的关键措施。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一、案例描述王小明,男,15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在家里是独生子,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够考上重点高中,将来有个好的发展。
但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王小明就出现了厌学的情况,经常逃课,成绩一落千丈。
父母对他进行了各种严厉的惩罚和奖励,但效果甚微。
二、心理分析1. 父母期望过高王小明的父母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他能够成为家庭的骄傲。
这种期望使得王小明在学习上感到压力巨大,他觉得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因此产生了对学习的厌恶心理。
2.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小明的父母在面对他的学习问题时,采取了严厉的惩罚和奖励方式,这种家庭教育方式让王小明感到压力更大,导致他变得越来越消极。
他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支持。
3. 学习动力不足在学习的过程中,王小明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对学习缺乏激情和兴趣,这导致他对学习产生了厌倦的情绪,并且对学校、老师、学习内容产生了抵触心理。
4. 自尊心受到挫折在学习成绩下滑的过程中,王小明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他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无法面对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质疑。
三、心理干预方案针对王小明的家庭教育方式,需要引导父母采取更加开放、理解和支持的教育方式,不再过分强调成绩和期望,而是更加注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关怀和理解。
父母可以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倾听他内心的苦闷和压力,帮助他走出心理问题。
2. 建立个人学习动力需要帮助王小明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可以让他参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或者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也要逐步建立学习目标和规划,引导他自觉地去学习,逐渐提高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3. 增强自尊心在处理与王小明的学习问题时,应当尊重他的选择和决定,帮助他建立积极健康的自尊心。
教育者可以通过一些肯定鼓励的方式,给予他学习上的支持和关爱,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树立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导言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而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业表现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作为学生心理咨询师,了解学生的内在情况、分析学生的问题,对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一个厌学学生的个案分析,探讨该学生的厌学原因和心理问题,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帮助学生重新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一、个案描述小明(化名),16岁,就读高中一年级,成绩一直在班级中下游。
据了解,小明上学期的成绩一直不理想,而且在班级中显得比较疏离,与同学交往较少。
在学校的课堂上,小明时常表现得懒散、不关注课堂内容,对老师的教学也缺乏兴趣。
最近一段时间,小明开始频繁请病假,每周都会有两三次。
校医室的医生查看后并未发现健康问题,因此对其频繁请假情况感到困扰。
二、心理问题分析1. 厌学心理小明的学习状态不佳,以及频繁的请假行为反映出他可能存在一定的厌学心理。
厌学是指学生对于学校教育和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和行为,表现为懒散、不关注课堂内容、对学习缺乏兴趣等。
厌学学生通常在学校表现出消极态度,对于老师的指导和要求缺乏积极性,这也会直接影响其学业表现和成绩。
2. 自卑心理小明在班级中显得疏离,与同学交往较少,这可能源自他的自卑心理。
自卑是指个体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出现消极情绪和情感,表现为自尊心弱、自信心低,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持怀疑和否定态度。
自卑的学生往往会在班级和同学之间形成一种疏离感,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积极性和向上的动力。
3. 情绪问题小明频繁请病假,但校医室并未查出健康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小明的行为可能与情绪问题有关。
由于学习状态不佳和自卑情绪的困扰,小明可能会产生一些内心的矛盾和情绪上的压力,从而表现为频繁请假的行为。
三、心理干预与辅导1. 理解和支持在对小明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其进行理解和支持。
学校心理咨询师、班主任和家长等应该与小明进行沟通,了解他的内在情况和困扰,并给予理解和支持。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篇一」抑郁症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一、基本情况:姓名:小S 性别:男年龄: 14 性格特征:为孤僻、沉默,对什么都缺乏兴趣,随意性很强。
二、主要问题1、学习成绩很差,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纯属应付。
学习表现得很盲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难以跟上老师的节奏,从不主动举手发言(即使他知道答案)。
2、自身的生活也很没有规律,生活懒散,自己的物品总是随意摆放。
晚上就寝后,很难入睡(有时会到户外走动),起床却很早。
3、班级或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他从不主动参加,有时还有抵触、急躁的情绪。
4、没有朋友和要好的同学,通常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常常会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
5、经常会用不同于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易走极端。
对有些问题会越想越严重,甚至深陷其中,具有较严重的偏执性。
6、喜欢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翻看别人的物品。
班级同学把他当小偷,总是躲的远远的,不愿和他交往。
三、背景资料1、家庭情况父母都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家庭收入不错。
读初中以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们对其溺爱有加。
初中以后,其父亲经常外出,难得回家,这种稳定的家庭成员关系被打破。
经常单独和母亲生活在一起,逐渐变得不愿和父亲交流。
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躲在某个角落看书或胡思乱想,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很快。
而他的几个哥哥、姐姐成绩一直都很好,他父母也经常以他们为例数落他,责怪他不争气,他慢慢变得话少了。
2、个人成长历程小S身体状况一般,小学时成绩中等,无明显心理障碍。
从中学开始,由于学习任务加重,他的学习开始成绩下滑,但这时尚能够坐在教室里听课,尽管注意力已不集中。
作业能按时完成,但质量很低。
小S平时极少和老师、同学交往。
当有同学惹他的时候,开始忍着,后来会想尽一切办法报复,把别人的好东西弄坏或偷偷的扔掉,和周围的人关系搞得很僵。
3、学校教育小S原校是以升学率为主要目标。
不允许有学生影响学校教学的现象出现。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一、案情描述小明,一名高中生,自从升入高中后,他开始表现出对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
他平时总是消极怠工,对学校的课程毫无兴趣,经常逃课和迟到。
在家里也总是抱怨学习的无聊和枯燥,父母对他的学习态度感到非常担忧,但是无论怎么劝说和督促,小明都不见得有丝毫改变。
最近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小明的成绩令人震惊,数学、化学、物理等科目全部不及格,家长非常担心他的学习状态,于是带他到心理咨询师处进行心理辅导。
二、个案分析1. 家庭背景分析小明的家庭关系较为融洽,父母对他的学业非常重视,希望他能够顺利完成学业,走上成功的道路。
父母也愿意为他提供一切所需的学习条件,但是小明对学习却毫无兴趣,这让父母感到非常着急和沮丧。
从小明的言行中可以发现,他对学校学习的态度和父母的期望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这可能与家庭对他的期望过高有关。
2. 学习环境分析小明所在的学校环境良好,教师团队教学水平高,但是他对学校的课程却毫无兴趣。
从他的迟到和逃课可以看出,他对学校的学习环境持有不满的态度,这也是他不愿意学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心理状态分析通过对小明进行心理测试和心理辅导,可以发现他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
他的自尊心受到了挫伤,觉得自己无法达到父母和学校的期望,这让他感到非常沮丧和无助。
对学习的厌倦和抵触情绪可能是产生于对学习价值的怀疑,他觉得学习并不能让自己得到认可和尊重,这让他对学习失去了动力。
4.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个案,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解决措施。
需要与他进行深入沟通,了解他对学习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需要对他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排解负面情绪,树立自信心,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
需要与学校和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解决他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改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兴趣。
最后需要与父母进行沟通,让他们放下过高的期望,给予小明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三、心理咨询师案例评析小明是典型的厌学学生,他的学习问题不仅仅是因为学习环境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心理问题。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报告引言:学生厌学是当前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帮助这些厌学的学生重新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通过分析某位厌学学生的个案,探讨了他所面临的问题、背后潜在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案。
一、个案描述该学生名叫小明,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男孩。
他曾经是班级里成绩优秀而活跃开朗的一员,但近几个月来,他开始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在课堂上,他总是三不五时地走神、打瞌睡;完成作业时常常草率马虎;参与课外活动也大大减少。
担任班主任教师发现并关注到这一情况后,及时与小明进行了面谈,并联系家长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二、问题分析1. 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小明表示最近对于大部分科目都感到无聊,缺乏动力去学习。
他认为课堂上的知识和教材与生活脱节,缺乏实用性和趣味性。
2. 过高的学业压力另一方面,小明经常抱怨作业太多、考试频繁。
他感到自己无暇顾及兴趣爱好和休闲娱乐活动,生活完全被学业填满。
3. 缺乏自信和归属感小明还提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定位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对学习的冷淡态度,他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秀形象,在同龄人中处于较为尴尬的处境。
这使得他产生了自卑感和对集体归属感的缺失。
三、心理辅导方案1. 培养学科兴趣针对小明对很多科目都感到无聊的情况,可以通过开展个性化教学活动,将实际应用与知识点结合起来,增加学科内容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例如,引入互动游戏、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教学;组织座谈会或邀请行业专家做主题讲座等形式拓宽视野。
2. 解压缓释学业压力为了帮助小明缓解过高的学业压力,可以与班级其他同学共同合作开展更多群体项目,减少个人独自承担任务的负担感。
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特点和能力设置合理作业负荷,并提供一定的时间管理技巧,使他们兼顾课程以外的活动。
3. 建立自信和集体归属感针对小明在班级中感到自卑和孤立的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团队游戏、分组讨论等活动,增加集体协作意识;同时鼓励小明坚持参与社团或俱乐部等学校文化建设项目,培养他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自尊心。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个案分析引言:近年来,学生厌学的现象在教育领域越发常见。
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为了帮助那些遇到厌学问题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热情,心理辅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深入剖析该学生的厌学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辅导方法。
一、个案背景介绍针对这个特定个案,我们有必要了解其背景信息。
这名学生是初三年级的男孩,年纪约14岁。
他之前曾表现出对于各类科目都非常感兴趣,并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
然而,在最近几个月中,他渐渐失去了兴趣,并经常表现出不愿意去上课、逃课或是做作业的行为。
二、诱因分析在揭示厌学原因之前,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可能导致这种转变的影响因素。
1. 学业负担过重首先,这名学生所面临的巨大学业压力可能是导致其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
他的学校实行了高强度的课程设置,每天大量的课业和作业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2. 缺乏自信心另外,个体差异也可能对该学生产生影响。
或许,他在某些科目上表现得不如其他同学出色,导致他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并对学习抱有消极态度。
3. 家庭环境问题此外,家庭环境对于学生情绪和动力的塑造也具有重要影响。
如果这名学生在家中经常遭遇到紧张、冲突或者忽视等问题,那么这种负面环境很有可能直接冲击着他的学习劲头。
三、辅导方法为了帮助这名被厌学困扰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动力和兴趣,请尝试以下几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1. 建立积极正确的认知首先要与该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他信任你并愿意倾听你时进行深入探讨。
然后引导他从积极正确的角度去看待考试评价、成绩等。
帮助他明确学习的目标,并以小步快走的方式激发他渐进式的进取心。
2. 学业解压在课程负荷过重带来的问题上,与学校教育者和该生家长密切合作,寻找减轻学业负担的途径。
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合理分配作业量等来减轻其压力,并为其提供更多放松和休息的时间。
3. 增强自信对于缺乏自信心的问题,可以通过放大该学生在某个特定科目或技能方面的优点和成就,来提升他的自尊感。
厌学情绪个案总结范文
一、个案背景本个案涉及一名15岁的高中生小明(化名),就读于某市重点高中。
小明自初中以来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进入高中后,成绩逐渐下滑,出现了明显的厌学情绪。
家长和老师发现小明经常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出现了逃学的情况。
二、个案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家庭环境较为紧张,父母工作繁忙,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父母对小明期望过高,过分强调成绩,导致小明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此外,父母对小明的生活照顾不够细致,使小明感到孤独和无助。
2. 学校因素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小明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
学校的教育方式较为传统,缺乏创新,使得小明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同时,小明在班级中的地位相对较低,缺乏朋友,导致他在学校感到孤独。
3. 个性因素小明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导致他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困难。
此外,小明在遇到挫折时容易放弃,缺乏坚持的精神。
三、干预措施1. 家庭干预(1)改善家庭氛围,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2)降低对小明成绩的期望,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3)关注小明的生活,提高家庭照顾水平。
2. 学校干预(1)针对小明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 个性干预(1)培养小明的兴趣爱好,提高其自信心。
(2)鼓励小明参加社团活动,拓宽人际关系。
(3)引导小明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坚持的精神。
四、干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的情况有了明显改善。
他逐渐适应了高中生活,成绩也有所提升。
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小明的人际关系得到了改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总结本个案表明,厌学情绪的产生与家庭、学校、个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针对厌学情绪的干预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通过家庭、学校、个性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厌学情绪,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成绩。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对学校、老师和学业产生了消极情绪。
这种心理状态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心理辅导师的帮助和引导来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下面是一个厌学学生的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小明是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曾经是班级里的优等生,但近期表现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他的成绩开始下滑,经常迟到早退,不完成作业,对老师的批评和责备不以为意。
在上课时,他总是低头划手机或者与同学交头接耳,对课堂内容漠不关心。
学校的老师和家长都对他的表现感到担忧,希望能通过心理辅导帮助他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
心理辅导分析:1.情绪问题:小明表现出对学校和学习的消极情绪,这可能是由于他对一些问题或挑战感到困惑、焦虑或无法处理导致的。
通过对他进行情绪管理训练,帮助他理解并有效应对负面情绪,有助于改变他对学校和学习的观念。
2.压力问题:小明可能面临学业压力过大的问题,这给他造成了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
心理辅导师可以帮助他分析和调整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减轻他的学业压力。
3.环境问题:小明家庭环境对于他的学习态度和动力也有重要影响,可能存在一些家庭问题。
辅导师可以通过与家长交流,了解家庭情况,并提供适当的家庭辅导建议,以改善他的学习环境和家庭关系,增强他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兴趣问题:小明可能对学习的兴趣丧失,没有找到自己的学习兴趣点。
辅导师可以通过与他交流,了解他的兴趣爱好,并鼓励他参与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以培养他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5.自我认知:小明可能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或低下。
辅导师可以开展自我认知训练,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提供积极正面的反馈和鼓励,以提升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心理辅导方案:1.情绪管理训练:辅导师可以使用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和积极思维训练,帮助小明调整和管理他的负面情绪。
3.家庭辅导:辅导师可以与小明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庭情况,并提供适当的家庭辅导建议,以改善他的学习环境和家庭关系。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方案个案分享
学生厌学心理辅导方案个案分享近年来,学生厌学现象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学生对上学感到烦躁、无聊甚至抗拒,这给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带来了困扰。
为了帮助这些厌学的学生重新找回学习的乐趣,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享一个成功应用于一位厌学学生身上的心理辅导方案,并探讨其中取得的效果。
一、个案背景介绍该个案涉及一个初中二年级女生小莉(化名),她在刚进入初中时表现出明显的厌学情绪。
她经常逃课、不完成作业,并且对老师和同学态度冷漠。
她曾向班主任抱怨自己对某些科目毫无兴趣,陷入迷茫之中。
因此,我们制定了一份系统而全面的心理辅导方案。
二、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首先,在进行心理辅导前,我们需要与小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通过与她互动交流,并认真倾听她的问题和内心痛苦,我们让小莉感受到了被关心与尊重。
只有在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她的厌学原因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
三、寻找根源和制定目标在详细倾听小莉对学习抵触情绪的陈述后,我们发现她曾遭遇过一次差异较大的重要考试失败经历,这导致了她对学习的消极情绪。
为了帮助她克服这种消极影响,我们设定了明确而可行的目标:提高自信、培养学习兴趣,并激发她在学习中展现潜力。
四、提供多元化教育资源为了使小莉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我们为她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通过组织校外实践活动、参观博物馆等方式拓宽她视野,引导她感受不同领域知识带来的快乐与成就感。
同时,在教育资源选择上注重个性化需求,根据小莉的兴趣和特长,让她参与适合她的活动,激发她对学习的热情。
五、引导积极思考与行为在辅导过程中,我们强调积极思考与行为的重要性。
通过鼓励小莉在学习中出现困难时运用积极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认识到自己取得进步所带来的快乐感,增强她对学习的主动性。
同时,在遇到挫折时,我们也教给小莉如何应对情绪波动,并寻求支持和帮助。
六、建立合理时间管理厌学常常伴随着学生对学业负责任感的缺失。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
厌学学生个案心理案例分析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抱有厌烦、无聊、懒散的态度,对学习毫无动力和兴趣。
厌学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本文通过分析一个厌学学生的个案,探讨其心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个案背景:小明,13岁,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下水平,经常旷课,作业拖延。
在家庭中是独子,父母非常重视学习成绩,经常批评他。
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很少陪伴他,将他寄予很高的期望。
心理原因分析:1. 父母压力过大:小明是独子,父母对他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成为他们的骄傲。
父母的期望压力让他无法承受,产生了对学习的抗拒心理。
2. 缺乏自信: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小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和不自信,觉得自己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和要求,因此对学习感到厌烦。
3. 缺乏学习兴趣: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小明没有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导致他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4. 家庭环境不稳定:由于父母工作繁忙,经常不在家,使得小明缺乏家庭温暖和陪伴,心理上产生了空虚感和寂寞感。
解决方法:1. 陪伴和支持:父母要积极腾出时间陪伴孩子,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焦虑感。
2. 建立自信心:学校和家庭要为小明创造成功的机会,给予他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亲朋好友也可以多夸奖他的努力和进步,提升他的自信心。
3. 创设学习兴趣:家长和老师可以找到小明感兴趣的学科或课外活动,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他的专注力和学习习惯。
4. 指导时间管理:教育小明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时间,帮助他建立良好的时间管理意识,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5. 搭建支持网络:建立一个正向的学习环境,包括和其他有相同问题的学生交流、分享经验,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
结论:厌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学习问题,在分析学生厌学问题时,需要综合考虑心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只有从源头上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摆脱厌学困境,重拾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青少年厌学个案案例
青少年厌学个案案例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明,男,15岁,就读于一所普通初中二年级。
小明的父母都是普通上班族,家庭经济状况一般。
二、厌学表现。
1. 学校表现。
小明在学校里经常迟到,一周至少有三天会迟到。
他总是踩着上课铃声进教室,有时候甚至在第一节课已经上了一半才慢悠悠地出现。
在课堂上,他完全提不起兴趣。
不是趴在桌子上睡觉,就是发呆望着窗外,老师提问的时候他就像没听见一样。
有一次,老师点他起来回答问题,他竟然说:“我不会,也不想学,别叫我了。
”作业更是不完成,各科作业都能找到他没交的记录。
他的作业本要么是空白的,要么就只写了个名字,老师批评他,他就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2. 对学习的态度。
小明经常跟同学说:“学习有什么用啊,还不如出去打工赚钱呢。
”他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无聊的事情,完全看不到学习的意义。
他还说那些课本知识就像天书一样,他根本理解不了,也不想去理解。
三、原因分析。
1. 学习压力方面。
进入初中二年级后,课程难度明显增加。
数学的几何证明题、物理的力学概念等都让小明觉得头疼。
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他在班级里排名倒数第十。
这种持续的失败感让他对学习产生了恐惧和厌恶。
学校的作业量也很大,每天晚上他都要写到很晚。
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学习的机器,被作业和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
2. 家庭环境方面。
小明的父母工作很忙,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他。
他放学回家后,经常是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房子。
父母虽然关心他的学习成绩,但是沟通方式很简单粗暴。
每次看到小明成绩不好,就会批评他,说他不努力、不上进,从来没有认真地去了解小明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有一次,小明鼓起勇气跟爸爸说自己觉得物理很难学,爸爸却不耐烦地说:“别人都能学会,你怎么就不行?肯定是你没用心。
”这让小明很沮丧,也不愿意再跟父母交流学习上的事情。
3. 社交方面。
在学校里,小明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被一些成绩好的同学看不起。
有几个调皮的同学还会经常嘲笑他,叫他“学渣”。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
厌学心理研究案例一、案例背景介绍小明是一名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近一年来出现厌学情绪,上课时无法集中精力,作业完成质量低下,学习成绩下降。
在家中,小明也表现出烦躁、易怒等情绪问题,对父母的态度也变得不友善。
二、厌学心理的表现厌学心理的表现主要包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常常感到疲倦;对于作业和考试感到焦虑、恐惧和逃避;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出现留级、辍学等现象。
三、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小明的厌学心理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
首先,家庭环境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父母关系紧张或者对小明的学习要求过高,都可能导致他出现厌学情绪。
其次,小明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他的学习态度和情绪状态,例如缺乏自信、抗挫能力差等。
此外,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也可能对小明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例如学习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等。
四、案例中的干预措施针对小明的厌学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一是与小明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和困惑,帮助他重新树立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二是与小明的家长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调整对小明的期望值和教育方式,为小明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三是为小明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解决个性特点和情绪问题,提高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四是与小明的老师和学校进行合作,调整课程和学习计划,减轻他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
五、干预效果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小明的情况有所改善。
他的学习态度逐渐端正,上课能够集中精力听讲,作业完成质量也有所提高。
同时,他在家庭中的情绪问题也有所缓解,与父母的关系逐渐恢复和谐。
此外,小明的自信心也有所增强,能够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六、结论与建议通过小明这一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与建议:首先,对于厌学心理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其成因和表现形式,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其次,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焦虑情绪;最后,对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问题,应该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厌学(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李,男,16岁,某中学高一学生。
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
然而,进入高中后,小李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厌学的情绪。
他经常感到焦虑、疲惫,甚至不愿意去学校。
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小李接受了心理咨询。
二、案例分析1. 原因分析(1)学习压力:高中阶段,学习任务加重,小李难以适应。
面对大量的作业和考试,他感到压力巨大,导致学习兴趣下降。
(2)人际关系:小李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与同学、老师的关系紧张。
这让他感到孤独、无助,进一步加剧了厌学情绪。
(3)自我认知:小李在高中阶段,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的期望过高,导致心理负担加重。
当现实与期望不符时,他产生了挫败感,进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2. 心理健康问题(1)焦虑:小李经常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害怕面对考试。
(2)抑郁:小李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情绪低落,甚至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3)自卑:小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无法适应高中生活,从而产生自卑情绪。
三、心理干预措施1. 建立信任关系:心理咨询师与小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让他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2.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小李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1)识别不合理信念:引导小李认识到自己对学习的过度担忧和不合理信念,如“我必须取得好成绩”、“别人都瞧不起我”等。
(2)重构合理信念:帮助小李建立合理的信念,如“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不是为了取悦他人”、“失败是成功之母”等。
3. 情绪管理:教授小李情绪管理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帮助他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4. 人际关系改善:引导小李学会与人沟通,改善与同学、老师的关系。
(1)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小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2)心理剧:通过心理剧,让小李在表演中体验和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
5. 自我认知提升:帮助小李树立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
(1)优势识别:引导小李发现自身的优点和特长,增强自信心。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厌学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引言:近年来,厌学现象在青少年中愈发普遍化。
面对无法解释的负面情绪、学业压力和缺乏动力等问题,厌学心理辅导成为缓解青少年教育焦虑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探讨对于厌学孩子进行心理辅导的有效策略。
案例描述:小明(化名)是一名初中生,他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呈现出严重的厌学情绪。
他抵触完成作业、拒绝参加课堂互动,并经常表现出消极和沮丧的态度。
这种情况让他父母非常困惑和担忧,因此他们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师的帮助。
一、了解背景在开展心理辅导之前,关键是准确了解孩子背景、问题起因和症状表现。
倾听并与家长详细交流可以建立信任基础,并获取客观信息。
- 家庭环境:是否存在家庭变故或不良氛围?- 学校情况:与同龄人相处如何?是否受到同学欺凌或排挤?- 学习状况:是否面临学业压力?是不是承受着过多的期望?二、建立情绪连接为了增强与厌学孩子的沟通和理解,心理辅导师需要使用一系列技巧来建立情绪连接。
下面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此过程的方法:- 表达共情:通过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表明自己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 使用开放式问题:例如,“你在学校遇到了什么困难?”激发孩子主动表达内心深处的情绪。
- 深度倾听:静静地聆听孩子说话,并注重理解他们所说的每一个字。
三、探索观念了解孩子厌学的具体原因有助于制定适合的心理干预方法。
根据案例中小明呈现出的症状,我们可以探索以下可能:1. 学习焦虑:小明可能存在对学习产生过度焦虑的问题。
采取以下策略有助于缓解他的焦虑:- 建立积极学习环境,提供良好支持;- 设定目标并分解任务,让学习量合理;- 教导应对焦虑的技巧,如深呼吸或放松练习。
2. 抑郁情绪:沉闷的情绪和消极的态度常常是抑郁心理的表现。
以下方法可能有助于缓解小明的抑郁情绪:- 鼓励他寻求兴趣爱好,并提供支持;- 增强积极认同感,强调其优点和成就;- 激发正向思考,培养乐观心态。
四、制定干预计划基于对孩子背景和问题原因的了解,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将变得更加精准有效。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
中学生厌学个案分析引言:学习厌学是中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对个人学业发展和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通过个案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厌学的原因及其对中学生的影响,并探讨应对厌学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个案背景该个案为一名中学生,名叫小明,目前就读于某中学初二年级。
小明在之前的学习中表现出较高的学习能力,但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发现他的学习热情逐渐下降,对学习兴趣大减,甚至出现了旷课、上课打瞌睡等问题。
二、原因分析1. 学业压力过大:中学阶段学习压力增加,学习任务繁重,可能导致学生感到压力过大,从而减少学习兴趣。
2. 学习方法不当:小明可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而产生学习厌倦感。
3. 生活习惯不良: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某些不良习惯,如晚睡晚起、饮食不规律等,这些习惯影响了他的精力和学习状态。
4. 情绪问题:小明可能面临一些情绪问题,如与同学关系不好、家庭矛盾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他对学习失去兴趣。
5. 缺乏自信心:小明可能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觉得自己无法取得好成绩,从而产生学习厌倦感。
三、影响分析1. 学业成绩下降:学习厌学导致小明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进而影响他的学业成绩。
2. 自尊心受损:从原本的优秀学生到学习不佳的状态转变,可能使小明对自己的自尊心产生负面影响。
3. 心理健康问题:学习厌学可能导致小明产生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
四、应对策略1. 提供支持:家长和老师应提供支持与鼓励,让小明感受到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增加他的学习动力。
2. 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小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3. 培养良好习惯:指导小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提高他的精力和学习状态。
4. 情绪调适:关注小明的情绪问题,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解决与同学和家庭之间的问题。
5. 建立自信心:家长和老师应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他相信自己的能力,重塑学习自信心。
厌学情绪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张,男,16岁,某中学高二学生。
近期,小张在学校的学习态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厌学情绪。
他经常迟到、早退,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完成质量低下,甚至有时会逃课。
家长和老师发现小张的变化后,非常担忧,希望通过教育帮助他走出厌学情绪的阴影。
二、案例分析1. 厌学情绪的原因(1)学习压力大:高中阶段,学习任务繁重,小张承受着来自学业、考试、家长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导致他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2)学习方法不当:小张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果不佳,进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3)人际关系问题:小张在班级中与同学关系紧张,缺乏朋友,感到孤独和无助,进而影响了他的学习状态。
(4)心理因素:小张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问题导致他对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
2. 教育目标(1)帮助小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他对学习的兴趣。
(2)改善小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解决小张的人际关系问题,让他融入集体,享受学习生活。
(4)关注小张的心理健康,消除厌学情绪。
三、教育措施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关心小张的学习和生活,了解他的兴趣爱好,拉近与他的距离。
(2)尊重小张,鼓励他表达自己的观点,给予他充分的信任。
(3)关注小张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2. 激发学习兴趣(1)根据小张的兴趣爱好,推荐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活动,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小张在活动中发现自我,树立自信心。
(3)表扬小张在学习上的进步,让他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
3. 改善学习方法(1)与小张一起分析他的学习问题,找出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2)教授小张高效的学习方法,如时间管理、笔记整理等。
(3)鼓励小张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进步。
4. 解决人际关系问题(1)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2)引导小张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
厌学心理的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厌学心理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对其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案例将通过对一位中学生厌学心理的深入分析,探讨教育者在应对此类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二、案例分析(一)学生基本信息小王,男,14岁,某中学八年级学生。
小王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一般。
自进入初中以来,小王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表现出明显的厌学心理。
(二)厌学心理表现1.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王在课堂上经常走神,对于老师的讲解内容难以理解,无法跟上教学进度。
2. 作业完成质量下降:小王对待作业的态度变得敷衍,常常抄袭他人作业,甚至有时不完成作业。
3. 与同学关系疏远:小王逐渐减少与同学的交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表现出孤独、自闭的倾向。
4. 情绪低落:小王经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有时出现厌世情绪。
(三)厌学心理原因分析1. 家庭教育:小王的家庭教育方式较为严厉,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导致小王长期处于压力之下,产生厌学心理。
2. 学校教育:学校的教育方式较为单一,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同伴关系:小王在班级中人际关系紧张,与同学关系疏远,导致他缺乏归属感,进一步加剧了厌学心理。
4. 自身因素:小王性格内向,缺乏自信,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导致其产生厌学心理。
(四)教育措施及效果1. 家校合作: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小王的学习和生活状况。
家长调整教育方式,给予小王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2.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尝试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师对小王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自信,改善人际关系。
4. 关注同伴关系:教师组织班级活动,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小王感受到班级的温暖。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王的厌学心理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逐渐恢复了学习兴趣,与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融洽。
厌学的教育心理学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厌学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学生中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动力不足、学习态度消极等。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以一位初中生为例,探讨厌学现象的教育心理学原因及应对策略。
二、案例描述小明(化名),男,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从小学习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
然而,进入初中后,小明开始表现出厌学情绪。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作业敷衍了事,错误率较高;与同学关系紧张,不愿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和老师对此十分担忧,希望找到解决厌学问题的方法。
三、案例分析1. 个体心理因素(1)自我效能感低:小明在初中阶段面临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
这种心理状态使他产生逃避学习的念头。
(2)焦虑情绪:小明担心学习成绩下滑,担心老师和家长的失望,导致焦虑情绪。
这种情绪使他更加不愿面对学习压力。
(3)认知失调:小明在初中阶段学习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无法适应。
这使得他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认知失调,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2. 家庭因素(1)家庭教育方式:家长过于关注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小明学习兴趣的培养。
当小明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家长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导致小明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关系紧张:小明与父母的关系紧张,缺乏沟通和交流。
这种家庭氛围使小明感到压抑,进一步加剧了厌学情绪。
3. 学校因素(1)教师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小明对课堂学习产生厌倦。
(2)班级氛围:班级内竞争激烈,小明在学习上感到压力巨大。
这种氛围使他不愿参与课堂活动,进一步加剧了厌学情绪。
四、应对策略1. 培养自我效能感(1)树立信心: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小明,帮助他树立信心,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
(2)设定合理目标:根据小明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他逐步克服学习困难。
2. 缓解焦虑情绪(1)心理辅导:家长和老师可以为小明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缓解焦虑情绪。
初中青少年厌学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13岁,初中一年级学生。
他聪明、活泼,但在学习上却表现出强烈的厌学情绪。
每天上课时,他总是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几次还旷课。
面对这样的情况,小明的家长和老师都十分担忧。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原因小明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
小明从小就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温暖,导致他在情感上存在一定的缺失。
此外,父母对他的期望过高,总是拿他与其他孩子比较,使得小明在心理上产生了压力。
2. 学校原因小明的班主任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但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这使得小明对课堂内容感到枯燥乏味,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同时,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学生自身原因小明在小学时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随着进入初中,学习难度加大,他逐渐发现自己无法跟上学习进度。
面对这种情况,小明产生了自卑心理,进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1)关注小明的生活,多陪伴他,给予他足够的关爱和温暖。
(2)降低对小明期望值,鼓励他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
(3)与小明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帮助他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 学校教育(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游戏等形式,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成绩。
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3)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提高自信心。
3. 学生自我教育(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目标。
(2)学会自我调节,调整心态,克服厌学情绪。
(3)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四、案例总结通过对小明厌学案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因素对厌学情绪的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家长、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厌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通过调整心态,改变学习方法,逐渐克服了厌学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厌学”心理个案分析
一、厌学的表现及影响
表现:厌学症成为目前青少年最为普遍和严重的问题,也是目前社会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帮助孩子克服学习屏障,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能简单地批评指责、武断强迫,应讲究策略和方法。
学生厌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经常旷课、迟到,对于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甚至顶撞老师。
2、经常找各种借口请假不上课。
3、上课时,虽然不做任何小动作,但是不看黑板,不看书,不做笔记,老师提问时是一脸的茫然,有些同学甚至根本不知道老师提的什么问题。
4、上课时故意破坏纪律,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老师的管教。
5、上课就睡觉,下课铃一打立即精神抖擞,生龙活虎。
"
6、时有抄袭、拖拉作业或者干脆不做作业的现象,从来不复习或预习功课。
影响:学生厌学看似属于个人行为,但是如果不加以纠正,其产生的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一个学生的厌学情绪很有可能会蔓延到整个班级乃至全校,影响班级或学校良好风气的形成和教学秩序的稳定。
2、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过多,心里想到的就是“玩”,结果是越玩越不想好好学习,导致恶性循环。
3、厌学的学生大多与社会接触过多,容易被社会不良风气所诱惑,讲吃穿,图享受,攀比成风,错误不断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集体的事不闻不问,对不良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明哲保身,不求大过。
二、个案情况
小王,男,初二年级学生,对学习无兴趣,上课不是扒在桌子上睡觉就是思想开小差,或者大声乱插嘴,小动作不断,经常忘带书本和作业,提醒、批评、警告等均收效甚微。
由于老师经常批评该同学,其他同学极少与他交往,而且普遍讨厌他,仅有个别其他班学生与之为友。
常伴有自暴自弃的心态:“我就是读不好书了,我就这样了。
”对学习有一种说不出的苦闷感,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想发火,时有逃学去打电脑游戏。
$
三、分析与诊断
(一)问题诊断
根据小王的表现,我初步诊断为学习无动力,无兴趣,不认真,不努力。
学习习惯差,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没有预习复习习惯,作业拖拉等。
对学习有明显的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的心理、行为。
其实质就是厌学。
(二)原因分析
从家庭方面来看,其父亲是个体户,母亲倒三班。
没有空余时间关心小王。
父亲教育方法粗暴简单,而母亲溺爱,使孩子个性倔强又很自卑,对自己评价较低。
从他本人来看,小王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活动不感兴趣,自我控制能力差,缺乏自信和勇气,环境关系和人际关系导致他产生心理困扰。
在学校他认为老师同学都不喜欢,故意与他作对,从而导致厌学,甚至逃学。
(三)辅导目标与策略
1、立足于培养自主性、主体性
—
对小王加强对学习的指导。
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萌动时期,生理、心理都在急剧变化并趋向成熟,在这一时期,道德的、认识的、情绪的、兴趣的、自我的和性的变化同时发生,而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对人事的片面看法,帮助他们面对纷繁的环境,培养起自主性、主体性的观念。
2、通过适当的集体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了使每个学生能够度过愉快的学校生活,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是极为重要的。
班上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时,尽量让小王参加,使其与同学协作、沟通,消除他的自卑心理。
3、改变学习及指导方法
学业不良是厌学的重要原因,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逐步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针对小王好胜心强和意志力弱的特点,要特别注意启发他的自觉、自制,培养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指导他制订计划,引导他为实现目标而脚踏实地地行动并形成习惯,及时反馈,赋予责任,强化动机,是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厌学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四、辅导过程
…
(一)从赏识开始,进入心理辅导
小王厌学,但电脑游戏很精通,第一次咨询就从电脑游戏开始:
师:“听说你电脑游戏很精通,是玩游戏的高手,跟谁学的”
小王:“我自己上网玩得多了就会了。
”
师流露出赞赏的神态,点头说:“哦,原来你这么聪明呀。
”
师:“以后老师不懂的你能教我吗”
小王显得有点疑惑,问:“真的”
师看着他,认真地点头说:“真的。
”
!
小王这时显得有点兴奋,话匣子就打开了,从各类游戏讲到家庭环境,从而更了解到他的爸爸只要一听到学习成绩不好或他在学校出事情,就不问青红皂白地打他。
老师用手摸摸他表示同情,又用语言安慰他。
师又问:“那你是怎么看待学习的”
小王:“我觉得学习没劲,要做很多作业,还要考试,很苦很累,再说我不做作业。
有时候也能考出好成绩。
还不如有时间干自己喜欢的事。
”
师:“你说读书很苦很累,你能说得更具体些吗”
小王:“我也说不出,反正就觉得苦,觉得累。
”
师:“你如果跟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红军相比,你觉得比他们苦、比他们累吗”
这时小王有点羞涩,轻轻地说:“那肯定比不上。
”
师:“你的苦和累是不是指你一看书做作业就觉得头痛”
{
小王点点头。
师:“你说你不做作业也能考好试,那你考好了几次,多少分”
小王这时有点难为情,低下头说:“就一次,语文考了61分。
”
接着就给他分析了这次考的好的原因是因为作文切题才及格的,而学习觉得苦累是因为长期不认真学习,沉迷于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了厌学。
通过分析客观事实,使小王形成新的正确的认知和情感。
后来又继续询问了他和老师同学间的关系。
通过这次交谈,使我了解到父母的简单教育不但没能使他明辨是非。
反而使他与老师、学校产生了对立的情绪。
这次谈话让他也意识到自己存在一些非理性信念,只有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并代之以新的想法,才能增强自己学习的兴趣。
所以辅导的重点是放在对不合理信念的识别、领悟方面,学会区分理性与非理性信念,逐步建立良性认知模式。
(二)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家长走出家教的误区
家长对孩子高期望严要求,与孩子的实际反差很大,当孩子不能轻易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成就感时,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为难和厌倦情绪。
事实上,由于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家长应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特征,不应非理性地要求跨越发展。
家长提出连孩子跳一跳都够不着的目标,自然会刺激和破坏心理平衡,导致他们产生厌学、逃学、弃学、甚至离家出走的心理。
应正确评估子女学习状况,帮助他们确定既能达到又能不断超越的学习目标,实施梯度发展策略。
(三)与其他老师沟通
/
一次在得知语文默写时,我预先告知了小王,要他认真复习。
第二天,他的默写得了75分,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表扬。
同时,其他的任课老师也配合在课堂上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正确率的提高,使他的学习自信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同时又与班主任联系,在班级中挑选两个读书好的学生跟他做朋友,在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到同学的可亲,集体的温暖,从而进一步去除他的厌学心理。
五、结果与反思
(一)结果
在老师、同学的共同关心下,小王不交作业现象渐渐少了。
在家里也会复习功课了。
看到他的进步,他父母非常高兴,说将进一步配合老师,使他进步得更快。
(二)反思
1、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家庭环境和构建学习型家庭是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环节。
2、父母要尽可能多与子女接触,尽可能多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他们的学习要多关心,尽量做到每天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让孩子心理上有种紧迫感。
如果发现孩子成绩有所下降或是出现违纪现象,不能简单粗暴的斥责或打骂他们,而应耐心与他们交谈,帮助他们分析成绩下降的原因和违纪的严重后果,使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危害。
平时多与学校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时的学习生活情况,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
3、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使原本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4、班主任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横眉冷对,厉声呵斥,那样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班主任应该多与他们交谈,找到他们厌学的根源,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