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德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职业教育在各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职业教育不仅能够提供实用的技能培训,还能够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

在这个背景下,国际比较和借鉴成为了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政策和实践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借鉴,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德国的职业教育一直被世界各国所称道。

其成功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分为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两个阶段,学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企业培训则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种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和企业两个环境中获得全面的培养,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我国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提高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二、瑞士的学徒制度瑞士的学徒制度是另一个值得借鉴的例子。

瑞士的学徒制度将职业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学徒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出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

学徒制度的成功在于其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职业认证的机制。

学徒在企业中接受实际工作的培训,同时还要参加学校的理论教育,通过考试和实践评估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这种制度使得学徒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并且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我国可以借鉴瑞士的学徒制度,加强职业教育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三、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对较为灵活和多样化。

美国的职业教育不仅包括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职业课程,还包括社区学院、职业学校和技术学院等提供的职业培训。

这种多元化的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职业选择。

此外,美国的职业教育还注重与行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和实习,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与行业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国际对比不同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比较

国际对比不同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比较

国际对比不同国家职业教育制度的比较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就业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度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评估等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对美国、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进行比较,以期了解各国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美国职业教育制度美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在课程设置方面,美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

此外,美国的职业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方法方面,美国的职业教育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训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评估方面,美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职业技能的评估。

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和实际操作,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水平。

二、德国职业教育制度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以学徒制为主要特点。

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在企业进行实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在课程设置方面,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在企业进行实习,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教学方法方面,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和实践项目。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评估方面,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职业技能的评估。

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和实际工作,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技能水平。

三、中国职业教育制度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在课程设置方面,中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操作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学习,并通过实践操作和实践项目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

在教学方法方面,中国的职业教育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训等。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职教师资培养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摘要:发展职业教育,师资是关键,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实现职业教育目标的关键,是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障。

国外职教师资培养的不同途径以及先进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职教;师资培养;国际比较;启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职教师资仍是制约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

如何培养符合时代所需的高质量职教师资是我国职教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难题。

,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不仅很早就开展了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工作,而且积累了大量成功做法和理论成果,学习和借鉴国际上成功经验对于推动我国职业技术教师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如何正确分析现状,吸取别国经验,克服’本国弊病,已经成为我国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稳步发展的关键。

一、国外职教师资培养的基本概况。

(一)德国德国职教师资培养具有很长的历史,以“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为培养目标,采用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以及一体化的培养过程。

在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在上岗前,必须接受4-5年的大学教育,结束时须参加第一次国家考试且成绩合格,然后进入为期两年的教育实习阶段,并要通过第二次国家考试。

在任职后,必须进行“进修培训”的继续教育,并且每两年必须脱产进修一次,其进修与物质利益挂钩,进修后可提高工资待遇,改变教师职务等。

(二)美国美国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工作,而且国家还出台了相应的法律保障。

美国职教教师的认证既完善又严格,人职前都有严格把关,除了要求具备联邦各州政府规定的教师资格证书,还要有实践环节的专业培训,特别重视职教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发展。

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教师一般是由普通高等学校或师范院校培养,专业课教师一般来自高等学校或这些学校内可以设立授予职业技师资格文凭的教育学院。

聘用的很多兼职教师大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专职教师教授基础课程,兼职教师教授专业课程。

美、德、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美、德、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等 。 四是 教 师 的 在 职 进 修 。 国 教 师 的 在 职 进 修 包 第 美 括 : 历 提 高 、 程进 修 、 演 讲 报 告 、 题 研 讨 等 。 学 课 听 专 通过进 修可 获得一 定 的学分 。 修类 型 : 是 高校提 进 一
供 的 硕 士 、 士 的学 历 进 修 和 课 程 进 修 : 是 学 区 组 博 二
有 一 定 的 特 征 ,叶 澜 教 授 认 为 专 业 的 三 个 主 要 特 点
务 在 于 一 方 面 使 初 任 教 师 置 身 良好 的 教 学 环 境 , 辅
导 其 教 学 潜 能 获 得 充 分 发 展 , 另 一 方 面 通 过 老 教 师 的指 导使 初 任 教 师尽 快 熟 悉 教学 环 境 和 教学 规 律 。 重 要 的是 要 让 初 任 教 师 对 专 业 发 展 的 重 要 意 义 有 清

的 认 识 达 到 相 当 的 高 度 , 并 对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采 取 了
相 应 的 措 施 , 得 了 一 定 的 成 效 。而 我 国 截 止 目前 对 取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认 识 更 多 的 还 停 留 在 理 论 层 面 . 且 还 存 在 一 定 的 争 议
业 , 担 着 重要 的社 会 责 任 ; 是 作 为专 业 的 职业 . 承 三
在 行 业 内 具 有 专 业 性 自 主 权 ( 医 生 的 处 方 权 ) 同 如 。 时 作 为 专 业 在 社 会 上 享 有 的 地 位 及 待 遇 比一 般 职 业
首 先 要 制 定 专 业 发 展 计 划 , 由 学 校 改 革 委 员 会 对 计 划 实现 情况 进行 评估 , 帮助 制定新 一 轮 发展 计 划 。 并 其 次 是 通 过 多 种 活 动 形 式 来 体 现 专 业 发 展 . 如 对 教

《2024年英、美、德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范文

《2024年英、美、德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范文

《英、美、德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职业教育在各国的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师资培养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

本文旨在通过对英国、美国和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深入比较研究,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提供借鉴与启示。

二、英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英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主要由高等教育机构承担,包括大学和学院。

这些机构通常提供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教育学、心理学、职业教育理论等。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实习学校进行至少一年的教学实践。

此外,英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还特别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技能。

三、美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美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主要由州立大学和学院承担。

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美国的教育学院通常设有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专业课程,如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

此外,美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还特别强调教师的多元化背景和跨学科知识,鼓励教师通过选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来拓宽知识面。

四、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德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主要由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承担,如教师教育学院和教育大学。

这些机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实习和实践活动。

在德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非常严格,需要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教师资格。

此外,德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还特别强调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先进的教育理念。

五、比较分析通过对英、美、德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共同点:一是都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强调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都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知识更新;三是都注重教师的多元化背景和跨学科知识。

同时,三国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上也存在一些差异:英国更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学生评价能力的提升;美国更注重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德国则更加强调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学习。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中外比较研究

高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中外比较研究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 0 6 — 1 0
课题项 目: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 院教改课题 ( 2 0 1 4 — 2 0 1 6 )
作者简介 : 汤琳琼( 1 9 8 3 一 ) , 女( 汉族) , 浙 江萧 山人 , 本科 , 讲师 , 研究方 向: 高等职业教育。
书所设课 程 、 课 程 内容 、 关键职业能力等调整 。 澳大利 亚资格证 书课 程安排 缜密 严谨 , 以证 书 四为例 , 至少
修完 l 0 门课程 , 7 门核心课程 , 3 门选修 ( 从1 4 1  ̄ q中选 ) , 培训时间一般为脱产 三个 月 , 其核 心课程 的教学 内容 有: 筹划考核活动 和过程 ; 考核关键 能力 ; 参加 考核有 效性认证 ; 计划 、 组织 和开 展小 组学 习 ; 计划 、 组 织和 帮助工作 场所 学 习 ; 计划 和开 发学 习项 目; 用培 训包 和认证课 程满足客户需求 。 美 国职 教教 师必须 学 习包 括 职业技 术教 育课 程 开发 、 职业 技术 教育 教学论 、 职 业技术 教育 理论 与实 践、 教学 方法 、 学生评 价 、 综 合课 程 的策略 与技术 、 教 学 计划 、 技术在教学 中的应用等至 少 1 2 学分 的必 修课 程, 以及 l 6 学分 的与专业 方 向相结合 的选修课程 和职 业 教育实习 ( 包括教学实 习 ) ; 入职 阶段 的培养 内容则 为资格认定课程 开发 能力等内容[ 5 1 。 德 国职业 教师在第一 阶段 , 必须在综 合性大 学完 成1 0 个学 期的学习 ,包括前 6 个学期 的学士学位 学习 和后4 个学 期的硕士学位 学习 ,学 习内容包括专业 类 课程 、 教育类课程和实 习类课程 。在第二阶段 , 需 要进 入 相关 的培训 学院进 行为期 1 8 个 月 的教师职业 资 格 培训 。学 院对 教师学员采取 “ 双元制 ” 的培养方式 , 学 院每周有 2 天在培训学 院接受理 论学 习 , 另外3 天 去职 业 院校进行教学实 习。 这一 阶段 的学习的内容可分为 理论 和实践 两个 部分 。理论部分 包括学 习教育学 、 心 理学 、 专业教学论等知识 。 实践部分 由三个 学期组成 : ( 1 ) 在指导教师指 导下 , 完成 每周6 —8 课 时教学任务 ; ( 2 ) 独立完 成每周 1 2 —1 6 课 时的教学任务 ; ( 3 ) 参加全 国统一 的教 师资格 证考试 , 考 试形式 有笔试 、 口试 和

欧美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及比较

欧美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及比较

【国际视角】欧美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及比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任务中的重中之重,研究欧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特点,分析其建构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及成因,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有价值的借鉴作用。

总体说来,影响各个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因素有两点,一是本国的历史文化特征,另外一个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

本文选择了美国和德国作为欧美两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阐述两种教育体系的优势和成因,分析借鉴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并运用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建设与改革实践。

一、美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在美国,并没有明确的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普职融合,职业教育以课程、项目的方式散落至各个阶段的教育系统来开展。

通过课程植入和各级各类普通教育相互间强大的学分认可来实现职业教育。

这种职业教育的实施方法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从初等、中等教育阶段开始,美国的学校教育工作就非常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必须不断明确地寻找实习的机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与此相应,在地方的劳动力市场,也完全支持学生们的兼职行为。

因此,美国学生在高中阶段就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例如,在美国的高中阶段开始,就将实习实践经验纳入到学分认证体系中。

高中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高中学习的最后一年完成特定的与实践有关的课程,这些课程的成绩在入大学的考核中占很大比重。

从1998年开始,美国各联邦州开始实行高中课程改革,尝试推行高中毕业会考。

这种考试虽然没有全国范围性的统一标准,根据自愿原则进行,但高中会考的成绩将作为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将学生推荐给高校或者用人单位。

美国的高等教育有两种,一种是两年大学,又称为社区大学(CommunityCollege),另一种是四年大学,分为专业性大学(College)和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

在美国约有1600所社区大学,这些社区大学承担着主要的职业教育职能。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与交流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与交流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与交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职业教育在各国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与交流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比较和探讨。

一、职业教育体系比较1.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双元制为特点,即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在企业进行实习,获得实践经验。

这种体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就业竞争力。

2. 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相对灵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职业教育路径,包括职业学校、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等。

这种体系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

3. 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职业学校成为了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与德国和美国相比,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与企业的融合度不高、教学资源不足等。

但是,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进职业教育体系。

二、教学方法比较1. 德国的实践导向教学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要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实际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 美国的项目式学习美国的职业教育注重项目式学习。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工作环境。

3. 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国的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进行实践操作,培养实际技能。

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三、国际交流合作比较1. 德国的学徒制度德国的学徒制度是一种成功的国际交流合作模式。

德国的企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合作,接收来自其他国家的学徒进行培训。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在全球范围内,不同国家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比较和分析几个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包括德国、美
国和中国,以期更好地了解不同模式的优缺点和对比。

首先,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以"双元制"为基础,即工作学习
的结合。

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会通过实习等形式进行实践,以获得实际工作经验。

德国的职业技术学校设置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行
业的技术培训。

此外,学生还有机会在企业实习期间获得实际工资,从而
提供了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直接报酬。

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被广泛认为是很
成功的,培养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技术工人。

相比之下,中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相对滞后。


多传统观念认为大学教育才是最好的选择,导致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地位
较低。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职业技术教育日益
受到重视。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包括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等。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
问题,如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度不足,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等。

综上所述,国外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分析显示出不同国家
在培养模式上的差异。

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注重实践和工作学习的结合,
美国的模式注重理论知识和学术能力培养,而中国的模式则在发展过程中
存在一些问题。

不同国家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互补,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
以期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英美两国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

英美两国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

英美两国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内容提要】教师专业发展受到制度文化、教育哲学、自身人生经历和教同学活目标的影响。

正确的专业目标和适当的教学方法都是针对教师可资利用的教育资源和特殊情境中的同学的。

英美两国教师有关他们教学和专业发展的应答凸显他们对教学实践复杂性的理解和洞察。

课程进修、阅读、研讨班和课堂观摩为教师的生长提供机会,这种专业生长建基于教师的专业判断和自我反思,观照教学的复杂性,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信任关系。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作为专业人员,教师具有独特的个人经历、品质、性格和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

为此,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往往强调个体教师的专业发展改进,忽视教师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和教师的个体组织对教师发展的影响。

因此,我们通过英美两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比较研究,研讨一定社会、文化和制度背景中教师专业发展和激励机制等深层次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和哲学背景(一)教师教育的财政支持与管理尽管英美两国教师教育都得到国家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但存在差别。

在英国,当地政府(市或郡政务委员会)接受政府提供的各种公用事业经费,包括教育补助。

每届市政会从被推举的成员中选拔组成教育委员会,负责分配每年的经费预算,为地方教育提供专门拨款。

该委员会为资源的分配制定了关键决策,并且通常代表政务会主要党派的观点。

地方教育委员会拥有制定财政决策的权力似乎削弱了公众的参与。

少数党派即使反对所做的主要决策也要等到第二年再说明、论证他们的反对意见。

“所以,英国公众并不密切而直接地参与教育决策。

根本不存在通过直接选举而发生的教育委员会。

公众的合法关注也许仅仅通过选举的市政会和其教育委员会来表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学校的董事会来体现。

每所学校有一批董事……包括一个教师董事和家长董事。

”[1] 因此,在教师教育管理上,英国是国家控制下的大学、地方教育当局以和其他有关社会机构直接参与的教师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支持系统。

德、美职校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之比较

德、美职校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之比较

德、美职校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培养之比较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通用能力和专用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培养目的。

职业院校除了肩负专用能力的培养,对职业通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比较了英国、德国、美国职业教育中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同之处,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职业通用能力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近几年,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职业教育的培养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其中职业通用能力正是近几年在职业教育中逐渐凸显的问题,我们的职业教育与西方国家相比,尤其是在职业通用能力的培养上还有很多一定距离,一些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除了专业能力外,对通用能力的培养也很注重。

“通用能力”概念是指撇开具体职业特性的、现代职业人都需要具备的、在各种职业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

通用能力在国际职业教育界已是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在德国和澳大利亚称之为“Key Competencies”(关键技能),美国称之为“Foundational skills”(基本技能)。

一、国外在职校生通用能力培养上的现状与经验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科技的发展,西方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旧职业消亡,同时又有许多新职业产生,职业中的科技含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事实上传统的职业教育也并没有重视学生的学术教育培养。

正如美国职业教育评估协会在2002年度报告中指出的一样。

“职业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依然非常传统,并且基本没有看到学术能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对于发达的西方国家来讲,职业教育发展已经开始从注重职业技能转向职业技能和学术水平并重的发展方向。

二、德国职业教育中通用能力的培养德国的“三大关键能力”:20世纪70年代,德国劳动和社会学家梅尔腾斯看到了从未来社会劳动力需求的角度出发,强调培养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出了“关键能力”(Keycompetencis)的概念,并强调这一能力是个体进入日益复杂和不可预测的世界的工具,是促进社会变革的一种策略。

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纵览

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纵览

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纵览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学生具备特定职业技能和知识而设计的教育体系。

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情况,采用了不同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本文将对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进行概述。

德国是职业教育领域的典范。

德国的职教以“双元制”为主,即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结合。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然后在实习公司接受实习培训。

这种体制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实际工作,并获得实践经验。

德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强调技能培训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职业选择和良好的就业机会。

瑞士的职业教育模式也备受赞誉。

瑞士采用“学徒制”系统,将学生分配到企业进行实习培训,并与学校的理论课程结合。

瑞士的职业教育注重实践和工作经验的培养,通过与雇主的合作,学生可以获得实际工作机会和相关经验。

这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能较强的劳动力,为瑞士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美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以职业学院为主导。

职业学院提供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

美国的职业教育强调灵活性和实用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目标选择不同的专业课程。

这种教育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多样性强,就业前景广阔。

中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经历了不断和发展。

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主要包括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

高等职业学校则提供更加专业的职业教育培养,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和工程师。

中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职业选择和发展机会。

其他国家也有各自独特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例如日本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韩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则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应用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体来说,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特点。

德国和瑞士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学校和企业合作为基础,注重实践和技能培养。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中德两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比较研究与启示

素质 ” 师 的 比例 要求 达到 6 % 。通 过 这 些数 字 的 比较 , 教 0 可见 中 国各 高 职 院校 在 师 资数 量 上 强 调 的
是 自有 , 所承 担 的办学 人力 成本 更 大 、 办学 负担 更重 , 大 的专 职 教 师 队伍 不利 于学 校 紧跟 社 会 或 区 庞
双元 制职业 学校 是德 国传 统双元 制 职业教 育 系统 中 的一元 , 主要 承担 3年 制双 元 制 职业 教 育 中 1年 的学 校教 育教 学 任务 , 师 全部 为 专任 教 师 , 括 理论 课教 师 和 实训课 教 师两 种 , 需要 指 出 的 教 包 但
是实训 课 教师 只是解 决学 生学 习 中的实践 认知 问题 。而学 生 的职业技 能 培养 和训练任 务全 部 由双元 制职业 教 育系统 中的另一元 教育 企业 中的实践课 教 师承担 。
吕 颖
( 天津 海运 职业 学 院 , 津市 3 0 5 ) 天 0 3 0
摘 要 : 德 国 职 业 教 育 教 师 的 选 拔 、 养 、 用 、 核 和 培 训 方 面 已 形成 了 自 己独 特 的 模 式 。文 章 在 对 中德 两 国 培 任 考
职 业教 育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进 行 比较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合 我 国航 海 高 职 教 育 的 师 资特 点 , 出 了 我 国航 海 高职 教 育 师 资 结 提 队伍 建 设 的 几 点 建 议 。 关 键 词 : 借 鉴 ; 国 ; 业 教 育 ; 资 建 设 德 职 师 中图分类号 :79 G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3—5 2 2 1 )9 03—0 17 8 X(0 10 —0 2 4
生 一半 时 间在学 校 学 习理论 , 一半 时 间在企 业 实践 。

德、美、英、澳四国特色职业教育

德、美、英、澳四国特色职业教育

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职业教育德国:德国的人才培养从3岁幼儿园教育开始,6岁进入小学,小学是四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毕业后可升往高小或初中,进行第一次分流,但都是接受基础教育。

在基础教育结束后,学生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

如果是小学毕业后升入高小的,高小读5年毕业后的就业机会并不大,如想就业,仍然需要接受职业教育。

初中读6年毕业后,可有多种渠道进入职业学校,接受为期2~3年的商业、技术和手工职业的职前培训,之后便可成为商业工业和手工业的中层职员,就业机会较大,并且以后还会有进修发展和个人开业或执业的机会。

如果初中毕业后有进高等院校学习的意愿,也可通过两年左右的文化学习获得高等教育学习资格。

初中毕业后的第二次分流,是根据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学生及家长的意愿而定的。

较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包括企业及其他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培训),必须以接受过较低层次的职前教育(培训)为基础,并应有一定的职业实践经验。

经过职业教育(培训)的人员,既可利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长期从事相应的职业,也可接受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既可以利用夜校进行培训学习,也可以是有了一定职业技能基础后的继续教育培训性质的脱产或半脱产培训学习,时间可因人而异灵活安排。

职业教育的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与基础教育之间,可以交叉和相互沟通,形成网络。

德国的职业教育几乎是免费的,费用一般由政府和企业承担。

正是这种经费来源和招生制度的统一,使得学校、培训中心无后顾之忧,从而激发其办学的积极性及使命感,因此德国职业教育的质量较高。

特色:“双元制”职业教育。

“一元”为企业,另“一元”为国家办的学校。

培养一名合格的实用人才,必须通过企业和职业学校两大系统的密切合作来进行。

学生既在职业学校中接受职业的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又要在企业中接受职业技能的专业知识培训。

受培训者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后,以学徒身份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同时,获得职业学校的学生身份,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

发达国家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以美、德、日三国为例

发达国家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以美、德、日三国为例

发达国家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以美、德、日三国为例发达国家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以美、德、日三国为例引言高等职业教育是指为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提供与某一职业或职业群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应用型本科教育。

在发达国家中,高等职业教育通常被视为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以美国、德国和日本为例,探讨这三个国家在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方面的特点和经验。

一、美国的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美国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注重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发展的就业导向。

在本科层次上,美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社区学院为主体,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和实习机会。

社区学院重视与企业界合作,与产业界建立联系,确保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学生通常可以选择短期培训项目或转入大学攻读本科学位。

这种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模式充分满足了市场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

二、德国的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德国在高等职业教育方面以“双元制”为特点,该制度结合了学校教育和企业实践两个方面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在企业实习,以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学校和企业紧密合作,职业学校教育和企业培训相互补充,确保毕业生具备职业技能,毕业即可就业。

双元制在德国被广泛认为是培养高素质工人和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日本的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是与产业界密切结合的,注重培养具备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的人才。

在日本,有许多被称为“职业大学”的学校,提供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职业课程。

学生在学校学习同时,也会进行企业实习和实践项目,以锻炼实践能力。

职业大学教育在培养技能型劳动力和提供实用性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结论美国、德国和日本作为发达国家,在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经验和特点。

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注重实践和与企业合作,强调培养实用技能;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将学校和企业结合起来,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发展;日本的职业大学教育重视实践能力培养以及与产业界结合,提供与社会需求吻合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

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不同国家在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模式和策略,本文将对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国际比较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德国一直以来都被誉为职业教育的典范,其职业教育模式以“双元制”为核心。

在德国,学生在完成基础教育后可以选择进入职业学校或者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职业学校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技能培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还要进行实习。

这种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且与企业建立联系,为他们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美国的职业教育模式美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以“技术学院”为主要形式。

技术学院提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职业培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进行学习。

与德国不同的是,美国的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和项目,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三、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在不断改革和发展中。

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个层次。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也要进行实习。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也要进行实践和创新项目。

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国际比较的启示通过对德国、美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模式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首先,职业教育应该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应该进行实习或者实践项目,以便更好地掌握实际工作中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其次,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应该有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项目,并且有机会进行创新和实践。

最后,职业教育应该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

学校和企业可以合作开展实习、实践和创新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机会。

浅析中外职业教育的差异

浅析中外职业教育的差异

浅析中外职业教育的差异摘要:我国职业教育的高技术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相比,前者严重不足,后者人才过剩。

在教育体制、企业用人观、薪酬及社会地位中,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存在极大的反差,希望借鉴国外一些经验,加强我国职业教育机制创新,增强国际职业教育合作交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促使职业技术人才成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育体制;社会地位;差异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谋职与从业”的教育。

发达国家主要靠工业、产业工人决定着整个国家的国力。

然而,在国内读职业院校与上重点高校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成为大多数人对职业院校的共识。

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原属于分类的不同,在我国却变成了层次上的不同。

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和社会文化认同观等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国整个职业教育体制、企业用人观念中。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存在学历低、实训差,不能满足产业需求,就业率高,但是就业质量并不高。

通过中外职业教育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职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教育体制的差异当前,我国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然而,由于职业教育水平比较差,其直接影响到劳动生产的效率。

在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中,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是比较低,我国只占了35%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占60%-80%。

据统计,我国劳动生产率相当于日本的1/26,美国的1/25,德国的1/20,能源消耗是日本的5倍,美国的2.6倍和德国的3.6倍。

反思中国教育三十多年来,我国培养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逐年甚至是成倍增长,然而,高职教育却相对薄弱,导致“中国制造”在国内甚至受冷遇,甚至国人更喜欢进口货,看看公路上汽车大多以国外名牌为荣。

我们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缺失什么?我国读职校的学生在社会上不被看好。

这种反差很大的教育现状,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和家长以及社会高招入学中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这种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制定相关政策及其职业院校的长远发展。

中、美、英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比较

中、美、英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发展比较

L i a o n i n gE c o n o my“教师发展”一词于上个世纪!"年代开始,频繁出现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文献中。

#"年代后,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知识社会的到来而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发展作为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心。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也开始关注该领域,出现了一些有关教师发展的基本理论、教师培训及课堂教学基本技巧研究等。

但在国际范围内,有关职业院校师资问题的研究尚少,关于职业院校教师发展的信息更是匮乏。

在美国没有“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称谓,只有“中学后阶段生涯与技术教育”,且承担美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为社区学院。

而英国也没有“高等职业教育”的称谓,但存在这种教育类型,实施的主要机构是城市学院,即继续教育学院的主要类型之一,大致相当于美国的社区学院,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差别较大。

在英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其课程设置相当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

各国学者对“教师发展”理解不同。

美国学者从专业化角度定义教师发展($%&'()*+,-,(./0,1)),重点强调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意义。

英国大学教师发展(2)%33+,-,(./0,1))则主要是针对以下人员:一是入职新教师(4,52)%33);二是学术研究型教师(6&%7,08& 9:,;,%:&<;)%33);三是提供支持及与学术工作相关的教职工(2'//.:)9%&%7,08&=:,(%),7;)%33);四是非学术工作人员。

在我国,“教师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概念是指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活动;狭义的概念是指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一、三国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沿革>?中国。

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随着职业学校的建立而出现。

洋务运动期间开始在工厂中设立实业学堂,培养技术工人。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把实业教育纳入学制,是中国出现正规学校式职业教育制度的标志,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是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其形式主要是多种层次的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另外还有短期职业培训。

试述英美以及联邦德国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试述英美以及联邦德国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试述英美以及联邦德国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
德国共有16个州,实行联邦政府制度。

中央政府有行政、立法及司法权,各州则拥有德国基本法所保障的地方自治权利。

在教育方面,各州有文化独立自主权。

德国地方自治的联邦制度有其优点,地方政府能够根据各地需求对教育作出及时反应和改革,但是太过强调教育地方化,各州可能会脱离全国共同的教育目标,教育改革势必会遇到步调不一的困难。

同时中央无法对学前教育机构的质量作出监控,各州依据不同的教育方针及教育计划运作,教育质量、教育政策、班级大小、师生比、教保人员的继续教育等皆会产生差异。

各州的财政分配以及对家庭的支持和补助、学费高低也各不同,难以保障全国各地幼儿教育机会的公平性,尤其对来自社会低阶层家庭的幼儿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英、美、德、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要求比较分析

英、美、德、澳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要求比较分析

2017年第34期博士论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既能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还能给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和技能的指导,培养既能动手又能动脑的应用型学生。

根据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目前主要有两种办法进行认定:(1)看证,除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理论教学资格)外,还需具备职业资格证(实践教学资格),或者行业方面的职称,如高级工程师。

这种办法认定的双师型教师是指拥有了双师的资质,称之为资质标准;(2)根据教师的经历和实践,由相关的企业出具实践方面的证明,由此证明教师具有从事实践教学方面的能力。

这种办法主要是认定教师的素质,称之为“素质”标准。

一、英、美、德、澳四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的不同要求要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框架进行分析,首先应清楚胜任力的标准,也就是对教师胜任力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教师胜任力可以通过考试、招聘、继续教育和测评制度等进行检验、提升、维持。

本文以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为例,通过对国内外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框架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胜任力要素进行归纳总结。

(一)英国对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要求1.职业资格要求。

英国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

NVQ是根据对就业上岗要求进行分析,形成学员应掌握的实际操作能力,这种“能力陈述”(state-ment of competence)采取经验性学习或岗位培训的方式,注重目标与结果,实行“学分累积制”(credit accumulation system),学员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得职业资格。

[1]职业资格体系分为11个类别、5个资格等级。

职业资格证书与普通教育证书相通,一级职业资格对应于熟练工人,相当于一至三门课程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二级职业资格对应于技术工人,相当于四门课程且成绩为A~C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三级职业资格对应于技术员,相当于二门课程的普通教育高级证书;四级职业资格对应于高级技术员,相当于大学学士学位;五级职业资格对应于专业人员,相当于硕士学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美、德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研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逐渐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均有令人瞩目的表现。

随着职业教育发展外部环境的日趋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

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质量仍然是近几十年来制约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

尽管我国在职教师资培养方面做出了诸多改革尝试,但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仍不完善,既缺乏培养高层次职教教师的渠道,又大多复制普通师范教育模式,无法彰显职教教师的特色。

而当我们放眼国际,发现发达国家的师资培养或教师教育都经历了一个从非组织化到组织化的过程,组织化的教师教育发展同样也影响着各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改革进程。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职教教师培养已逐渐体现了专业化的态势,形成了不同的职教教师培养模式,基本实现了职
教师资培养的外在形式专业化;与此同时,促进专业教学论等职业教育基础学科的教学与研究的发展,也成为了许多国家推进职教师资培养内在实质专业化进程的共识。

综上,基于对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困境的思考,使得本研究投向了国际视野,并聚焦在了发达国家职教师资
培养专业化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功能上,力图找寻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改革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各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化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是如何促进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二是各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化的基本经验及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借鉴与启示是什么?聚焦于上述核心问题,本研究着眼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现实困境,以探
寻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外在形式专业化和内在实质专业化的
发展路径为逻辑起点,以VPCK(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知识)为理论工具,以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为主要方法手段,并遵循“由演绎到归纳”的研究路线,展开了四个模块、七个章节的研究内容。

第一模块以本研究的意涵解读和分析框架构建为核心主题,具体包括第一章“绪论”以及第二章“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分析框架”两个章节。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概念逐渐从社会学意义过渡到教育学意义,其中心议题亦从关注教师外在社会地位的提升转向关注教师内在的专业发展,这也使得师资培养从职业定向型转向了专业化的师资培养。

因此,专业化也成为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必然取向。

然而,从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的改革来看,师资培养在外在形式上逐步走向了“专业化”的道路,而较易忽略教师内在的专业发展。

而20世纪80年代舒尔曼针对普通教育领域提出的PCK(学科教学知识),从知识论的角度为师资培养内在专业化提供了一种新视角。

鉴于此,该模块将普通教育教师研究领域的PCK 相关理论应用于职业教育领域,并对其进行再概念化为VPCK(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知识),以作为考察职教师资培养内在专业化的理论工具。

基于上述分析,该模块最后选取英国、美国和德国作为本研究的比较单位;确立历史分析和剖面分析两·条研究线索;从外在结构和内在功能两大维度上选取专业标准、资格认证、课程设置三大基本要素以及VPCK的培养作为本研究比较分析的参照项;并最终构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分析框架与分析模型。

第二模块以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演变、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分析为核心主题,具体包
括第三章“英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第四章“美国职业教育师资
的培养”以及第五章“德国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三个章节。

为了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各国职教师资培养的情况,首先,该模块围绕专业
标准、资格认证、课程设置三个变量分别对各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资料进行梳理并对历史阶段进行划分,发现各国职业教育师资培
养均呈现出组织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态势。

接着,该模块分别对三国职
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三大基本要素——专业标准、资格认证、课程设置进行了剖面呈现,并运用VPCK理论工具对三大基本要素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各国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形式专业化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与此同时,各国也在采用各种策略围绕职教教师的VPCK促进职教师资培养的内在实质专业化。

最后,该模块基于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分
析模型中的维度,分别对各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

研究发现,各国在该模型中的不同维度上均有不同形式的体现。

基于不同特点的呈现,该模块分别对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型进行
了构建。

第三模块以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异同分析和经验总结为核心主题,包括第六章“三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分析”这一章节。

该模块运用第二章所构建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分析框架,
对英国、美国和德国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横向比较。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三国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
具体包括:专业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培养模式、开放性与封闭性的培养途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专业标准、基于能力与基于资历的资格证书、综合性与专业性的课程设置。

与此同时,三国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
面也存在着一些共性,具体包括:管理权力的下放、师资培养的专业化、关注教师的VPCK、重视教师的教学实践。

而基于对英国、美国和德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差异与共性的分析,可以发现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一般规律:一是协调各方利益相关者;二是构建制度化培养框架;三是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模块以基于国际经验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改进对策为核心主题,包括第七章“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借鉴”这一章节。

该模块首先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演变做简单回顾,接着对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标准、资格认证、课程设置三个基本要素进行剖面呈现,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政府的主导作用、项目化的培养体系、基本要素的相互独立。

然而,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中央集权缺乏配套措施、专业教育的开放性较低、专业标准的操作性不强、资格认证忽视培训过程、师资培养课程体系的割裂。

最后,本模块基于VPCK视角,借鉴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国际经验,提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改进对策,具体包括:建立“政府-市场”的管理机制、确立职后培养为主要途径、完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建立“过程导向”的资格认证制度、改革职教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并试图构建了理想状态下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模型。

总而言之,本研究从理论和方法层面在职教师资培养领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理论层面上,本研究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专业化划分为外在形式专业化和内在实
质专业化两个维度;同时提出VPCK,以作为考察职教师资培养内在实质专业化的理论工具。

方法层面上,本研究运用比较研究法对职业教
育师资培养进行比较分析,构建了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比较分析框架和分析模型。

最后,本研究得出了主要结论:西方国家职教师资培养体现了从形式专业化到实质专业化的转向,而促进职教师资培养实质专业化的工具是VPCK理论;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职教师资培养长期以来走的是实质专业化道路,但该实质专业化道路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区别;今后我国要向西方国家学习通过形式专业化提高职教师资培养专业化的普及性,同时也要保留实质专业化的“优良传统”,形成形式专业化与实质专业化相辅相成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