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教案

合集下载

世界区域地理 北美教案

世界区域地理 北美教案

世界区域地理北美教案教案标题: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教学目标:1. 了解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自然资源等。

2. 了解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包括不同民族、语言、宗教和风俗习惯等。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 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分析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对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

2. 北美地区的地理和文化资料。

3. 地图、图片和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北美地区的位置和周边国家。

2. 提问:你对北美地区有哪些了解?你认为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和文化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15分钟)1. 展示北美地区的地形图和气候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

2. 分组讨论:北美地区的地形和气候对人们的生活和经济有何影响?3. 小组展示和讨论结果,总结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了解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15分钟)1. 展示北美地区不同民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其多样性。

2. 分组研究:选择一个北美地区的民族,了解他们的语言、宗教、风俗习惯等。

3. 小组展示和讨论结果,总结北美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四、分析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北美地区的地理特征如何影响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2. 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3. 整合学生的观点,总结地理特征与文化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学生自主或小组研究:选择一个北美地区的国家或城市,探索其地理特征和文化特点。

2. 利用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制作展示。

3. 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导学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编制人:xxxx 审核人:xxxx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班级:高二文科组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小组:【学习目标】1.记住世界海、陆所占百分比及海陆分布大势。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概念;记住世界主要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名称、轮廓特征和地理位置。

3.记住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河流和湖泊;4.能够在一般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识五种基本地形,能概括其特点并记住其典型代表。

5.能够根据经纬网和轮廓特征对世界主要的大陆、半岛、岛屿、河湖、洋、海、海峡进行空间定位。

课前预习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陆地占 %。

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 (注意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情况)请在下面三图中分别填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图1二、世界陆地1。

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

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 。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练一练图2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 半球,南极洲跨 半球亚、欧—— 山脉、 河、 山脉、 海峡 亚、非—- 运河、 海、 海峡南、北美-— 运河 亚、北美—— 海峡 南美、南极—— 海峡欧、非—— 海峡、 海各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欧洲1000 大洋洲900(单位:万平方千米)请在下面各图中分别填出大洲或大陆的名称和重要经纬线的度数:图3练一练分布界线 大洲地形类型特点备注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山地海拔较高( m以上)很大峰峦,坡度山脉:呈条带状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的山地。

地理的教案模板5篇

地理的教案模板5篇

地理的教案模板5篇地理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讲授新课]提出问题什么是图例?指导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

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高二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概况

高二区域地理世界地理概况
第一讲 陆地和海洋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
第一章 世界地理概述
非洲
北美洲
大 洋 洲
南美洲
太 平 洋
印度洋
北 冰 洋
南极洲
01
大 西 洋
02
欧洲
03
亚洲
04
大 西 洋
亚洲最大 大洋洲最小; 太平洋最大 北冰洋最小
STEP3
STEP2
STEP1
北半球
30ºE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亚—欧:
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
问题: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问题: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
亚—非:
亚—北美洲:
问题: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
白令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问题: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
欧—非:
问题: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
欧—北美洲:
丹麦海峡
北美洲—南美洲:
巴拿马运河
问题: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
南美洲——南极洲:
问题:找出各大洲的分界线。
德雷克海峡
课本22页,大洲分界
二、世界区域定位

30
40

30
50ºS
40ºS
30ºS

30ºN
40ºN
70ºW
180º

40ºS
90ºE
30ºS
50ºS
60ºE
40ºN
30ºN
南半球
非洲、 亚洲、 大洋州、 南美洲
读图:赤道穿过哪些大洲?
北半球陆地多于南半球;南极陆地为主,北极海洋为主
读图:陆地大多分布在哪半球?海洋呢? 南北极地区分别以陆地还是海洋为主?

区域地理11世界地理概况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区域地理11世界地理概况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
41/58
答案: 纬度和海陆位置、地形地势、大气环流和洋 流共同塑造了西欧独特自然地理环境。西欧大致位 于北纬40°到60°之间温带,西临大西洋,终年受 西风带控制,西风使西欧大陆冬暖夏凉,整年降水 较为均匀;地势西低东高,平原辽阔,山脉大致呈 东西向延伸,易于暖湿空气深入内陆;北大西洋暖 流沿欧洲西海岸北上,对气候又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这些原因造成形成了西欧终年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 气候。
22/58
【答案】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地处北美洲南部; 位于低纬度地域(或位于热带);东临加勒比海, 西濒 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 南连哥斯达黎加。
23/58
变式训练1: 在年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浇灌水源不 足地域,普通不能发展浇灌农业,下列图中甲、乙、 丙、丁所表示地域都是浇灌农业区。读图,回答以 下(1)~(4)题。
确定区域方向 (用东、西、南、北、中等和上、 下、左、右来说明区域与定位标志物空间关 系)
比如: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为中纬 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4/58
区域定位方法有以下几个: 1. 充分利用同套试卷中不一样百分比尺地图定 位 同一套试卷中,相对较大百分比尺地图表示区域 往往被包含在小百分比尺地图表示区域中。如年全 国文综Ⅱ卷36题图就包含在39题图中。
(B ) A. 乙
B. 甲
C. 丙
D. 丁
29/58
【解析】第(3)题, 图丙为尼罗河流域, 是古埃及文明 发祥地;图丙为两河流域, 为古巴比伦文明发祥地; 图丁为印度河流域, 为古印度文明发祥地, 只有图甲 阿姆河—锡尔河流域, 不属于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 选B。
30/58
(4)图中所表示地域共同面临生态问题是( B )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全)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全)

世界地理目录第一讲地图 (2)第二讲陆地和海洋 (3)第三讲世界的气候 (7)第四讲居民与聚落、世界的发展差异 (10)第五讲亚洲 (10)第六讲东亚 (12)第七讲东南亚 (13)第八讲南亚 (14)第九讲中亚 (15)第十讲中东 (17)第十一讲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8)第十二讲欧洲西部 (19)第十三讲欧洲东部和北亚 (22)第十四讲北美 (24)第十五讲拉丁美洲 (26)第十六讲大洋州 (27)第十七讲极地地区 (28)第一讲地图不同地形等高线的状态及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五大地形①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且平直;②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密集,内部稀疏;③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等高线弯曲,坡度比较和缓;④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等高线弯曲密集;⑤盆地—四周等高线密集且数值高,内部等高线稀疏且数值低。

判断坡度的陡缓: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在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中,等高距相等,登高线疏密程度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登高线疏密程度一致,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

判断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相对高度:H高-H低≤H相<H高-H低(地形区最高海拔为H高,最低海拔为H低,等高距为d);陡崖的相对高度:(n-1)×d≤H<(n+1)×d(重合的等高线条数有n条,登高距为d)判断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及内部海拔:闭合等高线上的海拔应与两侧等高线的一条数值相等,其内部海拔高度有“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

判断水文、水系特征:水系特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及河网密度、水系形状等。

水文特征:流量、汛期(春汛、夏汛、枯水期)、含沙量、结冰期。

1、水位变化(取决于补给量):①雨水补给—降水量;②季节性积雪融水—积雪量(我国东北、俄罗斯);③永久性积雪融水—温度(我国西北、干旱地区);④地下水补给;⑤湖泊水补给。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区域地理》第二篇世界地理第四节中亚 教案

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区域地理》第二篇世界地理第四节中亚 教案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2017 年 级 授课题目 月 ) 拟 2 课时 1.2 课 日 星期 班
《区域地理》第二篇世界地理第四节中亚
第 时
明确目标
1.记住中亚的主要国家、首都、地形图、河流、湖泊等自然环境特征。 2. 能够根据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 中亚丰富的资源和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位置 二、自然区域特征
地形:丘陵、平原(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为主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
三、人文区域特征
1、农业:灌溉种植小麦、棉花。 2、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机械、轻工制品进口 3、人口 4、城市
二、自然区域特征
1、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 (1)分布 ①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峻.海拔5 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 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 富; ②东部:天山山脉山体高大,绵延到我国新疆境内; ④北部:为丘陵(哈萨克丘陵); ⑤西部和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主要有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2、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特征: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3、水文:气候干旱导致多内流河、内流湖
1、农业
(1)种植业(灌溉农业)
条件:北部、西部平原耕地面积大,灌溉条件好 分布:小麦(北部) 、棉花(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为“白金之国” (2)畜牧业 条件:中部和南部气候干旱、牧场广阔畜产品:细毛羊、羔皮羊 (3)问题:水源短缺问题,荒漠化严重 2、工业 (1)发展条件: 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 —— 里海沿岸 煤 —— 中东部 (2)工业部门: 采矿、冶金、军事工业、纺织、地毯编织、畜产品加工 (3)不足: 木材缺乏,机械制品、轻工业产品需要进口 3、人口 人口数量较小,多民族,白色人种,信奉伊斯兰教 4、城市 塔什干:中亚最大的城市,交通枢纽、机械等 板书设计: 中亚 铁 、铜—— 中部

“世界区域地理”教案

“世界区域地理”教案

“世界区域地理”教案
标题:世界区域地理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世界主要区域的地理特征、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
2.了解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人文景观等;
3.能够分析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二、教学内容:
1.区域地理概述:介绍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划分方法;
2.大洲与地区:介绍各大洲和地区的地理特征、经济、文化等;
3.国家与城市:介绍主要国家和城市的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等;
4.自然地理特征:介绍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
5.经济发展与人文景观:介绍各区域的经济发展、人文景观等。

三、教学方法:
1.讲解法:教师讲解世界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划分方法;
2.图表法:使用地图、图表等直观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各区域的地理特征;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区域的联系与差异;
4.案例法:选取典型区域进行深入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区域分析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展示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区域地理的基
本概念和划分方法;
2.讲解新课:按照教学内容,依次讲解各大洲、地区、国家和城市的地理特
征、经济文化等;
3.巩固练习:让学生自己分析地图或图表,了解各区域的地理特征、经济文
化等;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各区域的联系与差异;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讨论、回答问题等情
况;
2.作业评价: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对世界区域地理的掌握情况。

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部分---西亚和北非

区域地理之世界地理部分---西亚和北非

四、埃及
2、地形与气候
埃及主要以热带沙漠气候 为主;北部地中海沿岸为 地中海气候。
沙漠面积占全国面积的90% 以上。
埃 及
3、尼罗河的赠礼
思考:尼罗河每年6月至10月定期泛 滥的原因及有利影响? 原因:其支流青尼罗河发源于埃 塞俄比亚高原热带草原气候区, 6月至10月是它的雨季,降水丰 富,水量大增导致泛滥。 赠礼:(1)历史上的定期泛滥,冲 积形成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阿 斯 旺 大 坝
(2)带来肥沃土壤;
(3)提供灌溉水源,使沿河地带形 成一条绿色走廊。
3、尼罗河的赠礼
思考:为什么白尼罗河比青尼罗河更 能为尼罗河提供稳定的流量? 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 原处,降水量较为稳定;而且流经 维多利亚湖等湖区,有湖泊的调节 作用,水位季节变化小,能为尼罗 河提供稳定的流量。
埃及印象
四、埃及 1、位置
(1)地跨亚非两洲(包 括亚洲的西奈半岛) (2)东面、北面分别 濒临红海和地中海 (3)地处亚非欧三洲 交通要冲
30°N
30°E
1、位置
思考:苏伊士运河的地理意义 ①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联系了 印度洋和大西洋 ②缩短了亚欧之间航程,节省了 时间、燃料,降低了运输成本 ③亚、非两洲的地理分界线
二 、自然环境
思考
1、西亚与北非的地形: 西亚和北非以何种地形为主?
1、西亚与北非的地形: 高原为主,平原狭小,高原边缘多山脉 世界陆地的最低点—死海(-415米) 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兴
阿 特 拉 斯 山 大高加索山 安那托利亚高原 地中海沿岸平原 死海 死海 伊 朗 高 原 都 库 什 山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 (6600多千米),源自东非高 原,注入地中海,由于上游雪山 融化、中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 埃及境内的尼罗河每年会定期泛 滥(6---10月) ,泛滥之后两岸 留下的肥沃土壤成为农业耕作的 最佳场所。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 古国,也是人类古代文明的重要 发源地。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欧、北亚与俄罗斯》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东欧、北亚与俄罗斯》教案
课前
固学案》。
2.搜集准备俄罗斯地形图,俄罗斯海陆位置、地形特点和地形分布图、气候图,俄罗斯农业图、地形和矿产图、工业图和交通图。结合教学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阅读书籍或网上查阅搜集关于俄罗斯的位置、区域范围和农业工业相关资料,并进行归纳。
2.预习教材内容,把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供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
学生认真倾听,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体验。
板书设计
2.8我们邻近的国家—俄罗斯
1、国土辽阔
2、自然资源丰富
3、工业发达
4、交通发达
2.俄罗斯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3.交通运输的特点。
教学建议
本节课教学时,需指导学生阅读俄罗斯地形图,掌握该国海陆位置、地形特点和地形分布;通过俄罗斯地形图、气候图,引导学生把一些主要的地形区、资源、工业区等通过地图来记忆;在讲授气候时,要紧密联系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已学的气候类型等相关知识去分析气候特点和地区差异,理解其成因;在复习俄罗斯经济概况时,充分利用俄罗斯农业图、地形和矿产图、工业图和交通图,紧密联系自然环境特征和区位知识来分析俄罗斯的工农业及交通状况,理解人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以小组为单位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预习情况,小组间相互点评、质疑、补充、纠正等。本节课的展区板书展示主要应该有以下内容:
1.俄罗斯的自然环境特征。
2.俄罗斯的经济特征。
PPT展示板书展示区详细内容并进行讲解。
第三层级
知识
运用
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抢答的方式与点将的方式相结合。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回顾导学案上“课程达标训练”相关试题。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程序
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行为

陆地和海洋(课件)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

陆地和海洋(课件)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

北半球:北冰洋。 东半球:印度洋。 跨南北半球: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跨东西半球:
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四大洋概况
四大洋概况
太平洋
南美洲南端合 恩角67 °W
四大洋分界线
北冰洋
丹麦海峡
冰岛
设得兰群岛——

法罗群岛
西

印度洋
白令海峡
太平洋
非洲南端厄加 勒斯角的20°E
澳大利亚塔斯马 尼亚岛的147°E
【课堂思考】如果陆地和海洋互换,世界地图会变成 什么样子?
陆地相关概念
陆地: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
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全球共分六块大陆。
(1)、亚欧大陆。亚洲大陆和欧洲大陆的合称,面积达5000多万
平方千米。
(2)、非洲大陆。世界第二大陆,约3000万平方千米。 (3)、北美大陆。 (4)、南美大陆。 (5)、南极大陆。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地位于地球的最南端。 (6)、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的6个大陆中面积最小的一个。
【知识拓展】岛屿的分类及成因
(2)、火山岛 如夏威夷群岛是由一系列海底火山喷发而成,露出水面后
呈长长的直线形。
【知识拓展】岛屿的分类及成因
(3)、珊瑚岛 是由海中的珊瑚虫遗骸堆筑的岛屿。主要分布在低纬度的
浅海环境,如澳大利亚的大堡礁,马尔代夫,我国南海诸岛, 等。
【知识拓展】岛屿的分类及成因
(4)、冲积岛(陆地泥沙堆积) 由于它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泥沙,故称沙岛。冲积岛是陆地
C 2.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2)掌握世界主要大陆和海洋的名称、位置和面积;(3)理解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观察,分析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2)运用数据和图表,展示世界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占比;(3)以案例形式,探讨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环境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3)提高学生对全球环境保护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陆地的分布特点;(2)海洋的分布特点;(3)世界主要大陆和海洋的名称、位置和面积。

2. 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1)陆地生态环境的特点;(2)海洋生态环境的特点;(3)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关系。

3. 陆地和海洋资源(1)陆地资源的种类和分布;(2)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分布;(3)陆地和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2)世界主要大陆和海洋的名称、位置和面积;(3)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规律;(2)陆地和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2. 数据和图表展示法:运用数据和图表,展示世界陆地和海洋的面积占比;3. 案例分析法:以案例形式,探讨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环境的作用;4.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地图:世界陆地和海洋分布图;2. 数据和图表:世界陆地和海洋面积占比数据;3. 案例材料:有关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资源的案例;4.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世界陆地和海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你们能找出世界上主要的大陆和海洋吗?它们分别位于哪个位置?”2. 教授新课:(1)讲解世界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特点,引导学生理解;(2)展示世界陆地和海洋面积占比数据,让学生掌握面积大小;(3)分析陆地和海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

初中地理地区部分教案

初中地理地区部分教案

初中地理地区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

(2)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海陆、国家和人口分布情况。

(3)了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亚洲地区的人文和自然特点。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亚洲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

(2)亚洲的主要半岛、海陆、国家和人口分布情况。

(3)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

2. 教学难点:(1)亚洲地区的人文和自然特点。

(2)亚洲地区的差异性和联系性。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亚洲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亚洲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亚洲地区有什么了解?亚洲有哪些特点?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面积。

引导学生关注亚洲的主要半岛、海陆、国家和人口分布情况。

3. 课堂讲解讲解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亚洲地区的人文和自然特点。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资料,分析亚洲地区的差异性和联系性。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5. 总结提升总结亚洲地区的特点,强调亚洲地区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亚洲地区的发展和合作前景。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亚洲地区的知识。

作业可以是绘制亚洲地图、撰写亚洲地区综述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亚洲地区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以上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案

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大洋洲与澳大利亚》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大洋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理解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包括其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3、了解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包括其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4、能够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地理特征和形成原因。

5、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提高其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大洋洲概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

2、澳大利亚概述: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

3、澳大利亚的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城市、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大洋洲和澳大利亚的基本地理特征,并完成相应的学案。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交流:让小组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全班同学互相交流,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和地图,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大洋洲和澳大利亚地理特征的理解。

6、课堂小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和难点。

7、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专注度、互动情况等。

2、学习成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包括学案完成情况、小组展示情况等。

3、作业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包括完成情况、正确率等。

掌握东亚地区和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

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区域分析能力,以及用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日本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精神。

导入:提问导入,询问学生对东亚和日本的了解情况,以此引出本课的主题。

知识梳理:通过多媒体展示东亚与日本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东亚和日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教案5 世界地理分区之亚洲

教案5 世界地理分区之亚洲

第二单元世界地理亚洲[教学目的]1.结合亚洲的地理位置,分析亚洲及其分区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2.结合气候因素,分析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3.结合区域图分析日本、中亚地理环境特点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以新加坡为例,分析交通位置对区域发展的影响5.结合矿产分布图,分析印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的分布6.联系南亚的人口增长特点,探究人口问题及措施【教学重点与难点】:1、亚洲及其分区的主要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2、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区域差异3、印度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及工业的分布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1.明确区域的地理位置,加强空间定位2.进行区域内地理特征分析(自然和人文),尤其要综合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整体性)3.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一.亚洲概述1、世界第一大洲(1)位置和范围:①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四周分别被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包围。

②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白令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世界第一大洲世界上面积最广、跨纬度最多、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按照地理方位,亚洲可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5个地区。

2、地形与河流(1)地形: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地势起伏大,四周高,中间低。

(2)河流: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围的海洋,形成众多的长河。

3、复杂的气候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临海。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同时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4、众多的人口地广人多,人口约占世界总量的61%,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是人口稠密区。

其中中国、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6个国家人口过亿。

5、多样的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多个,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1/2。

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分别各自创造了各自的文化。

区域地理: 欧洲西部

区域地理: 欧洲西部
水较均匀。 ②河流水量较大。因因欧洲西部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大; ③无结冰期,最冷月气温在零度以上。 ④含沙量较小,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好;地势平坦;水流速度较慢,流水
侵蚀作用弱,泥沙易沉积。
多瑙河:发源自德国西南部山地,注入黑海,欧洲流经国家最多(10个)的一条 国际性河流,也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北冰洋 北极圈
地 中海
30°E
2.范围: 北欧、西欧 中欧、南欧
北欧:冰、挪、瑞、芬、丹(5) 西欧:爱、英、法、荷、比、卢(6) 中欧:德、波、捷、斯、匈、奥、瑞、列(8) 南欧:葡、西、安、摩、意、斯、克、塞、黑、
南、罗、保、马、阿、希(15)
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
1挪威 2瑞士 3芬兰
4英国 5爱尔兰 6法国
由西向东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增强
西欧的气候差异
地温为 区带什 ?海么
洋欧 性洲 气西 候部 分成 布为 最世 广界 的上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显著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大部位于40º一60º,中纬温带; ②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海岸线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 ③大气环流:地处盛行西风带,全年受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暖湿气流影响; ④洋流: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 ⑤地形:平原广阔,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西风深入内陆
7比利时 8卢森堡 9荷兰
10德国
11瑞士
12意大利 13西班牙
14葡萄牙 15波兰
16斯洛伐克 17匈牙利
18罗马尼亚 19保加利
20希腊
了解欧洲国家概况
• 欧洲西部分为北欧、西欧、中欧、南欧四部分。
• (1)北欧:挪威、瑞典、芬兰、冰岛、丹麦5国。
• (2)西欧:英国、爱尔兰、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家。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7课时 非洲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第7课时 非洲
[答案] (1)A (2)C
第四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创新大课堂
多维互动探究· 考点层级突破
2.读世界某著名咖啡种植区示意图,回答(1)~(2)题。
第四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创新大课堂
多维互动探究· 考点层级突破
(1)图示区域种植咖啡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低平 C.气候温凉
)
B.光照条件适宜 D.河网密布 )
多维互动探究· 考点层级突破
第四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创新大课堂
多维互动探究· 考点层级突破
在上图中描绘:0° 经线、20° E、40° E,20° N、20° S,并观察 这些经纬线穿过的海洋、地形区。
东南 向西北倾斜。 (1)地形特点:以_____ 高原 为主,地势由_____ 刚果盆地 是断裂构造盆地,后来内流 (2)主要地形区:A__________ 东非高原 、 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成。 B__________ 南非高原 、D_______________ 埃塞俄比亚高原 。 C__________
第四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创新大课堂
3.气候
多维互动探究· 考点层级突破
第四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创新大课堂
多维互动探究· 考点层级突破
(1)特征: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 (2)主要气候类型及成因
第四单元
世界地理分区和主要国家
创新大课堂
【方法规律】 非洲气候特征及成因
多维互动探究· 考点层级突破
多维互动探究· 考点层级突破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
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林旱季落叶。新建的绿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教案教案一: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包括大洲、国家、地理位置等。

2.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大洋、海洋、山脉、河流等。

3.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

教学内容:1.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a.大洲:指地球陆地的七个主要部分,即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b.国家:指人口、政治、文化等统一管理的地理区域。

c.地理位置:指地球上一些地点的纬度和经度,用于确定该地点的相对位置。

2.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a.大洋:指地球上容纳了大量水体的区域,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b.海洋:指大洋中的小型分支,如地中海、红海等。

c.山脉:指地球上隆起的山地,如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等。

d.河流:指地球表面水流的行进路径,如尼罗河、亚马逊河等。

3.世界地理环境差异a.自然环境:指物理地理、气候等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b.人文环境:指人类在地理环境中塑造出的文化、社会制度等。

教学过程:a.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或地球仪,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大洲和国家。

b.提问:请学生回答世界地理的基本概念,如大洲、国家、地理位置等。

c.讲解:根据教学内容2,向学生详细介绍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

d.练习: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回答问题或进行名词解释。

e.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并借助图片或视频进行展示。

f.总结: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并记录在课堂笔记中。

教学评估:a.学生的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度。

b.练习和讨论的评估:根据学生的练习和讨论表现,评估他们对世界地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c.课堂笔记的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整理和总结能力。

教学延伸:a.通过展示不同国家的地理特点,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

b.制作世界地理知识问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球陆地的分布情况,掌握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全球海洋的分布情况,掌握各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陆地的分布:让学生掌握全球陆地的总面积、占比以及分布情况,了解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海洋的分布:让学生掌握全球海洋的总面积、占比以及分布情况,了解各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让学生了解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全球陆地的分布情况,了解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全球海洋的分布情况,了解各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气候、生态系统等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全球陆地和海洋的分布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陆地的分布:介绍全球陆地的总面积、占比以及分布情况,让学生掌握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讲解海洋的分布:介绍全球海洋的总面积、占比以及分布情况,让学生掌握各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4. 分析陆地和海洋的相互关系:讲解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气候、生态系统等方面。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陆地和海洋相互作用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地理思维。

7.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世界地理部分
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比较五种基本地形素描图,使学生了解山地、高
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的异同特征并能用等高线图上表示
它们的形态。

2、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特征的学习,掌握描述地形特征的方
法。

3、了解世界陆地两大着名的山系的分布
4、掌握海底地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五种基本地形的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3、通过读图和画等高线图,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手能力
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运用图片、彩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认识自然的
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关注当地的地形类型和分布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种基本地形的特征及描述地形特征的方法
难点:判读五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图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比较教学法、读图提问法、作图法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前一节的学习,我们清楚了地球表面分布着陆地和海洋,那陆地表面和海底表面形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这些疑惑。

2、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投影片】(40°N贯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发现这里的地表并不平坦,而是有高低起伏。

因起伏的程度和形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学生总结出,地形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
【板书】一、陆地地形
1、五种基本的地形形态特征
【板图】教师一边展示五种地形的图片一边地逐一把五种基本地形用素描手法画在黑板上,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特征。

【总结】教师把五种地形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归纳
【板书】
1.山地海拔较高,高于500米
起伏大,坡度陡峻
2.丘陵海拔较低,低于500米
坡度和缓
3.高原海拔较高,高于500米
地面坦荡,边缘陡峭
4.平原海拔较低,低于200米
地面平坦
5.盆地中间低,四周高
四周被山岭环绕
(讲解完毕,板图画好)
【作图】教师示范山地的等高线图,其余的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

【提问】我们在分析地形时要从那几个方面入手
【总结】 1.海拔、地势起伏
2.地形的种类和分布
(请学生分析40°N贯穿地区的地形剖面图的地形特征)
【承转】陆地地形多种多样,海底地形怎样呢
【板书】二、海底地形
【讲解时边讲边板书】讲解大陆架概念,作用及富含的资源,大陆坡、洋盆、海沟、海岭等的形态。

(教师画出海底地形图)
【提问】陆地地形用等高线来表示,那海底地形呢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陆地和海底地形,重点是陆地的5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及地形特点的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