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的表现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美的表现形态
摘要:建筑美来源于人对建筑的审美活动,是建筑的审美属性与人对建筑的审美需要相契合而生成的一种价值。建筑美的生成总是通过建筑的某些特定的物质构成形式,或造型、或环境、或意境,来引发人的情感,进而使人获得审美享受的,从而表现出一些共通的形态,概而言之,即造型美、环境美和意境美。
关键词:建筑美;造型美;环境美;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211-02
建筑起源于人类防寒祛暑、荫蔽安全等实用的生活要求。人类最初利用自然界的现成条件,在树巢和洞穴中居住,后来才发展到创造各种建筑物,即以一定的相对封闭的空间体系来与自然界相隔离。如果说,早期的建筑物,其形式粗糙、单调,还未包含有追求形式美的意图,因而当时人们从它上面所观照的内容,其善(实用)的因素具有压倒性的意义;那么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才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恩格斯指出,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有了“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①
建筑的审美价值来源于人对建筑的审美活动,人对建筑的审美活动是人生存活动的一部分,丰富了人的生命活动。通过人对建筑的审美活动,一方面,作为主体的人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从而确证人的生命的本真存在,另一方面,作为客体的建筑的一些属性激起人的情感愉悦,从而也确证了自身向人生成的审美意义。正是在
人对建筑的审美活动中,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建筑处在审美关系的实际状态,才使建筑的审美属性和人的审美需要发生契合,从而使作为主体的人产生一种精神愉悦感,由此才产生了建筑美。
建筑的美不等于美的建筑。建筑美来源于建筑的审美属性,取决于人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产生于人对建筑的审美和创美的实践活动之中,“建筑的美及其美感之所以产生,既不能脱离建筑审美对象,也不能单纯地归结于审美主体……只有二者的协同作用,才能产生建筑审美效应,建筑的美感才得以发生。”②建筑美离不开建筑本身的审美属性,但建筑的审美属性只是建筑美存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建筑美的产生更依赖于人对建筑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换言之,建筑美是建筑的审美属性与人对建筑的审美需要相契合而生成的一种价值。
从主观方面看,建筑美依赖于人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而人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的生存基础则是人的生命情感活动。而人总是具体的、历史的,由此决定人的生命情感活动的具体性、历史性,进而决定了人的审美需要和审美趣味的具体性和历史性。从客观方面看,建筑不是直接模仿自然或再现生活中的美,它产生于人的实践活动,以一种美的形体结构概括地体现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精神风貌,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民族、文化的烙印。所以,由主客两方面契合而生成的建筑美也总是历史的、具体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法把握建筑美,综观历史,建筑美的生成总是通过建筑的某些特定的物质构成形式,或造型、或环境、或意境,来引发人
的情感,进而使人获得审美享受的,从而表现出一些共通的形态,概而言之,即造型美、环境美和意境美。
一、造型美
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把建筑中的诸多因素概括成为“适用、坚固、美观”三大因素。③在这一概括中突出了建筑的造型美。而审美经验也告诉我们,首先作用于人的审美感官以致激起审美观照的正是建筑的外观造型及其风格。建筑艺术总是通过建筑艺术语言——形体、材质以及色彩等,构成一个丰富复杂如乐曲般的形体体系,体现一种造型的美。“优美的形象,形体的变化,几何律的一致,达到了能给人以协调的深刻感受,这就是建筑艺术。”④建筑的造型形式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引发审美主体进入广阔无垠的审美想象中,经过情感体验的过程而获得性情愉悦和审美享受。例如古老的哥特式教堂首先让人注意到的是它的尖顶,这种高直挺拔的造型将人的视线自然引向高空,通过凝神屏息的仰视,使人的精神为之战栗,得到一种向上飞腾之感,仿佛受到了灵魂的洗礼。位于马尔摩的海岸上的“hbs 扭转大楼”从底部即开始扭转,到顶部则形成90度的转折,宽大的玻璃窗和室内许多开放式结构使得每一个房间都能充分采光,这种巨大的扭转造型最先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以其奇特的造型美带给人们强烈的精神震撼,进而感受到人类的强大的本质力量。
就建筑的造型美而言,在建筑审美活动中,作为客体的建筑形式可以从建筑单体的形式结构和建筑组群的风格两个主要方面来
分析。中国建筑体系和欧洲建筑体系分属于两大异质的文化体系和文化传统。在中国文化中,更多的强调的是人的群体性和社会性,这种强调的结果是,作为个体的人消弭了个性,融入了群体当中。这表现在建筑中,则更注重建筑组群的风格气势。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轴线最多、气势最为宏伟的建筑群,以其严整的中轴线布局,有前序、有过渡、有高潮、有结尾,十几个院落和几百所殿宇纵横穿插,高低错落,再加上对比强烈的色调和各种装饰物的烘托,把皇帝的权威渲染的淋漓尽致,使身临其境的人自然会产生对皇权威势的感受和联想。
在欧洲建筑体系当中更注重单体建筑的营构,主要通过巨大的体量——巨大的空间体积、奇特的形式取得一种具有崇高感的造型美。比如上文中所分析的哥特式建筑和“hbs扭转大楼”。虽然在中国建筑体系中更注重建筑组群的风格气势,但是中国的单体建筑也很有特色,呈现出别样的造型美。中国的单体建筑主要分做三个部分:屋顶、屋身、台基。其中屋顶是最受重视的,“中国建筑之屋顶,其斜面皆以成凹曲线为原则。檐不作水平,左右两端,翻而向上。即屋顶之轮廓,由曲线画成者。”⑤中国的曲线屋顶的造型是美丽动人的,“屋顶的曲线,向上微翘的飞檐(汉以后),使这个本应是异常沉重的往下压的大帽,反而随着线的曲折,显出向上挺举的飞动轻快,配以宽厚的正身和阔大的台基,使整个建筑安定踏实而毫无头重脚轻之感,体现出一种情理协调、舒适实用、有鲜明节奏感的效果,而不同于欧洲或伊斯兰以及印度建筑。”⑥
二、环境美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天人合一的环境理想,在建筑活动中表现出十分强烈的重视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亲和与共的价值取向,以及因地制宜,力求与自然融合协调的环境意识。中国南北方建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北方建筑多用土木,墙体厚重,屋顶平展,正是由于天气寒冷,而这样的建筑形式利于防寒保暖的缘故。而南方的建筑则多用竹木,屋顶不是那么平展,这样的建筑形式则有利于防潮、排水、通风,正适应我国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
木架构体系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建筑材质来源于树木,而树木则显示着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木结构的建筑则与自然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同时中国建筑特别注意建筑中的装饰,常常在院中植上几杆翠竹,种上几株花草,都取得环境美的效果。
由于自然环保等观念的提倡,现代建筑也注重环境美的营造。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一——悉尼歌剧院,它耸立在澳大利亚悉尼市的一个岬角上,三面环海,造型新颖奇特,雄伟瑰丽,外形犹如一组扬帆出海的船队,又像朵朵莲花花瓣,与周围海上景色浑然一体,富有诗意。赖特的代表作流水别墅也由于对自然的适应性特征而表现出强烈的环境美。“流水别墅最成功的地方是与周围自然风景紧密结合。它轻捷地凌立在流水上面,那些挑出的平台像是争先恐后的伸进周围的空间。……它的体形疏松开放,与地形、林木、山石、流水关系密切,建筑物与大自然形成犬牙交错,互相渗透的格局。在这里,人工的建筑与自然的景色互相映衬,相得益彰,并且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