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医辨证论治骨伤科疾病的诊断与中药组方
标准化建设
推动中医辨证论治骨伤科疾病的标准化 建设,制定统一的诊断和治疗规范。
VS
疗效评估体系建立
建立完善的疗效评估体系,客观评价中医科技融合创新:加强中医辨证论治与现代科 技的融合创新,发展智能化、精准化的诊疗技术 。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促进中医骨伤科疾病 治疗的规范化和科学 化,提高治疗效果。
分析中医辨证论治在 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 优势和特色。
骨伤科疾病概述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骨伤科疾病定义
指骨骼、关节、肌肉、 韧带、筋膜等运动系统 组织因外伤或内伤引起 的疾病。
常见类型
骨折、脱位、筋伤、颈 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等。
问症状
询问患者疼痛、肿胀、麻 木、活动受限等症状,以 判断损伤部位及程度。
问相关情况
了解患者饮食、睡眠、二 便等情况,以评估全身状 况及辨证施治。
切诊
脉诊
通过切按患者脉搏,体会脉象变化,以了解脏腑气血阴阳盛 衰及损伤情况。
触诊
用手触摸伤处,检查局部压痛、肿胀、畸形、异常活动等情 况,以判断损伤性质和程度。
注意肿胀、畸形、瘀斑、 色泽等变化,以判断损伤 性质和程度。
观察舌象
舌质颜色、舌苔厚薄、润 燥等可反映体内气血阴阳 的盛衰变化。
闻诊
听声音
患者语声、呼吸、咳嗽等声音变化, 可反映脏腑功能强弱及气血运行状况 。
嗅气味
伤处散发的气味以及患者口气的异常 ,有助于判断病情寒热虚实。
问诊
问病史
详细了解受伤时间、原因 、经过及处理情况,为诊 断提供依据。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 响,因此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
22 骨伤科 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腰部有扭伤史;(2)腰部疼痛,活动受限;(3)腰肌或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结,腰骶部可有明显压痛点。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2年Willis的《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诊断标准》。
(1)腰痛伴臀部疼痛、下肢疼痛和麻木。
(2)X线示腰椎退行性改变(牵拉性骨刺、椎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
(3)腰椎前后平行滑移大于2mm。
(二)分期诊断1.急性期:表现为腰腿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转侧,不能入睡,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2.缓解期:表现为腰腿疼痛、活动受限好转,但仍有疼痛,不耐劳,不能久坐、久站、久行,生活质量受到一定影响。
3.康复期:表现为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久站久坐久行受限得到进一步改善,可从事基本日常生活工作,生活质量得以控制。
(三)证候诊断1.风寒湿阻证:腰腿酸胀重着,时轻时重,拘急不舒,遇冷加重,得热痛缓。
舌淡苔白滑,脉沉紧。
2.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3.湿热痹阻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证: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5.气血亏虚证:面色少华,神疲无力,腰痛不耐久坐,疼痛缠绵,下肢麻木。
舌淡苔少,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风寒湿阻证治法:祛风散寒,祛湿通络推荐方药:肾着汤加减。
干姜、茯苓、白术、甘草等。
骨盆骨折中医诊断标准
骨盆骨折中医诊断标准
骨盆骨折是中医损伤领域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诊断标准包括症状、舌象和脉象以及体征等方面。
症状是诊断骨盆骨折的重要依据。
患者通常表现出疼痛、肿胀、瘀斑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加重。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活动受限,难以进行日常活动。
舌象和脉象也是诊断骨盆骨折的重要参考依据。
舌象上,患者可能出现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的现象,提示气血运行不畅。
脉象上,患者可能表现为脉弦或涩,提示气血瘀滞。
体征对于骨盆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发现患者存在骨盆畸形、骨盆分离试验阳性、骨盆挤压试验阳性等体征,这些体征有助于确诊骨盆骨折。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诊断标准并非绝对,具体还需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诊断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在治疗方面,中医疗法如正骨手法、针灸、中药等对于骨盆骨折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
(完整word版)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一、病名 (1)二、诊断 (1)(一)疾病诊断 (1)(二)疾病分期 (2)(三)证候诊断 (2)三、治疗方案 (2)(一)手法治疗 (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三)牵引疗法 (4)(四)针灸疗法 (4)(五)手术治疗 (4)(六)护理 (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五、疗效评价 (5)(一)评价标准 (5)(二)评价方法 (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一、病名 (7)二、诊断 (7)(一)疾病诊断 (7)(二)证候诊断 (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三、治疗方案 (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二)手术治疗 (10)(三)药物治疗 (10)(四)康复治疗 (11)(五)护理 (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五、疗效评价 (12)(一)评价标准 (12)(二)评价方法 (1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中医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一)诊断依据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内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3、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1、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
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
I型: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
la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Ib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
Ⅱ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方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方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1)早期:气血瘀阻型临床证候:伤后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患侧髋关节功能丧失,患肢外旋及短缩畸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
证候分析:外伤跌仆初期,骨折筋伤,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瘀阻不通,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
骨折后肢体不能支撑负重,故不能站立,患肢外旋短缩畸形。
骨伤科优势病种
胫腓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ZY/T001.9-94)进行诊断。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向和程度。
(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1周—2周。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床觉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周—4周,瘀血未尽,筋骨未连。
3、肝肾不足证:伤后>4周。
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三)分型1、横断骨折:直接暴力以重物打击、踢伤、撞击伤、碾压伤、压砸伤等多见,暴力多来自小腿前外、内侧,胫排两骨骨折线多在同一水平,骨折线多呈横断,软组织常挫伤严重,甚至发生皮肤坏死、骨外露。
2、斜形骨折:间接暴力多为高处坠下、旋转暴力、扭伤、跌倒等由传达暴力所转骨折,骨折多呈斜形或螺旋形,常有不同程度的断端向内、后成角,远端外旋、重叠移位。
3、粉碎型骨折:巨大暴力或交通事故伤多为粉碎型骨折。
【治疗方案】(一)手法复位:适用于骨折较稳定的横断骨折,麻醉成功后(疼痛较轻者可以不麻醉),两个助手分别在膝部和踝部作对抗牵引,术者两手在骨折端根据移位的方向,推压挤捏骨断端,复位后可以感觉骨嵴平整,骨折端稳定,表明复位成功。
骨伤科-单纯性腰椎骨折中西医诊疗方案
腰椎骨折中西医诊疗方案中医诊断:ICD编码创伤类病A03.06骨折病A03.06.01.胸腰椎骨折A03.06.01.26西医诊断:ICD编码腰椎压缩性骨折S32.000X002以及下属细目编码一、诊断1、诊断标准(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伴或不伴神经损伤。
(3)辅助检查:X线、CT(三维)、MRI、骨密度。
2、诊断分型(1)、中医辨证分型;早期外伤血瘀型,中期血瘀痹阻型,后期肝肾亏虚型。
如:腰椎骨折骨折(早期气血瘀阻型)。
(2)、西医分型:(压缩性骨折型、爆裂性骨折型、安全带骨折型(chance骨折)、骨折脱位型);如:腰椎压缩性骨折。
部位分型:ICD编码根部不同椎体节段分型(如腰椎骨折L1,胸椎骨折T11/T12)二、治疗方案1、保守治疗:(1)适应症:各类稳定性脊柱腰段骨折;程度较轻的不稳定骨折不伴有神经损伤者;X线拍片、CT平扫显示椎体高度丢失<1/3,椎管内骨块占位小于30%者;老年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者。
(2)复位方法:①、过伸牵引下体位复位:患者俯卧硬板床,双手过肩紧握牵引床,两助手站床尾,向上牵引患者双下肢,直至胸腹部离开床面,使脊柱过伸,整复者手掌按压伤椎棘突,使得患者身躯处于过伸位,以利复位。
②、垫枕法:牵引复位之后,患者仰卧硬板床,伤椎为中心下垫软枕,从5cm开始每日增高1-2cm,至15cm,逐渐加厚,使脊柱过伸,伤椎复位。
此法也适用于高龄体质较差者同时不能耐受过伸牵引下体位复位者。
(3)复位后锻炼:①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在木板床上,用头部、双肘及足跟五点支撑起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
伤后7-10日可采用此法。
②三点支撑法:在五点支撑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双足支撑用力,使全身腾空后伸。
伤后2周可采用此法。
③、飞燕点水法:患者俯卧上肢后伸,小腿与踝部垫一枕头,使头部和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下肢尽量绷直后伸,全身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俗称“两头翘”。
骨伤科常见病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沛县中医院骨伤科2016年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骨伤科二〇一六年一月修订目录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1)一、病名 (1)二、诊断 (1)(一)疾病诊断 (1)(二)疾病分期 (2)(三)证候诊断 (2)三、治疗方案 (2)(一)手法治疗 (2)(二)辩证使用中药和中成药 (3)(三)牵引疗法 (4)(四)针灸疗法 (4)(五)手术治疗 (4)(六)护理 (4)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5)五、疗效评价 (5)(一)评价标准 (5)(二)评价方法 (5)桡骨下段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7)一、病名 (7)二、诊断 (7)(一)疾病诊断 (7)(二)证候诊断 (7)(三)骨折分期与分型 (8)三、治疗方案 (8)(一)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 (8)(二)手术治疗 (10)(三)药物治疗 (10)(四)康复治疗 (11)(五)护理 (11)四、难点分析及应对措施 (11)五、疗效评价 (12)(一)评价标准 (12)(二)评价方法 (1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腰痹病 TCD编码:BMY091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M51.202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4)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5)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_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肛肠科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1-94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内科5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2.1诊断依据2.1.1 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1.2 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2.1.3 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2.1.4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2 证候分类2.2.1 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寒流清涕,喷嚏。
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2.2 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咽痛咽红,咳嗽。
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2.2.3 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
舌苔黄腻,脉濡数。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症状消失。
2.3.2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2.3.3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3.1 诊断依据3. 1. 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3. 1. 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 1. 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3.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3.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3.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3.2证候分类3.2.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精彩]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下)84668
[精彩]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下)84668 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下)8466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一94Criteria of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orthopaedicand traumatologic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64落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64(1诊断依据64(1(1一般无外伤史,多因睡眠姿势不良或感受风寒后所致。
64(1(2急性发病,睡眠后一侧颈部出现疼痛,酸胀,可向上肢或背部放射,活动不利,活动时伤侧疼痛加剧,严重者使头部歪向病侧。
64(1(3恿侧常有颈肌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压痛,在肌肉紧张处可触及肿块和条索状的改变。
64(2证候分类64(2(1瘀滞型:晨起颈项疼痛,活动不利,活动时患侧疼痛加剧,头部歪向病侧,局部有明显压痛点,有时可见筋结。
舌紫暗,脉弦紧。
64(2(2风寒型:颈项背部犟痛,拘紧麻木。
可兼有渐渐恶风,微发热,头痛等表证。
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64(3疗效评定64(3(1治愈:颈项部疼痛、酸胀消失,压痛点消失,颈部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64(3(2好转:颈项部疼痛减轻,颈部活动改善。
64(3(3未愈:症状无改善。
65颈椎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65(1诊断依据65(1(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
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65(1(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65(1(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65(1(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压头试验阳性。
骨科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骨科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骨科疾病是指影响骨骼、关节和周围组织的各种疾病,包括骨折、关节炎、韧
带损伤等。
评价骨科疾病的疗效对于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骨科疾病疗效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首先,评价骨科疾病的疗效需要考虑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例如,对于骨折患
者来说,疗效的评价可以包括骨折部位的疼痛减轻程度、功能恢复情况等。
对于关节炎患者来说,疗效的评价可以包括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度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因此,评价疗效的第一步是了解患者的症状和病情变化。
其次,影响骨科疾病疗效的因素很多,包括治疗方法、药物的选择、手术效果等。
因此,在评价疗效时需要考虑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药物的效果。
例如,对于骨折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效果可能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价。
对于关节炎患者来说,不同的药物和物理治疗方法可能会对疗效产生影响,需要进行综合评价。
另外,评价骨科疾病的疗效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情况。
骨科
疾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评价疗效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情况。
例如,对于骨折患者来说,评价疗效可以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体力活动能力等方面的改善情况。
对于关节炎患者来说,评价疗效可以包括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活动能力的改善等。
总的来说,评价骨科疾病的疗效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考虑患者的症状改
善情况、治疗方法和药物的效果、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情况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准确评价骨科疾病的疗效,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完整word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伤科)
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9一94Criteria of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orthopaedicand traumatologic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骨伤科11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疗效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 锁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2.1 诊断依据2.1.1 有外伤史。
2.1.2 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2.1.3 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2.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2 证候分类2.2.1 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
2.2.2 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
2.2.3 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断端无压痛,无冲击痛,功能恢复。
2.3.2 好转:对位及对线尚可,或骨折对位不佳,但功能恢复尚好。
2.3.3 未愈:骨折不愈合成局部明显畸形,功能障碍。
3 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3.1 诊断依据3.1.1 有外伤史。
3.1.2 主要由直接暴力引起,常见肩胛体部骨折。
3.1.3 肩胛部常有皮下瘀斑,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活动时疼痛加剧,不能充分外展。
3.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部位。
3.2 证候分类3.2.1 肩胛体骨折:肩胛部软组织肿胀明显,皮下瘀斑,压痛,活动受限,充分外展受限。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2009中医诊断:骨断西医诊断:锁骨骨折一、诊断(一)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
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二)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
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
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
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三)骨折分型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弧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于成年人,骨折端可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前下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二、治疗方案(一)手法复位适用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
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胸伸肩,此时骨折移位即可改善,如仍有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矫正.(二)外固定治疗1.三角巾悬吊固定适用于幼儿青枝骨折或其他不全骨折,悬吊2-3周。
中医骨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4
XXX医院骨一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2019年)目录胫腓骨骨折诊疗方案( 2019年)中医病名:胫腓骨骨折(TCD 编码:BGG000)西医病名:胫腓骨骨折(ICD-10 编码:S82.201)胫腓骨干骨折在二十一世纪以前其以10岁以下儿童尤为多见,二十一世纪以后,随着交通运输业、建筑以及各种工业的高速发展,各种意外伤害时有发生,胫腓骨骨折的发生年龄段逐渐转向以成年人为主,其中以胫腓骨双骨折最多。
一、疾病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外伤史。
(2)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畸形,功能丧失。
上1/3骨折可引起血管、神经损伤。
(3)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骨折分类、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年)。
(1)局部疼痛、肿胀、畸形较显著,甚至有骨擦音,异常活动。
骨折可有成角和重叠移位。
(2)应常规检查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腓总神经有无损伤。
注意骨筋脉间室综合征的发生。
(3)X线检查,了解骨折类型。
(4)对于胫、腓骨远端涉及干骺端及关节面的骨折(Pilon骨折)诊断上除了标准的前后位和侧位摄片,还可行CT及三维重建,了解骨折移位、压缩方位和程度。
(二)症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
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不得宣通;临床常见局部瘀肿明显,疼痛较甚。
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瘀血未尽,筋骨不连。
3.气血亏虚证:骨折4周以上,表现为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面色少华,舌红胖,苔薄白,脉细。
(三)骨折分型1.胫腓骨上1/3段骨折2.胫腓骨中1/3段骨折3.胫腓骨下1/3段骨折二、治疗方案(一)中医正骨治疗方法1. 骨折端无明显移位或成角者,可以不行复位正骨手法。
2.骨折端有移位或骨折端有成角畸形者需行中医正骨手法治疗。
患者平卧,膝关节屈曲20°-30°,一助手用肘套住患者腘窝部,另一助手双手握住足部,沿胫骨长轴作拔伸牵引3-5分钟,矫正重叠移位。
7——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实用实用标准ZY/T001[1].1-94
目录一、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2感冒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3 咳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4风温肺热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5肺痈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6肺痨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7咯血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8悬饮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6)9喘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10哮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8)11胃脘痛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9)12噎膈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0)13呕吐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1)14吐血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2)15便血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3)16痢疾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4)17泄泻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5)18黄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6)19水臌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7)20便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21紫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8)22湿温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19)23霍乱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0)24中暑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1)25疟疾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2)26血吸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23)28钩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7)29丝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行效评定 (27)30蛔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8)31蛲虫病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29)32胸痹心痛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30)33心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1)34不寐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35自汗、盗汗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2)36郁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3)37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4)38狂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5)39痫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5)40头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6)41眩晕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7)42痿病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8)43中风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39)44水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0)45消渴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1)46热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2)47石淋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3)48乳糜尿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4)49癃闭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4)50阳痿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5)51遗精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6)52风湿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7)53尪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7)54骨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48)55 肌痹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49)二、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52)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52)2 内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2)3 外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3)4 混合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4)5 肛裂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4)6 肛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5)7 肛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5)8 脱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6)9 悬珠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7)10 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8)11 骶尾部囊肿窦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8)12 息肉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9)13 肛门直肠狭窄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59)14 肛门失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0)15 直肠前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1)16 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1)17 肛门湿疡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行效评定 (62)18 锁肛痔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3)三、中医眼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64)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64)2 针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4)3 胞生痰核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5)4 睑弦赤烂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5)5 眼丹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6)6 风赤疮痍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 (67)7 沙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7)8 目刽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68)10 胞虚如球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0)11 上胞下垂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0)12 胞轮振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1)13 冷泪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2)14 漏睛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2)15 暴风客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3)16 天行赤眼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4)17 时复症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4)18 神水将枯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5)19 金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6)20 火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7)21 聚星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7)22 凝脂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8)23 花翳白陷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79)24 混睛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0)25 风轮赤豆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1)26 疳积上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1)27 血翳包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2)28 宿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3)29 瞳回神紧小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3)30 黄液上冲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4)31 血灌瞳神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5)32 绿风内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5)33 圆翳内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6)34 云雾移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行效评定 (87)35 视瞻昏渺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8)36 视直如曲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9)37 暴盲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89)39 高风雀目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4)40 能近怯远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5)41 目偏视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5)42 辘轳转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6)43 眉棱骨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7)44 鹘眼凝肋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7)45 突起睛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8)46 振胞瘀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9)47 物损真睛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9)四、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01)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01)2 耳胀、耳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101)3 脓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骨伤科)
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一94Criteria of diagnosis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orthopaedicand traumatologic diseases and syndrom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骨伤科11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疗效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 锁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2.1 诊断依据2.1.1 有外伤史。
2.1.2 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2.1.3 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2.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2 证候分类2.2.1 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
2.2.2 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
2.2.3 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2.3 疗效评定2.3.1 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断端无压痛,无冲击痛,功能恢复。
2.3.2 好转:对位及对线尚可,或骨折对位不佳,但功能恢复尚好。
2.3.3 未愈:骨折不愈合成局部明显畸形,功能障碍。
3 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3.1 诊断依据3.1.1 有外伤史。
3.1.2 主要由直接暴力引起,常见肩胛体部骨折。
3.1.3 肩胛部常有皮下瘀斑,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活动时疼痛加剧,不能充分外展。
3.1.4 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部位。
3.2 证候分类3.2.1 肩胛体骨折:肩胛部软组织肿胀明显,皮下瘀斑,压痛,活动受限,充分外展受限。
19-骨伤科-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9-骨伤科-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有慢性的劳损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退性行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上网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4)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或肌痉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
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2010年颁布的《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
(2)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
(二)分期诊断1.急性期:也称为炎性水肿期,发病1周内。
颈肩部疼痛剧烈,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
2.慢性期:也称为缺血期,发病后1~2周。
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
3.恢复期:发病2周后。
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觉重感,颈部僵①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可选择上述手法一种或几种放松颈项部的肌肉。
②通调督脉法:患者俯卧位,医者以大拇指指端按顺序分别点按风府穴、大椎穴、至阳穴、命门穴,点揉第1胸椎至第12胸椎两侧夹脊穴、膀胱经腧穴,反复三遍,力量以患者出现局部温热、酸胀、传导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骨伤科117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疗效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照使用。
2锁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2.1诊断依据2.1.1有外伤史。
2.1.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2.1.3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2.1.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2证候分类2.2.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弓形。
2.2.2横断型骨折:多见成年人,骨折端可具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下前方移位。
2.2.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2.3疗效评定2.3,1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形成,断端无压痛,无冲击痛,功能恢复。
2.3.2好转:对位及对线尚可,或骨折对位不佳,但功能恢复尚好。
2.3.3未愈:骨折不愈合成局部明显畸形,功能障碍。
3肩胛骨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3.1诊断依据3.1.1有外伤史。
3.1.2主要由直接暴力引起,常见肩胛体部骨折。
3.1.3肩胛部常有皮下瘀斑,疼痛,肩关节活动障碍,活动时疼痛加剧,不能充分外展。
3.1.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部位。
3.2证候分类3.2.1肩胛体骨折:肩胛部软组织肿胀明显,皮下瘀斑,压痛,活动受限,充分外展受限。
3.2.2肩胛冈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或可触及折端异常活动。
3.2.3肩胛颈骨折: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无移位型:肩活动疼痛,肩部、腋窝有压痛。
移位型:肩外型变平,肩峰突出,锁骨下窝处饱满,呈固定畸形,从外向内顶压肱骨头可使疼痛加重。
3.2.4肩胛盂骨折:肩部肿胀,活动受限。
3.2.5肩峰骨折:肿胀,肩峰端压痛,外展上臂时疼痛加剧。
3.2.6喙突骨折:抗阻力内收肩及屈肘时疼痛加剧。
3.3疗效评定3.3.1治愈:骨折对位满意,骨折线模糊,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3.3.2好转:对位尚可,或骨折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3.3.3未愈:骨折对位差,功能障碍。
4肱骨大结节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4.1诊断依据4.1.1有外伤史。
4.1.2多发于成人。
4.1.3肩部肿胀,大结节处有压痛,肩外展活动明显受限。
4.1.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4.2证候分类4.2.1裂缝骨折:大结节处轻到中度肿胀,压痛。
4.2.2无移位粉碎性骨折:大结节处肿胀,压痛,可扪及骨擦音。
4.2.3撕脱性骨折:大结节压痛,肿胀,肩前外方常可触及骨折块,肩外展活动受限。
4.3疗效评定4.3.1治愈:骨折愈合,对位满意,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4.3.2好转:骨折愈合对位良好,或骨折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4.3.3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功能障碍。
5肱骨外科颈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5.1诊断依据5.1.1有外伤史。
5.1.2好发于老年人,亦可发生于成年人及儿童。
5.1.3局部肿胀,上臂内侧可见瘀斑,疼痛,压痛,功能障碍,可触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
5.1.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5.2证候分类5.2.1裂缝骨折:骨裂多为骨膜下,骨膜增粗,肩部轻度肿胀,压痛。
5.2.2嵌插骨折:骨折端相互嵌插,伤肩肿胀,压痛,纵轴叩击痛,无明显骨擦音。
5.2.3外展型骨折:伤肩疼痛,压痛,中度肿胀,内侧有瘀斑,断端外侧嵌插内侧分离,向前内侧突起成角畸形,或远端完全向内侧移位,可有骨擦音,肩关节功能受限。
5.2.4内收型骨折:伤肩肿胀,疼痛,压痛,纵轴叩击痛,可触及骨擦音,断端外侧分离内侧嵌插,向外侧突起成角,肩关节功能受限。
5.2.5骨折合并关节脱位:方肩畸形,肩峰下空虚,晓突下或腋窝部常可触及脱位的肱骨,头,上计无固定的外展畸形。
5.3疗效评定5.3.1治愈:骨折愈合,对线对位满意、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5.3.2好转:骨折愈合对位尚满意或骨折复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5.3.3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局部疼痛,功能障碍。
6肱骨干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6.1诊断依据6.1.1有外伤史。
6.1.2多发于青年人。
6,1.3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受限,伤肢可有短缩成角畸形。
6.1.4注意是否合并桡神经损伤。
6.1.5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
6.2证候分类6.2.1上1/3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
伤肢明显压痛,叩击痛,功能障碍,伤肢可有短缩畸形,骨折近端向前、内移位,远端多向上移位。
6.2.2中1/3骨折:多由直接暴力所致。
伤肢压痛,叩击痛,功能受限。
近端多向外前移位,远端向上移位,中下1/3骨折常可损伤桡神经。
6.2.3下1/3骨折:多由间接暴力所致。
伤肢下段明显肿胀、压痛,可有成角、缩短及内旋畸形,骨折线常呈斜形或螺旋形。
6.3疗效评定6.3.1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骨折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完全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6.3.2好转:骨折对位在1/2以上,成角在20°以内,骨折基本愈合,功能恢复尚可。
6.3.3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持续疼痛,功能障碍。
7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7.1诊断依据7.1.1有外伤史。
7.1.2多发生于儿童。
7.1.3肘部有肿胀,疼痛,畸形,压痛,功能障碍,甚则有张力性水泡,肘后三角关系正常。
7.1.4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
7.1.5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情况和类型。
7.2证候分类7.2.1伸直型骨折:伤肢肘部肿胀或靴样畸形,髁上处压痛敏锐,时屈伸功能障碍,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折线多从前下方斜向后上方。
可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7.2.2屈曲型骨折:伤肢肿胀,髁上处压痛,功能受限,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折线从后下方斜向前上方。
7.3疗效评定7.3.1治愈:骨折解剖复位或骨折远折端向桡侧移位1/5以内,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携带角正常。
7.3.2好转:骨折对位尚满意,骨折愈合,肘关节伸屈受限在30°以内,携带角减少在20°以内。
7.3.3未愈:伤肢畸形,携带角减少20°以上,功能障碍。
8肱骨髁间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8.1诊断依据8.1.1有外伤史。
8.1.2多发于成年人。
8.1.3肘部极度肿胀、疼痛,鹰嘴部向后突出,肘关节呈半伸直位,肘部横径明显增宽,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合抱挤压两髁有敏锐压痛并扪及骨擦音。
8.1、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8.2证候分类8.2.1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
肘部肿胀,压痛,肘后三角关系无改变。
8.2.2伸直内翻型:8.2.2.1Ⅰ°:髁间折线偏向内侧并向内上方延续,内上髁及其上方的骨质完整,折块向肘后方移位。
8.2.2.2Ⅱ°:折线走向同Ⅰ°,内上髅上方有一蝶形三角骨折片,但并未分离。
8,2.2.3Ⅲ°:折线走向同Ⅰ°,内侧之三角形骨折片可完全分离。
肘部肿胀明显,横径增宽,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尺骨鹰嘴后突。
8.2.3屈曲内翻型:Ⅰ°:折线呈"T"形或类似伸直内翻型Ⅰ°,但折块移向肘前方。
Ⅱ°:与伸直内翻Ⅱ°相似,但骨折三角形折片的形状不如伸直型典型。
肘部肿胀明显,横径增宽,肘后三角关系改变,可扪及骨擦感。
8.3疗效评定8.3.1治愈:骨折愈合,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8.3.2好转:骨折对位欠佳,骨折愈合,肘关节活动受限在40°以内。
8.3.3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肘关节功能障碍于非功能位。
9肱骨外髁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9.1诊断依据9.1.1有外伤史。
9.1.2多发于5~10岁儿童。
9.1.3肘外侧肿胀,疼痛,外踝压痛可扪及骨擦音,功能受限。
9.1.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9.2证候分类9.2.1Ⅰ型:无移位骨折,肘外侧轻度肿胀,压痛,肪桡关节关系良好。
9.2.2Ⅱ型:折块轻度外移,肢桡关节解剖关系良好,肘外侧肿胀,可扪及外髁轻度隆突。
9.2.3Ⅲ型:折块倾斜移位,肢桡关节倾斜,肘外侧可扪及外踝隆突,弹性固定,或可扪及骨擦音。
9.2.4Ⅳ型:翻转移位,根据折块移位方向分:a前移翻转型:折块向前翻转,于肘前外侧可扪及折块。
b后移翻转型:折块向后翻转,于肘后外侧可扪及折块。
9.3疗效评定9.3.1治:愈:骨折愈合,对位满意,功能及外形完全或基本恢复。
9.3.2好转:骨折对位欠佳,骨折愈合,肘关节活动受限在45°以内。
9.3.3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
10肱骨内上髁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10.1诊断依据10.1.1有外伤史。
10.1.2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10.1.3肘内侧肿胀,疼痛,压痛明显,有皮下瘀斑,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
10.1.4注意有无神经损伤。
10.1.5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及移位方向。
10.2证候分类10.2.1Ⅰ°:裂缝骨折或骨折轻度移位,骨膜尚未完全断离,肘内侧牵拉性疼痛,轻度肿胀。
10.2.2Ⅱ°:骨折块有分离和轻度旋转,肘内侧压痛,可扪及活动的骨折块,关节活动轻度障碍,肱骨髁间距增宽。
10.2.3Ⅲ°:内上髁撕脱和完全旋转,折块进入关节腔内,肘内侧肿胀,有皮下瘀斑及压痛,可损伤尺神经。
10.2.4Ⅳ°:骨折块旋转,肘关节肿胀严重,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疼痛,关节明显畸形,有弹性固定,肘后三点关系异常,可损伤尺神经。
10.3疗效评定10.3.1治愈:骨折解剖复位或接近解剖复位,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6.3.2好转:骨折愈合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10.3.3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功能障碍。
11肱骨头骨折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11.1诊断依据11.1有外伤史。
11.1.2多发于青少年。
11.1.3肘外侧肿胀,前臂纵向叩击肱骨小头部疼痛严重,活动受限。
11.1.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11.2证候分类11.2.1完全骨折:骨折发生在肱骨小头基底部,骨折线在冠状面上,骨折块本身包含全部肱骨小头及滑车外1/3或外侧1/2.或只限于肱骨小头本身,肘外侧肿胀,肘前可扪及折块。
11.2.2部分骨折:骨折块仅包含肱骨小头关节软骨及其下方少量骨质,肘外侧可扪及较小折块。
11.2.3肱骨小头关节软骨挫伤:肘外侧肿胀,活动功能受限。
11.3疗效评定11.3.1治愈:骨折对位良好,骨折愈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11.3.2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功能恢复尚可。
11.3.3未愈:骨折畸形愈合,或骨折不愈合,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