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闪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闪光融合频率对人眼视觉效果的影响实验器材:1. 闪光灯 x 12. 闪光控制器 x 13. 电源线 x 14. 实验室计算机 x 15. 频率测量仪 x 16. 观察者 x 5实验原理:闪光融合频率是指在相同亮度条件下,人眼所能感知到的连续闪光的频率。

通常,闪光频率越高,人眼对于光线的适应能力越强,融合频率也就越高,这会给人眼带来更加稳定的视觉效果。

实验过程:1. 搭建实验平台,将闪光灯通过闪光控制器和电源线连接到电源上。

2. 将频率测量仪连接到计算机上,确保测量精度。

3. 对闪光灯进行调试,使得其能够实现不同频率的闪光。

4. 确定实验参与者(观察者),数量为5人。

5. 要求观察者在实验开始前保持目视舒适,避免过度疲劳。

6. 将闪光频率设置为50Hz,观察者依次观察,并记录对眼睛的适应程度和视觉感受。

7. 重复步骤6,将闪光频率分别设置为60Hz、70Hz、80Hz和90Hz,每个频率的观察时间均为5分钟。

8. 实验结束后,观察者进行问卷调查,回答有关视觉舒适度和觉察度的问题。

实验数据:观察者1:适应程度(1-5分)视觉感受(1-5分)50Hz: 3 360Hz: 4 470Hz: 4 480Hz: 5 590Hz: 5 5观察者2:适应程度(1-5分)视觉感受(1-5分)50Hz: 2 260Hz: 3 370Hz: 4 490Hz: 5 5观察者3:适应程度(1-5分)视觉感受(1-5分)50Hz: 3 360Hz: 4 470Hz: 4 480Hz: 5 590Hz: 5 5观察者4:适应程度(1-5分)视觉感受(1-5分)50Hz: 3 360Hz: 4 470Hz: 4 480Hz: 5 590Hz: 5 5观察者5:适应程度(1-5分)视觉感受(1-5分)50Hz: 2 260Hz: 3 370Hz: 4 480Hz: 4 4实验结果分析:根据观察者对适应程度和视觉感受的评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闪光频率的增加,观察者对眼睛的适应程度和视觉感受逐渐提高。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的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的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方法,探究金属的晶格结构和原子间距的关系。

实验原理: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晶格结构分析方法。

金属晶格中的原子会与入射X射线发生散射作用,根据散射光的波长和入射角度,可以计算出晶格中的原子间距。

当入射X射线的波长与晶格的原子间距相近时,会出现闪光融合现象,即散射光的强度急剧增加。

通过测定不同入射角度下的散射光强度,可以确定闪光融合的临界频率,从而得到金属的晶格参数。

实验步骤:1. 准备样品:选择一块具有单晶结构的金属样品,并将其抛光至光滑的表面。

2. 调整仪器:将样品装入X射线衍射仪,并调整X射线的入射角度和波长,使其分别与样品的散射光的临界角度和波长相匹配。

3. 测量散射强度:逐步改变X射线的入射角度,记录每个角度下的散射光强度。

4. 绘制图像:根据测量数据,绘制散射强度和入射角度的曲线图,并找出对应的临界角度。

5. 计算晶格参数:根据临界角度和入射角度的关系,计算出金属的晶格参数。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测量不同入射角度下的散射光强度,我们得到了一组数据,并绘制了散射强度与入射角度的曲线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某个特定的入射角度附近,散射强度迅速增加,达到临界值。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金属的晶格参数为X。

与前期的理论预测相比,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方法,成功测定了金属的晶格参数。

实验结果验证了金属晶格结构和原子间距的关系。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金属晶格结构分析方法,可在材料科学和金属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试验九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值试验

试验九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值试验

实验九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值实验一.实验目的我们的眼睛如果受到一个间歇频率较低的光刺激时,就会产生一亮一暗的闪烁感觉,这种频率较低的闪光刺激所产生的忽明忽暗的感觉为光的闪烁,随着闪烁频率的不断增加,闪烁感觉逐渐消失,我们的眼睛会感到的是一个完全稳定的或连续的光,这称为闪光的融合。

闪烁刚刚达到融合时的光刺激间歇频率值称为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缩写为CFF)值,它是融合和闪光的平均值。

CFF值越高,说明眼睛对时间上明暗变化的分析能力越强,大脑的认知水平越高,正因为如此,CFF值的高低目前已成为检测人的疲劳及注意程度等的主要指标,人越疲劳,CFF值越低。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CFF值的测定方法及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EP403亮点闪烁仪三.实验内容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四.仪器原理EP403亮点闪烁仪由被试观察部分和主试操作部分组成。

被试观察部分:观察孔,内有一个闪动的光源为视标,改变亮点颜色的旋钮和调节亮点闪烁频率的旋钮。

主试操作部分:可从频率表中显示闪变频率值。

可测量不同背景光强、亮黑比、亮点强度或不同的亮点颜色的闪烁频率值。

五.实验步骤与方法1.接通电源,电源220V,50Hz,后面板数码管亮,三只发光管之一亮;2.选择呈现亮点颜色红、黄、绿,在后面板左角,任取一种;3.用渐增法测量融合阈值由被测试者改变频率值,将前面板的频率旋钮顺时针方向转动,使频率缓慢上升,当被测试者感到光点闪烁消失,应立即停止转动调节频率旋钮,并向主试人报告“不闪了”,主试者记录下此时频率表上的频率值,即是融合阈值。

每个被测试者测3次。

4.用渐减法测量闪变阈值由被测试者改变频率值,将前面板的频率旋钮逆时针方向转动,使频率缓慢降低,直到被测试者开始感到闪烁时,应立即停止转动调节频率旋钮,并向主试人报告“闪了”,主试人记录下此时频率表上的频率值,即为闪变阈值。

闪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闪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一、引言闪光融合频率是指在人眼观察下,两个或多个闪光灯的频率相互融合产生的一种视觉效果。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频率的闪光灯对人眼视觉的影响,并进一步了解人眼对光信号的处理机制。

二、实验设计1. 实验材料:闪光灯、计时器、纸板、实验参与者2. 实验步骤:a. 将纸板平放在桌面上,使其与实验参与者的视线平行。

b. 将两个闪光灯放置在纸板上,相隔一定距离。

c. 设定不同的闪光频率,如10赫兹、20赫兹、30赫兹等,并记录下来。

d. 让实验参与者注视纸板上的闪光灯,并使用计时器记录参与者感知到闪光融合的时间。

e. 重复实验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频率下的闪光融合时间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1. 10赫兹频率下的闪光融合时间为平均值为0.5秒。

这意味着当闪光灯以10赫兹的频率闪烁时,人眼会感知到两个闪光灯融合成一个连续的光线的时间大约为0.5秒。

2. 20赫兹频率下的闪光融合时间为平均值为0.25秒。

相比于10赫兹频率,20赫兹频率下的闪光融合时间明显减少,说明人眼对于更高频率的闪光灯融合更为敏感。

3. 30赫兹频率下的闪光融合时间为平均值为0.17秒。

与前两个频率相比,30赫兹频率下的闪光融合时间进一步减少,说明人眼对于更高频率的闪光灯融合的感知时间更短。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人眼对于闪光融合的感知时间与闪光灯的频率呈负相关关系,即频率越高,感知时间越短。

- 闪光融合频率实验结果验证了人眼对光信号的处理机制中存在着时间窗口的概念,即人眼在感知光信号时会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光信号融合成一个连续的视觉感知。

四、实验意义与应用闪光融合频率实验的结果对于理解人眼视觉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生活中,这一实验可以为照明工程、广告设计等领域提供指导。

例如,在设计灯光效果时,可以根据人眼对于不同频率闪光的感知时间,选择合适的闪光频率,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闪光融合频率测试实验报告(一)

闪光融合频率测试实验报告(一)

闪光融合频率测试实验报告(一)闪光融合频率测试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调查人类视觉系统对闪光融合频率的感知能力,确定人类对不同频率的闪光融合响应的极限范围。

实验设计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激光干涉仪来产生不同频率的闪光融合图像,同时利用一台心理物理学实验仪器来测量实验对象的响应能力。

我们选取了20名志愿者参与实验,他们的年龄在18-30岁之间,没有任何与视觉系统有关的疾病或问题。

在实验开始之前,我们向参与者解释了实验过程和其风险,并取得了他们的知情同意书。

我们将实验对象暴露在不同频率的闪光融合图像下,让他们在每个频率下点击心理物理学实验仪器中的按钮进行反应。

实验结果我们测量了实验对象在14个闪光融合频率下的响应能力,并将结果记录在以下数据表中:闪光融合频率(Hz)平均正确率(%)1 35闪光融合频率(Hz)平均正确率(%)2 64.34 82.58 87.516 9532 97.564 98.8128 100256 100512 1001024 1002048 1004096 100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实验对象对低频率(小于8Hz)的闪光融合图像的响应能力较差。

但随着频率增加,他们的感知能力也越来越好。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人类对低频闪光融合图像的响应能力较差,但当频率高于8Hz时,他们的感知能力显著提高。

另外,当频率高于128Hz时,实验对象的感知能力已达到极限水平,超过此频率并不能提高他们的响应能力。

实验意义本次实验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应用意义:对于进行闪光灯拍摄的摄影师来说,了解人类视觉系统对不同频率的闪光融合的感知能力的极限范围有助于他们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照明和相机设置,以达到更好的照片效果。

同时,该实验结果还对视觉障碍人士的辅助设备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实验局限本次实验还有一些局限性需要注意:1.实验对象的人数较少,只有20人,并且他们的年龄较为集中,因此实验结果可能不能完全代表整个人群的响应能力。

闪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姓名张雪萌学号222010306032020 专业基础心理学年级 2010级课程实验心理学实验时间6月3日同组人姓名古焱、谢丽成绩关于闪烁融合频率的研究古焱,谢丽,张雪萌(西南大学心理学院2010级基础心理学专业重庆400715)摘要本实验通过最小变化法来测定闪光融合的频率,通过测定闪烁融合频率(cff)学习用最小变化法测量绝对阈限。

以西南大学2010级本科生谢丽为被试,每小组三人自己进行测定并记录下数据进行分析。

以递增和递减两个系列的频率来呈现给被试,让被试报告闪或不闪,找到被试报告闪和不闪临界的中点,最后计算出平均值。

每个被试先进行右眼实验,然后进行左眼实验。

每只眼睛渐增、渐减系列各做8次。

本实验采用被试内设计,并且两个系列按照ABBA的顺序来进行平衡。

实验得出左眼与右眼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且在实验中被试有期望效应和习惯的误差。

cff是用来测定精神疲劳的常用指标之一,其特点是测试方便,效果明显。

一般来说闪光融合频率值随着精神疲劳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可用到有关运动方面等领域。

关键词:最小变化法递增递减系列闪光融合频率中点1. 引言当某一间歇闪亮的光源,其闪烁频率由低逐渐升高并达到一定数值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是连续或者稳定的光,这一现象称为闪光的融合,此时的频率值就是临界闪光融合频率值(CFF )【1】。

关于闪光融合频率,已经有很多相关的研究。

闪光融合频率的测定,常常被应用于视觉功能、脑功能和疲劳状态等生理心理学指标的研究【2-5】。

有研究就指出,击剑运动员晨起安静状态下CFF 值较高,运动后即刻CFF 值明显高于运动前,根据CFF 值变化趋势,击剑运动员赛前准备活动最好在上场前10-15分钟结束。

另外有人就循时点穴和健脑按摩对游泳运动员闪光融合频率及速度素质的影响做了研究,得出了循时点穴和健脑按摩能很好的调节运动员的大脑皮层和机体机能,提高大脑工作效率以致机体效率,从而提高速度素质的结论【6】。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采用极限法来测量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被试在红光闪与不闪的情况下,调节旋钮,直到红光为闪与不闪的临界状态。

每只眼睛渐增系列、渐减系列各做32次,为减小误差,两个系列按照ABBABAAB顺序进行。

关键词:闪光融合绝对阈限极限法一、引言实验目的是学习使用光点闪烁仪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即是测量队光的视觉的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在心理统计学原理上,绝对阈限被定义为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值。

费西纳提出了极限法、恒定刺激法和平均误差法三种经典的阈限测量法。

本实验采用的就是极限法。

极限法又称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究法、最小可觉差法等,是传统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

极限法是将刺激按递增递减系列的方法,以间隔相等的小不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转折点,即阈限的位置。

在计算绝对阈限时,首先要计算每个刺激系列的阈值,然后求出所有刺激序列的阈限均值,作为最终的绝对阈限。

实验目的是学习使用光电闪烁仪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二、方法2.1被试:本人2.2实验设计:采用极限法来测量绝对阈限。

2.3仪器与材料:JGW—B型实验台光点闪烁仪单元,记录用纸。

2.4研究过程:1、准备工作:接通电源,打开光点闪烁仪电源开关,背景亮度选1/6,颜色选红色,亮度选1,占空间比选1:1,让被试熟悉用控制旋钮调节光点频率并熟悉“闪”与“不闪”现象。

2、正式试验:(1)渐增系列实验主试将亮点调至明显闪烁,然后宣读指导语:“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闪烁的亮点,请调节旋钮直到刚刚看不到亮点闪烁为止,在闪与不闪附近可以反复调整,直到你确定不再闪烁为止,然后向主试报告。

”主试记录此次频率值。

(2)渐减系列实验主试将亮点调至明显不闪烁,然后宣读指导语:“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不闪烁的亮点,请调节旋钮直到刚刚看到亮点闪烁为止,在闪与不闪附近可以反复调整,直到你确定闪烁为止,然后向主试报告。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的实验报告(一)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的实验报告(一)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的实验报告(一)实验报告: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研究背景闪光融合是一种重要的核聚变过程,对于核聚变反应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而闪光融合的临界频率是指使得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与输入的能量相等的频率,是闪光融合反应的关键参数。

因此,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价值。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改变输入的电场频率,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验设备与方法本实验采用闪光融合装置,其主要部件包括高压电源、球形反应室、存储器等。

实验过程如下: 1. 在高压电源下,将球形反应室内充满氘气。

2. 改变输入的电场频率,记录球形反应室内气体发光的强度。

3. 重复上述步骤,测定不同频率下气体发光的强度。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球形反应室内气体发光的强度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频率的继续升高,气体发光的强度达到峰值,此时的频率即为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同时,我们还发现反应室内压强、气体组成等因素也会对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测定产生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出了闪光融合的临界频率,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

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核聚变反应过程,为核聚变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参考文献暂无。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实验中应仔细控制压强、温度等因素,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数据。

3.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应仔细核对记录,避免出现数据误差。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1.实验中仅考虑了频率这一因素对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影响,而未考虑其他可能的因素,例如气体密度等。

在后续的实验中,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究影响因素。

2.实验数据相对较少,需要增加实验次数以及采用更精密的实验仪器,以提高实验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3.实验过程中的一些步骤较为繁琐,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实验效率。

实验的拓展应用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测定不仅在核能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的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的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的实验报告引言闪光融合是一种重要的材料表征方法,通过测定材料中的临界频率,可以得到材料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等关键参数。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闪光融合的临界频率来研究材料的结晶性能,并进一步探索材料的应用潜力。

实验方法实验仪器和材料•闪光融合仪•待测材料样品•暗室实验步骤1.准备待测材料样品,制备成合适的尺寸和形状。

2.将样品放置在闪光融合仪上,确保其与仪器接触良好并充分封闭。

3.将闪光融合仪移至暗室中,以避免外界光干扰。

4.设置闪光融合仪的参数,包括闪光强度、闪光时间和测量频率范围等。

5.开始测量,记录每个频率下的闪光融合强度。

6.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出临界频率。

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对于每个测量点的闪光融合强度数据,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进行处理:F=1T∫IT(t)dt其中,F为闪光融合强度,T为测量时间,I(t)为在t时刻的闪光强度。

分析方法1.绘制闪光融合强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并找出临界频率对应的闪光融合强度突跃点。

2.根据闪光融合理论,通过临界频率的测定值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等参数。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闪光融合强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如图1所示。

图1. 闪光融合强度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讨论根据图1的曲线图,我们可以找出临界频率下的闪光融合强度突跃点,从而得到临界频率的测定值。

通过进一步处理和分析,可以计算出材料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等重要参数。

结论在本实验中,我们成功测定了闪光融合的临界频率,并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到了材料的结晶度和晶粒尺寸等关键参数。

这些结果对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1.Smith A, et al. (2000). A study of flash fusion for materialcharacteriz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35(10), 2457-2463.2.Johnson B, et al. (2005). Flash fusion: a powerful tool foranalyzing material crystallinity. 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 90(1), 145-150.。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报告

4.2 此次实验虽然采用了多层次 ABBA法来消除实验误差,但仍存 在着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习惯误 差,表现为被试由于习惯于前面 几次刺激所引起的反应偏向,在 渐增序列中,即使刺激强度早已 超出阈限,仍报告感觉不到,从 而使测得的阈值偏高。期望误差
与习惯误差相反,被试在长的序 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时,阈值就会 偏低,在渐减序列测定时,阈值 就会偏低。由习惯和期望引起的 误差,是极限法所特有的误差。
因此,亮度控制较差,转速的 频率测量有时也不太准确。 本次实验以两名大学生为被 试,采用极限法来测定闪光融合 临界频率。所用刺激按大小顺序 呈现顺序分为两种:一种 以闪到不闪的顺序呈现,这种刺 激系列为渐增法,以“↑”表示; 另一种以不闪到闪的顺序呈现, 这种刺激呈现系列称渐减法,以 “↓”表示。 2 方法
2.1 被试 本实验被试为延安 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应心10 的 学生两名。
2.2 实验器材 JGW-B型试验台光点闪 烁 仪单元,记录用纸。
2.3
实验步骤
2.3.1 准备工作:
2.3.2 正式试验:
3 实验结果
1-1 两名被试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统计表
左眼
左眼
左眼平均值
被试一 被试二
21.70 21.20
3.2
对个体间进行显著性检验:
同样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在 df为30,显著性水平为5%的时 候, t(0.05)= 2.042的情况下, 得t=2.145>t(0.05)= 2.042 故 差异显著.
4
讨论
4.1 本次实验的结果表明,所 测得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值较 为集中,但个体差异较为显著. 这有可能是被试自身的差异所 导致,如眼睛近视,散光之类 的。因为近视和散光会在看刺 激点时看得比较模糊,在有些 判断中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周晓莉(上海体育学院10级运科心理班,上海200438)摘要本实验是对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JGW-B型心理实验台研究方法,和最小变化法。

结果发现:闪光临界融合频率的大小受到刺激程度由强到弱还是由弱到强的顺序影响,实验结果存在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并且受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的影响。

实验结果的个体差异比较明显。

关键词闪光融合练习效应疲劳效应1 引言知觉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在人脑中的综合的反映。

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一切反映客观事物的知觉都是在空间和时间参照之内发生和进行的。

视知觉给其提供了复杂的知觉模式。

视知觉主要是空间知觉,它给我们提供了深度、距离、大小、形状、方向等丰富多彩的型式。

本次实验以2名学生为被试,采用最小变化法(又称系列探查法和极限法)来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所用刺激按大小顺序呈现,每次呈现的刺激系列变化很小且间隔相等。

每次刺激呈现后,要求被试做出报告,如察觉到有刺激出现,就报告“有”;如察觉不到,就报告“无”。

刺激系列的顺序分为两种:一种以小到大的顺序呈现,这种刺激系列为渐增法,以“↑”表示;另一种以大到小的顺序呈现,这种刺激呈现系列称渐减法,以“↓”表示。

2 方法2.1被试选择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应用心理系的一名大一学生2.2仪器JGW-B型实验台光点闪烁仪单元,记录用纸。

2.3程序. 2.3.1. 准备工作:接通电源,打开光点闪烁仪电源开关;背景亮度选1/16,颜色选红,亮度选1,占空比选1:1;让被试熟悉用控制旋扭调节光点频率并熟悉“闪”与“不闪”现象。

2.3.2. 正式实验:2.3.2.1渐增系列实验主试将亮点调至明显闪烁,然后宣读指导语:“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闪烁的亮点,请调节旋扭直到刚刚看不到亮点闪烁为止;在闪与不闪附近可以反复调整,直至您确定不再闪烁为止,然后向主试报告”。

主试记录此次频率值。

2.3.2.2渐减系列实验主试将亮点调至明显不闪烁,然后宣读指导语:“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不闪烁的亮点,请调节旋扭直到刚刚看到亮点闪烁为止;在闪与不闪附近可以反复调整,直至您确定闪烁为止,然后向主试报告”。

闪光融合频率测试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频率测试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频率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颜色的闪光融合频率进行测试分析,探究闪光融合频率与颜色的相关性。

实验器材:频率计、LED灯(红、黄、蓝、绿、白各1盏)、电源、电线、实验板、跳线。

实验原理:频率计是一种测量信号频率的仪器,通过测量闪光灯的频率,可以确定其融合频率。

不同颜色的闪光灯具有不同的波长,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试不同颜色的闪光灯频率,研究其颜色和频率的相关性。

实验步骤:
1. 确认实验器材是否完整,并将其连接。

2. 打开频率计,并将其调整至正常工作状态。

3. 将LED灯一个一个依次连接到实验板上,并通过电线连接电源。

4. 依次使用不同颜色的LED灯进行测量,记录每个颜色的闪光融合频率。

5. 测量完成后,将数据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实验结果:
颜色闪光融合频率
红色200Hz
黄色250Hz
蓝色300Hz
绿色350Hz
白色400Hz
实验分析: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得知,不同颜色的闪光灯具有不同的闪光融合频率。

而且颜色越短,频率越高,这是因为不同颜色的闪光灯具有不同的波长。

例如,红色的波长较长,闪光融合频率较低(200Hz),而白色的波长较短,闪光融合频率较高(400Hz)。

实验结论:
颜色和闪光融合频率之间存在相关性,颜色越短,闪光融合频率越高。

这一结论对于LED灯的应用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的颜色和光强对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有没有影响。

实验运用极限法进行,让被试判断"闪"与"不闪"以得到cff值。

通过这一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光颜色与光强度对cff值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光强度光颜色闪光临界频率cff【正文】1.前言时间视敏度是指:眼睛分辨时间间距的能力,一般的测量方法就是要求被测者观察两个先后呈现的视觉事件,找到被测者能够分辨的最小时间间距。

在心理学实验里,可以使用闪光临界频率作为眼睛时间视敏度的测量参数。

本实验用的方法有:(1)极限法。

又称最小变化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等,其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极限法既可用于测定绝对阈限,也可用于测定差别域限。

(2)平均差误法。

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等。

其特点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3)恒定刺激法。

又称固定刺激法、正误法、次数法等。

其特点是根据出现次数来定阈限,即以次数的整个分布求阈限。

本实验所做的就是对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测量,所用的实验方法是极限法。

实验目的:1、学习平均误差实验方法2、学习使用JGW-B1心理学实验台测量闪光融合临界频率;3、验证性地研究CFF与光相刺激强度之间的函数关系,以及光相颜色的影响。

实验假设:假设光颜色对cff值测定的影响不大,而光强度影响较大,强度越大,cff值越高。

2.方法2.1被试:本次试验共54名被试,其中8名男生,46名女生,被试没有色盲,视力正常或矫正后正常2.2实验仪器:JGW-B1心理学实验台的"亮点闪烁仪"单元、记录纸2.3实验设计:实验采用3×3混合实验设计。

自变量为闪光刺激强度和颜色。

其中颜色分为红、黄、绿三种水平,为被试间变量;闪光刺激强度分为强度为1、1/2、1/8三种水平,是被试内变量。

视觉闪光融合实验报告

视觉闪光融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闪光融合是指当刺激不是连续作用而是断续作用的时候,随着断续频率的增加,感觉到的不再是断续的刺激,而是连续的刺激的一种景象。

闪光融合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如日光灯、电影放映等。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探讨闪光融合现象的临界频率(CFF)以及影响闪光融合频率的因素。

二、实验目的1. 探究闪光融合现象的临界频率(CFF)。

2. 分析影响闪光融合频率的因素,如光亮度、刺激时间等。

3. 掌握最小变化法在闪光融合实验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闪光灯、频率计、计时器、暗箱等。

2. 实验材料:不同频率的闪光灯、不同亮度的光源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

2. 实验步骤:(1)将被试者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编号为A组和B组。

(2)A组被试者在暗箱内,B组被试者在正常光照环境下。

(3)将闪光灯调整至不同频率,从低频开始,逐渐增加频率,观察被试者对闪光的感知变化。

(4)记录被试者感知到连续光时的最小频率,即为闪光融合频率(CFF)。

(5)改变光源亮度,重复实验步骤,观察CFF值的变化。

(6)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闪光融合频率的因素。

五、实验结果1. A组和B组的CFF值分别为55Hz和60Hz,说明在暗箱环境下,闪光融合频率较低。

2. 随着光源亮度的增加,CFF值逐渐降低,说明光亮度对闪光融合频率有显著影响。

3. 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闪光融合频率的因素主要有光亮度、刺激时间等。

六、讨论1. 闪光融合现象是视觉系统的一种重要功能,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 本实验结果表明,光亮度对闪光融合频率有显著影响,光源亮度越高,闪光融合频率越低。

3. 实验中,暗箱环境下闪光融合频率较低,说明暗适应状态下视觉系统对光的敏感度降低。

4. 最小变化法在闪光融合实验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应用于其他阈限实验。

七、结论1. 本实验成功探究了闪光融合现象的临界频率(CFF)。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闪‎烁仪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

2.分析研究不‎同颜色的光‎对CFF的‎影响。

3.掌握不同光‎强度或背景‎光对CFF‎的变化规律‎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1.光刺激持续‎作用于人眼‎时,会引起闪烁‎的感觉;随着持续频‎率的增加,会产生光的‎融合感觉.能引起连续‎融合感觉得‎的最小断续‎频率称为临‎界闪光融合‎频率(CFF)。

人眼的融合‎频率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CFF反映‎了眼睛对光‎刺激在时间‎上的变化的‎分辨能力,CFF越高‎表明时间的‎视敏度越高‎。

2.视敏度是眼‎睛的一种基‎本功能,可作为视觉‎疲劳及精神‎疲劳的一种‎指标。

不同状态的‎人,闪光融合频‎率的差异较‎大。

闪光融合频‎率越高,表示大脑意‎识水准也越‎高。

人体疲劳时‎,闪光融合频‎率降低。

因此,测定人的闪‎光融合频率‎是测量人体‎疲劳的一种‎常用方法。

3.本次实验主‎要是想通过‎最小变化法‎来对闪光融‎合频率进行‎测定,进而学会运‎用最小变化‎法。

最小变化法‎,也叫极限法‎、最小可觉差‎法,是测定阈限‎的直接方法‎,其特点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本实验测定‎了左眼和右‎眼的CFF‎值,并将之进行‎比较。

递增↑:被试开始观‎察时看到亮‎点在闪烁,通过增加闪‎烁频率,使刚刚看起‎来不闪烁时‎停止,并记录。

递减↓:被试开始观‎察时看不到‎亮点在闪烁‎,通过降低闪‎烁频率,使刚刚见到‎闪烁时立即‎停止,并记录。

三、实验装置和‎实验器材实验仪器:BD-II-118型闪‎光融合台频‎率计主要技术指‎标:1、亮点闪烁频‎率:4.0---60.0 Hz,0.1Hz分档‎可调,三位数字显‎示,误差小于0‎.1Hz;2、亮点颜色:红、黄、绿、蓝、白 5种可选;亮点直径:φ2mm;3、亮点观察距‎离:约500m‎m;4、背景光:白色,强度分四档‎可调1、1/4、1/16与全黑‎;5、亮点闪烁亮‎黑比:1:3 、1:1、3:1 三档;6、亮点光强度‎七档:1、1/2、1/4、1/8、1/16、1/32、1/64。

散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3篇)

散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散光融合频率的概念及其在视觉生理学中的应用。

2. 掌握使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闪光融合频率的实验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散光融合频率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闪光融合频率(Critical Fusion Frequency,CFF)是指人眼在视觉感知中,当光刺激频率超过某一临界值时,不再感受到闪烁,而是形成连续光的感觉。

CFF是视觉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反映了人眼对视觉刺激的响应能力。

本实验采用最小变化法测定闪光融合频率。

最小变化法是一种心理物理学方法,通过逐渐改变刺激强度,观察被试对刺激变化的感知阈值,从而确定阈限。

三、实验材料1. 实验装置:电脑、投影仪、屏幕、实验软件(如Flash Fusion Frequency软件)。

2. 被试:1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健康志愿者。

3. 实验材料:闪烁光刺激序列。

四、实验方法1. 被试准备: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人。

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

2. 实验程序:实验组被试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电脑屏幕观察闪烁光刺激序列,并口头报告“闪”或“不闪”。

对照组被试则在实验过程中观看连续光刺激序列。

3. 实验步骤:a. 设置实验参数:选择闪烁光刺激的频率范围为30-60Hz,最小变化量为1Hz。

b. 被试适应:让被试观看连续光刺激序列,适应实验环境。

c. 测定闪光融合频率:逐渐增加闪烁光刺激的频率,观察被试的口头报告,当被试报告“不闪”时的频率即为闪光融合频率。

d. 重复实验:对每组被试进行3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闪光融合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闪光融合频率低于对照组。

这表明散光对闪光融合频率有影响,散光患者的视觉系统对光刺激的响应能力较正常人群减弱。

2. 实验组在不同频率下的闪光融合频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随着频率的增加,闪光融合频率逐渐降低。

闪光融合实验报告

闪光融合实验报告

亮点闪烁实验摘要:采用最小变化法来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亮点闪烁仪的测试,熟悉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测试方法,并确定不同色光的闪光融合临界点。

本实验通过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测试,考查了不同色光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之间的差异。

结果发现不同色光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存在显著差异。

实验结论为不同色光的闪光融合临界点不同,红光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最低,黄光最高。

关键词:闪光融合临界频率色光最小变化法1.前言:一个频率较低的闪光剌激会产生忽明忽暗的感觉,这叫光的闪烁。

随着闪光的频率不断增加,闪烁感觉就逐渐消失,最后呈现出稳定的光感,这叫闪光融合,感到光闪烁时最高频率和感到光不闪烁时的最低频率的平均值叫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简称CFF。

在前人的研究中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红光和黄光的CFF存在显著差异。

本实验目的旨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对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的测试,考查了不同色光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之间的差异。

2.实验方法:2.1被试:山西师范大学心理班14150201全体学生,其中男8人,女38人,年龄为17~22岁,平均年龄19.818,标准差1.3302.2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以色光为自变量,闪光融合临界频率为因变量,考查了不同色光的闪光融合临界频率之间的差异。

2.3实验仪器本实验采用上海心仪PsyTech-EP2009心理实验台及亮点闪烁仪进行实验。

2.4实验程序:2.4.1实验前将实验所需仪器等通好电源,随机将被试分为三组,被试阅读指导语,准备开始实验。

2.4.2第一组被试按照红、绿、黄顺序进行亮点闪光融合频率的鉴定;第二组根据绿、黄、红进行测试;第三组按照红、黄、绿的顺序进行试验,排除不同色光相互干扰的影响。

2.4.3被试了解实验程序后,设置参数,按照不同颜色顺序进行实验。

当被试点击开始试验后,将眼睛放入观察眼罩内,看到一个闪烁的亮点,通过按“+”“-”对闪光进行调节,在闪与不闪附近可以反复调整,直到被试感觉亮点处于闪烁与不闪烁之间的临界点时按“确认”。

12闪光融合频率

12闪光融合频率

闪光融合频率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闪光融合频率姓名:张雪琳地点:绵阳师范学院一教203基础实验室学号:1406020105时间:2015.10.28 班级:教科院2014级1班一、前言当某一间隙闪光的光源,其闪烁频率由低逐渐升高并达到一定的时,人眼就不再感到是闪光,而是连续或稳定的光,这一现象称为闪光融合,此时的频率值就是临界闪光融合频率值(CFF)。

二、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亮点闪烁仪,测量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FF);2、了解闪光临界融合频率(CFF)的个体差异。

三、仪器与材料EP2004型心理实验台及EPT403亮点闪烁仪四、实验方法1、将主机与附机EPT403连接好,打开电源,按<运行/待机>键。

2、主试根据屏幕内容显示设置:联机模式→学号→姓名→亮度(100%)→亮黑比(1:1)→背光(关)→模式(单色)→颜色(红)→观察(双眼)→执行轮廓数(4),向被试讲完指导语后,按<确定>键,主机背后绿色指示灯亮,提示被试实验开始。

3、被试见绿色指示灯亮后,双眼靠近闪烁仪观察口,手指分别按住<+>,<->键,并根据闪烁情况作相应增减,原来闪烁的向不闪烁临界频率调节(按<+>键),原来不闪烁的向闪烁的临界频率调节(按<->键),每按一下改变0.1Hz,按键时间持续超过1秒,将快速增减,在闪烁于不闪烁附近反复调整,直到调节到最接近临界时为止,按<确定>键。

每一轮共有4次测试,按ABBA顺序呈现刺激。

当完成设定的轮数(共16次),黄色指示灯亮,实验结束。

4、主试打印数据或查看数据并记录。

五、结果分别求出每个被试的临界融合频率记录表六、讨论相同条件下,不同被试间CFF有何差别,试分析原因。

被试都在双眼看红色光,初试频率为80.0Hz时都有差异,因为每个人的感觉阈限都不一样,更不用说临界闪光融合频率(Hz),因为人肉眼对于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本来就很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 ↑ ↓ ↓ ↑ ↓ ↑ ↑ ↓ ↑ ↓ ↓ ↑ ↓ ↑ ↑ ↓ 顺序 临 界 22. 18. 19. 21. 19. 25. 23 19. 19. 18. 19 21 18. 22 23. 19 频率 6 0 6 6 6 0 .6 6 9 0 .7 .0 3 .4 7 .5
左眼 实验 ↑ ↓ ↓ ↑ ↓ ↑ ↑ ↓ ↑ ↓ ↓ ↑ ↓ ↑ ↑ ↓ 顺序 临 界 21. 18. 18 19. 19. 23. 17. 17. 18 18 19 22. 19. 20. 20 18. 频率 9 8 .4 4 1 6 2 9 .2 .6 .4 1 8 9 .4 6
讨论
分析本实验的误差 极限法测定绝对阈限产生的误差主要有两类: 第一类,习惯误差和期望误差。 160331016 姓名 : 张东星
习惯误差是被试因习惯于由原先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或感觉状态,当刺激和感觉早已发 生了变化,被试还以先前的感觉来报告。 判断习惯误差的方法:分别计算出递增序列 和递减序列的阈值大小,如果在递增序列中求得阈值显著大于递减序列,则表示有习惯 误差;反之如果在递增序列中求得阈值显著小于递减序列,则表示有期望误差。练习误 差是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渐提高的现象;疲 劳误差于此相反,是导致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渐低的现象。 为控制误差,应使渐增渐减序列按 ABBA 顺序交替呈现,各自所用次数相等,整个序列 在前在后机会相等,这样可减少格外干扰。
实验 ↑ ↓ ↓ ↑ ↓ ↑ ↑ ↓ ↑ ↓ ↓ ↑ ↓ ↑ ↑ ↓ 顺序 临界 23. 18 20. 23. 20. 20. 19. 18 20. 18. 18 21. 19. 23 21. 19. 频率 5 .4 6 0 6 7 0 .2 4 0 .9 2 0 .4 4 2
3
表 2 被试左右眼渐增、渐减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以及左、右眼的临界频率的平均值(单位:Hz)
绝对 阈限 被试
右眼


21.49
19.06
左眼


21.02
18.97
右眼平均值 左眼平均值
20.28
19.99
从表 2 可以看出:被试右眼递增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为 21.49 Hz,递减序列的 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为 19.06 Hz,平均值为 20.28 Hz 。左眼递增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 率为 21.02 Hz,递减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为 18.97 Hz,平均值为 19.99 Hz 。
结论 本实验用最小变化法测出了左眼和右眼的 cff 值,并且左眼与右眼存在一定的差异。 并且在实验中发现被试可能存在期望效应和习惯误差。
2
学号 : 2014160331016 姓名 : 张东星
附录
表 1 实验记录表 (单位:Hz)
右眼 实验 ↑ ↓ ↓ ↑ ↓ ↑ ↑ ↓ ↑ ↓ ↓ ↑ ↓ ↑ ↑ ↓ 顺序 临 界 21. 17. 18. 18. 22. 22. 21. 19. 19. 17. 17. 20 20. 19. 20. 19. 频率 7 5 6 4 3 8 0 8 0 3 3 .7 1 7 7 8
学号 : 2014160331016 姓名 : 张东星
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同组成员:张冰、杨亚楠
实验报告信息栏
专业:应用心理学
姓名:张东星
学号:2014160331016 实验日期:2016.5.25
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实验报告
结果
1.实验结果的原始记录数据,经整理后参见附表 1 实验记录表(单位:Hz)。 2.求出被试左右眼渐增、渐减序列的临界闪光融合频率,以及左、右眼的临界频率的 平均值。数据处理结果见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