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武陵春李清照赏析

武陵春李清照赏析

武陵春李清照赏析武陵春李清照赏析导语:武陵春是李清照中年所作,丧夫之痛,生活困苦。

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武陵春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武陵春·春晚作者: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

“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

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

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

《武陵春春晚》诗词译文和赏析

《武陵春春晚》诗词译文和赏析

《武陵春春晚》诗词译文和赏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武陵春春晚》诗词译文和赏析《武陵春·春晚》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武陵春 春晚》解析

《武陵春  春晚》解析

《武陵春·春晚》全文及解析
《武陵春·春晚》的全文为: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上阕通过描绘风停花谢的春景,表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和无奈。

日头已经升得很高,词人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因为她所感受的,不仅是大自然的春天即将消逝,更是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也一去不复返。

眼前的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这让她感到万事皆休,即使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也还未开口,眼泪就先流下来了。

下阙则展现了词人听闻双溪春景正好后的心动,她打算乘船去那里散心。

然而,她又担心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无法承载自己内心沉重的忧愁。

这两句将抽象的“愁”具体化,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词人的苦闷。

整首词以浅近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词人内心的愁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话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承载之物,把无形的愁绪形象化,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愁苦。

这句词的意思是:只是担心双溪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作者借船载愁,突出了自己的愁绪之重,连船都无法承载。

这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情感。

这句话通过巧妙的比喻和夸张,将作者的愁绪表现得具体可感,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更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武陵春》赏析

《武陵春》赏析

《武陵春》赏析《武陵春》赏析导语:武陵春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旋律深沉忧郁。

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武陵春的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武陵春·春晚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

“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

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

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翻译及赏析李清照《武陵春》原文翻译及赏析女词人李清照中年寡居时所作,它的艺术成就之高,在诗词史上已经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拟。

以下小编带来李清照《武陵春》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收藏。

武陵春·春晚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

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

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

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

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赏析】历来写愁之作颇多:或直抒胸臆,“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邶风·泉水》);或巧用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或融愁于景,“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晏殊《蝶恋花》);……这些都饶有趣味,各具特色。

李清照的《武林春》,同样写愁,却能自铸新辞,以其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后人盛传的抒愁佳篇。

此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

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流寓浙江金华。

这首词表达的就是这种国破家亡的满腔忧愁。

词虽仅在末尾出现一个“愁”字,而“愁”实在是贯穿全篇的主题线索。

整首词写得极其含蓄委婉,又起伏变化,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黄了翁《蓼园词话》),充分体现了婉约词派的特色,耐人品味。

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意不过风吹落花而已,然仔细想来,“风住”,则在此之前曾是风狂雨骤之时,词人定被风雨锁在室内,其忧闷愁苦之情已可想而知(同时为下文“也拟泛轻舟”作伏笔)。

“尘香”,则天已转晴,落花成泥,透露出对美好景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

“花已尽”既补说“尘香”的原因,又将“愁”意推向更深一屋,大有“落花流水春去也”之意。

李清照的《武陵春》赏析

李清照的《武陵春》赏析

李清照的《武陵春》赏析《武陵春》原文: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赏析1: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

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

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

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

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

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

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

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

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

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

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

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

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念奴娇》中所说的“多少游春意”。

李清照《武陵春》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全词翻译赏析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译文] 周围的景物还跟原先一样,可是人却非当时的那个人,好多美好的事情都 找不到了,想说话,还没有说的出口,泪水就已经流了下来。

[出自] 李清照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 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

尘香:落花化为尘土,而芳香 犹在。

陆游 《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此意同。

日晚倦梳头:按照古代的妇女习惯,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应该就是梳妆打扮。

而诗句 的意思是到了正午都没有无心梳头,因为无人观赏自己的容貌。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句抒写作者凄凉落寞的心境。

物事人非: 风物依旧, 人事却已不同。

这里是说, 自己与丈夫 (赵明诚) 收集的金石、 文物、 书籍还在,可大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丈夫也已经去世,自己流离失所,一切均已 不可与往昔相比。

事事休:一切事情都完了。

双溪:浙江金华的一条河。

东港、西港二水流至金华汇合,称婺港,又称双 溪,是当时的游览胜地。

这里指的是李清照将要春游的地方。

拟:打算。

舴艋(zé měng)舟:形似蚱蜢的小船。

译文 1 :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

风物依旧是 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 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

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译文 2: 狂风终于停歇了,花也已被吹尽,只有尘土中还留着一点香气。

太阳已经很 高了,我却还是无心梳洗打扮。

眼前的风物还在,可人却不在了,好像一切都没 有意义!我想说出满腹的哀愁,可话还没说出口,眼泪却已止不住地流! 听说双溪的景色还不错,我也曾想到那里去在溪上泛舟。

可是只怕呵,双溪 那样的小的船儿,载不动我这满怀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 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 以第一人 称的口吻, 用深沉忧郁的旋律, 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一、作品原文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白话译文: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二、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

”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

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

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

”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

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

”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三、作品赏析整体赏析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6篇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6篇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6篇导读:这是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写的一首词。

当时国破家亡,夫伤物散,她也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所以,词情及其悲苦凄惨。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李清照《武陵春》赏析6篇,更多杂文阅读欢迎访问YJBYS文学网。

《武陵春》赏析篇一: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

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

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所论甚切。

首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风住”、“花已尽”的结局。

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

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动。

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笔法略同于其早期词作《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起来慵自梳头”,但一为生离之愁,一为死别之恨,巨细深浅均有所不同,作者在遣辞上易“慵”为“倦”,正显示了二者之间的差别。

三、四两句是漱玉词中并不多见的直抒胸臆之笔。

之所以一改含蓄风格,当是因为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渲泄。

“物是人非事事休”,说明她生活中原有的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虽是放笔直书,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力。

过片后“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

但“只恐” 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

“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

这是其构思新颖处。

此外,下片中“闻说”、“也拟”、“吸恐”六字前后勾连,也是揭示作者内心活动的传神笔墨。

《武陵春》赏析篇二: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

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

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

武陵春李清照赏析

武陵春李清照赏析

武陵春李清照赏析武陵春李清照赏析 导语:武陵春是李清照中年所作,丧夫之痛,⽣活困苦。

以下是由⽹⼩编为您整理的武陵春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武陵春·春晚 作者:李清照 风住尘⾹花已尽,⽇晚倦梳头。

物是⼈⾮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

只恐双溪舴艋⾈,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 这⾸《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

这⾸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内⼼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喝三叹,语⾔优美,意境,有⾔尽⽽意不尽之美。

这⾸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体,以第⼀⼈称的⼝吻,⽤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依的才⼥形象。

这⾸词简炼含蓄,⾜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

其中“风住尘⾹花已尽”⼀句已达⾄境:既点出此前风吹⾬打、落红成阵的情景,⼜绘出现今⾬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写出了她惜春⾃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穷尽。

这⾸词由表及⾥,从外到内,步步深⼊,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

“⽇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这⾥所写的“⽇晚倦梳头”,是另外⼀种⼼境。

这时她因⾦⼈南下,⼏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只⾝流落⾦华,眼前所见的是⼀年⼀度的春景,睹物思⼈,物是⼈⾮,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穷索寞。

因此她⽇⾼⽅起,懒于梳理。

“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深刻。

这⾥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意却⽆⽐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下⼦倾泻出来,感⼈肺腑、动⼈⼼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感情。

她⾸先连⽤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波三折,感⼈⾄深。

第⼀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扬,词⼈刚刚还流泪,可是⼀听说⾦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如织,她这个平⽇喜爱游览的⼈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了。

武陵春》李清照

武陵春》李清照

•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 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 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 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 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 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 奇”,“往往出人意表”。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 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 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 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 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 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 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 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 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 构成了完整的 意境。
• 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 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 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 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 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 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 •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 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 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 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 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 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 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 的哀愁。
• 8、“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 感情的变化过程,请赏析。 • “闻说”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也拟”作 者也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从而去寻求一个 消除愁苦的办法。不过作者转而又否定了自己的 计划,“只恐”双溪上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 内心沉重的哀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 是作者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 的哀愁重的连船都载不动。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及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及赏析李清照武陵春原文及赏析《武陵春》这首词是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清照武陵春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翻译: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赏析: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当年她是五十三岁。

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

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

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

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

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

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

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

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李清照宋词注释翻译赏析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花朵已经凋谢。

日色已晚,作者却懒得梳妆打扮。

这些描写烘托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悲伤。

“物是人非事事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曾经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再,而如今的一切都变得陌生和不如意。

“欲语泪先流”,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她想要倾诉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默默地流泪。

下阕中,“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表达了作者想要出去散心的想法。

然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句词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忧愁。

双溪的小船虽然能够承载她的身体,但却无法承载她内心的忧愁。

这种无法言说的痛苦和无奈,使得作者更加感到孤独和凄凉。

整首词通过对暮春时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

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忧愁,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她的情感世界。

同时,这首词也反映了李清照在南渡后的生活经历和心境变化,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翻译这首词时,为了更准确地传达其意境和情感,我采用了以下的翻译方法:风停了,尘土中带有落花的香气,花朵已经凋谢。

日色已晚,我却懒得梳妆打扮。

曾经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再,而如今的一切都变得陌生和不如意。

想要倾诉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默默地流泪。

听说双溪的春天景色还不错,我也打算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

只是担心双溪的小船,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写,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在翻译过程中,我尽力保留了原词的意境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首词的魅力。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赏析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赏析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赏析(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赏析,欢迎参考~《武陵春•春晚》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昨毓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注释】⑴此词在《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矶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

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

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

”(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己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原文+赏析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赏析】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

“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

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

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

“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

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原文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原文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原文赏析《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

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武陵春·春晚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及注释译文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注释⑴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调作“武陵春第二体”。

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人。

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

”(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武陵春·春晚》原文赏析

《武陵春·春晚》原文赏析

《武陵春·春晚》原文赏析引导语:的这首《武陵春》十分出名,以下是小编精心为您准备的《武陵春·春晚》原文赏析,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武陵春·春晚朝代:宋代作者:李清照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注释⑴此词在《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

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

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

”(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

“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导读:一、作品原文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白话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

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

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

”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

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

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

”李清照《打马
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

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

”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三、作品赏析
整体赏析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
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

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
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

“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

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

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

“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

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

“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

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

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

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
新意,各具特色。

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

读者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这首词的整个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处。

欧阳修《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周邦彦《望江南·游妓散》与此词作法相同,可以类比。

谭献《复堂词话》批欧词首句说:“扫处即生。

”这就是这三首词在布局上的共有特点。

扫即扫除之扫,生即发生之生。

从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说以前一阶段情景的结束,欧、李两词是说春光已尽,周词是说佳人已散。

在未尽、未散之时,芳菲满眼,花艳掠目,当然有许多动人的情景可写,可是在已尽、已散之后,似乎没什么可写了,但下面又发生了另外一番情景。

欧词则写暮春时节的闲淡愁怀,周词则写独步回堤直至归去的凄凉意绪,李词则写由风住尘香而触发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

而这些,才是作家所要表现的,也是最动人的部分,所以叫做“扫处即生”。

任何作品所能反映的社会人生都只能是某些侧面。

抒情诗因为受着篇幅的限制,尤其如此。

这种写法,能够把省略了的部分当作背景,以反衬正文,从而出人意外地加强了正文的感染力量,所以是可取的。

名家点评
明代叶盛《水东日记》:玩其辞意,其作于序《金石录》之后欤?
抑再适张汝舟之后欤?文叔不幸有此女,德夫不幸有此妇。

其语言文字,诚所谓不祥之具,遗讥千古者欤。

明代李攀龙《草堂诗余隽》:未语先泪,此怨莫能载矣。

景物尚如旧,人情不似初。

言之于邑,不觉泪下。

明代董其昌《便读草堂诗余》:物是人非,睹物宁不伤感!
明代陆云龙《词菁》:愁如海。

清代吴衡照《莲子居词话》:易安《武陵春》,其作于祭湖州以后欤?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叶文庄乃谓语言文字诚所谓不祥之具,遗讥千古者矣,不察之论也。

清代万树《词律》:《词统》、《词汇》俱注“载”字是衬,误也。

词之前后结,多寡一字者颇多,何以见其为衬乎?查坦庵作,尾句亦云“流不尽许多愁”可旺。

沈选有首句三句,后第三句平仄全反者,尾云”忽然又起新愁”者,“愁从酒畔生”者,奇绝。

清代俞正燮《易安居上事辑》:其事非闺闱文笔自记者莫能知。

清代王士禛《花草蒙拾》:“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两州”,正可互观。

“双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不免径露矣。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易安《武陵春》后半阙云:“闻说双溪春尚好······载不动、许多愁。

”又凄婉、又劲直。

观此,益信易安无再适张汝舟事。

即风人“岂不尔思,畏人之多言”意也。

投纂公一启,后人伪撰,以诬易安耳。

近代·靳极苍《唐宋词百首详解》:全词婉转哀啼,令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本非悼亡,而实悼亡,妇人悼亡,此当为千古绝唱。

现代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感情深切真挚,构思新颖巧妙,语言浅近而含蓄深沉,无论是直抒愁苦之情或细写内心的微妙变化,都很生动感人。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1.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写作背景
2.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注释及译文
3.武陵春李清照改写作文
4.改写武陵春
5.改写《武陵春》
6.《武陵春》改写
7.改写:武陵春
8.我的作品作文
上文是关于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感谢您的阅读,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