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合集下载

开题报告--贵州区域经济差异

开题报告--贵州区域经济差异
深尾京司等整理分析了日本1955—1973年间各县的数据,认为日本地区间收入水平存在收敛现象,但新古典框架内的索洛模型收敛机制在日本并不存在
陈和弗莱舍(1996)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利用中国1952—1993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研究发现1952—1978年间,我国地区人均GDP呈发散趋势,1978—1993年间,中国各省份人均GDP存在着条件趋同,认为改革开发以后中国地区之间的差异有缩小趋势。
(2)就省际之间来看,刘卫东(1997)认为1952—1995以来的省际绝对差异呈现不断扩大、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的长期趋势;魏后凯认为1978—1990的省际差距是缩小的;覃成林(1998)则认为,在1978—1992年间,省际绝对差距是不断扩大的,特别是90年以后迅速扩大,而相对差异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呈不断缩小趋势90年代后又出现扩大势头;周玉翠,齐清文(2002)以人均GDP为测度指标,对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均GDP的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等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在1990—2000年10年间,省域经济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都是逐年扩大的。
国内研究方面,其一,区域差异、经济差异,对省内的研究较少,国内的研究尺度主要是集中在三大地带和省际之间的然而省内的区域经济差异并不亚于全国地区间的区域省内区域经济差异的缓和有利于缩小全国的区域经济差异。其二,在对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指标和方法上,主要集中在对绝对差异(极差、标准差)和相对差异(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等)的研究方面,本文在借鉴这些指标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指标体系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总体分析,将区域差异分析更深一层。其三,国内学者在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也逐渐趋向于动态分析,以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为基础分析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中的作用。这对本文分析贵州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差异巨大,有的地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裕,而有的地区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顿。

究其原因,涉及到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一、区域资源分布差异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某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的存在使得这些地区能够依靠资源开采和加工获得经济利益,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而一些资源贫乏地区则面临着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

二、区位条件差异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以及地理位置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地处交通枢纽、沿海地区或者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的地区,具备更便利的物流条件,可以更快地将生产资料和商品流通到其他地区,提高了该地区的经济活动效率。

而交通不便利或者偏远的地区,受到运输成本和时效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较为缓慢。

三、政策扶持的不平衡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的不平衡也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有的地方政府重视经济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和企业发展。

而另一些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相对滞后,无法有效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

四、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差异教育程度和人力资源水平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育资源的差异导致了人力资源的差异,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差距也进一步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通常拥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并能吸引更多的跨国或者跨区域企业的投资。

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则面临着缺乏人才和创新能力的挑战。

五、历史和文化传承的影响地域之间的历史和文化差异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一些地区经济的发展起源于历史上的特定产业或经济模式,这种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一些地区过于依赖传统产业,未能及时转型升级,导致发展相对滞后。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主要受制于资源分布、区位条件、政策扶持、教育人力资源和历史文化因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我国经济建设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对分析我国当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情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方面做出很大调整,由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开始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国家制定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沿海地区经济迅速腾飞,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差距。

中西部地区物产资源丰富,同时强而有力的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以重工业为主的东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充裕,工业配套设施较为完善,但因缺乏产业技术升级改造,东北地区发展势头有所减弱。

二、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1.地理位置。

自然资源分布差异以及不同级别开发建设程度所引发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分布差异巨大。

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但耕地却是北多南少,东部地区气候条件好,平原广阔,水陆交通发达,沿海区位优势明显。

中西部为中国几大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条件敏感而脆弱。

在自然地理条件中,交通条件是区位条件中的基础性因素。

从地理区位和交通通讯来说,东部均具备较强的优势。

2.工业技术条件和工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在我国经济产业链的发展中,工业具有举足轻重作用。

在历史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下,西部地区发展比较落后,企业规模小,大型工业企业更是屈指可数,因此经济发展其他地区是为落后,而在沿海地区,极早开放口岸,招商引资,科技投入较多,对东部地区产业的形成及其产业结构升级注入新鲜活力,具有良好的工业技术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因此其经济发展良好。

而中西部地区始终以经济效益低、投资回报率低的农业及重工业为主,转型困难,所以还延续着东部沿海地区重工业基地的角色,长此以往对中西部地区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使其与东部地区在经济上的差距扩大化。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多山的省份,气候多变,资源分布不均。

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

本文将从地理位置、资源分布、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贵州省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一、地理位置不利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形多山,交通不便,这使得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许多地区交通不便,导致资源无法快速流通,产业无法完全发展。

贵州省地处西南边陲,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使得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对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提高区域内资源、信息、人流动性。

同时加强边远地区的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和资金进入,推动经济发展。

二、资源分布不均贵州省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东部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西部地区的资源较为贫乏,这使得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平衡的现象。

东部地区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迅速发展,而西部地区由于资源的匮乏,相对滞后。

对策: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保护好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实施资源整合与转移政策,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增加资源的整体供给。

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引导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向西部地区倾斜,激发其发展潜力。

三、政策导向不当贵州省的一些政策导向不当,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由于政策扶持的不足,面临着经济发展的困境,而另一些地区由于政策扶持的过多,可能导致产业过度集中,资源浪费。

对策:合理制定区域经济政策,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区域协调发展的力度,着力打破区域经济发展的壁垒,促进区域内的产业互补和资源共享。

政策上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提高其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四、人才流失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还与人才流失密切相关。

由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迅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向东部地区流动,而西部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相对滞后,人才流失严重,造成人才资源不均衡分布,使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位于西南地区,是中国贫困人口比例最高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虽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现象。

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交通不便等问题制约了贵州省经济的全面发展。

深入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对于推动全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贵州省正在积极推进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综合实力。

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出有效对策,将对贵州省经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其中包括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交通不便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找出导致不平衡发展的根本原因,为贵州省的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以期实现贵州省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均衡发展,提高全省的整体经济水平,助力贵州省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本研究旨在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为未来贵州省经济发展方向的制定和政策的调整提供借鉴与参考。

1.3 研究意义贵州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严重影响着全省经济的整体发展。

解决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决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可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当前,贵州省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城乡发展不均衡、资源利用不均衡、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善,将会影响全省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导致社会矛盾加剧,甚至引发经济危机。

2. 正文2.1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一、地理条件不利贵州省地处西南边陲,地势多山,交通不便,交通运输成本高,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阻碍。

山区地势多崎岖,交通建设难度大,导致交通网络不完善,阻碍了各地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城乡间的联系。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引言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资源的国家,拥有着广袤的疆土和多样化的经济发展水平。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也逐渐显露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协调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探讨协调财政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差异明显,造成了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情况。

一般来说,东部地区的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工业和服务业发达;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区生产总值差异明显。

我国东部地区的生产总值通常远远高于西部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是遥遥领先。

2. 城乡发展差距悬殊。

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区相较于农村地区,人口密度大,产业基础扎实,经济持续增长;而农村地区的工业和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民收入较低,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差距。

3. 城市之间的发展差异。

除了东部沿海地区之外,内地地区的城市之间也存在着发展差异,一些省会城市和特大城市的经济发展要明显优于其他中小城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内陆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以及城市之间。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不仅会影响到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影响国家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

1. 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

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存在着巨大差异,东部地区的沿海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良好,适合农业和工业发展;而西部地区山地、沙漠等自然条件限制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 政策和制度的影响。

一些地区因为政策和制度上的限制,导致了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比如财政投入不足、市场监管不力等问题。

3. 人口迁徙和城市化。

东部地区由于工业和服务业发达,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形成了人口过剩和城市化过程。

而西部地区因为产业结构单一,吸纳人口的能力有限,导致了人口外流。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及其协调财政政策探讨一、引言我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多样化地域特征的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我国长期以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针对这一问题,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实施协调发展政策,其中财政政策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现状入手,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并探讨协调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建议。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1. 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

东部沿海地区以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为代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较高,产业结构较为完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而西部地区以青海、贵州、甘肃等省份为代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较低,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创新能力弱,对外开放程度相对较低。

2. 形成差异的原因(1)地理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适合发展海洋经济和外贸。

而西部地区地处高原和山区,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制约了经济发展。

(2)政策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东部沿海地区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向该地区聚集。

而对于西部地区的扶持政策相对较少,导致其发展相对滞后。

(3)资源配置不均。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为丰富的人力、资金、技术和市场资源,而西部地区资源匮乏,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三、协调财政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 为落后地区提供资金支持。

财政政策可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拨款,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2. 优化资源配置。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促进资源向落后地区的流动和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3.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财政政策可以适度增加对东部发达地区的税收和财政支出,鼓励其向落后地区输出资源和技术,促进区域间的产业协同和资源互补。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促进措施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促进措施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促进措施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问题愈发凸显。

本文将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促进措施。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1.地理位置因素:地理位置直接影响了区域之间的交通和物流条件。

相对偏远地区通常面临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的问题,而具备便捷交通条件的城市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资本。

2.自然资源禀赋: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巨大,导致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存在差异。

资源丰富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明显优势,而资源匮乏地区往往面临发展瓶颈。

3.人力资源:区域之间的人口结构、教育水平以及技能结构等因素也是导致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能够为经济提供更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产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具备了特定的产业优势。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高附加值产业,而落后地区则可能主要依赖低技术含量的产业。

5.政策因素: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政策导向和扶持力度也是造成地区间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政策支持能够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而政策的不平衡和不公正也会导致区域发展的不均衡。

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1.优化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高交通运输和通信网络的发展水平,缩小地区间的交通成本差异,提高区域间的连接度。

2.培育新经济增长点:通过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的创新能力。

3.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和技能水平,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4.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制定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扶持和援助,推动地区间的协同发展,减少区域间的差距。

5.改革和优化政策环境:加大政府对地方的支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促进公平竞争,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为企业提供更加公平、稳定的市场环境。

中 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 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居民收入等方面,还受到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经济总量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以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为代表的城市群,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开放的政策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投资,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

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相对较小。

尽管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以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导。

例如,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金融服务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为单一,传统产业如资源开采、初级加工等仍占据较大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使得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居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直接指标。

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较高,尤其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较为丰厚。

而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相对较低,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

居民收入差距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消费市场的扩大和内需的拉动。

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众多优良的港口,便于开展对外贸易和物流运输。

同时,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促使其更加注重发展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中西部地区则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但由于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等因素,资源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政策环境也是造成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之一。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素有“中国多彩贵州”之称。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却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贵州省发展较快的地区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贵州省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依然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仅影响着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影响着整个省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深入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探讨相关政府角色以及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的详细分析,寻找不平衡原因,探讨相关政府角色,提出对策建议,探讨实施路径,以期为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研究其原因及对策,对于促进贵州省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贵州省各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对策,可以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整个贵州省经济的健康增长。

深入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对于推动贵州省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为贵州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为贵州省经济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1.3 研究目的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深入探讨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并提供可行的实施路径,以期为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贵州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仍然存在,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不平衡的原因,剖析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探讨实施这些对策的路径,从而为贵州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PPT课件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PPT课件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既邻近 港澳、台湾、日本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又有上海、广 州、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为依托,区位条件优越。中部 地区同样也有一些大城市作依托,但在地理区位上与东 部地区相比,其对外联系明显不如东部沿海地区。西部 地区虽也开通了一些对外贸易口岸,但由于与中国西部 接壤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无 力带动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另外,东部地区自然条件 较好,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有利于开展较大规模的经 济活动和产业布局,而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特别是 西北地区干旱严重,生态恶化,土地贫瘠,经济和社会 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大。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13625.9亿元, 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2019 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最高的内蒙古有 116.8,最低的云南为108.6,相差8.2。2019年地区工业 总产值,前五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分别 为21513.5亿元、18036.7亿元、15380亿元、12864.2亿 元、10342.8亿元,后五位的西藏、青海、海南、宁夏、 贵州分别只有21.4亿元、247.9亿元、333.5亿元、352.8 亿元、977.6亿元,后五位都在1000亿元以下,前五位都 在10000亿元以上。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城乡二元结构被视为造成中国城乡差别的主要因素,城乡差距的实质是城乡居 民收入的差距。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1.6:1) 的水平,按照国际劳工组织2019年发表的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2:1 的国家只有3个,中国便是其中之一。从绝对差距看,197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 镇居民收入相差209.8元,之后几乎每年都在扩大,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 1242.6元,2000年达到4027.0元,2019年达到5850.0元。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与原因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差异是指不同地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种差异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力资本、政策支持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理位置决定了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方面。

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较难进行农业、工业等经济活动,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而一些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地区,如沿海地区或交通便利的地区,由于其便捷的交通条件和资源优势,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资源禀赋的影响资源禀赋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差异,决定了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优势和特色。

一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能够为经济提供重要支撑,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一些资源贫乏的地区,如沙漠地区或者环境恶劣的地区,其经济发展往往受到较大的限制。

三、人力资本的影响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一些地区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能够吸引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进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一些地区由于教育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劳动力素质欠缺,导致其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四、政策支持的影响政策支持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推动因素。

不同地区的政府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同,政策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

一些地区通过出台积极的经济政策,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企业发展,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而一些地区由于政策环境不利,投资机会有限,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力资本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影响,都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解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趋势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解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趋势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解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趋势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差距现象。

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区域收入差距、城乡发展差异等方面。

本文将分析区域差异的原因,并展望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

一、原因分析1. 地理条件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比如,沿海地区由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往往有更好的经济发展前景。

2. 政策支持与产业布局: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对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一些地方政府通过优惠政策或产业引导,吸引外资和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和创新能力提升。

3. 人力资源与人才流动: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人才储备和流动性也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一些人口密集的地区由于人力资源丰富,往往有更好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4. 市场需求和消费升级: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也是造成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区由于市场规模大、消费能力强,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流向,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二、趋势展望1.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导向,未来各地区将更加注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地区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政府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其经济发展。

2.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未来经济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不同地区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培养更多的高端人才,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升级。

3. 区域一体化发展: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区域一体化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

不同地区之间将加强资源共享、市场一体化,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发展。

4. 农村振兴与城乡协调发展:今后将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要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减少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又广泛的话题。

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及快速发展中,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差异,使得东部地区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本文将从地理、人口、资源和政策等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1.地理因素中国的地理特点是广袤而多样的,在地理和气候条件上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东部地区主要是沿海地区,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更多的机会。

这些地区更容(易)吸引外国投资和先进制造业,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本和技术,也更适合发展高端产业。

相反,西部地区则多为内陆和山区,地理环境和气候都相对恶劣,发展的基础条件要差很多。

此外,中国海陆形态也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的重要经济带,由于地理位置和贸易条件的优势,各个经济带培育出了广泛而深厚的产业基础,使得这些地区成为整个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但是,西部地区缺乏相应的发展平台,促使该地区发展的速度比东部地区要慢得多。

2.人口因素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具有众多规模庞大的人口。

地区人口的情况也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东部地区具有比较发达的城市化程度和更高的人均收入,吸引了来自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进城。

由于人口聚居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比如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产业更为集中和发达,因此这些地区的区域经济也更为强盛。

而西部地区因为地广人稀,人口稀少,迁出人口数量大,因此相对较落后。

农村地区的年轻人移民到城市,尤其是迁移到东部沿海城市,为工业和服务行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但也造成了西部地区的落后。

人口因素对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很大,需要加强政策扶持和优化资源配置。

3.资源因素中国的资源分布也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

在面积较小的东部地区,资源利用相对集中和发达,如石油、煤炭、钢铁、化工等行业均比较集中,这些产业支撑着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反,在辽阔的西部地区,大量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导致了区域经济增长出现瓶颈。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是该省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本文从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不平衡的原因,包括资源禀赋、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等方面。

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拓展优势产业等方面。

为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大对落后地区支持力度、推动跨区域合作等措施。

总结反思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为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分析、对策建议、政策建议、实施路径、反思、展望、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资源丰富的省份。

近年来,贵州省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不完善等方面。

这种不平衡发展现象,不仅影响了各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也制约了贵州省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存在,既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短板,也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原因及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仅仅停留在发现问题阶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本研究旨在探讨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参考,推动贵州省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贵州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及东部发达地区。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已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

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及对策,对于推动贵州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可以帮助深化对贵州省经济结构的认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差异也日益凸显。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对于各地政府制定战略规划、合理分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产业结构、人力资本和地理位置等方面,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深入分析。

一、产业结构差异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潜力。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涵盖了先进制造业、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的产业,而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则以农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导。

以中国为例,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其产业结构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涵盖了高科技产业和创新型企业。

而西部地区则在农业和矿产资源开发方面具有优势,但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产业结构的差异导致了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较大差距。

二、人力资本差异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等因素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发达地区通常拥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技能培训机构,人口素质普遍较高。

这为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对而言,欠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本相对薄弱,人口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技能水平不高。

这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在吸引高端产业和人才方面的困难。

三、地理位置差异地理位置是决定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条件之一。

发达地区通常处于经济交通要道、港口和河流流域等区域,具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和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

这使得发达地区更容易与国内外市场接轨,吸引投资和人才。

相对而言,地处偏远地区的发展相对困难。

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市场准入困难,投资和人才流动性不高。

这使得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四、政策差异政策环境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区的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措施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发达地区通常有更多的资源和财富积累,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创业者。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对策分析作者:西玛来源:《中国民商》2020年第05期摘要:我国正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向全面小康的步伐迈进,要建立进一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也就意味着对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也意味着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提高经济发展总体质量成为了大众所关注的热点。

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希望以此更好地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实力。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策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受到基础人才以及能力等各个方面的限制,使得各个区域的经济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而要真正的实现共赢共享,构建中国总体经济强国,就必须突破这些范围限制,通过政府着力、基层响应,系统总体着力部署以及网络化建设发展等等现代化的措施来更好地应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减缓以及部分结构失调的问题,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经济高发展质量发展。

本文抓住这一趋势,对此进行简要分析。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差异的原因(一)地理环境的限制中国幅员广阔,各个地区所具有的地理环境千差万别,所以就导致了中国各个区域之间地理环境不同所具备的地理发展条件也是不同的,造成各个地区在数年以来的经济发展基础不同。

比如东部地区沿海具有很好的对外开放能力,受到了改革开放的优惠政策,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就迅猛的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

但是新疆西藏地区由于它们的气候干旱或者是低海拔的原因而导致了外来引进不足,在以往经济发展当中受到了很多的局限,使得发展经济的基础非常的薄弱,而且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整体的发展当中处于弱势,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的地方。

由此看来,地理环境的限制是使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出现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人才的差异人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力和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原因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原因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日益显著。

有些地区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而另一些地方却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本文旨在分析这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一、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自然资源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矿产等,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带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

而其他地区可能自然资源匮乏,导致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例如,中国的沿海地区由于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便捷的海上交通条件,经济发展较为迅速,而内陆地区由于交通瓶颈和资源相对匮乏,经济增长有限。

二、政策差异政府的政策也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

不同地区在政策方面可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支持和优惠。

例如,政府可能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投资特定地区,这会带动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

而其他地区由于政策不利或者政策执行不到位,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此外,政府对不同地区的投资力度和引导力度也可能不同,进一步加大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三、人力资源和教育差异人力资源和教育水平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

一些地区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使得其在科技创新和高技能产业方面具备较大优势,经济快速发展。

而其他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和劳动力素质的不足,导致经济增长缓慢。

例如,发达的城市往往具有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和优质的人力资源市场,这使得其在技术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方面具备优势。

四、基础设施建设差异基础设施建设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些地区拥有完善的交通网络、信息化水平和市政设施,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

而其他地区由于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够或者基础设施水平滞后,导致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例如,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发展在中国的东部地区相对较好,而在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差,这直接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五、文化传统和产业结构差异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产业结构也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差异逐渐凸显。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分析是对不同地区的经济状况、发展水平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差异性的原因和对策。

本文将以此为主题,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差异性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分析中,我们首先需要对差异性的表现进行梳理和总结。

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

1. GDP总量差异不同区域的GDP总量差异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GDP总量要远高于欠发达地区。

这是因为发达地区的经济基础较好,技术水平较高,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2. 产业结构差异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也会导致经济发展的差异。

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主要以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为主导。

而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的农业和低附加值的制造业。

3. 城乡发展差异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般来说,城市地区的发展要远远超过农村地区。

城市地区拥有更多的产业资源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吸引了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高附加值的工作。

二、差异形成原因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需要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 地理条件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差异形成的基础因素之一。

各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比如,一些沿海地区天生具备了良好的海港条件,便能够发展出以海上贸易为主的经济。

2. 政府支持政府的支持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些地方政府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税收优惠、投资扶持等支持,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

而有些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缺乏关注和支持,导致了经济的滞后。

3.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之一。

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等都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与差异化发展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与差异化发展研究

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与差异化发展研究涂雯(茅台学院,贵州遵义564507)[摘要]改革开放至今,贵州经济发展稳步提升,不论是经济生产规模还是经济发展的质量,都有了很大进步。

但是在本省诸多地区之间还存在一个较为显著的问题,即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不利于贵州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在了解区域经济差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情况,提出促进贵州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期望通过结合各地区的优势,整合并高效利用资源,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稳定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经济生产总值;贵州省[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4)03-0041-03[作者简介]涂雯(1990—),女,湖南岳阳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管理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贵州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2023GZGXRW076)。

第2024年第3期(总第571期)商业经济No.3,2024Total No.571一、区域经济差异的内涵(一)区域经济差异概念界定区域经济是指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经济活动和资源分配,通常包括城市、州、国家或大陆等不同层级的地域范围。

区域经济研究着重于了解和分析一个特定地区内的经济特征、趋势、问题和机会。

区域经济差异指的是不同地理区域内,包括城市、州、国家等特定区域,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生产率、社会福利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和不平衡现象。

这些差异通常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政府政策、文化传统、历史遗留问题等。

在界定区域经济差异时,经济学家和社会科学研究者通常使用一系列定量和定性指标。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包括地区内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就业率等。

产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不同地区的主导产业可能是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这反映了该地区的经济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分析[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摘要区域发展差异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决策、区际经济关系乃至社会发展等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本文从区域经济理论出发,借用锡尔熵对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试图揭示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特点、构成。

关键词贵州省;区域发展差异;锡尔熵
一、研究背景
区域发展差异,这里主要是指经济差异,它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文章为便于分析,把贵州分为四个区域:黔中地区包括贵阳和安顺,黔北地区包括遵义和铜仁;毕水地区包括毕节和六盘水;三州民族地区包括黔西南、黔东南和黔南。

二、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测量
锡尔熵可用来衡量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对总差距的贡献,本文主要选择国内生产总值锡尔熵衡量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指标。

锡尔熵最早是由h·锡尔于1967年研究国家之间的收入差其中i表示区域,j表示区域所包含的市。

如i=1,j=1,2,…5,就分别对应黔中地区所包含的2个市。

yij为第i个区域第j个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份额即某市占所在区域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pij为第i个区域第j个市的人口份额即占所在区域的人口比重。

表1xx年贵州省国内生产总值锡尔熵数据《贵州统计年鉴》(xx)由贵州省xx年数据分析可知。

在贵州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总
体构成中,区间差异平均占总体差异的45.36%,各地区的gdp均以较快的速度增长,它们之间的差距小幅度缩小。

xx年黔中地区gdp 为三州名族地区gdp的1.46倍,为毕水地区gdp的1.44倍,xx年则缩小到1.39倍和1.23倍,分别缩小了4.8%和14.6%。

各区内差异总和平均占总体差异的54.64%,区内经济差距中,黔中地区gdp锡尔熵最大,次之为毕水,再次为黔北,最小为三州民族地区。

其中黔中区内差异占总差异的32.72%,毕水地区区内差异占总差异的15.04%,黔北区内差异占总差异的5.95%。

由表1和表2数据中可知xx~xx年区间差异在逐步缩小,而区内差异在逐年增加由此,可以看出区内差异在总体差异中的贡献较大而且随时间继续增大,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消除区内差异。

表2各因素对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差异的贡献率(%)数据《贵州统计年鉴》(xx)
黔中地区gdp锡尔熵最大,说明黔中的内部差异最大。

并且从数据来看,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其中xx年,贵阳地区gdp增加到xx年的2.13倍,安顺地区gdp增加到xx年的2.19倍,虽然两市发展都很快速,但贵阳优势比较明显,和安顺之间绝对差距比较大。

黔中地区gdp锡尔熵逐年小幅增加,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

三州民族地区gdp锡尔熵最小,三州民族区内差异平均只占总差异的0.93%,并且几年来变化幅度不大,说明三州民族地区各市经济相差不大。

黔北地区和毕水地区gdp锡尔熵介于黔中和三州名族地区之间,
说明黔北地区和毕水地区的内部差异介于黔中与三州民族地区之间。

黔北地区和毕水地区gdp锡尔熵有了小幅缩小的趋势。

三、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结论
四大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极其不平衡,黔中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远超其他地区,黔北和毕水地区基本在一个水平,三州地区远落后于黔中和黔北,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却很突出。

由于贵阳市在贵州省政治上和地理上的特殊地位,高新技术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各类高校、科研院所较为集中,科技文化教育发达,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
现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而农业发展则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由于综合经济实力在综合评分中的比重较大,因此第一类地区贵阳市综合得分名列前茅,是贵州省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

而黔中地区的内部差异最大,贵州三州地区的内部差异最小,黔北和毕水内部差异位于黔中和贵州三州民族地区之间。

各地区经济差异一直呈波浪式扩大趋势,贵阳市和其它地区经济差异一直趋于扩大。

全省的经济差异主要是由贵阳地区引起的,这些年铜仁地区对全省经济差异的贡献率不断减小。

各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虽然区域间贡献率有所下降,但对于全省总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

参考文献:
[1]孙久文.现代区域经济学主要流派和区域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j].经济问题,xx,
[2]李若建.当代中国发展中的地区差距问题[j].国民经济管理与计划,xx(2).
作者简介:张军,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发展与企业组织。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