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精选6篇)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精选6篇)《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
3.学会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4.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征服大自然的坚强意志。
5.激起探索未知世界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
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6.关注自然,关注人类。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难点】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教法学法】快速默读,重点朗读,品味文中的细节;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放视频录像导入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展示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近百年来无数探险者在南极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们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贡献。
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英国人斯科特就是值得我们缅怀的一位探险家。
南极点科学实验站的名称“阿蒙森---斯科特站”就是最好的见证。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根据斯科特当年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想象,饱含感情地描述了他们的这次失败之旅。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悲壮之旅吧。
二、作者简介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出生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
美洲有游历。
在法国结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其间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1928年,结识高尔基。
1938年,流亡英国,加入英国国籍。
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传记文学和小说方面。
作品有《三位大师》等。
三、整体感知文本1、跳读课文思考: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提示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方面来概括)(这时可以给学生出示斯科特等人的行走路线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精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精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丽史诗。
课文以真实、感人的叙述,揭示了长征途中红军战士面临的艰难困苦,以及他们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乐观的精神。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感受到红军战士的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于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悟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课文中的某些细节和历史背景产生疑问,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解答。
同时,学生对于课文中表达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有一定的感悟,但如何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还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教学难点:课文中表达的精神和爱国情怀,如何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手段,营造长征的氛围,引导学生身临其境。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准备PPT、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长征的基本情况,准备问题和对策。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长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长征的历史。
教师简要介绍长征的背景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精选1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精选1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感情2理清故事情节,体味关键语句3激起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颂扬之情,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设计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感知内容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学生默读,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出示问题组: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说给大家听2.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然后四人小组互相复述故事研读课文1. 教师导学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片段,在朗读中深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2. 合作探究(1) 斯科特等探险队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具体表现在那里?(2) 作者为什么给失败者斯科特作传(3) 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意义是什么?3. 小结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了这个悲剧,颂扬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从高精神。
他们的精神让所有人仰慕,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体验与反思导学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淙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联系生活实际讨论。
作业积累字词句写一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篇2一、教材依据:《伟大的悲剧》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节选的传记,记叙的是挪威探险家阿蒙森和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在南极展开了一场富于戏剧性又令人心酸的角逐后,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作者茨威格饱含深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出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本单元选这篇文章正是要让学生感受这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质和强烈的团队意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体现探险队员的品质。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2)重点词汇和短语: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悲剧”、“坚韧”、“献身”等,并能正确运用。
举例:通过例句、语境等方式,让学生掌握这些词汇的用法,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3)语法知识: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定语从句、被动语态等语法知识点。
举例:结合实例,讲解定语从句、被动语态的构成和用法,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伟大的悲剧》中探险队员的勇敢、坚韧、无私等品质,以及他们在南极探险过程中的伟大精神。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跨学科素养:如何结合地理、历史等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南极探险背景。
难点解析:跨学科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思辨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点解析:教师要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教学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和成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伟大的悲剧(教案)
伟大的悲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伟大的悲剧”的含义;(2)掌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南极探险历史及相关人物;(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章;(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探险家的勇敢、坚韧精神;(2)认识人类探索自然、勇攀科学高峰的价值;(3)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失败观,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2)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3)理解探险家的勇敢、坚韧精神及人类探索自然、勇攀科学高峰的价值。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复杂的历史背景及人物关系;(2)深入解读文章,把握文章主旨;(3)运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历史事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南极探险历史及文章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探险家的精神品质及探险价值。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句子,概括文章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探险家勇敢、坚韧的例子,分析其精神品质;(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探险家的行为及人类探索自然的价值。
4. 深入解读:(1)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伟大的悲剧”的象征意义;(2)引导学生理解探险家的成功与失败,认识失败的价值。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探险家的精神品质及探险价值;(2)强调正确的成功观、失败观,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举例说明其作用;3. 结合个人思考,写一篇关于探险家精神品质及探险价值的短文。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讨论悲剧中的人物品质时,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通过提问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悲剧中的伟大。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他们能够更快地进入课文情境,体会到人物的情感。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不够牢固,这在后续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影响了他们的表达。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生字词的复习和巩固。
(1)理解课文《伟大的悲剧》的主要情节,把握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举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文讲述了斯科特队在南极探险过程中遭遇的悲剧,重点在于理解探险过程中的人物形象和他们的英勇行为。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举例:如“凄凉、荒凉、悲壮、无畏”等词语,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学习课文《伟大的悲剧》,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悲剧中的伟大。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
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作者的表达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过程较为顺利,但我注意到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个别成员的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的活动中,对讨论主题进行更加明确的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
初中语文《伟大的悲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能够分析斯科特和阿蒙森在探险过程中的不同态度和品质。
(3)能够理解“伟大的悲剧”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探险家的勇气和毅力的敬佩之情。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2. 斯科特和阿蒙森在探险过程中的态度和品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伟大的悲剧”的含义。
2. 如何将文章内容联系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章背景、情节和主题。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斯科特和阿蒙森的品质,分享自己的看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伟大的悲剧”,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南极探险背景。
(2)引发学生对“伟大”和“悲剧”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基本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斯科特和阿蒙森在探险过程中的态度和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伟大的悲剧”的具体表现。
(2)分享现实生活中的“伟大的悲剧”案例,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
5. 课堂小结(1)总结文章主题和斯科特、阿蒙森的品质。
(2)强调正确面对挫折和失败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2)推荐阅读相关书籍,拓展视野。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文章情节、结构和主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分析斯科特和阿蒙森的品质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伟大的悲剧》教学教案
《伟大的悲剧》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伟大的悲剧》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能够分析斯科特和阿蒙森在极地探险中的不同表现,认识他们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探险家的勇气和毅力的敬佩之情。
(2)引导学生认识团队精神、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伟大的悲剧》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
(2)分析斯科特和阿蒙森在极地探险中的表现,认识他们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
(2)如何培养学生对探险家的勇气和毅力的敬佩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南极探险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悲剧?悲剧是否只代表失败和痛苦?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伟大的悲剧》,理解主要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斯科特和阿蒙森在极地探险中的表现有哪些不同?(2)全班交流:分析斯科特和阿蒙森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4. 课堂小结:(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伟大的悲剧》所表现的主题。
(2)引导学生认识到团队精神、竞争与合作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团队精神、竞争与合作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的表现来评估。
2. 学生对探险家的品质和人格魅力的认识:通过课堂交流和课后作业来评估。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通用10篇)《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说出它的作用。
2、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3、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体会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
2、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幻灯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南极地图图片及南极风光图,引入探险故事,导入课题。
二、简单认识作者三、整体感知全文1、请用一个词概括读完全文后的感受。
(如:感动、敬佩……)2、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不幸遇难。
3、理清故事情节奔向南极点→带信返程→一个个牺牲(充满希望)(沮丧)(悲壮)四、深入探究1、分小组分别讨论以下问题:①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②文中的“悲”,体现在那几个方面?③文章所渲染的“悲”,是悲哀还是悲壮?请用悲壮的语气试读这句话。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④斯科特一行体现了哪些伟大精神。
2、讨论后请各组派代表金明确答案3、教师明确答案①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②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③死的是他们的肉体,但他们的精神却是伟大的,所以是悲壮而不是悲哀。
④勇于探索、勇于献身、诚信守约、集体主义、无私爱心……4、找出作者对整个事件的评价,全班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话,分析本段的含意及作用。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是高尚的。
一切高尚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5、全班讨论:斯科特一行人探险的真正意义在于什么?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五、精彩语句品味请朗读你认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优秀4篇
《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优秀4篇伟大的悲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教学流程】生齐读名言:顽强奋战后的失败和轻易获得的胜利同样可贺可敬!导语:是啊,失败和成功应同样受到人们的敬仰和尊重。
然而,一直以来,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有人说,历史便是为他们而写的,其实并非如此,千百年来,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各个领域中,都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接下来,让我们随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再次回顾那段光荣的历史吧!(板书课题)在学习新课之前,教师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作个简单的测试,现在我们来进行:第一个环节——“闯三关”第一关:你会读了吗?拽(zhuài)癫狂(diān)(kuáng)吞噬(shì)羸弱(léi)凛冽(lǐn)(liè)步履(lǚ)告馨(qìng)销蚀(xiāo)(shí)角(jué)逐第二关:你了解了吗?(多媒体展示南极探险资料)关于南极,你了解多少?(冷、冰天雪地、人迹罕至、荒无人烟……)《伟大的悲剧》教案设计篇二【课前活动】喜欢旅游吗?你喜欢探险吗?为什么?【评价准备】1、莽撞与理智的区别;2、关爱自身,才干关爱他人;3、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4、冒险和探险的区别;5、一切探险都有可能遭遇厄运等。
【教学过程】一、对话导入(3分)1、知道南极吗?(气温、风速、冰层等)假如你到南极会感觉如何?1910年6月1日,英国人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1911年11月,他们在埃尔斯角和近登陆,准备征服南极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21.伟大的悲剧教与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词句,整体感知课文2.理清故事情节,有感情的复述课文。
3.理解体味关键语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4.感受并学习主人公的精神品质教与学重点体会作者颂扬的精神,通过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与学难点理解体味关键语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2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展示有关南极风光、动物、探险等图片,使学生进入情境。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
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斯科特领导的英国探险队虽然成功地到达南极点,却没能够平安归来,最后全军覆没,但他们的勇敢顽强精神和悲壮业绩,在南极探险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他们历经艰辛,艰苦跋涉,却没有将所采集的17千克重的植物化石和矿物标本丢弃,为后来的南极地质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它们探险的日记、照片,也都是南极科学研究的宝贵史料,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
为了让人们永远地纪念他们,美国把1957年建在南极点的科学考察站命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悲剧》。
二、学习新课(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识作者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
在法国结识了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他们的影响。
成为著名的和平者。
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上。
作品有《三位大师》、《最初的经历》等。
2、读准字音,解释下列词语。
毛骨悚然毋宁吞噬3、请简要概括故事情节。
(二)读出自我:1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一年?斯科特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探险队?共几人?分别是谁?2先期到达极点的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3斯科特探险队返回基地的途中他们遇到的主要危险是什么?(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1.无情的暴风雪就这样吞噬了五位探险者的生命,然而当我们合起书来,他们面对失败、面对厄运、面对死神的悲壮场面却让人久久难以忘却,请说出文中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细节?说说它感动你的原因。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21《 伟大的悲剧》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21《伟大的悲剧》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新部编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人类探索南极的历程,以及探险家们面对重重困难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南极探险的历史,感受到探险家们的英勇和坚毅,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同时对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探险题材的课文感到陌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极探险的历史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重点句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探险家们的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探险家们的精神品质。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句子,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进入探险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好与南极探险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课文文本和相关的阅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向学生介绍南极探险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探险家们需要具备哪些品质?”让学生进行思考。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同时指导学生注意生词和重点句子的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2022(精选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快速默读课文,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教学重点】1.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的含义。
2.研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教学要点】速读默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整体感知文意。
把握“悲剧”内涵,明确“伟大”意义。
一、激趣导入【课件】展示设在南极南纬90°的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的科学实验站,这是为纪念最早到达南极的两名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而命名的。
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的故事,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那悲壮的一幕吧。
(出示课题)。
二、资料连接(一)作家及作品简介(二)南极简介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请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读后的感受2、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912年3月,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全部遇难。
)3、他们发现阿蒙森探险队比他们早到后,表现如何?(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4、他们归途中所遇到的不幸有哪些? 请一一列举。
(1)恶劣的天气。
(2)路程危险增加十倍。
(3)身体非常虚弱。
埃文斯和奥茨相继死去。
(4)储藏点的燃料太少。
(5)燃料告罄,却遭凶猛的暴风雪袭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一. 教材分析《伟大的悲剧》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的伟大成就和她所经历的艰辛过程。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感受她的科研精神,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传记类文章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和科研精神,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感受她的科研精神,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难点:理解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以及如何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写作训练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资料:收集关于居里夫人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词语和句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居里夫人的生平,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停顿、重音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操练(2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查阅资料,解答问题。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进行回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讨论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伟大的悲剧教案
伟大的悲剧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伟大的悲剧》,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悲剧事件,从中汲取教训,提高历史素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伟大的悲剧》中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掌握相关历史概念。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总结悲剧的教训。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心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3.1 教学重点:《伟大的悲剧》中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教训。
1.3.2 教学难点: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提取悲剧中的教训。
第二章:悲剧的起源2.1 悲剧的背景介绍介绍《伟大的悲剧》发生的历史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2.2 悲剧的导火索阐述悲剧发生的直接原因,如事件、冲突等。
2.3 悲剧的蔓延描述悲剧事件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对周边地区和人们的影响。
第三章:悲剧的爆发3.1 悲剧高潮事件详细介绍悲剧事件的高潮部分,让学生了解事件的严重性。
3.2 悲剧中的英勇与牺牲分析悲剧事件中涌现出的英勇行为和牺牲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正能量。
3.3 悲剧中的无奈与悲哀揭示悲剧事件中的无奈和悲哀,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痛苦和教训。
第四章:悲剧的余波4.1 悲剧后的反思引导学生对悲剧事件进行反思,分析悲剧产生的原因,总结教训。
4.2 悲剧后的重建介绍悲剧事件后,人们如何进行重建,以及取得的成果。
4.3 悲剧的警示意义强调悲剧事件的警示作用,提醒学生警惕类似悲剧的发生。
第五章:悲剧中的伟大5.1 悲剧中的英勇事迹挖掘悲剧事件中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英勇无畏的精神。
5.2 悲剧中的无私奉献强调悲剧事件中的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道德品质。
5.3 悲剧中的坚韧与毅力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毅力,助力他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第六章:悲剧的深远影响6.1 悲剧对当事国的影响分析悲剧事件对当事国家或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探险的基本概念、探险精神的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探险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探险精神的重要性以及课文中的生字词。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探险精神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探险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探险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1.教学重点
-掌握课文《伟大的悲剧》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如悲惨、英勇、无畏、牺牲等;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段落,进行朗读和背诵;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勇导学生关注探险队员面对困境时的勇敢行为,突出表现悲剧的伟大;
实践活动环节,我让学生分组讨论,旨在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讨论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此外,角色扮演活动也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探险队员的勇敢精神。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举例:分析桑地亚哥与马林之间的关系,探讨其悲剧命运的成因。
(2)人物形象分析:学生需深入剖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领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手法。
举例:探讨桑地亚哥在面临困境时的勇敢与坚韧,以及这一形象对学生的启示。
(3)文学手法欣赏:学生需了解并欣赏课文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伟大的悲剧》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朗读与理解,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悲剧命运,分析课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审美情感。
1.课文朗读与理解: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引导他们理解课文基本情节,把握故事发展脉络。
举例:分析课文中“海浪像无数只手,要把他拖入深渊”的比喻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价值观教育: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勇敢、坚韧、诚实等。
举例:讨论桑地亚哥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展现出勇敢、坚韧的品质。
2.教学难点
(1)课文主题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课文的主题,需要教师引导和解释。
举例:解释课文中“伟大的悲剧”的含义,即人物在逆境中所展现出的美好品质。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伟大的悲剧》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课文中的悲剧主题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形象的比喻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悲剧这个概念本身较为抽象,需要更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来支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提高他们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21课 《伟大的悲剧》
21 《伟大的悲剧》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者及传记文学的特点,理清情节,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
3.学会品味文意味深长的语句,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为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在整体把握“悲”和“伟大”的基础上品味文中的细节。
2.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课前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扫清阅读障碍,增加词汇积累。
2.借助有关资料了解及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
千百年来,南极这个亘古长眠的世界一面向世人裸呈着自己冰肌玉骨、绝世无双的美丽,一面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这充满神奇色彩的冰雪王国能给予人类什么?人类又想从这荒凉的白色世界获取什么呢?南极,是所有爱好探险的人永久的目标。
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作家作品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小说代表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同精灵的斗争》等。
(二)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夺取南极的斗争》,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仿写:在身陷绝境中,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坦然走向暴风雪,他那慷慨无私、坦然面对死神的精神不能不令人震撼。
二、课内阅读
阅读“1月18日......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完成第7~12题
7.按要求写出叙事的要素。
时间:1月18日
地点:极点
人物:斯科特和他的四名伙伴
8.你是怎样理解加黑词“冷漠”、“冷酷无情”的?
【图解课文】
【拓展链接】
中国南极科考站目前总共有四个,分别是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新建的中国南极泰山站。
【自主学习案】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羸弱(léi)遗孀(shuāng)癫狂(diān)凛冽(lǐn)
吞噬(shì)告罄(qìng) 皑皑(ái)
2.辨析下列字形
密:(mí)秘密粟:(shù)粟米母:(mǔ)母亲框:(kuāng)框架
B.凛冽(lǐng)贮藏(zhù)充沛(pèi)羸弱(léi)
C.告罄(qìn)蜃楼(chèn)皑皑(kái) 冰凌(lín)
D.无垠(yíng)雪橇(qiāo)怏怏(yàng) 眼眶(kuànɡ)
解析:B选项里“凛冽”的“凛”应读“lǐn”;C选项里“皑皑”的“皑”应读“ái”;D选项里“无垠”的“垠”应读“yín”。故选A。
伟大的悲剧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梳理情节,感悟内容,体会情感。
2、把握文题“悲剧”的内涵,明确“伟大”的意义。
3、抓住关键语句,品读细节中的情感。
4、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学习重点与难点:
1. 感受作者文中表达的情感,体会斯科特五人在失败和死亡面前所表现出坦然和勇敢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精神。
2. 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走进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其代表作有小说《罗曼罗兰》《精神疗法》;传记《三位大师》《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背景追溯】
本文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阿蒙森队和斯科特队都准备征服南极点,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斯科特队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②我赞同“探险弊大于利”的观点,因为探险是没有意义的冒险,它消耗了许多时间,浪费了许多钱财,搞不好还可能会有生命危险,这就更不值得了。
(3)如果你准备体验一次探险,你认为户外装备“百宝箱”必携带的基本装备有哪些?
答:地图、指南针、头灯、备用粮食、备用衣物、太阳镜、瑞士刀、火种、急救箱、绳索等。
二、阅读理解
探究点三:人物品质
3.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在文中划出相应的句子)
答: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刚强的毅力和集体意识。
【随堂巩固案】
一、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拽出(zhuài)悚然(sǒnɡ)角逐(jué)履行(lǚ)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无银羸弱遗孀精疲力竭B.癫狂凛冽步履毛骨悚然
C.吞噬告庆皑皑怏怏不乐D勿宁销蚀拽拉坚持不懈
解析:A选项里“无银”的“银”应写成“垠”;C选项里“告庆”的“庆”应写成“罄”;D选项里“勿宁”的“勿”应写成“毋”。故选B。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探究点二:表达方式
2.“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
答:议论,是全文的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多斯科特的崇高赞誉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七心灵受到了考验,变得无比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
5.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议论)
(2)现在只有四个人继续走路了,但灾难又降临到头上。下一个贮藏点带来的是新的痛苦和失望。(叙述)
(3)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描写)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议论)
答:本文描写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故事。
本文可分为四部分
②本文弘扬了一种什么精神?
答:弘扬了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的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合作探究案】
探究点一:理解文题
1.怎样理解文章题目“伟大的悲剧”?
答:伟大在于探险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格和精神的魅力。
(5)啊,让,我们将永远怀念你的萨克管,我们将要建成你所梦想的空间站。(抒情)
6.读下面的话,仿照例句形式,写一句议论性的话。
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例句:在阴森森的一片寂寞之中,始终只有这么几个人在行走,他们的英雄气概不能不令人钦佩。
阅读《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完成第2~5题
第一次美洲航海日志(节选)
哥伦布
1492年,10月21日,星期日。
①10点钟,我们到达了这个岛的一个海角,船队的其他船只也抛锚停下了。匆匆吃了一顿饭之后,我上了岸,发现除了一栋空无一人的房子之外,这里没有人烟的迹象。我们相信房子的主人由于我们的到来深感恐惧,弃家而逃,因为房子里面生活用具样样俱全。我下令不许动房子里的任何东西,然后带着我的船长们和一些船员去视察岛屿全境。
10.简析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答:拟人 耀武扬威是指炫耀武力,显示威风,洋洋得意是形容得意时神气十足的姿态。斯科特以这种心理看待挪威国旗,表现了他心里受到的侮辱和痛苦。
11.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
答:因为阿蒙森所追求的事业也是斯科特所热烈追求的。虽然斯科特不是第一个到达者,但他热情地把他人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对他人还是衷心地佩服,这是人类战胜极地的伟大创举。所以,斯科特会忠实地履行这一职责。
蜜:(mī)蜂蜜栗:(lì)战栗毋:(wù)毋宁眶:(kuàng)眼眶
3.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凛冽:刺骨地寒冷。
吞噬:吞食。
销蚀:消损腐蚀。
羸弱:瘦弱。
告罄:指财物用完。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形容做事持之以恒,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4.走进文本
①认真阅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B.一只狗在一只麻雀看来该是多么大的怪物啊!
C.通过这次丰富多采的活动,使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我国的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解析:本题也可采用“逐句淘汰法”。A句病因为并列不当。词或短语结合在一起,可发生并列关系,什么样的词语可以并列,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凡不合乎规律的并列,都属并列不当,产生病句。本题“全班同学”和“团员”这两个概念分类角度不同,二者语义交叉,不能并列在一起。应去掉其中一个。C句病因在于介词“通过……使”构成介宾关系,使得句子没了主语,应去掉其中一个介词。D句属于句式杂糅。一个分句结构已经完整,却又把它的宾语用作另一分句的开头,不仅使后面的分句缺少主语,而且整个句子都不通顺。可在“是世界上……”这一分句前加逗号,并且后一分句应改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2.斯科特的精神哪一点最感人?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的价值。
答:提示可从斯科特宽广的胸怀,对人类的忠诚、坚韧精神,美好的情操等方面谈。
【课后提升案】
一、综合运用
1.人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生俱来。从高峻的山峰到深邃的海底,从浩瀚的大洋到茫茫的宇宙,哪里有奥秘,哪里就有人类的足迹。探险过程中任何艰难险阻都难挡。班级举行“漫话探险”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答:“冷漠”写出因别人第一个到达极点,斯科特到达后极度沮丧、绝望的心情;“冷酷无情”一方面指别人,先到极点的已成事实,另一方面相对斯科特毕生要实现的理想来说,要他替别人业绩作证确实有点冷酷。
9.作者为什么要引述斯科特的日记及其表达的作用。
答:引述日记与斯科特未到达极点时,对极点的美丽景象的想象形成鲜明对比。由于斯科特等人不是第一个到达极点者,所以来时的深切希望、高涨的热情,对“无比美丽”的向往一下子化为乌有。这样的对比反映了人物极度失望、痛苦的心情。
③在寻找饮用水的过程中,我们在距离停船处半里格(旧时长度单位,1里格约4.8公里--译者注)的地方见到了一座当地人的村庄,那里的居民一发现我们就弃家逃走,还把值钱的东西都带到了山里。我命令我们的人不许拿走任何他们留下的东西,连一根针也不行。不久我们就看到几个当地人向我们走过来,其中有一个接近了我们,我们给了他一些鹰铃和玻璃珠,他很高兴。作为交换,我们向他要一些水。当我回到船上时,那些当地人已经带着装满水的葫芦来到了岸边,而且表现得很高兴。我下令再给他们一些玻璃珠,他们答应第二天再来。我希望能在这个地方将船上的水桶装满水,如果天气许可,就马上离开,绕岛航行,直到我找到这里的国王。因为我听说他拥有很多黄金,所以想试试看能否得到一些。之后我打算向另外一个很大的岛屿进发,根据船上的印第安人提供的信息,我相信这个岛就是西潘哥岛。那些印第安人称这个岛为寇芭岛,说那里有很多大船和海员。还有一个岛屿他们称为波西亚岛,据说这个岛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