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图解总结.docx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5、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成分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温度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酸碱度(PH值)渗透压a.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b.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c.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及皮肤)d.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⑵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人教教生物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教生物必修3全册知识点总结1必修(必修(3)稳态与环境)稳态与环境第第一一章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内环境.内环境体液包括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占细胞内液(占2/32/3))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
由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就是内环境内环境,由血浆血浆.组织液组织液和淋巴淋巴三部分组成。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渗透压,酸碱度酸碱度,温度温度等相对稳定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无机盐.蛋白质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中性,PH 为7.357.35-萘乙酸,2.4-D)2.其他植物激素其他植物激素激素种类合成部位作用赤霉素(GA)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或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促进叶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促进叶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乙烯植物的各个部位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成熟第四章第四章种群和生物群落种群和生物群落11.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1)种群种群的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生物。
基本特征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死亡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
出生率出生率和死亡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
龄组成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增长型.稳定型稳定型和衰退型衰退型。
可以预测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
性别比例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1)样方法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昆虫卵密度,蚯蚓等6要求随机取样随机取样取样方法五点取样法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标记重捕法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例对某地麻雀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50只麻雀,把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记环后放掉,数日后又捕获了40只,其中有标记环的10只,那么该地大约有麻雀200只22.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种群的数量变动及数字模型(1)种群增长的““JJ””型曲线和““SS””型曲线“J”型曲线在理想条件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以时间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种群数量为纵坐标。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
生 态 系 统
功能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途径
特点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实例
碳循环
信息传递 信息种类
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 营养信息
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3.6生态环境 保护
特异性免疫 分类
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细胞免疫
抗原 吞噬细胞 T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 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异常 免疫失调病
防卫不足 防卫过当
AIDS 病因
HIV攻击免疫系统,使T细胞大量死亡, 导致患者散失一切免疫功能
过敏反应 病因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
特征 基本单位种群
出生率 +
种群 度- 死亡率
迁入率 年龄组
+ 密
-
迁出率
预 测影
响
成 性别比
例
调查 方法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3.4
理想条件 “J”型曲线 数量变化自然条件“S”型曲线
种
类型 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
群
和
群落
物种组成体现 丰富度 规律 赤道到两极越来越小
群 落
互助 互利共生 主要内容 种间关系包括斗争 寄生
斗争 竞争
斗争 捕食
群落结构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分层现象
发展 群落演替
过程 初生演替 裸 地 苔
岩衣藓 阶阶阶 段段段 次生演替
草 灌森 本 木林 阶 阶阶 段 段段
类型 结构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最大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图
3.4
发展 群落演替
地 衣 阶 段
苔 藓 阶 段
草 本 阶 段
灌 木 阶 段
森 林 阶 段
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最大
生物圈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组成成分 结构 营养结构 消费者 分解者 食物链 食物网 起点 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构 成
生 态 系 统
功能
能量流动
途径
特点 特点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乙烯利; 2,4-D等
特征 基本单位 种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出生率 迁入率 年龄组 + + 预 成 调查 种 群 密 测 方法 影 度- - 响 性别比 死亡率 迁出率 例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种 群 和 群 落
理想条件 “J”型曲线 数量变化自然条件 “S”型曲线 类型 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 群落 体现 规律 物种组成 丰富度 赤道到两极越来越小 互助 包括斗争 种间关系 主要内容 斗争 斗争 群落结构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过程 裸 初生演替 岩 阶 段 次生演替 分层现象
生理作用 特点 生 长 素
运输方式 极性运输(主动运输) 横向运输
运输方向 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 端
植物激素 细胞分裂素 作用 作用 作用
作用
促进细胞分裂
植物生长 人工合成 调节剂 实例
其他植 物激素
种类
赤霉素 乙烯 脱落酸
促进细胞伸长、 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促进果实成熟 促进芽和种子的休眠, 促进叶片和果实的衰老 和脱落
静息状态 单方向传递 特点 突触
结构 神经调节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动作状态 双向传递 传递特点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
高中复习必备: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最全版(附框架图)前面为大家介绍了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识点,现在为大家介绍必修三知识点,并附带框架图,为大家提供一个参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3必记总结(图表)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概念的形成——通过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熟悉并形成内环境的概念人体结构、功能的全然单位—细胞—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人体的内环境〔细胞获得营养和排除废物的媒介〕2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重点解决细胞与组织液、组织液与血浆、组织液与淋巴的关系。
增加淋巴循环图,以便于学生构建出淋巴循环与血液循环的空间上的联系,要点分析一、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1.体液2.内环境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尽管也是液体,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关系图1-14.细胞外液的成分及理化性质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1〕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无机盐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抗体和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
〔2〕组织液组织液是血浆通过毛细血管滤过而形成的,其中各种离子成分与血浆相同,也存在各种血浆蛋白,但其浓度明显低于血浆。
〔3〕淋巴组织液中的物质进进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因此淋巴的成分与组织液类似。
与血浆相比,淋巴中水分的含量明显较多,另外,由肠道汲取的脂质尽大局部是通过淋巴运输而进进血液的。
〔4〕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要紧方面。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溶液渗透压越低。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要紧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
二、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媒介。
高中生物必修3知识点图解总结
必修3 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2/3)体液细胞外液(1/3):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的调节2(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血糖症高于1.2 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框架
植物激素调节知识框架 高浓度低浓度含义h两重 t 性体现 顶端优势, 根的向地性植物生长 人工合成」 调节齐H 实例乙烯利; 2,4-D 等生理作用V --------------------特点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释放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功能防线防卫声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分类效应T细胞免疫器官功能异常应用抗体与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对象监控和清除免疫失调病肿瘤细胞防卫不足防卫过当病因AIDS物质基础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免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因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冋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病因正常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HIV攻击免疫系统,使T细胞大量死亡, 导致患者散失一切免疫功能自身免疫病疫苗、人工标记抗体、免疫抑制剂与器官移植种群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群落种间关系__________ 斗争亍寄生过程初生演替发丄群落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次生演替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全球性、反复利用、循环流动碳循环细血工’X生严肯1他战许副恂**=塚叭蛊|_ (州"性曲0「1k 1h X■?W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為”:冲“ “詁*信息传递信息种类生态环境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 3稳态与环境知识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细胞内液( 2/3 )体液细胞外液( 1/3 ):包括:血浆、淋巴、组织液等2、体液之间关系: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淋巴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 NaH 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 37 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小泡(递质)→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 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 V 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1)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激素分泌部激素名称主要作用位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血压下丘脑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内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生长垂体多种促激素控制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 T 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 T 淋巴细胞胸腺胸腺激素的功能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肾上激腺肾上腺激素生命活动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卵巢雌激素等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睾丸雄激素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6、人体正常血糖浓度;—L低于 g/L :低血糖症高于g/L;高血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人体血糖的三个来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白质等8、血糖平衡的调节9、体温调节寒冷刺激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又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用, 这就是反馈调节(生态系统中也存在) 。
人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生变化;全身发抖(骨骼肌手缩)、起鸡皮疙的(毛细血管收缩)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人体各个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较广泛 作用时间短暂比较长12、水盐平衡调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细 (- )↓(﹢)(- )细 胞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胞 外外 液液 渗 大脑皮层↓ 渗 透透 压垂体压 下 下 降降↓↓抗利尿激素产生渴觉↓(﹢)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主动饮水尿量减少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人分泌过多:甲亢过少;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婴儿时期分泌过少:呆小症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吞噬细胞14、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15、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文科生了解)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人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白质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 B 细胞起作用)、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用)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入细胞)增殖分化浆细胞抗体抗原吞噬细胞T 细胞 B 细胞记忆 B 细胞记忆B 细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生浆细胞从而产生抗体。
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细胞集团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20、细胞免疫(抗原进入细胞)增殖分化记忆 T 细胞侵入细胞的抗原T细胞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作用:使靶细胞裂解,抗原暴露暴露的抗原会被抗体(和体液免疫的相互协作)或吞噬细胞吞噬、消灭过敏反应:再次接受过敏原(第一次接触不会有过敏反应)21、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 简称 AIDS,病毒简称 HIV) 22、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时,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促进效果不同或抑制效果不同)(2)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时,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也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也不同。
(3)曲线在 A’、 B’、 C’点以前的部分分别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根、芽、茎的不同促进效果,而 A、 B、 C 三点则代表最佳促进效果点,(促进根、芽、茎的生长素最适浓度依次为 10-10mol/l 、10-8mol/l 、10-4mol/l 左右),AA’、BB’、CC’段表示促进作用逐渐降低, A’、 B’、 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相应的器官无影响,超过 A’、 B’、 C’点浓度,相应的器官的生长将被抑制。
)(文科生了解)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①: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②: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③: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 ( 生长素多生长的快 , 生长素少生长的慢 ) ,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区别于根的正向地性、茎的负向地性:生长素浓度:A=B<C=D,但对根而言,A 点促进生长,C 点抑制生长,所以根向下弯曲;而对茎, B、D 点都促进生长,但 D 点的促进作用大,故茎向上生长(可对照课本 P50 的图理解)。
3、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茎>芽>根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在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7、生长素的应用:无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8、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叶主要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促进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果实的生长。
脱落酸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叶片分布:将要脱落的组织和器官中含量较多主要作用: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根尖主要作用:促进细胞的分裂乙烯合成部位:植物体各个部位主要作用:促进果实的成熟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1、种群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增长型年龄组成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样方法(植物和运动能力较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2............(运动能力强的动物)........3: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4、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① “ J ”型增长曲线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②“ S ”型增长曲线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把曲线图纵坐标改成种群增长率,图形又会变成怎样)(文科生了解)5、K 值(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6、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区别种群密度)7、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捕食(如图乙)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寄生:蛔虫,绦虫、虱子蚤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垂直结构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8、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水平方向上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光照变化等造成9、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它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1、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蓝藻 / 硝化细胞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除营腐生的动物如:蚯蚓为分解者分解者:能将动植物尸体或粪便为食的生物(细菌、真菌、腐生生物)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 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