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三国时期体育活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汉三国时期体育活动

蹴鞠(足球)

秦统一全国后,这种活动曾一度低落。到了汉代蹴鞠又逐渐兴盛起来。汉代的蹴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娱乐表演性质的花式蹴鞠,踢时不受场地的限制,表演者以自己的技巧踢出各种花样。从汉代的画像石(砖)上我们可以看到,这种花式蹴鞠甚至可以与舞蹈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难度很大、舞姿优美的足球舞。另一种就是在军中开展的,按照一定规则在球场上进行的对抗性比赛,这种比赛可以在官苑中专门建造的“鞠城”中进行,也可以在野外比较简陋的球场上进行,宫内的足球场,四周有围墙,所以叫做“鞠城”。

汉朝(公元前206—220年)的足球竞赛与现代的足球竞赛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东汉人李尤写的《鞠城铭》,虽然文字不多.却把当时的足球竞赛形式勾绘了出来。《鞠城铭》的原文是:圜鞠方墙,仿像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代足球比赛的模样,球是圆形的;场地是方形的,并且有围墙;六个“鞠域”(球门)相对,鞠域或称鞠室形如半月门洞;上场参赛的各方均为六名运动员,比赛双方会有一名队长;要有裁判,竞赛采用直接对抗的形式,有攻有守,有竞赛规则,以技术好,战术运用得当,射进鞠域球数本有为胜.这是一个常例;裁判员要秉公执法,不询私、不偏袒任何一方。而运动员,都要服从裁判,作风不可粗野,输了球不要埋怨责怪他人,做到“端心平意,竞怨其非”。最后两句“鞠政犹然,况乎执机”.是作者通过写足球进而对官府提出的箴言,足球比赛都要不徇私、偏袒;公平执法,何况官府不是更应严格秉公处事吗?

《鞠城铭》是世界上最早论述足球裁判的着作,全文不过48字,却寓义丰富地告诉我们,汉朝的足球竞赛形式、裁判规则、竞赛用球和运动场地,都己开始走向规范化,李尤写的这篇珍贵的《鞠城铭》,可以说明我国古代足球在世界体育发展史上处于领先地位。《鞠城铭》中提出的竞赛原则,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从中也可以看到我国古代体育的鲜明特点在汉代足球中就巳初见端倪。

体育服务于军事这一点在汉朝表现尤为突出。汉朝为了解决与匈奴的民族矛盾,非常重视军事体育训练,特别是注重在军队中开展足球运动,以提高士卒的身体素质。《刘向别录》说:“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汉武帝时,发兵攻打匈奴,派霍去

病为将军,霍去病在行军途中,他很重视军中的体育活动,足球是集体项目,可以锻炼体质,又可培养作战配合的意识,他不仅提倡,而且还亲自参与士卒的足球活动.以振奋士卒的精神。汉军在卫青、霍去病等将领的指挥下,打败匈奴征服了西域三十六国,从此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至今仍传为古代体育为军事斗争服务的一个典型事例。行军途中的足球比赛,不像宫苑鞠城那样有鞠室,只能在地上挖个小坑洞以充作鞠域(球门),即所谓:“穿域,穿地作鞠室。”球踢进小坑洞则算进球,以进球多者为胜。

历史上不少帝王将相,许多都是足球迷,懂得足球在军事训练中的良好作用,所以,大力倡导军中的足球运动,这就是“蹴鞠兵势也”的重要原因之一。东汉末年的大政治家曹操就很喜爱足球,《太平御览》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孔桂字叔林,好蹴鞠,太祖爱之,每在左右。”孔桂因足球技术好,曹操把他留在自己的身边.随时可陪伴曹操踢球。曹操南征北战,不仅“以弓马为务”,也“以蹴鞠为学”,并且提倡士卒踢足球。

击鞠

即骑在马上持棍击球的运动(近似现代马球运动)。有关击鞠的最早记载,见于公元3世纪曹植所写《名都篇》。诗中描写“京洛少年”身著鲜丽的衣装,挟弓佩剑,一清早就去郊外斗鸡玩乐,继而“走马长楸间”、“长驱上南出”行猎。猎罢归来即列坐长筵。之后,又“连骑击鞠壤”(在击鞠场地跑马),直至“白日西南驰”才停息。诗中还形容“京浴少年”们的骑术达到了“巧捷惟万端”的熟练程度。意在讽刺曹丕恣意行乐的生活,其写作时间当在(公元220)前后。由此推知,击鞠这种活动至迟在东汉晚期已经出现。

百戏

又名“角抵戏”、“角抵奇戏“,有时也简称“角抵”。它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体育的综合表现形式。其内容极为庞杂,举凡歌舞杂奏、杂技幻术、角力较武等等,均包括在内。西汉中叶以后,“百戏”十分盛行。

角抵本是双人角力的一种运动,发展到秦汉以后,角抵则与音乐、杂技交融在一起。还赋以一定的故事情节,并与戏剧、舞蹈同台表演,角抵表演时,先是擂起战鼓,造成紧张热烈的气氛,然后,角力手袒胸裸臂登台竞争斗力,以决胜负。汉武帝就非常喜好角抵,在他的提倡下,角抵

又有更大的发展。在角抵表演过程中,配奏各地的优秀音乐,结合儿童化装的各种戏剧性表演,角抵的艺术观赏性大大增加了,汉朝时,角抵也就改为角抵戏了,亦称百戏。

百戏是汉代大型综合性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汉高祖刘邦在建立汉朝以后,实行“无为而治”,大力发展生产,营造一个安定的政治局面,出现了历史上的“文景之治”的繁盛局面。这个时期,不论宫廷还是民间的文化娱乐活动都有了很大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百戏的内容便越来越丰富。比较定型化的项目主要有:绳技(又名走索、履索、高更)、缘竿、戴竿、戏车、舞轮、弄丸剑(又名跳丸剑)、扛鼎、转石、冲狭、燕濯、骑术、安息五案、掷倒叠案、鱼龙曼衍(包括鱼戏、龙戏、虎戏、舍利戏、大雀戏等等)、吞刀吐火,以及各色舞蹈。此外,“百戏”中也常有角力、摔跤一类竞技。亦称角抵戏。从健身的角度看,“百戏”中许多项目属于体育活动。如:绳技是一种高难度的平衡运动;缘竿可练习力量和灵巧;弄丸剑是抛接小球或短剑的游戏;扛鼎、转石是大力士表演;冲狭、燕濯是用鱼跃动作完成的;安息五案与掷倒叠案技是在多层的案上完成倒立和筋斗等动作。又如舞蹈中的巴俞舞、七盘舞、折腰舞等,对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而蹋鞠舞、剑戟舞等则类似体操、武术与舞蹈的结合。至于“百戏”中的骑术,角抵更是典型的运动项目。秦汉时代,角抵在各族人民中部有较普遍的开展。

百戏中的角抵不仅深为人民喜爱,历代长盛不衰,而且也成为帝王的娱乐项目。汉高祖刘邦曾下令禁止,可是罢而不绝,至汉武帝时,这种角抵戏比以前更为兴盛.角力已成为经常表演的竞技项目。汉朝时,由于内容丰富多采,影响之广,有“万人空巷”之势,《汉书》武帝本纪载道:“元封三年(前108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皆来观。”那年角抵戏表演,长安城周围三百里内外如此遏远路程的居民百姓都赶来观看。

西汉时期,举重仍很盛行,设有“武力鼎士”的称号,政府中设有“鼎官”。在汉朝的“百戏”节目中举重是很重要的一项,很受人欢迎。技巧运动在百戏中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五禽戏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以动物姿态命名的导引术式。东汉末,华佗在维承前人有关导引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编了“五禽戏”。五禽戏也称五禽气功、五禽操、百步汗戏,因系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神态和动作而得名。华佗编“五禽戏”的目的一是为了保健,而是为了治病。华佗所编“五禽戏”的动作早已失传,后世所传“五禽戏”为后人所编。然而华佗创编“五禽戏”的影响,却至今犹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