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聚酯的初步认识及其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生聚酯纤维的初步认识及其发展现状
苏州楚星时尚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振威
由于聚酯纤维具有高强度、高刚性、耐热性、耐化学药品性、电绝缘性、安全性和尺寸稳定性等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能,广泛用于饮料瓶、纤维、薄膜、片基及电器绝缘材料等各种领域。近十几年全球对聚酯需求的数量迅猛增加,聚酯生产行业一直持续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聚酯的年产量有数千万吨。聚酯生产不仅需要消耗大量宝贵的石油资源,而且随着聚酯产量的迅猛增加,排入自然界的废弃聚酯也逐渐增加,各类废弃聚酯产品及聚酯废料造成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废旧聚酯形成国,国内废旧聚酯年产量约2000万吨,而且每年还要进口600万~700万吨。虽然聚酯不会对环境直接造成危害,但废旧聚酯材料的化学惰性较强,短时间内不易被大气和微生物降解,造成了白色污染。对聚酯产品进行回收再加工,得到新型的聚酯再生产品,既可以有效利用资源又能保护环境、减少白色污染。
目前,关于聚酯产品纤维级别的再生利用技术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种是物理法:将洗净的废旧聚酯分拣后重新熔融纺丝,这种技术加工的再生聚酯纤维成本较低,相同旦数其手感不如原生的好,而且纤维表面疵点多,粗细不均匀,强力等物理指标差,只能用作棉型短纤维或者非织造用纤维,强度和品质无法稳定生产聚酯长丝及其加工丝产品。另一种是化学法:将洗净的废旧聚酯醇解为大分子状态后经过进一步提纯处理,在重新进行聚合结晶,通过生产过程中对聚合物粘度的调控可以达到与原生聚酯接近的纺丝质量,直接用于纺丝加工,而且该技术理论上可以对聚酯纤维产品进行无限次的重复再生利用,将来有望大大减少原生聚酯的需求。
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开始研究废旧聚酯回收技术,其中一些技术已实现商业化运作,比如美国伊斯曼公司在上世纪80年代研发出甲醇解聚聚酯工艺,并成功量产;美国杜邦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开发出聚酯环保再生技术。美国的3M公司通过将PET瓶分解、聚合、纺丝等开发了一种含有50%再生聚酯纤维的保暖面料,每使用一件含有该材料的服装,就相当于回收利用了11个600毫升的矿泉水瓶。美国Dyersburg织物公司及Wellman公司用回收聚酯瓶料生产的纤维分别制造绒面布和开发户外用面料以及运动服。耐克和阿迪达斯公司在2010年南非足球世界杯上为9支国家队提供队服,其面料就是通过回收废旧聚酯瓶再加工得到的。虽然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技术方面遥遥领先,但出于人工成本等因素考虑,他们在再生聚酯领域更多关注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我国再生聚酯起步较晚,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从国外购买小生产线,主要生产低档
无纺布、手套用纱线等;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量生产再生瓶片,以及可以部分替代原生聚酯的棉型短纤;近年来,我国再生聚酯行业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其中江浙一带的产能占到全国总产能的70%以上。
当然我国再生聚酯产业还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需要建立高效、低成本原料回收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废弃纺织品特别是聚酯产品方面已建立的成熟有效回收体系,我国在这方面还未起步,特别是在废旧聚酯服装回收上还有很多技术难关需要突破。多回收渠道是开展纺织服装再循环利用的基础,然而我国的回收渠道很有限,而且缺乏专业回收机构。目前,我国也在努力进行尝试,期待通过政策引导、建立和完善相关法规体系、借鉴国外先进发展经验等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一套模式。另外,聚酯瓶回收利用具有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回收的聚酯瓶片已经广泛应用于非织造布和聚酯短纤的生产上,但在长丝上占比还很小。随着再生聚酯纺长丝工艺的改进,再生聚酯纺长丝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聚酯消费量的不断增长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聚酯废料再生利用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利用废料生产再生聚酯纤维,可降低成本,减少石油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对化纤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循环再生的理念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纺织服装企业也逐步开始应用循环再生聚酯纤维,承担社会公益使命,提高品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