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4-6岁儿童体适能课程的探讨

合集下载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在小学生的教育中,体育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体育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提高他们的体能素质和体适能水平。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提高体适能水平,我进行了一次实践探究。

我进行了一次小学生身体素质测试。

测试项目包括跳远、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通过测试,我了解到学生的体适能水平,以及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

接着,根据测试结果,我制定了一个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我每周安排两节体育课,每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

训练计划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柔韧性训练。

有氧运动主要包括跑步、游泳、跳绳等,力量训练主要包括俯卧撑、深蹲、仰卧起坐等,柔韧性训练主要包括伸展运动和瑜伽。

在每节课的开始,我都会进行热身运动和拉伸运动,以防止学生受伤。

然后,我按照训练计划的安排进行训练。

对于每个项目,我都会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和示范,确保他们正确地进行训练动作。

在训练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在实施训练计划的我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训练。

我建立了一个体育角,里面有各种运动器材,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我还组织了几次晨练活动,邀请学生早起参加集体锻炼。

通过这些措施,我希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主动参与度。

在一个学期的训练过程中,我定期进行了测试和评估。

测试项目和前次测试相同,通过对比测试结果,我总结了学生的进步和不足。

对于进步明显的学生,我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对于进步不明显的学生,我与他们进行了个别谈心,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支持。

通过这次实践探究,我发现小学生体适能的提高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训练计划。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潜力。

在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中,通过测试、制定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和评估等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体适能水平。

少儿体适能课程的好处

少儿体适能课程的好处

少儿体适能课程是一门针对儿童身体素质和身心发展的综合性训练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形态和姿势:通过正确的姿势和运动方式,改善儿童的身姿和体态,培养良好的身体形态和姿势习惯。

2. 肌肉力量和耐力:通过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增强儿童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运动能力。

3. 柔韧性和协调性:通过拉伸运动和协调性训练,增加儿童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平衡性。

4. 心肺功能和代谢:通过有氧运动和呼吸训练,提高儿童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增强身体的氧气吸收和利用能力。

5. 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通过游戏和集体活动,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少儿体适能课程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会根据儿童的年龄、身体状况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课程会包括各种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协调性训练等,以及一些团体游戏和活动。

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运动方式,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体适能是指一个人的身体机能水平,包括机体代谢能力、心血管功能、肌肉力量、柔韧度、协调性等多个方面。

对于小学生来说,体适能的发展十分重要,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人体免疫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

本文将探究如何在小学生体育课上,开展有效的体适能训练和实践。

1. 动态热身在进行体适能训练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热身。

传统的静态热身已经逐渐被动态热身所替代,因为动态热身能更好地提高肌肉温度、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激活神经系统、预防运动损伤。

具体的动态热身方法可以包括:踢高腿、侧平衡移动、前后腿半高跳、站立大步转体等。

但在进行动态热身时,需要注意动作要缓慢、平稳,预防肌肉和关节损伤。

2.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身体以氧为主要燃料、大量运用大肌群、时间较长、强度适中的运动。

如跑步、游泳、骑车、快走等。

在小学生体育课上,可以采用跳绳、慢跑、绕桩等方式进行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促进身体健康。

3. 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姿势下,在不断移动的过程中,保持身体的平衡。

如单脚站立、交叉步行、高抬腿等。

动态平衡能够提高神经系统的适应能力,增强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4. 增强肌肉力量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肌肉的发展通常不足。

因此,在体适能训练中,增强肌肉力量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方法进行肌肉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需要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和次数,避免一次性过度训练。

5. 增加柔韧性柔韧性是指关节活动范围大、肌肉柔软、轻松伸展的特点。

通过训练增强柔韧性,能够提高身体的运动表现、减少运动损伤,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常用的增加柔韧性的方法有拉伸、瑜伽等。

6. 总结综合上述训练方法,小学生的体适能训练应该以多样化的方法进行,注重动态热身、有氧运动、动态平衡、增强肌肉力量、增加柔韧性,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和学习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浅谈体适能进小学体育课堂的优势

浅谈体适能进小学体育课堂的优势

浅谈体适能进小学体育课堂的优势
体适能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传统的体育课程注重的是单项体育项目的技
能训练,而体适能则更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通过多样化的体适能训练活动,可
以使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灵敏度等多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
质水平。

体适能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体适能训练不仅仅是针对某个方面进行
单一的训练,更强调的是多项能力的整合与协调。

学生在体适能课堂上需要通过跑步、跳绳、爬绳等多样化的训练活动来提升自己的各项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的
智力、判断力等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

体适能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

现代小学生普遍存在爱玩电子产品、缺乏运
动的问题,而体适能的进入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运动意识,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

体适能课
堂上丰富多样的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他们在动起来的过程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并且树立起良好的运动习惯。

体适能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体适能课堂上的训练活动对每个学生来说是平
等的,每个学生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并且通过训练逐渐取得进步。

这样的过程
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上敢于表现自己,敢于接受挑战,并且学会克
服困难。

体适能的进入带给小学体育课堂许多优势。

它不仅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
身体素质,还促进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培养了他们的运动意识,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体适能的实施不仅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
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被重视。

由于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增大,很多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弱,并且日常缺乏锻炼。

因此,如何开展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体适能的概念体适能指的是一个人在体能、心理、社交和生物学等方面的适应能力。

具体来说,它包括五个方面:有氧耐力、灵敏度、肌肉耐力、力量和体脂率。

这些都是健康的重要指标,对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增强自信心和抵抗压力都有帮助。

目前,我国学校普遍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体育锻炼和体育素质的培养。

另外,家长也普遍忙于工作和生活,缺少时间和精力带孩子做运动。

因此,大部分小学生的体适能水平不高,存在许多问题,如体质差、肥胖、运动能力差、体能下降等。

为了促进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体育课程的时间和学科的内容,开展多种体育锻炼项目,如游泳、跑步、球类活动、登山等。

2、组织体育比赛和活动,为小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增加多样性的体育体验。

3、加强家庭教育,鼓励家长带领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和户外运动。

鼓励家庭中适当使用健身器材,如跑步机、仰卧起坐器等。

4、提供健康的饮食环境,减少高糖分、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增加膳食中的蛋白质、蔬菜和水果。

5、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减少电视和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践探究,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体适能,减少肥胖率,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能水平,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抵抗压力的能力。

四、结论小学生的体适能对于他们的学业成绩、身心健康和社交能力都至关重要。

加强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不仅有助于他们身体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健康生活习惯。

希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各界可以共同合作,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体适能是指个体在进行健康相关体育锻炼时,所能表现出来的整体身体素质,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身体姿态和体重控制等。

对小学生来说,体适能的培养对其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实践探究的角度,探讨小学生体适能的培养和提高方法及策略。

一、小学生体适能的现状目前,我国小学生体适能整体水平并不容乐观。

据2020年发布的《中国趋势体适能报告》显示,我国小学生的体适能整体表现并不理想,尤其是在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学习压力的增大,小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越来越少,这也导致了小学生体适能水平下降的问题。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体适能水平成为了当前教育管理者和家长们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二、科学合理的体适能培养方法1. 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小学生的体适能培养应该以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为主。

慢跑、游泳、篮球、足球等体育运动项目都可以很好地锻炼小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体操、舞蹈、太极等柔韧性和平衡性动作也是很好的选择。

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中,小学生不仅可以享受到运动的快乐,还可以全面锻炼身体各项素质。

2. 合理的锻炼强度在进行体育活动时,小学生的锻炼强度需合理控制。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生长发育水平和体力状况,确定适宜的运动强度和时长。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让小学生在锻炼中感到愉快和舒适,并在适当的疲劳感中得到锻炼效果。

3.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良好的运动习惯是体适能培养的关键。

学校和家庭应鼓励小学生养成每天适量的运动习惯,比如每天进行早操、课间操等。

家长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足够的活动空间,鼓励他们多参加体育活动和户外游戏,逐渐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三、体适能培养的实践策略1. 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学校和家庭应该形成合作共进的格局,共同为小学生的体适能发展提供保障。

学校要加强体育课程设置,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幼儿园体适能:激发儿童运动潜能的课程研究

幼儿园体适能:激发儿童运动潜能的课程研究

幼儿园体适能:激发儿童运动潜能的课程研究幼儿园体适能课程旨在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儿童的运动潜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技能和意识,促进健康成长。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园体适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一、理论探讨1. 体适能的概念和意义体适能是指个体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所发展的一系列身体素质和能力,包括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和协调能力等。

幼儿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通过体适能课程的开展,可以全面培养儿童的身体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

2. 幼儿园体适能课程的设计原则- 个性化:根据每个幼儿的芳龄、发育水平和兴趣特点,设计相应的体适能活动,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锻炼。

- 多样化:结合游戏、音乐、器械操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锻炼中感受快乐,培养运动兴趣。

- 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地安排体适能活动,促进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逐步提升。

3. 儿童运动潜能的激发在体适能课程中,要注重激发儿童的运动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通过开展适合儿童的运动项目,引导他们克服困难,享受运动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二、实践探讨1. 体适能课程的实施方式- 游戏化体育课:通过各种趣味游戏和活动,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 音乐健身操:结合动感音乐,进行简单的健身操锻炼,激发幼儿的动感潜能。

- 应用器械操:适当使用软垫、小球等器械,进行简单的体操动作训练,提高幼儿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2. 体适能课程的效果评估- 定期体能测试:通过定期举行的简单体能测试活动,了解幼儿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水平,为后续课程的调整提供数据支持。

- 观察记录:老师要及时观察幼儿在体适能课程中的表现,包括对运动项目的喜好程度、参与积极性等方面,以便及时调整课程内容。

3. 家园共育- 家庭运动指导:老师要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幼儿的体适能发展,提供简单易行的家庭运动指导,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进行简单的锻炼活动。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体适能是指人体在各种生理、心理和运动方面的适应能力。

小学生是身体发育阶段的儿童,对于他们来说,适当的体适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生体适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心肺耐力:心肺功能是影响身体健康的一个关键因素。

跑步、游泳、跳绳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小学生的耐力。

2.肌肉力量:肌肉力量的好坏不仅关乎日常生活的各项活动,还与防止运动损伤有关。

俯卧撑、仰卧起坐、举重等训练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肌肉力量。

3.灵敏度:良好的身体敏捷性对于小学生的各种活动非常重要,如在学习、运动、玩耍等方面。

可以通过踢足球、打篮球、跳舞等活动提高小学生的灵敏度。

4.柔韧性:身体的柔韧性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同时还可以改善姿势和体型。

瑜伽、拉伸运动、健身操等可以增强小学生的柔韧性。

针对这些体适能方面,小学生应该进行相应的锻炼和训练。

在锻炼和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适量适度:一般来说,小学生每周进行体育锻炼的总时长不宜超过10小时,单次锻炼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运动强度不宜过大。

2.多样性:小学生锻炼应该多样化,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敏捷性训练和柔韧性训练等,这样可以使所有方面的适能都得到充分发展。

3.安全:小学生锻炼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运动损伤。

应该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注意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运动后的放松。

除了上述的体适能方面,小学生还应该注意饮食和作息。

有规律的作息和均衡的饮食可以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发展体适能,从而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学习、生活和体育竞技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小学生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

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小学生进行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4到6岁体适能训练方案

4到6岁体适能训练方案

4~6岁幼儿体能训练方案一、方案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体能训练,提高4~6岁幼儿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敏捷性、协调性等方面的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方案内容1.热身运动在开始正式的体能训练之前,需要进行热身运动,帮助孩子们活动身体,提高血液循环,预防运动伤害。

热身运动可以包括慢跑、跳跃、摆臂等简单的动作,持续5~10分钟。

2.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器械和自重训练来实现,例如让孩子们使用小哑铃进行举重、做俯卧撑等。

这些训练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肌肉力量,提高他们的身体稳定性。

3.速度训练速度训练可以通过短跑、接力跑等形式进行,帮助孩子们提高奔跑速度和反应速度。

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距离和难度。

4.敏捷性训练敏捷性训练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游戏来实现,例如绕桩跑、躲避球等。

这些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 1 —5.协调性训练协调性训练可以通过平衡感练习、手足协调练习等形式进行,例如让孩子们走平衡木、跳绳等。

这些练习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三、方案实施1.实施频率:每周进行3~4次体能训练,每次训练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

2.实施方式: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和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选择室内或室外的训练场所。

同时,可以结合音乐、游戏等元素,让训练更加有趣味性。

3.安全保障:在训练过程中,要确保孩子们的安全,避免出现意外伤害。

教练需要密切关注孩子们的状态,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难度。

4.效果评估:定期对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和评估,了解他们的进步和不足之处,以便调整训练方案。

同时,要与家长保持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们的训练情况和进步。

四、方案总结本方案通过热身运动、力量训练、速度训练、敏捷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4~6岁幼儿的身体素质。

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保障和效果评估,确保孩子们在健康快乐的氛围中成长。

— 2 —。

浅析儿童体适能课程开发

浅析儿童体适能课程开发

浅析儿童体适能课程开发一、课程的定位一门好的体适能课程必须具有正确的定位,它不仅关注孩子的身体机能发展,更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保障课程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一门好的体适能课程,能够让学生全面发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命更丰富多彩。

二、课程内容在开发体适能课程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儿童的身体发展规律、健康需求和兴趣爱好,结合课程定位和儿童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课程内容。

一般来说,儿童学习的体适能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体能锻炼主要包括体能训练、核心训练、柔韧度训练、平衡性训练等。

2、多样化的体育项目适当安排各种体育项目,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运动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更好地享受运动的乐趣。

3、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既是学习身体知识的好方法,又能促进孩子们的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具有启发式、趣味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内容应该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实践操作,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理解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程中实践操作,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课程评价儿童体适能课程的评价方式应该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不同的评价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中。

同时,应该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以及个人评价和班级评价的结合,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水平。

总之,儿童体适能课程的开发,应该从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全面考虑,注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以达到教学目的。

同时,体适能课程也应该和校园体育和课外俱乐部活动相结合,促进孩子们对运动锻炼的兴趣和热爱,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

儿童体适能教学心得体会

儿童体适能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儿童体适能教练,我深知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性。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在儿童体适能教学领域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想分享一些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对从事儿童体适能教学的同仁们有所帮助。

一、了解儿童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儿童心理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儿童心理,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 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根据他们的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我们可以多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对于性格外向的孩子,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挑战性的训练,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 创设趣味教学,提高学习兴趣儿童天生喜欢游戏,我们可以将体适能训练融入游戏中,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例如,在跑步训练中,我们可以设置障碍跑,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提高速度和耐力。

二、注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体适能知识,又能提高身体素质。

例如,在教授跳绳技巧时,我们先讲解动作要领,然后让孩子们亲自实践,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动作。

2. 互动式教学,培养团队精神在体适能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互动式教学,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例如,在团队接力跑训练中,孩子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比赛任务,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又能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3. 激励式教学,激发学习动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孩子们的进步,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当孩子们取得成绩时,我们要适时给予肯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三、注重安全,确保训练效果1. 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确保训练内容安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进行训练,避免因教学内容不合适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4-6岁体适能详细教案

4-6岁体适能详细教案

4-6岁体适能详细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体适能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培养孩子的基本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3.提高孩子的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

4.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二、教学内容。

1.体适能的概念和重要性。

2.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

3.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提高。

4.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体适能的概念和重要性(10分钟)。

通过简单的讲解和图片、视频展示,让孩子们了解体适能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他们认识到良好的体适能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基本运动能力的培养(30分钟)。

(1)跑步训练,设置简单的跑步训练项目,如短跑、长跑、绕桩跑等,让孩子们在跑步中锻炼身体,提高耐力和速度。

(2)跳跃训练,进行各种跳跃训练,如单脚跳、双脚跳、跳绳等,培养孩子们的爆发力和协调能力。

(3)投掷训练,进行投掷训练,如投篮、投掷球类等,提高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力量。

(4)平衡训练,进行平衡训练,如走平衡木、单脚站立等,培养孩子们的平衡能力和稳定性。

3.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的提高(30分钟)。

(1)有氧运动,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提高孩子们的心肺功能。

(2)力量训练,进行简单的力量训练,如俯卧撑、仰卧起坐、举哑铃等,提高孩子们的肌肉力量。

4.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的培养(20分钟)。

(1)团队游戏,组织各种团队游戏,如拔河、接力赛、橄榄球等,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2)比赛训练,进行简单的比赛训练,如短跑比赛、跳远比赛等,激发孩子们的竞技动力和斗志。

四、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孩子们对体适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在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基本运动能力、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竞技精神。

希望通过持续的体适能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迎接未来的挑战。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人们对于小学生的体育教育也越来越重视。

体适能作为体育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探究小学生体适能的培养?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小学生体适能的培养需要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入手。

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体适能训练,比如有氧运动、柔韧性训练、力量训练等等。

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增强体魄,柔韧性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关节活动度,减少受伤几率,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肌肉力量和耐力。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计有趣的体育游戏和训练项目,使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放松、积极的情绪,从而增强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生体适能的培养也需要通过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来完成。

学校可以加强对小学生体适能的指导和培养,比如设立专门的体适能课程,配备专业的教练和设备,定期进行体能测试,并针对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家庭也可以通过积极支持孩子参与体育活动,鼓励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限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培养孩子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家庭还可以关注孩子的饮食和休息,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作息,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小学生体适能的培养还需要重视体育活动的综合性和系统性。

不仅要重视学生体适能的单一项目训练,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身体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比如全面的体能、协调性、灵活性、反应能力等。

只有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适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体适能的培养还需要关注激励机制的建立。

在培养学生的体适能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该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激励,比如表扬、奖励、成绩的公布等,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参与体育训练,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生体适能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合作,需要注重体育活动的综合性和系统性,还需要建立激励机制。

浅析儿童体适能课程开发

浅析儿童体适能课程开发

浅析儿童体适能课程开发
儿童体适能课程的开发对于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一项好的儿童体适能课程应该包括多个方面,如心肺耐力、肌肉力量、灵敏度、协调性和柔韧性等。

心肺耐力是儿童体适能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展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和跳绳等,可以提高儿童的心肺功能,增强他们的耐力水平。

有氧运动还能够消耗能量,帮助儿童控制体重,预防肥胖。

肌肉力量训练也是儿童体适能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进行适当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儿童的肌肉力量,提高他们的爆发力和抗力。

使用自身重量进行俯卧撑和仰卧起坐等基本的力量训练动作可以有效地锻炼儿童的肌肉力量。

灵敏度和协调性也是儿童体适能课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通过进行一系列的敏捷性训练和协调性练习,如跳跃、抛接球和赛跑等,可以提高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水平,增强他们的平衡力和协调能力。

柔韧性训练也是儿童体适能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进行拉伸运动,可以使儿童的关节灵活度增加,预防运动损伤。

柔韧性训练还能够改善孩子们的姿势和身体形态,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水平。

在开发儿童体适能课程的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在幼儿园阶段,可以通过游戏和舞蹈等方式进行体适能训练;而在小学阶段,可以逐渐加入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如篮球、足球和游泳等。

儿童体适能课程的开发应该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以促进孩子们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体适能课程,才能使孩子们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方面达到最佳水平。

体适能课程教案4到6岁

体适能课程教案4到6岁

体适能课程教案4到6岁引言体适能课程是一种旨在帮助孩子发展身体和大脑功能的综合性课程。

对于4到6岁的孩子来说,体适能课程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适用于4到6岁孩子的体适能课程教案。

教学目标•培养孩子的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培养孩子的身体力量和耐力•培养孩子的平衡感和灵活性•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和集中力教学内容1.热身活动–快速步行或慢跑3-5分钟–扭转腰部和脖子,放松肌肉–做几个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手臂伸展和蹲下抬臀2.主要活动–游戏:躲避球•孩子们分成两队,站在相对的两边,尽力躲避对方的投掷球•投掷球要轻柔,不要用力过猛,以防伤到孩子•每个回合持续5分钟,然后换队伍–跳绳比赛•给孩子们一根跳绳,让他们跳绳•观察谁能跳得最多,给予表扬和鼓励•比赛时间为10分钟,如果孩子累了可以休息一下再继续3.冷却活动–慢跑或步行3-5分钟,让心率逐渐降低–扭转腰部和脖子,放松肌肉–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如手臂伸展和蹲下抬臀教学评估•每个活动后观察孩子们的表现,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动作和技能•在比赛中观察孩子的跳绳技巧和耐力•和孩子们交流,询问他们对课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评估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学环境要求•宽敞的室内空间,以便学生可以舒适地进行活动•平坦和安全的地面,以防止孩子们摔倒或受伤•足够的跳绳和球,以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足够的运动器材教学时长•整个课程的时长为45分钟,包括热身、主要活动和冷却活动教学建议•使用音乐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活跃度•鼓励孩子们互相合作和竞争,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友谊感•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能力,适当调整活动的难度和强度•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孩子们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对自己的成就有自信心结论体适能课程对于4到6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和大脑功能。

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4.5岁体适能课程设计

4.5岁体适能课程设计

4.5岁体适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基本的体适能概念,掌握4-5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关键指标。

2. 学生能够描述至少三种适合4-5岁儿童的体适能活动,并了解这些活动对身体的好处。

3. 学生能够识别和解释运动中的安全常识,如热身、拉伸和避免受伤的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展示正确的运动技巧,如跑、跳、爬和平衡,适合4-5岁儿童的体适能发展。

2. 学生通过参与团队协作游戏,提高自己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设计和实施一个简单的5分钟体适能活动,以促进同龄儿童的健康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积极的参与态度,对体育活动充满热情,形成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2. 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认同感,培养面对挑战的勇气。

3. 学生在团队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发展公平竞争的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有趣的体适能活动,促进4-5岁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学生特点:4-5岁儿童活泼好奇,模仿能力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样化和互动性强的活动来维持兴趣。

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应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需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注重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的参与和进步。

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将课程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的顺利进行。

二、教学内容1. 身体基本能力介绍:讲解力量、速度、柔韧性和耐力在4-5岁儿童体适能发展中的重要性,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身体各项机能的发展特点。

2. 运动技巧训练:教授跑、跳、爬、平衡等基本运动技巧,依据教材内容,设计适合4-5岁儿童的运动练习,如简单的障碍跑、跳绳、翻滚等。

3. 安全常识:介绍热身、拉伸和运动后放松的重要性,强调运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防止意外伤害。

4. 团队协作游戏: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游戏,如接力赛、三人两足等,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

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体育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体适能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体适能是指个体在进行日常活动时的身体结构、肌肉力量、生理功能和心肺功能的能力水平,它是健康体育教育的基础。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体适能不仅与身体健康、学习成绩有关,更对未来的健康状况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小学生体适能的实践探究进行详细分析。

一、小学生体适能的重要性1、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此时体适能的培养对其未来的身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体适能的培养,可以增强小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灵敏度等,有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2、对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表明,体适能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良好的体适能能够提供较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3、对未来健康状况的影响小学生时期的体适能状况将会对其未来的健康状况产生着重要影响。

通过培养良好的体适能,可以降低患病风险,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是一项重要的健康投资。

1、合理的锻炼计划小学生体适能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合理的锻炼计划。

一般来讲,小学生每天应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每周进行2至3次的体育课或者课外体育活动,使身体各系统得到有效的锻炼,提高体能水平。

2、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小学生体适能的培养需要有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灵敏度训练等,以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可以选择游泳、篮球、足球、田径等项目进行培养,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体操、瑜伽等柔韧性训练。

3、个性化的指导小学生的体适能水平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老师和家长应根据小学生的体质情况和兴趣爱好,进行相应的体育项目选择和训练指导,帮助其全面提高体适能水平。

1、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包括体育俱乐部、体育训练班等,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提高体适能水平。

浅析儿童体适能课程开发

浅析儿童体适能课程开发

浅析儿童体适能课程开发儿童体适能课程开发是指根据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专门针对儿童的体适能课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儿童体适能课程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儿童体适能的概念、特点以及相关的课程开发内容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儿童体适能的概念和特点儿童体适能是指儿童身体素质方面的一种综合体现,包括肌肉力量、耐力、灵敏度、柔韧性、心肺功能等多种因素。

儿童体适能的发展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体适能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发展阶段性:儿童的身体发育处于成长和发展的阶段,体适能的发展也呈现阶段性和特定性。

在设计儿童体适能课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发展水平。

2. 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儿童的学习方式和认知能力与成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开发儿童体适能课程时,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游戏、竞赛和趣味性,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注重综合发展:儿童体适能课程旨在促进儿童全面身心发展,不仅要关注身体素质的提高,还要注重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二、儿童体适能课程开发的内容在开发儿童体适能课程时,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以促进儿童全面身心发展为目标。

儿童体适能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体能训练:基础体能训练是儿童体适能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包括肌肉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灵敏度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促进儿童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 体育技能培养:体育技能培养是儿童体适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游泳、田径、球类运动等各类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系统的技能训练,提高儿童的运动水平和竞技能力。

3. 运动游戏和趣味活动:在儿童体适能课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运动游戏和趣味活动,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到6岁少儿跑的体适能教案

4到6岁少儿跑的体适能教案

4到6岁少儿跑的体适能教案教案标题:4到6岁少儿跑的体适能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4到6岁的儿童发展跑步的基本技能和体适能水平。

2. 提高儿童的心肺功能、协调性和肌肉力量。

3. 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4. 培养儿童对跑步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态度。

教学准备:1. 安全的运动场地,如室内体育馆或户外操场。

2. 音乐播放设备。

3. 跑步道具,如标志锥、绳子等。

4. 水和毛巾供儿童饮用和擦汗使用。

5. 记分板和计时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与儿童一起讨论跑步的好处,例如强健身体、提高心肺功能和培养团队合作等。

2. 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儿童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摇摆手臂、扭动腰部等。

技能训练:3. 设置一个简单的跑步赛道,使用标志锥或绳子将其标记出来。

4. 将儿童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站在起跑线上。

5. 介绍起跑姿势和正确的跑步步伐,示范给儿童观看。

6. 让每个小组轮流进行短距离的跑步训练,每次跑步的距离逐渐增加。

7. 观察儿童的跑步姿势和技巧,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体适能训练:8. 设计一系列的体适能训练活动,如跳跃、踢球、爬行等,以提高儿童的协调性和肌肉力量。

9. 将这些活动结合到跑步训练中,例如在跑步赛道上设置障碍物,让儿童跳过或绕过它们。

10. 给予儿童适当的休息时间,以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注意力。

游戏和比赛:11. 设计一些跑步游戏,如接力赛、追逐游戏等,以增加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

12. 定期举办小规模的比赛,让儿童在友好的竞争环境中展示他们的跑步技能。

13. 记录每个儿童的成绩,并给予他们鼓励和奖励。

总结活动:14. 结束课程前,与儿童一起回顾他们在跑步训练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15. 鼓励儿童继续坚持跑步锻炼,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建议,以帮助他们在家中继续练习。

教学延伸:16. 鼓励儿童参加社区或学校组织的跑步比赛和活动。

17. 给予家长一些简单的跑步训练建议,以促进家庭中的跑步锻炼。

注意事项:1. 确保运动场地的安全性,避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4-6岁儿童体适能课程的探讨4-6岁的孩子称为学龄前期(幼儿期),此时孩子处于很活跃的阶段。

与婴儿期相比,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减慢,但脑及神经系统发育持续并逐渐成熟。

而与成人相比,此期儿童仍然处于迅速生长发育之中。

由于学龄前期儿童具有好奇、喜欢模仿等特点而使其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运动爱好及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时期。

幼儿运动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1、骨骼的生长发育特点骨骼在不断加长、加粗。

长骨两头的软骨一面发育(使长度不断增加),一面钙化(使骨头坚硬)。

20—25岁左右长骨两端的软骨全部钙化,人就不再长高了。

营养和阳光是幼儿长骨骼所必需的营养(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到皮肤上可制造出维生素D)。

适当的运动是骨骼发育的重要条件。

幼儿的骨头在发育,需要较多的钙、磷,同时还需要维生素D,使吸收的钙沉淀到骨头。

2、有些骨还未愈合(1)胸骨(胸骨柄、胸骨体、胸骨剑突)到20~25岁才愈合。

幼儿缺VD或钙、呼吸系统疾病及不正确坐姿,可造成胸骨畸形(2)骨盆未闭合。

髋骨是骨盆的一部分,幼儿的髋骨与成人不同,它还不是一块完整的骨头。

幼儿的髋骨是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借助软骨连结在一起的。

它一般要到20~25岁才完全愈合,成为一块完整的骨头。

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可能使组成髋骨的三块骨之间发生移位(3)腕骨没钙化好,腕骨共8块,出生时全部为软骨,以后逐渐钙化,到10岁左右才能全部钙化。

女性儿童一般比男性儿童早完成2年。

掌指骨18岁前钙化完成。

所以幼儿的手劲较小,精细动作比较困难。

不宜提重物。

手的动作时间不宜过长。

(4)脊柱生理弯曲随着动作发展而逐渐形成,但还未完全定型➢脊柱的生理性弯曲正、背面看,又正又直;侧面看,从上到下有四道弯曲:颈曲、胸曲、腰曲、骶曲。

➢四道弯曲的形成四道弯曲是随着婴幼儿动作的发育逐渐形成的,到发育成熟的年龄(大约20~21岁或更晚)这些生理性弯曲才完全固定下来。

在脊柱未完全定型以前,不良的体姿(坐、立、行时身体的习惯姿势)可以导致脊柱变形,发生不该有的弯曲——脊柱侧弯(从背面看,脊柱某一段偏离中线,向左或向右弯曲),脊柱的功能也将受到影响。

2~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7个月坐——胸椎后凸周岁左右走——腰椎前凸出生时——骶椎后凸➢四道弯的作用有了它,人做走、跑、跳等运动时,更具有弹性,可以缓冲从脚下传来的震动,保护内脏和头部,当震动传到头部时也就微乎其微了。

否则,若是“直棍儿”,跺一下脚,也会把大脑给震了。

培养正确的坐立行姿势(好的体姿可以预防驼背和脊柱侧弯)锻炼核心力量,平衡脊柱两侧肌群的张力。

减少单侧运动的项目及动作(长时间单侧用力会导致脊柱两侧的肌肉和韧带的不到平衡发展,形成一侧肌肉和韧带过度紧张,也易导致脊柱侧弯)(5)足骨的骨化尚未完成,足弓不结实足弓的作用:增加站立的稳定性和弹性,有利于跳跃并减少震荡保护脚底的神经和血管免受压迫防止肥胖;走路、直立时间不宜过长;负重不宜过度;鞋子应宽松合适,以软底为宜;适当运动,有利于脚弓的形成,但量不宜过大,否则会使脚底肌肉过于疲劳而松弛。

2、关节关节窝较浅,关节面软骨相对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所以关节的活动范围比成人大。

但关节囊和韧带较松弛,肌肉纤维比较细长,力量差,所以关节的牢固性较差,若外力作用不当,容易发生脱臼。

关节易脱臼关节囊比较松弛,韧带也不够结实,关节的伸展性和活动范围均大于成人,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容易“脱臼”。

牵拉肘——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被猛力牵拉手臂而造成的肘关节半脱臼,即幼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一种常见的肘关节损伤)。

它常常是因为大人带着幼儿上楼梯、过马路或帮幼儿穿脱衣服时,用力牵拉、提拎幼儿的手臂所造成的。

(1)合理锻炼,促进韧带的发育,增加关节的牢固性;(2)不宜用力过猛牵拉幼儿的手臂,防“脱臼”3、肌肉肌肉较柔软,肌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肌肉中含水分相对较多,含蛋白质、脂肪、糖和无机盐较少,能量储备较差。

因此,小儿的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疲劳和损伤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小肌肉群发育较晚幼儿会跑会跳了,可是要他们画条直线却很难,这与各肌肉群发育的早晚不同有关。

到5—6岁,手部肌肉才开始发育,所以能做一些较精细的工作,但时间不能过久,否则容易产生疲劳。

由于小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因而对骨骼肌的调节受限制,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较差(1)蛋白质要充足;(2)适当锻炼,肌肉可以得到更多营养,肌纤维变粗,肌肉重量增加。

呼吸系统一、幼儿呼吸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一)呼吸器官娇嫩娇嫩的表现:1、鼻腔易感染,还可能感染其它;2、喉腔狭窄,发炎时通路易被阻塞;3、声带不够坚韧,易充血、肿胀变厚,造成声音嘶哑;4、气管及支气管非常容易感染,且发病后症状较重;5、肺泡数量较少,且容量也少。

用口呼吸要戒除,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鼻堵塞。

幼儿的气管、支气管的纤毛运动能力不如成人,自净能力差,若空气污浊,幼儿易患肺炎。

保持训练环境需要有新鲜空气注意室内的通风换气,并尽量多让幼儿在户外活动。

(二)呼吸浅而快幼儿的胸腔狭窄,呼吸肌发育差,肺活量小,但代谢旺盛,机体需氧量多,所以只能以加快呼吸的频率来代偿。

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不同年龄呼吸次数的平均值增加有氧锻炼,提高呼吸系统的抵抗力,促进幼儿肺和胸廓的发育,使之肺活量加大,呼吸由浅而快逐渐变为深而慢。

循环系统二、幼儿循环系统的的生长发育特点与卫生保健(一)特点1、年龄越小,心率越快幼儿的心肌薄弱,心脏容量小,为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心率较成人快。

新生儿可达140次/分钟;1-12月120次/分;1-2岁110次/分;3-4岁105次/分; 5-6岁95次/分; 7-8岁85次/分;成人则一般为60-75次/分。

心脏在胚胎初期就成型了,因此要特别注意孕早期对心脏的保护。

2、血液量相对比成人大正常人的血量约占体重的7%~8%。

每公斤体重约有70~80毫升血液。

幼儿每公斤体重的血量约为85毫升,较成人略多。

年龄越小,相对值越大。

为保证在成长过程中因代谢旺盛需较多氧气的供应。

3、淋巴系统发育迅速,防御和保护机能比较显著。

(二)卫生保健1、营养要合理(1)供给蛋白质、铁及维生素丰富的食物,预防贫血。

(2)减少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预防动脉硬化。

2、锻炼要适度(1)锻炼的好处:加强心肌收缩力。

经常锻炼可使心肌收缩力加强,每次心跳可搏出更多的血液。

从小锻炼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

中国名医华佗曾说:运动可以使血脉流通,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现代微循环的研究也证实运动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网的开放,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

但锻炼应注意适量,否则可能反而损伤机体。

(2)适度的标准:没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现象。

神经系统幼儿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一)神经系统发育迅速1、脑细胞数目的增长妊娠三个月后,胎儿的神经系统已基本成形。

出生前半年至出生后一年是脑细胞数目增长的重要阶段。

一岁以后虽然脑细胞的数目不再增加了,但是细胞的突起却由短变长、由少到多,脑细胞就像一棵小树苗,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

2、脑重量的变化新生儿脑重约350克,1岁时约950克,6岁时1200克,成人约1500克。

3、神经髓鞘化髓鞘包裹在某些神经突起的外面,好像电线的绝缘外皮。

随着年龄增长,髓鞘逐渐形成,婴幼儿的动作就更加迅速、准确了。

(二)容易兴奋、容易疲劳1、高级神经活动的抑制过程不够完善,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2、兴奋和抑制在皮层较易扩散,神经活动的强度较弱,年龄较小的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好动而不好静,容易产生疲劳。

主动注意时间: 3岁时达7分钟,5岁时15分钟,7岁时达20分钟。

所以幼儿需要经常变换活动内容、方式。

易疲劳——神经细胞较脆弱,能量贮备较少。

疲劳恢复快——新陈代谢旺盛。

幼儿大脑皮质易兴奋,不易抑制,表现为容易激动,控制自己的能力较差。

让他干什么,他乐于接受;让他别干什么,就难了。

因为“别干什么”是一种抑制过程。

(三)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成熟,需要较长的睡眠时间进行修整。

刚出世的新生儿,除了吃奶,几乎全处于睡眠之中,长达20-22小时; 1—6个月,每日需要睡眠16—18小时; 7—12个月,14—15小时; 1—2岁,13—14小时; 2—3岁,12小时; 5—7岁,11小时。

个体之间所需睡眠时间差别较大,睡眠质量会因幼儿气质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有的孩子睡眠时间虽少,但入睡快、睡得香、醒来精神足,则是正常的。

年龄越小,所需要的睡眠时间越多,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除了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还要注意睡眠的质量。

(四)脑细胞的耗氧量大神经系统的耗氧量较其他系统高。

在神经系统中,脑的耗氧量最高,儿童脑细胞的耗氧量约为全身耗氧量的50%。

充足的氧气是维持儿童脑细胞正常活动的基本条件。

婴幼儿对缺氧的耐受力不如成人,如果居室内空气污染、贫血等,脑细胞受害首当其冲。

(五)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单一中枢神经系统只能利用体内葡萄糖氧化产生的能量,所以对血糖含量十分敏感。

而其他器官系统可以利用三大产热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所提供的能量。

相比之下,中枢神经系统的能量来源单一,只能利用碳水化合物分解成的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

在幼儿的膳食搭配中要注意:合理搭配主食和副食:五谷杂粮和薯类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食物来源。

七、开发右脑,协调左右脑(一)人的左脑和右脑的功能不同人的大脑分左脑和右脑两部分,它们分别有各自的机能与特征。

左半球具有显意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负责理解文学语言以及数学计算。

右脑半球具有潜意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负责鉴赏绘画,欣赏音乐,欣赏自然风光,凭直觉观察事物,把握整体等。

人是靠左脑和右脑互相沟通信息,共同完成思维过程。

开发右脑潜能和协调左右脑就成了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

而两岁之前的婴幼儿,以右脑为中心,用右脑理解事物。

这个时期是开发右脑智能的绝好时机!同时,在婴幼儿时期,妈妈也要注意多和孩子说话,虽然孩子听不懂是什么意思,但对孩子大脑的整体开发是非常有意义的。

左侧体操是开发右脑功能的一种好办法。

(二)开发右脑的重要性1、扩大信息容量右脑的信息量比左脑大得多。

右脑好像一座巨大的收藏录像带的仓库。

2、发展类型识别能力如,在拥挤的人群中,只需极短的时间就能认出自己所熟悉的人。

(三)开发右脑的途径1、引导幼儿多做体育游戏和全身性运动多活动左手、左脚——刺激右脑,活化右脑。

2、进行左视野和左耳听力的训练——可刺激右脑机能的发展左视野和左耳传入的信息先传入右脑。

3、多做“类型识别”的训练——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的习惯,活化右脑。

如让幼儿指出隐含在图中的动物,找出相似图案中的不同之处。

4、语言教育形象化——可以协调左右脑如教幼儿认识苹果,不只是教苹果这个词,要让幼儿看到、摸到、尝到苹果,同时会用“圆的”、“红色的”、“甜的”等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