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观念的演进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1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企业管理以人为本,而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所以培养和树立正确质量意识和观念,对提高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我们先看一下质量意识的概念,其解释为“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可见意识支配行为毫无疑问可言。
那么,我们要怎样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呢?以下为本人在国内外资料及培训和工作实践中归纳并融入个人观点的一些思想凝结。
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
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等特点。
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做正确的事情,提高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
一、通过学习、培训,获得正确的认知第一,我觉得首先要熟悉ISO9001:2008标准,并且理解相关术语和定义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同时要掌握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区别,特别是全面质量管理。
第二,学习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
例如海尔的一些质量文化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谁生产不合格的产品,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质量改进是个没有终点的连续性活动,停止就意味着开始倒退。
第三,了解一下先进的管理方法。
要知道什么是6S,什么是六西格玛,什么是精益生产,他们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帮助?第四,了解一些质量管理工具,并学会运用几样。
例如,PDCA 的管理方法,因果图的应用,统计工具如直方图等。
要正确的认识到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会从人、机、料、法、环、测方面分析和查找问题。
第五,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一些有关质量的故事和案例来增强质量认知,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
通过听故事后的感悟和反思,以使我们认识到:提高质量,总是有方法的;摒弃差不多的心态和出一次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思想,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次错误,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100%;品质没有折扣。
二、通过培训和实践认识到质量意识的重要作用(一)质量意识差,是工作质量差的根本原因。
质量管理与质量成本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专家的质量理念】
(9)消除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 (10)取消面向一般员工的口号、标语和数字目标; (11)避免单纯用量化定额和指标来评价员要; (12)消除影响工作完美的障碍; (13)开展强有力的教育和自我提高活动; (14)使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去实现转变。
他认为推行日本的质量管理是经营思想的一次革命,其内容可归纳为6 项:(1)质量第一;(2)面向消费者;(3)下道工序是顾客;(4 )用数据、事实说话;(5)尊重人的经营;(6)机能管理。
Page 17
质量成本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费根堡姆首次提出了质量成本的概念。
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 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的和无形的损失。 质量成本的分类(PAF分类):
Page 11
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TQM):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 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 方、合作伙伴或社会等相关方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 管理途径。
理解要点:
1、全面质量管理是对组织进行管理的途径,对一个组织来说, 除了这种途径之外,组织管理还可以有其他的途径。 2、正是由于全面质量管理讲的是对组织的管理,因此,将“质 量”概念扩充为全部管理目标,即“全面质量”,可包括提高组 织的产品质量,缩短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等。 3、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最早见于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 经理菲根堡姆发表的《全面质量管理》一书。
Page 13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发展】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发展,对质量要求越来越 高。仅仅依赖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 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 日本引进了美国的质量管理并有所发展,最突出的是他们强调从总经理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工人,全体人员都参与质量管理,并创造了一 些通俗易懂的管理方法,包括由他们归纳整理的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 和新七各工具。质量管理的手段不再局限于数理统计,而是全面地运用 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 目前举世瞩目的ISO 9000族质量管理标准、欧洲质量奖、美国波多里 奇奖、日本戴明奖等各种质量奖及卓越经营模式、六西格玛管理模式等 ,都是以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的。
品质意识简介
1940 年代
1960 年代
1980 年代
品质发展及演进
• 19世纪:质量检验年代
– 泰勒分工制度诞生,透过独立的检验部门及专职的检验员来管理质量
• 20世纪初=>制程管制
– Walter Shewhart提倡统计质量管制,运用统计技术管理及侦测制程 之变动
• 第二次世界大战=>质量是制造出来的(重视生产的一致性)
品质意识简介
平等 信任 勤奋 创新
大纲
一. 品质发展及演进
二 . 何为品质 三 .基本品质概念 四 .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质量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 . 品质发展及演进
品质发展及演进
品质是”习惯”出来的 品质是”管理”出来的 品质是”设计”出来的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 品质是 ”检查”出来的
1900 年代
一加“波音747”共有450万个零件,要2万多家协作厂商来共同完成,如果 以1%不良算的话,就有4.5万个零件有问题.
而“阿波罗”登月号共有580万个零件, 如果以1%不良算的话,就有5.8万 个零件有问题, 即使以目前最好的公司的质量水平99.99966%(3.4PPM) 也有6000个零件有问题, 哪怕是一亿分之一的不良都会造成致命的危害.
2. 品质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作业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等). 3. 每个人员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工作要求,并且使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符合
要求,就是对品质在做贡献. 4. 品质的提升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持续改进而达到. 5. 没有好的品质,公司明天可能就要破产,我明天可能就要失业. 6. 别人能做好品质,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好? 7.下一道工序就是你的市场,下一道工序是用户!将下一道工序当作是你的消费者,
服务业-服务品质,医院-医疗品质,公家单位-行政质量….
简述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过程。
简述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过程。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产品为中心的观念:早期的市场营销观念主要是以产品为中心,强调企业应该专注于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通过销售这些产品来满足客户需求。
这种观念的代表者是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盛事罗伯特·格鲁姆。
2. 服务为中心的观念:服务为中心的观念认为,企业应该将服务看作产品的一种,并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
这种观念的代表者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和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
3. 客户为中心的观念:客户为中心的观念强调企业应该将客户视为产品的唯一来源,并通过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满足客户需求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这种观念的代表者是谷歌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和百度公司的创始人之一魏则西。
4. 环境为中心的观念:环境为中心的观念认为,企业应该将市场营销视为一种环境行为,关注企业与环境的关系,并通过提供有益于环境的服务来满足客户需求。
这种观念的代表者是宝洁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保罗·瑞德和可口可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可乐。
5. 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观念: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观念认为,企业应该将市场营销视为一种消费者体验行为,关注企业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愉悦的购物体验,并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消费者体验来满足客户需求。
这种观念的代表者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和特
斯拉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埃隆·马斯克。
市场营销观念的演进过程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再到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最后到环境为中心,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的需求。
质量观念的概念
质量观念的概念质量观念是指个体、组织或社会对产品、服务或过程的价值和期望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在实际行动中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和行为准则。
它是对品质要求与实际表现之间的一种主观评价,反映了一个人或组织对于质量的态度、价值和理念。
质量观念不仅是个体、组织或社会对质量的主观评价,也是推动质量提升、推动企业或个人发展的动力和导向。
质量观念的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文化、教育、个人经验、行业规范和市场竞争等。
文化和教育的影响是质量观念形成的基础,它们决定了个体或组织对质量的认识和看法。
比如,一些文化注重精细工艺和创新,在质量观念上更看重细节和独特性;而一些文化讲究效益和实用,更看重质量与价格的平衡。
教育能够传授和培养个体对质量的认知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个体对质量的基本态度和信念。
个人经验是质量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它通过个体对产品或服务使用过程中的实际感受和认知,以及对质量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来塑造个体对质量的期望和要求。
个人经验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从而影响个体对质量的态度和行为。
行业规范是一种制度化的质量观念,通过制定和执行标准和规范,引导组织和个体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遵循一定的质量要求和行为准则。
市场竞争是推动质量观念进步和提升的重要力量,通过竞争,个体、组织和社会会不断追求更高的质量标准和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客户期望。
市场竞争不仅提高了个体和组织的质量认知和能力,也增强了市场对低质量产品和服务的排斥和抵制,从而促进了整个市场的良好运作和发展。
质量观念在个体层面上的表现是对质量的要求和期望。
个体对质量的要求可以有不同的层次和内容,比如产品的功能是否完备、外观是否精美、性能是否稳定等,也包括对服务的及时性、专业性和友好程度的期望。
个体对质量的要求和期望是根据自身需求和价值观来确定的,它们不仅影响个体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也影响个体与供应商或服务提供者的关系和忠诚度。
在组织层面上,质量观念是组织对质量的理解和追求。
浅谈几种错误的质量观念
浅谈几种错误的质量观念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之下,人们对质量的认识逐步加深,本文通过对质量理解的几个错误观念的论述,阐述质量是在管理者的正确认识下,通过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活动来保证的。
关键词:质量质量管理质量控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对质量的认识逐步深入。
但是,除市场经济外,还有其他一些同样重要的因素对工业产生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没有成功的使用现代管理工具以及强调短期而不是长期目标。
发展中国家工业企业提高质量的最大障碍是制造商缺乏经济效益的意识,质量被看作一个社会理想的目标,质量给商业利益带来的好处是额外的。
这是许多错误观念、错误认识、错误做法的结果。
一、常见的几种错误观念(一)较高的质量意味着高成本投入这是有关质量的认识中最常见的一种,传统生产管理是会造成这样一种错误的理解。
因为产品质量可能是靠检查、筛选出来的,这必然需要更多的生产投入、加大检验力度。
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在现代化大生产中。
质量是如何注入产品的。
根据顾客的需要,质量首先以设计的形式在图样上确定下来,而后通过适当的制造程序。
转化成实体产品。
对更多的资源进项研究和开发(RandB)可以显著的提高质量,也就是说设计阶段就要有高标准的质量要求。
同时,改善制造工艺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
这已经被日本和西方国家在工业生产的范围内证实。
我们生活中日常购买的消费品,如:计算机、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等就是最好的例证。
在过去的20年里,这些产品的质量大幅度提高,而成本在一定的时间内却有所下降。
(二)过分强调质量将制约生产生产部门比较普遍的存在着一种误解。
即好的质量以数量为代价,这是在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质量控制手段还紧紧依靠对最终产品的实物检验来保证。
在这种情况下,严格的检验要求只能是产品高比率的拒收。
随着对质量认识的提高,质量控制进一步发展,现代质量控制重点已转移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预防方面。
如何养成好的质量意识
如何养成好的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是指人们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认知和观念,它可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社会评价。
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中,各种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因此养成好的质量意识对于消费者和生产者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养成好的质量意识,旨在提高人们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认识和要求。
一、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是养成好的质量意识的前提。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应该始终将质量放在首位,将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和消费者的基本要求。
在消费者方面,要学会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追求低价,而要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质量。
在生产者方面,要从公司的文化、管理等方面注重质量工作,建立质量意识和管理制度,要制定质量目标,加强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符合标准和要求。
二、认真学习产品知识学习产品知识是养成好的质量意识的重要途径。
只有深入了解产品的结构、性能、用途、服务和维修等方面的信息,才能更好地区分产品的质量,为自己的购物和使用提供保障。
在消费者方面,要多关注媒体上的质量报告、调查结果和对比评估等资讯,注重倾听亲友的购买经验和使用反馈,不断了解和掌握产品的知识。
在生产者方面,要注重产品的技术创新,掌握并应用新的科技和知识,注重产品的环保和安全设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三、注重品牌信誉度品牌信誉度是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经认证的品牌和信誉度高的企业更容易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在消费者方面,要选择知名品牌和信誉度高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了解产品和企业的信息和评价。
在生产者方面,要注重品牌的塑造和维护,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度,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消费者需求,赢得市场的信任和支持。
四、严格质量控制严格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稳定和提高的重要保证。
在消费者方面,要选择质量有保证的产品和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服务,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了解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
在生产者方面,要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过程控制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质量管理的演进
质量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整个运营的全过程,是一切运营的基础。 传统的质量含义是追求 “产品合格”,其本质是以为企业为中心来考虑质量问题;新的质 量观念是以“顾客成功”为核心,不仅考虑顾客当前需求,还要考虑潜在的未来需求。 质量管理的演进分为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SQC)、全面质量管理(TQC)和全面质 量管理(TQM)四个阶段。
管理体系与方法的整合 Integration of 2000年后 Management Systems and Approaches 六西格玛 (SIX SIGMA) 波多里奇质量奖模式 (MBNQA)
1960年代 至今
1987年
ISO9000
全面质量管理(TQM)
1979年
1961年 1930年代 1900-1930年代
零缺陷理论 Zero Defect Theory
TQC/CWQC 统计质量控制(SQC) 质量检验 Quality Inspection
质量管理发展示意图 Quality Management Development
质量管理的演进
(接上页) 追求卓越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以质量 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通过让 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 益而达到永续经营的管理途径,强调 满足相关方的要求。
全面质量管理TQMFra bibliotek继 承 性 的 升 级
不断改进与创新
全面质量管理TQC
强调满足顾客的要求。
控制、预防、保证
统计质量控制SQC
强调满足过程控制的要求。
检验控制
质量检验
符合性质量,强调满足产品标准 的要求。
质量管理演进阶段
管理对象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识企业管理以人为本,而人的意识支配人的行为,所以培养和树立正确质量意识和观念,对提高质量管理工作尤为重要。
我们先看一下质量意识的概念,其解释为“一个企业从领导决策层到每一个员工对质量和质量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这对质量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可见意识支配行为毫无疑问可言。
那么,我们要怎样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呢?以下为本人在国内外资料及培训和工作实践中归纳并融入个人观点的一些思想凝结。
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
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等特点。
形成正确的观念有利于做正确的事情,提高生活水平和生产质量。
一、通过学习、培训,获得正确的认知第一,我觉得首先要熟悉ISO9001:2008标准,并且理解相关术语和定义和“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同时要掌握质量管理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区别,特别是全面质量管理。
第二,学习先进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
例如海尔的一些质量文化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谁生产不合格的产品,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质量改进是个没有终点的连续性活动,停止就意味着开始倒退。
第三,了解一下先进的管理方法。
要知道什么是6S,什么是六西格玛,什么是精益生产,他们的共同点和区别是什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帮助?第四,了解一些质量管理工具,并学会运用几样。
例如,PDCA 的管理方法,因果图的应用,统计工具如直方图等。
要正确的认识到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作用,会从人、机、料、法、环、测方面分析和查找问题。
第五,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一些有关质量的故事和案例来增强质量认知,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
通过听故事后的感悟和反思,以使我们认识到:提高质量,总是有方法的;摒弃差不多的心态和出一次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思想,对我们来说是十万分之一次错误,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100%;品质没有折扣。
二、通过培训和实践认识到质量意识的重要作用(一)质量意识差,是工作质量差的根本原因。
质量观念的转变
质量观念的转变树立正确的品质理念,理念,此词原来日本人较多使用,近来中国人开始使用。
品质理念主要是指质量管理的观念,就是对质量管理的一种总的看法,态度。
而且理念一经形成之后,就会使人对某种对象或事物采取相应的行为模式。
“态度决定一切,思想决定行动”品质是由人做出来的,取决于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如果人员的品质观念和态度发生偏差,则品质体系再完善,品质控制方法再先进也没用如果有正确的质量观念,则在工作中把质量放在首位。
相反,就会反感,忽视质量工作,更谈不上把质量放在首位。
海尔张瑞敏曾举过一个经典例子: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6遍桌子,他们会一丝不苟每天擦6遍,而我们中国的员工第一天擦6遍,第二天也会擦6遍,第三天擦5遍,第四天4遍……张瑞敏曾说过:“工艺上的小差距往往显示民族素质上的大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引进的一流设备,而质量却达不到原由水平;我们的产品产量能达世界第一,而我们的价格只是人家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日本行,我们为什么不能?•戴明的质量管理和日本的复兴•中国人不缺乏勤劳智慧,•缺乏的是做细节的精神,细节决定成败(成大事着不拘小节)•缺乏的敬业精神,责任心!•邓小平说过,“产品质量的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民族素质”思想决定行动企业流程的研究學者佩帕德和羅蘭說: “絕大多數是管理者和工人的思想意识決定了生產作業的狀況。
”1.如果你接受事情總會出差錯的觀點,那麼問題就一定會出現。
2.如果你認為你的產品從本質上生產成本就低不了,認為這是常有的情況,那麼事情定會如你所想。
3.如果你覺得交貨時拖延是所在行業的特點,那麼這也會一樣如你所願。
正确的客户观念1.“用户至上”、“用户第一”、2.“市场竞争是赢得用户的竞争”、3.“只有用户满意,企业才能生存”,4.“今天的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5.“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6.“用户满意是企业永无止境的追求”、7.“以自己的永远不满意达到用户完全满意、”8.“在用户完全满意之前,我们将永远不能100%满意”、9.“谁要是让客户不满意,我们就让谁不满意”,10.“用户永远是对的,如果不对请参照第一条”11.你的下一道工序就是你的市場,下一道工序是用戶! 將下一道工序當作是你的消費者,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品質、對消費者負責ν賣信譽而不是賣產品張瑞敏把海爾的一句話--「賣信譽而不是賣產品」。
企业质量观念典型事件
企业质量观念典型事件
企业质量观念的典型事件有很多,其中一些是影响深远、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的。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件:
1. 质量管理之父:爱德华·戴明(W. Edwards Deming)在日本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在日本推广了统计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理念。
他的方法被广泛采用,并在日本制造业中取得了显著成功,被认为是日本经济奇迹的一部分。
2. 波音737 MAX飞机的安全问题:波音737 MAX系列飞机发生的安全问题是一个质量管理的案例。
2018年和2019年,两架737 MAX飞机在短时间内相继发生坠机事故,导致数百人死亡。
这个事件引发了对飞机设计和质量控制的广泛质疑,对波音公司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托氏玩具公司事件:1957年,托氏玩具公司在美国发售了一批含有有害物质的儿童玩具,导致成千上万的玩具被召回。
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广泛担忧,促使了更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监管。
4. 杜邦公司的“卓越”模式:杜邦公司引入了卓越模式,该模式将企业管理方法与质量管理相结合。
它强调质量、安全、生产效率和持续改进,并成为了一种经典的质量管理实践。
这些事件代表了企业质量管理和质量观念发展的一部分。
它们对于企业和整个行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引发了对质量管理、安全性和监管的关注,并促进了质量管理理念的不断演进和改进。
品质管理之一品质意识培训
为了拓宽对质量管理的理解,下一章我们将了解一下质量专
家们所采用的质量观念和方法。
全面质量概念理解要点
首先,它是一种由顾客、员工、相关方和社会
的需要和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 其次,它是以质量为中心,建立在全员参与基 础上的一种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长期获得顾 客满意以及组织成员和社会的利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TQC到TQM,质量管理目标已从追求企业利
第一节
质量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M(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至今)
特征:管理的手段不再局限于数理统计,而是全面地运用 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强调施实全企业、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应用范围也不再局限于质量职能领域,而演变为一套以质量为中 心,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最早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 菲根堡姆。1961年他发表了一本著作《全面质量管理》,该书强 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提出:“全面质量管 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 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 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即把质量问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加以综合分析研究。
质量责任,更不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质量的概念及发展简史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到五十年代) 特征: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质量管理相结合。 期间,美国贝尔试验室的统计学家“休哈特”提出的工序质 量控制图、以及他的同事道奇和罗米格进行的抽样检验方面的探 索最具影响。
品管制度﹝田口/QFD/ISO 9000/QIS﹞ 产品生命周期﹝耐用/绿色产品﹞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1. 引言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是一种强调整体质量管理的方法论,其目标是通过不断改进和全员参与,实现组织的质量提升和业绩增长。
本文将探讨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并介绍其在不同时期的变迁和演进。
2. 传统质量管理阶段在20世纪初期,质量管理主要关注制造业的产品质量控制。
质量检验被用作唯一的质量控制手段,以确保产品的合格性。
然而,这种质量管理方法是分散的、片面的,并且偏重于产品检验,忽视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 统计质量控制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统计学家们开始将统计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并提出了统计质量控制(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简称SQC)的概念。
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统计分析,识别和控制可能导致产品变异的因素,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开始重视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引入了统计工具如控制图和抽样检验等。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通过数据分析,了解过程的可控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产品变异。
4. 全面质量控制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日本提出了全面质量控制(Total Quality Control,简称TQC)的概念。
TQC强调每个环节都要参与到质量控制中,并强调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通过全员参与和零缺陷的追求,TQC致力于实现质量持续改善。
TQC方法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并在20世纪70年代传播到美国。
然而,TQC 的实现面临挑战,因为其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和质量文化的营造。
这些要求需要长期的培训和文化转变,对组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5.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质量管理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简称TQM)开始在质量管理领域崭露头角。
TQM相对于TQC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
首先,TQM强调全员参与是质量管理的核心。
做质量的五种观念
质量提升的五大观念
说起质量提升,咱们四川人讲究的就是个“实在”和“巴适”。
要想东西做得好,心里头得有五大硬观念,缺一不可嘞!
第一嘛,就是“精益求精”嘞态度。
做啥子事都要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不马虎,细节决定成败,这质量自然就上来了。
第二,“用户至上”要记牢。
咱得想着用咱东西的人舒不舒服,满不满意,他们的需求就是咱改进的方向,这样口碑才立得住。
第三,创新创新再创新!不能老是吃老本,得有点新花样,新技术,才能让质量有质的飞跃,走在前头。
第四,“团队协作”力量大。
一个人再能干,也比不上一群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大家齐心协力,质量提升就不是梦。
最后,“持续改进”不能停。
就像咱们吃串串,吃完了还得回味哪儿需要改进,下次做得更好吃。
质量这事儿也是,得不断找问题,改问题,才能越做越好。
总之,这五大观念,就是咱们四川人质量提升的金钥匙。
只要咱们用心去做,就没有啥子难题解决不了的,质量嘛,自然就是杠杠的!。
化学方程式的历史从古代质量守恒观念到现代化学符号
化学方程式的历史从古代质量守恒观念到现代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它起源于人们对质量守恒观念的认识。
从古代的炼金术士开始,逐渐发展到现代的化学符号体系,化学方程式成为化学研究和实验的基础工具之一。
本文将从古代质量守恒观念的初步形成、化学符号的发展以及现代化学方程式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质量守恒观念的初步形成古代人们对化学变化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但他们却有着模糊的质量守恒观念。
早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提出了质量守恒的观念,他认为物质是不灭的。
此后,众多的炼金术士通过实践逐渐认识到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特性。
然而,古代人们并没有一个统一且明确的表达质量守恒的方式。
二、化学符号的发展化学符号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英国炼金术士索炳(Sir Robert Boyle)。
他是第一个使用字母符号来表示元素的科学家,同时还发现了气体的压力与体积之间的关系,这为今后的化学方程式提供了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法拉第(Francois Lavoisier)”创立的“氧气燃烧学说”和“化学元素表”为化学符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明确了现代化学反应方程式的基本要素:物质的种类和质量,反应的条件和结果等。
同时,他还确定了一些元素的符号,比如“H”表示氢元素,“O”表示氧元素等。
这些符号开始在学术界广泛应用。
到了19世纪中后期,化学家们通过对元素化合物所含元素的比重进行研究,发现了化合物分子中元素原子的比例,进一步丰富了化学符号的体系。
此外,他们还发展出了化合物配比的概念,用以表示不同元素的相对质量和比例关系。
三、现代化学方程式的应用随着化学符号和化合物配比的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学方程式的应用逐渐成为化学研究和实验的基本工具。
化学方程式可以清晰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为科学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通过化学符号表示,并根据元素的反应比例来确定它们的化学配比。
从传统质量观念到现代质量理念的转变
从传统质量观念到现代质量理念的转变引言质量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企业对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质量观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因此需要转变为更适应现代质量理念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一、传统质量观念的特点1.1 重视产品质量传统质量观念主要侧重于产品质量,认为只要产品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即可满足市场需求。
在这种观念下,质量被理解为产品是否能够正常使用和达到相关标准,而对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等方面并不太关注。
1.2 以检验为主导在传统质量观念下,质量控制主要依靠质量检验和产品测试来保证产品质量。
检验环节通常发生在产品生产完成之后,如果有质量问题则进行返工或退换货等处理。
这种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和成本较高的问题。
1.3 层层把关传统质量观念中,质量管理主要通过层层把关的方式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产品分销,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难以避免的信息传递延迟和质量风险过高的问题。
二、现代质量理念的特点2.1 全员参与现代质量理念强调全员参与,将质量管理的责任和责任感传递给每一个员工。
每个员工都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质量负责,通过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来不断提升质量。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整体质量水平。
2.2 持续改进现代质量理念注重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分析和评估来找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企业需要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案。
持续改进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一种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2.3 客户导向现代质量理念将客户需求放在首位,主动了解客户的需求并及时作出反应。
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期望和反馈来调整自己的业务和产品,以提供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客户导向的思维方式能够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最终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传统质量观念向现代质量理念的转变3.1 质量观念的转变企业需要从关注产品质量转变为关注整体质量,将质量概念扩展到整个价值链中的所有环节。
品质意识简介
品质发展及演进
•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质量大跃进
– 日本邀请美国的统计及质量专家(如Juran and Deming)到日本进行一连串 的演讲及训练 – 大力提倡统计工具及持续改善的观念 – 石川馨博士提倡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品管圈) – 1980年美国NBC播放”日本能,我们为什么不能?”,反省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
质量目标 不良>10% 不良<10% 不良<1% 不良PPM 废品
1980
1985
零缺点
品质第一
规格下限 LSL
传统
规格上限 USL
规格下限 LSL
现代 良品
规格上限 USL
良品 不良品
高质量即高成本
不良品
高质量要靠大量检验
高质量即低成本
高质量要靠源流管理
1%不良的品质水准代表什么意义?
一加“波音747”共有450万个零件,要2万多家协作厂商来共同完成,如果 以1%不良算的话,就有4.5万个零件有问题. 而“阿波罗”登月号共有580万个零件, 如果以1%不良算的话,就有5.8万 个零件有问题, 即使以目前最好的公司的质量水平99.99966%(3.4PPM) 也有6000个零件有问题, 哪怕是一亿分之一的不良都会造成致命的危害.
品质人员的作用决不是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不是目的,目 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要以我为主,追根究底。 对待问题的态度:不要怕问题,今天十个问题,明天九个问 题就是进步;坚决杜绝发现问题”幸灾乐祸”的思想;有问 题第一责任是我。 先解决自身问题:我们做了那些?那些做得不够?我们能 做那些?做了没有?如果问题都是别人的自己没有问题 就是最大的问题.没有问题的人意味着应该”下岗”。 问题要学会升级:抓住问题毫不放松,没有解决 永不放弃;要多给领导找问题.
质量的感想和观念
质量的感想和观念
质量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接触到的一个概念。
作为一种属性,质量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工作成果和社会发展。
作为个体,我们对质量有着自己的感想和观念。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对质量的感想和观念,希望可以与读者分享。
首先,质量在我看来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质量都是影响其使用价值和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
优质的产品往往可以带来更好的体验,而优质的服务也可以提升用户满意度。
因此,我认为追求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从个人追求卓越还是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都需要保证质量的提升。
另外,质量还与信任息息相关。
一个企业如果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往往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而信任是建立在质量基础上的,只有质量可靠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进而带来持续的发展和壮大。
此外,我认为质量也反映了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态度和精神。
只有对工作、生活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才能做出高质量的成果。
质量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要求,更是对精神境界和态度的一种体现,只有拥有正确的观念和态度,才能不断追求更高水准的质量。
总的来说,质量是一个极具有价值和意义的概念。
它关乎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和追求,是我们不断提升自我的动力和目标。
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质量这一重要概念,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水平,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