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第二课)
音响调音师国家职业标准
连接
励器、噪声门
激励器、噪声门的连接
一、设 备安装
(二)调音台与 1、 正确连接与摆放主扬声器监 主扬声器、监听 听扬声器与返送扬声器。2、 能
正确摆放各类扬声器的位置。
方法。 2、 扬声器的特性。 3、 功放特性及与扬声
与返送系统的 连接
3、 能合理配接调音台与功放。 器匹配的方法。4、 常 4、 能合理配接功放与扬声器。 用专业术语。
噪声门
(一)设备维护 1、能看懂设备信号流程图 2、能 小型调光设备使用方法 判断设备故障
三、设
1、 音响系统的组成及
备系统
1、 能看懂音响系统的信号源流 工作原理。
维护
程图 (二)系统维护
2、 设备中的信号流程
2、 能判断与处理系统故障的连 图
接
3、 常见故障及其处理
方法
3.3 高级
职业 功能
工作内容
国家职业标准
音响调音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1
说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 系,为职业教育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 制定了《音响调音员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 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 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 业结构变化对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 识水平都作了明确规定。 二、 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 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 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 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五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 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 四、 本《标准》是在各有关专家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参加编写和 审定的主要人员有:王明臣、王世全、于纪恺、熊国新、李正本、韩宪柱、王泽 祥、宋建、袁芳、刘晓群。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得到中国录音师协会教育 委员会和重庆、河南、宁夏、江苏、安徽、上海等省市自治区有关单位的大力支 持,在此一并致谢。 五、 本《标准》业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自 2002 年 2 月 11 日起施行。
第一章 电声基础知识
电声基础知识引言一、电声学的定义及扬声器技术发展的原因:1.定义:电声学(Electroacoustics)是研究声电相互转换的原理和技术以及声信号的储存、加工、测量和利用的学科,从频率范围来讲主要是可听频段,有的也涉及次声和超声频段。
电声的诞生是以贝尔和华生发明电话机,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为标志的。
扬声器是一种电声器件,它的雏形最初是作为电话用的耳机而发明的。
在这一百多年间,扬声器有了不断的发展,成为目前能适应高保真重放所需要的产品。
2.扬声器技术发展原因:最近扬声器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是由于设计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振膜、磁体、粘接剂等材料的发展。
因此,最近高保真扬声器在提高音质的同时,容许输入功率也大幅度地提高。
这是为了适应需要大声压的舞蹈音乐重放,在高保真扬声器方面的发展。
3.扬声器的物理特性与音质间的关系:有人认为,在高保真设备中,对音质起主要作用的是扬声器。
事实上,将扬声器切换后,音质会发生突然的变化。
此外,除去扬声器以外的其他部件优劣几乎都是由物理特性来判断的,但对扬声器都会有“物理特性好的音质并不好”的看法。
这是因为实际听到的音质:①是扬声器本身的特性和听音室的声学特性共同决定的;②对扬声器中细微差别的物理特性还不能被测量到;③对音质判断时,是依靠个人记忆来定出的,容易产生个人的差别。
判断扬声器的物理特性与音质间的关系,是从事扬声器研制、设计的技术人员多年研究的课题。
4.电声学与主观因素的关系:电声学是一门与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的物理学科,原因是从声源到接收都摆脱不了人的主观因素。
声音是多维空间的问题(音调、音色、音长、声级、声源方位及噪声干扰等),每一维的变化都对听感有影响。
复杂的主观感受并不是任何仪表所能完全反映的,这必然联系到生理和心理声学,语言声学,甚至音乐声学等各个方面问题,形成了电声学的特色和它的复杂性。
5.发展趋势:社会的发展和生产的需要对电声学提出了大量的实际与理论问题。
(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标准(可打印修改)
《音响设备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
建议开设时间二年级第一学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高保真度音响系统的基本知识、学会常用音响设备的操作与使用,具备维修常用音响设备的基本技能。
使学生掌握一种职业技能而增强职业应变能力。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职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中的音响设备维修、调音师、家用电子产品维修等职业岗位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依据音响设备维修、调音师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本课程以音响、功放等设备的维修及调音台的正确使用及维护为主要内容进行组织教学,使学生达到预期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相应的素质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具备调音师、音控师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构成部分突出职业能力训练,理论知识学习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进行。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该门课程的总学时为108学时,其中理论50学时,实践58学时。
三、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以实际任务为驱动,以实际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活动,训练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电子技术基础与音响设备原理与维修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胜任家庭影院及KTV音响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等任务,为未来从事相关岗位的工作奠定能力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音响设备操作、维护、维修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注重思想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实施建议(一)教材选用建议适用于本课程使用的教材已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公开出版。
本教材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分析,体现理实一体,构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牢固掌握家庭影院AV系统及KTV点歌调音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电子管与音色_上_
音响技术AVtechnology 基础知识随着音响技术、文化艺术不断深入发展以及人们鉴赏能力的不断提高,现代人们对音响的追求,已不仅在于传声,更重视传情!无论是专业厂家还是玩家,无不利用各种技术手段,选购或制作心目中的音响器材,力求完美的音色!音色不同于音质,它是一个非量化的主观概念,对音色的评价尽管存在主观倾向性,但对于具有共同民族习惯、社会环境以及生活感受的人们,对于反映本民族或其它民族相近相似的思想、文化、艺术等意识形态方面的音响作品,应当产生共鸣,并取得较为一致的听感。
音响器材中的电阻、电容、晶体管以及古老的电子管等器件,对音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表现也各有特点。
巧妙地利用这些特点构建音响器材,使得重放乐章五彩斑斓。
近些年来,随着数码音源的出现,电子管这一古老的器件,在音频设备中显示了独特的魅力!除了自身音色温暧剔透外,能够较好地克服数码音源音色冷板生硬缺乏情调之嫌。
采用电子管制作的音频设备能滤除音源残留的数码信号,令音乐更纯净,背景更宁静,具有LP的味道。
无论是专业厂商还是音频发烧友都不懈于电子管音响的开发制作,使得电子管音响大有旭日东升之势!各类电子管音频放大器、音色匹配器层出不穷,尽管多媒体软件技术的发展大大超过硬件发展速度且成本低,开发出了电子管声模似软件,但音效仍不及实体胆机发出的那种自然流畅的音色。
因此电子管音响仍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 音色刍议音色即声音的特点,由声音波形的谐波频谱和包络决定。
声音波形的基频所产生的听得最清楚的声音称为基音,各次谐波的微小振动所产生的声音称泛音。
而在泛音当中,唯有二次、三次谐波产生的泛音强度相对最大,直接影响到听觉感受。
人耳对于偶次谐波是欢迎的,基音的偶次谐波越多,表现出的听觉感受就越“柔和、温暖、醇厚”,就是人们常说的“讨好耳朵”或者“听感好”;而对于奇次谐波来说,人耳则很排斥,基音的奇次谐波成分越多,表现的听觉感受越“刺耳、生硬”,即大家常说的不耐听。
音响(功放电路)说课
《音响设备技术》课程(功放电路)说课一、教材(一)教学目标1.本章节课程的认识:《音响设备技术》课程是五年制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
这门课旨在以实用为主导,以电子专业所需的实际能力为出发点,使学生初步掌握音响技术基础知识及相关设备安装、使用与维修技术。
(功放电路)主要学习功率放大器的电路结构与作用、分析OTL与OCL电路的工作原理,并通过技能训练掌握相应电路的测试与调试方法,为今后在功放设备的实际应用和维护方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理论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功放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电路的结构组成。
(2)理解OTL与OCL电路的类型与电路形式。
(3)掌握OTL与OCL电路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指标的计算及分析。
3.技能教学目标(1)能了解OTL与OCL电路的基本结构。
(2)能阅读功率放大器设备的设备说明书,看懂基本的功率放大器电路电原理图;(3)能根据要求进行主要参数指标的测量与调试;(二)教学程度要求1、了解功率放大器的概念、分类、特点和分析方法2、理解各类功率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原理3、会调试功率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4、能测试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三)教材设计(1)根据现有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对内容进行选择,突出重点、难点。
(2)本章节教学要求课堂理论教学与现场实践教学交替进行,在讲解有关理论和电路分析后,选用典型的功放实际电路进行实际示范教学。
(3)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编辑多媒体辅助课件、并准备有关实物在教学中进行演示,帮助学生对各种典型电路的理解。
(4)选择有关的参考教材,丰富本节课程所需的电路案例分析和课后作业。
二、教法1.重点2种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和基本工作原理。
2.难点认识和分析典型OTL功率放大电路在正负半周信号时的不同工作状态。
主要参数性能的测试。
3.教学策略课前准备(1)根据学生前面的作业情况,讲解存在的问题和正确的理解思路;复习以前有关基础知识;(2)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补充有关的知识,组织预习本节内容;(3)收集相关资料,设置学生思考的问题和讨论的话题。
音响技术交流引言
交流安排 二 调音台 1. 调音台的种类。 2. 调音台的插座、功能键的作用。 3. 调音台的操作使用要点。 4. 调音台的信号流程。
交流安排 三 音源设备 1. 麦克风。 2. 其他音源设备。 四 功率放大器 1. 功放的组成。 2. 功放的匹配。 3. 使用功放的注意事项。
交流安排
音响技术交流
——音响技术的简单探讨
1.
2. 3. 4.
5.
目的: 认识新的朋友 与大家进行交流和共同的探讨 不是一个培训交流 通过这次交流不可能能掌握所有的音响 技术 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交流安排 一基础理论知识: 1. 声音的属性与计量。 2. 声压级和响度级。 3. 音调与倍频程。 4. 匹配。 5. 声反馈。 6. 听音特性。
五 分频器、扬声器和音箱 1. 分频与分频器。 2. 扬声器。 3. 音箱。
交流安排
六 信号处理系统 1. 均衡器和激励器。 2. 压限器。 3. 反馈抑制器。 4. 扩展器与噪声门。
交流安排
七 混响效果机与延迟效果机 1. 混响效果机。 2. 延迟效果机。
交流安排 八 音响系统的调试。 1. 调试前的准备。 2. 系统开机。 3. 各部分之间的调试。 4. 复杂扩声系统的调试步骤。
交流安排
九 建筑声学基础 1. 系统设计的简单知识。 2. 声场环境的测量。 3. 降噪与隔音。
交流要求: 端正目的:提高自己知识水平 公开式交流:不懂就问 认真做笔记:温故知新 认真的复习:进行考试
音响技术第2章声学基础
我们以舞台上左右前后错开的各种乐器组成整个乐队. 他们演奏时, 到达听众耳际的声音可分为三类:
第二类为反射声.
第一类为直达声.
第三类为混响声.
与单声道重放声相比, 立体声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具有明显的方位感和分布感
用单声道放音时, 即使声源是一个乐队的演奏, 聆听者仍会明确地感到声音是从扬声器一个点发出的. 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1.声压
声压的大小表示声波的强弱. 在一定时间内, 瞬时声压对时间取均方根值称为有效声压. 用电子仪表测量得到的通常是有效声压, 人们习惯上讲的声压实际上也是有效声压. 声压的国际单位是“Pa”(帕), 1 Pa=1 N/m2, 1大气压=105 Pa. 声压与大气压相比是极其微弱的. 正常人能听到的最弱声音约为2×10-5 Pa, 称为参考声压, 用符号Pr表示.
掩蔽效应是指同一环境中的其它声音会使聆听者降低对某一声音的听力. 一个较强的声音往往会掩盖住一个较弱的声音, 特别是当这两个声音处于相同的频率范围时.
01
掩蔽效应在音响技术中得到应用. 如一些降噪系统就是利用掩蔽效应的原理设计的, 信噪比的概念及其指标要求也是根据掩蔽效应提出来的. 在数字音源中, 可利用掩蔽效应进行压缩编码.
01
正弦定理告诉我们: 改变左右两只扬声器的发声强度, 声像将定位在两只扬声器之间.
(2 - 3)
01
02
式中l表示两耳距离; θ表示声源与人头中心线的夹角, 称为平面入射角; c为声速. 设l=20 cm,
c=340 m/s, 则
02
Δt≈0.62 sinθ (ms) (2 - 4)
两耳虽然相距不远, 但是, 由于头颅的阻隔作用, 使得从某方向传来的声音需要绕过头部才能到达离声源较远的一只耳朵中去. 在传播过程中, 其声压级会有一定程度的衰减, 使两侧耳壳处产生声级差.
多媒体音箱知识大全
【】多媒体音箱知识大全【】(看完就是高手)[点5697/回10]发帖时间:2006-05-17 13:31:34功能:[回复] [速回] [收藏] [点击复制本帖地址]分页:首页上一页 [1-50] 下一页尾页| 只看楼主[楼主]:第一章认识多媒体音箱一、多媒体音箱在多媒体电脑中的地位自从电脑的发展从专业走向民用。
从大量走向微型,从普通走向多媒体,电脑越来越贴近人们的生活,同时人们也对电脑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
特别是多媒体电脑的出现拉近了电脑与人们生活的距离,同时人们希望多媒体电脑能够更多地发挥它潜在的其它功能。
如今这一要求已越来越多地成为现实。
用电脑除了可以实现设计、计算、文字和图像处理等常用功能外,还能实现电视、电话、传真、VCD、DVD、收音机、音响设备等常见家庭信息设备的功能,甚至还可实现原有家电没有的功能,如上网功能。
要实现这些功能,电脑就必须具有人机信息对话的功能,人对信息接收主要就是通过眼睛接收视觉信息和通过耳朵接收听觉信息。
而电脑正是通过显示器向人们提供了视觉信息和通过音箱向人们提供了听觉信息。
站在另一角度来说,如果人们把CPU比为电脑的心脏的话,那么显示器就是电脑的眼睛,而多媒体音箱就是电脑的嘴巴,离开了音箱,多媒体电脑就失去了“多媒体的功能”,因此在多媒体电脑中,多媒体音箱与显示器有着同样重要的位置,它们都是与人们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窗口。
二、多媒体音箱的构成1、多媒体音箱是如何工作的电脑中的声音文件通过声卡、将数字音频信号转为模拟音频信号再由其输出口输出,这时音频信号电平较弱,一般只有几百毫伏,还不能推动喇叭正常工作。
而推动喇叭正常工作的电压一般需要几伏左右的电压,这时就需要将声卡输出的小信号通过放大器(俗称功放)加以放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就可以推动喇叭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波了。
而现在最新推出的USB多媒体音箱则可以不需要声卡,它通过电脑的USB接口输出端引入数字音频信号,然后USB多媒体音箱将此信号通过内部专用的USB IC芯片转换为拟似音频信号,从而实现取代声卡的功能。
音响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第一课)
声压级和响度级
二. 声压级的表示方法
SwL=20Log10P/P0 P为实际功率
P0为标准声压
声压级和响度级
三.分贝的概念与意义 分贝:是一种相对量单位,基本表达式是 把两个具有功率含义量的比取对数,即 LogA/B。得出的这个量即为贝尔(bel), 为了方便运算、使用将这个很小的单位 起用了它的1/10作为单位,这就是分贝。 dB=10logA/B
T60=0.161v/Sā (赛宾公式) V为该声场的体积 ā为平均吸声系数
ā =S1a1+S2a2+S3a3+…+Snan/S1+S2+S3+Sn
T60的理论要求值: 语音要求:0.3秒< T60 <0.5秒 乐音要求:0.8秒< T60 <1.5秒 多功能厅: 0.3秒< T60 <1.8秒 房间参数:R=Sā/1-ā
音响技术基础理论知识(一)
声音的属性与计量 声压级和响度级 音调与倍频程 匹配 声反馈 听音特性
声音的属性与计量
一. 声音的基本概念: 声音是物体通过介质传播于人耳的主观 感觉。 A.客观上:声源、声场、声设备。
声 源:调音的基础,发生体的频率。 声 场:声音的空间分布。 声设备:实现声音重现的基础。
开始下一课
声压级和响度级
四. 等响度特性(曲线) A 代表声压级,响度级与频率三者之间的 关系。 B 在同一曲线上,响度相同。 C 声压低变化大,声压高变化小。 D 反映听音阈、痛阈与听觉范围。
使用分贝的意义:
1 计算简单,使数值的乘除,变成简单的 加减运算。
2 表示方便,不用复杂的记录很小的单位。
3 与人耳的听觉一致。
声压级和响度级
一. 声音形成的过程
音响基础知识讲解
音响基础知识一、声学基础:1、名词解释(1)波长——声波在一个周期内的行程。
它在数值上等于声速(344米/秒)乘以周期,即λ=CT(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以赫兹为单位(3)周期——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4)声压——表示声音强弱的物理量,通常以Pa为单位(5)声压级——声功率或声强与声压的平方成正比,以分贝为单位(6)灵敏度——给音箱施加IW的噪声信号,在距声轴1米处测得的声压(7)阻抗特性曲线——扬声器音圈的电阻抗值随频率而变化的曲线(8)额定阻抗——在阻抗曲线上最大值后最初出现的极小值,单位欧姆(9)额定功率——一个扬声器能保证长期连续工作而不产生异常声时的输入功(10)音乐功率——以声音信号瞬间能达到的峰值电压来计算的输出功率(PMPO)(11)音染——声音染上了节目本身没有的一些特性,即重放的信号中多了或少了某些成份(12)频率响应——即频响,有效频响范围为频响曲线最高峰附近取一个倍频程频带内的平均声压级下降10分贝划一条直线,其相交两点间的范围2、问答(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答:世界上的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在媒质中振动而产生的。
扬声器是通过振膜在空中振动,使前方和后方的空气形成疏密变化,这种波动的现象叫声波,声波使耳膜同样产生疏密变化,传级大脑,于是便听到了声音。
(2)什么叫共振?共振声对扬魂器音质有影响吗?答:如果物体在受迫振动的振动频率与它本身的固有频率相等时,称为共振当物体产生共振时,不需要很大的外加振动能量就能是使用权物体产生大幅度的振动,甚至产生破坏性的振动。
当扬声器振膜振动时,由于单元是固定在箱体上的,振动通过盆架传递到箱体上。
部分被吸收,转化成热能散发掉;部分惟波的形式再辐射,由于共振声不是声源所发出的声音,将会影响扬声器的重放,使音质变坏,尤其是低频部分(3)什么是吸声系数与吸声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吸声性能拭目以待好坏通常用吸声系级“α”表示,即α=1-K;吸声量是用吸声系数与材料的面积大小来表示。
音响技术基础知识
19
第1章 音响技术基础知识
3) 音量(Intensity) 音量是指声音的强度或响度,标志声音的强弱程度。它 主要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太弱了听不见,太强了会 使人受不了。人耳所能听到的声强约为0~12 dB,寂静的室内 噪声约为30 dB,在白天室内噪声可达45 dB。
(1-1)
3
第1章 音响技术基础知识
1.1.2 声音的特性参数 1. 频率与倍频程 倍频程是用来比较两个声频大小的,两个不同频率的声
音作比较时,起决定意义的是两个频率的比值,而不是它们 的差值。
倍频程定义为两个声音的频率或音调之比的对数,其公 式为
(1-2)
4
第1章 音响技术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知识
2. 声阻抗与特性阻抗 媒质中某点的声压和质点速度的复数比值称为声阻抗率, 其单位是Pa·s/m(帕·秒每米),它的实部是声阻率,虚部是声抗 率。 声场中声阻抗Za定义为表面上的平均有效声压p与经过有 效体积的速度U之比,即
(1-9)
11
第1章 音响技术基础知识
声功率级指的是对待测声功率与基准声功率的比值取常 用对数后再乘10所得的值,单位dB,用LW表示 ,即
(1-10)
12
第1章 音响技术基础知识
13
第1章 音响技术基础知识
14
第1章 音响技术基础知识
6. 频谱与谱级 声源发出的声音并不是单一频率的,而是同时含有许多 复杂的频率。频谱是把时间函数的分量按幅值或相位表示为 频率函数的分布图形。根据声音的不同,它的声谱可能是线 谱、连续谱或二者之和,即混合谱。实际的声音是由许多不 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纯音组合而成的。
1.1.3 听觉特性 1. 听觉的感受性 人类听觉感受的动态范围很宽,能感受到的最小声压级
音响技术与应用第2版习题答案(第1章-第5章)
1.5 思考与练习题1.填空(1)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称为声源。
(2)声源完成一次振动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周期,1s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3)可听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
低于20Hz 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当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块尺寸比波长大得多的墙面或障碍物时将产生声波反射现象。
2. 听到声音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什么?(1)存在发声体或声源。
(2)要有传播过程中的弹性媒质,例如空气,或者液体、固体的弹性媒质;真空中没有弹性媒质,所以真空不能传送声波;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月球上是无声的世界。
(3)要通过人耳的听觉才能产生声音的感觉。
3. 什么是声音的三要素?与声波的幅度、频率和频谱的对应关系如何?声音的特征主要由音量、音调、音色这三个要素来表征。
音量是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是指声音调子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
音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声波的振幅;音调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声波的基波频率;音色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声音的频谱结构。
4.什么是立体声?立体声的成分如何?立体声有哪些特点?立体声是指具有方位感、层次感、临场感等空间分布特性的声音。
用立体声音响技术来传播和再现声音,不仅能反映出声音的空间分布感,而且能够提高声音的层次感、清晰度和透明度,明显地改善重放声音的质量,大大地增强临场效果。
立体声的成分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直达声,直达声是指直接传播到听众左、右耳的声音;第二类为反射声,它是指从音乐厅内的表面上经过初次反射后,到达听众耳际的声音,约比直达声晚十几到几十毫秒到达人耳;第三类为混响声,它是指声音在厅堂内经过各个边界面和障碍物多次无规则的反射后,形成漫无方向、弥漫整个空间的袅袅余音。
反射声和混响声共同作用,综合形成现场环境的音响气氛,即产生所谓临场感。
立体声的特点主要有:(1)具有明显的方位感和分布感。
(2)具有较高的清晰度。
(3)具有较小的背景噪声。
(4)具有较好的空间感、包围感和临场感。
12音响技术交流总复习题
么意思? 功放在使用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什么是分频,电子分频的作用是什么? 均衡器分为哪几种?分别都有什么作用? 调节图示均衡器该遵循什么步骤?
压限器在扩声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该如何进行系统配接? 激励器在扩声系统中的进行反 馈抑制而不会对音乐音质产生影响?画 出系统连接方框图。 混响效果机有哪些声场效果? 延迟效果机在现代扩声工程中的主要作 用是什么?
进行系统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扩声系统的设计步骤是什么?画出方框
图。 建声缺陷包括哪些方面?该怎么进行改 善? 如何在不改变建筑体的前提下,改变和 控制室内声学特性? 扩声系统的电声测量的方法是什么?画 出方框图。
如何进行房间的隔音? 利用一下设备画出系统连线方框图:调
音台一台1,投影仪一台,CD机一台, LD机一台,返送音箱两个,视频分配器 一台,无线话筒接收机一台,全频音箱 两个,功放两台,卡座一台,均衡器两 台,效果机一台,压限器一台,电视机 两台,无线话筒两个,话筒两支。
么? 调音台的低阻接口指那个接口,该如何 使用? PAN在调音台中是起什么作用的?怎么 调节该键? 什么情况下使用调音台的辅助送出? 舞台返送监听音箱应该怎样接入调音台?
效果机与调音台的连接方式有哪些?该
如何进行连接? 怎么使用一台具有延迟和混响效果的效 果机做到双效果同时使用? 画出调音台的信号流程图。(有4编组,4 辅助,其中AUX1、2为推子前。)
音响系统的调试
简单音响系统的调试步骤是什么?
整体系统调试的开机顺序是什么?
怎么进行音响系统故障的排查?
复杂音响系统的调试步骤是什么?
对于声音的效果处理应该在调试的哪一
步进行?如何进行? 若是系统实际音量达不到设计音量要求, 在不进行设备添置的前提下,如何提高 整体音量?
音响调音师国家职业标准
备
大文艺演出的
调音
2、 能迅速判断与处理演出中设 1、 艺术概论
二、调
备及系统发生的意外情况
2、 英语(口语)
音
(二)与国外文 1、 能协调与满足国外文艺演出 团体的扩音要求
3、 有关国外文艺演出 特色
艺团体进行技
术合作
2、 能与国外文艺演出团体进行
技术交流
三、指 对低级别音响 1、 能编写培训教学大纲
2.2 基础知识 2.2.1 基础理论知识
(一) 声学基本知识 (二) 电学基础知识 (三) 音响技术基础知识 (四) 安全用电,消防基础知识。 (五) 相关法律,法规常识。 (六) 乐理知识(乐器)
2.2.2 相关法律,法规常识
(1) 劳动法 (2) 知识产权法 (3) 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 (4) 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1.8.3 鉴定方式
分为理论知识考试(笔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理论知识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 式,满分为 100 分,60 分以上为合格。技能操作考核采用现场实际操作方式进行, 考核分项打分,满分为 100 分,60 分及以上为合格。技师、高级技师除理论知识 考试与技能操作考核之外,还须进行综合评审。
1.8.4 考评人员与考生配比
4
职业技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二) 取得本职业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 (三) 高级技工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 3 年。 (四) 取得本职业(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 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5 年以上。 -高级技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一) 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3 年以上,经本职 业正规高级技师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二) 取得本职业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 4 年以上。
音响基础知识
基本知识篇1、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
音响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场效应管四个阶段。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术的先河。
1927年贝尔实验室发明了负反馈技术后,使音响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威廉逊"放大器,较成功地运用了负反馈技术,使放大器的失真度大大降低,至50年代电子管放大器的发展达到了一个高潮时期,各种电子管放大器层出不穷。
由于电子管放大器音色甜美、圆润,至今仍为发烧友所偏爱。
60年代晶体管的出现,使广大音响爱好者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音响天地。
晶体管放大器具有细腻动人的音色、较低的失真、较宽的频响及动态范围等特点。
在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推出音响技术中的新成员--集成电路,到了70年代初,集成电路以其质优价廉、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逐步被音响界所认识。
发展至今,厚膜音响集成电路、运算放大集成电路被广泛用于音响电路。
70年代的中期,日本生产出第一只场效应功率管。
由于场效应功率管具有电子管纯厚、甜美的音色,以及动态范围达90dB、THD<0.01%(100kHz时)的特点,很快在音响界流行。
现今的许多放大器中都采用了场效应管作为末级输出。
音响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场效应管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各有其特点。
预计音响技术今后的发展主流为数字音响技术。
介绍一下dB的具体含义.单位dB是一个在电子方面使用得非常广泛的,它是测量和比较一个系统的功率,电压和电流大小的相对单位.后来由于科技的进步,认识到人类对声音的响应是按对数规律变化的,于是有了一个单位就是贝尔(Bell)是电话的发明人的名字.其表达式是: Bell=lg(P/Po)P是被测量的功率Po是参考功率:Bell表示以10为底的对数.实际中发现Bell太大了,于是取其十分之一作为一个新单位,就是分贝(dB)将Bell除以10就是dB表达式是:dB=10lg(P/Po),dB=20lg(E/Eo ),dB=20lg(I/Io).2.什么是Hi-Fi?什么样的音响器材才Hi-Fi?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直译为"高保真",其定义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
《音响技术》课程实验实训综述
《 响技术 》 电子 声像技 术专业 的主干课 程 , 音 是 我 { n何更 好地开展教育教学 活动 ,对整个专业 的学生 fn i 都起 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 。 明确《 音响技术》 课程实验实训的地位 与作 用 电子声像技术专业 的“ 以工作流程为导 向的项 目化 教学 改革 ” 的培养方案 , 要求培养 的毕 业生能够在广播 电视 台站 、 企事业 单位 、 文化 团体 、 公共 娱乐等行业 , 从 事 录音 、 摄像 、 响 、 音 灯光 等声像设 备 的安装 、 操作 、 调 试、 维修工作 ; 从事 电子声像行业 的音像节 目制作 、 音频 视频节 目的采集 、 编辑制作 、 多媒体作品制作等工作 。
力 的 目的。
要求学生焊接 的连接头 ( ) : x R 线 有 ① L— xR L 话 筒线 1 。 T —— 音频线3 。 R A 根 ② s 根 ③ c 一 1 音频线 ’ S 2 。④T s 根 R H 两个T 话 筒线 1 。⑤T ) S 根 s一 N u E—
T I 音箱线2 。 RK 根
中出现 的声 学现象 , 及时选择正确 的处理方法 , 进行 并 分析 、 总结 , 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的撰写 。 ( ) 二 实验实训室建设
《 响技术 》是 电子声像技术专业 的主干课程 , 音 是 门理论性 和实践性都较强 的课程 , 音像技术 、 是 电子 应用技术 等许 多专业学生必修 的专业基础课 ,也 是一 门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课程。通过该课程 的学习 , 可以 使 学生从理 论和实 践上掌 握音 响系统 的基本 组成 、 常 用设备 的工作原 理及使用 、系统设计 及连接和现场调
音响技术(第二版)(章 (4)
图4-7 眼图波形 32
信号的最短周期对应唱片上最短的凹坑或凸点的长度,等于时 钟周期的三倍(时钟频率为4.3218MHz)。
相加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经电容 C 耦合,分别送往EFM 比较器、FOK放大器和镜式放大器。
(5)EFM比较器。相加放大器输出的射频信号,一路经EFM 比较器进行放大,转换成前后沿陡峭的方波信号输出。方波信 号的波形是否规范直接影响后级电路的工作状态,因为方波信 号的前后沿正是代表了数据流中的数字1。
11
3.CD机的特点 CD机与磁带录音机和早期的模拟唱机相比,具有如下几个 方面的特点。 (1)光盘记录密度高,存储容量大。由于在CD光盘中采用 了激光高密度记录技术,使得一张12cmCD光盘上可以存储大约 650MB的信息,可以播放74min高质量的双声道立体声伴音。 (2)电声性能指标高,重放音响效果好。在CD机中,由于 采用了激光技术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使信号的记录与重放技 术得到极大的改善,进而使重放的声音更加逼真,
(4)光盘制作成本低,便于大规模生产。CD光盘制作时, 首先是将节目盘录制在母盘上,再将母盘制作成模具,然后在 注塑机中直接注压成形。因此,光盘在大批量生产时,工序少, 成本低。
除此之外,CD机还具有操作功能强、检索速度快、纠错能 力较强等特点。
13
4.1.2 CD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CD机的主要功能是播放CD唱片。CD唱片以适当的速度旋转,
34
(6)FOK(聚焦确认)放大器。相加放大器输出的另一路射频 信号送FOK放大器。CD唱片插入唱机时,聚焦伺服系统首先驱 动物镜完成聚焦动作,使射频信号输出最大,经FOK放大器放 大,输出一个高电平的FOK信号,该信号再送往与聚焦有关的 电路,使聚焦伺服系统处于闭环受控状态。在多数CD机中, FOK信号同时作为唱片已经插入,要求控制电路做好放唱准备 的标志。
音响技术与家庭影院2
MPEG-2
为了支持更清晰的视频图像,特别是支 持数字电视等高端应用, ISO 于 1994 年提出了新的 MPEG-2 标准(相当于 CCITT 的 H.262 标准)。 MPEG-2 对图 像质量作了分级处理,可以适应普通电 视节目、会议电视、高清晰数字电视等 不同质量的视频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可以提供高清晰画面的 DVD 影碟所采用 的正是 MPEG-2 标准。
增量调制与自适应增量调制
增量调制也称△调制(delta modulation, DM),它是一种预测编码技术,是PCM编 码的一种变形。PCM是对每个采样信号 的整个幅度进行量化编码,因此它具有 对任意波形进行编码的能力;DM是对实 际的采样信号与预测的采样信号之差的 极性进行编码,将极性变成“0”和“1” 这两种可能的取值之一。
JPEG2000
JPEG 标准的最新进展是 1996 年开始制 定, 2001 年正式成为国际标准的 JPEG 2000 。与 JPEG 相比, JPEG 2000 作了 大幅改进,其中最重要的是用离散小波 变换( DWT )替代了 JPEG 标准中的离 散余弦变换。在文件大小相同的情况下, JPEG 2000 压缩的图像比 JPEG 质量更 高,精度损失更小。
斜率过载,粒状噪声
压缩的原因
数据压缩其实类似于美眉们的瘦身运动, 不外有两大功用。 第一,可以节省空间。拿瘦身美眉来说, 要是八个美眉可以挤进一辆出租车里, 那该有多省钱啊! 第二,可以减少对带宽的占用。
注:本课程部分内容取自网络上的王苯苯 压缩史,在此对作者表示感谢
压缩举例
最古老的压缩之一
ATM (Automated Teller
MPEG-1
JPEG 标准中通过损失精度来换取压缩效果的 设计思想直接影响了视频数据的压缩技术。 CCITT 于 1988 年制定了电视电话和会议电视 的 H.261 建议草案。 H.261 的基本思路是使 用类似 JPEG 标准的算法压缩视频流中的每一 帧图像,同时采用运动补偿的帧间预测来消除 视频流在时间维度上的冗余信息。在此基础上, 1993 年, ISO 通过了动态图像专家组 (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 MPEG ) 提出的 MPEG-1 标准。 MPEG-1 可以对普通质 量的视频数据进行有效编码。我们现在看到的 大多数 VCD 影碟,就是使用 MPEG-1 标准来 压缩视频数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的属性与计量 声压级和响度级 音调与倍频程 匹配 听音特性
音调与倍频程
一 声音的带宽 声音的来源很多,频谱范围也很广,但是 人耳所能听到的范围却是很狭小的一 个范围。 人耳听音范围:20HZ~~20000HZ 次声波>人耳听音范围>超声波
语言和音乐的声学特性
名称 语言 演唱 乐器 交响乐 基频范围/HZ 130-350 80-1100 16-4000 频率范围/HZ 130-40000 80-80000 30-16000 动态范围/dB 15-20 30-40 30-50
匹配
一 阻抗匹配 匹配概念:电路之间、系统之间的最佳连接。 等效电路图:
R1 V1 V2 R2
前级
后级
R1 V1 V2
R2
前级
R2 = V22/R2 =(V1R2/R1+R2)2 =V12R2/(R1+R2)2
后级
P2
由图可得:R2=R1时P2最大 R2=0
则R1=R2时 功率最大
R2
当电阻相同时,功率最大,但是效率仅为总功率 的一半 因此选择R2>R1,且并不是很大的时候,功率增大 但不可使R1>R2,否则前级设备功率太大。 需要记住的公式: 串连电路:总阻抗等于各阻抗之和 R总=R1+R2+R3+……Rn 并联电路:总阻抗等于各阻抗的倒数之和 R总=1/R1+1/R2+1/R3+……1/Rn R总=R1R2+R1R3+R2R3/R1R2R3
二 听觉的音量范围 声音的音量与强度相关,而声音的强度又 与声压的平方成反比。所以音量也可 以用声压表示。人耳的听音音量范围 是0.0002ubar~ 0.0002×106ubar 听觉音量范围的下限是闻阈,其上限是痛 阈。闻阈是刚好能够听见声音的限线, 痛阈是使人耳产生痛感的界限。 人耳长期置于高声压级的环境下可能对人 耳产生伤害,尤其是在高噪音环境下, 往往引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失眠,头 疼听力下降等。
其它的几种效应: 劳氏效应:是一种赝立体声效应。直达声 经过延迟并倒像180度后,叠加到直达声 上,能使人产生明显的空间印象,好像 声音来自四面八方,形成主观立体声印 象。 德波埃效应:扬声器放置在听音者前方, 若声强相同,则感觉声源在正中间,若 使两个扬声器声强级差大于15dB,听音 者感觉声源是在声强级大的那个扬声器 方向上。是双声道传造立体声的基本原 理。
一 人耳对音频频率的分辨率 在中等声强(50dB声压级)情况下,对于 1kHZ频率以下,能分辨出±3HZ的音 频变化。对于较高频率段,1kHZ以上 的频率分辨率为0.3%。随着声强的变 化,人耳的频率分辨率也将有所变化。
二人耳对声强变化的分辨率 在中等声强(50dB声压级)下,人耳能分 辨声强变化±2dB,与声音的频率关系 不大。随着声强的不同,声强变化的 分辨率有所不同。 三 人耳对声源方向辨别力。 在水平面方向一般为10~15度,正前方可 达3度。在垂直平面上方向辨别较差。 若是声音来自后方,由于人耳的屏蔽, 方向辨别力更差。
基础理论知识复习题
1. 2. 3. 4. 5.
什么是声音?声源由那些部分组成? 声音的带宽在人耳的范围内是多少? 在理论值的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多 少? 什么是声场?声场由哪几部分组成? 声场的混响时间是指什么?怎么计算声 场的混响时间?多功能厅混响时间的理 论要求值是多少?
7. 8. 9.
10.
四 掩蔽效应 人耳听到两个不同的声音,如果要听清楚 其中的一个,不许就要提高该声音的音 量。低频的声音容易掩蔽高频声,频宽 越大,掩蔽效应越明显。声音越强,掩 蔽效应越强。 利用掩蔽效应实现高保证音乐的数字话和 制作。同时利用这一效应可以对大声音 后120ms内的噪音不进行降躁处理。
五 鸡尾酒会效应 人耳(大脑)能够对复杂的声音情况进行 筛选听音,对自己感兴趣的声音能够从 繁杂的声音中剃取出来。这就是鸡尾酒 会效应。 在实际运用中主要为了了解:听见非所能 录见。人耳能够听见嘈杂声音自己需要 拾取的声音,可是麦克风则不一定就能 够拾取。
30-200Biblioteka 040-60音调与倍频程
二 倍频程 定义:一个音源的最高频率与最低频率之 比,在取其比值做以2为底的对数。 倍频程=Log2 f高/f低
同时通过公式可转换为: F高/F低=2n 音乐中设备中可以把n取为:1/60 、 1/10、 1/5、1/3 ……1、 2、 3、 4 ……
31段均衡器即为n取1/3:频点分布 20 25 31.5 40 50 63 80 100 125 160 200 250 315 400 500 630 800 1k 1.25k 1.6k 2k 2.5k 3.15k 4k 5k 6.3k 8k 10k 12.5k 16k 20k
功放与音箱的连接应注意: 1 功放的功率不小于音箱的功率,故音箱 阻抗应大于功放阻抗。 2 只有功率相等才能等阻抗连接。 3 音箱并联时,额定电压应相等。 4 音箱串连时,额定电流应该相等。
声音的反馈
什么是声反馈 定义:话筒拾音进入扩声系统中放出声音 后,又经话筒重新拾回到扩声系统中, 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路进行反馈。
二 耳廓效应(单耳效应) 单耳同样可以进行声音的定位。只是效果 比双耳差。主要能够通过单耳感受声音 的远近距离感。同时靠耳廓不同部位反 射声的不同,各反射声和直达声存在细 微的时间差,不同的仰角,不同的平面 角导致的不同反射声的时间差,经由人 脑的判断,可以确定声源的方向和远近。
三 哈斯效应: 也称先入为主效应。两个同样的声音,一 个声音比另一个声音首先到达耳朵时 间差5ms~50ms,人耳则不能分出两 个声源的的各自方位,感觉声音来自 先到达的那个声源的方位。 在扩声中,主要利用该效应来校正声源之 间的时间差和声级差,以减少声源间 的干扰,提高声音的清晰度。
人耳的分辨率(分辨能力)
人耳对音频频率的感受是音调,对纯音 (单一频率)而言,频率越高,听觉感 觉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低。但自然 界中发声体不可能发出单一频率,都是 复合音,由多个频率组成。因此复合音 主频结构在频率高端,听音就感觉音调 高;若主频结构在频率低端,呈现出音 调低。少量频率成分叠加,会引起音调 偏移现象。
四 人耳对两个相随声音的时差辨别率 人耳对相邻的两个声音能够准确辨别一般 需要50ms(毫秒)。小于该值人耳分 不清两个声音。 五 人耳对失真声音的辨别率 对纯音为0.5%,复合音或者音乐为2%,因 此语音或音乐的失真容易被人耳所感 知和察觉。
人耳听音的几种效应
一双耳定位、定向效应: 双耳定位即通过双耳的距离及头部的声散 射产生强度的差异及时间的差异,大 脑通过对声音的强度时间差及频率的 成分,综合进行处理后,产生一定的 声音空间感。 该效应是能够产生立体声效果的客观要求。
听音特性
人耳是既能听见树叶飘落到地上的响声, 又能承受炸雷声和喷气式飞机引擎的轰 鸣声;能分辨出不同频率的声音,又能 对各种频率声进行评价。人耳既是放大 器,又是压缩器;既是频谱分析器,又 是综合器——它可对声音信号作出种种 的判断和选择。
人耳的听音范围
一听觉的范围 听觉的范围就是人耳对声音的感受范围,通常是 20HZ~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人 耳听不见,超过20000HZ的是超声波,人耳也 同样听不见。在音频区域中,人耳最敏感的频 率是2kHZ~4kHZ。但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人耳的灵敏度会下降,尤其是在高频段下降更 快。
11.
12.
13.
什么是鸡尾酒会效应?在现实工作中了 解该效应有何意义? 声音三要素中,客观上的振幅与主观上 的什么成对应关系? 人耳的闻阈是怎么定义的?该值是多少? 声压级的表示公式是什么? 什么是分贝?分贝的单位是什么? 采用分贝定义声音的大小,有何意义? 什么是声反馈,产生反馈的条件是什么?
本章结束
一
扬声器 MIC 扩声系统
二 分类: 负反馈:与原声音相位相反,出现声音干 扰、减低。 正反馈:与原声音相位相同,出现声音叠 加、增强。是扩声系统中出现啸叫的 基础。 负反馈的出现会使声音的声像发生偏移飘 转,会降低扩声系统的传声增益。 避免的措施主要是减少发言席麦克风的使 用量。
三 啸叫产生的条件: A 麦克风直接进入扩声系统的放音区域 B 麦克风的灵敏度过高。 C 调音台或者其它周边设备增益调节太大。 D 音箱系统出现物理损坏,造成声音畸变。 基本原理: K1 K2 K3 K=K1*K2*K3 当Kß≥ 1 Ø =0或者2nП (满足正反馈) ß 为扩声中返回到麦克风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