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合集下载

疼痛试题及详细答案

疼痛试题及详细答案

疼痛试题及详细答案疼痛试题及答案一、词汇解释(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疼痛:指伴随着现存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国际疼痛学会(IASP)于1994年定义为: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2.三阶梯用药原则:包括阶梯给药、无创给药、按时给药、个体化给药和注意具体细节。

3.三叉神经痛: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电样剧烈疼痛,维持短时间后可自行缓解。

通常,疼痛仅局限于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也可能涉及多个分支。

4.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炎性疾病,起病隐匿,病变主要侵犯骶髂关节、椎旁小关节、滑膜、软组织,该病也称血清阴性风湿病。

二、单项选择(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觉和情感体验。

(选项A)2.世界疼痛大会将疼痛列为人类第五大生命指征。

(选项C)3.世界疼痛日是十月第一周的第一天。

(选项B)4.对疼痛进行评估,应相信患者,患者说痛就是痛。

(选项A)5.中枢性神经痛的病理过程常常是严重和令人痛苦的,心理调适常常更适合于这类患者。

(选项A)6.以下对疼痛的描述中,用药期间的疼痛程度评估有助于及时调整止痛药物的用药剂量是正确的。

(选项C)7.按WHO的疼痛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疼痛分为四级,分别是0级、1级、2级和3级。

(选项A)8.疼痛的给药原则是个体化给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选项D)9.正确的三阶梯用药是按药效强弱依次使用,口服给药,按时给药,联合给药,个体化用药剂量。

10.用药过程中需要重点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意识、神志、生命体征、饮食、睡眠、大小便、皮肤和肢体活动是否出现无力现象。

11.高血压和心律失常不是疼痛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而意识障碍、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和尿潴留则是。

12.在疼痛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告知患者和家属正确评估疼痛的重要性,而不是发药即可、即使疼痛不缓解也不用继续用药、或间歇性疼痛发作时告知患者要忍耐。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

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一、背景和目的术后镇痛管理是指在手术结束后,为了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而采取的措施。

良好的术后镇痛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康复。

本文旨在制定术后镇痛管理规范,以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镇痛治疗。

二、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 手术后的疼痛:包括拆除手术伤口、切口疼痛等。

- 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 术后恶心呕吐:由于麻醉药物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

2. 禁忌症:- 过敏史:对镇痛药物或者其他相关药物过敏的患者。

- 肝肾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慎用镇痛药物。

- 心血管疾病:存在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需慎用镇痛药物。

三、术后镇痛管理方案1. 评估和监测:- 疼痛评估:根据患者的自述和观察病情,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视觉摹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

- 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评估患者的镇痛效果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2. 镇痛药物选择:- 非麻醉类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醋氨酚等,适合于轻度到中度的疼痛。

- 麻醉类药物:如吗啡、芬太尼等,适合于重度疼痛或者无法控制的疼痛。

- 局部麻醉药物: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适合于局部镇痛。

3. 给药途径:- 静脉给药:适合于需要快速起效的情况。

- 口服给药:适合于轻度疼痛和需要长期镇痛的情况。

- 肌肉注射:适合于需要中等速度起效的情况。

- 面部和皮肤局部给药:适合于局部镇痛。

4. 镇痛治疗的监测和调整:- 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和生命体征监测结果,及时调整镇痛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 避免药物滥用和依赖:定期评估患者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避免药物滥用和依赖的发生。

- 多学科团队合作:麻醉科、疼痛科、护理科等多学科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术后镇痛管理方案。

四、镇痛效果评估和随访1. 镇痛效果评估:- 定期进行疼痛评估,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

- 根据患者的疼痛评估结果,调整镇痛治疗方案,以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

疼痛科常见应急预案及演练

疼痛科常见应急预案及演练

一、引言疼痛科作为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负责处理各种慢性疼痛和急性疼痛问题。

由于疼痛科患者病情复杂多变,加之疼痛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因此制定合理的应急预案和定期演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疼痛科常见应急情况,提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

二、疼痛科常见应急情况及应急预案1. 患者突发意识丧失(1)应急预案: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护士,启动应急预案;2)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CPR),同时通知急诊科;3)评估患者病情,如有必要,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建立静脉通道;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做好记录,向上级领导汇报。

(2)演练方案:1)模拟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场景,由医护人员进行CPR操作;2)模拟急诊科接收患者,进行抢救;3)评估演练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2. 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1)应急预案: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护士,启动应急预案;2)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3)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做好记录,向上级领导汇报。

(2)演练方案:1)模拟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场景,由医护人员进行救治;2)评估演练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3. 患者发生器械故障(1)应急预案: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护士,启动应急预案;2)停止使用故障器械,更换备用器械;3)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治疗方案;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做好记录,向上级领导汇报。

(2)演练方案:1)模拟患者发生器械故障场景,由医护人员进行救治;2)评估演练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4. 患者发生感染(1)应急预案: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护士,启动应急预案;2)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3)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做好记录,向上级领导汇报。

(2)演练方案:1)模拟患者发生感染场景,由医护人员进行救治;2)评估演练效果,总结经验教训。

PCA术后镇痛副作用\并发症及对策

PCA术后镇痛副作用\并发症及对策

PCA术后镇痛副作用\并发症及对策患者自控镇痛(PCA)是一种新的镇痛给药方法,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注射泵,允许患者自行给药的一种急性疼痛治疗方法。

它能更有效地维持血药浓度,从而提供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

PCA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镇痛效果满意,使用方法简便。

本文主要就PCA术后镇痛副作用、并发症及相关处理措施进行讨论。

[Abstract]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is a new analgesic drug delivery method, which is injected through a special pump, allowing the patient self-administration of an acute pain treatment. It can be more effective in maintaining blood concentration, thus providing a more satisfactory analgesic effect. PCA method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analgesic effect of satisfaction, easy to use. In this paper, the PCA analgesia side effects, complications and related treatment measures are reviewed.[Key words] PCA; Side effects; Complications自20世紀50~60年代,我国医务工作者开始尝试术后疼痛治疗,90年代后,一些大医院逐步开展了比较系统的术后疼痛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术后镇痛、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临床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止痛药的选择和不良反应的处理

止痛药的选择和不良反应的处理
疼痛信号通过脊髓传导通路到达脑干和大脑 外周或中枢神经损伤可以进一步导致非正常疼
痛信号的产生和传递的增加 长期的信号传递激活NMDA受体并导致P物质等
释放,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慢性疼痛治疗的新视角
长期的疼痛信号传递激活NMDA受体,造成 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神经重塑 神经的逆向放电,出现自发性疼痛 疼痛的皮区分布界限紊乱 痛觉过敏 痛觉异常 拮抗阿片受体
②给药方式方便,无创;
不同时使用两种阿片类药物,也不同时使用两种 美沙酮+苯甲二氮卓类药物
吩噻嗪类:氯丙嗪、异丙嗪、氯吡嗪(prochlorperazine)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
摘自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教材》
慢性疼痛的治疗
阿片类药物仍是主要的镇痛药,不同剂型给药和联 合激动药与小剂量拮抗药,激动拮抗药纠正其副作 用是主要的关注点
癌痛治疗的新视角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长期应用可伴有威胁生命 的器官并发症
阿片类药物仍是主要的镇痛药,弱阿片类药增 大剂量不能成为强阿片类药
在慢性疼痛和癌痛应尽可能选用控缓释药物, 速释药物仅用于药物滴定和治疗爆发痛
重度癌痛应作为急症迅速镇痛 三阶梯的新内含或规范化疼痛治疗是治疗的指
导原则
规范化疼痛处理的目的
疼痛强度滴定法:VAS评分≥4分,使用多瑞吉25ug/h或奥施康定10mg,VAS评分≥7分,阿片用量加倍。 主要用于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改善体内微生态,促进肠蠕动从而改善便秘症状
疼痛生理学研究的飞速进展 非甾类消炎药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药物,特别是神经毒性药物(长春碱类、阿糖胞苷,希罗达,紫杉醇类) 疼痛信号通过脊髓传导通路到达脑干和大脑 ②给药方式方便,无创;

疼痛护理学

疼痛护理学

疼痛护理学一、什么是疼痛护理学?疼痛护理学是一门关于如何评估和治疗疼痛的学科。

它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医学、护理、心理学、社会工作和康复等领域。

它的目标是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为什么需要疼痛护理?1. 疼痛是常见的临床问题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5亿人在某个时间点经历过慢性或急性的疼痛。

这些人中,许多人需要长期治疗才能缓解或控制其疼痛。

2. 疼痛会影响生活质量慢性或急性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剧烈的身体和情感上的不适会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它还可能影响个体对日常活动和社交关系的参与程度。

3. 疼痛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长期存在未得到有效管理的慢性或急性剧烈疼痛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如失眠、抑郁、焦虑、体重变化等。

三、疼痛护理的原则1. 疼痛评估评估是治疗的第一步。

对于患者的每一次访问,都应进行全面的疼痛评估,以确定其类型、程度和持续时间。

这有助于医务人员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

2. 多学科合作由于疼痛护理涉及多个领域,需要多学科合作。

医生、护士、心理学家和康复师等专业人员应该共同协作,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个性化治疗每个患者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这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医史和其他因素来确定。

组合治疗是指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来控制或减轻患者的疼痛。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治愈率,并减少副作用。

5. 安全治疗治疗应该是安全的。

医生和护士需要了解药物的剂量、作用机制和副作用,并监测患者的反应。

此外,患者需要了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疼痛护理的方法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药物可以通过口服、注射或贴片等方式给予。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镇痛剂、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等。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牵引、电刺激和温度调节等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减轻肌肉紧张和关节僵硬,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应对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问题,从而缓解其身体上的不适。

秋水仙碱联合苯溴马隆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秋水仙碱联合苯溴马隆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瘤细胞膜上的抗原,在肿瘤细胞脱落坏死后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由此提升血清中CEA水平。

CA125与CA153在胆管癌病变转移时会出现水平提高,可作为病变严重度反映指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具备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治疗后患者的CEA&CA153与CA125水平均更低,提示在放化疗治疗的基础上,为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可提升疾病治疗的近期疗效,使患者体内肿瘤标志物得以下调,对肿瘤进展起到控制作用。

与梁斐等冈研究报道:晚期胆道恶性肿瘤应用放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后,有效率为62.5%,高于单独应用放化疗组的35.0%基本相符。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表明贝伐珠单抗的加用并不会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具备较高的应用安全性,在保障疾病治疗效率提升的同时,不会使患者的药物毒副反应增加。

综上所述,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施予放化疗联合靶向药品的疗效确切,可提升近期疗效,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1]张洁.肝胆肿瘤分子诊断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20,63(2):81-89.[2]李恩山,孙延雷,刘学键,等.小范围肝切除治疗Bismuth-Cor-lette#、'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经验[J].中华外科杂志,2019,15(7):523-526.[3]蔡文斌.奥沙利钳与替吉奥合并用于晚期胆道肿瘤70例临床治疗的效果观察[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7):1029-1030.[4]雷海龙.奥沙利钳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胆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9):151-152.[5]孔炜伟,杨菊,闫婧,等.同步加量和同步保护螺旋断层放疗治疗不可切除胆道癌的效果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9,57(4):293-298.[6]姚国良.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钳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钳对晚期胆道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8,31(6):488-491.[7]田聪,韩坤,甘志华,等.吉西他滨固定剂量率联合替吉奥二线解救治疗晚期胆道肿瘤的临床疗效[J].肿瘤,2018,38(11):1064-1070.[8]梁斐,王靖雯,邱萌.探究卡培他滨在可切除胆道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作用——BILCAP研究解读[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7):545-552.(收稿日期:2020-05-21)秋水仙碱联合笨溴马隆治疗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孙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嘌吟代谢紊乱,即机体内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多数患者侵犯第一个关节是第1跖趾关节。

术后镇痛的并发症与防治

术后镇痛的并发症与防治

术后镇痛的并发症与防治术后镇痛的目的是为了减轻或消除手术创伤引起的急性疼痛,提高监护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自七十年代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开展以来,其技术逐渐成熟和完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相关研究也更加深入和细致。

本文将对术后镇痛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面进行综述。

术后镇痛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应用阿片类药物产生,包括镇静过度、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腹胀便秘、尿潴留等。

局麻药硬膜外镇痛可能会导致低血压、心动过缓、运动受限和感觉障碍,以及与硬膜外穿刺置管有关的并发症。

据报道,1030例术后PCEA(0.05%布比卡因+4μg/ml芬太尼)患者的副反应发生情况为:瘙痒16.7%、恶心呕吐14.8%、过度镇静13.2%、呼吸抑制0.3%、低血压6.8%、运动阻滞2%、感染1%。

另一份报告中,1057例术后PCEA (0.1%布比卡因+5μg/ml芬太尼)共3858例的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为:瘙痒1.8%、恶心呕吐3.8%、过度镇静0.9%、严重呼吸抑制0.19%、低血压4.3%、运动阻滞0.1%、感觉障碍1.4%;硬膜外导管脱出5.1%、导管PCA泵连接脱落2.3%,穿刺点渗血2.2%、导管堵塞0.9%、单侧阻滞0.3%、穿刺点皮下肿胀0.2%、穿刺点皮下血种0.2%、PCA泵故障0.1%。

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合理的平衡镇痛,联合用药或预先镇痛,如不同阿片类药物、阿片类与局麻药联合以及联用α受体阻滞药、氯胺酮、新斯的明、NSAIDs等药物,有助于提高镇痛效果,减少各自的剂量。

阿片类药物在产生镇痛的同时还作用于边缘系统,影响情绪的区域受体,产生镇静作用,使患者易入睡,敏感者呈嗜睡状态。

轻度镇静对患者休息有益,但一定要防止中度以上镇静。

此时患者持续嗜睡,可唤醒或不易唤醒,这反映患者体内镇痛药血药浓度已超过疼痛治疗需要,需即刻减少泵注药量,调控镇痛药用量以适应疼痛治疗需要。

麻醉科PCA术后镇痛治疗规范

麻醉科PCA术后镇痛治疗规范

麻醉科PCA术后镇痛治疗规范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术后疼痛是自然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对手术后的疼痛只能默默忍受。

其实,疼痛本身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例如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使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精神方面的改变导致烦躁不安、忧郁,继之影响到消化系统功能,体力的恢复;内分泌、激素的影响,直接和间接使各种受体功能发生改变。

其实,绝大部分的疼痛都是可以治愈或减轻的。

一、术后疼痛对身体的影响1、中枢神经系统术后急性疼痛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兴奋或抑制,长期慢性疼痛可致精神抑郁。

2、心血管系统术后疼痛可使心电图出现T波及ST段的变化,尤以冠心病患者更应予以注意。

脉搏增快常见于浅表疼痛,深部疼痛则脉搏徐缓,高血压患者因疼痛而使血压骤升,脉搏增快,反之,强烈的深部疼痛可使血压下降甚至发生休克。

3、呼吸系统一般通气量无变化,疼痛强时呼吸快而浅。

在胸腹部手术的患者,疼痛引起的肌张力增加可造成患者总肺顺应性下降,通气功能下降,这些改变又可能引起患者术后发生肺不张,导致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

在大手术或高危患者,术后疼痛可能导致功能残气量的明显减少(仅为术前的25%~50%),早期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可刺激每分钟通气量代偿性增加,但长时间的呼吸作功增加可导致呼吸衰竭。

由此可见,术后疼痛可延缓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恢复,某些患者由于低通气状态而发生肺实变和肺炎等呼吸系统并发症。

4、内分泌系统术后急性疼痛引起机体释放内源性物质包括:①自交感神经末梢和肾上腺髓质释放儿茶酚胺;②从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和皮质醇;③下丘脑释放的抗利尿激素;④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和高血糖素也增加。

5、胃肠道及泌尿系统疼痛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可能反射性地抑制胃肠道的功能,平滑肌张力降低,而括约肌张力增高,临床上患者表现为术后胃肠绞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膀胱平滑肌张力下降导致术后患者尿潴留,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

痛舒胶囊治疗过度使用的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54例)

痛舒胶囊治疗过度使用的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54例)

痛舒胶囊治疗过度使用的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54例)【摘要】本文为一项关于使用痛舒胶囊治疗过度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共有54例患者参与。

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包括了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观察结果和并发症情况。

讨论部分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结论部分总结了痛舒胶囊在治疗过度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这项研究的结果对于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以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痛舒胶囊、过度使用、软组织损伤、临床观察、临床特点、治疗方法、观察结果、并发症、讨论、临床意义、展望、总结1. 引言1.1 背景痛舒胶囊是一种用于治疗过度使用软组织损伤的药物,其主要成分为对乙酰氨基酚和氨酚烷胺。

过度使用软组织损伤是指由于长时间重复的运动或受伤引起的肌肉、韧带或肌腱等软组织的炎症和损伤。

这种损伤常常导致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54例接受痛舒胶囊治疗的过度使用软组织损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探讨痛舒胶囊在该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决策依据。

1.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痛舒胶囊在治疗过度使用引起的软组织损伤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针对目前过度使用引起的软组织损伤在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表现,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总结出痛舒胶囊在治疗这些疾病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我们将观察痛舒胶囊在这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可能的并发症,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和讨论,进一步探讨痛舒胶囊在治疗这类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痛舒胶囊在过度使用引起的软组织损伤中的治疗提出总结和建议。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和观察结果,为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临床研究和医疗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临床特点软组织损伤是运动员和身体劳累者最常见的损伤之一,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如何正确处理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如何正确处理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种类也在不断增加,但与之伴随的潜在风险同样不能被忽视。

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和生命质量。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以及如何正确处理这些问题。

术后常见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在医学实践中,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可分为外科手术、麻醉和药物治疗三大类,每一类别都有其特定的风险和潜在问题。

外科手术中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或引起凝血问题,导致术后出现明显或隐匿性的出血。

患者可能会表现为术后伤口渗血、贫血、低血压等症状。

处理出血的关键在于迅速定位出血点,控制出血源,并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可能需要进行输血以恢复患者的血容量。

术后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手术创口可能成为细菌感染的入口,导致局部或全身性感染。

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红肿、疼痛等症状。

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术前的充分准备、手术室的洁净操作和术后的有效创面护理。

治疗感染通常需要抗生素和其他支持性治疗。

在髋关节、膝关节等大型手术后,患者易发生血栓。

血栓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甚至危及生命。

术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下肢肿胀、疼痛情况,及时进行抗凝治疗,并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活动,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麻醉药物的使用在手术中是必不可少的,但过量使用或患者对药物的过敏反应可能导致麻醉中毒。

患者可能表现出呼吸困难、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

及时调整麻醉深度、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是处理麻醉中毒的关键。

麻醉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抑制、气道阻塞等问题。

这可能由于麻醉药物的影响或手术姿势导致。

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支持。

处理方法有哪些拨打急救电话面对急性且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严重出血、心肺骤停等,患者及家属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启动紧急医疗救援。

就近就医对于术后出现疑似并发症的情况,患者应及时就医。

疼痛科常见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详解

疼痛科常见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详解

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一、关节穿刺的并发症及预防1、关节感染为较严重的并发症。

若严格掌握适应证及无菌操作技术,一般很少发生,其感染率低于万分之一。

如适应证掌握不严或未按无菌技术要求操作则很可能发生关节内感染,可造成关节毁损或引起败血症。

关节穿刺部位一经消毒后即应视为无菌区,应按严格无菌技术进行操作。

关节穿刺后应以无菌敷料包盖,保护穿刺孔清洁不受污染,并连续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至少一周。

如发现有感染可能时则按关节感染予以早期处理。

最常见的为化脓性细菌感染,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常见。

此时宜加大有效抗生素用量,并按化脓性关节炎的诊治原则进行处理。

2、穿刺部位血肿或关节积血常用的穿刺部位(如前述)均已按操作要领避开重要的血管神经等组织,很少发生关节出血,除非关节本身存在易出血的病变或有血凝机制障碍等血液病。

术前应予相应治疗,纠正凝血障碍后再决定做关节穿刺。

3、关节软骨面损伤一般不易发生,如器械不良(例如穿刺针头不光滑或残缺),操作粗暴或未按正确要求进行操作则很易损伤关节软骨。

术后早期常不被察觉。

如软骨面损伤严重则可形成病灶,尤其在负重关节可引起继发性关节推行性变。

4、断针穿刺针本身这段或质量低劣于操作时易断损。

所以在穿刺前先仔细检查,挑选玩好光滑、粗细适当的穿刺针并按操作要求轻巧手术。

二、神经阻滞及痛点注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1并发症的种类/神经阻滞针穿刺引起的疼痛,此种疼痛可引起高血压或休克。

/多次穿刺和粗暴穿刺引起的皮肤及组织损伤。

/刺破血管引起血肿(胸膜引发气胸),由于血肿或气胸的扩散诱发二次损伤, 如压迫、肿胀等。

/损伤周围脏器。

/刺人神经导致神经损伤而引起感觉异常。

多数神经阻滞中,阻滞区域必然产生感觉异常。

但是, 从理论上来讲, 阻滞针的穿刺可能产生损伤。

/感染。

非无菌操作或使用污染的操作用具。

即使无菌操作,也有可能发生感染。

/神经阻滞针损坏,如果在体内损坏,将形成异物。

/晕针。

2、并发症的预防/施行神经阻滞技术治疗技术麻醉医师必须具备执业医师证书,同时还要求从事临床麻醉或疼痛治疗工作两年以上。

注射部位不良反应 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注射部位不良反应 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注射部位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注射部位不良反应是指在接受注射药物或疫苗后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疼痛、红肿、硬块、出血、感染等症状。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造成影响,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因此,对注射部位不良反应进行及时有效的分级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旨在探讨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帮助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识别、评估和处理不良反应,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全面地了解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分类和严重程度评估方法,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了文章的背景和意义,正文部分详细探讨了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定义、常见类型以及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结论部分总结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引言中,我们将介绍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的背景和意义,引出文章的主题。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定义注射部位不良反应,然后讨论其常见类型,最后详细解释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探讨未来研究的重要性和方向。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组织,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关于注射部位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标准的知识。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建立注射部位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标准,通过系统性的分级标准,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和监测患者在注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这样一来,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减少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风险,并提高注射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同时,建立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也有助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统一对不良反应的评估标准,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在实际临床操作中,标准化的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也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加快速和准确地处理各类注射部位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康复医学科疼痛并发症预防措施

康复医学科疼痛并发症预防措施

康复医学科疼痛并发症预防措施【概述】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有关的(或以这些损伤描述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是一迄今尚未被完全理解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从生理学角度看,它包括感觉成分和反应成分,是体内、外蒙受某种能引起即时或潜在组织损伤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不愉快感觉,常难以确定、解释或描述;从心理学角度讲,它又常带有情绪和经验成分,可能会受焦虑、抑郁以及其他精神因素的高度影响。

这种内在的主观经验是预防和警告潜在伤害的基础,但若刺激去除后疼痛仍继续存在时,疼痛则失去了其适应价值,而成为导致生理和心理失能的原因。

因此,疼痛也就成为了临床康复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疼痛治疗学说有闸门学说、啡肽类物质生物化学理论和下行抑制系统理论等。

【诊断要点】1.观察在接诊过程中仔细地观察患者,包括患者接受检查和未接受检查过程中的疼痛行为,如表情、发音、行走步态、坐姿、行为表现和某些特定的保护性姿势等,以提供有意义的诊断信息。

2.病史询问内容包括患者疼痛的诱因、部位(初发时疼痛部位和现在的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时间(疼痛延续的时间、持续特点、昼夜改变的情况)、与体位和相关活动的关系、既往史(外伤史、手术史、以往的检查和治疗情况)、职业及工作场所情况、家庭情况和社交活动等。

其中,询问重点为疼痛激惹和缓解的因素、疼痛特性、疼痛范围(及放射)情况、疼痛严重程度和时间等5大要素。

3.查体主要为神经、肌肉和关节功能检查,以明确导致疼痛的病理所在。

具体检查可根据病史确定,必要时可针对性地进行体检,如直腿抬高试验、霍夫曼征等。

4.疼痛的评定根据需要有选择地采用疼痛评定方法,具体参见本节康复评定部分。

5.功能评定和心理评定选择性地对由于疼痛所导致的失能状况和心理失能状况进行量化评定,尤其是慢性疼痛时。

心理评定方法参见本节康复治疗中的相关内容。

6.其他检查包括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磷酸肌酸激酶、血沉等实验学检查;肌电图等电生理检查。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进行的常见操作,如静脉输液、留置导尿管等。

这些操作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并遵循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规范。

下面是一些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静脉输液1.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操作区域洁净。

-消毒皮肤,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多次穿刺。

-定期更换输液系统,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输液管。

2.过量输液预防:-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输液速度和总量。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检查尿量、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局部压痛、渗血预防:-注意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肌肉和神经的损伤。

-注射针头插入皮肤后,缓慢推进,避免快速穿刺。

-穿刺后,及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可用纱布进行轻压。

二、留置导尿管1.尿路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操作区域洁净。

-导尿管插入前,消毒尿道口,避免细菌污染。

-导尿管插入后,固定好导尿管,避免滑动和刺激尿道。

2.滞留尿预防:-导尿管插入后,合理固定,并保持导尿管通畅。

-观察尿量,定期检查导尿管有无堵塞,及时处理。

3.尿失禁、溢尿预防:-导尿管插入后,及时排空袋中的尿液,避免尿液积聚。

-导尿管使用期间,避免尿袋被拉扯或压迫。

三、疼痛治疗1.定位准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在注射前,确定注射部位无明显炎症、皮肤损伤等。

2.注射技巧:-使用干净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细菌感染。

-缓慢注射,避免药物过快进入组织。

3.注意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等,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四、造口护理1.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使用干净的手套、无菌棉签等。

-定期更换造口袋和造口垫,保持干燥清洁。

2.皮肤刺激预防:-使用适合患者肤质的胶布或固定带,避免过紧或过松。

3.造口周围皮肤保护:-使用皮肤保护剂,如润肤露,定期清洗周围皮肤。

疼痛的治疗现状

疼痛的治疗现状

・研究进展・2006年12月第3卷第35期CHINAMEDICALHERALD中国医药导报疼痛是一种由组织损伤或疾病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

据统计,大约30%的成年人患有疼痛,每3个门诊病人中,就有2个是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的病人,我国至少有1亿以上疼痛患者。

基于不同的发病机理,疼痛在各种疾病中有迥异的表现,给临床的疼痛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现代疼痛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现就目前疼痛治疗现状作如下综述。

1急性疼痛的治疗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对急性疼痛的定义为:新近产生并持续时间较短的疼痛。

急性疼痛通常与损伤或疾病有关。

慢性疼痛则为持续较长时间(3个月以上)的疼痛,可能是急性疼痛治疗效果不好,或损伤愈合后仍然持续存在的疼痛,病人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改变[3]。

急性疼痛包括手术后疼痛,创伤、烧伤后疼痛,分娩痛,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等内脏痛,骨折痛,牙痛等。

其中手术和创伤后疼痛是临床最常见的急性疼痛。

1.1常用治疗疼痛药物1.1.1非甾体类消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是一类具有抗炎与镇痛作用的药物,它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系列药物之一[1]。

该类药物的使用起源于古希腊及古罗马人用柳树皮治疗炎症、疼痛及发热,后证明其中起作用的成分为水杨酸。

自1899年德国Bayer药厂率先合成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并正式用于临床以来,保泰松、消炎痛、丙酸类药物以及息康类药物等NSAIDs相继问世,百年中,从单一品种迅速发展成为六大类近百十个品种非甾体抗炎药。

据估计世界上每天约有(3000 ̄4000)万人使用NSAIDs,年销售总额超过20亿美元[2]。

在我国NSAIDs生产仅次于抗生素类,居第2位。

该类药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的生成而起到镇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随着疼痛医学的发展,疼痛治疗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疼痛临床医学采用神经阻滞配合其他治疗了许多用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疼痛病人,为广大患者解除了痛苦,但在治疗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及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病人死亡。

疼痛治疗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一、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在疼痛临床中局麻药的应用治疗很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很大。

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药物身的毒性强度、注射部位和途径及单位时间内注入人体内局麻药的药量有着密确的关系。

归纳起来,临床上常见的有中毒反应、过敏反应和高敏反应等三大类,这三大类不良的性质虽不尽相同,但在临床表现中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当突然出现严重的反应时均可有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严重抑制,鉴别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除上述三种反应外,有时也可发生正铁血红蛋白形成,此不良反应虽不多见,但一旦发生也能造成不良后果。

(一)中毒反应局麻药中毒反应是因血液内的局麻药浓度快速或持续不断升高,超过机体内的负担能力和代谢速度。

据Daivhni(1960)的统计,在应用局部麻醉的过程中,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0.2%,而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有98%属于毒性反应所致。

1、全身性毒性反应的主要因素(1)同的给药途径造成机体吸收局麻药的速度不同。

误入动脉内是目前共认的局麻药诱发全身性中素反应的主要因素。

(2)病人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体重、肝功能、肾功能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对于小剂量局麻药注射产生毒性反应的现象,往常被认为是药物过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头颈的用药,可将局麻药加压注入小动脉内,使药物逆行从颈动脉进入颅内,使脑内血液中的局麻药突然增高,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

作者在为一颈椎病患者做星状神经节阻滞时,注射1%利多卡因1.5ml(mg)后引起了严重的呼吸抑制的意识消失。

2、中毒反应的临床表现(1)中枢神系统兴奋是毒性反应的早期症状轻者表现为面红、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眩晕、耳鸣等;中度中毒反应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视物模糊、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肌肉抽搐、惊厥、窒息等,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引起死亡。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抑制由大脑皮质逐渐至延髓,其表现为嗜睡、痛觉消失、意识丧失、呼吸浅而慢,最终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病例一(3)局麻药对心血管的毒性反应局麻药对心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阻碍去极化期间的钠传导,使心肌兴奋性降低,复极减慢,延长不应期。

临床上常用治疗剂量无明显影响,如果在单位时间内麻药浓度超过2-5UG/ML时,(利多卡因)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当血液浓度达5-10UG/ML时,心肌收缩呈进行性下降,心排血量下降;若超过10UG/ML时心肌呈显著抑制,并出现低血压。

利多卡因在疼痛治疗时的剂量仅在100MG以内,但有些患者也出现了毒性反应(误入血管)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反应,心脏亦受到一定的损害。

3、毒性反应的预防和治疗(1)预防局麻药毒性反应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惊厥、抽搐、缺氧。

此时,由于肌肉痉挛致呼吸\心跳受累,可危及生命.积极防止毒性反应的发生是关键。

1)有效预防毒性反应的药物是安定,对人体生理干扰最小,对惊厥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术前口服5-10MG或肌肉注射10MG。

2)麻药误入血管内,注射前必须细心抽吸有无血液回流,在注入全剂量前,可先注入少量药液以观察反应情况。

3)用局麻药的安全剂量。

4)警惕毒性反应的先驱症状,尤其在血管丰富部位阻滞时(骶骨),如惊恐、突然尖叫、头晕、入睡、耳鸣、多语、肌肉抽动。

此时应立即停止注射,拔针后及时有效供氧,必要时控制呼吸,以保证心脏的大脑的氧供。

5)开放静脉有效地维持循环。

(2)治疗局麻药在血液内迅速稀释和分布,所以一次惊厥持续时间多不超过1MIN。

1)发生惊厥时要注意保护病人,避免发生意外的损伤;2)吸氧: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3)维持血液动力学平衡;4)静注硫喷妥钠50-100MG。

(二)过敏反应局麻药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很低,不到所有局麻药不良反应的1%。

局麻药为非蛋白质,不能成为抗原,但它或其代谢产物可与蛋白、多糖结合后形成抗原,在第二天使用该药时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发生过敏反应的局麻药主要是脂类中的普鲁卡因,作为疼痛临床常用药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属酰胺类,在治疗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极为少见。

尽管如此,严重的过敏反应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有关局麻药过敏反应的机制目前尚未有诸多争论。

1、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的出现可在用药后数分钟内产生,也可延迟至用药后数小时。

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荨麻疹、粘膜充血、支气管痉挛、咽喉部水肿、休克、甚至循环骤停。

2、治疗(1)过敏反应的一般处理吸氧,开放静脉(输液)保持有效的血液循环。

(2)用药肾上腺素静脉注射0.25-0.5mg,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40mg;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50%葡萄糖20mg静脉注射。

有支气管痉挛者可用氨茶碱250-500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可抗炎,30-50mg抗水肿静脉注射。

病例二(三)高敏反应高敏感反应是个体对局麻药具有高敏性的一种反应,即很少量的局麻药造成严重的反应。

剂量越大,反应就越严重。

它与过敏反应不同的是发生反应前无过敏史。

(四)促使正铁血红蛋白形成此反应的发生是因为血液中Fe2+转化成Fe3+而形成正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

主要表现在口唇及指甲出现紫绀,轻者一般无须特殊处理,紫绀严重时,可注射亚甲蓝1-2mg/kg和吸氧。

(五)局部药物吸收痛由于痛治疗药物为多种药物的混凝合液,在硬膜外间隙注药,关节腔注药及痛点阻滞后当选小时,患者出现疼痛加剧,局部有发热感,大约12h后逐渐消失。

此类病人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即可。

二、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NSAID)有解热镇痛及非特异性消炎作用。

其作用原理是药物抑制环氧化酶,使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从而发挥止痛作用。

钽疼痛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发生了诸多不良反应。

NSAID引起上消化道损害主要是由于前列腺素E的合成减少,上消化道黏膜失去了保护性。

(一)临床表现1、消化道系统产生恶心、反酸、食欲减退、胃痛,严重者出现胃出血。

上消化道黏膜的损害,有人研究报告249例类风湿患者几种NSAID药物联合用1 年,胃镜观察发现,胃黏膜糜烂占30%,消化道溃疡占10%。

(二)预防及处理1、NSAID药物造成不良反应后一般应在减量的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果胶铋等。

当然对严重的胃出血应停药,并及时对症处理。

2、用下列药物可防止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1)服咪索前列醇商品名为喜克溃治疗溃疡和用NSAID药物治疗胃肠病变及急性应急性溃疡等效果较好。

咪索前列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衍生物,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强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应用剂量是200mg。

每日4次。

(2)H受体拮抗剂在促使NSAID消炎药诱发胃黏膜损伤的诸多因素中,胃酸起一定的作用。

有些学者认为胃酸可增加NSAID在胃内的吸收,加重胃黏膜损伤。

雷尼替丁0.15g/次,饭前服用。

(3)硫糖铝和胶体次枸橼铋120-240mg/次,每月2次。

NSAID引起的不良反应,除上消化道的反应外,尚有造血系统、泌尿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有些药物如非普拉宗还会造成严重的皮肤损害。

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在长期大剂量应用类固醇激素后,有些患者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表现有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等症状,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类固醇激素可抑制机体防御功能,诱发感染,长期应用还可引起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因此在控制症状后逐渐减量,防止发生反跳现象和停药症状。

疼痛治疗中应用类固醇药量一般一个疗程用药相当于5-7.5mg地塞米松(利美达松12mg),无明显药物反应。

如慢性疼痛1个月以上反复注射此类药物亦会产生以上症状,应引起注意。

严格掌握适应症。

四、中药的不良反应在疼痛治疗中,中药制剂的应用很多。

有口服、注射、外敷、熏蒸等多种用药方式和方法,造成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有复方丹参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复方威灵仙注射液、天麻注射液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外用药。

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机制尚不明,可能与制剂的纯度、质量、患者过敏体质以及给药速度快、剂量偏大有关。

(一)口服及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轻者寒战、发热、全身瘙痒、咳嗽、心慌、呕吐、重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心率增加、呼吸困难、头晕等。

2、处理应立即停止用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g,地塞米松5-10mg,50%葡萄糖20ml+10%葡萄糖酸钙10ml+Vit Clg,如有呼吸困难,及时有效的供氧。

(二)用药的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接触性皮炎,一般出现为粟粒关红色丘疹,面部皮肤红肿、热灼痒,重者可造成丘疹、水疱、糜烂、液体渗出。

2、处理停止用药,对症治疗。

五、晕针在疼痛治疗中,由于患者精神紧张过度,对疼痛刺激敏感,以及体弱多病或老年患者等多方面的原因。

赞成一时性的晕针现象。

(一)临床表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停止后,突然出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晕倒现象、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症状。

(二)预防及处理1、对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除做好思想工作外,最好采取卧位治疗。

2、对老年体弱患者,行硬膜外间隙注药后,不要急早坐起和站立,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医生操作时,尽量让患者目光避开,以免诱发晕针。

4、一旦发生晕针现象,立即停止治疗,让患者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重者开放静脉通路。

第二节疼痛治疗中常见并发症一、感染在疼痛治疗过程中虽然进行了严格的消毒,但仍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尤其是门诊治疗,大多数患者治疗后不使用抗生素。

(一)临床表现确认疼痛治疗而引起的感染和其他症状。

例(二)预防及处理1、严格无菌操作:1)对皮肤破损处应避开;2)硬膜外间隙注药及关节腔注药要在无菌操作间施术;3)穿刺后针孔要敷盖,24h内勿浸水。

2、严格器械消毒,不要一针多用。

3、没有批号的中药制剂要慎用。

对打开较久的药物应丢弃。

4、做硬膜外间隙注药、关节腔注药,半月神经节阻滞及深部或重要区域的治疗应在病房住院治疗,以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得到治疗。

5、一旦出现感染,除全身应用抗生素外,对于表浅的化脓性感染可切开引流,对大关节腔感染及化脓性脑脊膜炎,可用小剂量的抗生素直接注入关节腔及蛛网膜下隙中。

二、张力性气胸是由于在治疗操作时损伤肺组织,造成肺裂伤口或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

随着病人的呼吸运动,胸腔内的空气不断增加,压力增高而形成。

常见于星状神经节阻滞、肋间神经阻滞、前斜角肌间隙臂丛神经阻滞以及肩胛骨内侧缘的痛点阻滞等。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患者在治疗进针时出现放射性胸痛咳嗽,短时间内(2h左右)发生呼吸困难、紫绀、缺氧、烦躁不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