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高中语文湘夫人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夫人》(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湘夫人》(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常识介绍: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
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
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
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左徒(兼管内政外交)——计划改革内政,并出使齐国,订立齐楚联盟——受到贵族排挤打击——被楚怀王疏远——三闾大夫(管教王族三姓昭、屈、景的子弟)——张仪游说,楚王断绝与齐的联盟(受骗)——怀王武关被劫——顷襄王即位,做了秦国女婿——屈原被谗,遭流放到南方——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沦陷——屈原在汩罗河投江自尽。
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
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学导案:第一单元第课《湘夫人》导学案

1读课文,注字音。
薠 罾 沅澧葺荪椒擗芷嶷袂
2解释词语
眇眇骋望荒忽
潺湲腾驾骤遗
答:“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渲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千古言秋之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课《湘夫人》导学案
———————————————————————————————— 作者:
———————————————————————————————— 日期:
ﻩ
《湘夫人》导学案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比兴手法的运用
3、大家注意数数第三段一共选取了多少种植物?用到了那些建筑的术语?再思考一下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内容?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答:流光异彩华丽眩目的外部环境,主要用来烘托和反映人物内心的欢乐与幸福。
4、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个幽怨、哀婉的苦恋故事的?
(1)融情入景,以景染情。ﻫ思考:这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作,读第一段,看看诗人是怎样“融情入景,以景染情”的?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湘夫人教案(8篇)精选范文

湘夫人教案(8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
湘夫人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本事以朗读背诵的方式,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身的文言语感并积累文言知识, 体会楚辞体的节奏;欣赏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理解诗歌哀怨坚贞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能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 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 从而体味诗歌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生发对楚辞体这种传统文学样式的喜爱之情, 从而更深切地领悟屈原对自我人生梦想上下求索的追求精神。
教学重点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方法, 多角度探究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借助意象营造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湘水之神――导入解题1、导入: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 名叫斑竹, 大家明白它的来历吗?传说湘君(古帝舜), 他南巡时死于苍梧, 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 因丧夫而落下的悲痛泪水落在竹子上, 使竹竿结满了斑点, 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
2、楚辞:战国时期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诗体。
因《离骚》是楚辞中最伟大的作品, 所以楚辞也称为骚体。
特点是:①篇幅较长;②句式参差灵活;③多兮字。
西汉末年, 刘向搜集屈原、宋玉以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作家的作品共十_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 对内进取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可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 屈原之后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 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_大处到细节各种香草精心地装饰。
香草:纯洁完美的事物的象征。
《离骚》中抒情主人公制芰荷以为衣兮, 集芙蓉以为裳。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2课《湘夫人》表格学案

课题湘夫人主备人朱文文教学目标 1.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2.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
3.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重难点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教法学法1.诵读法2.质疑和讨论一、导入目标,安排自主学习。
1.导入学习目标。
首先以湘妃竹的故事导课,继而引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一个整体构建,学生可根据目标设定走入文本,为课文教学作铺垫。
2.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从学生实际出发,结合一定的教辅资料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预习案”部分,其中包括作者简介、背景介绍、学法指导、注音、解词等基础知识。
二、合作探究,展示释疑。
通过自主学习,同学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了解,此环节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先自主完成相关习题,不会的再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在“探究案”部分我共设置了四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1.合作探究。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①《湘夫人》开头“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四句,被后人赞为千古绝唱。
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描写出怎样的画面?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种环境气氛对全诗起了什么作用?②这首诗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诗人是以怎样的情感来讲述这个故事的?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情感讲述这个苦恋故事?③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④比兴是《诗经》等民歌体作品常用的艺术手法,此诗中也用了一些即景起兴的问句,如“鸟何萃兮薠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这些问句和此诗要表达的爱情有什么关系?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提示文章主旨,即在《湘夫人》一诗中,渗透了屈原执着追求理想和情愫。
湘君的形象表现了屈原对美政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君臣难遇的有缘悲叹。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湘夫人》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湘夫人》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诵全诗,疏通诗歌大意。
2、通过分析意象和景物特点,把握作品情感。
3、通过不同视角的抉择、探究,懂得诗歌解读的多重性。
4、通过学生自读,教师答疑的方式理解文本,以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情感、理解主旨,学习执着追求人生目标,虽屡遭打击也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学习重点:通过分析意象和景物特点,把握作品情感。
学习难点:通过学生自读,教师答疑的方式理解文本,以师生对话,合作探究的方式解读情感、理解主旨,学习执着追求人生目标,虽屡遭打击也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问题一:作者介绍: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诗人,诗人的杰出代表,开创了新诗体——,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表现力。
1953年,被列为世界“”之一。
问题二:文体介绍: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并且是我国第一部。
问题三:《湘夫人》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问题四:这个故事的感情基调是怎样?问题五:译诗问题六:解析文本问题七:你从文中看到了屈原的影子吗?拓展延伸:主题思想问题一答案:第一位爱国浪漫主义楚辞四大文化名人问题二答案:屈原山川人物历史风情《楚辞》浪漫主义诗歌问题三答案:湘君和湘夫人的神恋故事,写湘君约湘夫人相聚但最终未得见面的悲剧。
问题四答案:幽怨、哀婉问题五答案:第一段译文:湘夫人将要降临北洲上,放眼远眺呵使我分外惆怅。
秋风阵阵,柔弱细长,洞庭波涌,落叶飘扬。
登上长满白薠的高地放眼望。
我与佳人约会,一直忙得月昏黄。
鸟儿啊为何聚集在苹草边?鱼网啊为何挂到树枝上?第二段译文: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怀念湘君啊无法讲。
语文:《湘夫人》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湘夫人》【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部分字词的读音,注意几个意思为第三段“水边”的字。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理解楚辞中语言独特的“兮”式结构。
3、情感目标: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
【教学重点】1、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2、把握文中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作者的情感与文中男女水神情感的耦合。
2、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方法】男女分组诵读,师生问答。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学过屈原的《离骚》,今天学习他的另一篇诗歌《湘夫人》[板书],我先请同学们来回忆一下屈原这个人的生平。
生:……[师板书]师:好。
我们再思考一下“楚辞体”有哪些特点?[提示:可以结合《离骚》注释看]生:……师:好。
在前几篇诗歌中我们都能看出比兴手法的运用,同样在这篇诗歌中也存在着比兴手法的运用,请大家在本课的诗歌学习中注意一下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现在我们来一起学习《湘夫人》。
二、课堂讨论师:首先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注意将文中注释的拼音标注到文中,阅读时同时对照诗歌释文,把握诗歌大意。
生:读3分钟。
师:下面我们分男女两大组来读这首诗,男生先读,“帝子降兮北渚”,预备开始……生:(齐读)师:同学们朗诵的很好,但其中有几个字音要注意一下:[板书]师:我先请一位同学来谈谈你读了这首诗读出了什么故事情节?生:……师:对了,这首诗主要写男女水神在相互述说爱慕之词,却因无法见面而黯然神伤的故事。
同学们可以结合译文感受他们对爱情的期盼。
师:下面我们来看具体的段落。
第一段我先来读一下,大家注意听我语气的停顿。
[师读] 刚才大家听我读了一便,有什么感觉。
生无语。
师:你们不说我来问大家。
这四句哪一句写的最好,最能给你深思?生一:……生二:……师:你们为什么选择了这一句,说说看,它好在哪里?[提示:我们高一学过《说木叶》这一课,大家想想,那篇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句诗的?]{老师自己补充,别指望学生说了}师:这一段中有一句运用了比兴,大家看看,谁能找出来?(假如生一错,就叫生二……一直到说出来)师:写的什么意思呢?生:……师:不错,这句写的是男主人公因思念女主人公久久不见其人而对眼前的景象产生了一种错乱的现象,水神看到的是一幅奇怪的场景:鸟儿聚集在水草上;鱼网则被挂在树上。
高中语文 1.2《湘夫人》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湘夫人》学习目的初步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感受此诗表现的凄美意境。
掌握屈赋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比兴特征。
学习要点《楚辞 . 湘夫人》同《诗经 ? 蒹葭》一样,都是表现在水一方的意境。
所不同的是:《诗经》产生于黄河流域,大都是民歌,表现着现实精神;《楚辞》产生于长江流域,多是屈原个人创作,散发着浪漫气息。
《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
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胡应麟《诗薮》)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
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
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异的世界里。
《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
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
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
《湘夫人》,和《九歌》中的其他作品一起,向读者展示一个神秘美丽的世界。
作家生平屈原(约公元前 340 ?—公元前 277 ?),名平,原是他的字。
出身于楚国的同姓贵族。
屈原在楚怀王时曾担任左徒的官职,地位是相当高的。
《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博闻强志,勇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课文分析一、课文朗读(略)二、背景简介本篇选自《楚辞 ? 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王逸《楚辞章句九歌》认为:“《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
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
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
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高中语文-人教课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一单元-《湘夫人》教学设计

了解屈原及创作背景,做到“知人论世”
多媒体展示,教师介绍,让学生“知人”
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以意逆志
1、学生对照注解自读一遍全诗,注意圈点勾画。
2、学生集体诵读一遍全诗
3、同学们根据自己对诗歌的解读,概括各节诗歌的写作内容。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讨论、突出诵读。
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本课在教学的设计上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己的探索加上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的探究一步步走向深入,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技能的魅力、锻炼学生的思维。
明确:诗的开头四句,写湘君眺望洞庭,仿佛湘夫人飘然而降,但又倏忽不见,心中充满愁思。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痴情人的心理,尤其动人。第三、四名写沅湘秋景,清丽如画。开头四句渲染的环境气氛与人物心理交融在一起,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怅惆、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了感情的基调。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200字):
本堂课在教学上力求让学生通过对《湘夫人》的诵读和鉴赏,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再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把握诗歌的情感一定要在批文入情的前提下,知人论诗,以意逆志,进而领悟鉴赏的精髓。本首诗歌本诗以男女水神等候对方为线索,表现了他们因思而不见而在不断的彷徨迷惘中产生的深长的幽思之情,但仍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主题! 诗歌反应了当时人民的真实感情和美好愿望,也渗透了诗人屈原执着追求理想的情愫。故在课堂教学中特意引导学生要结合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来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这有利于学生把握诗歌的主题。让他们切身感受到鉴赏诗歌“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技能运用的重要性。在这点上很成功。
《湘夫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湘夫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湘夫人》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一、选修背景湖南女作家贵妃醉酒一生起居并不富裕,却在多少挫折中迎来她的艺术成就。
自幼聪慧的她便爱好文学,毕生写出大量的作品,描绘了大量的真实的生活场景。
其中《湘夫人》这一长篇小说,刻画了那段风波故都的狂热岁月。
本连载小说是可以看做一个反应那时代风俗的人类考察小说, 不仅包括了逝水茶楼中的风情及文化人物, 还描绘了那个时代, 故都及朝堂上的激烈风云. 无论从人物、故事情节还是历史背景,都是值得研究、品读的经典之作。
二、教材概述1.教材名称选修10:湘夫人2.作者贵妃醉酒3.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4.出版年月 2012年三、教案内容一. 模块安排本课程设计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二选修10《湘夫人》一书,设计了以下五个模块:模块一说“湘夫人”与湘乡模块二“湘夫人”的作者贵妃醉酒模块三八旗女子嫁到湘、乡村妇女的生活模块四观察桥段情感描绘模块五对话个人的羞愧心理二. 模块介绍模块一:说“湘夫人”与湘乡本单元主要是介绍关于“湘夫人”的典故的起源、历史背景及相关的文化传统、地域文化和文化典故等内容。
希望学生了解了“湘夫人”的真正意义和历史背景。
模块二:贵妃醉酒本单元主要是介绍贵妃醉酒的生平、文学成就和《湘夫人》的写作背景等,引导学生理解贵妃醉酒创作的故事内容、了解其代表作品,更好地体验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模块三:八旗女子嫁到湘、乡村妇女的生活本单元主要是通过小说情节来展现八旗女子嫁到湘地和当地乡村妇女的生活状况差别,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区域生活差异。
同时,也为学生呈现那个年代妇女地位的低下,以及即使出身富贵,处于退场妇女阶段的生活独特性,从中引发学生思考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模块四:观察桥段情感描绘本单元是从小说中抽取社交场合等相对隆重的场景,教学生进行情感描写;分别看《湘夫人》中的小说中是否设置情节舞会这个场面,场间经过是怎样刻刻画出来的等等。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湘夫人》导学案.doc

ri标学生记好笔记师生互动建构新知五。
2、屈原的人格理想⑴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⑵在逆境小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喑统治的精神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格理想表现之一…《九歌》《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
昔处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
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怫郁。
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
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Z敬,下见己Z冤结,托Z以风谏。
——王逸《九歌序》当时屈原正被范王流放在荒蛮的沅、湘一带,处境艰难,心情忧伤,但仍然吋时挂念国事,执著理想,期盼楚王能回心转意。
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假蹇路途中的宽解自慰?社会人生中,一切执著追求而始终虚幻难得的种种现实境况,一切由虽执著追求却始终虚幻难得所引发的忧愁、懊恼、惆怅、失望,是不是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同构感应和精神寄托?三、鉴赏表现手法1、再读全诗,体味主旨,感知艺术手法。
2、思考本诗在鴉造人物形象、凸显主旨方面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⑴以景现情,寓情于景。
把周围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心理融合在i起构成美妙的情杲交融的意境。
学生记好笔记教学反思。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2课《湘夫人》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推荐学习]高中语文 第1单元 第2课《湘夫人》教案1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60b1aa33fc4ffe473268ab03.png)
河北武邑中学课堂教学设计备课人授课时间课题湘夫人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读文章,理解诗句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把握其主旨。
过程与方法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难点分析诗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比兴手法的使用,鉴赏艺术特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一、导入:湖南岳阳的君山上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竹子,名叫“斑竹”,大家知道它的来历?传说湘君(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娥皇、女英(尧帝的二个女儿)听到丈夫的死讯后追随到沅、湘,因丧夫而落下的伤心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一传说人物有关的诗歌《湘夫人》。
二、作者简介: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
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民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
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远游》《卜居》《渔父》。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三、“楚辞”及《楚辞》:1、“楚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整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 湘夫人

《湘夫人》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屈原和“楚辞”。
2.了解湘君对爱情不懈的追求精神。
3.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解读文本,了解并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方法。
2. 通过合作学习,概括要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3.通过探究性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2.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通过解读文本,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苦,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屈原根据这个美丽的传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作者及背景(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2湘夫人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袅袅兮秋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情分原的作品,并且了解屈原的生平,但不了解兮的结构。需要通过学习去分析作者对湘君及湘夫人爱情故事,体会作者的情感。
【导学流程】
一.自主学习内容.
早读内容。背诵课下注释
回顾旧知。
概括长恨歌的主要内容
二基础知识感知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1、屈原:名( ),字( )。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 ),( )诗人的杰出代表开创了新诗体——( ),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秦国和楚国(并吴越,版图最大,人口最多)是左右当时局势的两个重心,统一大业的完成,非秦即楚。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宠信:“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屈原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X联合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以及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屈原并不因此而放弃政治主X和伟某某想,写出了著名长诗( )等价值很高的、影响很大的不朽作品。当秦兵攻破楚都消息传出后,他大失所望,悲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这天正是五月初五。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诗歌之部湘夫人含解析学案

湘夫人本课话题——追求朗读——课文中的名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这两句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富有诗意。
不着愁字,而借秋景来渲染、扩散、深化愁情。
秋风习习好像感觉到了凉意,使湘君赴约不遇的心情更加悲凉;湘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着追求,就如同洞庭水波在荡漾;落叶纷纷,又好比湘君的心境,由兴奋转向悲伤,步步下沉。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几年前,纽约某广告商受聘为劳斯莱斯的新款车设计形象宣传广告。
为了突出新款车加速性能好,发动机噪声小的特点,他想出了一句别致的广告词——“加速到60迈,车里最大的响声来自仪表盘的指针”。
人们看了都夸这句广告词既别出心裁,又充分体现了劳斯莱斯新款车的特性。
第二天,广告商便向劳斯莱斯的高层主管们展示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但主管们没有露出欣喜的神情,相反他们忧心忡忡地说:“咱们得想办法解决仪表盘的噪声问题。
”追求完美,永无止境,有了对完美的不懈追求,才有了近乎完美的好品质。
劳斯莱斯汽车的例子就充分诠释了“追求完美”的内涵。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人的本质就在于他的意志有所追求,一个追求满足了又重新追求,如此永远不息。
——叔本华我常常重复这一句话: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北渚.(zhǔ) 目眇.眇(miǎo) 罾.(zēnɡ)庑.门(wǔ) 芳椒.(jiāo) 薜.荔(bì)擗.(p ǐ) 褋.(di é) 搴.(qi ān) 袅.(ni ǎo) 白·(f án) 澧.水(l ǐ) 白芷.(zh ǐ) 修葺.(q ì) 荪.草(s ūn) 兰橑.(l ǎo) 帷.帐(w éi) 衣袂.(m èi) 水裔.(y ì) 九嶷.(y í) 汀.洲(t īn ɡ) (2)多音字期⎩⎪⎨⎪⎧(q ī)期待(j ī)期年遗⎩⎪⎨⎪⎧(y í)遗憾(w èi )遗之千金 济⎩⎪⎨⎪⎧(j ǐ)济济(j ì)济世 潦⎩⎪⎨⎪⎧(li áo )潦草(l ǎo )潦水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罔薜荔兮为帷(“罔”通“网”,编织)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期⎩⎪⎨⎪⎧与佳期.兮夕张(约会)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读j ī,一周(年、月)]柔情似水,佳期.如梦(日期) (2)实⎩⎪⎨⎪⎧合百草兮实.庭(充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实在,确实)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果实)无苗时采,则实.而沉(与“虚”相对)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目眇眇兮愁.予(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发愁)(2)目.眇眇兮愁予(名词用作动词,举目)(3)洞庭波.兮木叶下(名词用作动词,水波泛动)(4)荪.壁兮紫.坛(名词用作动词,用荪草装饰;用紫贝筑)(5)桂.栋兮兰.橑(名词用作动词,用桂树做;用兰草做)(6)辛夷..楣兮药.房(名词用作动词,用辛夷做;用白芷装饰)(7)罔.薜荔兮为帷(名词用作动词,编织)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辛夷楣兮药房..古义:用白芷装饰的卧室。
高中语文 第02课 湘夫人(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02课湘夫人1.作家作品屈原,名,字。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和,是我国诗歌传统的奠基人,“”(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其中,_______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本篇选自《楚辞·九歌》。
“九歌”本是古乐章名,在《楚辞》中则是一组诗歌的总称,包括《国殇》《湘君》《湘夫人》等十一首诗歌。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风谏。
——王逸《九歌序》。
写的是神界的爱情生活,但处处流溢着人间的现实情味——人间众多痴男怨女的投影。
2.背景介绍洞庭湖特殊的自然景观,由于其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的文人(如范仲淹等)在文章中的赞美和歌颂,因而就显得特别有名。
在我们所知道的历代文人中和洞庭湖关系最密切的,影响最早的就是屈原的神话悲剧故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夫人》
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屈原,了解楚辞和楚文化的特点。
2. 了解湘君对爱情不懈的追求精神,揣摩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3. 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学习重点、难点:
1. 重点: 诗人诗中寄寓的情感以及抒发感情的技巧.
2. 难点:了解并掌握“描写景物、渲染氛围”的写作技巧。
知识链接:(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 (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之一。
屈原一生经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
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
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两次遭放逐。
第一次在怀王时期,被流放到汉北;第二次在顷襄王时期,被流放到沅、湘一带。
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2)楚辞,指楚地的歌辞,由屈原创建的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产于楚地,用楚方
言,歌楚之音,记楚之物”。
楚地的原始神话和巫祝的宗教活动,楚地的乐曲和民歌(《越人歌》)。
“信鬼好巫”是荆楚文化中突出的特征。
《楚辞》见课文注释①
(3)湘水神的传说,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江的一对恋人神,传说湘君就是古帝舜,他南巡时死于苍梧,葬于九嶷山。
舜的妻子是尧帝的二女娥皇、女英,她们追随丈夫到沅湘,夫死而哭,泪水落在竹子上,使竹竿结满了斑点,“斑竹”之名即由此而来。
学法指导:
1. 结合注释阅读课文,标注生僻字的读音,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2. 反复诵读,体会文中寄寓的情感。
3. 合作探究,欣赏和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
预习案
1. 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北渚眇眇白煩骋望罾潺湲水裔江皋西澨葺
荪壁兰橑辛夷楣罔薜荔擗蕙櫋庑门九嶷
遗余褋遗兮远者搴汀洲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1)帝子降兮北渚. (2)
目眇眇兮愁予(3)登白煩兮骋望
⑷与佳期兮夕张。
(5)鸟何萃兮蘋中(6)罾何为兮木上
⑺荒忽兮远望(8)观流水兮潺湲. (9)蛟何为兮水裔
(10)朝驰余马兮江皋(11)夕济兮西澨. (12)将腾驾兮偕逝.。
(13)荪壁兮紫坛. (14)桂栋兮兰橑(15)辛夷楣兮药房
(16).罔薜荔兮为帷(17)擗蕙櫋兮既张。
(18)白玉兮为镇
(19)疏石兰兮为芳(20)九嶷缤兮并.迎(20)时不可兮骤得
学习步骤:
一、订正预习案
二、诵读课文
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或师生合作解决。
三、根据注释弄懂句意,
四、合作探究
1、诗歌涉及的主要人物有几个?抒情主人公是谁?诗歌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2、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分析诗歌是怎样通过这些景物表现情感的?
3、诗歌中香草美人有何寓意?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
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参照知识链接,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
课堂检测:背诵并默写全文。
课堂小结:
1、《湘夫人》通篇笼罩在凄美的氛围中。
开头几句是秋水的绝唱,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 。
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因,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
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
这首诗就细腻地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由企盼,到幻觉,到失望的凄楚情感历程。
而境界是非常唯美的,那些来自水中的香花香草满溢着纸卷,杜若、辛夷、荷、芷……让读者环绕在香氛和灵异构成的神秘奇
异的世界里。
《湘夫人》就是这样浸透在满怀的香气里。
湘君和湘夫人的形象,也因此显示出高洁优美来。
这就是楚辞常用的香草美人以譬君子的笔法。
2、传统诗歌意象歌谣:诗歌意象有规律,把握技巧好记忆。
杜鹃猿啼话凄凉,雨打梧桐离别意。
冰雪蝉鸣喻高洁,凌寒坚韧松梅喻。
挺拔翠竹亮节风,斗雪菊花傲骨义。
落日黄昏迟暮感,流水落红伤春去。
红豆寄寓相思情,送别长亭共短亭。
羁旅驿站游子意,望月听笛乡情浓。
蓑衣斗笠指隐士,渔樵垂钓闲适情。
鸳鸯连理生死恋,孤城关山戍卒行。